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竹韻清幽精品詩社《斗詩批詞》第99期(第一季終結版)

春節快樂

HAPPY NEW YEAR

竹韻《斗詩批詞》第一季歷時兩載余,今天圓滿收官。

在此感謝全體竹林同道之傾情支持;感謝海內外詩友之熱切關注;感謝董學增先生、鄧世廣先生、胡文漢先生、一海粟、李裕華、孟祥榮、張幼鳴、葉福慶、吳瑾、王柳華諸兄之不斷鼓勵;尤其感謝各位積極提交作品「參斗」之詩友!因時間所限、個人鑒賞角度各異,其中難免多有疏漏,敬請諸君諒解。

自古詩話、詞說皆帶有個人情感趨向,竹韻《斗詩批詞》亦然。老夫盡量採納歷代評家之成熟觀點,結合家傳學說,力求秉持公心,認詩不認人,斗詩不鬥人。權當拋磚引玉,讓詩壇少些相互吹捧之風,多些勤修格律之傳承者。讓醉心於近體詩詞之朋友能在句讀之間明辨良莠、瑕瑜。若如此,足矣……

落日長河

2018年2月26日於長沙嶽麓山

竹韻

斗詩

詩詞評論:落日長河

本期編輯:楓葉荻花

斗詩批詞 是「竹韻」的特色精品欄目。落日長河先生秉持「斗詩不鬥人」的原則,總能在談笑自若、亦莊亦諧的氣氛中給予參評詩詞一針見血、入木三分的點評。

斗詩批詞 與您相約

評析詩詞 傳承國學

《斗詩批詞》第一季終結有感

一程風雨一支煙,行診竹林逾二年。

詩案且當醫案理,酒壺充作葯壺懸。

三成篆字敲燈下,幾次車輪靠路邊。

九十九期今欲結,愚衷傾盡倩誰憐。

本畫作者:鄭曉京

去年元夜時

參評詩詞(一)

【五律】彩書怨

葉下洞庭初,思君萬里餘。

露濃香被冷,月落錦屏虛。

欲奏江南曲,貪封薊北書。

書中無別意,惟悵久離居。

長河詩評:

1、公元2013年9月,在西安咸陽機場附近發現一座唐墓,近千字的楷書墓誌,完全確定了墓主身份。但墓室內棺槨全無,給世人留下了無窮猜想:公元710年6月12日夜,唐明皇李隆基發動政變,一路殺進皇宮,一代女詩人、「女宰相」上官婉兒到底魂歸何處?

2、上官婉兒雖屍骨無存,但《全唐詩》留下了她32首作品,以上五律便是其中之一。

3、彩書即帛書,泛指書信。作者以閨中思婦之口吻,塑造了一位懷念離居已久的丈夫的妻子形象。全詩深沉開闊,自然含蓄,對仗工整,情真意切。

4、首聯「葉下洞庭初」:化用屈原《九歌·湘夫人》:「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之意。葉下:秋至之徵。表明了怨婦思夫之時間:初秋;地點:洞庭湖畔。

5、丈夫在薊北(今天津薊縣北)戎守。「思君萬里余」之時,婦人望月,一夜不眠,月亮落下去,天亮了,房中只有織錦屏風,不見丈夫,倍感空虛。無心彈奏江南採蓮曲,只想給丈夫寫信。「貪封」下得極巧,表示把信封好寄出去,不止封過一封,封過很多很多……

6、「書中無別意,惟悵久離居。」:信里之內容十分單一,只言久離相思之苦。情之深,意之切,千古離人之悵惘……

7、聯繫起上官婉兒之生平,詩中何嘗不是表露她本人宮廷生活之苦悶。雖是得寵之妃嬪,但君王三宮六院。「香被」「錦屏」反映宮中生活是富麗的;「冷」和「虛」反映她的內心是寂寞和空虛的。

8、上官婉兒十四歲即為武則天掌文誥。唐中宗時,成為中宗后妃之一,被封為昭容,故又稱上官昭容。她曾建議擴大書館,增設學士。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一時詞臣多集其門。後人稱其「巾幗首相」。最終卻成為政治鬥爭之犧牲品,成為「開元盛世」之奠腳石……

花市燈如晝

參評詩詞(二)

【絕句】野卧

天為帳幕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

夜間不敢長伸腳,恐踏山河社稷穿。

長河詩評:

1、明太祖朱元璋少年時,曾在皇覺寺當沙彌,有日歸來太晚,寺門已關閉,惟恐驚擾僧眾受罰,不得已在山門外睡覺。當他躺在地上,望著滿天星斗,留下了這首詩偈。

2、此詩言淺,氣勢卻極其恢宏:天是我的羅帳,地是我的氈毯,日月星辰伴我入眠,睡夢中我不敢將腳伸長,恐怕腳一伸出去,會把整個乾坤踏破……

3、能寫出如此奇特詩文之人,若非精神病人,必是一代雄主。朱元璋當然是後者!

4、古之成大事者,無不是少年立志,以天下興亡為己任。然後放開心胸,憑著信仰與毅力,一步一步去實踐、去追求。胸襟有多闊,路便有多廣。性格決定命運,胸懷決定成就,此言不虛也。

5、明太祖出身貧寒,十分清楚民間疾苦,他的詩如同他的出身一般,都是那麼質樸無華,但又蘊含宏偉之氣勢,與眾不同。但正是因為如此,使得朱元璋得不到儒家之擁戴,後世文人更是不斷抹黑,至今殘暴之形象猶在。

6、曾經品讀過《御制文集》,集中有朱元璋之詩詞一百餘首。除此絕之外,《詠菊》、《詠雪竹》、《金雞報曉》 、《示不惹庵僧》等皆風格獨特,一反唐宋元金之詩風格局,自成一派。讀來無不令人賞心悅目,產生心靈上之震撼。

7、若論詩詞,言辭、技巧少有能真正脫離前人窠臼。遊山玩水,吟風弄月,酒後相互唱和之文字遊戲,無聊時發「東籬、林泉」之慨嘆,都是在無止盡地翻新前人之意象。唯有直筆現實,緊扣時代、心繫民生、風格獨特之作品方有流傳於世之基礎。杜詩之不朽正緣於此。今人之詩集多如牛毛,試問幾人用心品賞?千篇一律,格調低下,文字垃圾無異也……

月上柳稍頭

參評詩詞(三)

辛卯元宵燃放鞭炮口占

不怕三更鬼叫門,清高脾氣老妻嗔。

時髦也弄兩千響,驅罷妖氛驅小人。

長河詩評:

1、上元夜三更,詩人猶自難寐。或許在青燈下把讀經書,或許在研墨記錄大半生之炎涼榮辱,或許在翻閱「新聞」、慨詠心中之塊壘……

2、「老妻」擔心其身體與安危,勸其早早休息,少寫些「刺貪、諷鬼」之文字。而詩人不願附和「潮流」,不理會妻子之勸誡。

3、妻子說我不會順應新潮、不會趕時髦,我笑著放下手中之詩筆,走到門口也放一掛「兩千響」之鞭炮!一則順應節日之氣氛,二則驅趕總像鬼魅一樣,在暗處中傷之小人……

4、整詩緊扣時節,隨口吟來,見心見性。多少感懷盡在其間,卻出句詼諧,言淺而意深。

5、節日之作,年年如一。若拘泥於風物場景,難以出新。景物年年依舊,心態時時不同。只有將此時之「心」與此時之「景」融合,方能不落俗套,方能於平實中憑添幾分新意。

6、鄧世廣先生之作品,總能將景與情、感性與理性緊密地融合,不露絲毫痕迹。詼諧、從容之中蘊含深沉、厚重之情懷,自成一格,讓人讀罷久久回味。其詩文功底之深,尤是字句間那股清正、傲然之氣,屢屢令人佩嘆……

7、估計今年元夜不會有人放鞭炮了,君不見2月16日,某縣全城通緝追捕在小區燃放鞭炮之人!幾千年之風俗,終難敵一紙禁令……

人約黃昏後

參評詩詞(四)

依例配油(cctv經典詠流傳)

才筆橫馳孰與儔,工夫豈自仄平求。

兩邊字數能相等,便是人間第一流。

長河詩評:

1、某大學教授為CCTV《經典詠流傳》 做「鑒賞團成員」,自稱即興作了一副對聯:周秦漢唐泱泱中華情常憶,曲賦詩文歷歷經典語更新。

2、十一字對聯,多為四言與七言之組合,分別要符合四言七言之句法、聲律。「唐、文」在節點上,必須平仄相對;至於六連平,老夫就不說了。此君於聯之基本聲律尚未入門……

3、詩壇對此人調笑頗多,以上是湖北詩人廖國華先生即興「打油」之作。

4、此詩勿須多解,識字之人一目了然。「兩邊字數能相等,便是人間第一流。」淋漓盡致地諷刺了當今那些於詩聯格律不通,卻好為人師、自以為是、愛出風頭之人。此類人往往榮集了諸多炫目「頭銜」,此類人能在央視舞台享有話語權,不得不說是傳統文化之悲哀。

5、打油詩一般通俗易懂,詼諧幽默,時而暗含譏諷,風趣逗人。因為此類詩不拘平仄格律,常以以俚語俗句入詩,對文學知識要求不高,自唐以來在民間流傳較多,頗受老百姓歡迎。

6、打油之作能嚴格遵循格律,鐐銬之下、平仄之間意趣盎然,實屬不易。廖國華先生於此類作品往往信手拈來,格律工整,誠為當代詩壇一道風景。

今年元夜時

參評詩詞(五)

【七律】遙寄友人(新韻)

今嘗試以英文單詞和現代詞入詩。

涼風乍起意如何? 此去倏然已爛柯。

憐我布蘆頻寄語, 思君艾特又回車。

歲寒可飲溫心酒? 身遠聊吟落淚歌。

南浦蕭疏空佇柳, 似曾相識影婆娑。

註:布蘆:英文blue,憂傷之意。艾特:輸入法的@鍵。回車:輸入法的回車鍵。

長河詩評:

1、依新韻「識」出律;「語、酒、柳」有上尾之嫌,盡量避免。

2、除去首句,「柯、車、歌、娑」一連四韻皆為陰平,讀起來韻感欠缺。新韻中平聲分陰平、陽平,應避免全陰平或全陽平入韻。

3、有人會說,在平水韻中沒有陰平、陽平之說法,是否不拘?

平水韻依中古音,中古音中之「平」,清聲之調值為44,濁聲之調值為 22;發展成為今日之普通話,平聲之清聲成為普通話之陰平,調值變成了 55,而平聲之濁聲成為普通話之陽平,調值變成了 35,今日普通話之陰平和陽平,絕大部分是嫡傳自中古漢語的清平和濁平,穩定性十分之高。所以說平水韻之平聲並非不分陰平,陽平!只是提法不同,清濁而已。嚴謹之詩家,用平水韻作詩,會嚴格在韻腳陰陽交錯遞用。

4、王大蛤蟆在一旁問道:古文沒有現在這些豐富的標點符號,他用了二個問號,是否不妥?

老夫在此一併作答:眾所周知,最初的詩詞是沒有標點符號的,因而《三字經》中對學子有明確要求「明句讀」。如果不懂句讀,往往會造成誤讀、誤解原意。韓愈《師說》也有言「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古人之口語習慣及書寫習慣因當時之環境對詩詞的語氣、斷句和理解是相對得心應手的。但漢語發展到今天,尤其部分網路語言逐漸被人們接受並運用,今人在語氣的把握上難免有所出入,所以就要求對標點符號使用準確、到位,使其成為容易辨別語氣、語態的標準。現代人在詩詞寫作時應該準確使用現在的標點符號,與時俱進,不必拘泥於古人之「句讀」。今人之朗讀習慣與古人早已不同,光逗號、句號早已不能滿足作者和讀者之要求。

5、師古而不泥古,「網路用語」、「現代標點符號」在格律詩詞中使用十分正常!

月與燈依舊

參評詩詞(六)

盧溝橋抗戰紀事詩五十首之二

長虹萬丈跨盧溝,勝地流傳七百秋。

橋上睡獅今漸醒,似知匕首己臨頭。

長河詩評:

1、1937年「七七事變」前夕,宛平縣縣長王冷齋先生堅守孤城,與日談判中大義凜然、針鋒相對,不失民族氣節,其人之《盧溝橋紀事五十首》,以日記形式真實地記錄了當年宛平前線倭奴壓境那段風雲歷史……

2、整詩由景生情,一氣呵成,幾分憂鬱,幾分無奈,卻不失氣勢。最是轉結兩句,何似聲聲吶喊,警醒四萬萬同胞:匕首已臨頭!

3、年少時讀其詩已佩嘆,後來方知王先生曾作為「事變」之親歷者,1946年赴東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作證,為定罪日本戰犯提供了詳實之證據……

梅汝璈先生

4、提到《東京大審判》,老夫不由得想起另外一個巨人,一位鐵骨錚錚之大法官,他叫梅汝璈。正是憑藉其人之智慧與執著,中國人在國際舞台上第一次成功地用法律武器捍衛了自己之尊嚴。雖然最終結果只有6票對5票之微弱優勢,但終於將東條英機、土肥原賢二等七名侵華甲級戰犯送上了絞刑架。

5、老夫永遠記得梅先生那段慷慨陳詞:「我不是復仇主義者,我無意於把日本軍國主義欠下我們的血債寫在日本人民的賬上。但是,我相信,忘記過去的苦難可能招致未來的災禍。」

6、1973年,飽受摧殘之梅汝璈,懷著對親友之眷戀,對「文革」之不滿和厭惡,與世長辭,終年68歲。軒轅在上,不會忘記這位曾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上叱吒風雲的中國法官!

7、睡獅已醒否,老夫不知;但惡虎與蒼蠅肯定早醒,正禍患於這片多災多難之土地。「未來之災禍」還會降臨否?無人可知……


推薦閱讀:

雲雷:日相思,夜相思。 夢裡柔情歡醉痴「第99期」
佛教面對執著【1199期】
第599期:練太極拳不要「過」
格律詩社‖每日詩詞‖第699期
第199期:腳下陰陽趾乾坤

TAG:精品 | 99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