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做什麼方向的工作才有未來?
文 / 王世民
深圳爾雅總裁| YouCore創始人
著有《思維力:高效的系統思維》
交流微信:youcore12
01人類從來就不缺「先知」式的預言。
到了如今這個變化未定的時代,加上網路傳播的便捷性,各種「先知」式的預言更是層出不窮。
對「做什麼方向的工作才有未來?」這種具備天然預測屬性的問題,更是預言多多。
有人預測從事大數據會有未來,有人預測做人臉識別趕上AI的潮流才有未來,甚至有人說只有干藝術才有未來,因為這是最不容易被機器取代的。
其實這些都是線性趨勢下的預測,可能對,但更可能錯。
這就像《黑天鵝》里提到的 「火雞幸福指數」。
假設你是一隻火雞,被農夫養在美國的農場。在過去的120天里,你都很幸福,因為農夫每天都給你吃的。
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你的幸福指數線性上升,你認為這種幸福會永遠地延續下去。但很不幸,明天就是復活節了(復活節要烤火雞吃),因此火雞的幸福指數戛然而止。
絕大多數人對未來工作的預測,其實就跟這隻火雞一樣,站在過去看現在,再站在現在線性地揣測未來。
但不巧的是,我們剛好處在了又一個「奇點」要來臨的前夕,就像火雞面臨復活節一樣,原先所有的線性發展趨勢在「奇點」處都將徹底改變,誰都說不清未來到底會怎樣的。
既然未來不可預測,那怎樣去選一個有未來的工作呢?
02
你可以博概率,去賭一個你認為符合未來方向的「正確的」工作。
聽起來似乎有點荒謬,但這就是大多人正在乾的事。
我在面試公司互聯網運營崗位的候選人時,只要問到「你為什麼選擇從事互聯網運營呢?」,90%的面試者都會一本正經地告訴我因為互聯網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互聯網運營更是一個有未來的職業。
互聯網運營崗位到底有沒有未來?說心裡話,我真不知道。這個崗位可能會歷久彌深,也可能3年後就無人問津。
但在選擇工作時,將是否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作為首要考量要素,甚至是唯一考量要素,未免風險大了點。
因為我們誰都沒有能力準確預測未來。
計劃經濟時代,曾經讓無數人趨之若鶩的百貨商店售貨員,現在的職業境遇如何,可能你比我更清楚;
曾經象徵著高薪與地位的空姐職業,現在已經更多地回歸了普通服務員的本質;
曾經被認為是安穩代名詞的教師崗位,現在隨時都面臨著跟不上新教育形勢的危險。
既然過去如此,誰又能確保現在的熱門崗位會一直火爆下去?
比如,房地產行業這些年的薪資一直挺高,可等你擠進去的時候,弄不好已經走下坡路了;
你覺得量化金融很牛掰,弄不好等你真正從業的時候已經是明日黃花了;
你認為很有未來的互聯網運營,弄不好就跟曾經的SEO(搜索引擎優化)一樣,淪為一個低薪的「純體力」工作。
將自己的職業未來寄托在一個不確定的概率上,不知道你是否真的安心?
我有一個關係還不錯的朋友,做Java開發的,不善言談,典型的技術男。
在2002年,Java程序員還很搶手的時候,他月薪就過萬了,但現在40多歲了月收入還停留在2萬上下,帶著一幫小夥子每天賣苦力般地熬夜干著軟體外包開發。
即使這樣每天都還在發愁,手頭這個項目開發完了後,下個單在哪兒?
20多歲進入了「朝陽產業」,年近中年身處「朝陽變夕陽的產業」,繼續干希望渺茫、換行業又有心無力,這會是你10年、20年後想要的結果嗎?
03其實,與其在「正確的」工作上博概率,還不如先學會「正確地」工作。
何謂正確地工作?
正確地工作,就是在工作中打磨出自己的「可遷移」能力,隨時隨地可以將你的知識和技能在不同領域做最大價值的自由置換,一輩子堅守深愛的職業、還是換行換崗,都是你說了算。
其實,無論你想成為一名橫跨多個領域的複合型通才,還是想成為深耕某個細分領域的專家,「可遷移」能力都是一個必備條件。
成為一名橫跨多領域的複合型通才需要「可遷移」能力自不備言,你只有悟出了不同領域知識背後相同的本質規律,將跨領域的知識融會貫通地應用,才有可能成為複合型的通才。
比如,只有掌握了混沌理論,才能理解天氣的不可預測性與股市的不可預測性本質原理是一樣的;
只有深刻理解了「美」的本質,才可能成為達芬奇那樣橫跨繪畫、雕塑、建築的全才;
只有深刻領悟到了社會運作的規律,才可能成為曹操那樣橫跨政治、軍事、文學的大家。
成為一名深耕某個細分領域的專家,更是需要必備「可遷移」能力。是否是一名專家,其中有3個主要的判斷標準:
①按照本質規律或原理,而非表面特徵組織本領域的知識
②不僅熟練掌握本領域的知識,而且更知道這些知識在什麼樣的條件下才適用
③專家比普通人更能實現知識在不同領域間的轉化運用
上面這3個標準,每一個都代表了專家背後的「可遷移」能力。
04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機床維修的一線工人徐小平,2016年9月25日在上海浦江創新論壇上發表的關於「工匠精神」的精彩演講,就很好地闡釋了怎樣正確地工作,以及正確工作後具備「可遷移」能力的價值。
徐小平2006年獲得第八屆中華技能大獎,2007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在2005、2010、2015年獲得三屆全國勞動模範。
他還獲得中國機械工業技能大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獎勵,獲得國家專利受權22項,發明專利8項,實用新型專利14項,國際專利1項,其中激光可視對角技術獲得中國科學技術一等獎,上海科學技術二等獎。
從他的技術成就來看,這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機床維修專家。
他在演講中說:
我們的工匠應該具備「X+1」的能力。
「X」是指一個工匠必須要具備的綜合素質,他的知識面,他的閱歷;
這個「1」就是與眾不同的特長……在我的團隊中我搭建了很多的平台,我在我的工作室中大概做了十幾個專業,經過幾年的打磨我們出來了一批人,這些人的收入可能比許多公司管理層都高。
——引用自徐小平在浦江創新論壇的演講
他們這些「工匠」專家,相較一般的一線工人到底有何特別?竟然十幾個不同專業的一線維修工人,都能做到收入比許多公司管理層都高。
從徐小平在演講中舉的兩個親身經歷中可窺一斑。
1)第一個經歷
我跟中國師傅學一個操作要兩年,我跟一個德國師傅2個小時就學好了,我很崇拜德國師傅,他們重數據,的確是有特長的,於是我就注重數據的整理和記錄。
直到有一天,我懷疑數據也有不管用的時候。
在我的廠里有一個德國師傅和我的關係很好,一個故障出來了,他是不相信感覺的,他相信數據,但是一個故障出來的時候哪來的數據?在沒有數據的時候這個方向怎麼判斷?於是他花了8天時間把故障查出來,但我花了45分鐘時間查出來,我不是說德國師傅沒有這個本事,我覺得他的感覺沒有我們好。
我修機床其實是用陰陽法,德國師傅沒有這個技能。
一個軸承要轉起來靠什麼?一陰一陽之為道。如果沒有陰的話,軸放在空中怎麼會轉?所以我排除故障的時候就看這個問題是陰的問題還是陽的問題。
——引用自徐小平在浦江創新論壇的演講
2)第二個經歷
我講一個故事。
我有一次修機床走到死胡同,後來李政道教授有一堂課,我聽了以後忽然間有了啟發,他講的是宇宙對稱的問題,我也聽不懂,但是有一句話啟發了我,他說最大的對稱性等於最大的不對稱可能性,這是一句非常抽象的話。
他拿了一支筆,那個筆是圓的,可以說是最大的對稱,如果給它加壓的話,會往哪邊折斷,360度任何一個方向都有可能性,這就是最大的不對稱可能性。
我在這句話的啟發下把那個機床修好了,我當時就在校正兩個砂輪的平行度,因為其實是不會絕對平行的,沒有絕對平行,我問你既然絕對平行,什麼地方大,什麼地方小,我就看不見。於是我故意的打破平衡,一下子就把機床修好了。
——引用自徐小平在浦江創新論壇的演講
從上面的經歷可以看出,跟只會死板執行的維修工不同,徐小平這樣的一線「工匠」們會質疑知識的適用條件。
他們重視數據的整理和記錄,但也會剖析數據在什麼情況下不管用,而不是盲信維修中數據的作用。
不僅如此,哪怕深耕的領域僅僅是機床維修,他們也會不斷提高對規律抽象的層次,並將這些跨領域的規律——物理學的宇宙對稱、道家的陰陽法——運用在機床維修上。
正是有了這種符合專家3大標準的正確工作方式,他們成長為了「工匠」,打磨出了「可遷移」能力,也給了他們以最大價值自由置換知識和技能的豪情與壯氣。
我在三年前做了一個嘗試,我們企業的領導比較開放,給我搭了一個平台讓我們走向市場。
本來我們都是依靠政府的補貼,現在我們沒有這種困惑,我不僅可以為企業養活一批人,我每年還要給企業上繳上千萬的利潤,我們工匠手裡面有活,還怕沒有錢嗎?
——引用自徐小平在浦江創新論壇的演講
05來一個小小的總結
在這個不確定的時代,誰都無法準確預測出一定會有未來的工作。
與其賭博式地將時間花在尋找「正確的「工作上,不如先學會如何「正確地」工作。
我們掌控不了變化的時代,但我們至少可以控制自己。打磨出自己的「可遷移」能力,無論時代怎樣變化,未來都會有你的一席之地
推薦閱讀:
※8種自毀前程的工作表現
※德勤姑娘,有人問你憑什麼不加班?
※工作狀態非常不好,壓抑,情緒低落,甚至有股不想乾的衝動,怎麼辦?
※?MFC原創:《聯盟》-如何構建僱主和員工雙贏新型關係?
※感官是如何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