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有人為一頓飯逃離村寨,也有人為一片雲海守望村落

氣勢磅礴的日出、翻湧而出的雲海、絢爛美奐的星軌……位於四川省雅安市滎經縣境內的牛背山擁有絕美的風光,它很美麗,但同時又很脆弱。山裡的路異常崎嶇,暴雨、山洪是常有的事。蒲麥地,意為長滿青稞的地方,地處牛背山腰處,是距離牛背山頂最近也是最後一個村落,更是牛背山觀景台的必經之路。和大部分偏遠村莊一樣,村子裡沒有適合年輕人的理想生計,為了生活,年青一代紛紛出走。

2013年的元旦,李雁和朋友去牛背山旅遊,從蒲麥地村中轉。借宿的老鄉家環境極差,當時的蒲麥地村,也僅剩二三十位日趨衰老的老人和懵懂的留守兒童,這樣的一個村莊卻留下了他。「他們嚮往的是外面的世界,可是我們卻嚮往他們這種淳樸自然的生活本質。」坡屋頂、小青瓦,李雁貪戀大自然的美景,享受小村莊的生活。

李雁供職於NGO(非政府組織),是一名專職社會工作者。十幾歲因一場車禍失去了一條腿、一條胳膊的他,從2008年開始他就參與到各種農村改造的項目中,活躍在公益圈。在蒲麥地村莊的改造計劃中,他和一幫志願者朋友在村民的幫助下在村口租下一所房屋,以此為根據地,開展蒲麥地改造計劃。牛背山即將封山,短暫關閉它的美景。但蒲麥地驛站並不只是一個棲息之所,更重要的是村裡剩下的村民以它為支撐一起推動農村建設。

曾有一個說法:上牛背山如何不迷路,即跟著垃圾走最不容易迷路。而在這三兩年的時間,蒲麥地村漸漸有了變化。李雁和他的團隊設置了垃圾回收點,放上自製的垃圾桶,引導發動村民輪流清理垃圾。每年,天南海北的志願者來到村子,有的提供醫療救助,有的提供知識培訓。村子的變化是可喜的,驛站存在的意義也逐漸被村民理解和接受,驛站愈發成為他們理想中的家。從最初內心忐忑的觀望,到主動配合再到積极參与,越來越多的村民甚至外地青年人也來支援建設蒲麥地。

2016年的春節,李雁沒有回家,除夕那天,他和驢友們一起吃火鍋過新年。村裡的孩子也回來了,他們主動為驛站幫忙,他感慨「再過幾年,他們就都是復興蒲麥地的重要力量。」每個農村都有自己的資源,要恢復當地經濟,不能一味憑藉外來者的侵入,忽視本地人的能動性。這個以公益模式操作的青年驛站,懷著的是環保、救援、扶貧的理念。

無人管理的牛背山,近幾年在遍地垃圾中艱難喘息。蒲麥地驛站的改建在短短的兩個月中,在經歷了工人因為艱苦集體罷工、村民因為不理解發生衝突、條件限制而不斷返工的種種困難之後,這座集青年旅社、山難救援點與志願者之家的建築,在外部異形結構的起伏下,終於如同燈塔一般點亮在蒲麥地村的村口。蒲麥地海拔2300米,一般的花難以存活,大雁將從拉薩帶回的格桑花種在屋前,愛與吉祥之花綻放於高原之上,傳遞著堅強與樂觀。

李雁感到身上的責任越發重要,雖然他將其定義為驛站,是人生中停留的一個點,在這裡可以做於他人有意義的事情,讓逐漸空巢的社區可以回歸,惡化的環境可以改善。「蒲麥地是村民的家,我們只是客人,是來幫助他們建設家園的。」這個曾經歷雅安地震的村莊,如今仍是國家貧困村,他希望村民能夠守著故土,成為四里八鄉都羨慕的一個小康村。

大多數人都馬不停蹄為各自美好前程狂奔,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是,有一群人,經歷過自然給予的傷痛和貧窮,卻依然用無比的堅強和博大的胸懷擁抱這個世界。他們守護著這片村莊,無關個人利益,無關世俗眼光,這樣無私無利的社會行為也絕非僅憑滿腔熱忱就能完成。但正是因為有這一群人,人們能夠從中重拾希望、振興故土,這即是他們的價值所在。

推薦閱讀:

因為長得太丑被萬人嘲,而她一開口所有人都跪了!
李蓮英為何受寵53年不倒?只因晚上常給慈禧干這事 值得所有人深思
三百年前乾屍嚇傻所有人!
學開車竟有人「偷」學時 駕校計時作弊將被嚴懲
有人說它是抗癌的霸王菜!我可不這麼認為

TAG: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