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外資大逃亡 世界工廠遭棄?引多米諾骨牌效應(圖) 

隨著經濟增長減速和人口紅利逐漸消失,世界產業資本正在紛紛「拋棄」中國,這對於中國當前經濟無疑是釜底抽薪,不僅產生大規模的失業浪潮,也會對相關上下游配套產業形成嚴重影響,並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更重要的是,倘若各國外企整體撤離會形成「窗口效應」,會進一步加劇國內市場悲觀情緒,誘發更大規模資本外逃,從而對國內銀行資本和外匯儲備構成嚴重衝擊。

中國比較優勢逐漸消失,外資企業正在整體撤離外資企業「翻臉」的背後多年來,中國憑藉人口紅利、廉價資源要素和優惠政策贏得世界產業資本的青睞,中國製造也以「made inchina」的標誌走到了世界的前沿。而如今,中國這個「世界工廠」卻逐漸被各國產業資本拋棄。2月5日,知名鐘錶企業的在華生產基地—西鐵城精密(廣州)有限公司清算解散,並和全體員工解除勞動合同,公司稱「終止解散」行為得到了廣州市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的批複,也向人社部門提出了報備。在西鐵城精密有限公司清算解散不久前,2014年12月17日,美國微軟公司宣布將在2015年春節前關閉位於北京及東莞的諾基亞手機工廠,關閉中國工廠後,部分社會被轉移到越南河內工廠。2015年,計劃從中國撤資的外企還有很多很多:日本松下將把立式洗衣機和微波爐生產從中國轉移至位於靜岡縣和神戶市的工廠、夏普計劃在櫪木縣矢板市工廠和大阪府八尾市工廠分別生產更多機型的液晶電視和冰箱,推進回遷、日本大金工業公司董事長井上之2月7日表示,計划進一步把投放日本國內市場的家用空調生產從中國遷回位於滋賀縣的工廠。TDK預計也將把部分電子零部件的生產從中國轉移至秋田縣等地的工廠。另據悉,優衣庫、耐克、富士康、船井電機、歌樂、三星等世界知名企業也紛紛在東南亞和印度開設新廠,加快了撤離中國的步伐。世界各國資本撤離的背後,說明中國的比較優勢正在逐漸消失,長期以來,中國依靠國內廉價的資源、環境、土地和勞動力支撐「世界工廠」地位,但隨著經濟迅猛發展,尤其國內物價上漲導致生產生活成本快速攀升,中國這個「價值窪地」對於各國產業資本正在失去吸引力。其中,用工成本上漲和勞動力不足成為眾多外資企業發展的最大掣肘,也是迫使很多外企選擇撤離中國的重要因素。「節後不知道有多少鞋廠能照常開工,身邊不少台商都已跑到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國家投資建廠,我們也在考慮今年要不要在越南設立公司。」中國廣州東莞一家台資負責人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採訪時大倒苦水,自2005年匯率制度改革以來,這家公司的利潤由於人民幣升值因素被逐漸吞噬,另外人力成本的快速上漲更是加重了公司的負擔,讓該負責人萌生退意。「一雙皮鞋,在珠三角下訂單時要20美元,而在越南只需18美元,客戶肯定會選擇越南,另外,東南亞國家在人工成本和稅收等方面佔有優勢,甚至一些東南亞製造的鞋服產品在廣州批發市場上的價格,比在珠三角工廠下單的價格還低。」這家台資企業代表了東莞眾多企業的生存現狀,不久前,中國《南方都市報》等媒體發起了第5次東莞企業生存報告調查,受訪的150家企業中,超過六成企業表示,2014年的接單量下降。訂單利潤下滑的企業佔比達到69.34%,32%企業表示經營虧損難以維持。近九成鞋企的用工成本都在上漲,近半數受訪企業用工成本上漲在10%至30%區間。另外,高達九成的企業不看好未來,擔心經濟形勢進一步惡化。其中大部分鞋企嘗試將產地(和訂單)轉移到東南亞。除了人民幣升值、人力成本以及生產要素價格上漲之外,「工人職業素養下降」也是導致眾多外企撤資的另一因素。中國30多年改革開放成功的關鍵原因,在於國內擁有一大批性格溫順的勞動力大軍。在中國「榜樣」革命理念的教育下,作為第一代從農村走出來的農民工群體(以及國企改革後失業下崗到南方討生活的技術工人)能夠努力做到「輕傷不下火線,重傷不怕死。」用頑強的意志和堅挺的身軀支撐起中國經濟的繁榮和昌盛。但身為他們的下一代,廣大的80、90後群體則「自由散漫」得多,讓眾多用工企業叫苦不迭。「即使給他們開出3,000多元的薪酬,同樣留不住年輕工人,他們大多數人只是將公司當作融入城市的跳板,倘若在城市站住腳跟、或者學個一技之長立刻選擇離開,甚至在很多年輕人看來,工人是一個很沒面子的職業,在城市開個門店是不少人的理想。」在很多企業僱主看來,現在80、90後相比上一代人既缺乏專業技能、又缺乏職業素養,很難與企業長期「同舟共濟」。勞動力的快速流失對於眾多企業的生產經營形成嚴重製約。外資撤離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中國現實環境下眾多因素讓外企紛紛選擇離開,但問題是,倘若外資企業整體撤離,對目前中國經濟無疑釜底抽薪。2010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指出,中國有4,500萬人的就業機會來自外資企業,如果算上間接為這些外資企業提供配套的上下游企業,外資提供的就業機會數以億計。這也意味著,如果一家外資企業撤離,很可能會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對中國經濟經濟產生嚴重衝擊。事實上,這一幕目前在中國已經發生,2014年12月,知名手機零部件代工廠聯建科技宣布倒閉,隨後其兄弟公司,位於東莞的萬事達公司和聯勝公司相繼倒閉。據了解,聯建公司曾是蘋果手機屏幕供應商,輝煌時員工接近2萬人,2014年業務每況愈下,至倒閉前還有3,000名員工。而萬事達和聯勝兩大公司臨倒閉時共擁有7,000名員工。可見,隨著三家公司的相繼倒閉,將近1萬名工人「下崗」。而近年來東莞市遭遇破產的企業難以計數。另外,更重要的是,隨著外資實體產業的加速撤離會進形成「窗口效應」,進一步加劇國內市場悲觀情緒形成,誘發更大規模資本外逃。在過去的半年時間裡,中國資金外流的速度正在加快,中國央行國際收支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下半年流出的資金是921億美元,不過,花旗銀行的分析則估計,僅2014年第四季度中國流出的資金就有2,500億美元—2,700億美元。平均每月達到1,000億美元左右。其實,也正是國際資本大規模外流,才迫使中國央行一反「緊縮政策」的常態,通過降息降准為國內銀行注入流動性,以緩解資金鏈斷裂問題。分析人士指出,中國高達140萬億的M2,其中相當一部分是由央行通過購買外匯釋放出的基礎貨幣派生出來的,每一美元外匯資本流出,依照目前匯率就意味著沖銷掉6元人民幣,而這對於近年來資金緊張的中國商業銀行無疑雪上加霜。隨著外資企業的接連撤離,中國銀行資本持續趨緊將是大概率事件。
推薦閱讀:

前夫工廠的債務前妻該不該還?·每日商報
西門子安貝格工廠
碳纖車架生產全透析——康晟工廠參觀日記
一家虧損147萬的工廠到世界500強,只因合伙人制度!
忘了特斯拉超級工廠吧 中國正在一步步稱霸全球鋰電池市場

TAG:世界 | 工廠 | 外資 | 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