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皇后 ▏武則天活著唯一鬥不過的女人

文/老x

武則天13歲進宮,到25歲李世民逝世時,始終是個才人。在唐太宗李世民的生命中,最重要兩個女人可沒有武媚娘的份,一個是母親竇皇后,一個就是結髮妻子長孫皇后。長孫皇后也是中國歷史上出了名的賢德皇后,從她的謚號「文德聖皇后」我們也可以看出後世對其評價之高。

一   

  上苑桃花朝日明,蘭閨艷妾動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檐邊嫩柳學身輕。

  花中來去看舞蝶,樹上長短聽啼鶯。

  林下何須遠借問,出眾風流舊有名。

  ——長孫皇后《春遊曲》

  長孫皇后小字觀音婢,河南洛陽人,祖先為北魏宗室,父親是隋朝的右驍衛將軍長孫晟,母親是揚州刺史高敬德之女,舅舅高士廉也是貞觀時代的名士。長孫皇后系出名門,受過貴族式教育,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樣樣拿得出手,可八歲喪父,是由舅父高士廉撫養長大的。大業九年(隋煬帝李廣的時代),十三歲的長孫嫁給了十七歲同是貴族的唐公李淵次子李世民。長孫謹小慎微地侍奉唐高祖李淵,深得老人家的歡心,長孫對其他人也很恭順,極力爭取拉攏他們對李世民的認同。唐朝建立後,長孫被冊封為秦王妃。

  當李世民與李建成之間的嫌隙不可調和矛盾日益加深時,長孫堅定地站在自己男人這邊。玄武門之變,李世民與父親、兄弟兵戎相見時,李世民親身上陣,長孫氏則在秦王府內對幕僚慰勉,勉勵他們奮勇作戰建功立業。在多方努力下,李淵「禪位」,李世民一躍龍門登上了皇帝的寶座,即位十三天就冊封長孫為皇后。

  長孫皇后生性節儉,所用衣食諸物,只取適當,絕無奢華浪費。她經常說:「我身為皇后,更應節儉,以做天下表率。」一天,乾承太子的乳母遂安夫人來請示:「東宮器物不夠,請為太子再置辦一些傢具器物。」長孫皇后不悅,對乳母說:「承乾身為太子,怕的是德不能立,名不能揚,為何擔心器物不夠用這樣的小事呢?」唐太宗知道長孫皇后深明大義,下朝後經常想與她談起國家大事。但長孫皇后總是避而不答「牝雞之晨,惟家之索。妾以婦人,豈敢預聞政事?」(母雞打鳴那是家門不幸啊,我一個婦道人家,怎樣能夠干預國度大事?)「固問之,終不對。」(無論唐太宗怎樣問,她都三緘其口)。是不是長孫皇后只關心柴米油鹽,對政治不感興味呢?當然不是。

  長孫無忌是李世民的大舅子,玄武門事變功不可沒。李世民對其非常信任,引為心腹,幾次準備封無忌為宰相。長孫皇后知道後,立即請求太宗:「妾位居三宮之首,家已貴寵之極,實不願兄弟子侄再執掌國政,漢代外戚呂氏、霍氏專權之事,應為刻骨銘心的教訓,請陛下明察。」唐太宗以「內舉不避親」,仍然任命長孫無忌為右僕射。長孫皇后多次請求太宗免去長孫無忌的職位,並密命兄長向太宗「苦求遜職」。兄妹不斷請求,貞觀二年,唐太宗終於同意改封長孫無忌為「開府儀同三司」這樣的虛銜。

  在夫妻生活上,長孫皇后給李世民留下了三男四女: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晉王李治;四女:長樂公主,城陽公主,晉陽公主,新城公主。貞觀六年(公元632年),長樂公主將要出嫁,因公主是長孫皇后的親生女兒,唐太宗十分寵愛。下令有關部門給予比自己姐姐永嘉長公主多一倍的嫁妝。諫議大夫魏徵當朝勸諫道:「昔日漢明帝想加封自己的兒子,便對臣下說:『我的兒子怎能與先帝的兒子相比?我給他的封地和俸祿戶數只能是先帝兒子的一半。』後來這事被傳為美談。永嘉長公主是太上皇之女、陛下之姊,輩份尊於長樂公主,現在陛下資送長樂公主的嫁妝卻多長公主一倍,陛下對長樂公主有別,但禮儀卻不能有差別,陛下這樣的做法不合禮儀,與漢明帝的做法相比差得太遠了。」魏徵的犯顏直諫,讓李世民心裡不痛快,難免下朝看到長孫皇后嘮叨幾句。長孫氏感觸地說:「我以前聽說陛下對魏徵很器重,但並不了解其中緣故。今天我聽了他的諫言之後,才真正明白他是一位十分正直的社稷之臣。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請陛下深思這個道理,那就是天下的最大幸運了。」

  長孫皇后明辨是非有主見,別人辦不到的事她卻有可能辦到。比如貞觀初年,長孫皇后的同父異母的哥哥長孫安業曾參與謀反,按律當誅,卻因為長孫皇后的求情,免除死罪。這樣一個身犯十惡不赦謀反大罪之人,最後還能官拜兵部尚書,封薛國公。按一般邏輯,親兄弟謀反,皇后應該是跪著請罪,擔心自己被株連劃清界限還來不及。但長孫皇后卻不顧個人安危,求唐太宗網開一面饒恕這位異母兄長,這是武則天辦不到的,也從側面印證李世民對長孫皇后有多寵愛。

  長孫皇后不干預朝政,但卻敢於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為政的失誤,保護忠正得力的大臣,在政治上給李世民很多有益的幫助。有一次唐太宗一匹心愛的駿馬突然無病死掉,李世民大怒,想要殺死養馬的人。長孫皇后並沒有直接為宮人求情,而是對丈夫談起一則故事:「過去齊景公因為馬死了要殺人,晏子就請求列舉養馬人的罪過:『你養的馬死了,這是你的第一條罪;讓國君因馬死而殺人,老百姓知道了,必定埋怨我們的國君,這是你的第二條罪;諸侯聽到這個消息,必定輕視我們的國家,這是你的第三條罪。』齊景公聽後便赦免了養馬人的罪。」唐太宗自然心領神會,後來他對房玄齡說:「皇后在很多事情上都能啟發影響我,對我許多正能量。」

  貞觀八年(634),長孫皇后同唐太宗一起去九成宮(在今陝西麟游)避暑,身染疾病,服用了很多藥物都沒有起色。在旁服侍的太子李承干就向母親提請用赦免囚徙和度人入道等方法,乞求神靈保佑「醫藥備盡,尊體不瘳,請奏赦囚徒,並度人入道,冀蒙福助」,但卻遭到皇后的斷然拒絕,「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若修福可延,吾素非為惡。若行善無效,何福可求?」長孫皇后又說:「大赦是國家的大事,佛、道二教也自有教規。如果可以隨便就赦免囚徒和度人入道,就必定會有損於國家的政體,這也是你父皇所不願意的。我豈能以一婦人而亂天下之法。」太子不敢向奏告太宗,只能把母親的話透露給了房玄齡,由房玄齡轉告給了父皇。太宗聽後,感動不矣,命高僧為皇后祈福。長孫皇后的病居然有了好轉,但因此留下了病灶,長期卧病在床。李世民於是下詔修復當時天下的近四百所廟宇為皇后祈福,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妻子的病有所好轉,但這次不見轉機。

  貞觀十年(636)六月,長孫皇后病情加重。在彌留之際與太宗辭訣時,長孫皇后提及還是國事。當時房玄齡因故被太宗譴歸,長孫皇后言:「玄齡事陛下最久,小心謹慎,奇謀秘計,皆所預聞,竟無一言漏泄,非有大故,願勿棄之。」至於後事:「我的家族並無甚麼大的功勛、德行,只是有緣與皇上結為姻親,才身價百倍。要想永久保持這個家族的名譽、聲望,我請求陛下今後不要讓我的任何一個親屬擔任朝廷要職,這是我對陛下最大的期望。我活著的時候對國家並沒有絲毫功績,所以死後也千萬不要厚葬,僅因山而葬,不起墳墓,不用棺槨,所須器物,都用木、瓦製作,儉薄送終。如能這樣,就是陛下對我的最大紀念。」言畢而終,時年三十六歲!

  武則天以其政治鐵腕號令天下,問鼎權利的最高峰,成為一代女皇。長孫皇后用柔情與理性徵服自己的男人,贏得後世的敬仰,一武一文截然不同。唐太宗李世民愛長孫皇后得簡單,賢良淑德英年早逝;唐高宗李治愛武媚娘得直白,佳人有難不能不管。長孫死後,李世民再無立後,沒有哪個女人再打動過他的心田。武則天冊封后,李治再沒變動過皇后,因為武則天已不受他的控制,李氏之不幸乃武氏之大幸也。

推薦閱讀:

女人身上有它註定家財萬貫
女人養三雅,才是真美人
男人女人四百篇(四)
濃縮咖啡:女人到底穿什麼顏色的衣服比較好?

TAG:武則天 | 活著 | 皇后 | 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