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半個世紀無人到墓地祭奠

(加中網 - 加拿大中文門戶網 WWW.CACNW.COM 訊)核心提示: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從來就沒有一個烈士親屬前來祭奠掃墓。站在烈士墓前,余法海一次又一次捫心自問:這些不為人知的英烈,為了人民的利益客死他鄉,幾十年了,不僅親人們不知道,甚至也被社會遺忘,不應該啊!(加拿大加中網)又是一年清明節,湖北赤壁羊樓洞,142個烈士墓。70多歲的楊寶山熱淚盈眶。  「哥,我來看你了……」老人癱坐在墳頭,右手撫摸著石碑,喃喃著。整整60年了,這位來自內蒙古赤峰市的志願軍老戰士,終於和同年參軍的哥哥再次「相逢」。  讓楊寶山尋親圓夢的人,就是遠在千里之外的湖北赤壁市病休老民警余法海。正是因為他的努力,這片墓地才得以被世人知曉,烈士們才有機會魂歸故里。  沉睡半個世紀無人到墓地祭奠  2005年7月,處於腎移植術後康復期的余法海,被抽調到赤壁市政協文史委員會做文史工作。「聽說羊樓洞有一片烈士墓,不知是紅軍還是新四軍的,你當過警察,先去查查看。」一天,該市政協的領導給余法海布置了這麼一項任務。  余法海接連去4次,終於在被當地人稱為「老營盤」的小山丘附近的草叢中發現了幾個石頭墩子,撩開草叢,是一片青石墓碑。  擦凈厚厚的塵土,每塊墓碑的碑頭上都清晰地浮現出「不朽」、「千古」、「永在」等不同的字樣,再仔細查看上面的碑文,上面刻著「志願軍」、「烈士」等字樣,並記錄了每個戰士犧牲時的年齡和籍貫以及所在部隊的番號等。  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烈士墓?余法海心頭一熱。他四處尋找,逐個觀看,發現有的墓碑已經斷裂,有的碑文殘缺不全。數了一數,有上百個,他的眼淚止不住了。  「我當時既震驚,又痛心。他們的墓碑應該在烈士陵園內讓家人懷念,後人瞻仰,可如今竟成了孤魂野鬼。」余法海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安葬在此的烈士沒有一個是當地人,他們都是為國家、為和平流血犧牲的。他們都沒有留下消息,留下的只是家人無望的期盼和無端的猜測。  經過近3個月的檔案查找和當事人尋訪,余法海對羊樓洞墓地那段感人至深的往事有了大體地了解。1951年,駐紮在羊樓洞的四野四十軍一一九師獨立四團離開駐地赴朝參戰。獨立四團空出的營房組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十七預備醫院」(野戰醫院)——醫院屬團級建制,下設2處2科3個醫療所和1個護士培訓隊(又稱湖北省軍區護士學校)。  該醫院前後收治從剿匪和援朝前線轉運來的3100多名傷病員。當時前方運來的大批傷病員中,有的因跟敵人拼刺刀而腸外露;有的因肢體被炸斷,骨頭外露;有的在朝鮮戰場上中了敵人的細菌彈。由於當時醫療條件有限,其中142位傷勢過重的傷員相繼於1951年10月29日至1955年2月4日犧牲,被安葬在羊樓洞村得勝山下一片荒地里。歲月滄桑,塵封的子弟兵英烈和他們鮮為人知的英雄故事漸漸被人遺忘。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從來就沒有一個烈士親屬前來祭奠掃墓。站在烈士墓前,余法海一次又一次捫心自問:這些不為人知的英烈,為了人民的利益客死他鄉,幾十年了,不僅親人們不知道,甚至也被社會遺忘,不應該啊!  142名烈士中還有一名台灣人  由於半個多世紀的風吹日晒,有的墓碑已經斷裂,許多碑文也模糊不清。余法海就用洗衣粉和刷子,洗刷掉碑上的青苔和泥土,並用紅油漆刷字,一個字一個字地把碑文的內容重新描繪出來。隨後,整整用了3天時間,他跪在地上一個墓碑一個墓碑地抄碑文,並發動赤壁市作家協會的文友們來一起抄寫。  一次次尋訪,一次次求證。僅烈士名單資料就修訂了4次,第一次是按抄錄時的墓碑排號進行整理的,後來發現不利於尋找,就改為按省區劃分。為了弄清全國行政區域變動情況,余法海買來各省地圖冊、方誌和地名志,對照行政區劃分變更歸類建檔。半個多世紀前刻在墓碑上的同音、近音字也很多,都要一一鑒別。  142座墳塋,137座上刻有墓碑,涉及21個軍、35個師、87個團,志願軍佔6成,解放軍佔3成,公安軍佔1成,分別來自全國24個省、118個縣,其中有一位為台灣花蓮縣人。  余法海將查詢的情況寫成了一份調查報告,在有關部門的組織下開展了「百封信函、千人協查、萬里電波、為烈士尋親」活動。然而,事情的進展並不如願,寄出的百多封信,有三分之一因「查無此地」被退了回來。  在家等了好幾個月,余法海只收到8位烈士的親人寄來催人淚下的訴說。他們的親人大多並不知烈士犧牲了,有的以為他們當了逃兵,有的以為去了台灣,有的家屬不但從沒享受過烈士待遇,反而因「誤會」受過批鬥。余法海心情沉重,覺得這些烈士雖然死了,但他們的精神不能死,榮譽不能死。余法海坐不住了,他不知道自己還有多少時間,「我要抓緊時間,能多找一個就多找一個」。出門尋親,余法海賣掉了小平房。一路為烈士尋親下來,包括寄信和外出尋親的費用,余法海已花掉個人積蓄。  「集結號」與「陣亡通知書」  2006年的一天,余法海家裡來了一位陌生老頭,自稱叫劉耀,家住河南武剛,64歲。其父劉宜齋1948年入伍,1951年赴朝,隨後沒了音訊。其叔也是軍人,南找北尋沒結果,彌留之際交代:娃啊,你爸是軍人,我沒找到,你要想法找到!劉耀又找了11年,直到收到余法海的信。  一到湖北羊樓洞,劉耀好像看見了父親一樣,直奔父親的墓前,跪在地上嚎啕大哭。劉耀從小就沒見到父親,現在見到的只是個青石碑,就把臉緊緊貼在青石碑上……生死兩世界,親人以這樣一種特殊方式「團聚」。余法海說,他突然覺得,眼前那片墓碑已不再是一塊塊冰冷的石頭,每一塊石碑背後,註定都有一份親人焦急、漫長的尋找。更何況,他們是為祖國英勇犧牲的人,本該被記入史冊被世人銘記。忠骨埋異鄉,沉睡半世紀。遼寧籍烈士劉樹春的墓位於烈士墓群的第7排第 13號。墓碑上記載著:「劉樹春,男,遼東省興城縣曹庄區十八家村人,1948年6月入伍,高射炮三團一營二連戰士,1952年9月10日犧牲,時年32 歲。」  1954年8月撤消遼東、遼西兩省建制,合併改為遼寧省。為此,余法海給「遼寧省興城市曹庄區十八家村」寄信。可是地址不對,信件被退回來了。余法海想:十八家村會不會在今天的曹庄鎮周邊呢?於是,他又查閱了資料,在臨近曹庄鎮的羊安鄉找到了一個叫「十八家子」的地方。他終於找到了劉樹春烈士的親人。當年,劉樹春只屬於失蹤人員,親屬無法申請烈屬。誰也沒有想到,劉樹春就長眠在異鄉的崇山峻岭中。  2009年9月10日,電視劇《七十七封陣亡通知書》首映式在瀋陽舉行。以原型身份出席活動的余法海說:「從《集結號》到這次《七十七封陣亡通知書》,這些影視作品中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我希望社會各界能關注無名烈士的故事,讓更多的人了解那段歷史。」(加拿大加中網)本文來自:加拿大加中網(www.cacnw.com),詳細出處參考:http://cacnw.com/portal.php?mod=view&aid=242356
推薦閱讀:

印度二世紀犍陀羅石雕藝術:燃燈佛本生像 賞析
懷念女神: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明星
世紀之秀 // 晨楓
尋找二十世紀中國畫史被隱逸的大師
庚子賠款:一個世紀前的那代留學生

TAG:墓地 | 世紀 | 祭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