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太極拳的「不動手」

關於太極拳,楊澄甫宗師有一句簡明扼要的論述,他說:「練太極拳者不動手,動手便非太極拳」(見《鄭子太極拳十三篇》,1947 年版)。又曰:「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謂手必要相隨,不可自動。」

何為「不動手」?不動手如何打拳?宗師解釋得很明了,手必須與腰腿相隨,不能自動。宗師高徒李雅軒先師也說「:以心神意氣去緩緩地命令著腰身脊樑,使其帶動四肢胳膊臂腿……要絲毫的不自動,不零斷動,不局部動,不多動,不妄動……」(李雅軒《太極拳精論》,見陳龍驤、李敏弟《楊氏太極拳法精解》)。

以上兩位先師說得十分精闢。所謂「不動手」,是相對於腰、身、腿而言的。宗師次子楊振基先生說:「一切動作要靠腰帶動,腰帶,腰拉,腰轉,腰腳手……不論如何轉,轉得大,轉得小,轉上轉下,轉左轉右,不能單掄胳膊手」(見《 楊澄甫式太極拳》)。

那麼,「不動手」在習練太極拳中有什麼意義呢?如何做到不動手?筆者從以下幾方面談談它在行功走架及推手技擊中的功用和效能。

一、「不動手」的價值和意義

(一)「不動手」符合太極拳用意不用力,松靜輕靈和內固精神,外示安逸的本質特徵。

太極拳為內家拳,其功能與要領都以心意為主導。無論是行功走架還是推手技擊,都是內在因素起主要作用。故有「用意不用力」、「松靜輕靈」和「內固精神,外示安逸」之說。談到太極拳行功,武禹襄先師曰:「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乃能收斂入骨。以氣運身,務令順遂,乃能便利從心」(《十三勢行功心解》)。楊澄甫宗師也說:太極拳用意不用力,「全身鬆開,不使有分毫之拙勁……然後能便利從心,圓轉自如」(《太極拳術十要》)。以上論述足以說明太極拳是以心、意、氣、神為主,腰、身、腿為輔,即拳論所說的「神為主帥,身為驅使」是也。

練太極拳由於「不動手」,一切動作招式均須依靠意氣、腰身來帶動,以意氣催動腰身,以腰身帶動四肢,就容易做到不起強勁。動作招式「勢如流水,抽絲掛線,綿綿不斷……將一趟太極拳形容出來……便是練之得法」(《李雅軒太極拳法精解》)。如果無心意氣神,無腰身帶動,光用手腳做簡單的肢體運動,就沒有太極拳的韻味,也無太極拳的上述特徵。在推手和技擊上,也會表現得生硬呆板,不松不沉,沒有內勁,易為人制。

(二)「不動手」易使全身放鬆,內外相合,從而達到上下一氣、渾然無間的奇妙境界。

前面說過,「動手」是肢體的局部運動,易起強勁(拙力,硬力)。強勁一起,全身僵硬,下盤無根,身體上浮,內外不合,重心不穩。相反,「不動手」所練在神,故能身心松靜,內氣充盈,使內(心意神氣)外(腰身臂腿)相合,上下一氣。楊澄甫宗師說:「架子不外虛實開合。所謂開者,不但手足開,心意也與之俱開。所謂合者,不但手足合,心意也與之俱合,能內外合為一氣,則渾然無間矣」(《太極拳術十要》)。

(三)「不動手」利於腰腿運轉,做到「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使之上下相隨,周身一家。

眾所周知,太極拳是全身運動,不是靠手腳自動完成招式和技擊動作的。即腰身在意氣的引導下,把手送到準確的位置。這樣就會做到「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十三勢行功心解》),上下相隨,周身一家。

習練太極拳,如果「單掄胳膊手」,主動地、局部地做手上的動作,意氣必然專註於手而無法催動腰身,也無法帶動手腳。這樣打出來的拳架會顯得呆板僵硬,動作不連貫,手和腰腿斷續脫節。如是練拳,「可能一生也摸不出太極拳的味道來,愈練離太極拳功夫愈遠」(李雅軒先師語),或「永遠也練不成」(楊振基宗師語)。

(四)「不動手」利於意氣運行和內勁發放,使太極拳功夫容易上身。

前面說過,太極拳是內功拳,用意不用力,在內不在外。練拳時用意氣腰身催動四肢,便慢慢找到命意於腰,舉動輕靈,周身一氣,圓活貫串,松靜沉著,招式順遂的感覺。最後做到一舉手,一投足,便「以意運氣,以氣催身,以身催手」(趙堡拳論《交手法》)。時日久之,則倍感丹田凝實,內氣充盈,神意收斂,步法沉穩。加上長時間的推手、技擊訓練,就可發出真正的內勁。否則,要發放內勁是十分困難的。另外,人身的整體力量(亦即整勁)是最大的,手的力量畢竟有限。有人測試過,手的力量只是全身力量的五分之一左右。李雅軒先師說:「上有虛靈之神,中有腰脊之勁,下有丹田之氣,三者合一,內外一體,動作無不適宜矣……萬不可專於一手一勢之作用」(李雅軒《太極拳精論》)。

(五)「不動手」對促進體內經絡疏通和氣血流暢,提高健身強體和治病功能效果更佳。

太極拳屬武當功法中的動功,是武當功法功拳兼備並融的一種高層次功法。它不但可以練就高深莫測的技擊功夫,還具有扶正祛邪、延年益壽的特殊功能。這一點,三豐師祖在創拳時已寓初衷。他說:「欲天下豪傑延年益壽,不徒作技藝之末也」(《太極拳經》原注)。《十三勢歌》曰「: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這說明太極拳技擊和健身功能是並存的,是相輔相成的。因而,習練太極拳「不動手」,以意以氣催動之,以腰以身帶動之,松靜沉著,上下相隨,健身效果更為明顯。趙斌先師也說:「太極拳柔和緩慢,節節貫串,以意領氣,以氣運身,可以促進體內經絡疏通,血氣流暢」(《楊氏太極拳真傳》)。

二、習練太極拳如何做到「不動手」

(一)以古典拳論為指導原則,做到以心行氣,以氣運身,松靜沉著,周身一家。

太極拳屬武當道家功法,其內意氣運行,其外上下相隨,而非肢體的局部運動。這就是太極拳的內涵,也是太極拳的精髓。習練每招每式,都要按照這個原則去做。比如雲手,若果意氣不催,腰身不隨,只是揮動雙手上下左右的劃圈,就很難練就圓轉自如、松靜沉著和周身一家的太極功夫,「就找不著太極拳的味道,只有太極拳之名,而無太極拳之實」(李雅軒先師語)。又如楊式傳統套路的攬雀尾,其所有的動作均以意氣腰腿催動而完成,手相對不動。掤、捋、擠、按均靠轉腰、弓腰和拉腰來完成,手不自動。其他招式也是同樣的道理。

因此,用意用氣,用腰身帶動四肢,是做到「不動手」的關鍵所在。

(二)一切動作由腰帶動,做到腰帶手,腰帶腳,不單掄胳膊手。

這是楊振基宗師的通俗拳論。拳諺說:太極腰,八卦掌。說明用腰在太極拳中十分重要。眾所周知,現代太極拳宗師、澄甫公之次子楊振基宗師,對用腰有獨到的見解。他說:「一切動作靠腰帶動,腰帶、腰拉、腰腳手……一般手腳不妄動,少動,靠腰帶動……不論如何轉……不能單掄胳膊手,要注意腰領……」(《楊澄甫式太極拳》)。二十年前,筆者跟他學拳時,他說得最多的也是腰。打左掤攬雀尾時,他就提醒我注意轉腰。這個招式有七個腰的動作,六個轉腰一個拉腰。打摟膝拗步、倒攆猴、左右雲手和單鞭等拳式時,他就說:「先坐實,後轉腰,不坐實不能轉腰。」打野馬分鬃,他強調腰帶手,腰帶兩手上挒下采。毋容諱言,目前社會上有許多人打太極拳,都沒有做到腰帶手,腰帶腳,而是「單掄胳膊手」。

同時,腰在各個招式中有著不同的用法。楊振基宗師不但注重腰,還把用腰分為轉、拉、閃、擺、弓、拱、松、沉等不同用法。在當代太極拳家中,把腰的動作分得如此之細,除宗師之外別無他人。只要正確用腰,就可避免手的自動和妄動。

(三)拳式動作方向的正確與否,也是腰帶手腳轉動的關鍵之一。

武禹襄先師在《十三勢說略》中說:「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後,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此論雖說是與敵交手的原則,但同樣適用於行功走架。其意為與人交手,須隨機應變,要有上下、前後和左右的意識。如向上(打)須有向下(引動)的意識和動作,前後左右皆然。行功走架也是如此。如白鶴亮翅,欲往上打(攔),先寓下意,即胯腿下沉,帶動左手下採的同時往上拉腰,把右手送至頭額前。這樣,腰身上拉下沉,形成一股對拉勁,既中正,又沉穩。又如倒攆猴、肘底捶或金雞獨立打完後,右手欲向前推出,即寓後意———右閃腰帶右手向後轉至右耳根,同時退左腳坐實,用腰腿的對拔勁,把右手向前送出。左攆猴亦然,唯左右互換。再如右野馬分鬃,右腳隨腰向右前方出腳時,身體必須寓左,轉向左前方,弓步分鬃時,腰向右轉,帶動雙手左采右挒。左分鬃要領相同,唯左右互換。其他招式也是如此。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克服手腳自動與妄動的弊病。

(四)無明顯腰身動作的招式如何做到「不動手」?

筆者在輔導學生練拳時,一些學生也曾提出過這樣的問題。他們說,腰身轉動明顯的招式,腰帶手、腰帶腳都容易做到。但腰身轉動不明顯,甚至腰身不動的招式如何帶手?這個問題問得好。拳架中確有不少招式在外形上並無腰身轉動的動作,諸如起式、手揮琵琶、高探馬、金雞獨立、提手上勢、左右分(蹬)腳、白鶴亮翅、上步七星、十字手和收式等等。這些招式如何用腰,使之做到「不動手」?

大家知道,太極拳功夫在內不在外,腰的動作在外表看,無論其明顯不明顯,都靠意氣催動它帶動四肢完成拳式動作。誠如起式,當意念和內氣催動雙手慢慢向上平舉時,即想像腰是一根能收縮自如的「彈簧腰」,然後用意將「彈簧腰」慢慢上拉,從而帶動雙手。雙手平肩後,再將「彈簧腰」慢慢下壓,催動雙手下按,回到預備式姿勢(收式要領與其相同)。又如右分(蹬)腳,雙手左右分開時,意想胸腔也是一組橫向的「彈簧」,用意念把它左右拉開,帶動雙手向預定位置分開,然後「彈簧腰」上拉,帶動右腳向右上方分(蹬)出去。左分(蹬)腳要領同樣,唯左右互換。十字手同樣是將腰身上拉,胯腿下沉,帶動兩臂向前向上交合,腰帶兩臂微微向前掤出。

其他一些招式的用腰也是同樣的道理。手揮琵琶、白鶴亮翅、高探馬和金雞獨立均微微向上拉腰。提手與上步七星用的是松腰和沉腰。凡腰脊上拉的招式,胯腿必須同時向下沉實,形成上下對拔之態勢,保持身體之平穩。

悅太極轉載文章 歡迎發來稿件

悅太極原創文章推薦:

一茶、一書、一拳的人生 2015年12月1日文章

長期練太極,人體發生的巨大變化 2015年12月4文章

致教練、老師、師父 2015年12月11日文章

推薦閱讀:

閭山太極拳
我練太極拳的體會 - 王馥源的日誌 - 網易博客
【獨家視頻】傳統楊氏太極拳85式全套演練(高保中)
對「太極拳質疑三十問」的簡答
【太極養生】太極拳降糖好

TAG:太極拳 | 太極 | 動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