3《中國,不能忘記》醍醐灌頂之作(很多疑問就此得到解決)
3《中國,不能忘記》醍醐灌頂之作(很多疑問就此得到解決)
不能忘卻之五:為什麼說「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
「七·七事變」之前,日本統治者以為短時間滅亡中國,只看到了中國政府的羸弱。
「七·七事變」之後,蔣介石對身邊親信透露「可支持六個月」,也只看到了國民政府掌握的有限資源。全面抗戰爆發後,國民政府軍隊在華北戰場幾乎一潰千里,華東和華中戰場雖然進行了頑強抵抗,也未擋住日軍進攻。事實很明顯:僅僅靠正面戰場和正規軍隊,中國的抗日戰爭很難取勝。
真正發現全新取勝資源的,是中國共產黨人。毛澤東說:「動員了全國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敵於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彌補武器等等缺陷的補救條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戰爭困難的前提。」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說「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說得非常有力,被廣泛引用。還有一句說得更好,但卻很少被引用了:「日本敢於欺負我們,主要的原因在於中國民眾的無組織狀態」;觸到了中國至弱的根源。
由於長期封建專制統治所造成的封閉和愚昧,加上近代以來殖民地半殖民地處境的摧殘和窒息,中華民族的傳統優秀品格幾乎丟失殆盡,一般中國人尤其是農業人口,在侵略、壓迫和摧殘面前表現麻木、散漫、冷漠甚至無為的絕望。魯迅的《阿Q正傳》就是對這一精神狀態的傳神描述。近代以來,不少仁人志士由於未能認識到普通民眾中蘊藏的偉力,不把組織民眾、動員民眾、喚醒民眾作為變革和革命重點。從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的「洋務自強」,到康有為、梁啟超的「戊戌維新」,再到孫中山組織的一次又一次會黨起義,基本都是力圖依託少數精英完成對社會改造,民眾只是改造的對象而不是變革和革命的動力,最終導致變革與革命一再失敗。
是中國共產黨,把一盤散沙的中國民眾空前地動員與組織起來。
抗日戰爭中的民眾動員,是中國歷史上從未經歷過民眾動員。日本侵略者發動的戰爭使中日民族矛盾尖銳化,大大超越中國國內的階級矛盾,為動員各階層民眾開闢了全新的廣闊空間。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根據地,一個家庭中父親是農救會員,大兒子是工救會員,媳婦是婦救會員,小兒子是青救會員,孫子是兒童團員,各自分工合作,為抗日救亡努力。上至白髮蒼蒼的老人,下至剛剛懂事的兒童,都積極投身到抗日根據地的政治體系中來。這是中國社會前所未有的景象,是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是血肉築起的鋼鐵長城,由千千萬萬真心實意擁護革命的群眾結成的銅牆鐵壁。
其實任何一個民族,都不乏積蓄於生命中的火種。中華民族的優良品質和巨大潛能就像熔岩和地火一樣,被長期壓藏在普通民眾心底。共產黨組織、動員民眾的核心與關鍵,不是創造一種全新的理念,而是激發民眾心中潛在的火種。那裡有一種不須言傳的民族心靈約定,麻木千年、沉睡千年也會被觸發和喚醒。點燃它,這個民族就不會墮落,不會被黑暗吞沒,不會被侵略者征服。
這也正是那些洋洋自得、以為短時期就可滅亡中國的日本侵略者巨大悲劇所在:原來以為對手只是中國執政當局及其掌握的武裝力量,現在發現還必須面對覺悟的、有組織的,開始為捍衛自身利益英勇戰鬥的千千萬萬普通民眾。曾在中國嘗盡甜頭的侵略者跌入它們最大的戰略失算:完全沒有想到面前出現了一個全新力量。由中國共產黨動員起來、組織起來、武裝起來的民眾,為侵略者壘起一座永遠無法逾越的高山。
不能忘卻之六:為什麼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回答「蔣廷黻之問」?
紀念抗日戰爭從來不乏爭論與設問:誰領導了這場戰爭?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哪個作用大?國共雙方都打了多少戰役?各自殲滅多少對手?……僅僅把抗日戰爭看作是一場軍事衝突,似打掃戰場清點繳獲物那樣討論:你的多?還是我的多?
這些問題爭多少年,也沒有一個能超過「蔣廷黻之問」。
1938年抗日戰爭最艱苦階段,史學家蔣廷黻在其著作《中國近代史》中發出設問:「近百年的中華民族根本只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國人能近代化嗎?能趕上西洋人嗎?能利用科學和機械嗎?能廢除我們家族和家鄉觀念而組織一個近代的民族國家嗎?能的話,我們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話,我們這個民族是沒有前途的。」
回答這個問題的資格,歷史把它留給了中國共產黨人。
整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通過廣泛的組織和深入的動員,使與世隔絕、自給自足的貧苦大眾第一次認識了自己,認識了抗戰,認識了中國,認識了世界,也認識了幾千年不曾認識的自己擁有的力量。這一成果極大地推動了民眾從傳統的家庭觀念、家族觀念向民族意識、國家意識邁進,從而積極、主動地投身到偉大的民族解放運動之中。中華民族第一次形成全民共識:為了生存、發展、繁榮、昌盛並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中國必須在封建半封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社會肌體上,構建自己的新型民族國家。
1912年成立的中華民國,是這一艱難探索的起始。30餘年實踐證明,它不穩定、不持續、不繁榮,最終既無法完成救亡,也無法完成復興。中國迫切需要一個能夠穩定、持續、繁榮、既能完成民族救亡、又能完成民族復興雙重歷史使命的政權和國家體制。
現代國家學說奠基者霍布斯說:「人人難以自我保存時,人們便自覺自愿放棄權利開始締約,指定一人或多人組成集體,來代表他們的人格,將自己的意志服從於集體意志,將自己的判斷服從於集體判斷,在此基礎之上實現聯合,這就是國家。」
歷史證明:只有新中國,才能真正實現中華民族的集體意志和集體判斷。
1949年誕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共產黨人為苦難深重的中華民族獻上的一份大禮。新中國不但從根源上消除了封建半封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痕迹,而且從根源上清除了「一盤散沙」的渙散狀態,中國人民被前所未有的動員起來、組織起來,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持續、穩定、繁榮、昌盛,能夠完成民族救亡與民族復興雙重歷史使命的現代民族國家。全民抗戰中的民眾動員、民眾組織、民眾武裝,最終成為了中華民族培育新社會的搖籃。新中國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完整的、穩定的、繁榮的、現代意義上的民族國家。今天回顧可以清晰看到,沒有民族危亡中實現的民族覺醒,沒有全民抗戰中結成的民眾組織,沒有反抗侵略中錘鍊的戰鬥隊伍,這一勝利肯定不會這樣快的到來。
美國人布魯斯·拉西特和哈維·斯塔爾在《世界政治》一書中說:「歷史上,大多數國家都是在戰爭的經歷中形成的。」中國同樣概莫能外。用我們自己的話說就是「打敗侵略者,建設新中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說:「一般來講,大國的標誌是有能力打贏戰爭。」同樣講得很好,正是萬眾一心、共赴國難的抗戰勝利,使中國開始進入世界大國之列。
中國人民在抵抗外來侵略中表現的深刻的民族覺醒、空前的民族團結、英勇的民族抗爭、堅強的民族組織,成為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決定性因素,也成為今天和今後繼續實現偉大民族復興的關鍵性支撐。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說:中國必須獨立,中國必須解放,中國的事情必須由中國人民自己作主張,自己來處理,不允許任何帝國主義再有一絲一毫的干涉。
這句話說出了一百多年來所有中國人的心聲。
國家主席習近平2014年3月在巴黎紀念中法建交50周年大會上也講了一句話:
「中國這頭獅子已經醒了」。
推薦閱讀:
※【疑問】人工智慧火起來了,但我們的人才夠用嗎?
※檢察官:毫無疑問,'借虎殺妻'案就是典型的故意殺人犯罪|法客帝國
※疑問不妨多一點
※修行道上的疑問?
※門對門的戶型的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