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獨善其身與易糞相食
07-05
2012-05-07 08:38:23北京晨報【大中小】復旦大學研究生吳恆與34名網路志願者創辦的「擲出窗外」網站,搜集了近3000篇關於食品安全問題的新聞報道,點擊量突破19萬人次。吳恆將自己的食品安全調查報告取名為「易糞相食」--就是每種食品的生產者都清楚自己製作的食品是垃圾,因此從來不吃,但卻不可能不吃別人製造的垃圾食品。(5月6日《錢江晚報》)聽起來很噁心,但現實更噁心。吳恆的網站設立了「中國食品達爾文獎」,「榮登榜首」的是重慶的掏糞工掏扒生活殘渣提煉地溝油的新聞報道。掏糞工肯定是不會吃自己「生產」的地溝油的,但他會喝到問題牛奶;牛奶商肯定不會喝自己生產的問題牛奶,但他有可能吃到地溝油……正如吳恆所指出的,無論願意與否,在食品安全問題中,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沒有人能夠獨善其身。這正是「易糞相食」帶給人們的警示意義:永遠不要對他人的苦難無動於衷,因為誰也無法保證下一個不是你。生活中我們的確對此起彼伏的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感到麻木了,以至於我們漸漸地產生出一種慶幸感甚至是幸災樂禍感--只要沒有發生在本地、只要自己沒碰上就行。舉個非常簡單的例子,前些日子山西余氯可樂事件發生之後,好多地方的媒體在報道的時候都強調說,本地沒有相關批號的問題可樂進入,有些市民也頗有隔岸觀火的意味。但是,不要忘了,雖然你沒有碰上余氯可樂,但你炒菜放的醬油也許有問題,即使醬油沒有問題,但你在不經意間倒進鍋里的食用油就是生產該食用油的製造商所避之不及的……吳恆說,當越來越多的媒體曝光黑心食品,越來越多的公眾關注食品安全,越來越多的政策制定者開始關注、開始思考,並嘗試從立法層面來解決,這樣的未來倒真是值得期待。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雖然未必需要所有的人都把手中的問題食品「擲出窗外」,但卻必須對「擲出窗外」的人們感同身受才是。李先梓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聖元奶粉性早熟真相是什麼?
※中國食品安全的危險指數在不斷攀升嗎?
※吃爆米花會變胖么?
※女票說要讓我跟她一起補充維生素,都吃一樣的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