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議論文思維能力的培養(上)
一、抽象思維的兩種形態
抽象思維包括形式邏輯思維和辯證邏輯思維兩種形態。
在《語文思維培育學》一書中,我們談了人類抽象思維認識加工的兩個階段,即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的初級加工階段和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的高級加工階段。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運用的是形式邏輯思維,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運用的是辯證邏輯思維。形式邏輯思維是抽象思維的初級形態,辯證邏輯思維是抽象思維的高級形態。書中我們還就這兩種思維的聯繫與區別作了比較說明。
因為這個問題理論性較強,有讀者來信希望再舉些通俗的例子來談談。先談談形式邏輯思維。人們在日常實踐中,為了達到對某一類事物共同的本質特徵或規律的認識,就需要對所獲得的有關這類事物的感性認識的材料(即感性具體)進行形式邏輯思維的認識加工(即分析、綜合、比較、分類、抽象、概括等),從而得到對這類事物本質或規律的一般性認識(即上升為思維抽象),形成抽象的概念或判斷。例如小學低年級的兒童一般還不懂得「失敗」這個抽象概念,隨著他們生活經驗的不斷豐富,他們就會對生活中有關「失敗」的這一類事物的感性經驗進行分析、綜合、比較、分類、抽象和概括,終於懂得了「失敗」之所以不同於「成功」的特定含義。這時便可以說在他們的頭腦中已初步形成了「失敗」這一抽象概念。學生在語文課中幾乎每天都在學習新的詞語,我們每天也都在給學生解釋詞語,進行詞義的辨析,而學生能否真正理解它,還要看他們能否對相關的感性經驗進行思維加工,在概念的意義上真正把握它的內涵和外延。再如,有個學生平時愛好課外廣泛閱讀,他的語文有了很大的進步,他對自己的感性經驗進行抽象、概括和由個別到一般的推理,得出了「博覽是語文學習的好方法」的結論(抽象判斷);另一個學生平時愛好精讀,他的語文也有了很大的進步,他對自己的感性經驗進行抽象、概括和由個別到一般的推理,得出了「精讀是語文學習的好方法」的結論(抽象判斷)。這兩個抽象判斷都是通過形式邏輯思維對感性經驗進行認識加工得出的理性認識,它們都是正確的。人們通過對同類事物的觀察實踐,得出的這種抽象判斷是很多的。比如,有的人通過對一類事物的觀察,得出了「近墨者黑」的結論,有的人得出了「近墨者未必黑」的結論,這兩種結論都有它的事實依據,儘管結論不同,可以說都是對感性經驗的合理概括。從以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人們要達到對事物的理性認識,首先必須經過形式邏輯思維的加工,使感性的經驗形成抽象的概念或判斷。但這還是認識加工的初級階段,人的認識在由感性具體上升到思維抽象之後,還需要進一步從思維抽象上升到思維具體。
下面談談辯證邏輯思維。從思維抽象上升到思維具體的高級階段的認識加工,靠的是辯證邏輯思維。從人的認識過程來講,辯證思維與形式邏輯思維認識加工的一個顯著的區分就是:形式邏輯思維認識加工的起點是感性經驗,或者說是對感性經驗的認識加工,而辯證思維認識加工的起點是抽象的概念或判斷,即形式邏輯思維加工所獲得的認識成果,是對抽象概念或判斷的更高層次的認識加工。而從思維加工的目的和採用的方法來講,二者也有著根本的區別:形式邏輯思維著眼於事物個體分類及類與類之間的關係,它是運用抽象的分析和綜合的方法進行思維加工,達到對同類事物足以與他類事物相區別的本質認識;而辯證思維則著眼於本事物整體與部分的關係,它是運用辯證的分析和綜合的方法進行思維加工,達到對本事物內部不同屬性之間關係的對立統一的認識。例如前面舉到的「失敗」這個概念,初中有篇課文叫《失敗是個未知數》,文章一開頭寫道:「測驗不及格,升學考試不到錄取分數線,比賽不出線……這都叫失敗。」這裡雖然沒有說出失敗的定義(也沒有必要說出),但我們可以看到這正是通過對屬於失敗一類事物的分析、綜合、抽象和概括所形成的對「失敗」這一概念的抽象理解。這就是通過形式邏輯的思維加工,形成了關於「失敗」的抽象概念。但這種認識還是初步的,它只是辯證思維的起點。文章接著對「失敗」所包含的矛盾的對立方面進行了辯證分析:「失敗的下一站是『痛苦』,但不是終點站,而是岔道口。這岔道口分岔出兩條路:一條是心灰意冷,一蹶不振的路,這路通向徹底的失敗,這時的失敗才是真正的失敗;另一條是汲取教訓、奮起拼搏的路,這路通向再失敗或失敗的反面——成功,但只有踏上這條路,才有成功的希望。」文章到最後進行辯證綜合,提出「失敗是個未知數」的辯證觀點(辯證判斷),並指出了在失敗之後應選擇的正確道路。辯證思維也經常以抽象判斷為起點進行思維加工。如上面所舉的:「博覽是語文學習的好方法」,「精讀是語文學習的好方法」,就是關於語文學習方法的兩個抽象判斷,「博覽」「精讀」 構成了語文學習方法這一事物內部的一對矛盾。辯證思維就是要進一步對這一對矛盾進行辯證的分析和綜合,從而形成新的辯證認識,這裡就不作具體分析了。
我們懂得了抽象思維的兩種形態,在語文教學中就要根據學生思維的發展,在培養好他們形式邏輯思維的基礎上,進一步促進其向著辯證思維的方向發展。
二、議論文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
關於形式邏輯思維和辯證邏輯思維的培養和訓練,《語文思維培育學》一書中已談得比較具體,這裡側重從議論文寫作來談談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
1.與正確觀點的形成有關的思維能力的培養
寫議論文,就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所要表達的主要觀點就是文章的中心論點。一篇議論文寫得如何,首先要看文章的論點是否正確,而這關鍵又在於看其在思想上能否形成正確的觀點。所以,要教學生寫好議論文,首先要把重點放在與正確觀點的形成有關的思維能力的培養上。
一個觀點的形成所需要的思維能力與思維加工的材料的性質有關,具體說,要看加工的是形象的材料,還是抽象的材料。下面我們分別予以說明:
(1)關於抽象材料的加工。
思維加工的抽象材料,其中一類是抽象概念。對抽象概念的加工,一種是要求對某一抽象概念作出理解和闡釋,例如說(談、話、析)「傻」、「習慣」(1989年高考題)、「分數」、「友誼」、「慷慨」、「自信」、「生命的價值」等題目。對這類題,關鍵就看能否將這一抽象概念所包含的內容在思想上分解為若干個方面進行辯證的分析,找出它們之間的關係和聯繫,然後再通過辯證綜合形成對概念的整體認識(即觀點或論點),使原先的抽象概念上升為具體概念(即多個方面的統一)。像課文中的《說謙虛》、《說「勤」》、《談骨氣》、《論求知》、《理想的階梯》、《崇高的理想》、《恰到好處》等都是這一類的文章,應通過這些文章的教學,讓學生學會對概念的分析和闡釋的方法。再一種是要求闡述抽象概念之間的關係,例如「平凡與偉大」、「高分與低能」、「創見與盲從」、「理想與實踐」、「清源與活流」(1988年上海高考題)、「開源和節流」、「自滿·自卑·自尊」、「空想·幻想·理想」、「學習·思索·實踐」、「樹木·森林·氣候」(1986年高考題)等。這些題目與上面的題目相比,它等於將一個高位的總概念已分解為兩個或三個低位的相關概念的內容,讓談這兩個或三個子概念之間的關係。如「高分與低能」就等於已將「分數」這一總概念分解為「高分」和「低能」兩個低位的相關概念,讓談二者之間的關係。所以,從思維過程看,上一種需要先對概念的內容分解為若干個方面,然後再研究各個方面的關係;而這一種則已規定了所要研究的關係,重點是看屬於什麼關係,怎樣處理這些關係。對這些關係,同樣要運用辯證的分析和綜合的方法來形成自己的認識(即觀點或論點)。像課文《想和做》、《懷疑與學問》、《語文和教學》、《簡筆和繁筆》、《個人和集體》、《拿來與送來》、《批評和自我批評》等都屬於闡述關係的文章。還有一些題目雖然不是以「××與(和)××」的形式出現的,如課文《驕必敗》、《儉以養德》,題目本身已表明觀點,但它也是在闡明兩個概念之間的關係的。我們要通過這些課文的教學,讓學生學會對概念之間關係的分析,並通過這種分析來形成自己的觀點。
再一類是抽象判斷。一種是相互對立的或相反的抽象判斷。如1990年的高考作文題,面對同一個玫瑰園,一個小姑娘認為「這裡是個壞地方!」「因為這裡的每朵花下面都有刺。」另一個小姑娘認為「這裡是個好地方!」「因為這裡的每叢刺上都有花。」兩個小姑娘各自根據自己的感性體驗作出了截然相反的兩種結論(兩種相反的抽象判斷)。1989年的高考作文題,面對同一考生報考志願問題,考生本人想報考某重點大學歷史系,老師動員他報考一般院校,父母則堅決主張他報考外經、外貿專業。對同一問題,考生、老師、父母卻持有三種不同的觀點(也是三個抽象的判斷)。像這樣的問題,就要求能夠對同一問題形成的幾種相互對立或相反的觀點,經過辯證的分析和綜合,或認定某一個對(某一個錯),或在這些觀點的基礎上形成自己新的觀點(論點)。再一種是互補性的幾個抽象判斷。如《理想的階梯》一課,從作者的思維過程來講,他的中心論點「奮鬥,是實現理想的階梯」,正是對以下三個抽象判斷進行辯證分析和綜合的結果:「理想的階梯,屬於刻苦勤奮的人」、「理想的階梯,屬於珍惜時間的人」,「理想的階梯,屬於迎難而上的人」。(而每一個抽象判斷,又都經歷了對感性材料和理性材料的分析綜合。)這三個抽象判斷之間的關係在內容的性質上不是對立的或相反的,而是統一事物內部具有互補性質的相互聯繫的幾個方面,思維加工的任務就是要通過辯證的分析和綜合,在更高的層次上形成能夠統一這三個抽象判斷內容的總觀點(即中心論點)。
推薦閱讀:
※如何培養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
※孩子的邏輯思維怎麼培養?從會畫這個圖開始!
※設計開放型習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怎麼培養孩子的能力
※想提升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先把這5本書熟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