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古為徒| 這些「騙子」,說好的仿古都變了樣

▲ 點擊上方關注 美術報,分享美的一切

說好的仿古,說好的仿某某的作品,結果一點都不像,不信,咱們來做個比較。

本次說的是王翚《仿王蒙秋林讀書圖》。小編努力查找了一下,並沒有找到王蒙所作《秋林讀書圖》,但有他繪的《春山讀書圖》。我們比較王蒙《春山讀書圖》、王翚《仿王蒙秋林讀書圖》這兩幅作品,說是「仿」,但似乎相似之處並不多。

王翚 仿王蒙秋林讀書圖

元 王蒙 《春山讀書圖》 縱132.4厘米 橫55.5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上圖為王翚《仿王蒙秋林讀書圖》,下圖為王蒙《春山讀書圖》。在最明顯的樹這一部分,都用了三株為一組,在這個樹的枝幹方面,也略有相似。

房子

上圖為王翚《仿王蒙秋林讀書圖》,下圖為王蒙《春山讀書圖》。在房子上,王翚畫的是簡易版,但前後的位置關係還是有臨摹的痕迹。

山峰

山峰的比較要換王蒙的另一幅作品,下圖為王蒙 《東山草堂圖》,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王蒙 東山草堂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石頭在構造上是不是也是很像呢?

石叢

下圖為王蒙《青卞隱居圖》 (140×42.2cm 上海博物館藏)中下方的石叢,可以看出,基本構造還是相似的,只是王翚有點「偷懶」哦~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王翚具有堅實的臨摹功底,「仿臨宋元無微不肖」,「下筆可與古人齊驅」,又能「集古人之長,盡趨筆端」。說是臨摹,卻獨成一家風格。

仿者,仿其大意,非臨摹比也。

臨摹得其人之偏,不如仿古得其人之全;

臨摹得其人之形,不如仿古得其人之神。

——顧麟士

日前,「與古為徒——蘇州博物館藏明清仿古山水」特展在蘇州博物館2樓展廳舉行。

本次展覽特別遴選蘇州博物館館藏明清董其昌及四王以來各家仿古之作,從中我們可以管窺仿古山水這一題材在風格和趣味上的流變。

古人論畫山水之法,一曰師古人、一曰師造化,其次即如董其昌所說:「畫家以古人為師,已自上乘,進而當以天地為師。」以「師古人」獲取前人豐富的技法經驗,追求一種在比較與鑒別的基礎上形成的品味與格調;以「師造化」使山水畫從大自然中獲取無窮無盡的營養與創作源泉,葆其旺盛的藝術活力。

明清之際,各種畫體均已極度發展,山水畫方面,由唐代奠定其基礎,宋元暢其流。傳統技法日漸成熟,趣味標準也隨之確立。

王翚云:「以元人之筆墨,運宋人之丘壑,而澤以唐人之氣韻,乃為大成。」「師古人」超越了以往一般臨摹概念而具有了新的涵義,不再是簡單複製一件件作品而是追求「似與不似之間」的妙味,有自家風貌。

王原祁仿大痴富春大嶺圖

「四王」之一的王原祁云:「余少侍先大父,得聞緒論,又酷嗜筆墨,東塗西抹,將五十年。初恨不似古人,今又不敢似古人。然求出藍之道,終不可得也。」反映在實踐上即是大量以「仿古」為名的畫作出現,其代表人物即是董其昌及其影響之下的王時敏、王鑒、王原祁、王翚四位互為親友的四王正統畫家。

董其昌,以佛家禪宗喻畫,倡「南北宗」論,為「華亭畫派」傑出代表。其畫及畫論對明末清初畫壇影響甚大。

王時敏是「四王」之首,又是「婁東派」的創始人,少時得董其昌指授,取法「元四家」,以黃公望為宗,晚清婁東畫派代表畫家與評論家秦祖永曾在《桐陰論畫》中評王時敏:「運腕虛靈,布墨神逸,隨意點刷,丘壑渾成。」

王時敏仿宋元各家山水冊(設色、墨筆)

王鑒為「虞山派」之首,從董源、巨然處受益,仿古作品更見功力。在山水畫創作上講究布局,筆墨處處有傳統、有來歷。

王鑒仿江貫道山水軸

王原祁最具個人特點,他以黃公望的淺絳為基礎,所畫山水有「熟而不甜,生而不澀,淡而彌厚,實而彌清」的讚譽。

近代顧麟士所謂:「仿者,仿其大意,非臨摹比也。臨摹得其人之偏,不如仿古得其人之全;臨摹得其人之形,不如仿古得其人之神」,或可於此參之。

對比

畢涵仿董北苑巨然山水軸(墨筆)

巨然 層岩叢樹圖

翟繼昌 《仿董山水軸》

明 董其昌 《關山雪霽圖卷》 故宮博物院藏

顧潞仿大痴山水軸(設色)

何維樸仿大痴山水軸(設色)

王鑒仿王蒙雲壑松陰圖軸

王原祁仿大痴山水圖

楊昌沂仿戴煕雪景山水(設色

— ? —

文| 蔡斯羽 鄭莉

感謝蘇州博物館供圖

轉載請註明出處

||| |||

美術報官方微信感謝有你一路同行

長按左側二維碼關注

舉報
推薦閱讀:

七朝古都
各具特色的8位大古都兄弟
我國十大古都介紹
中國「十大歷史古都」,哪個省的古都最多?

TAG:騙子 | 古都 | 仿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