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瓷 | 識破那些花瓶
本文轉自三聯生活周刊旗下,倡導時尚茶生活、愛做茶實驗的微信公號「熊貓茶園」。
我們說的不是女明星,當然也不是男明星,而是貨真價實的花瓶。把明星比為花瓶,取其美而無用之義,是貶義。作為一件瓷器,能做到「美而無用」,則是最大的褒揚。
宋 龍泉窯青釉梅瓶(左);宋 磁州窯白釉黑彩梅瓶,磁州瓶多寫酒辭,比如「清沽美酒」「天藏地酒」
瓶並不是一開始就達到「無用」的境界的,起初也承載實用功能。比如最常見的梅瓶,最早叫酒瓶,裝酒的。梅瓶起源於唐,興於宋,當時還有一個名字,經瓶。北宋朝廷有個講經制度,就是皇帝帶領大臣集體學習,下課後聚餐時用這種瓶子喝酒,所以叫經瓶。
梅瓶在宋代的瓦舍酒肆里是常見之器,因為裝酒,所以是有瓶蓋的,一尺多高。請設想一下倒酒的動作,梅瓶肩圓,方便左手托,底細,正好右手握,可見這時的梅瓶還是蠻符合人力力學的。明朝文人喜歡案頭清供,在書桌上擺一些插花盆景之類的飾品,過去的小口酒瓶,正好用來插一枝梅花,梅瓶的名字這才流行起來。
明 白釉梅瓶(左);清 五彩花卉紋梅瓶
作為飾品的梅瓶就無需顧及人體力學了,明代開始變矮,去掉了瓶蓋,肩部變圓,底足變粗,頗雄壯也。清代的梅瓶變得女性化,纖細優美,晚清有一種細長款梅瓶,比例誇張,叫美人肩,有種十二頭身的感覺。
本文的試圖教您識別各種花瓶,所以重點說器形,就以梅瓶為基礎展開。原來梅瓶的口太小了,我們先把口加高加粗,再來點曲線,得到這個效果:
康熙郎紅釉觀音瓶
這就是觀音瓶,然而觀音菩薩並不用這種瓶。觀音瓶是康熙時出現的,那時觀音的形象已經在天朝流傳許久了。那麼觀音姐姐用的是什麼瓶呢?答案在那鳴沙山上,千佛洞里:
敦煌壁畫中的凈瓶
這是凈瓶,就是傳說中佛門八寶中的寶瓶。這種瓶直頸圓腹,類似於膽瓶,脖子上有一個莫名其妙的盤子。印度傳過來的,起初用梵語音譯,叫軍持、君遲或者捃稚迦,玄奘大和尚在《大唐西域記》里稱之為澡瓶,到這已經六個名字了吧?後面還有。
明 青花凈瓶;清代 賁巴瓶;清代 粉彩賁巴壺
凈瓶在古代印度為僧人盥洗之用。那時沒有牙刷,就用楊柳樹枝代替,《涅槃經》有云:
「有諸比丘不嚼楊枝,口臭食不消。有諸比丘與上座共語,惡其口臭,諸比丘以是白佛。佛言,應嚼楊枝。」
那麼觀音一手拿柳枝,一手拿凈瓶,您大概猜到她在幹嘛了,不過神就是神,漱口水都是甘露,灑到下界全是福,所以凈瓶又名甘露瓶。
凈瓶有兩種,大的有流,小的沒有,流就是壺嘴的學名。元明時景德鎮做了許多青花凈瓶賣給波斯,有流,半米多高,當穆斯林祈禱前洗手用的水瓶。到雍正給西藏大喇嘛做瓷器時,發現人家已經在用金屬凈瓶了,藏密稱之為賁巴瓶。這賁巴瓶也來自印度的寶瓶,一枝兩花,在中原和藏地分別演化,終於交匯了。後來朝廷給大喇嘛做的瓷凈瓶叫藏草瓶,作法事時插草用的,還有純金的。清宮裡用粉彩凈瓶,省略了流,叫賁巴壺。
現代粉彩將軍罐
將軍罐也是佛教用器。我們再回到梅瓶,剛才已經把口加大了,現在再加個蓋,就是佛教用的。梅瓶做酒瓶時也有蓋,不過是梯形的,將軍罐的蓋圓形尖鈕,彷彿武將的頭盔,故名。將軍罐產生於明代,屬明(冥)器,用於盛放高僧的舍利子,後來也有人用做飾品,還挺流行。理論上說,舍利子也算陶瓷,不過屬於另一種體系,骨制瓷。不要誤會,市面上的骨瓷都是牛羊骨做的。
晉代 青釉魂瓶;宋 龍泉窯青釉五管瓶
還有兩種用做明器的瓶。魂瓶,又名穀倉、皈依瓶,主要是三國時期的隨葬器,其上雕塑著亭台樓閣、奴僕家畜,象徵墓主把財富帶到陰間。到了宋代,多管瓶取代了魂瓶,複雜的雕塑變成了許多小管,五根居多,小管與瓶身不通。清代出現了小管與瓶身連通的多管瓶,就不是明器了,插花用的。
清 五彩花卉紋鳳尾瓶
剛才我們把梅瓶的口拉高,得到了觀音瓶,口再拉高,再加大,就是鳳尾瓶了。鳳尾瓶始於康熙,好像只有景德鎮民窯生產。這種瓶比例太過,口佔一半的比例,兩頭身,丑。
現代醴陵釉下五彩鳳尾瓶
另外有一種鳳尾瓶,是湖南醴陵產的,也是大喇叭口,但瓶身肥,類似變形的玉壺春瓶。醴陵鳳尾瓶曾在1915年巴拿馬博覽會上得了金獎,同去的龍泉青瓷餐具也拿了金獎。那屆巴拿馬博覽會在中國很著名,這全賴茅台酒的大力宣傳。細想起來,似乎也許彷彿,當年巴拿馬給每件展品都發了金獎。
商代 青銅觚(左);清 青花花觚
鳳尾瓶的瓶身太小,不好看,乾脆取消,做成直的,這就是花觚了。觚是商周飲器,就是酒杯。瓷花觚是很常見的禮器,祭祖要擺五供,就是一對花觚、一對燭台、一個香爐,封建時代重祭祀,花觚都做得很精緻。
商代 青銅尊(左);清 粉彩花觚
直筒花觚主要流行在明朝,宋鈞窯有一種出戟尊,腹部凸起,底足外撇,清代景德鎮的花觚也做此形。這種瓷觚分明是模仿殷商的青銅尊,卻自稱為觚,讓人想起孔聖人的嘆息:「觚不觚,觚哉,觚哉!」。
良渚文化 玉琮(左);宋 龍泉窯青釉琮式瓶
花觚是模仿青銅器的瓶,還有一種模仿先秦玉器的,琮式瓶。琮是很古老的玉器形制,柱形,內圓外方,附會天圓地方。《周禮》記載了六種玉禮器,以璧祭天、琮祭地,圭璋琥璜,分別祭祀東西南北。宋代瓷器開始進入官方祭禮,瓷琮應運而生。現在最早的琮式瓶是南宋龍泉窯的,不但器形仿玉琮,顏色也是玉的青色。
清鎮窯八卦瓶
後來景德鎮產的青瓷琮式瓶上刻有八卦圖案,叫八卦瓶。還有平面彩繪的琮式瓶,有蓋,已經淪為實用器了。過去沒有泡沫盒、沒有塑料袋,許多收納功能由瓷器承擔,所以很多瓶瓶罐罐是有蓋的。蓋很容易遺失或者破損,許多沒留下來,如果你遇到一件老瓷器,口沿一圈沒有釉,那麼八成可以推定,瓶蓋丟了。
現代釉里紅帽筒和青花魁星帽筒
直筒花觚的口是弧形外翻的,叫撇口。如果刪掉撇口,就成了一個直筒,矮的是筆筒,高的叫帽筒瓶。帽筒瓶始於乾隆晚期,官宦人家之物,用於放頂戴花翎,故名帽筒。後來民間也流行帽筒瓶,許多平民家也在堂屋擺上一對,沒有紅頂子就插根雞毛撣。這心理很像現在的飯局上,拍出一盒白皮香煙,上面寫著某某特供,發一圈就自覺有面子,潛台詞是:哥們朝里有人。
現代五彩棒槌瓶
帽筒再加個直頸和小盤口,形似洗衣用的棒槌,就是棒槌瓶。棒槌瓶還分三種,硬棒槌,全用直線;軟棒槌,有小曲線;方棒槌,瓶身是四方的。此外瓶身肥碩矮壯的叫冬瓜瓶,高而肥的叫燈籠瓶,高而瘦的叫象腿瓶,不一而足。這些器形都是康雍乾民間研發的,那時民窯正值全盛,除了模仿官窯以外,還熱衷官窯不做的工作:試錯。就是生產大量稀奇古怪的東西砸到市場里,熱銷的增產,滯銷的淘汰,所以民窯瓷器總是天馬行空、恣意妄為,其器形也是變幻莫測。
點擊回看
蓋碗里的無邊風月
看過這一篇,你就能叫出這些杯的名字
推薦閱讀:
※大花瓶的擺放位置風水
※不會插花怎麼了,反正這些花器插什麼都美
※美國第一夫人從來都不是花瓶
※三角插製作花瓶三輪車的製作教程-編織樂論壇
※剛出道都是花瓶,一個成獲獎最多的影后,一個與富商情感糾葛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