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隨筆:美國「黑色星期五」中的商業文化
11月24日,為今年美國感恩節後第一天,也是著名的「黑色星期五」。此中之「黑色」與噩運無關,因為商家記賬,紅色表示虧損(即「赤字」),黑色寓意盈利。美國人習慣從「黑色星期五」開始聖誕大採購,因此商家也將從這一天開始財源廣進。
可以說,沒有一個西方節日,會像感恩節一樣烙上深刻的美國印記;也沒有一天能像「黑色星期五」一樣,展現出美國濃重的商業文化。無論是商家,還是顧客,「黑色星期五」這天肯定都忙得要命。
在這個號稱美國「最大折扣、最長消費時間」的日子裡,最大一道風景就是子夜時分從各個方向浩浩蕩蕩殺向各大商場、電器經銷店的車流和人流。記者的幾位朋友也湊了一次熱鬧,他們於23日晚11時出發,但等他們漸近華盛頓郊外的「第一外賣場」時才發現,等待進入停車場的車隊一眼望不到邊。經驗老到的排隊者,早就準備好棉衣、帳篷、睡袋,只待商家子夜開門迎客。
「折上折」、「跳樓價」是「黑色星期五」的一大特點。這天之所以能成為美國經典購物日,折扣巨大、價格便宜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比如在許多商店,午夜零時至凌晨6時全場六折。在有的電器店,價格近1000美元的筆記本電腦,最先入店者只要付150美元即可買下。
「黑色星期五」是美國政府、商家、消費者共同打造的美國經典購物日。雖然每年仍有個別踩踏事件和為爭奪特價商品而「斯文掃地」的事情發生,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黑色星期五」總體而言達到了有序、誠信、刺激消費的目的,體現出美國消費型社會的特點和成熟的商業文化。
首先,商家是誠信待客。全場六折,就是實實在在的所有物品六折,不存在先暗中提價然後再標以打折的事情。弄虛作假一旦被發現,商家將遭受嚴懲。2004年美國一連鎖商場就因為虛假打折,為蠅頭小利付出數十萬美元罰款,同時更付出高昂的誠信代價。
其次,價格打折,質量、服務不打折。即使是折扣低得近乎白送的商品,如果顧客對產品不滿意,仍可以拿回去退換,也不必找什麼理由。
再次,沒有太多噱頭式的打折方式。比如很少有「滿100返XX券」的金字塔式返券促銷,一般情況下,打幾折就是打幾折,顧客一清二楚。
一些商家的銷售細節,也可見美國人服務態度。比如,冬日凌晨寒風刺骨,商家往往會給排隊的顧客送上免費熱咖啡或小食品,或者為志在購買電腦等超級特價品的顧客編號,讓大家在開門時不必太過擁擠。
「黑色星期五」購物的華人較多,而許多產品又都是「中國製造」,這一現象頗令人感慨。其中原因,大概是同樣名牌產品,國外價格要比國內便宜許多。頗為不合理的現象背後,或許就是所謂「品牌的力量」。在這個全球化時代,「中國製造」過程賺取的只是小利,而向全世界輸出品牌的美國商家賺的才是大利,自然美國商家能更多讓利給美國消費者。
推薦閱讀:
※飯後走一走2015年05月21日 星期四B08 男左女右
※20110320星期日
※花落吳門2017年06月02日 星期五B04繁星
※和你在一起時,我是哪個「我」2017年06月16日 星期五B08男左女右
※至親至疏夫妻2017年12月08日 星期五B03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