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哭鬧不休、撒潑打滾,除了煩躁我們還能做什麼?

文丨閆涵媽媽

ID:yanhanmama2016

前幾天,帶孩子去吃比薩,遇到一個小男孩哭鬧,媽媽講道理未果,他脾氣暴躁的爸爸直接把孩子拉過來,暴打一頓。

孩子一臉震驚加害怕,表情是驚恐的,問我:「他爸爸為什麼打他?」

我順口答:「他太淘氣了,吃飯老亂動亂跑。」

結果,我這無意識的一句話,他一頓飯都很老實。

晚上睡覺時還問:「媽媽,那個打人的叔叔回家了嗎?」

講真,當時我想起了殺雞給猴看,同時特別心疼那個被痛打的孩子:作為局外人,喆同學都那麼恐懼,被打孩子的心理陰影該有多大?

-01-

大多數孩子都能瞬間從天使切換到惡魔

接孩子放學時,我親眼看到一個小男孩對著奶奶又踢又打,原因很簡單——

下電梯時,小男孩連續說了兩遍「奶奶,讓我先下去,讓我先下去」,不知道是奶奶沒聽見,還是聽見了就是不想對孩子百依百順,徑直走出了電梯。這下男孩不幹了,先是哭鬧,接著又上手又上腳。而奶奶一直努力試圖給他講道理,讓他接受「誰先下都無所謂的道理」,忘記了對大人來說無關緊要的事,可能對孩子來說是天大的事。

前些天,送喆同學的姐姐回日本。因為平時不太接觸行李箱,他非要自己幫姐姐推箱子。環顧四周,人流量比較密集,我們有些為難,但考慮到他的積極性,便答應了他,同時跟他約定,如果箱子倒了,接下來就由爸爸或媽媽拉著,他滿口答應。

結果推到一處緩坡前,輪子被地面上的緩衝帶卡了一下,行李箱倒了,喆同學也倒了,我們頓時亂作一團,通道因此變得擁堵,後面的人群不得不停下來等待。

我第一反應是把孩子抱起來,喆爸則把行李箱拎起來。但還想繼續推行李箱的喆同學不幹了,衝過去和爸爸奪箱子,口口聲聲說:「我還要幫姐姐推箱子呢!」

爸爸自然不讓,強硬地把箱子奪回來,嚴厲地說:「咱們說好了,箱子如果倒了就由爸爸或媽媽來推。」

喆同學很生氣,估計滿腦子都是「爸爸不讓我推箱子」的想法,激烈地喊:「爸爸討厭!爸爸討厭!」

本來就對處於叛逆期的他很不滿的爸爸,自然想借這個機會教訓他一下。

於是,這爺兒倆,推推搡搡中,在機場展開了「奪箱子大站」。

我知道老公並沒有使勁,但在來來往往的旅客眼中,頗有些虐待兒童的畫面感。

當兩個看起來三四十歲的外國友人盯著他倆不停打量,一個掏手機,一個準備過去阻止這場「戰爭」時,我趕緊衝過去對喆爸小聲說「當眾不責」,然後把爺兒倆隔離開來。

一場已經變為父與子權利之爭的「虐待兒童事件」就此平息。我蹲下身,看著喆同學的眼睛問:「你還是想幫姐姐推箱子,對嗎?」

他氣鼓鼓地答:「是!」

「爸爸沒讓你推,你很生氣對嗎?」

他依舊生氣地答了一個字:「對!」

然後補了一句:「他直接搶走箱子,沒經過我允許。」

我終於明白,他其實是明白規則的:自己推的箱子倒了,箱子要被收回,但收回之前,爸爸應該先說一聲,少了這個過程,孩子覺得被粗暴對待了。

姐姐這時候過來,笑笑說:「那你幫姐姐推到安檢通道那裡,好不好?」

小傢伙立刻笑了,很快答應:「好!」

回來的路上,他情緒已經完全平復,我們聊天時,我問他:「你對爸爸又踢又打,對嗎?」

他有點不好意思,大聲對開車的爸爸說:「爸爸,我剛才不應該打你的,我給你道歉:對不起!」

相信每個做媽媽的,都感受過孩子這種從天使到惡魔,再由惡魔到天使的轉變吧?

-02-

發脾氣是每個孩子的權利

對於絕大多數大人來說,情緒控制都是一種比較難修鍊的能力,對於孩子來說更是無法控制。而發泄出來,是孩子排解不良情緒的一種方式。

情緒是一種能量,不會自動消失。如果一味想把孩子的壞情緒壓制住,當他們能力漸漸增強,總有一天會把積壓的情緒暴發出來:小時候表現為不喜歡學習、叛逆,長大後故意選擇父母不喜歡的戀人或伴侶、做父母不喜歡的工作。我一個朋友,甚至選擇了遠離父母,到離家幾千里的地方結婚生子,切斷和父母之間的親密紐帶。

而當各種問題集中爆發,父母們陷入了無奈:「我家孩子小時候那麼乖,怎麼成了這個樣子?」事實上,他們口中的乖,只不過是孩子當時無力反抗的無奈選擇。

為了不讓孩子越來越遠,我們可以試著去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引導。當我們改變了自己,就會發現孩子變懂事、講道理、會合作了。

-03-

發脾氣的孩子≠不可理喻的孩子

發脾氣是每個孩子的權利,就算我們覺得孩子再無理取鬧,也盡量別把孩子某個時刻的行為貼上性格標籤。

試想一下,當我們和老公吵架,如果老公一直說:「不許哭了!」「不許說了!」「不許鬧了!」我們心裡的憤怒是會馬上停止,還是會燃燒得更旺?

但這幾句話,恰恰是我們在孩子發脾氣時最常說的。對孩子傷害最深的,也許不是我們拒絕孩子做某件事,而是孩子發現自己連發泄情緒的權利都沒有。

-04-

引導孩子說出內心的真實想法

如果孩子情緒無法平靜,可以暫時遠離,也可以讓家裡其他人出面安撫。

等孩子冷靜下來,我們可以主動找孩子聊天,聽聽他們的想法,一旦我們引導孩子說出內心的渴望,事情也就解決了一半。

前幾天,朋友跟我說了他們家女兒田田的事兒。田田今年4歲,剛上幼兒園小班。正常沒有起床氣,某天穿好衣服後突然發脾氣,說不上幼兒園了。朋友覺得很莫名其妙,又擔心上班遲到,就強行把孩子送到了幼兒園。結果孩子一整天情緒都不好,接下來幾天都對幼兒園很抗拒。

後來偶然的機會,田田在過家家時,對著玩具小熊說:「下次別穿這條褲子啊,你自己穿不好,還得讓老師幫你!」

朋友恍然大悟:那天正好給孩子穿了緊身的打底褲,會不會是孩子穿不好衣服,被老師批評了呢?

後來和孩子的聊天,證實了這個想法。那以後每次上學朋友都主動選擇寬鬆的、孩子可以自由穿脫的衣褲,孩子便再也沒抗拒過幼兒園。

-05-

先肯定,再否定

有個媽媽微信留言,說孩子午睡時尿褲子,被老師批評,心情本來就不好,一直反對孩子戴尿不濕的奶奶還火上澆油,不僅指責這位媽媽我行我素,還一直拿這事說孩子,動不動就說:「沒羞沒羞,4歲了還尿床,你爸爸兩歲就一整夜都不尿了。」

結果,孩子因為無法控制小便,害怕老師批評,擔心小夥伴笑話,再也不肯去上學了,一提上學就在地上打滾。

我們父母那一代,往往覺得一定得讓孩子有羞恥感、恐懼感、內疚感,孩子才能長記性。其實孩子天生敏感,很多時候我們只要稍作引導,他們就會把事情做得更好。

轉了新幼兒園後,孩子還是抵觸、哭鬧,但只要孩子哭鬧的時間縮短,這位媽媽就鼓勵孩子有進步,同時態度堅決地表示爸爸媽媽要上班,幼兒園必須要去,而不再簡單粗暴地說「不可以不上幼兒園」。

周末孩子在家,午睡如果沒有尿床,及時進行鼓勵,慢慢孩子就願意去上學了。

-06-

合理滿足孩子的要求

樂樂是我們的鄰居,也是一個調皮的小男孩兒。有段時間他瘋狂愛上水,動不動就說要幫媽媽洗碗,弄一地水。他媽媽威逼利誘的招數都用上了,每次都是強制他關上水龍頭,大哭一場才算完事。

有次聊天,樂樂媽跟我說了這個苦惱,我把自己的經驗和她分享:試試看買個防水圍兜,和孩子一起商量每次玩的時間、地點、用品。

當樂樂再提出來要玩水,媽媽便提出每次玩10分鐘,每次玩都戴上防水圍兜,盡量別把水灑到地上,樂樂一一答應。

在這個遊戲中得到滿足的樂樂,在玩水時變成了天使,有時還會拿著抹布,說要把檯子上的水擦乾淨。

看,當我們合理滿足了孩子的要求,孩子回饋給我們的也是天使的笑臉。

小果語

推薦閱讀:

再富也要苦孩子
對孩子不要「過分」善解人意
想愛孩子,先愛老婆!(深度好文)
孩子這樣教,智商就是高!
不要讓你的孩子成為「窮人」

TAG:孩子 | 煩躁 | 哭鬧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