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反芻思維

甲:我一直非常煩惱,因為他諷刺挖苦我。乙:什麼時候的事?甲:去年。乙:他早已不諷刺挖苦你了,可是你還在不斷地諷刺挖苦你自己======================================== 所謂「反芻思維」是一種反覆關注自身消極情緒及相應事件的思維方式。 Hoeksema把反芻思維視為一種反應風格,所以用反芻反應 ( ruminative res ponse)來描述。她認為反芻反應一種消極的思維方式,表現為遇到痛苦情緒時反覆思考情緒本身、產生情緒的原因和各種可能的不良後果,而不進行積極的問題解決。這是一種適應不良的應對模式,也是一種穩定的人格特質,它會引發和加重抑鬱情緒。 反應風格理論 ( the res ponse styles theory) Nolen-Hoeksema的反應風格理論是目前最有影響的理論 ( Smith & Alloy, 2009) ,該理論認為個體抑鬱時往往表現出兩種反應風格:「反芻反應風格」 ( ruminating responsestyle)和「轉移反應風格 」( distracting responsestyle)。前者指個體遭遇生活事件後 ,反覆關注抑鬱癥狀及消極心境 ,典型表現是強迫思考糟糕的感覺和原因 ,如「 我為什麼不能前進 ? 我到底什麼地方不對 ? 我不認為我能擺脫 」 。這種反應是消極的 ,妨礙解決問題 ,不利於心理健康。後者指個體從抑鬱癥狀中轉移出來 ,參與愉快的活動 ,它是積極的 ,有利於心理健康。Nolen2-Hoeksema用該理論解釋抑鬱反應的性別差異 ,認為當個體陷入抑鬱時 ,男性傾向採取轉移反應以減緩抑鬱 ,而女性則傾向反芻反應 ,從而使抑鬱更持久。 反芻思維與消極情緒有關。Nolen2Hoeksema等 ( 1994)跟蹤研究了喪失親人的成年人的抑鬱 ,發現控制了最初的抑鬱水平、 社會支持、 壓力源及性別等變數後 ,反芻思維仍可以預測之後六個月的抑鬱水平。Lyubomirsky等 ( 1999 )發現實驗操作誘導的反芻思維也會使抑鬱加重。Rob-ins on等 (2003)的縱向研究表明 ,當個體陷入消極情緒且傾向反芻思維時 ,很可能發生嚴重抑鬱 ,且發生次數更多 ,持續時間更長。即使是健康的個體 ,有反芻思維傾向者更容易患抑鬱症。而對臨床抑鬱症患者而言 ,反芻思維會使其病情惡化。對其他消極情緒如焦慮、 憤怒等等研究也得到類似的結果。此外 ,反芻思維還與臨床精神病症 (如自殺觀念和創傷後應激 )相關。研究者認為 ,在遭遇生活事件併產生抑鬱等消極情緒後 ,個體對消極情緒的原因及其後果的反覆思考 ,激活了以往的消極記憶 ,造成對當下情境負面的解釋 ,挫敗感和無助感隨之增強。因此 ,在反芻思維的作用下 ,個體的心理社會機能形成病態 ,最終發展成抑鬱症、 焦慮症等情緒障礙。 反芻思維也和消極思維與行動有關。反芻思維者在自由聯想時習慣於用消極思維評估自己和家人,常常從過去的生活經歷中提取消極記憶,表現出低水平的樂觀和自信。他們通常認為困難不可克服,對解決問題的可能性抱很低的期望值,無法提出高效的解決方案。Lyubomirsky等 (1999)在一項研究中要求被試寫下自己面臨的三個最大問題,並同時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案。結果表明,即便反芻思維者提出了自認為高效的方案,但實際採取行動的可能性卻很低,也就是說他們缺乏執行有效行為的動機。另有研究表明,患乳腺癌的反芻思維女性發現潛在生理問題時往往不及時就診,而且就診時對治療方案表現出低順從性,延誤了診斷治療與康復。反芻思維還會影響注意,內部的紛擾使個體容易分心,很難集中注意,如閱讀時會產生許多干擾想法,因此常要回到前面重讀,在尋找拼寫和語法錯誤時也往往因無法集中注意力而表現不佳。 反芻思維還會引發一系列的身心問題,如激活交感神經系統,導致高血壓、 心率加速、 皮質醇增多等;降低睡眠質量,使個體入睡困難且易驚醒;有暴飲暴食等自我逃避行為,危害個體身體健康。與正常個體比較,反芻思維者報告了更多生活壓力事件、 社交衝突、 社會隔離以及創傷後應激障礙。 Lyubomirsky等 ( 2004)認為 ,反芻思維導致的一系列消極結果會產生相互作用 ,形成惡性循環。當個體產生消極情緒且反覆思考相關信息時 ,會激活各種消極的認知偏向 ,如消極記憶、 消極元認知、 消極圖式等 ,它們會導致消極情緒和抑鬱癥狀。在這種情緒狀態下 ,壓力和問題會增加 ,思考問題的角度往往是消極和有偏見的 ,注意力難以集中 ,解決問題的能力降低 ,即使有好的方法也不會去積極行動 ,因為缺乏執行動機。這些影響之間互為因果 ,影響心理健康。 談談「反芻思維」 之二反芻思維的干預 轉移注意 ( distraction) 反芻思維是一種持續、 抽象籠統的認知加工,可以通過轉移注意有效減緩。Nolen2Hoeksema早在反應風格理論中就提到,反芻反應風格的個體應該多參加一些愉快的、轉移注意的活動以產生積極良好的心境。Donalds on等 (2007)也認為從對消極信息的關注中轉移注意可以有效減少反芻思維。當然,轉移不等同於鎮壓,刻意鎮壓思維往往適得其反,使消極信息更容易進入意識;而轉移則主張通過參與愉快的事件提升自我效能感,導向積極健康的情緒。Kingst on等 ( 2007 )[ 23 ]提出用心智覺知認知療法(mindfulness2 based cognitive therapy,MBCT)進行干預,即通過心理訓練,分散對消極信息的注意,提高理解自身思維和感受的能力,降低對抑鬱事件的敏感性,阻斷消極情緒循環往複,產生更多控制感。實踐證明MBCT能有效阻止抑鬱反芻故態復萌。   表達性寫作 ( exp ressive writing) Gortner等 (2006)提出用表達性寫作干預反芻思維,即鼓勵個體以書面形式表達創傷事件。這種方法有兩個功能:一方面書寫比口頭表達要慢很多,可以降低個體的信息加工速度,並且以書寫的形式表達時,個體會覺得是與他人分享消極情緒事件,而不再是獨自體驗。另一方面書面寫作可以使原來片斷、 無組織的創傷記憶和想法變得有組織、 有連續性。表達性筆記能使個體獲得重新評估消極事件的機會,有助於情感釋放和心理健康。研究表明運用這種方法對癌症、哮喘、 慢性疼痛、 創傷事件倖存者等具身心疾病的個體有積極的治療效應。   認知再評價 ( congitive reapp raisal) Ray等 (2008)主張用認知再評價治療反芻思維 ,即改變原有的認知模式 ,尋找對消極情緒事件的其他解釋 ,由此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 ,促成問題解決 ,從而避免一味沉溺於消極情緒狀態。這種方法著眼於改善情緒管理策略 ,通過注意訓練、 行為改變等療法 ,鼓勵個體關注行為的具體性和可執行性 ,減少消極思維和壓力;同時鼓勵他們擴大社會支持圈 ,主動向他人傾訴自己的感受 ,在與他人的交流中提升實際問題解決技能 ,促進社會適應和心理健康。研究表明 ,認知再評價對於減少憤怒等強烈情緒的反芻思維具有很好的療效。
推薦閱讀:

從思維方式看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錢才是最大的問題?警惕5種致命的窮人思維
戀愛新思維:如何在妹子面前變被動為主動
思維導圖軟體Mindjet MindManager 2016甘特圖功能介紹
思維上的差異是中美對抗的主因

TAG: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