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前,中國不存在封建主義大山

1949年前,中國不存在封建主義大山

王書瑤

現在討論被中共推翻的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第二座大山:封建主義。

什麼叫封建?封王建國和封侯建邦才叫封建。如果沒有這個條件,就不能叫封建。

《現代漢語詞典》說,有地主和農民的社會就叫封建社會,這是非常無理的、違背常識的,如果有地主和農民的社會就是封建社會,那麼有領主和農奴的社會該叫什麼社會?

那麼,有地主和農民的社會該叫什麼社會呢?

按著已往歷史學家對人類社會的分期,是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這裡在資本下面多了個『主義』兩個字,已經不對仗了,按著對仗的說法,該是資本社會)、社會主義社會(這裡又有了個『主義』)、共產主義社會。

但是,這種對社會的分期,總是帶有馬克思意識形態的烙印,而且是單純根據歐洲的情況進行劃分的,它並不能代表全世界所有國家的社會發展歷史。

中國的情況與歐洲的情況有極大的不同,我有一篇網文,單獨對比了中國社會與歐洲社會的區別,有十一個重大不同之處,這篇網文就附在本文之後。

歐洲之所以被稱為封建社會,是因為歐洲有領主與農奴,而中國自秦以來,就不再有領主和農奴,所以也就不再是封建社會。

那麼,主要由地主和農民構成的中國社會,應該叫什麼社會呢?

我以為,按著過去社會學家或歷史學家的命名慣例,比照奴隸社會的命名原則和方法,應該叫「農民社會」。奴隸社會之所以叫奴隸社會,是因為當時的社會,主要是由奴隸和奴隸主構成的,並且以此為特徵,而秦以後的中國社會則主要是由農民和地主構成的,所以就叫農民社會。

按著這個序列,人類社會的發展,應該是:原始社會、奴隸社會、農奴(封建)社會和農民社會、資本社會和權貴資本社會、公民社會。

權貴資本社會就是中國經過暫短的「暴力空想社會主義社會」,從農民社會進入了權貴資本社會。

公民社會,則是在資本社會高度發展後進入的社會,在政治上,政府與政策由全體公民一人一票決定;在經濟上,人人都可以購買股票,人人既可以是工人,也可以是資本家,也就是經常說的「人民資本主義」。

我們現在最慣常的說法是,在中國農村中有封建地主,我們主要就來討論中國農村中的地主,是不是封建的?

秦始皇「令黔首自實田」,開創了中國土地私有的歷史,結束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土地君王所有的時代,農民可以有自己土地的時代,也就是說,君主不分封土地,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清代。

在秦以後的兩千多年的時間裡,有幾個不識時務的皇帝,也曾封過諸侯,結果,不是造反就是叛亂,最後不得不廢除封建。

到了清代,進關之時,有過八旗兵的強圈民地,這裡是皇帝一半默許、一半搶劫的半「皇封」的意味,但是,經過近300年的經濟、社會變遷,所有這些土地,都變成了民間所有,不再有任何「皇封」的味道,就是說,這時所有的地主,都已經演化成「經濟地主」。

這些經濟地主的產生,有許多種情形:在戰亂之後,把荒地或無主的土地據為已有;有的是農民通過自己的努力,上升為地主;有的是官僚「退隱林下」,購置土地,成了地主,比如像四川的劉文彩;有的是在城市裡經商,在鄉下買了土地,比如山西的「喬家大院」;有的是經營有方,成了大地主,比如山東的「牟家大院」;還有就是一些鄉紳的小康之家,但是,卻沒有一個是皇帝封賞的。

在1911年的辛亥革命之後,皇帝也被掃地出宮了,中國難道還會有「封建」地主嗎?

在兩千多年的時間裡,這種農村的生產關係,其中包括地主-富農-中農-貧農-僱農的橄欖型的農村結構,基本上適合當時的生產力,如果不是這樣,就不能解釋,2000多年的燦爛的中華文明是怎樣創造出來的。

在多數的歷史時間中,地主與農民間的關係是合作的,地主有求於農民,農民的求於地主,對於農村中的僱傭關係,與城市裡僱主與僱工之間的關係相似,沒有那麼尖銳的矛盾,而且還有大量的中農和貧農存在。

作為例證,在西方完成資本主義的革命之後,逐步敲開了與中國貿易的大門,在1840年之前,中國對資本主義國家的貿易是出超而不是入超的,這就說明,當時中國的經濟實力超過新生的資本主義,說明中國的農村生產關係適合當時的生產力。

後來中國的經濟逐漸衰敗,原因有兩個:一個是,資產階級革命在西方完成之後,清廷堅持其專制的政治體制,不能與時俱進,在政治體制上落後於西方;另一個是,在帝國主義的侵略下,節節敗退,割地賠款,苛捐雜稅,不斷增加,嚴重破壞了中國的生產力,這種負擔,都主要落在農民(也包括地主)身上。在辛亥革命之後,軍閥混戰,各據一方,對中國的經濟、特別是農村經濟造成更嚴重的破壞。

把所有這些造成農民貧困的原因,都歸之於地主對農民的剝削,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

在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中,被中共宣傳部門認定最典型的「封建惡霸地主」就是四川的劉文彩了,他被說成是十惡不赦的惡霸大地主,殘酷地對待農民、私設水牢、喝人乳,不一而足。泥塑「收租院」的「藝術」作品,響遍世界。

實際的劉文彩的情況並非如此。

劉文彩在鄉里原也默默無聞,只是在他到他的弟弟、四川軍閥劉文輝軍中當了財務總管之後,才逐漸發跡,他在此期間,除了公職之外還自己經商,發了財,不管他的財富是正當所得,還是不義之財,都確然不是他作為地主剝削農民所得。

劉文輝被他的侄子劉湘打敗之後,劉文綵衣錦還鄉,購置了大約12000畝(另說為8000畝)土地,當上了地主。他在還鄉之後,並沒有為害鄉里,而做了很多善事,比如,他自己出資,修了公路,(一說是從安仁鎮修到成都,一說是在安仁鎮修了一公里的路),還自己出資建了佔地2000畝的「文彩中學」(現在叫安仁中學),是當時四川最好的中學,並且把這中學的管理權與財權交公,等等。他還善待佃農,交租之後要吃了飯才走,水牢等等純系子虛烏有,編造出來的。

據說,香港有人為中國地主設了一個「排行榜」,劉文綵排在第33位,他的情況很有代表性了。(以上資料取自網路「百度搜索」)

在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憶苦思甜是中共最常用的宣傳手段,痛恨舊社會,熱愛共產黨。但是,從全國許多地方都傳來如下的笑談:農村憶苦思甜,總是請三代老貧農作報告,到了最後,往往是,那貧農說:早年給地方幹活,地主還給飽飯吃,飯吃不飽就干不動活,到了六零年就不行了,那是真吃不飽,什麼吃的都沒有了,真餓呀,……。這時,工作人員趕快過來,說,老大爺你累了,休息休息吧,那老貧農還不服氣,說,我不累,還能說,結果總是生拉硬拽把那老貧農拉下了台。

中國的封建社會在哪裡?

說中國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根據在哪裡?

平均地權,「耕者有其田」,固然是美好的,但是,這卻是農民社會的烏托邦,它反映的是小農經濟思想,在實際上也行不通:總會有貧富的差距。就算每個農民都有了同樣數量的土地,過了不長的時間,貧富差距就一定會出現,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農業或農民問題的解決,根本還要靠「大農業」,不過,這個問題需要另文討論。

2010-1-7

附:中國的皇權專制社會與

歐洲的封建社會的區別(節錄)

馬克思所了解的封建社會,主要是歐洲在資產階級革命之前的社會形態,除了有國王或皇帝之外,歐洲的封建社會形態有以下幾個主要的特點:1、沒有一個主體民族,有幾十個獨立的民族國家分布在這個面積不大的土地上;2、有貴族和領主;3、有教會和僧侶,他們參與政治,常常成為重要的政治力量;4、有議會;5、有法院和法律;6、有相當數量的市民階層;也就是後來的資產階級;7、有農民和農奴;8、大小城市有不等的自治權;9、階級地位壁壘森嚴;10、歐洲的各國的貿易相當發達,這種商業資本,後來發展成為可以左右政局的一種政治力量。11、在文化上,是普遍的個人主義,個人的尊嚴和自由高於一切。

國王、領主、城邦中的市民構成歐洲社會三種主要的政治力量,而不是地主與農民構成社會的主要力量,農奴處在「賤民」的地位,是沒有政治力量的。(中間略)

馬克思所面對的封建社會就是這個樣子,這樣的封建社會可以從其內部產生資本主義,產生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產生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民主。但是,也只有歐洲的社會形態是這樣的,佔世界人口數量最多的「亞細亞」的社會形態就不是這樣的。至少中國的情況就不是這樣的。說從封建社會可以過渡到資本主義社會這個公式,符合歐洲的情況。

馬克思眼中的歐洲就是全世界。但是,歐洲並不是全世界。歐洲社會的發展規律並不必然就是全世界所有國家的發展規律。

秦以後的中國,一直到清的社會形態,都與歐洲有原則性的區別。除了皇帝之外,構成歐洲封建社會的十一大要素,中國一項都沒有。中國的農民,與歐洲的農民也有原則性的區別。

中國典型的封建社會是周朝,其主要特點是分封諸侯,也就是說,在中國這片土地上,除了有一個最高統治地位的宗主國之外,還有許多受封的小國,這些小國的君主就是諸侯。

若從生產關係來說,學者們認為殷商時代是奴隸社會,但是若從政治體制來說,殷商時代就開始分封諸侯,那麼至少,它是有封建的奴隸社會,或有奴隸的封建社會。至周代,則不論從生產關係還是從政治體制上看,就都是封建社會了,因為那時,既沒有了奴隸,也同時在分封諸侯。分封諸侯,始終是封建社會的最基本特徵。按范文瀾所說,有商代的「分封制」,又有「周初大封建」(《中國通史簡編》修訂本第一編,第120頁、133頁,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四版)。據稱,商代有八百諸侯,到周以後,諸侯國大為減少,但是整個中國的政權變得穩定了。

這些諸侯國的特徵是,共同尊奉周天子,自己同樣擁有對下屬分封土地的權力,擁有對自己所轄土地與臣民的行政管轄的權力,相當於現在所說的自治,他們還可以擁有軍隊,還可以代天子征伐,叫「替天行道」。

自秦以後,中國就基本上不再分封諸侯了。秦始皇「廢封建、立郡縣、建立中央集權制國家」。不封諸侯,自然就不再是封建國家了。

秦之後的中國,除了有皇帝之外,歐洲社會的十一大特點,中國都與之相左:1、在中國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只有一個主體民族,也就是漢族,佔主導地位,在二千多年的時間內,基本是統一的;2、在歐洲稱之為領主的,在中國就是諸侯,自秦之後,諸侯消失了,同時,也沒有了世襲的貴族;3、中國有寺院和廟宇,有和尚和道士,但是,他們從來就不參預政治,不是一種政治力量;4、中國沒有議會,沒有皇權之外的政治機構;5、中國沒有法院,雖然也有法律和大理司,但那完全是為皇帝服務的,皇帝可以任意破壞法律,不論是秦律還是唐律,還是大清律,都不能約束皇帝,皇帝想殺一個人,是不必經過審判的,皇帝想增稅,也不必經過「大理司」;6、中國有城市,當然也有城市居民,卻沒有具備政治力量的市民階層;7、中國有完全獨立人身自由的農民,沒有農奴,有非封建的地主,他們構成中國最主要的人口成分,中國的地主同歐洲擁有土地的貴族和領主完全是兩回事;8、中國實行郡縣制,各級地方政府的官吏統由朝廷統一派遣,沒有任何城市可以自治;9、除了最初幾代的皇族與外戚社會地位是明顯的之外,沒有明顯的階級壁壘。中國實行文官治理,任何人都可以通過科舉考試出任各級官吏,沒有等級制度;10、國內貿易與國際貿易在一些朝代亦相當發達,但是,自秦漢以來,中國一直就實行重農抑商的政策,商人從來就不是一個重要的政治力量。11、在文化上,是普遍的奴才主義,一個男人的崇高理想是作一個忠臣孝子,一個女人的崇高理想是作一個貞節烈女,沒有個人尊嚴,對皇帝下跪和對七品縣令下跪,都習以為常。充滿了奴才相,他們充滿了對皇權的崇拜,卑躬屈膝,為了捍衛自己的奴才地位而殘害同類,並且引以為榮。

(在西漢和西晉曾有過暫短的分封同姓王的時期,但是由於叛亂,由於七國之亂和八王之亂,很快就不再分封了。從秦之後,中國只要一「封建」,馬上就叛亂,這種情況一直到明代。)

經過這樣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出,中國的所謂「封建」,與歐洲的封建,實有天壤之別,把適用於歐洲的一套硬搬到中國來,是何等的荒謬,硬說中國也可以自發地產生資本主義,豈非是夢囈。

既然不能產生資本主義,自然也就不能產生資產階級,不能產生資產階級,自然也就不能產生資產階級民主,這就是從社會階級構成上說明,中國沒有民主的根基。

2007年1月8日


推薦閱讀:

古代西方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代表者有?
福特主義
薩特 35 周年祭 | 3 分鐘搞懂存在主義
朱白:魔幻現實主義的榮耀與桎梏
大男子主義的男人都有哪些特徵?

TAG:中國 | 封建 | 存在 | 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