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紐約攝影學院攝影教材》下

十六、如何得到更清晰的照片在前面的幾頁中,我們介紹了為產生創造性的效果而選擇快門速度的方法。現在,讓我們討論一下攝影的基本原則。無論我們想要拍攝什麼充滿想像力和創造性的東西,我們總是希望儘可能得到一幅清晰的影像。這是最基本的。如果影像是模糊的,那麼即使再具創造性,其結果也是失敗的。為什麼一幅影像到頭來其結果會是出乎意料的模糊呢?可能有下面兩個原因:一個原因是疏於精確地聚焦。有關這方面的重要性,我們在前面已經討論過了。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照相機的震動。這是一個不能原諒的錯誤,因為它很容易避免。採用下面兩項簡單防範措施中的任何一項都可以避免照相機的震動。第一,以足夠高的快門速度進行拍攝,就能夠消除任何明顯的照相機震動結果。那麼,多高的快門速度算作足夠高呢?下面我們就會討論。第二,只要條件許可,就使用三腳架。從此刻開始,我們就來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對於任何一位嚴肅的攝影者來說,三腳架都是一件必不可少的裝備。如果真誠地希望拍攝到頂級質量的照片,三腳架就是絕對必要的。並且,不能只是四處攜帶著它,而是只要可能就使用它。當然,有時的確不能使用三腳架,或者它的確不適用。在這些場合下,可以原諒拍攝者,並允許其採用我們在下面幾頁中將要介紹的技術,穩固地手持照相機進行拍攝。但是,我們還是要重複我們的觀點,只要有可能就應該使用三腳架。為什麼我們要如此強調這一觀點呢?因為在初學的學生所遞交的所有照片中,最多的單一性失誤就是照相機的震動。他們往往不使用三腳架……而且照片中顯示出了震動的後果。怎樣選擇三腳架理想的三腳架應該足夠的輕,以便於四處攜帶;但也不能太輕,以至於無法穩固地支撐照相機。三腳架的用途是為照相機提供一個穩定的安放平台,而且有分量才能產生穩定性。半英里內有火車經過時或者我們每次呼吸時,三腳架都不發生顫動,這才是我們所需要的。因此,購買三腳架時必須要嘗試打破輕型三腳架的方便性與重型三腳架的穩定性之間的平衡。有些三腳架可能兩磅重,有些則可能200磅重。作為一個攝影者,首先要確定自己的目標。如果作為一個以此謀生的職業攝影者,那麼就沒有必要兩次購買同一設備。事實上,三腳架可以使用很長時間,不如一開始就購置一個重型三腳架。當然,如果只是一個偶爾拍拍照的業餘愛好者,那麼購置一個中型三腳架或許更為合適。合適的三腳架很可能會是一個利用率很高的三腳架

挑選要點對於大多數用途來說,好的三腳架應該便於 攜帶和足夠結實,並且具有下列特性:1.雲台可以旋轉360度,可以直上直下地傾斜照相機。2.所有的緊固部件均應該提供絕對的鎖定,不能有滑動現象。3.管狀結構的三腳架,其主支腿部分的直徑應該至少為3/4英寸。4.支腿底部應該裝有防滑的橡皮頭,室內拍攝時可以避免劃傷地板。5.位於中央的升降圓柱既可以是套管式的也可以是齒輪齒條結構的。無論哪種類型的設計,都完全適用於小型照相機。但是,對於攝影室類型的4英寸×5英寸或更大型的照相機來說,齒條.中心柱的三腳架更為可取。6.所有調節裝置的旋紐和手柄也都應該體現出精良的設計。7.當支腿伸展開時,重量主要集中在三腳架的中心,它應該承受得住所施加的壓力。最後,用挑剔的眼光檢查整個三腳架的質量和做工。有關三腳架的提示1.很多三腳架都具有"快速裝卡"機構,這是一種非常方便的裝置,能夠瞬間就將照相機安裝在三腳架上,並且還可以快速地從三腳架上取下照相機。首先,要將快速裝卡機構中的轉接部件擰到照相機底部的螺孔內。然後,每次想將照相機安裝到三腳架上時,只需簡單地"咋嗒"一下把轉接部件按進三腳架雲台的槽中即可。快速分離二者時,通常扳動一個控制桿即可從三腳架上取下照相機。當然,也有很多類型的攝影機並不需要快速裝卡式的雲台。如果確實需要這種快速裝卡的能力,可以在照相器材商店為三腳架配一個快速裝卡的附件。我們的建議:三腳架一定要買個好的。因為確實需要我們才使用它,而照相機和三腳架之間的任何附件都可能會成為不穩定因素的來源。2.有些三腳架具有可互換的雲台,其中有的雲台可以安裝在中心柱的底端,供低角度拍攝時使用。

圖3.54

圖3.55使用三腳架和快門線 紐約攝影學院的學員小路易斯·卡諾瓦(Louis Canova, Jr.)將他的照相機安裝在結實的三腳架上並使用了一根長長的快門線。這樣他就可以從照相機的後面離開,接近擺好姿勢的孩子。在這種距離下,他與孩子之間可以建立一種溫情的交流。如果他仍然必須在照相機後面的話,這種交流是根本不可能的。他拍攝到一系列可愛的照片,其中包括他漂亮女兒的這幅照片(見圖3.55)。在本課程的第四單元,我們將會享受到兒童攝影課程的樂趣,也會學習到美國最著名兒童攝影家的第一流拍攝技巧。無論是手持照相機還是使用三腳架,都有一些措施可以確保照片得到最佳的清晰度。現在,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產生模糊照片的一些原因,並逐一研究其補救辦法。照相機震動照相機震動是模糊照片中最常見的原因,這種問題可能是由於按動快門按鈕的方法不正確而產生的。不均勻的手指壓力、過大的壓力以及猛然按動快門按鈕都可能引起照相機震動。正確的方法如下準備拍攝時,將手指直接放在釋放按鈕中心動的上面,然後緩慢、逐漸地施加壓力,直至快門機構動作。拍攝完成以後,不要立刻鬆開手指。此外,站立拍攝時,應該讓雙腳稍微分開。很多攝影者用一隻手在照相機的下面托舉它,這比從照相機的兩側握住它要更穩妥。托舉法尤其適合於支撐裝有遠攝鏡頭或變焦鏡頭的照相機。對於更高的清晰度要求,還應該重視由呼吸所引起的身體移動。以較慢的快門速度,比如 1/30秒拍攝時,這一點特別重要。當環境需要以較低的快門速度手持照相機拍攝時,很多攝影者都是在輕輕地吸氣或呼氣後進行拍照。如果是以坐姿或跪姿拍攝的話,可以依靠膝蓋支住手臂或肘部。躺在地上拍攝時,可以讓地面支住肘部。僅僅因為使用了三腳架,並不能保證獲得非常清晰的照片。拍攝之前,還必須確保三腳架的每條腿和雲台都是鎖緊的,照相機也是安全地固定在三腳架頂部的。視力問題經過上述種種努力,如果依然難以獲得清晰的照片,恐怕就不能排除視力的問題了。即使視力沒有問題,有些攝影者事實上還是喜歡自動聚焦照相機,因為他們發現自動聚焦更為準確。如果視力有問題,可以考慮將具有放大作用的目鏡安裝到照相機的取景器上。這些目鏡能夠放大影像,並有助於完成聚焦。拍攝時如果戴著雙光眼鏡(bifocal eyeglasses)的話,那麼總是經由眼鏡透鏡的一段距離進行聚焦的。十七、快門速度與照相機震動首先,我們再重複一遍前面剛剛講述過的內容在初學的學生遞交的照片中,最多的單一性失誤就是照相機震動所造成的清晰度的缺乏。手持照相機拍攝的照片絕不會像三腳架上的照相機拍攝出的照片那麼清晰,本頁上照片就可以證明這一點。我們先來看看圖3.56和圖3.57的兩幅照片,它們即是用50mm鏡頭和曝光1/60秒拍攝到的。唯一不同的就是圖3.56是三腳架上照相機拍攝的,而圖3.57是手持照相機拍攝的。觀察它們之間的差異。

使用三腳架拍攝 1/60秒 圖3.56

手持拍攝 1/60秒 圖3.57這兩幅照片看上去還算不錯,質量不相上下。但是,將它們同樣放大到 11英寸×14英寸時會出現什麼現象呢?一 放大後,使用三腳架拍攝的照片仍然銳利清晰,而手持拍攝的照片則顯得模糊凌亂。那麼,怎樣才能避免照相機的震動呢?首先,就是在拍攝中使用三腳架。如果由於拍攝條件的原因無法使用三腳架的活,就需要使用環境光線所能允許的最高快門速度。最快是多快呢?書本上通常告訴我們,對於標準鏡頭,不能使用低於1/60秒的快門速度。我們的建議則是,對於標準鏡頭不使用低於1/125秒甚至1/250秒的快門速度,才能免除照相機的震動。手持拍攝的"可靠"速度還取決於鏡頭的焦距。在確定的快門速度下,鏡頭的焦距越長,顫動越明顯。經驗法則:手持拍攝時,最慢速度的分母應該大約等於鏡頭焦距的毫米數。即50mm鏡頭應該不低於1/50秒;200mm鏡頭應該不低於1/200秒,依此類推。我們建議給誤差留有餘地,至少以經驗法則兩倍的速度進行拍攝。即對於50mm鏡頭,拍攝速度不低於1/125秒;對於IO0mm鏡頭,不低於1/250秒,等等。這樣,有助於確保得到最高的清晰度。當然,有時可能既沒有三腳架,也無法選擇高速度。比如說,由於照明條件的原因,只能使用1/30秒的快門速度。那麼也有辦法。把穩照相機或者將身體倚靠在固定的物體上,比如牆壁、椅子或燈桿上,以此方式獲得最大的穩定性。如果沒有這樣的物體可以利用,那麼可以撐住身體,使其保持穩定。然後,將照相機緊靠在臉上,並讓兩肘貼住身體,努力使胳膊、身體、頭部和照相機形成一個整體。穩固地把握住照相機,但也不要太使勁。如果提得太緊,肌肉會變得緊張並開始顫抖。因此,要牢固而又不緊繃。準備就續後,和緩地按動快門按鈕,不能突然猛按,並且讓手指向下壓住一會兒,就像追隨拍攝時所運用的擊球後的慣性動作一樣。十八、有用的附件單腳架或獨腳架正像我們在前面提到的,有很多場合使用三腳架時只能帶來麻煩而沒有什麼實惠。對於這些場合,可以考慮使用三腳架的"小兄弟"--單腳架,也稱作獨腳架。一般單腳架的重量大約為0.5公斤,有三節拉腿。為了便於攜帶,通常還配有一根手帶。它是非常值得關注的一樣附件。單腳架類似於可摺疊的手杖,折起來時大約只有1英尺長,伸開時大約為5英尺長。在使用上,它實際就是一條腿的"三腳架"。當使用三腳架不切實際時,比如在狹窄的體育場看台上或就座子畢業典禮會場、馬戲場或者時裝表演會,單腳架可以為照相機提供一個穩固的平台。使用三腳架或許沒有空間,但是在兩腿之間的地板上放置單腳架的地方總應該有吧。尤其是使用長鏡頭拍攝時,單腳架可以作為一個結實的平台。我們再次強調,三腳架是一件必不可少的設備。單腳架只是一件"幾乎一樣好"的替代品,還是應該盡量嘗試使用三腳架。但是,如果計劃徒步進行一次崎嶇的旅行或者長距離的艱苦跋涉,那麼單腳架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如果認為承受不了三腳架的重量,那麼也可以攜帶單腳架前往。下面的這個提示是許多專業攝影師都不知道的。站立拍攝時,比如站在足球場的邊線旁拍攝時,為了使單腳架獲得最佳的穩定性,不要只是直上直下地放置單腳架。這種上下垂直的姿勢,會使單腳架變成一個易擺動的照相機平台。更為正確的方法是讓單腳架的"腳尖"位於攝影者前面大約2英尺的地方,讓單腳架向後傾斜地接近攝影者的眼睛,攝影者的兩腳也應該分開大約相同的距離。因此,實際上單腳架與攝影者的雙腿一起變成了三腳架。運用這種方法,單腳架可以為照相機提供一個更加穩定的平台。豆袋有些專業攝影師認為這是他們的寶貝附件。豆袋是什麼?顧名思義,就是裝有豆子或其他類似東西的袋子,通常大約1公斤重。當拍攝位置高低不平時,它可以提供一個基本適應照相機的支撐物。例如,可以把豆袋放在牆頭、岩石、椅子或任何其他平坦的表面上,然後把照相機安卧在柔軟、易變形的豆袋上,形成一個可靠的固定物。實際上,就是在豆袋上留下了照相機和鏡頭輪廓的模子。即使是在最不方便的拍攝場地,豆袋也可以作為三腳架的適當替代品。但是,一定不要忘記,它終歸只是三腳架的替代品。無論什麼情況下,還是應該儘可能地使用優質、結實的三腳架,而決不是任何臨時湊合的替代品。夾具式的照相機托架這是三腳架的另外一種方便的替代品。事實上,照相機的托架可以夾在任何結實的物體上,比如鐵欄杆、汽車窗、椅子背等等諸如此類的物體。這種夾具大都相當小,使用這種可變尺寸的小配件,整個世界都可以變成攝影師的三腳架。再強調一次,這種便捷的替代品不能代替三腳架。快門線倘若手頭的照相機能夠使用快門線,那麼這種簡單的裝置也應該成為設備庫中的一員。有一種基本型的快門線曾經可以用在任何一架照相機上。但是,現在不同了。現今有些照相機並未準備使用快門線。另外有些照相機,尤其是高級的電子 "全自動"照相機往往需要一種相當昂貴的專用快門線。因此,儘管基本型的快門線只有幾塊錢,但在購買前還是應該確定手頭的照相機是否能夠使用它。快門線的優點是可以不碰動或接觸照相機即能按動快門按鈕。如果照相機能夠使用快門線,那麼就應該買一根足夠長的、確實可以勝任這一工作的快門線,18英寸就是個不錯的長度。當照相機安裝在三腳架上時,由於要求不得碰動照相機或三腳架,所以正好可以使用快門線。很多電子照相機不能適應標準快門線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這些使用電子快門機構的照相機,其"觸發"快門按鈕的壓力比機械快門所需的壓力要小得多。因此,很可能並不需要快門線。十九、照相機震動還是焦點失調如果一幅照片看上去模糊,就需要確定其原因是照相機震動還是聚焦失誤。只有知道了原因,才能在下次拍攝時予以糾正。問題是這兩種失誤都會造成模糊的影像,如何判斷哪一個是罪魁禍首呢?其實,答案就在照片里……只需要接近觀察。

圖3.60

圖3.61

圖3.62我們來看看圖3.60-3.62三張照片。圖3.60呈現的是一幅清晰的影像,但另外兩幅是模糊的。它們的問題出在哪,是照相機震動還是焦點失調?圖3.61的問題是聚焦不當。怎麼知道的呢?因為可以看到,雖然模特是模糊的,但她後面的牆卻是清晰的。攝影者在對牆聚焦,而沒有對模特聚焦。在圖3.62中,我們看到了完全不同的情形。模特是模糊的,而牆也是模糊的;沒有一處是清晰的。這種情況下,禍首隻能是照相機的震動了。現在我們知道了,如果某些景物是清晰的,那麼就是聚焦的問題如果哪裡都不清晰,那麼就是照相機震動的問題。避免照相機震動的方法可以概括如下:1.只要可能就使用三腳架。2.手持標準鏡頭拍攝時,使用1/125秒或更高的快門速度。3.不管快門速度如何,都要竭盡所能穩固地把握住照相機。程序曝光模式與照相機震動前面,我們已經討論過了很多種當今照相機的典型程序曝光模式。正像我們所介紹的,儘管不同的廠商使用了很多不同的名稱,但是基本上可以歸結為三類:1)高速模式2)常規模式3)低速模式。所謂的"常規模式"通常就是為所用的鏡頭選擇一擋可靠的快門速度,即可以將照相機震動的影響減到最小的一擋足夠快的速度。例如,假設使用50mm鏡頭,它會選擇一擋快門速度,比如說1/6O秒,如果使用更長的鏡頭,比如說200mm的,那麼它會選擇更高的快門速度,比如說1/250秒。如果光線非常暗淡,而且即使將鏡頭孔徑開足,快門速度仍不得不設定在低於"可靠"的最小值上,此時會發生什麼呢?例如,假設使用5Omm鏡頭拍攝,而光線非常暗淡,使得常規模式不得不將速度設定在1/15秒而不是1/60秒上。這時,大多數自動照相機都會以某種方式發出警告,比如 "嘟嘟"的聲響。接收到警告後,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呢?眾所周知,應該使用三腳架。關於程序曝光模式還有另外一個要點。我們認為,當然應該十分熟悉照相機所具有的任何一種模式。但是,無論怎樣深入地了解;也無論照相機的程序設計有多麼複雜,它都不能代替攝影者做出創造性的決定,不能代替攝影者進行思考,不能判斷需要的景深大小,不能決定需要的運動模糊程度,不能決定如何進行被攝物的構圖、如何吸引對它的關注、如何簡化影像……這一切只有攝影者才能夠完成。此外,還應該注意的是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有些照相機的自動聚焦裝置難以勝任其工作。有些不能通過鏡頭聚焦,有些不能在低照度下聚焦……或者被攝體不具有垂直條紋的特徵,或者被攝體根本沒有什麼特色(這就像無法逾越的障礙)。我們建議再仔細閱讀一遍照相機的使用說明書,並著重了解其自動聚焦功能的特點和局限性。自動照相機有助於創作出曝光良好和聚焦良好的照片。但是,它們往往僅能夠完成我們所能了解的範圍內的任務,這一範圍包括照相機自身電子裝置的能力和它們的局限性。我們相信,大多數情況下,使用"手動模式"通常會更好地控制照相機和完成拍攝。充分信賴照相機的測光表有助於設定最佳的曝光(在下一個單元中,我們有單獨一課會詳細介紹如何獲得正確的曝光)。如果照相機里沒有試圖取代攝影者完成一切的神奇電子精靈的話,僅僅使用手動模式也完全能夠實現攝影者的所有創造性構想。二十、怎樣維護照相機照相機是一種精密的設備,細心地維護可以延長其可靠使用的壽命。下面是幾點基本的提示:1.在涼爽、乾淨、乾燥的地方保存照相機。開車外出時,不要把它放在汽車儀錶盤旁的小儲物箱里,一是那裡烤箱般的熱量會影響照相機,二是容易被偷竊。2.除拍攝時以外,平時應該總讓鏡頭蓋蓋在鏡頭上。3.除非接受過職業的培訓並具有專用的工具,否則不要嘗試修理照相機。出現故障時,應該把它送到行家那裡。4.不要讓手指接觸到鏡頭的透鏡,皮膚上的酸性物質會損傷鏡頭的表面。5.保持照相機內外的潔凈。清潔內部時,打開照相機(確保其中沒有膠片),用橡皮洗耳球輕輕地將碎片和塵埃吹出。不要使用壓縮空氣罐,對於照相機內部精密的機構來說其它過於猛烈。6.保持攝影包內外的潔凈。清潔其內部時,應該騰空攝影包,用普通家用的真空吸塵器將灰塵和殘餘物清掃乾淨。如何清潔鏡頭人們總是希望自己拍攝的影像儘可能的清晰。但是,如果鏡頭或者濾光鏡弄髒了,影像就會模糊。因此,必須保證被攝體和膠片之間的所有透鏡都非常的乾淨。每次拍攝任務之前,都應該去除鏡頭上的污垢和塵埃,具體作法如下:首先,使用洗耳球或者柔軟的駱駝毛或紫貂毛的毛刷輕輕地去除塵埃。千萬不要用嘴去吹鏡頭的表面,因為唾液會落到鏡頭上面。先用洗耳球輕輕吹去塵埃,然後再用毛刷輕輕去除所有殘留的灰塵。第二,在鏡頭表面哈氣。注意,要張開嘴輕輕哈氣,這樣才不會噴出唾液,而不能像吹滅生日蠟燭那樣。我們只是想在鏡頭表面產生一層薄霧。第三,使用柔軟的專用鏡頭紙輕輕擦拭鏡頭表面。不要使用眼鏡布,它上面的雜質可能會損傷鏡頭表面的鍍膜,也不要使用普通的紙巾,因為可能會在鏡頭表面遺留下纖維屑,還不要使用手帕,它可能會劃傷鏡頭,更不要使用接觸鏡頭的清潔劑,它也會損傷鏡頭的鍍膜。一定要使用專用的鏡頭紙。如果在嘗試了吹拂和擦拭之後,鏡頭上仍然頑固地殘留著污垢,那麼可以這樣做:將一條鏡頭紙鬆散地纏繞在一根棉花藥簽上,並用其頭部蘸一兩下鏡頭清潔液(決不能把清潔液直接滴在鏡頭上),然後以圓周運動的方式從鏡頭的中心開始輕輕地擦拭鏡頭。清潔鏡頭的關鍵就是要動作輕,無論做什麼,都要輕。關於天光鏡每當購買鏡頭或者照相機時,售貨員大概都會推銷所謂"保護鏡頭"的天光鏡。這樣的說法正確嗎?實際上,天光鏡是一種非常淺的品紅色濾光鏡,其真實的作用是降低紫外光線。對於業餘愛好者來說,它所承擔的第二個作用才是保護鏡頭。"保護"鏡頭免遭什麼呢?免遭污物?不是的。濾光鏡同樣會被弄髒。避免纖維屑?也不是。纖維屑會殘留在濾光鏡上。避免灰塵?不是。塵埃。會落在濾光鏡上。污垢、纖維屑、灰塵都會附著在天光鏡暴露的表面上,就像它們附著在鏡頭的暴露表面上一樣。那麼,天光鏡到底能防護什麼呢?它能夠防護鏡頭表面的劃傷。這樣做的道理是,如果劃傷了天光鏡的表面,只要花幾塊錢就可以更換它。但是,如果劃傷了鏡頭的表面,就可能要花費數百元才能更換為新的。因此,這種方法對於業餘愛好者來說是不錯的。如果對照片的要求是"相當好"就足夠了的話,那麼使用天光鏡是正確的。但是,如果要使照片達到更高的標準,比如說專業照片的標準,那麼就應該忘掉使用天光鏡作為鏡頭的無形防護物的方法。問題的關鍵是濾光鏡並不是無形的,它是一塊具有厚度、質地和兩個表面的玻璃。因此,所有的濾光鏡都會降低達到膠片的影像清晰度。這裡所說的所有濾光鏡,當然包括天光鏡。假如濾光鏡玻璃自身存在任何缺陷的話,那麼這種缺陷都會表現在影像上。天光鏡還會增加炫光的發生幾率。我們應該還記得,炫光就是明亮的光線從鏡頭透鏡單元表面反射的結果。在鏡頭上增加天光鏡(或者任何其他濾光鏡),就是增加了能夠產生炫光的兩個附加表面。誰會需要這樣!因此,我們的忠告是,對於專業標準的照片不要使用天光鏡來保護鏡頭。避免鏡頭劃傷所需要的是維護方面的常識和使用方面的細心。小結:為了獲得清晰的影像我們介紹了每次拍攝中都應該做的四件不同的事情,這些肯定會有助於我們每次都得到最清晰的可能影像:1. 不要使用天光鏡來保護鏡頭;2. 確保鏡頭非常乾淨;3. 仔細和精確的聚焦;4. 當無法端穩照相機以及不能使用非常高的快門速度進行拍攝時,只要條件允許就使用三腳架或單腳架,以避免照相機發生震動。如果我們每次都能做到以上這幾點,一定會驚奇地在我們所拍攝的照片上開始直接地看到更加清晰並且更為專業的結果。二十一、代表作品欣賞(三)專業攝影家在體育攝影中如何運用快門速度在前面的代表作選中,我們看到了快門速度作為一種創造性的工具改變水的影像的照片。現在我們會看到另外一些創造性地運用快門速度的代表作品選。我們曾經提到過,控制速度的一個最重要原因就是有助於表現運動感和動作感。在體育攝影中,這兩個詞--運動和動作是非常重要的。速度畢竟是大多數體育運動的精髓。因此,在下面的代表作品選中,我們展示了通過改變快門速度以不同方式捕捉動作的體育照片。最初的幾幅照片中,攝影家運用非常高的快門速度來定住動作;而其餘的攝影家則使用比較慢的快門速度來模糊動作。哪一種正確呢?還是二者都……這要視情況而定。

圖3.63本壘出局!在棒球內場,攝影者不可能接近本壘拍攝比賽,所以必須使用長鏡頭。比如像紐約攝影學院的學員詹姆斯·肯尼迪(James Kennedy)那樣,使用30Omm鏡頭拍攝下了這幅照片。對於如此長的鏡頭,需要非常高的快門速度才能避免照相機震動。這種情況下,單腳架是很有用的。無論是在賽場上還是在看台上,或許都沒有空間安放三腳架,但是卻總能使用單腳架為動作的拍攝提供一個既可擺動又相當穩定的平台。因此,單腳架和非常高的快門速度,比如 1/2000秒,可以說是清晰度的絕對保證。注意,在清晰聚焦的影像中,我們可以看到接球手的眼睛盯著奔跑者,好像準備做捉人的遊戲。我們甚至可以看到他的防護服上的鉚釘。但是,清晰聚焦的區域是有選擇的。很明顯,棒球場邊休息的球員和擊球手球衣上的裝飾性圓環的焦點均非常柔和,甚至奔跑者的釘鞋也是略微模糊的。總而言之,這是一幅成功的體育照片。

圖3.64由攝影家多莫(Duomo)拍攝的這幅非凡的照片把這位跳高運動員變成了一個水平的夢遊者,在我們企盼著他走運的同時也看到了他的悠閑。在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試跳中,高速快門將他永久地固定在了這一高度上,表現在他臉上的努力具有強烈的啟迪作用。非常高的快門速度在這裡發揮了作用,它將表演者凝固在了半空中。多莫並不想表現動作的速度,而更希望表現努力的精神。觀賞者當然明白運動員是在動作中,因為人通常並不是懸掛在半空中的。

圖3.65這幅生動的倒立在膝板上的滑水者的動作照片是紐約攝影學院的學員馬克斯。蒂耶里(Max Thierry)為課程拍攝計劃(Photo project)而遞交的一幅作品。他是怎樣聚焦這幅令人激動的影像的呢?由於滑水者位於拖繩的一端,因此蒂耶里能夠精確地設定焦點距離,並時刻準備拍攝精彩的空翻瞬間。儘管影像周圍水花四濺,但還是可以看到被清晰聚焦的特技滑水者。儘管所使用的快門速度非常之高,達1/500秒,但仍然無法凝固住滑水者翻騰起來的水花,也無法凝固住以每小時40英里的速度行駛的高速遊艇的尾跡。應該明白的是拍攝快艇和滑水運動,不僅被攝對象是運動的,攝影者本身也是處於上下顛簸之中的。對於這種場合,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使用較高的快門速度。在上下顛簸的快艇上,三腳架幾乎沒有什麼作用。熟悉一項運動會有助於攝影師拍攝到偉大的動作照片。紐約攝影學院的學員巴里·佩奇(Barry Page)為一家生產山地自行車的公司工作。他把業餘時間完全投入到了體育攝影之中。本頁的兩幅照片中,他運用較高的快門速度捕捉到了這些動作。一、膠片在前面你已學過照相機和鏡頭的工做原理。從本單元開始你將學習有關曝光方面的各種知識。怎樣做到每次按動快門都能獲得精確完美的曝光效果,這一點可以說是所有學習內容中要求最嚴格的部分。要獲得完美的曝光,首先要了解你所使用的膠片。這就是本課和所要講的。為什麼要了解黑白膠片?這一課你將學習黑白膠片的基本性能狀況。儘管膠片的化學知識對你並不重要,但你必須掌握不同膠片的特點和它們能為你做些什麼。為了幫助你了解膠片的使用,我們將黑白膠片的基礎所在做為討論的開始。你可能會這樣想"我要搞的是彩色攝影,這一課我可以省掉它。"你錯了!在討論彩色膠片之前先弄懂黑白膠片是十分必要的。為什麼?說來奇怪,你所採用的任何彩色膠片實際上其影像都是黑白的。這一論述或許使你費解。它似乎說不通,但可是百分之百正確。正因如此,當你在本課稍後部分揭開這個謎之前,先了解一下黑白膠片自然就非常重要。你明白了黑白膠片的性能和效果,就能迅速而明確地懂得膠片是怎樣工作的了。膠片結構每種膠片(包括彩色膠片)都包括兩個基本組成部分:一個單層的或多層的感光乳劑層。一個感光乳劑層的支持體----片基。乳劑乳劑是由對光敏感的微細顆粒懸浮在明膠介質中而成。膠片上的明膠與某些食品所用明膠類似。在明膠中懸浮著的光敏物質是鹵化銀顆粒。這種顆粒如此微細,只有在高倍顯微鏡下才能觀察到。在1平方英寸通常的感光膠片乳劑中,鹵化銀晶體的含量約達400億個之多!鹵化銀晶體具有一經曝光其結構就發生變化的特性。這一化學性能變化的機理對我們並非重要,其變化的終結效果才是最重要的。這一變化是怎樣產生的呢?當你拍攝時,光線通過相機射到膠片的乳劑層上,當光線到達鹵化銀晶體時,這些晶體發生結構性變化,並與鄰近也受到光線照射的鹵化銀晶體相互聚結起來。這種因鹵化銀晶體聚結而形成的團塊仍然是極其微細的。乳劑層接受到的光量愈多,就有更多的晶體聚結在一起,光量愈少,晶體的變化和聚結也愈少。沒有光落到的乳劑上也就沒有晶體的變化和聚結。這就是說不同強度的光照射到膠片上,膠片乳劑層的微觀領域就有不同數量的晶體發生結構變化和相互聚結。膠片一經曝光,立即產生潛影----一種看不見的影像。必須將膠片進行顯影操做(以後的課程中要詳細討論)才能使潛影轉化為可見的牢固影像。現在需要知道的是,當膠片顯影,結構已發生變化的鹵化銀晶體便轉化為黑色金屬銀顆粒的聚結體,從而產生影像---負像。膠片上那些沒有感光的,也就是沒有發生結構變化的晶體即被一種稱做定影劑的化學品洗去,使這些部分呈現淺灰或透明。結果是負像上黑暗(厚的)部分就是曝光較多部分;明亮(薄的)部分就是曝光較少;部分;全透明部分就是沒有受到光照射的部分。這就是你需要知道的全部理論,鹵化銀晶體一經曝光其結構即發生變化。經過顯影,這些已發生結構性變化的晶體就轉化為金屬銀顆粒,從而記錄下景物影像。其中包含的化學和物理機理是複雜的。但一切都開端於鹵化銀感光反應的一剎那。這就是所有黑白和彩色膠片記錄影像的基本過程。片基上面說的是感光乳劑,片基是怎麼回事呢?我們說過鹵化銀晶體是均勻地懸浮在明膠液中,並被塗布在片基上的。片基的功用只在於提供乳劑一個固體的附著之地。現代感光膠片片基一般都採用乙酸纖維酯薄膜----一種透明的塑料。實際上,在膠片被剝去乳劑層後,剩下的就是一張片基。乳劑僅僅是被塗布在片基上面的一層極薄極薄的塗層。可以想見,膠片片基材料並不一定非用乙酸酯材料不可。感光乳劑可用以塗布在任何固體物的表面來進行感光成像的操做。當年達蓋爾銀板法(D-aguerreo-type)和鐵板法的印相操做,其基材就是一片薄薄的金屬板。早期的"幻燈片"片基則是一片玻璃。今天你可以看到照相影像被製做在紙張上、瓷器盤碟上、T恤衫上和各式奇特材料的表面上。可以說,任何固體物都可被當做基材,把感光乳劑塗到它的表面。那麼,為什麼今天的照相膠片片基都是用乙酸纖維素酯製成的?因為乙酸纖維片基柔韌而富於彈性,可以卷繞起來成為膠捲;因為它極其透明,不會影響照相影像;因為它呈化學惰性,不可能與緊貼在一起的乳劑中的鹵化銀髮生任何化學反應;因為它不易燃燒(與早期所用的硝酸纖維片基不同),而且質輕而價廉。這就是說,所有膠片都是由一層極薄的鹵化銀乳劑被塗布在透明的片基支持體上而成。理論部分大致如此。讓我們轉入到關於膠片的選擇方面上來。二、膠片的類型和尺寸你將面對如下三種主要類型的膠片:1. 邊緣打孔膠片2. 卷片3. 散頁膠片邊緣打孔膠片這是與35mm相機----不管是單鏡頭反光(SLR)型相機還是"瞄準就拍"(point-and-shoot)式的相機相匹配使用的膠片。35mm規格的膠片是膠片的一大門類。這類膠片是長條形,兩邊都打有與照相機齒輪吻合的長方形齒孔。黑白與彩色膠片一般都成卷地裝在金屬暗盒內。片長分為12、24、36個可攝畫面的不同規格。買哪種長度的卷片好呢?除非你只想拍攝少數畫面並準備馬上沖洗,否則還是買36張裝的膠捲為好。不僅由於採用這種膠捲每張畫面的平均花費較小,它還可以減少你頻頻換卷的操做麻煩。邊緣打孔膠片除35mm寬度外還有兩種較小的尺寸規格:超小型間諜相機如Minox 16mm膠片和"110袖珍照相機"用13mm膠片。如果你想製做明快、清晰、輪廓突現的專業水平相片,建議你不要採用上述較小規格的膠片。你對下列畫面做一比較後,就會體會到原因所在。如圖4.2所示,"110"相機拍攝的底片,其畫面遠遠小於35mm相機拍攝的畫面,其面積約為35mm畫面的八分之一。Minox規格的畫面這裡沒有顯示,情況也相仿。這兩種小規格膠片都不可能記錄下與35mm膠片一樣豐富的細部層次。而層次正是一幅攝影做品優秀與否的關鍵所在。

現在市場上35mm膠片品種繁多。你可以選擇黑白片或彩色片;在彩色片中你可以選擇負片或反轉片;在彩色負片中你可以選擇日光型片或燈光型片。買哪一種好?本課程可以幫你做決定。新型的"先進照相系統"(Advanced PhotoSystem"APS")規格的膠片比35mm膠片小約40%。這種照相系統基本上屬於"瞄準就拍"模式。其設計目的是為適應廣泛的業餘攝影愛好者的消費市場。你大可不必急於跑去買它一套。APS膠片單邊打孔。暗盒卷裝,分15、25或40畫面三種規格。在沖洗完畢後仍回裝到暗盒裡。卷片這裡說的是無齒孔卷狀膠片。它被卷繞在一個軸芯上。放進相機後,隨著逐張拍攝,片子被逐步卷繞到相機中的另一個軸芯上。這種膠捲的整體結構,包括一條膠片和一條為防止裝卷卸卷時露光的緊貼膠機背面的不透明紙帶,二者複合卷繞而成。"120"規格的膠捲廣泛用於中等大小的相機,如"哈蘇"、"勃朗尼卡"和"瑪米亞"等型號。120膠捲所得畫面高6cm(2?英寸)。寬度多少,取決於所用相機 。其大小規格一般可分為:6cm ×4.5cm=2?英寸×1?英寸6cm×6cm=2?英寸×2?英寸6cm×7cm=2?英寸×2?英寸

傳統畫幅是6cm×6cm。這種正方形畫面的膠片因適用於如"祿萊"(Rolleiflex)雙鏡頭反光相機(TLR)而流行起來,並通用於多種中等大小的相機。每個120膠捲可攝12張6cm×6cm規格是正方形的,其方便之處是當你要拍攝立式景物時不需要轉動相機。另外,如果你要放大成5英寸×7英寸、8英寸×10英寸或11英寸×14英寸幅面的照片時,它有較大餘地供你剪裁。有些相機被設計使用120膠捲,但所得的畫幅稍小,呈寬度為4.5cm的長方形(6cm ×4.5cm)。為什麼有人喜歡這樣大小規格的負像呢?因為它適用於體積比傳統的6cm×6cm畫面小巧的照相機。因此,這種畫面規格就適應那些希望獲得與2?英寸畫幅相當的照相質量而所用相機又不必如此笨重的攝影者的需要。瑪米亞、潘太克斯(Pentax)、勃朗尼卡均有此型相機。它們都是按6×4.5畫面設計的,其一大有利條件是:由於它幅面稍小,一個標準的120膠捲原來只可攝12張底片,現在可增加到16張底片。另外,某些攝影者希望得到比2?英寸傳統規格更大一點的底片,又不願背一隻老大的機背取景相機。為此,照相機工業生產出一種採用120膠捲而拍攝出7cm寬度底片的相機。這種相機每個標準120膠捲只能拍攝10張底片。這種相機一般被稱做"6×7照相機"。把其中用120膠捲攝出的三種不同大小的底片與用35mm相機攝出的三種不同大小的底片對比,很明顯,即使是6cm ×4.5cm的幅面也比後者大得多。這說明不少攝影者之所以喜歡採用中等幅面大小的相機來代替35mm相機,就是為了獲得較大的底片。我們已知細部表達是照片質量的關鍵所在。底片愈大,能表達的細部層次也愈豐富。人像、婚紗和廣告攝影都要求獲得最豐富的細部表現。本課程將討論中等大小相機的專業應用。120膠捲的局限性在於拍攝張數少。一個標準120膠捲拍攝6cm×6cm幅面只有12張。為解決這個問題,膠片製造商另生產出一種稱做220膠片的不同規格產品。其材質、寬度與120卷相同。不同之處是120膠捲的防光背紙是從引頭、膠片片身到尾稍完全與膠片貼緊卷繞在一起,而220膠捲的防光紙則分引頭和尾稍兩段,分別與膠片的頭尾貼接。由於少用了防光背紙,220膠捲就有可有在同規格的軸芯上卷繞長得多的片子。結果是220膠捲可攝畫面數為120膠捲的兩倍。如果你用6cm×6cm幅面的照相機,你可以攝得的底片不是12幅而是24幅。活動機背

有些120照相機具有可裝卸的機背。如圖4.7所示。這種機背在連接機身狀態下都可以裝片。如果攝影者正需要用已裝在機背里的膠捲,他可立即把這機背扣向機身,一拍即合,投入拍攝。這種機背有何好處?你可用幾個機背匹配一台相機。不需花很多錢,不增加很多重量,而獲得相當於備有幾台相機的左右逢源之妙。例如你事先把幾個機背都裝上膠片,當相機里的膠捲拍完,卸下機背,把另一已裝卷的機背換上,就可接著再拍。另一好處是,你可以在一個機背里裝一種膠捲,在另一機背里裝另一種膠捲。例如一個裝黑白卷,一個裝彩色卷。當你正拍攝著一個膠捲,哪怕正拍到一半,忽然想起要換另一個膠捲,你只需輕鬆地卸下相機上的機背,安上已裝膠片的另一個機背。由於中等尺寸規格的照相機及其鏡頭比35mm相機昂貴得多,不少使用中等規格照相機的攝影者都樂於搭配活動機背。散頁片

散頁片適用於大型的照相館座機。其通常的尺寸為4英寸×5英寸、5英寸×7英寸和8英寸×10英寸。各種尺寸的散頁片都是一張張的平片狀。在包裝袋中一般每袋盛12張。關於散頁片及其軟袋包裝的詳細情況,在以後談機背取景相機的課程中將予充分說明。三、膠片特性如何區別不同類型膠片?如Tri-X和Plus-X,或者任何其他兩種膠片,其不同性能何在?不同膠片的性能區別主要在如下三項指標:1. 感光度(膠片速度)2. 顆粒度3. 反差彩色膠片不同品種的區別同樣也在於這三個主要特性指標。讓我們先從黑白膠片方面了解這些專業名詞。黑白膠片的上述指標的意義搞清楚了,對彩色膠片三項特性指標的理解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最常用的黑白膠片有如下品種:柯達 Plux-X柯達 Tri-X柯達 T-Max 100 400 3200依爾福 FP-4(近似柯達Plus-X)依爾福 HP-5 (近似柯達Tri-X)你可能熟悉柯達的老品種如Plus-X 和Tri-X,不熟悉T-Max。我們將在"曝光"一課中加以細說。由於T-Max膠片的感光速度相當於Tri-X,而另一種膠片的速度又與Plus-X相當,你會選用哪一種呢?有的攝像家稱讚T-Max400,有的又欣賞傳統的Tri-X。又如類似於Plus-X的T-Max 100,有不少攝影者樂於採用,也有不少人不怎麼喜歡它。再如T-Max 3200在柯達原有品種中找不到它的同類。這是一種超高速度的膠片,攝影記者和那些在弱光下拍攝需要敏感性膠片的攝影者才選用它。在本課程的後來部分,我們將討論怎樣從已述的及其他有關膠片中做適當選擇。首先讓我們搞清這些不同膠片各自的特點。四、膠片速度膠片的速度應是你最熟悉的一個指標。你選用膠片總是要先看它是什麼速度的,如ISO 100或ISO 200或ISO 1000等等。這些字母代表什麼?數字說明什麼?讓我們來看一看。不同膠片各有其不同的感光度。有的膠片對光非常敏感,一點兒光線就可以使乳劑中的大量鹵化銀晶體感光。這類膠片稱做高速度膠片。有些膠片光敏性弱,需要較大的光量才能使乳劑中的鹵化銀晶體產生感光做用。這類膠片被稱為慢速度膠片。請注意,這裡講的"膠片速度"與快速動做的那個"速度"概念不一樣。膠片速度是專指對光的敏感程度而言。膠片速度愈高,對光愈敏感。也就是說,在膠片上記錄影像所需要的光量也愈小。我們怎麼知道某一特定膠片對光的敏感程度呢?"美國標準協會"(ASA)最早建立了一套關於膠片感光度測定和計算的方法。按該協會制定的方法測出的膠片感光性能指數名之為"ASA"制指數。這一名稱已歷經幾代,至今攝影者還沿用它。ISO制近年來國際交往日益普及。冠以"ASA"的指標數據在某些區域不樂於採用。一套由"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制定和計算標準被確立下來了。今天我們採用的感光度計算就是按"ISO"制執行的,就不再稱做ASA了。以前慣稱的"ASA 100膠片"現在都改稱為"ISO 100膠片"。膠片本身及其實際速度都沒有改變,只是英文的縮寫字母改變了。你還可能看到同類膠片有的標做"ASA/ISO 100",或標做"ISO/ASA 100",其實都一樣。它們的感光測定和計算方法都是按ISO 100實施的。膠片速度意義何在每種膠片其生產廠家都標有ISO感光度指標。如柯達在它的Plus-X膠片上標有ISO 125,在Tri-X膠片上標有ISO 400。如你所知,標明的數據愈高,膠片的速度愈快,即對光愈敏感。不同膠片ISO感光度之間的相對關係與相機快門指數之間或光圈指數之間的關係一樣,即ISO 100膠片的速度為ISO 50膠片速度的兩倍;也即前者的感光度為後者感光度的兩倍;也就是說,如果你用ISO 200膠處片以1/250秒,光圈f8拍攝景物,那麼用ISO 100膠片拍攝同一景物就必須給以兩倍的曝光量。為什麼?因為ISO 100膠片只有ISO 200膠片一半的感光度。怎樣調節你的相機來給以兩倍的曝光量呢?雖然我們在下一課里對此還要做詳細討論,但我們知道你現在已經毫無疑問能做出答案了。在上例的情況下,你可以增加一倍的曝光時間,即以1/125秒拍攝或放大一擋光圈,即以f/5.6來曝光。現在回到ISO 感光指數對你有什麼意義這個問題上來。當你準備拍攝時,你要首先明確相機的感光指數顯示窗上所指的數字是否與膠片所標的感光度數字一致,也許你的相機已具備內測曝光裝置。今天多數相機內都裝有根據膠捲所標明的感光指數自動調節曝光量的裝置。它們靠特製的電子元件"解讀"膠捲金屬暗盒上的"DX"編碼。此編碼把暗盒所裝膠片的感光指數"告訴"相機。這一裝置絕對可靠。我們下面要討論到。如果你採用的是一隻不能解讀"DX"編碼的老式相機,或者你另備有一隻單獨的測光表,你就得按所用膠捲的感光指數把相機的曝光控制機構加以調節。例如你採用ISO 400膠片,你一定要確證相機的內置測光表或單獨的測光表已按膠片速度ISO 400調節好。DX編碼

DX編碼標明在膠捲的金屬暗盒上,所以照相機 可以"讀"到它。暗盒上的編碼不但把膠片感光指數告訴相機,也告訴相機膠片的長度。這樣,相機就"知道"到什麼時候該進行倒片,把膠片倒回到暗盒裡去。當你看到一個35mm膠片的暗盒,你將看見暗盒表面印有設計好的條紋如圖4.9所示。這是DX編碼的形式之一,它將被今天自動照相機內部裝備著的一組電子感測器"讀"出。根據感測器讀到的信息,相機就會按照DX碼"告訴"的膠片的感光度和可拍攝畫面的張數等信息,自動進行設置。選用哪種黑白膠片好選用哪種黑白膠片好呢?如果膠片速度是唯一要素,你當然選取最高速度的膠片。但是,正如我們將在下一頁中討論到的,你還須考慮到"顆粒度"和"反差"兩特性。此二特性對你的選擇也很有影響。這裡對你的選擇我們暫不做決定。強迫顯影談到膠片速度的最後,還有一點要補充。在膠片盒上廠家所標的感光度指數是按膠片在正常曝光和正常顯影下而言。你也許聽說過有強迫顯影的方法。有的攝影者可能告訴過你,他"強迫顯影Tri-X達到了1000",這是說他把Tri-X當做ISO 1000的膠片來拍攝,事實上他先"騙"一下相機內的曝光控制裝置。他拿一個ISO 400的膠捲,告訴相機的曝光控制系統說這膠捲的速度是ISO 1000,換句話說,它有相當於ISO 400兩倍半的感光度。這樣,相機以為這個膠捲的感光度遠遠高於它盒子上所標的數據。也就是說,膠片經曝光所受到的光量遠低於正常的需要量。結果是膠片曝光不足,如果將此片按常規顯影,底片必然因曝光不足而顯得很"薄",其任何影像部位都沒有由於鹵化銀晶體聚結,經顯影后出現的應有密度。如果底片太"薄"這個概念暫時不太清楚,不要著急,我們將在顯影這一節里闡明在不同曝光和不同顯影條件下產生的不同底片狀況。現在只要了解造成所謂太"薄"的底片是由於總體上鹵化銀聚結不足,細部層次缺乏就可以了。為彌補因曝光不足而造成底片過薄,照相工做者可以在廠家提供的沖洗條件基礎上適當延長顯影時間,其結果還是可以得到一張雖欠完美,尚可使用的底片。以上所說就稱為強迫顯影。那麼,為什麼要採取強迫顯影這種做法呢?實際上,只有在以下兩種情況下不得已而為之。其一,拍攝時明知曝光不足。例如你用的是ISO 100膠捲,在傍晚拍攝。你的測光表告訴你要開大光圈,並採用1/30秒曝光。在這一快門速度下你難以避免相機震動,你就決定採用1/60秒。膠片接受到的光量只有正常需要的一半。這樣,你就得"強迫顯影"膠處片到ISO 200。第二種情況,是因拍攝時操做失誤,被迫"強迫顯影"膠片。DX編碼是不可能失誤的。可能由於你使用的相機是不會"讀"DX編碼的老式相機,或者你採用的是手持測光表,而不是相機內置自動測光表。在這種情況下,如應用不熟練就容易出錯。例如:你先把相機的感光表撥在ISO 400擋上,並已拍完一卷ISO 400膠片後來又裝入另外一卷,沒有注意到它是ISO 100的。因此沒有調整相機的曝光控制擋。相機把它當成ISO 400進行了拍攝,其結果當然曝光不足,直到卸卷時才發覺差錯。怎麼辦?很簡單,如果你是自己沖洗膠片,即可按廠家推薦的顯影時間適當加以延長;如果交照相館沖洗,你就要提出要求:顯影時把ISO 100膠片"強迫顯影"到ISO 400,他們自會一切照辦。強迫顯影的底片總不如曝光充分的底片質量好。但當一卷膠片曝光已經失誤,必須搶救時,經搶救的底片質量即使不很理想,一般都還能過得去。記住,如果你有意要讓一卷膠片經受強迫顯影,你必須讓整卷膠處片在相機的同一感光指數擋上進行拍攝,因為整個膠片只能施以同一顯影時間,不可能要求一卷膠片中只有某幾個畫面進行強迫顯影。要通過強迫顯影使膠片增加感光,則必然是每個畫面都得到等量的顯影。強迫顯影T-Max膠片

前面我們談到Kodak T-Max膠片。這是一種採用特殊晶型的鹵化銀製成的膠片。我們將在"曝光"一課中充分討論T-Max膠片。這裡只談它的一項性能,即它經"強迫顯影"處理後的影像質量效果比別的各類膠片同樣強迫顯影處理後的效果好。它可強迫顯影多大幅度?按柯達文獻,T-Max可增感2~3擋。即使曝光不足2~3擋也可顯影出可用的影像。我們還發現增感1~2擋仍可以保持這類膠片可能達到的高質量影像。因曝光不足而"增感"膠片大於3擋,只有在緊急情況下才能這樣做,因為大於3擋就要開始損失陰影部分的微妙層次了。五、顆粒度我們已知道膠片曝光可以使感光乳劑中的鹵化銀晶體起變化,並聚結起來,形成微細的斑駁團塊,我們稱之為"顆粒",從而組成影像。但是,一個影像的顆粒度愈大則愈顯得粗糙,愈不清晰,也愈缺乏層次。有的膠片的顆粒度大於別的品種的膠片。一般來說,膠片速度愈快,顆粒也愈大。這是老一輩攝影家都知道的道理。但是現在情況不完全是這樣了。為什麼?在以前一個時期Tri-X產生很明顯的粗顆粒影像。攝影者為求膠片速度快,就只能接受影像的粗顆粒。如果他們希望獲得較細顆粒的影像,並不講究膠片的速度,他們會採用Tlus-X膠片。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膠片的質量水平也在不斷提高。讓我們仔細觀察這兩頁的照片,以看出今日膠片的性能狀況。順便說一下,這些圖片都是紐約攝影學院模型雪莉小姐的原尺寸頭像的照片。你在下一單元中還要看到它。

T-Max100顆粒最細,人像面頰部分顯得潔凈而清晰。Plus-X顯現輕微的顆粒度。當然,比起T-Max100來要明顯得多。Tri-X的顆粒性比Plus-X稍強,但還不算太強。通過以上的探討,我們可以得出幾點有意義的結論:第一, 這些照片都符合這條原理,即膠片的速度愈高,則顆粒愈粗。第二, 也是最重要的一點,Plus-X和Tri-X的顆粒性差別較小;而這兩種膠片與T-Max100膠片的顆粒差別則較顯著。由於上述第二條的原因,今天大多數職業攝影家都以Tri-X做為他們的常用黑白膠片。他們覺得這種膠片的感光度符合需要。在絕大多數環境下拍攝,其顆粒都不會很粗。同時,當他們要求獲得極其清晰、明朗的畫面時,他們就選用T-Max 100膠片。Plus-X怎麼樣?大部分職業攝影者認為,為了顆粒粗細上一點小差別而犧牲速度很不上算,所以他們在多數常規情況下還是樂於採用Tri-X膠片。最後,關於依爾福黑白膠片的情況如何?它們的性能相當於柯達同類膠片。FP-4的顆粒性與Plus-X相當;HP-5則等同於Tri-X。這樣,如你想從依爾福膠片中選擇,你不妨選用HP-5。怎樣從Tri-X和HP-5中選取其一呢?不管各自的生產廠家怎麼說,我們想這是"手心手背"的事兒,可隨心所欲任選其一,並相對固定地使用它。六、反差反差是我們將在顯影和印相課程中較多討論到的一項質量指標。它關係到負像上白、灰和黑的各種影調。可以把膠片上的影調設想為一組階梯。最末一級是純黑,其次一級是深灰,再次是稍淺一點的灰。以下相鄰的每一級其灰色均逐級遞減,直至最高的"純白"即全透明的,沒有絲毫金屬銀顆粒的一級,有的膠片表現為只有幾個大梯級,這樣,其逐級之間的差別很明顯。這種膠片就叫做高反差膠片。有的膠片分成很多狹小的梯級。其級差則極為微小,這種膠片稱做低反差膠片。大部分膠片都在後者的範圍之內。一般說來慢速膠片的反差大於快速膠片。請看以上模特的圖片,你可發現T-Max 100膠片所產生的影像其反差就大於Plus-X或Tri-X。只要看眼睛下邊那條黑線色調與面頰部位白色調的強烈差別,黑就是黑,白就是白。而另外兩個圖像黑色處不是那麼很深的黑,白色處也不是那麼很白。在Plus-X和Tri-X之間,其反差就不是那麼大。Plus-X的反差多少大一點,但與Tri-X的差別並不明顯能感覺得出來。再說一下,Tri-X以其拍攝實效表明,與Plus-X幾乎等同。最後,告訴你一個秘密。柯達有一種黑白膠片顆粒比T-Max 100更小,而反差則比T-Max 100更高,稱做"全色技術片"(Technical Pan)。感光指數為ISO 25,比T-Max 100低。很多職業攝影家認為此片是他們在黑白片中所能獲得的影像最光潔細膩,絕無顆粒感的膠片。如果你想拍攝靜物、風景或不需講究膠片感光速度的其他景物,並想獲得極高清晰度和無顆粒感的畫面效果,則應採用Technical Pan膠片。許多攝影家這樣認為。七、你將採用何種黑白膠片請先試拍一二卷黑白膠片來吊吊你的攝影胃口。黑白攝影很有趣,可以從中獲益匪淺。其結果是令人滿意的。我們已經介紹過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應採用什麼樣的膠片的基本概念。很重要的一點,你一旦決定採用這種膠片之後,就要固定下來。如果你喜歡從事黑白攝影,可先採用膠片以獲取不同經驗。可取Plus-X、FP-4、Tri-X、HP-5各一卷,在同一拍攝條件下都把它拍完。全部沖洗出來,並制出照片,將其效果一一比較。在經全部篩選後做出決定,哪一種膠片是你最喜歡的,然後就把此膠片做為你常用的標準黑白膠片。每種膠片都有它自己的獨道特性。當你已選定某種膠片,就得把它里里外外搞個一清二楚。同時,當你希望獲得顆粒很細膩的影像,而對膠片速度並不講究時,我們再次建議你做一試驗:將T-Max 100片與"Tech-Pan"做一對比。看哪一種效果更好。再提醒一句,如果你親自搞暗房工做,你將發現"Tech-Pan"的顯影操作相對較難。這也是你應該考慮的一個因素。印製照片大部分紐約攝影學院的學員並不具備自己的暗房。雖然我們想"慫恿"你按照本教材的要求籌備一個自己的暗房,但多數的畢業生都沒有在自己的暗房裡工做。甚至部分職業攝影家也是如此。看來你也會把你的已攝黑白(和彩色)膠片送交商業性服務部去沖洗和印製照片。對此,你可別感到詫異。現在多數藥店或超市和"1小時快速沖洗部"已不接受黑白片沖洗加工業務了。你只能找到"商業圖片社"(Custom lab)去沖洗和印製照片,這其中有好有壞。好處是這種圖片社都是逐卷逐張手工洗印,可保證提供專業質量水平的完美的照片,不足之處是價格比普通的商業沖洗要高得多。重要的是,一張好的黑白照片必須畫面明朗而清晰。黑是黑,白是白。其中間的灰色部分必須容納較寬範圍的影調。既然是定做的活,就不能讓一張黑白照片搞成像有時從商業沖洗店拿回的照片那樣"灰乎乎一片"。這種加工品決不能接受;退回去,要他們把活做好,你出了大價錢,你有權提出這樣的要求。當然,如果你在自設的暗室里加工,你就得要求自己能做出以上所說那樣的好照片。我們將在以後的暗室操做課程中教給你怎樣達到這一要求。現在你已經知道怎樣選用和加工黑白膠片以及膠片的速度、顆粒度和反差等特性的意義。緊接著就要轉入那神秘的彩色膠片世界裡了。八、彩色膠片原理讓我們以彩色膠片原理的幾點基本概念做為開始。如果你對這些概念一時不能完全消化吸收,問題也不大。這對你拍攝出成功的彩色照片並非關鍵。而另一方面,關於彩色膠片怎樣工做的一些基本知識則對你很有用處。特別是你想自己沖洗彩色膠片並印製彩色照片的話。這裡有兩點事實足以使你感到驚奇:1. 所有常規的彩色膠片"看"到的各種顏色與人類眼睛看到顏色非常相似。2. 所有常規彩色膠片仍然依靠我們的老朋友---鹵化銀在曝光和顯影時形成黑白影像。讓我們依次加以探討。彩色膠片怎樣"看"顏色要理解這一問題,必須知道我們周圍世界的可見光,即指我們常說的"白光",它實際是由紅、橙、黃、綠、青、藍、紫的不同色光組成。你當然知道當白光經"稜鏡"折射或雨後日光經天空無數微細的水珠折射,光的彩色成份(光譜)被分解開來,就出現上述七色。當你看到一隻紅蘋果,感覺到它的紅色,那是因為從蘋果皮上反射出來到達你的眼睛的光波長度是紅色光波長度的緣故;當你看到紅色玻璃,你感覺到它的紅色,那是因為白光中的紅色光波透射過透明的紅玻璃,到達你的眼睛的緣故。那麼,同時照射到蘋果上和玻璃上的其他波長的光線到哪裡去了呢?它們被蘋果皮或玻璃中的物質吸收了。所以,你眼睛"看"到的色光是物體吸收剩餘並反射或透射過來的光。第二個問題是:人類的眼睛是怎樣區別各種不同的色的呢?說來有趣。人眼具有三組各別的感色神經系統:一組的神經末梢只對紅光敏感;第二組對綠光敏感;第三組對藍光敏感。人腦受到三個感色系統的相應刺激,從而使我們得以看到可見光譜範圍所有的顏色。

這一色輪顯示「白光」 是由哪些不同色的光組成的。我們已經標出人眼能夠區分的三「原色」——紅、藍、綠。也標出與之相反的三「補色」:青(對應紅色)、黃(對應藍色)、品紅(對應綠色)。舉例說,如果從牽牛花瓣上反射過來的光同量刺激我們的感藍神經末梢和感紅神經末梢,我們所見的花瓣即呈紅色。這是一種藍、紅混合的顏色。如從花瓣反射出的光同時刺激我們的感藍和感紅神經,但對感藍神經的刺激大於感紅神經,我們看到的花瓣即呈紫色,紫紅色或別樣的藍紅顏色,根據兩種刺激的比例不同而定。同例,可見光譜成份中的任何為人們所見的色,都取決於對肉眼內三組感色神經系統所受不同刺激的相對比例的組合。如果來自某一物件的光等量刺激所有三組神經系統,將出現什麼情況呢?我們將看到的這一物體是白色。把光概括地分紅、藍、綠三色,人類眼睛才有可能把可見光譜範圍的各色光重新組合,從而觀察到自然界千變萬化的所有顏色。那麼,上述概念與彩色膠片怎樣"看"色有何關係呢?很簡單,這是一樣的道理。彩色膠片具有三層主要的感光塗層---一層感紅,一層感藍,一層感綠。當拍攝一朵品紅色的花時,從花瓣反射出來的光對膠片感藍層和感紅層的做用量大致相同,當一朵紫色的花被拍攝時,花瓣反射出來的光,對膠片感藍層和感紅層起做用,但對感紅層的做用則相對較小。在以上二例中,來自花瓣的光都沒有對感綠層起做用。當我們觀看彩色幻燈片時,可以看到由三塗層中每一塗層的相應量的彩色料疊合而成的彩色影像。這就是彩色影像的形成過程。問題是膠片上的染料又是怎樣形成影像上的自然色彩的呢?九、膠片的彩色上怎樣形成的如前所述,彩色膠片具有三層感色塗層。下圖是經顯微鏡放大的膠片橫斷面。

如果可能,你會希望在每一塗層里都含有一種光敏染料。例如,在感紅層里含有一種不可見的光敏化學品,當經曝光和沖洗後,即顯現紅色;在感藍層中含有變藍色的光敏染料;在感綠層中則有一種變綠的光敏染料。很遺憾,這不是一個理想的世界。現代科技已能把人送上月球,但還沒有找到比鹵化銀更好的光敏物質。而經曝光後的鹵化銀,如你所知,它不是變為紅色、藍色或綠色,而是變為黑色!真成問題。幸好這問題早已被解決了。彩色片的三層不同感光乳劑塗層中,每層都含有鹵化銀晶體,這和黑白片的道理一樣。不同的是,所有彩色膠片還同時含有被稱為成色劑的微細顆粒,均勻地分散在每一乳劑中的鹵化銀顆粒周圍。那麼,這裡又將出現什麼情況呢?且說從品紅色花朵反射過來的光照射膠片,而品紅色光是由等量的紅光與藍光組成的,於是這品紅光就去刺激膠片的感藍乳劑層和感紅乳劑層里的鹵化銀晶體,而不刺激感綠乳劑層里的鹵化銀晶體。這光也不刺激任何乳劑層里所含的不同成色劑。因為成色劑不是光敏性物質。當我們已拍攝的彩色片放進彩色顯影液里,兩件事情發生了:首先,每個塗層里經感光後的鹵化銀晶體,像黑白顯影一樣,轉變為黑色的金屬銀顆粒。第二,同時奇蹟出現,每一感光塗層中的成色劑又精確地按照鹵化銀轉變為金屬銀的相等比例的轉化量轉變為發色的染料。染料的產生與黑白銀的產生是偶聯的。所謂成色劑實際上是染料偶合體。每一感光塗層某一部位的金屬銀顆粒生成並密集,同一部位的發色染料也生成並也密集。如果金屬銀層"薄",染料層也"薄";反之亦然。可想而知,三層中的染料彼此不同。但你可能認為紅色染料在感紅層生成,藍色染料則生成於感藍層,綠染料生成於感綠層。可這想法卻不對。我們熟悉的現代彩色膠片起始於利昂波德o梅內斯(Leopold Mannes)和小利昂波德o戈多夫斯基(Leopold Godowsky)兩位音樂演奏家,他們在自己專業之外設想出一個體系:在每個感光塗層中採用補色染料。所謂補色是指與感光層所感之色光相對應的顏色。這一構思就成為柯達克羅姆彩色反轉膠片的基礎,由柯達公司於1935年採用。同時奠定了所有彩色膠片的技術基礎。為什麼採用補色染料紅的補色是青(一種藍綠色),藍的補色是黃;綠的補色是品紅(藍紅色)。請再看前一頁介紹的色輪。重複一下,在所有各種彩色膠片中,其感光塗層與所含染料的對應關係均如下表:感藍層---黃染料感綠層---品紅染料感紅層---青染料為什麼要採用補色染料,這並不奇怪,只要回想一下已攝黑白膠片經沖洗後產生由金屬銀顆粒組成的負像就容易理解了。由於染料和金屬銀的形成成正比例關係,以補色來做負像就十分適當。我們將立即告訴你為什麼。請看我們在顯影操作一節中提供的品紅色花蕾的照片。我們在感藍層和感紅層中得出等量的黑白色金屬銀聚結,同時又在以上兩塗層中各得出相應的染料:感紅層中產生青染料;感藍層中產生黃染料。如果我們把這樣的影像就此固定下來,並在光照下觀察,我們將發現金屬銀組成的黑色團塊與已發色的染料同時存在。黑色的銀團把彩色掩蓋住了,使人無法觀看彩色影像。所以,在彩色膠片沖洗過程中必須增加一道工序:在進行負像定影之前將片子浸入漂白液,使黑白金屬銀溶解,並在下一步的定影浴中洗掉(在某些沖洗操做過程中,漂白和定影合併在同一葯浴中完成)。現在我們獲得的是這樣的影像;每一塗層里的染料顏色被固定下來,黑色金屬銀已全部消失。如以光透射這一底片,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彩色。以上就是所有常規彩色膠片的彩色再現基本概念。唯有前面提到過的柯達彩色反轉片的沖洗操做與此不同。柯達彩色反轉片也包含在每一感色層中。但在膠片塗里不含成色劑。沖洗時片要經過與三層感光塗層相對應的三個葯浴,每一浴中的染料被導入到與之相應的膠片塗層中。由於這一操做過程極為複雜,又要求高度的精確性柯達彩色反轉片不適宜在家庭暗室中沖洗,必須送交商業圖片社沖洗。而其他彩色膠片的沖洗過程則都可由具有一定知識的攝影者在他或她自己的私人暗室中完成。我們在第四單元中要談到。當你已拍完一卷含有補色成色劑的彩色膠片,怎樣製做出還原到所攝景物原始色彩的照片呢?彩色膠片分彩色負片和彩色反轉片兩類,需採用彼此不同的兩種彩色還原的方法。讓我們逐一道來。十、彩色負片彩色負片是我們以上談過的膠片之一。市場上有不少不同商標的產品,如柯達彩色膠片、萬利彩色膠片、富士彩色膠片和阿克發彩色膠片等。使用彩色負片是為了通過印相或放大獲得彩色照片。為製做一張彩色照片,我們需通過已製得的彩色底片,利用印相機或放大機,讓光線透過彩色負像底片,照射到彩色感光相紙上。彩色相紙也具有三層乳劑塗層,其做用與彩色負片相同:每一乳劑層中的鹵化銀晶體因受各色光線的刺激而轉化為金屬銀;每層中的成色劑則轉化為與照射到塗層上的色光成補色關係的染料;其金屬銀則在漂白、定影工序中被溶解和洗盡。我們最後得到的是一張與通過負像底片到相紙上的色光成補色的影像。照射到相紙上的光的色彩決定於負像上染料的色彩---即與原始拍攝景物成補色關係的色彩。這樣,我們是用負像的補色,去激發補色結構的彩色相紙的彩色。換句話說:補色又補色,負負得正,最終得到的是還原成為原始色彩的彩色照片。讓我們再用我們的品紅色花朵來追溯一下上述彩色還原的過程。當我們用彩色負片來拍攝這朵品紅花時,激活了膠片的感藍層和感紅層。經顯影,感藍層產生黃染料;感綠層產生青染料。一層摞一層。當我們以光線透射負像底片的這一部分,青色加黃色成為綠色。其所以如此,我們可再看一下圖4.16的色輪圖,並繼續觀察以下情況:如果你將二色等量疊合,得到的是此二色的中間之色。青和黃的中間色是綠。所以印相時就有綠先通過負像底片照射到彩色相紙上。綠先刺激了相紙感綠乳劑層中的鹵化銀。經顯影,感綠層中的補色染料應運而生。感綠層中的補色染料為何色?為品紅。請查看色輪,沒有錯,你看到的是品紅。品紅染料產生在成品照片上了。品紅色正是那朵花的原始色。這樣,我們照片就還原到了原始色彩了。注意:製造商常常更換他們膠片產品的型號名稱,以保持該產品的竟爭力,或突出顯示其新命名產品與同系列原產品的不同之處。我們一般的做法是拿它與常規品牌名稱及該產品的ISO標準做參照對比。在本教科書中,當你看到柯達彩色100或富士彩色100,請理解制 造商最新產品的名字既然與之稍有不同,並伴有廣告渲染,總有它的一定質量意義,我們建議還是盡量採用最新一代的產品。十一、彩色反轉片彩色反轉膠片是另一種彩色膠片。這是用以製做幻燈片或透明正片的膠片。其代表性的品名有柯達彩色反轉片和阿克發彩色膠片。(膠片的商標名稱以"克羅姆"結尾的是彩色反轉正片,以"彩色"結尾的是彩色負片。)當你通過屏幕或燈箱觀察一張幻燈片,可以看到影像顯示的是景物的原來顏色。你所看到的那張幻燈片也就是用來在照相機中拍攝的原來的膠片。而所見的影像則是正像。我們已經知道在彩色膠片每層中,鹵化銀總是形成負像的。問題又來了,為什麼負性成像的鹵化銀在這一畫面里會使影像變成正像呢?彩色反轉片在很多方面與彩色負片相似。它同樣包含三層感色塗層。每層都含有鹵化銀晶體和產生補色的成色劑(柯達克羅姆除外)。當該膠片曝光,產生的第一步反應也是相同的。即各塗層中的鹵化銀一經曝光,都各自發生相應的反應。但沖洗操做過程不同:

以上是一束品紅色花束。如你所知,品紅是介乎紅、藍之間的顏色。背景上的葉子是綠色。

這是一張用35mm柯達彩色膠片拍攝出來的底片。在底片上的話是什麼顏色?綠色。這是品紅的補色。底片上的葉子是什麼顏色?品紅。這是綠的補色,負片產生的顏色是原被攝物顏色的補色。

這裡所見是用以上底片製作的一張放大照片。底片上花的綠色現在成為品紅色,也即綠的補色。底片上品紅色的葉子現在為綠色,也即品紅的補色。所以我們可以把真實鮮花的原來顏色在照片上重現出來。1.顯影時,各乳劑層中的已感光鹵化銀形成黑色金屬銀負像。這與彩色負片情況相同。但在這上步驟,塗層中所含的成色劑靜止未動。這是兩種彩色片的區別之一。2.在這第二步中要求顯現正像。為此就要把第一步操做中未轉化為金屬銀晶體全部激活。因為未感光晶體所能體現的正好是已感光並已轉化為金屬銀影像的反轉影像。由於已感 光鹵化銀形成負像。換言之,即正像。但是,怎樣把正像搞出來呢?這裡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把該膠片在此刻全面曝光。這一步驟稱做灰化或稱二次曝光,即將那些拍攝時未感光的鹵化銀晶體激活起來,成為潛在正像;另一方法是採用一種化學藥液去與上述剩餘的未感光的鹵化銀晶體發生作用。這兩種方法都可以得到潛在正像。3.讓膠片經受第二次顯影。這時,葯浴中的藥品不僅是把潛影轉化為金屬銀影,同時,也把存在於各塗層中的成色劑按上述潛影轉化為金屬銀影的正比例關係起發色做用,形成染料。雖然在各塗層中敏感部分的色,正如彩色負片中的情況一樣,是互為補色的關係,但在這裡,這個補色已與原始景物之色完全一致。一個彩色正像產生了。等一會兒我們還將說明為什麼。4.其餘步驟與彩色負片一樣。漂白膠片從而使金屬銀成為可溶性。5.將膠片進行定影,從而除去金屬銀。這樣,以光透射此片即再現出與原攝景物色彩一致的彩色正像。現在的幻燈片、透明正片或稱克羅姆片(兩種稱謂可以互換)就是這樣製成的。為什麼我們要以正像片做為彩色膠片介紹的結尾呢?請再看上面品紅色花朵。從花瓣上反射過來的品紅(藍、紅)色光激髮膠片的感藍層和感紅層中的鹵化銀晶體,但沒有激發感綠層中的鹵化銀晶體。所以在第一次顯影時,感藍層和感紅層中的金屬出現了;感綠層中卻沒有金屬銀出現。然後,再將感綠層中未受激發、未轉化為金屬銀的鹵化銀晶體進行二次曝光灰化或化學處理。感藍和感紅層中的銀對灰化不起做用,因為它已經是金屬銀狀態。所以第二次顯影時只有感綠層中有金屬銀形成。與此同時,也激發了這一層中染料成色劑形成染料,並僅在這一乳劑層中產生著色的染料。感綠層中的染料是什麼顏色呢?是綠的補色---品紅。原來的花朵是什麼顏色?品紅。花朵的原始色彩就這樣得到了重現。真聰明!請再注意,柯達彩色反轉片的乳劑層中不含成色劑,而是在第二次顯影時才導入染料。其他功能已如前述。關於彩色膠片理論就講那麼多。現在讓我們開始彩色膠片攝影的實踐。十二、彩色膠片選擇你的第一選擇是什麼?你想用彩色反轉片拍攝,還是用彩色負片來拍攝呢?很簡單,想製做幻燈片,就用彩色反轉片;如果想印製照片,就用彩色負片拍攝。其實,說它簡單也不盡然。兩類膠片各有其獨特的長處和不足,這一點需要搞清楚。彩色反轉片彩色反轉片產生正像,稱做幻燈片、透明正片或克羅姆片。幻燈片是將畫面裝置在卡紙或塑料小框里而成,可通過幻燈放映機來觀看。幻燈片一般採用120 和35mm這樣的較小規格。透明正片即指幻燈片或裝框的或不裝框,不需經幻燈機觀看的正像片。克羅姆這一名稱一般即指透明正片。彩色反轉片被廣泛選用於專業彩攝影中(人像攝影、婚紗攝影除外,因為那裡最終產物是照片)。原因在於絕大部分的商用攝影都供刊物印刷之用。如刊印在雜誌、目錄、廣告或散頁印刷品上。一張透明正片可以較方便、精確地用於製版印刷。印刷製版要求精細的技術,要用計算機掃描儀來進行分色。由於透明正像是一張已完成的正像,通過此片進行分色也就是通過原始樣片分色。這與用負片拍攝而得的負像來分色大不一樣。因為在此情況下要先從底片印製出正像,然後用這張二流影像進行分色。根據複製品制出的分色稿,其逼真程度難免稍遜。彩色反轉片還有其有利之處。首先,採用此片花費較少。如果你準備大量攝製,工本費問題就比較重要。其次,多數攝影家感到透明正片通過底片印出的照片具有更真實、豐富、飽和的顏色。第三,許多年來,柯達彩色反轉片一直認為是顆粒最細的膠片。有例為證,試想柯達安放在紐約宏偉的中央車站的幾幅巨型全景照片,它遮蓋了建築物整個寬闊牆面。而這些"色光"組成的燈箱竟都是通過一張35mm柯達彩色反轉片透明片製成。它被放大了相當於原片的100000倍以上,而幾乎仍看不出顆粒。但是,彩色反轉片也有其使用不便之處。首先,它的寬容度很小。如果你曝光稍有不足或過度,就可能把影像全毀壞了。其次,如果你想通過一張透明正片來負印製照片,做是可以做的,但在翻制過程中總會使影像損失些什麼。換句話說,用透明片做出的照片其影像質量總不如用彩色負片拍攝後印出照片的影像好。彩色負片如果你想攝製照片、留存相冊中或準備展出,以選用彩色負片為宜。在商業攝影領域,如人像攝影、婚紗攝影,顧客總是要得到照片,彩色負片正適應此種需要。往昔,人們常認為彩色負片的影像顆粒總比彩色反轉片粗,其實也不盡然。雖然彩色反轉片仍保持細顆粒之冠,有些彩色負片如柯達RoyalGold25和Kodak Royal Gold100的影像顆粒也很細膩,十分清晰,具有很高的解像力。柯達Royal Gold採用了最新開發的"T顆粒"乳劑。我們在前面談到過。彩色負片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它具有比彩色反轉片大得多的寬容度。特別是曝光過度一點也不要緊,雖然其寬度比起黑白負片還是小一些。彩色負片曝光不足一擋或過度兩擋,仍可獲得可用的影像。其原因在於當你用彩色負片擴印或放大照片時,你還可以在加工中適當調整以挽回曝光誤差。如採用彩色反轉片,你就沒有這"第二次機會"。拍個什麼樣就得個什麼樣。你也可以用彩色負片來做透明正片。但在色飽和度和影像清晰度方面比用彩色反轉片原始拍攝的效果要差得多。十三、彩色膠片特性當你往後讀下去,並觀察各頁所附的圖片,你會發現常用的彩色膠片共有六個品種---三種反轉片、三種負片。讓我們來比較其影像表現,並討論它們的特性,這將有助於你對膠片做出明智的選擇。在本課以紐約攝影學院模型雪莉的相片來說明不同膠片的特性。我們所以選用的相片是因為它可讓你有機會在家中驗證我們的教學效果,同時,你可以將相片所示與雪莉本人真實的皮膚色調做比較,從而更好地理解本課闡述的各項知識信息。膠片速度 有一時期,彩色片速度遠低於黑白片。今天已不復如此。彩色片從ISO 25到ISO 1600都已現實存在了。顆粒性 跟黑白片一樣,彩色片的影像顆粒性也各不相同。彩色影像的顆粒是顯影時膠片塗層中的鹵化銀晶體轉為金屬銀顆粒,同時連帶激發其周圍的成色劑為發色的染料時形成的染料顆粒。像黑白片的情況一樣,彩色片速度越高,影像的顆粒也顯得越粗。那麼,各種彩色片的顆粒度對比情況又如何呢?在這幾頁中,我們將取六種彩色片的35mm底片放大到16英寸×20英寸畫面,再取其中的一個細部來做比較。你可看到,柯達克羅姆25無顆粒感;柯達克羅姆100稍現顆粒,以此類推。柯達克羅姆1000在這裡未予顯示,它是顆粒性二指標進行權衡,我們推薦速度在ISO 200到ISO 400的膠片。如柯達克姆200或400,它們既有細顆粒,又有高速度。如拍攝人像,ISO 160的VPS片是適當的選擇。色飽和度 飽和度取決於色彩的強度。有些膠片產生強烈的濃艷色澤,被稱為色飽和度高;有些膠片色彩淡雅,被稱為色飽和度低。高飽和度和低飽和度哪個好呢?這是欣賞趣味的問題。高飽和度固然鮮艷奪目,但也可能同時失去相關色彩之間的細微色差。例如一個密度範圍較寬的藍色調被表現為層次難辨的亮藍色;如果換了低飽和度的膠片,就能表現為有區別的、清晰的、多層次的藍色調。反差 對黑白片來說,反差只是指不同調子的白、灰和黑的相對亮度比。對彩色片就複雜很多。不僅是亮度的對比,還包括色調和色飽和度的對比。在一定意義上,針對色彩表達而言的反差是非常主觀性的。如果一種鮮艷的紅色緊挨著一種淺紅色,我們感覺的是亮度對比差別明顯;如果一種亮麗的顏色與它的補色相鄰,我們感覺的是色調對差別明顯。在一張照片或幻燈片上大部分顏色都很飽和,而在另一張上多數顏色都不很飽和,我們就感覺前者的反差比後者高。十四、選擇你的彩色膠片當你選用膠片時,有許多因素需要考慮。讓我們對其中幾點加以探討。工藝柯達彩色反轉片只有少數幾家選定的商業照相館能夠沖洗。所有其他膠片---彩色反轉片和彩色負片,都可以在你自己的暗室(按照第四單元介紹的技術)或在大多數個體照相館沖洗。什麼是專業膠片有些膠片指定為"專業"膠片。如你看到的埃克羅姆160和埃克羅姆160專業,二者有何區別呢?從本質上說,它們是類同的。但通用型(非專業用)曝光寬容度較大,貯存時不需冷藏。這個較大寬容度使你即使曝光稍過或不足也可得到一張可接受的照片。專業膠片要求嚴格。它們要求十分精確的曝光。在曝光之前和曝光之後都必須冷藏。對職業攝影家的有利之處是,他可以確信在嚴密的條件控制下一定能獲得自己預期的精確色調。這一點對於以彩色反轉片拍攝、製做透明正片,供雜誌或其他刊物印刷製版之用的攝影者尤其重要。假如一位攝影師要拍攝最新出品的"Revlon"唇膏,以備刊出在廣告印刷品上,他希望透明正片上的色彩絕對保證與原物逼真無間。在這種情況下專業膠片能給他以最大的條件保證。那麼,你將選用通用型膠片還是專業型膠片好呢?在你現階段練習期間,通用型是更好的選擇。在布和曝光方面的較大寬容度,可給以最大的攝影安全。你還可以就在室溫下存放你的膠片。但是,我們還要指出,攝製人像照片時,許多攝影者認為萬利彩色 Ⅲ 專業S型(以縮寫VPS著稱)片對漂亮的"奶油加桃紅"皮膚色調的表達無出其右,無與倫比。如果你大量拍攝人像照片,請將這一點牢記在心,以利日後的攝影實踐。如你想拍攝婚紗照片,VPS也一直是婚紗攝影師的首選膠片。你的目的接下來你需要問自己的問題是:"我這次拍攝,目的是什麼?"你的膠片選擇與你想達到的攝影目的有著直接連帶關係。舉例說,如果你想把你的拍攝物再現在雜誌或小冊子上,你可能多半會採用彩色反轉片。但是什麼樣的反轉片好呢?如果你希望拍出顆粒最細的影像,那麼,這個標準膠片就是柯達克羅姆25。如果要求膠片的速度高一些,寧可在顆粒度上做一點讓步,那麼,要按專家攝影家們的慣例就是速度稍快一點的柯達克羅姆或埃克塔克羅姆。埃克塔克羅姆類膠片有一特別便利之處:它們在任何地點都可以被很快衝洗出來;而柯達克羅姆則只有在少數幾個大城市的沖洗服務中心可以做。當然,你可以把已攝柯達克羅姆片郵寄到一個中心,但這樣就得花時間。而時間也是一個應該考慮的因素。那麼,彩色負片怎麼樣?如果你攝影是為了印製照片供家庭相冊集錦留念,還是採用彩色負片好。對這類通用性膠片的選擇,可取柯達彩色金獎。此種膠片各項性能好。但是,正如我們已經指出,如果拍攝人像或婚紗照片,許多專業攝影師都認定萬利彩色 Ⅲ 型(簡稱VPS)。花費另一考慮因素是花費。如果你要大量拍攝,例如你參加畢生一次的印度旅行,你將整天到處抓拍,那麼,攝製彩色幻燈片比大量印製照片要便宜得多。在這種情況下,彩色反轉片無疑是你的最佳選擇。你還可以選擇所攝彩色正像中最優秀的印成照片,存入相冊。膠片速度最後,談談膠片速度。你已知道膠片速度愈快,顆粒愈粗。但要理解到今天的膠片由於鹵化銀晶體採用了T顆粒結構,ISO 200甚至400的膠片攝出的影像顆還是相當細的。這樣你就不必追求像柯達克羅姆25的那種無顆粒感,實事求是地做如下考慮:我們已有過這樣的經驗,即一張照片所以造成不夠清晰,多數情況下,"罪"還不在膠片的顆粒性,而是由於拍攝時相機震動、被攝物移動或稍稍的對焦不準。如果膠片速度較快,你就可用較快的快門速度,從而抵消相機震動和景物搖動等因素;也可採取較小光圈,從而增加景深,減少對焦誤差。現在的ISO 400膠片已可提供相對較細的顆粒。所以我們建議,如果你已往所攝照片能夠達到極其清晰的程度(即使在放大鏡下觀察),那麼,ISO 200膠片將是你的較好選擇。如果你的照片往往不怎麼清晰銳利,則不妨採用ISO 400膠片,它或許能幫助你不出或少出模糊影像。十五、高反差膠片有些特殊膠片片種是專門為高反差黑白攝影工做者設計的。如柯高反差拷貝片和柯達利斯片。此類片大都用於文件複製,要求文件黑字白紙之間的極高反差。如下列紐約攝影學院證書所示。對比這兩張圖片各自的反差。其中用Tri-X攝製的文件呈中灰調,而柯達利斯制出的文件,其紙面接近純白,與黑色字樣形成強烈反差。請注意,柯達利斯只有散頁片規格。如果你想用35mm或2?相機拍攝高反差相片,你可採用柯達高反差複製膠片,因為它有35mm規格的膠捲。請記住,如果你要複印黑白文件,務必使用柯達高反差膠片才能獲得最佳效果。十六、新型彩色膠片幾乎天天都有新膠片問世。我們不必試圖一一搞清楚,特別是我們已經了解和實際應用了目前市場上最新出現的幾種膠片。現在對幾種確證可靠的彩色膠片的質量水平及其局限之處都已有所認識,也許對最新出現的幾種新品種膠片也有興趣一試身手。讓我們從富士的維爾維亞開始。幾十年來柯達克羅姆25在人們心目中是細微顆粒彩色膠片的頂峰。許多攝影家斷言此片無顆粒感,歷來所向無敵。至少維爾維亞沒有跟得上來。可是今天有一些職業攝影家喜歡維爾維亞。他們稱讚它的細顆粒質量和無可超越的清晰度,以及它的暖色調肌膚質感。他們說這種膠片所表達的灰色調不含任何雜色。(對別的膠片還沒有這樣說過)更有一個獨特優點是,它具有ISO 50的速度,比信譽卓著的老牌子柯達克羅姆25快一倍。許多戶外攝影者還發現維爾維亞特別適於風光攝影。對表現深藍色的天空更有獨到之處。你想選用維爾維亞來做為你的微粒反轉攝影用片嗎?不妨先測試它一下,與柯達克羅姆做一對於比,看哪一種你更喜歡。其次,如果你想採用一種彩色負片來製做巨型照片。選擇何片為好呢?K25和維爾維亞都是彩色反轉片。Royal Gold 25是柯達給你的回答。它是一種超細微顆粒的彩色負片。如果ISO 25對你來說速度太低,你不妨試試阿克發的Ultra 50。這是德國-比利時聯營的阿克發-吉伐(Agfa-Gevaert)公司生產一種細微顆粒彩色反轉片。Ultra 50的速度為ISO 50,比Royal Gold 25快一倍。如果你想速度更高一些,柯達可提供Royal Gold 100,一種速度比Royal Gold 25高兩擋的細顆粒彩色負片。如果你想拍人像或婚紗照,你知道,專業攝影師的傳統選擇是柯達VPS片。那麼,這是否也就是你的選擇呢。你也許想試用一下新的競爭產品阿克發肖像160。不妨兩種同時做比試攝,看哪一種片子拍出的皮膚色調你更喜歡。富士推出的人像攝影專用彩色負片叫做里拉(Reala),聲稱它"看"色彩比其他膠片更接近人眼。許多攝影者發現它的拍攝效果很好。很多攝影者初學用彩色膠片時往往喜歡色彩反差稍強一些的。有些所謂"暖調"膠片,所顯現的色彩比通常膠片強烈,被稱為反差強化膠片。如果你想看看此類膠片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果,可採用埃克羅姆100 Plus或萬利彩色HCPro.100。由於35mm規格的膠片在包括專業攝影和業餘攝影的整個市場已居統治地位,膠片製造廠商經常推出"新"產品。這些產品的內在質量一般都稍有改進。不久以前,在每年的照相材料展銷會上,僅柯達和富士兩家就宣告有20來種"新"膠片問世。比之原有膠片還是確有提高的。為與富士近期的產品革新競爭,柯達推出埃克塔羅姆 盧米埃爾100。此片以其特有的純白和純灰的表現力與富士的維爾維亞對抗。現在,柯達又以色彩"更清晰更豐富"的埃克塔克姆 埃萊特膠片提供市場。膠片革新已成潮流。從廣告宣傳上可見所有公司都在誇耀自己產品的高解像力,新型結構的鹵化銀晶體技術和膠片每一乳劑塗層感色性的精益求精等等。這些都說明現在的彩色膠片質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好。而且這種改進可望繼續不斷。讓我們來好好試用它,欣賞它。十七、伊斯門5247和5294在你已了解彩色負片和彩色反轉片的不同性質之後,你有沒有這樣想過:要是有一種彩色膠片既能產生負像,又能產生正像,該有多好,告訴你,這種膠片確實存在。是柯達生產的。這裡有兩種膠片,伊斯門彩色負片5247和伊斯門彩色負片5294。都是專用於電影工業的。許多你所看到的電影片都是用伊斯門彩色攝製而成。5247的感光速度為ISO 100,5294的速度為ISO 400。由於電影是經光線透射透明正片放映的,以上兩種膠片都設計為用來與一種專制的電影拷貝膠片接觸印製而成為放映用的透明正片。上述兩種拍攝電影用的膠片除感光速度指標外,其他方面的特性基本一致。我們將對使用量較大的5247片做些討論。這些探討也適用於5294片。由於某些原因,柯達的此種產品不面向靜攝影的消費市場。柯達也從不建議採用此類負片來印製正像圖片。但有些商業公司將此類膠片以35mm暗盒分裝出售。你要願意把它當做彩色負片,或供印製正像片,或製做幻燈片,這些公司都可按顧客意願來進行沖洗加工服務。有些攝影者歡迎這種彈性服務方式,但專業攝影家一般很少採用5247膠片。為什麼專業攝影家不樂於採用這種可變通的膠片呢?因為,在它的有利條件之外,還存在若干不利因素。首先,許多普通照相服務店都不接受以 5247負片來印製照片的任務。甚至連沖洗加工也不接受。原因是沖洗此片必須增加一道洗去黑色的塗布背面塗層的工序。這個背面塗層對膠片的主要做用是在片子通過電影攝影機拍攝時防止在影像上產生"光暈"。此外,膠片本身的桔紅色罩層與別的片種,如柯達彩色或萬利彩色也不一樣。它有可能使沖洗加工點的自動化印片裝置或色譜分析裝置出現故障。在第5課中你將更多地學到濾色片在彩色擴印中的做用。現在只這麼簡單理解一下,為什麼不同膠片片基附加層的顏色有時會使普通照相服務店拒絕接受膠片沖洗的原因。攝影家們不樂於採用5247片,除已述的照相館不肯接受沖洗這個缺點之外,還有另外兩條理由:首先是柯達生產此種膠片是專業為電影拍攝用的。絕大部分電影攝影機均按1/60秒的快門速度拍攝,而5247也是按這一曝光速度條件下出現最佳色彩設計的。許多攝影師都發現,如果採取高於或低於這一速度曝光,就會使色彩偏移。另外,5247片是與鎢絲燈光源相適應的,所以,在室外拍攝需加85B濾光鏡,並將曝光指數表撥到64。如果你整個膠捲都是以相同的光源條件拍攝,那麼照相館可以加相應的濾光片來印製照片或透明正片。這也就意味著你不能在同一膠捲中混用不同的拍攝光照條件;除非你牢記每次戶外拍攝都必須加濾光鏡。這裡還有一條理由讓你不願去使用5247膠片。一般來說,對於同一個拍攝對象,你很少可能既要它的負像,又要它的透明正像。如真需要,你可通過普通照相館或能做Kodalux沖洗工藝的照相供應店,將自己喜愛的透明正片叫他們制出負片,或選取負片叫他們制出透明正片。我們還建議你採取如下辦法:採用柯達(或富士、阿克發)專為靜攝影設計的膠片。十八、彩色平衡彩色膠片的特性與黑白膠片迥然不同。使用黑白膠片拍攝時,你可以不管光源是日光、閃光燈、照相溢光燈(又譯作:泛光燈、散光燈)或家用燈泡,都可用同一種膠片。但用彩色膠片就不能這樣。原因在哪裡?在光的本質里。如你所知,所謂"白光"實際是不同色光的混合。這種混合光的真正性質取決於以白熾光源為準的色溫。例如太陽具有極高的溫度,產生很藍的光;一支蠟燭具有較低的溫度,產生紅-黃色光。一般來說,溫度越高產生的光越藍;溫度越低產生的光越趨於黃、桔紅和紅色。請看圖4.34。你可以看到不同的普通光源的色溫。色溫以"開爾文度"來計量,即指絕對零度以上的溫度。計量單位為"K"。理想的彩色膠片應該是不管光源如何,拍攝出影像的色彩都能精確無誤地還原到原攝景物的自然色彩。但事實上做不到。特別是彩色反轉片,它只能當光源呈相對較窄的色溫範圍時才能獲得真實的彩色還原。因此就產生兩種基本類型的彩色反轉片:1.日光型彩色片 適用於色溫5500K的光源。所以它只有在光源帶藍色的條件下才能較精確地還原彩色。它要求採用日光或閃光燈光,其色溫接近5500K,可以獲得精確的彩色還原。2.燈光(白熾燈)型彩色片 在帶紅色成份的光源下彩色還原準確。所以它要求在溢光燈下或家用燈光下進行拍攝。從上表可見,溢光燈泡有兩種。一種的色溫為3200K。另一種為3400K。大部分鎢絲燈光型膠片適用色溫為3200K稱為B型膠片。有少數燈光型膠片設計為與3400K相適應,稱為A型膠片。這樣,你就可以選擇最接近你所用光源色溫的彩色膠片。如果你在室內普通的家用燈泡下拍攝景物,這類燈泡的色溫約為2800K。你最好選用彩色平衡點在3200K的B型膠片,從而達到比較接近的彩色平衡。如果要求極高的拍攝精確度,就得在相機鏡頭上加個濾光鏡。我們將在"濾光鏡"一課里討論它。彩色反轉片通常分日光片和燈光片,而彩色負片則無區分。絕大多數彩色負片只有日光型。如果你要在白熾燈光下拍攝,可加濾光鏡來使之相適應。如果形成的色彩沿有偏離,在印製照片時還可以調整。但如果採用彩色反轉片來製做透明正片,就沒有上述的調整機會。被沖洗出的片子就是它的最後產品。所以使用彩色反轉片攝影必須十分注意它與光源色溫的適應性。彩色負片具有較寬的色彩可調幅度。柯達生產的柯達彩色400可同樣適用於燈光和日光,無需加用濾光鏡。但請注意,柯達有時也附告:"在要求嚴格的用途上,如有必要,可加適當的彩色償補濾光片。"換句話說,當你採用柯達彩色400在鎢絲燈光下拍攝,並希望獲得儘可能精確的色彩,就需藉助濾光片。總而言之:彩色負片 基本上都與日光平衡,是為適應日光或頻閃光設計的。彩色反轉片 應根據光源不同來選用膠片:a.日光片適應日光和頻閃光b.鎢絲燈光B型片適應3200K可用於家用燈泡的光照。c.鎢絲燈光A型片中針對3400K照相泛光燈的光照。十九、碟片分裝使用35mm膠片採取大盤分裝的辦法,可以使你節省大約一半的膠片費用。如果你進行大量拍攝,買一長卷的在碟片捲來自己分裝很實惠。在討論怎樣去做之前,讓我們先來斟酌一下,究竟值得不值得這樣做。當你為進行一個系列的攝影活動考慮各種裝備和所需時間等等因素時,對膠片費用也許很少顧及。當你碰到一個不可取代的拍攝機遇,你當然不希望由於膠片準備不足而失此良機。如果你已有碟片分裝的膠片裝備,這機會肯定能抓住。碟片分裝包括先買一盤一般為100英尺長的35mm膠片盤卷,然後分裝到一批空暗盒內。做這件事只需先準備一個碟片分裝器、幾個空暗盒,一把剪刀和一點膠帶。面臨的問題是質量控制。當你購買一盤正常的近期生產的柯達、依爾福、愛克發或富士膠片,膠片的質量一般都是完美可信的。這些廠商在製造過程中質量控制工做都無懈可擊。但當你買散裝膠片,你可能對膠片質量心存疑慮。你在動手分裝膠捲時也可能出錯,如可能跑光,可能不適當地觸摸了膠片表面,最容易犯的是抓傷膠片。是否值得為了省幾個錢而去冒這些險呢?我們還是堅信碟片分裝這個良策。事實上,許多專業攝影家一直採用碟片分裝的辦法,聲稱從來沒有發生什麼問題。所以,這個辦法應該是你的選擇。在這一課里我們將對討論碟片分裝的有關內容,以利於你的實踐。怎樣進行碟片分裝你可以在照相材料店裡買到大碟片卷和空的135暗盒。不可採用已裝過膠片的舊暗盒,因為被卸開過盒蓋的暗盒不能保證不露光。市場上有專為碟片分裝而設計的空暗盒。當你擰、扣暗盒帽蓋時,不致有損防光。此種暗盒的帽蓋設計就是可以讓你擰下和扣上的。你需要在全黑的條件下先將長米碟片裝進盛片器。在暗房、全黑的小屋或防光黑布袋裡都可以。長片裝進盛片器後,其他操做就都可以在亮室進行。碟片分裝器由一大一小兩個暗匣子連接組成。兩匣之間有一防光小活門。先將大碟片卷裝入大匣,將片頭穿過活門,並固定住。關上活門,把大匣的蓋子按到原位。以上是你必須在全黑條件下完成的唯一操做步驟。然後將已取下的膠捲暗盒裡的小軸芯放進小匣,將膠片的片端粘在軸芯上。把暗盒的盒殼和盒蓋套在軸芯上下頂端,然後把小匣的門關上,從而使匣子密閉防光。現在兩個盒子都已關緊,毫不露光了。你只要簡單地把夾在兩匣之間的那個活門打開,拉出分裝器身側的搖把,把膠片從大軸盤卷繞進小暗盒。分裝器上有記數裝置,使你隨時知道已捲入暗盒的片子有多長。當你看到已捲入36個框面即可停止卷繞。要想把已卷到足夠框面數的膠捲取出來,先關上活門,然後打開放暗盒的匣門,切斷膠片,留一小段片子,讓它粘留在活門板之外,以便於開始下一暗盒的操做。取出剛裝好膠片的暗盒,把片子拉出約2英寸,用剪刀把片子剪成像廠家成品膠捲那樣的狹窄片舌。如你所知,這片舌是為了把該膠捲放入相機後,便於牽引、掛片以便拍攝之用。現在,這一膠捲已分裝完畢,只等你去使用它了。碟片分裝的唯一訣竅就是仔細。你的目標是把新出廠的膠片按一定長度裝入暗盒。不抓傷,不漏光。如果你嚴格按照規定的操做步驟,做起來很容易。如果你犯了一次操做失誤,或者懷疑自己抓傷了膠片或露了上點光,那就只能把這片子拋棄。想一想碟片分裝給你帶來可觀效益,那麼,把偶因操做不慎產生疑點的膠捲扔掉還是明智之舉。原因是,如果你裝進一個可能誤損的膠捲,譬如說,部分漏了點光,你用它來拍攝畢生難逢的大事件,後來卻發現在你拍攝第一張之前膠片早已損壞了,豈非恨事。所以十分小心,仔細操做,絕對必要。如果你困惑於碟片分裝的節約意義是否如此重大,那麼,試想,你曾經有一次買到過有毛病的柯達、愛克發、富士或其他任何種類的膠捲嗎?這樣的事可能嗎?不可能的。所有這幾家膠捲主要生產廠家都建立有嚴格細微的產品質量控制系統,左檢測,右保證,所以你買到的預裝暗盒的膠捲都是無弊病的。你在這裡已支付了廠家質量控制所增加的成本錢。如果你買大碟片自己分裝膠捲,這一部分的質量控制和分裝操做都由你自己來做了,你理所應當地得到合理的回報。最後,再說幾句幫助你防止誤差的話:當你買到一個大盤膠片時,這片子是卷繞在一個塑料軸上的。整盤膠片被密封盛裝在不透光黑色封袋中,再盛裝在一個金屬圓盒裡,並以膠帶密封盒縫。在開封之前一定要先具備一個絕不透光的全黑場所。確保你的暗室,小房間或黑布換卷袋符合這一嚴格要求。請記住,分裝膠片時活門要保持開啟,在不分裝膠片的時候則須關閉,如果你一次只使用了碟片分裝器中膠片的一半,要確保活門和兩匣子都已關上,再把分裝器收置一邊。要保證你使用的膠捲暗盒清潔,沒有塵埃或臟物細粒。否則,有可能擦傷膠片。不要以不同牌號的部件來組成一個膠捲暗盒,一種暗盒軸芯可能與另一種的軸芯厚薄不一。如果你組裝一個暗盒採用了不同廠家生產的零件,就可能造成防光不嚴。在購買某種型號的碟片分裝器時,你可能發現,它的使用操做方法與常規方法有所不同。在使用之前請詳閱使用說明書,然後先用一個老片卷按操做程序試用一下。這對你有好處。總之,採用碟片分裝可節約一半左右的膠片花費。但必須做好各項嚴密操做的思想準備。二十、膠片的儲存和保護所有膠片都是易受高溫和濕度的侵害。儲存和處置它們需有對高溫高濕和有害氣體的防範措施。在盛夏高溫季節或熱帶地區,我們建議將膠片儲存在冰箱或冷凍倉內,使膠片保持低溫。膠片應存放在不透氣的金屬盒罐中,加乾燥劑,然後密封。(低溫能使濕空氣中的水份凝結出水珠,從而使膠片受害,所以膠片應封存在濕氣已經消除的容器中。)當準備使用時,把盛膠片的容器從冷藏器里拿出來,暫不撕開封口膠帶,給膠片以足夠的時間達到室溫,然後撕開封口。否則,空氣中的水份會凝結在冰冷的膠片表面。至少等30分鐘之後再啟封。如果容器較大,甚至需等待2小時或更長時間開啟才好。如果處在高溫條件下,已攝膠片應儘早沖洗。高溫高濕常使膠片潛影產生不希望發生的變化。不要把已開啟的盛有膠片的容器放在潮濕的地下室、冰箱或別的相對溫度較高的地方。一個中等溫、濕度條件勝過溫度雖低而相對濕度很高的環境條件。膠片儲存的理想相對濕度為40%左右。如果你不具備防潮濕的儲存條件或你的冰箱必須用於食物冷凍,可把膠片放在可以封口防濕的鐵罐瓶中。如果通常的相對濕度大於60%,或者你想把膠片放在低於室溫的地方,可在儲存前放進一點乾燥劑如硅膠之類。二十一、互易律失效我們已經討論過黑白片和彩色片的各種性能,現在讓我們轉到一個不同的議題,稱之為互易率失效(又譯作倒易率失效)。如你所知,控制曝光量的方法可以是變更快門速度或光圈。你也知道,如果同時改變兩個因素,其曝光量相等。例如下列的曝光量控制指數:f/2, 1/1000 f/2.8, 1/500f/4, 1/250 f/5.6 1/250在以上二例中,如果我們把光圈縮小一擋,同時,又把曝光時間增加一擋,結果如何?光線射出到膠片上的量還是相等的。這種光圈與快門速度的關係被稱為"互易"的關係。一邊的變更相當於另一邊的變更,其結果曝光量等同。膠片是不管你在1/1000秒速度下用f2還是在1/125秒速度下用f5.6,反正兩種曝光方法下,照射到膠片上的光量是相同的。這是通常的可互易的曝光實例。但在某些極端的環境條件下,這種互易關係被破壞,我們稱之為互易律失效。互易關係何時破壞?那是在曝光時間極短的情況下,如1/50000:或曝光時間很長的情況下,如10分鐘,現在,你或許會說:"這樣的曝光時間不切實際。誰會用1/50000秒或10分鐘來對膠片曝光呢?"回答是,類似這樣的曝光比你想像的現實性要大得多。先說短時曝光。當你利用頻閃燈曝光,頻閃燈的一次閃光時間究竟有多長?1/1000秒?1/10000秒?還是1/50000秒?這些實際都是可能的。問題發生在像這樣的短時曝光,當光照射到膠片上的時間如此之短,以致感光乳劑中的鹵化銀晶體得不到足以促使它們反應的時間。看來,鹵化銀晶體也有它的一點兒惰性,它們也不是一觸即發的。也需要一點點時間讓它們一致行動起來。所以過短的曝光時間來不及克服它們的惰性。其結果是曝光不足。另一個極端:很長時間的曝光又會怎樣?任何攝影者當他在極暗淡的光照下拍攝時就需要長時間曝光。舉例說,在天文攝影中,10分鐘、20分鐘,甚至幾小時的曝光也不稀奇。為了拍攝暗黑場景,如一個月光下的馬廄,你可能要對準拍攝物曝上30秒鐘的光。不幸的是,鹵化銀晶體在曝光時間過長的情況下開始喪失敏感性。例如20分鐘的曝光並不產生兩倍於10分鐘曝光的效果;甚至曝光30秒鐘也不產生兩倍於曝光15秒鐘的效果。所以,這就叫做互易律失效。這是黑白片和彩色片都碰得到的問題。事實上,這問題對彩色片來說更為嚴重,因為它不僅影響影像的"密度"---如果叫負片去冒這個險,所得影像必然太薄---更影響到影像的色彩。應考慮到如果你使用彩色膠片,曝光時間小於1/1000秒或大於1秒,就可能發生互易律失效。怎樣解決彩色膠片的互易律失效問題呢?首先,你可以把曝光時間設置在不需顧慮互易失效的範圍之內。例如原想採取1/2000和f/8的曝光條件來拍攝,可變更曝光指數以增加光對膠片的觸發時間。如改以快門速度1/500,光圈f/16,其曝光量凈值是相等的,但光觸髮膠片的時間是處在安全範圍內了。如果不能照此來做,還是第二個辦法。柯達有兩種為避免互易律失效問題而產生的膠片:"萬利 Ⅲ 專業S型彩色膠片",是為極短曝光時間設計的。曝光時間可由1/10到1/10000秒。不需加濾色片或其他曝光條件的調整。這種膠片一般稱做"VPS",有各種主要尺寸的散頁片和卷片包裝。已經提到過VPS是許多人像攝影專家樂於使用的片種。因為它對人體膚色表達分外鮮艷。"萬利Ⅱ專利L型專業彩色膠片是為極長曝光時間---1/50秒到60秒設計的。此片只有散頁片和120膠捲兩類包裝尺寸規格。沒有35mm的規格。最後,要知道,如果你不能採用上述兩種膠片,又不能在曝光指數的安全範圍內進行拍攝,就不得不面對互易失效問題,但不是說就只能束手無策前功盡棄。膠片廠商不同膠片的使用說明書中都有對互易律失效如何在曝光和沖洗加工過程中予以補償的資料信息,可參照查核。一、什麼是曝光下面這些情況我們是否經常遇到呢?我們看到某個激動人心的場景--可能是白雪皚皚的群山或者是新英格蘭迷人的秋色,這時我們往往會一把抓過照相機,把這幅景緻攝入鏡頭。然而,我們獲得的卻往往是一幅令人沮喪的影像,原來場景中那些豐富多彩的畫面一個也沒有抓住。如果我們用彩色膠片進行拍攝 ,看到的卻是所有那些絕妙的鮮艷色彩變成了令人厭煩乏味的一片蒼白。如果拍攝的是黑白膠片,照片會充斥著死氣沉沉的褪了色一般的灰色調。我們每個人都可能遇到這種情況,我們總是莫明其妙、或多或少地損失了在原場中可以看到的那些明快的顏色和色調。問題的癥結在於我們沒有適當地曝光膠片,我們不是對場景曝光過度就是對其曝光不足。即使我們的照相機提供了最先進的非常簡便的內置式測光表,甚至提供有自動曝光功能,我們也會在不知不覺中犯下這種錯誤。那麼這些安全無比的測光系統到底哪裡出了問題呢?答案非常簡單,測光表沒有錯,錯的是我們自己!確實是這樣。測光表自己會讀取所指向的任何東西。然而,關鍵是必須知道測光表應該指向何處,以及如何理解所讀取的數據。明白這個道理,也就知道竅門之所在了。世界上最聰明的測光表也不能自己做到完美的曝光,除非作為攝影者的我們將其指向景物的正確位置,並靈活地運用它的數據。當我們正確地曝光了一幅彩色膠片時,得到的照片或幻燈片上的所有顏色都應該是鮮艷純凈的。同樣,當我們曝光了一幅黑白膠片時,最後照片上的所有影調也應該是非常鮮明的。其中的技巧就在於懂得怎樣正確地對膠片進行曝光。本課將講述如下內容:如何知道測光表應指向的位置;如何解釋測光表顯示的內容。為了有助於全面地理解這些內容,這裡再次從如何曝光黑白膠片的基本知識入手。一旦知道了怎樣曝光黑白膠片,如何曝光彩色膠片的問題便會迎刃而解了。好了,下面就開始講述怎樣掌握完美的曝光技巧吧。首先,我們應該對曝光一幅黑白膠片時發生的一切有所了解。然後,再把問題轉移到彩色膠片上來。我們知道,彩色膠片以三層黑白乳劑為基礎,這三層黑白乳劑與三原色有關,並從三原色中產生彩色影像。.曝光黑白膠片時發生了什麼我們已經知道,當光線照射到乳劑時,鹵化銀中的微小晶體會發生變化,當顯影時,受到光線照射而發生變化的晶體會形成黑色的金屬銀晶體。結果畫幅中受到光線照射的區域會轉變為底片上暗黑色的金屬銀區域。畫幅中那些沒有受光線照射的區域又會怎樣呢?這些區域的鹵化銀晶體沒有變化,在顯影過程中就會被沖洗掉。因此,畫幅中沒有受到光線照射的區域在底片上會變為空的區域。這些區域中所剩下的只是膠片的透明乙酸片基。為了更好地理解這內容,我們來看看兩種非常極端的情況。首先考慮,當我們將整畫幅都暴露在明亮光線下時會出現什麼情況。比如我們不小心打開了照相機,將膠片暴露在明亮的太陽光下。顯影這樣的一幅膠片時會發生什麼呢?幾乎所有的鹵化銀晶體都將變為黑色的金屬銀,結果得到的底片是全黑的。其次再考慮,當我們顯影一幅沒有經過任何曝光的膠片時會出現什麼情況。比如有時我們不能確定一卷膠片是否已經拍攝過,為安全起見,我們對其顯影。如果該卷從未曝光,便會得到一整卷透明的底片--所有的鹵化銀晶體在顯影時都被沖洗掉了,剩下的便只是透明的乙酸片基了。這兩種極端的情況很容易理解,下面我們考慮現實生活中可能出現的情況。當我們拍攝一張照片時曝光一幅膠片,會發生什麼呢?強光會落到膠片上的某些區域,弱一點的光會落到另外一些區域,而在某些區域上根本就沒有任何光線,從而出現如下結果:膠片上被極亮度光線照射的區域,在顯影時。其上幾乎所有的鹵化銀晶體都將轉化成黑色的金屬銀,這些區域在底片上是黑色的。膠片上被中等亮度光線照射的區域,在顯影時,其上絕大多數(並非全部)鹵化銀晶體將會轉化成黑色的金屬銀,這些區域在底片上是暗灰色的。膠片上被很弱光線照射的區域,在顯影時,其上只有少量鹵化銀晶體轉化成黑色的金屬銀,這些區域在底片上是淺灰色的。膠片上沒有被光線照射的區域,在顯影時,其上沒有鹵化銀晶體轉化成黑色的金屬銀,因而這些區域在底片上是透明的。這樣,底片上的每個區域都對應著所拍攝的場景中該區域光線的相對強度。底片上呈現出不同程度的金屬銀聚集狀況,從覆蓋有厚厚金屬銀的全黑區域到金屬銀稍厚的區域直到只有乙酸片基的透明區域。二、如何確定適當的曝光量我們知道,底片上的灰黑影調依賴於黑色銀聚集程度。由這種聚集而產生的厚度實際上是可測量的。如果我們在一架高倍顯微鏡下觀察顯影后底片的橫截面,將會看到一系列由金屬銀構成的高峰和深谷,如圖5.1所示。

標為A的頂峰是在曝光時受極亮光線照射的區域,在觀察底片時,它看上去是黑色的。標為C的深谷是幾乎沒有受到光線照射的區域,實際上呈現為透明的。區域B是受中等強度光線照射的區域,顯示為淺灰色。金屬銀聚集得越高,灰色越暗。當我們利用這張底片製作照片時,便會反轉色調。A處黑色頂峰在照片上呈現出純白色,C處透明的深谷在照片上幾乎是純黑色的,淺灰色區域B在照片是呈現出暗灰色。因而,照片將我們重新帶回到原場景的色調中來。也就是說,原場景中的明亮區域,在底片上是黑暗的,而在照片上再次變為明亮區域。而原場景中的黑暗區域,在底片上是明亮的,在照片中又變成了黑暗區域。原場景中的明亮區域叫做強光部分,強光部分在原場景中是明亮的,在底片上是黑暗的,而在照片上又是明亮的。原場景中的黑暗區域或黑區叫做陰影部分,陰影部分在原場景中是黑暗的,在底片上是明亮的,而在照片上又是黑暗的。彩色膠片的每層中都會發生相同的變化。藍色引起膠片中藍色敏感層上黑色金屬銀的聚集,綠色引起綠色敏感層中黑色金屬銀的聚集,同樣,紅色引起紅色敏感層中黑色金屬銀的聚集。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所有這些與正確曝光之間到底存在什麼關係。為了確定曝光量,需要使用測光表。照相機上可能提供了內置式測光表,你也可以使用單獨的手持式測光表。如果測光表是內置式的,照相機往往還提供自動曝光這一便利功能。自動曝光現在,所有的傻瓜照相機和絕大多數單鏡頭反光照相機(SLR)都提供了自動曝光(AE)這一可供選擇的功能。從理論上來講,我們所要做的全部工作只是將鏡頭對準被攝物,並且按下快門按鈕即可。內置式測光表則會完成餘下的工作,不管採用的是彩色膠片還是黑白膠片,它都會自動計算"正確"的曝光量。看起來這似乎盡善盡美,然而不幸的是,內置式測光表所認為"正確"的曝光量常常是錯誤的!為什麼呢?因為測光表不會思考,只有我們會思考。我們想要對被攝對象的臉部正確曝光呢,還是想要只顯現出臉部輪廓而對天空曝光同時捕捉那絢麗的落日呢?AE測光系統只能猜測我們想要得到的對象,不管測光系統如何複雜,它也不可能知道我們想的是什麼。而我們自己是知道我們想要做什麼的。本課將學習如何使用照相機的內置式測光系統和單獨的測光表,以保證獲得我們每次需要的曝光量。我們不是去猜,而是確實知道。測光系統的類型

基本上說,有三種不同的測光系統類型,我們可以自己摸索出其使用方法。首先,可以使用全自動測光系統。這種系統一般用在傻瓜照相機上,它可以自動地完成一切。我們不需要對曝光進行任何控制,照相機會完成全部的工作,但是它不管對錯。如果我們的照相機和測光系統是全自動的,不需要我們對曝光進行任何控制,那麼還要我們做什麼呢?可能我們對曝光控制是無能為力了,然而不要過分悲觀。本課中我們會介紹一些技巧,運用這些技巧可以"愚弄"照相機,從而對曝光施加某種控制。其次,我們可以使用帶有內置式測光系統的照相機,它允許我們對曝光進行某種手動控制。許多自動曝光照相機都通過一種叫做手動超控的方式來實現這種功能,即關閉自動測光系統,並對曝光進行手動控制。絕大多數SLR照相機都提供一種"模式"選擇,即我們可以將照相機設置為各種不同的自動曝光模式,也可以將其設置為手動模式,以對曝光進行完全的人為控制。不管是使用手動超控還是手動模式,其結果都是一樣的,就是對曝光施加人工控制。第三種可能是使用一種單獨的手持式測光表,如圖5.2所示。如果我們的照相機沒有內置式測光表,就可以使用這種單獨的測光表。或者我們也可以用它來補充內置式測光表所獲取的數據。不管使用哪種類型的測光表,也不管是拍攝彩色膠片還是黑白膠片,其操作後面的基本原理是相似的。有兩種基本的測光系統類型:1. 反射光測光表2. 入射光測光表什麼是反射光測光表

反射光測光表使用得更為普遍,所有的內置式測光表都是這種類型的。這種測光表對被對象的反射光線進行測量。當我們將鏡頭對準被攝對象的同時,也就將光電元件面對著被攝對象了。測光表所對準的被攝物越亮,其給出的讀數越高;所對準的被攝物越亮,其給出的讀數越低。如果測光表對準著一幅由明暗對象混合構成的場景時,它將給出場景中整個亮度的平均值,不管是拍攝彩色膠片還是黑白膠片,讀數都是相同的。圖5.3示意了採用手持式測光表進行反射光測量的方法。要認識到我們的內置式測光表也採用相同的讀數類型--反射光讀數,所有的內置式測光表都採用反射光讀數。無論何時將鏡頭對準被攝物並進行曝光測量時(不管是不是自動的),照相機中的測光表都與圖5.3所示的手持式測光表實現同樣的功能。從理論上說,我們可能會將我們感興趣的被攝物體安排到照片的中心位置附近,因而某些照相機中的內置式測光表將會更為關注圖像中心位置附近的反射光,而較少注意物體邊緣附近的反射光。這些測光表是以中心為重點進行測光的,即它們產生的讀數是在場景中所有光線強度的基礎上對中心位置光線格外強調(加權)而得到的。另一種類型的反射光測光表是光點測光表。這種測光表讀取一個非常狹窄區域的光線--可能只有一兩度寬。顧名思義,光點測光表可以指向並讀取一個很小的光點。因此,某些SLR的內置式測光表提供有局部測光這一可供選擇的功能。如今,許多極為複雜的照相機提供了一種叫做矩陣測光的功能。實際上,這些照相機是將畫幅分為不同的區間,例如一個中央區間和角上的單獨區間。測光表"讀取"每個區間中的光線,並將信息饋送到計算晶元中,晶元給出每個區間中的光線,並將信息饋送到計算晶元中,晶元給出每個讀數的"數值"並最終確定"正確"的曝光量。然而,這種測光表也還是只能猜測我們的意圖,正如我們在前面的例子中提到的:我們想要正確曝光的是被攝對象的臉部還是日落時候的天空呢?測光表是無法替我們做出決定的,即使矩陣測光表也是如此。什麼是入射光測光表入射光測光表與反射光測光表不同,它不是從照相機位置指向被攝物體,而是從被攝物體處指向照相機。結果是照射到被攝物體上的光線也會同樣地落到測光表上,這也是我們正在測量的光線。我們沒有測量被攝物體本身的明暗值,而是測量落到被攝物體上的光線。測光表設計成可以指示正確曝光所需的曝光量,並且假設場景中包括從明到暗的平均影調範圍。應該使用哪種類型的測光表入射光測光表在專業攝影工作中具有特別的應用價值,例如用於平衡攝影室照明。現在,我們推薦使用的測光表是反射光類型的。記住,內置到我們照相機中的測光表為反射光測光表,因此我們可以放心地使用,只要我們懂得靈活地使用它就可以了。

三、愚蠢的測光表測光表是愚蠢的,它不會思考,也不聰明。攝影者都是極具天賦的,因此我們應該利用聰明才智去指導測光表工作。測光表所能做到的只是測量照射到其光電元件上的光線。但我們必須決定測光表應該 "看到"哪些光線。我們必須保證測光表正在讀取的光線是我們想要測量的光線。比如,我們想要為一個朋友拍照,該怎樣確定其臉部的"正確"曝光呢?首先,測光表必須知道膠片的ISO感光速度。如果我們使用的是內置式測光表,在插入DX編碼的暗盒時,SLR就會自動地"了解"這一信息。對於老式照相機和手持式測光表,可以設置感光速度盤給出該信息。其次,測光表"讀取"的光線必須是從我們朋友的臉上反射過來的。所以,我們必須將鏡頭(或手持式測光表)對準其臉部。例如, 這時測光表告訴我們以f/8的光圈和1/60秒或等效的組合值(比如f/5.6和1/125秒)進行拍攝。就內置式或手持式測光表而言,不管是採用彩色膠片還是黑色膠片,這樣的曝光量都可以獲得賞心悅目的面部色調。測光表如何知道什麼是"賞心悅目的在面部影調"呢?它其實並不知道我們快門速度和光圈的哪種組合值能夠產生出18%的灰色影調。什麼是18%的灰色影調呢?為什麼不是25%灰色調、50%灰色調或是99%的灰色調呢?原因在於平均場景中的光線經過平均後得到的是大約18%的灰色影調,因此決定了18%的灰色調。不管我們是採用彩色膠片還是黑白膠片,這個讀數都是正確的。這時,我們可能馬上又會想到許多問題。什麼是平均場景呢?是一個滑雪道、海灘、霓虹燈還是一張臉?這張臉是飽經日晒的深褐色臉龐,還是斯堪的納維亞金髮女郎的嬌艷的容顏,又或者是一張非洲黑人的臉呢?正如我們前面提到的那樣,測光表是愚蠢的。當我們將測光表對準一堆白雪,它將告訴我們怎樣使得白雪呈現出18%的灰色調。同樣,當我們將其對準一個煤球時,它將告訴我們怎樣使得黑炭呈現出18%的灰色調。如果我們想要雪是白色的,炭是黑色的,就不能讓測光表去完成了。因為它不會,所以我們必須自己去完成。圖5.6與5.8顯示了測光表所"看到"的景象,而圖5.5和圖5.7則顯示了實際景物所呈現的樣子。

四、測光表是如何工作的任何測光表的推薦曝光都是建立在這樣的假設基礎上的,即不管我們採用的是彩色膠片還是黑白膠片,18%的反射率就是我們所想要重現的。我們要意識到這一點:測光表不能作出明智的決斷。正如我們前面所看到的那樣,在測光表讀取烏黑的炭或潔白的雪時,它其實是什麼都不知道的(也不關心)。不管我們是拍攝彩色膠片還是黑白膠片,測光表都會給出一個推薦的曝光量,把黑炭和白雪都表現成為 18%反射率的同一色調。我們還要意識到這是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不管我們使用的是單獨的手持式測光表還是內置式測光表,是必須匹配指針的讀數還是調節LED指示燈即可,也不管我們是使用自動曝光的傻瓜照相機還是手動控制照相機上的測光表。無論何種類型的測光表都不具備思維能力,無法為我們考慮。測光表並不知道我們對準的到底的是什麼東西,它所知道的僅僅是提供一個參考曝光量。不管測光表需要測量的是什麼樣的被攝物體,都會產生18%的灰色影調。什麼是18%灰色我們之所以能夠看到物體,要麼是因為它們發射光,要麼是因為它們反射光。我們能見到絕大多數物體都是由於它們能夠反射光。反射的光線越多,物體也就顯得越明亮。如果物體是完全烏黑的同,它就不會反射一點光線,也就是說,它具有0的反射率。另一種極端的情況是物體是全白的,它將反射所有的光線,也就是說,它具有100%的反射率。上述兩種情況只是理論上的兩個極限。所有的物體都處在這兩個極限之間。18%的光線被反射所產生的灰色影調就是18%灰色,這也正是測光表校準後讀取的值。這裡再次假設影調是平均場景中物體反射率的平均值。現在,我們可能想知道下面的內容:彩色效果會如何呢?如果使用彩色膠片拍攝,結果會怎樣呢?18%的灰色是不是還適用呢?答案是肯定的。測光表測量18%的灰色作為彩色膠片的"正確"曝光量,與黑白膠片一模一樣。如果我們仔細考慮一下,便會一目了然。測光表並不知道我們使用的是何種膠片,它所知道的只是膠片的ISO/ASA。當它"讀取"日常生活場景中的光線強度時,它便會告訴我們應該使用的曝光量--而對我們此時使用的膠片是彩色的還是黑白的則一概不管。實際上,即使我們使用黑白膠片拍攝,測光表讀取的日常生活場景,亦即實實在在的現實世界,總是彩色的。所以,測光表總是會讀到彩色光線的。測光表所要做的,乃是將彩色光線轉化成光線反射率的測量值。重要的一點在於,當我們說到每個測光表的推薦影調都是18%的灰色時,測光表真正測量的乃是光線的反射率。"反射率"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為了更好地理解它,請參見圖5.9所示的灰色級譜。

左端所看到的是純白,右端所看到的是純黑。兩者中間,是一系列梯級的影調,從左到右越來越暗。在這張灰色級譜上總共有11級,包括純白。

這張灰色級譜與我們的測光表又有什麼關係呢?關係可多了。科學家計算出"普通"場景中的光線"平均"為灰色級譜上中間影調的反射率--該影調位於純白和純黑的中點,即為灰色級譜上的中間影調。於是,通過簡單的推理就可以得出中間影調應該反射投射到其上的50%的光線。測量表明,它實際上只反射了18%的光線(至於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我們還是留給科學家去解決吧)。在黑白級譜中,比如在這張灰色級譜中,這種影調就被稱為"18%灰色"。所以,這就是測光表所要測量到的魔幻數值--18%的反射率,也就是測光表校準後要讀取的反射率不管物體的顏色如何,即不管物體是紅的、綠的、藍的還是其他顏色的,甚至是灰色的。然而,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那樣,對像雪那樣明亮的物體或像炭那樣黑暗的物體,使用測光表所產生的問題就不單單是測光表所能解決的了。還有另外一種類型的問題測光表也不能解決。假設我們的模特站在海灘上,她的身後襯著明亮的藍天。我們把照相機架在離她20英尺(大約6米)開外的三腳架上,以顯出她的全身。現在我們通過SLR照相機進行取景,看到的測光表讀數是1/125秒的快門速度和f/16的光圈。然而拍攝後,得到的照片很不滿意,如圖5.10所示。這並不是我們所要的,測光表也沒有出問題,測光表讀取它所"看到"的東西--天空的光線,從水面和模特身上反射回來的光線--並將所有的光線平均,得到一張18%灰色調的底片。結果模特的面部卻嚴重地曝光不足,因為測光表所讀取的主要是天空和水面的反射光。所以,下面探討一下如何靈活地使用測光表,引導它只讀取我們感興趣的光線--不管是使用彩色膠片還是黑白膠片進行拍攝。五、如何使用測光表問題:讀取正常的場景 為了獲得彩色或黑白膠片的正確曝光,一般我們應該從場景中最重要的影調區域讀取光線。例如,當我們拍攝人物時,面部皮膚的影調就應該是最重要的,也就是我們應該讀取的影調。我們不能從很遠的地方讀取像面部這樣的區域。無論我們從多遠地方來讀取光線。不管使用內置式測光表還是單獨的測光表,都需要這樣做。

正確的做法:圖5.11顯示了如何用內置式測光表進行測光。接近模特,在其面部附近讀數,即使我們想從很遠的地方進行拍攝也要這樣。如果照相機具有自動曝光(AE)的功能,也要移近才能讀數。許多AE照相機都具有曝光鎖,我們可以"鎖定"該讀數,以便回到離面部很遠的地方進行拍攝。

正確的做法:圖5.12顯示了如何利用單獨的測光表讀取曝光數據。像內置式測光表一樣接近人物的面部進行測量。

錯誤的做法:即使我們想從較遠的地方進行拍攝,也不要從那麼遠的地方測光。否則,測光表讀取的不僅是被攝人物的面部,而且包括了天空和背景,從而導致整個場景的平均讀數可能並不正好就是面部影調所需要的正確讀數。

錯誤的做法:攝影師身體的影子正好投射在被攝人物的面部,從而讀取的是影子的讀數,而不是我們將要拍攝的人物面部色調的讀數。

問題:黑暗的背景 我們想拍攝以黑暗的樹葉為背景的讀數的模特。錯誤的做法:如果我們靠後站立得較遠測量該場景的讀數,測光表讀取的黑暗樹葉的讀數將會要求更多的曝光,結果導致照片上模特西裝的白色影調和她面部的明亮影調曝光過度--損失了這些強光區域中的細節,如圖5.15所示。

正確的做法:對模特進行近距離地測光,得到的正確曝光量可以使我們重現模特西裝和面部的全部細節,如圖5.16所示。這也基於我們的一般原則:接近並讀取最重要的影調區域。在本例中,最重要的影調區域是模特的面部。

問題:明亮的背景 我們重新來看看海灘上的模特。如果我們站在遠處讀取整個場景,非常明亮的天空將會佔據測量的主要部分。為了將明亮的天空減為18%的灰色調--這也是測光表的初衷--測光表給出的讀數將會使模特的頭部只顯示出輪廓,正如前面圖5.10所看到的那樣。

正確的做法:接近模特,讀取其面部影調,這樣照片上模特的面部能夠得到正確的曝光。不過,還要注意天空。將圖5.17與圖5.10進行比較,不難發現天空中所有複雜的細節都損失了。既然模特是主要的被攝對象,那又該怎麼辦呢?下面我們就對這個問題做一個簡要說明。問題:如果我們不要接近被攝對象應該怎麼辦呢?例如,當我們拍攝一場體育賽事時,每當照明條件發生變化時我們並不能走到比賽場地中去進行測光。解決方案A:採用替代讀數

如果我們正在拍攝人物,或許就想按照皮膚的色調進曝光。這時我們可以測量我們自己的皮膚色調,作為替代讀數,如圖5.18所示。但是,要得到一個準確的替代讀數,應該注意如下三個方面的因素:1. 確保我們自己的皮膚色調與被攝對象的皮膚色調相差無幾。2. 確保落到我們自己手臂皮膚上的光線與落到被攝對臉上的光線相同。3. 轉動手臂,讓落到手臂上光線所呈的角度與落到被攝對象臉上的光線所呈角度相同。如果我們正在拍攝遠處的樹葉,那麼就可以讀取我們身邊相似的樹葉,並在這個替代讀數的基礎上進行曝光。不過,要再次保證"替代樹葉"上的光線與我們正在拍攝的樹葉上的光線接近。解決方案B:採用18%灰板的讀數什麼是灰板呢?請看下面的詳細介紹。六、使用18%灰板

如果處理理正確的話,還有另一種類型的替代讀數可以很好地解決許多測光問題,即採用18%灰板讀取數據。不幸的是,"灰板"常用於專業攝影人員,很少有業餘愛好者使用它。由於灰板是一種非常絕妙的"工具",利用它可以帶來極大的便利,因此下面對它進行詳細的介紹。灰板的一面被染成灰顏色,如圖5.19所示。這種灰色是一種精確的色調,能夠反射照射到其上光線的18%,因此我們稱這種色調為"18%灰色"。"18%灰色"是不是有點似曾相識的感覺呢?我們已經知道,測光表(所有的測表)都將能夠產生18%灰色設置為曝游標准,所以當我們將測光表(內置式或手持式)指向18%灰板時,會發生什麼事情呢?我們將測光表指向一張18%灰板時,測光表將會給出一個推薦曝光,該曝光應該能夠產生一張與18%灰板色調完全相同的照片。那麼,最大的收益是什麼呢?我們感興趣的並不是拍攝灰板,而是想要拍攝模特,難道不是嗎?最大的收益的測光表從灰板上測到的光線與落到被攝體上的光線是完全相同的。這個優點非常重要。我們知道,測光表並沒有測取場中的色調。它並不知道我們正拍攝的是否是一張漂亮的臉龐、明亮的天空、波光粼粼的水面、潔白的雪片或者漆黑的夜晚,它所知道的僅僅是它所看到的,而它所看到的就是從灰板上反射的18%光線。基於這個讀數,它給出一個能夠在成品照片上產生18%灰色調的推薦曝光。關鍵在於,既然灰板上的18%灰色會真實地以18%灰色在成品照片上重現,那麼所有其他色調--更黑暗或更明亮的,也會在印製的影像中真實地重現。注意是所有其他色調。更黑暗的被攝體被重現為更黑暗,更明亮的被攝體被重現為更明亮。黑色的重現為黑色的,白色的重現為白色的。所有的色調在照片上都會完全重現它們的本來面目。對彩色膠片來說,這一點也是正確的。即使灰板印製成灰色的,如果灰色在照片上能完全一致地得到重現,那麼照片上所有其他顏色的色調都應該與它們的真實顏色相同。因此,不管是採用彩色膠片拍攝還是採用黑白膠片拍攝,以灰板讀數作為曝光設置是同樣合理的。這是否是一個很好的曝光設置方法呢?肯定是。它確實是一種非常絕妙的方法,我們推薦最好花錢購買一塊灰板,任何時候都把它與照相機放在一起,帶在身邊。當我們面臨棘手的場景需要測光時,它會給我們帶來極大的便利。現在給出使用灰板的幾點要求:首先,保證照射到灰板上的光線與照射到被攝體上的光線基本相同。兩者應該具有同樣強度。例如,當被攝對象站在一棵樹的樹蔭下時,不要對暴露於陽光下的灰板測光。如果被攝對象位於樹蔭下,就要對位於同樣樹蔭下的灰板進行測光。其次,我們可能注意到,在如圖5.19所示的運用灰板的畫面中,攝影師的手投影在灰板的一個角上。如果此時我們的被攝對象暴露於陽光下,就要確保我們測量的不是此陰影。第三,我們在商店中購買到的灰板尺寸約為8英寸×10英寸,顯得太大而不能放在攝影包中。不要為難,將它剪掉一半或剪成四塊,只要將一小塊放在攝影包中即可。灰板的大小隻要能在拍攝時可以近距離測光便足矣。第四,圖5.19表現的是利用手持式測光表讀取灰板數據。我們也可以採用照相機中的內置式測光表來讀取灰板,效果是一樣的。第五,即使我們的照相機具有自動曝光功能,也同樣可以使用灰板。如果我們的照相機提供了鎖定曝光讀數的能力,那麼可以進行如下操作:首先,近距離讀取灰板數據,並按下曝光鎖。然後,將這一曝光量鎖定在適當位置的同時,把照相機對準想要拍攝的場景並拍攝下畫面。如果照亮場景的光線與從灰板上讀取的光線相同,那麼曝光就是正確的。第六,我們可能注意到,灰板讀數與入射光讀數兩者之間存在相似性,確實,它們兩者應該提供完全相同的推薦曝光,它們兩者都對照亮被攝體的光線進行測量。當我們進行入射 光測量時,測光表上的白色塑料蓋允許18%的光通過,這與在灰板上進行反射光測量是完全一樣的。灰板反射18%照射到其上的光線。如果照明光線是相同的,那麼兩個讀數應該是一樣的。七、什麼是膠片的寬容度當我們採用任何測光表測光時,還存在一個潛在的問題,不管我們是採用手持式測光表還是內置式測光表,也不管我們對實際場景測光還是對灰板測光。這個問題就是照相機在自然界所能夠看到的光強範圍。也就是說,所有膠片具有的光強範圍均比自然界中的光強範圍小。我們將膠片能夠重現的這種光強範圍稱之為膠片的寬容度。這是一種約束,對完成一幅藝術作品的完美曝光來說,已經足夠,但就科學上的嚴謹來說卻還遠遠不夠。這種限制也成為我們進行曝光設置時做出明智決策的最關鍵因素。膠片的寬容度到底具有什麼含義呢?其含義就是膠片記錄由最亮的光線強度範圍的能力。我們可以這樣假設:膠片可記錄到我們用眼睛所能看到的任何東西。不幸的是,人類的眼睛可以區分從最暗到最亮的令人難以置信的光強範圍,而膠片卻做不到。聯想一下我們在夜空中看到的那些星星所發出的微弱光芒,它們中的絕大多數只是一些幾乎看不見的光點,然而我們還是能夠用肉眼看到它們。但是大多數膠片卻看不見它們。當我們將照相機對準夜空,並將光圈開得很大,同時採用很長的曝光時間進行拍攝,我們的膠片卻還是不能記錄下我們能夠看到的絕大多數星星。從這些星星發出的微弱光線,其強度不足以激活乳劑中的任何鹵化銀晶體。對膠片來說,星星並不存在。所以儘管我們的肉眼能夠看到這些星星,而膠片卻不能。還存在另外一種極端情況。當我們注視一堆耀眼的火光時,我們是能夠區分出這些非常明亮光線的許多色調的。我們會把火光看作是連續的極亮色調的光線。然而,我們的膠片卻往往會驚奇地發現膠片將火光記錄為單一的純白的一片,其中沒有任何細節。在這種情況下,火光中最暗的光線就能激活其在膠片對應區域中的所有鹵化銀晶體。從而在最後的照片上,這些區域顯出純白色。火光中較明亮的區域又會怎樣呢?他們也能激活其在膠片中對應位置的鹵化銀晶體。但是,它們與火光中較暗區域相比不能產生更明亮的效果了,正如我們剛剛說的,後者對應的區域已經被印製成純白色了。由於我們不能比純白再白一點了,從而導致這樣的結果:火光的所有部分都具有相同的亮度,我們不能從火光中看到任何細節。因此,雖然我們的肉眼能夠看到火焰中的細節,膠片卻不能夠。從這些例子中,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結論,就可以感覺到的光強範圍來說,我們的肉眼比膠片具有更大的寬容度。我們肉眼的寬容度是多少呢?科學家指出,人的肉眼具有50000左右的寬容度。意思是說,肉眼所能察覺到的最亮光線的亮度是其能察覺到的最暗光線亮度的50000倍。肉眼可以區分兩個極端之間的任意強度的亮度值。50000的寬容度,聽起來真有些荒謬。膠片又怎樣呢?膠片的寬容度範圍是多大呢?這有賴於我們所使用的具體膠片,不過對所有的膠片而言,其寬容度遠遠低於人肉眼的寬容度。Tri-X 是一種具有很大寬容度的黑白照片,然而其寬容度也不過是500左右。意思是說,它所能記錄的最亮光線的強度是其所能記錄的最弱光線強度的500倍。任何比"最弱光線"還弱的光線都不會被膠片所看見。它們不會被記錄下來。任何比"最亮光線"還亮的光線在最後的照片上會被記錄為不能區分的白白的一片,其中沒有任何細節。Plus-X 的寬容度比較窄,只有125左右。也就是說,它能記錄的最明亮光線是其能記錄的最微弱光線強度的125倍左右。絕大多數彩色膠片具有更窄的寬容度。這也就是為什麼彩色膠片更難獲得完美曝光的原因。我們將在本課的後邊特別探討如何曝光彩色膠片,原因也在這裡。f制光圈的寬容度作為一名攝影者,當我們設置照相機的曝光時,我們通常不會想到光強這一概念,我們想到的乃是f制光圈。我們知道,光圈每開大一擋時,便會使到達膠片的光量加倍。因而,就攝影術來說,我們通常用膠片所能處理的f制光圈數這一術語來表達膠片的"寬容度"。下面,讓我們來看看其中的道理。假設開始時我們將鏡頭收縮至其最小孔徑,在這種孔徑下,鏡頭允許一定量的光線通過,並且可以認為下列事實是我們的基點:如果我們開大1擋,那麼就允許2倍的光線通過;如果我們開大2擋,那麼就允許4倍的光線通過;如果我們開大3擋,那麼就允許8倍的光線通過;如果我們開大4擋,那麼就允許16倍的光線通過;如果我們開大5擋,那麼就允許32倍的光線通過;如果我們開大6擋,那麼就允許64倍的光線通過;如果我們開大7擋,那麼就允許128倍的光線通過;如果我們開大8擋,那麼就允許256倍的光線通過;如果我們開大9擋,那麼就允許512倍的光線通過;前面我們曾提到Tri-X具有500左右的寬容度,即它所能記錄的最明亮光線是其能記錄最微弱光線強度的500倍。用另一種說法來描述同一件事情,即Tri-X具有約9擋光圈的寬容度。現在是否明白了為什麼9擋光圈與500表達了同樣的概念呢?因為當我們開大9擋光圈時,便會允許約500倍的光線進入。我們還曾提到Plus-X具有約125的寬容度。這同一事物的另一種說法就是Plus-X具有約7擋光圈的寬容度。是否悟出了什麼道理呢?從現在開始,我們便像所有的職業攝影師那樣, 以f制光圈這種方式來描述膠片的寬容度。因此,就有了下面的說法:Tri-X具有約9擋光圈的寬容度。Plus-X具有約7擋光圈的寬容度。考慮到我們可能想街道彩色膠片的寬容度,我們還是給出一個大致的數字。根據具體膠片的不同,彩色膠片的寬容度只有1.5擋左右。這樣的寬容度非常之小,這也就是採用彩色膠片進行拍攝時得到理想的曝光為什麼十分困難的原因之所在。光圈與快門速度我們用f 制光圈這一術語來描述膠片的寬容度。每擋光圈表示現兩倍的光線。我們知道,曝光時我們可以採用如下兩種方式中的一種來加倍光線:開大一擋f制光圈加倍曝光時間在討論膠片寬容度的整個過程中,都要記住上兩點。無論什麼時候我們說到"開大一擋",都可以用加倍曝光時間這一說法來替代。採用此兩種方法之中的任何一種所帶來的結果完全相同,即曝光時加倍光線數量。強光區與陰影區

我們應該知道攝影師還使用另一種術語:他們把拍攝場景中最黑暗的區域稱為陰影區,而將最明亮的區域稱為強光區。因此,他們可以這樣說:一幅場景具有"從陰影區到強光區共7擋的範圍"。意思是,最明亮區是最黑暗區開大7擋(128倍)光圈那麼明亮。記住如下兩點:場景中的最暗區叫做陰影區。場景中的最亮區叫做強光區。如圖5.20所示,我們再次看到了一幅由於強逆光而導致錯誤曝光的照片。記住,這是站在遠離被拍攝對象20英尺(大約6米),採用內置式或手持式測光表的讀數進行拍攝的結果。我們可以這樣來闡明問題的原因:測光表給天空的強光區所加的權重太大,而給模特面部陰影區所加的權重又太大,而給模特面部陰影區所加的權重又不夠。因為光線是從模特的後面照射過來的,所以她的面部處於陰影區。然而模特面部的陰影區才是我們真正感興趣要拍攝的。我們並不是只想看到她面部的輪廓,而是想看到其面部的細節。如果曝光是建立在對模特面部近距離讀數的基礎上,那麼我們就可以得到如圖5.17所示的照片。從中可以看出,面部的曝光是合適的,但天空中的強光區卻曝光過度。換句話說,天空顯現出一種連續的色調,沒有任何雲朵的細節。這是不是意味著膠片的寬容度不夠大,而不能同時捕捉住陰影區和強光區的細節呢?是不是我們只能很好地應付其中之一,而不能同時應付兩者呢?我們後面將會看到,事實並非如此。我們還是有辦法來同時重現模特面部陰影區細節和天空強光區細節的。不過,我們首先還是得進一步探討膠片的寬容度。八、膠片的寬容度到底意味著什麼我們在術語和理論方面的探討已經足夠了,但是膠片的寬容度對於作為攝影者的人們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呢?我們又如何利用這些知識來拍攝更好的照片呢?為了理解這一點,我們就應該知道每次拍攝時,膠片的寬容度所引出的問題。問題是這樣的:假設我們使用某種儀器來測量要拍攝畫面中的最高亮度值和最低亮度值的強度,首先測量最明亮的強光區的強度,再測量最黑暗的陰影區的強度,然後再對它們進行比較。例如,假設我們正測量如圖5.21所示的"冰柱"場景中的亮度。在實際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冰柱是非常耀眼的,它們在陽光下閃閃發亮。遠處有陰影的山脈確實很暗,幾乎是漆黑的一片。這個場景具有很寬的亮度範圍。假設亮度值的範圍為12擋光圈,但是我們使用的膠片所具有的寬容度只有7擋,那麼我們是否可以將現實生活中的所有亮度值都記錄在膠片上呢?答案是否定的。我們只能記錄它們其中的某些部分,正像我們使勁將100個蘋果塞到只能裝下50個蘋果的袋子里時,卻不得不留下50個在外邊。我們必須確定應該記錄哪些亮度值,是記錄最明亮的強光區,還是記錄最黑暗的陰影區?我們可以記錄它們中的某些部分,但是同時也必須省略一些部分,我們不可能把它們全部記錄下來。另一方面,我們假定測量圖5.22所示的現實生活中"雪橇上的小夥子"場景中的強光區和陰影區的強度天空是陰暗的,飄著雪花。現場的亮度範圍很窄,我們可能會發現從最明亮的強光區到最黑暗的陰影區,總共只有3擋光圈。現在,我們可以很方便地將整個範圍的亮度值都包括在膠片的7擋寬容度中,難道不是嗎?就像是把10個蘋果裝到一個能裝50個蘋果的袋子里,簡直太容易了。

高反差度場景 這幅照片的色調範圍很大,從前景中閃閃發亮的白色冰柱到背景中若隱若現的深黑色的山脈。處於它們兩者之間的是整個的灰色調。

低反差度場景 這幅暴風中男孩乘雪橇的畫面具有較低的反差。其中沒有很白或很黑的部分,全部色調都只在很窄的灰色調範圍內變化。從上述這些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強光區與陰影區之間的範圍由於場景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再看看圖5.22所示的乘雪橇照片,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其光線值是很窄的,陰影區並不很暗,強光區也不很亮。再仔細瞧瞧,會發現其上並沒有純白和純黑的部分,整個陰影範圍值只是在亮灰到暗灰之間變化。我們將這種情況稱為低反差場景。我們把從最明亮的強光區到最黑暗的陰影區的亮度值範圍不超過3擋光圈的場景定義為低反差場景。我們將圖5.22與圖5.21進行比較,會發現圖5.21中場景的色調是從亮白變化到烏黑的,這是一個高反差場景。我們把從最明亮的強光區到最黑暗的陰影區的亮度值範圍不少於7擋光圈的場景定義為高反差場景。到現在為止,我們對前面提出的問題應該更加清楚了。我們可以輕而易舉地將低反差場景中的強光區和陰影區納入大多數膠片的寬容度中,是不是這樣呢?非常正確!我們試圖拍攝高反差場景的情形,就跟我們試圖將100個蘋果裝到一個只能裝得下50個蘋果的袋子里的情形相差無幾。這也就是我們不能總是依賴於灰板或者入射光測光表讀數的原因。當場景的反差範圍能納入膠片的寬容度時,它們的效果確實不錯。但是,當我們拍攝高反差場景時,從強光區到陰影區的亮度值範圍往往超出了膠片的寬容度,而灰板或入射光讀數並不會考慮到這些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不得不採取別的方法,以避免得到的照片不是損失所有的陰影區就是損失所有的強光區。我們需要一種可以分析膠片寬容度並設置曝光的系統,以獲得所有重要的強光的亮度值範圍。九、高反差場景的曝光我們剛剛定義了"高反差場景",它與最明亮的強光區到最黑暗的陰影區之間的亮度值範圍的關係是不少於7擋光圈。站在海灘前的模特是一個高反差場景,下面就以它為例子。假定我們使用的是Plus-X的寬容度約為7擋光圈。有了這些知識之後,我們可以測取如下兩個測光表讀數。首先,對模特處於陰影區的面部進行近距離讀數,這時測光表會告訴我們以1/125秒的速度進行拍攝時所需的光圈為f/2.其次,將測光表對準天空中明亮雲朵的強光區,這時測光表會告訴我們以1/125秒的速度進行拍攝時所需的光圈為f./22.由此可知。我們將要記錄的場景中,亮度值範圍是從f/2到f/22。如果我們得到了這個數字,便會發現其範圍就是7擋光圈。很明顯,這是一個高反差場景。此場景亮度值範圍為7擋光圈,膠片Plus-X的寬容度也為7擋光圈。那麼,我們將整個場景高錄在膠片上就不應該存在任何問題了,是不是這樣呢?不是!如果我們沒有絕對正確地設置曝光,我們就有可能使某些強光區曝光過度,造成雲朵細節的損失,或者使某些陰影區曝光不足,造成模特面部細節的損失。但是,一旦我們將曝光設置得十分精確,那麼我們就可以把雲朵細節和面部細節兩者都很好地記錄下來。關鍵在於要知道如何去設置曝光,從而把所有細節都拍攝下來。我們首先還是來嘗試一下最簡單的方法。我們在兩個測光表讀數f/2與f/22之間的中點附近進行曝光,從而將曝光設置約為f/7。我們就採用這個設置來拍攝照片。

乍看起來,這種方法很湊效。不幸的是,在實際生活中情況往往並不是這樣。我們得到的照片中如圖5.23所示,效果十分不理想。天空中強光區的細節都記錄下來了,但是模特面部陰影區的細節整個都損失了。實際上,模特的整個面部完全看不清楚。由此可知一定是某個環節出了差錯。在介紹出錯的原因及怎樣改正之前,我們再嘗試另一種非常簡單的方法。我們將曝光簡單地設置為模特面部陰影區的讀數,並將光圈設置為f/2,然後進行拍攝。在這一光圈下,我們應該能將面部細節清晰地記錄下來,如圖5.24所示。然而,我們還是損失了某些東西,比如天空中的雲朵細節。應該還有更好的方法,可以在一張照中將面部細節和空中細節都記錄下來。事實上也有這樣的方法。為了更好地了解它,我們還得進一步理解膠片的寬容度。膠片寬容度在曝光過度和曝光不足這兩個方面是不相等的。對所有的負像膠片(包括黑白底片和彩色負片)來說,曝光過度的寬容度大於曝光不足的寬容度。換句話說,就是在強光區上的寬容度大於在陰影區方向上的寬容度,亦即曝光過度的寬容主大於曝光不足的寬容度。那麼,究竟應該如何用實際數字來表達這層含義呢?還是來看看下面的例子。我們知道,Plus-X 的寬容度為7擋光圈,但這並不意味著在每個方向上其寬容度都正好是3.5擋光圈;也不意味著其處理3.5擋光圈的曝光不足與處理3.5擋曝光過度的性能完全一樣。事實上根本就不是這樣的。Plus-X能夠處理5擋光圈左右的曝光過度。Plus-X只能夠處理2擋光圈左右的曝光不足。再對上述說法仔細看看,便會發現我們可以更好地對天空進行曝光。對於Plus-X,如果我們對陰影區的曝光不足超過2擋光圈,便會造成陰影區細節的損失。然而,對於強光區我們卻可以曝光過度達到5擋光圈之多,而不會造成強光區細節的損失。這也就是在第一種拍攝方法中,採用7擋光圈寬容度的中點(約不f/7)進行拍攝而不能奏效的原因。在這一光圈下,膠片能夠很好地處理天空中的強光區,因為強光區很好地落在了曝光過度的5擋光圈寬容度之內。那麼,陰影區的情況怎麼樣呢?陰影區的曝光不足是3.5擋光圈。Plus-X能夠處理多大的曝光不足呢?如果前面所說的2擋光圈是正確的話,則Plus-X只能處理2擋光圈的曝光不足。從而導致了這樣的結果,Plus-X不能記錄模特面部陰影區的細節,因為我們把光圈設置為f/7時,陰影區的曝光不足超過了2擋光圈。同時,這也揭示了在第二種方法中採用f/2的光圈進行拍攝時仍不能奏效的原因。很明顯,光圈為f/2時,可以完美地記錄下面部陰影區的細節,但是整個天空的強光區會怎樣呢?它們會曝光過度7擋光圈。Plus-X曝光過度的寬容度是多少呢?只有5擋。由此導致了這樣的結果,膠片不能記錄明亮的強光區,因為導致了這樣的結果,膠片不能記錄明亮的強光區,因為它們的曝光過度超過了膠片的寬容度。現在,大家對上面的內容是否清楚了呢?如果沒有,應該再看一遍,直到弄懂為止。然後再接著學習下面的內容。到目前為止,我們總算知道問題之所在了。那麼我們又如何解決本例中出現的問題呢?又怎樣才能獲得完美的曝光設置,同時把強光區和陰影區的細節都記錄下來呢?下面我們一起來討論這個問題。高反差場景曝光設置的技巧在於曝光要建立在陰影區的基礎上,因為在陰影區方向上的寬容度最小。要正確地確定陰影區,以便使其正好落在膠片的寬容度內。在本例中,我們知道Plus-X只能處理2擋光圈的曝光不足,因而如果我們對陰影區進行測光(本例為f/2),並且正好收縮2擋光圈,那麼我們就應該能夠記錄陰影區了。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將光圈設置為f/4。為什麼會是這樣呢?看看下面的解釋就會明白了。當我們使用測光表讀取模特面部的陰部的陰影區時,得到的讀數為f/2。那麼,我們能夠將這些陰影區都記錄在膠片寬容度之內的可能的曝光又會是多大呢?當然,f/2可以將陰影區的所有細節都記錄下來。畢竟測光表告訴我們的正好就是能使陰影區達到完美曝光的光圈設置。F/2.8也以將陰影區的所有細節都記錄下來,因為這個光圈大小所造成的曝光不足只有1擋,而我們知道膠片具有2擋的寬容度來對付曝光不足。F/4會怎樣呢?採用這種設置所導致的曝光不足會達到2擋。那麼,這是否處於Plus-X寬容度範圍之內呢?當然,正好!如果我們採用f/4的光圈,膠片還是能夠將陰影區的細節記錄下來的,因為這些細節處於曝光不足2擋光圈的寬容度範圍之內。如果我們採用f/5.6的光圈還能不能捕捉住這些陰影區細節呢?當然不行。因為他們現在已經超出了膠片在曝光不足方面的寬容度。所以,我們能夠記錄最大範圍陰影區的光圈數為f/4。此時強光區又會怎麼樣呢?測光表給出的強光區的讀數為f/22。如果我們將光圈設置為f/4,我們是否也能夠捕捉住強光區的細節呢?我們還是仔細計算一下。Plus-X在曝光過度方面的寬容度為5擋光圈,大於f/4的多少擋光圈正好是f/22呢?答案是5擋,從而導致這樣的結果:如果我們將光圈設置在f/4,我們就可以將陰影區和強光區兩者都捕捉到,這也就是圖5.25所表示的正確曝光,這是一個完美的曝光,我們採用這種曝光設置得到的結果如圖5.25所示,從中我們看到模特面部的細節和天空中雲朵的細節。

十、獲取完美的曝光 曝光不足的寬容度我們這裡所舉的例子採用的都是Plus-X膠片。要是採用其他的膠片,在曝光不足方面的寬容度又會怎樣呢?絕對多數黑白膠片在曝光不足方面的寬容度差不多都一樣即都是2擋光圈,這應該是一條絕好的消息。所以我們就沒有必要時時記住不同黑白膠片的寬容度,而要記住的是應該將重要陰影區的曝光限制在2擋光圈之內。總的來說,這樣會獲得一次安全的曝光。實際上,當重要的強光區並不太明亮時,可以試著將曝光設置為只超過陰影區讀數1擋光圈。這種方法會更安全。強光區又會怎樣呢?既然我們在曝光過度方面有更大的寬容度,絕大多數情況下,即使我們是對區進行曝光,我們也能將強光區都限制在膠片的寬容度以內。特別是當我們使用 Tri-X膠片時,其寬度範圍達到9擋光圈。Tri-X可以處理2擋光圈的曝光不足加7擋光圈的過度曝光。因此,它在強光區具有非常大的寬容度。當然,許多情況下場景中的亮度範圍是很大的,超出了膠片的寬容度。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不得不確定哪些細節顯得更為重要,包括強光區和陰影區的細節。所以,我們就不得不犧牲掉另外一些細節。一種解決方案是使用具有更大寬容度的膠片。例如,開始時我們使用的是Plus-X膠片(具有7擋光圈的寬容度),現在我們就可以改用Tri-X膠片(具有9擋光圈的寬容度)。如果這種方案還不能奏效,那麼我們就不得不確定那些細節更為重要了--是陰影區還是強光區。我們首先必須確定一些東西。在前面那個海灘上女孩的例子中,我們所要顯示的理所當然應該是模特的面部特徵,因為它比天空的細節重要得多。不過,模特的臉正好模特的臉正好處於陰影區,因此我們應該對陰影區進行曝光,在陰影區的讀數基礎和收縮2擋光圈。這將捕捉到模特的面部細節,但是會損失天中的某些細節(因為它顯得不重要)。另一方面,如果這幅照片中沒有模特,我們只是想拍攝一幅表現雲朵細節的場景,那麼我們對天空進行測光,然後根據這個讀數,將光圈開大3擋。結果是絕大多數膠片都能損失陰影區的某些(不重要的)細節,我們還是能夠確無誤地捕捉到雲朵的細節。正像我們所看到的,在對高反差場景進行曝光時,最好還是遵循這樣的規律。累積測光法我們所介紹的使用兩個讀數的方法叫做曝光設置的累積測光讀數的方法即一個是對陰影區進行測光的讀數,另一個是對強光區進行測光的讀數。讓我們進一步討論和回顧一些實際問題來指導具體拍攝,何時運用累積測光法只有我們所要記錄的場景具有很寬的亮度範圍時,才需要使用這種方法。換句話說,僅當我們拍攝高反差場景時需要使用這種方法。通常,這意味著僅當我們在明亮陽光的場景中拍攝而主體的重要部分卻處於陰影區時需要使用這種累積曝光法。一般而言,當我們拍攝的場景天空多雲或完全在陰影下時,就用不著非得使用這種方法。這些場景一般都具有陰影區和強光區之間較低的反差範圍,絕大多數膠片都能很容易地在寬容度之內處理這種反差的場 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通常對主體中最重要的部分進行測光,並且根據這個讀數進行拍攝。陰影區和強光區一般都能夠落在膠片的寬容度之內。怎樣對逆光進行曝光高反差場景最常見的情況是,明亮的天空或正對太陽的逆光室外照片。逆光是這樣一種情況,光線從被攝體的後面照射過來,從而使得面對照相機的被攝對象剪影的話,最好設置的曝光能夠記錄下被攝對象的面部細節。當我們面對類似的場景時,首先應該考慮一下被攝對象後面的明亮天空細節是否很重要。或許它們無關緊要。這種情況下,我們就可以簡單地根據被攝對象的面部進行近距離測光,並且根據這個讀數進行拍攝。只要我們要記錄明亮天空的細節時,就要不怕麻煩地運用累積測光法了。另一種解決高反差場景曝問題的方法是為陰影區進行補光。專業攝影師經常這麼做。比如,模特由天空逆光照明,因此其面部處於陰影區。專業人員通常會使用在模特面部投射補光的方法來降低其面部和背景之間的反差範圍。具體怎麼做呢?我們將在照明的課程中詳細介紹,此處僅簡單介紹幾種基本技術:一種是使用輔助閃光即使用閃光燈向她的面部投射額外的光線。另一種方法是使用反光板,即把光線反射到她的面部。結果都是一樣的。把輔助光線添加到她的面部,縮小了模特面部和強光區的反差範圍,從而使得膠片能兼顧兩者(強光區和陰影區)。分界曝光我們已經講過,使用黑白負像膠片拍攝高反差場景時,我們應該側重陰影區,2擋光圈的曝光不足通常是安全的。"安全"當然並不是完美,1擋光圈會更安全。因此,面對高反差景時,我們建議運用分界曝光法進行拍攝。即對陰影區測光,然後分別縮2擋光圈和1擋光圈進行拍攝。膠片很便宜,寧可浪費一張膠片也不要損失一幅難以替代的影像。使用具有逆光按鈕的自動曝光照相機時,如果我們對中否使用此按鈕有疑慮的話,那麼就使用兩種方法分別拍攝兩張,一張使用逆光按鈕,另一張不使用逆光按鈕。彩色膠片注意剛才我們的聲明是對所有負像膠片都有效,包括黑白的和彩色的。如果使用彩色負片,那麼和使用黑白膠片一樣,膠片對於曝光過度比曝光過度比曝光不足具有更大的寬容度。但是如果我們使用彩色反轉片--幻燈片時該怎麼辦呢?如果是這樣,情形正好相反,膠片曝光不足的寬容度要大於曝光過度的寬容度。這恰恰與黑白底片或彩色負片的寬容度情況相反。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對彩色膠片進行曝光呢?稍後我們再討論這個問題。首先,讓我們先看看另外兩部分。十一、使用自動曝光照相機   如果使用自動曝光照相機拍攝逆光場景的話,一定要確保照相機的感測器對準面部的陰影區測光而不是對準天空的強光區測光。如果我們僅僅是靠後站立並把照相機對準被攝體,測光表通常總是對強光區讀數,因為天空覆蓋了大部分畫面。造成的結果是:被攝對象的面部曝光不足,照片或者太暗或者整個是剪影。事實上,這時業餘拍快照人來說是最大的問題之一。數以百萬甚至億計的畫面以這種方式被浪費掉了。拍快照者想要為朋友在大峽谷或者女神像前留影,結果卻是在明亮背景前的一個黑糊糊的無法辯別的人影。解決方法之一:使用自動曝光照相機時,盡量對面部進行近距離測光,因此測光表就不會對明亮的天空讀數,然後鎖定這一曝光,退後進行拍攝,這就是某些自動曝光照相機上"曝光鎖"按鈕的作用。解決方法之二:如果我們的照相機上沒有"曝光鎖"按鈕,那麼可能會有一個逆光按鈕。按下這個按鈕,會自動開大1擋或2擋光圈,具體取決於所用的照相機。如果這是我們的照相機的工作方式,那麼應該確保每次拍攝人在前、明亮天空在後的逆光照片時按下這個按鈕。當然,我們不能精確地控制曝光,但是採取一些措施總比什麼都不做好。解決方法之三:如果我們的照相機上既沒有曝光鎖定按鈕,也沒有逆光按鈕,那麼可以考慮在朋友的面部投射補光的方法。某些自動曝光照相機能夠提供前面所提的輔助閃光的彈出式閃光燈。但是記住,這種小型閃光燈的作用範圍可能只有幾英尺;如果我們的朋友離得較遠,則這種閃光燈的作用甚微或根本不起作用。另一個可能的問題是:由於照相機並沒有"意識"到我們希望對面部添加補光,所以閃光燈並沒有彈出。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走近朋友,讓閃光燈有所動作,這是在"愚弄"照相機。或者把手放在照相機的鏡頭前擋住光線,將快門按鈕下一半,也會使閃光燈彈起,然後進行拍攝。儘管照相機可能並不"知道"我們需要閃光燈,閃光燈仍然會發出閃光,這樣我們就添加了輔助閃光。十二、片狀顆粒膠片直到十幾年前,在我們選擇黑白膠片或彩色膠片時,我們必須做出選擇。如果我們想使用高速膠片,就不得不接受更多的顆粒。有些膠片的顆粒,比如Tri-X或者柯達400膠片對於許多要求嚴格的攝影者來說,是無法接受的。柯達公司的化學家們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發一種全新型的膠片,解決了這種進退兩難的困境。這種膠片不再使用感光乳劑上的傳統鹵化銀晶體,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新型晶體--由於粒子的形狀而被科學家們稱為片狀顆粒晶體。隨後,其他的廠商也開發出了類似的改良晶體。這種新型晶體的優點在於提高速度的同時幾乎顯示不出顆粒。無論黑白膠片還是彩色膠片,均是如此。目前市場上銷售的柯達、富士、阿克發和其他主要廠商生產的膠片都利用了這項技術創新成果。然而,每一次進步也都伴隨著折衷。這些膠片提供了改進的速度和顆粒,但是折衷的一面在於某些片狀顆粒的膠片,尤其是彩色反轉片和黑白底片,寬容度非常窄。這些如何影響我們呢?首先,曝光不足或曝光過度的安全餘地很不,誤差的餘地也很小。因此,確定我們希望正確曝光的區域,例如面部,然後對該部位認真測光。最好或者使用灰板或者使用入射光測光表對落在重要部位上的光線進行讀數,然後據此設置曝光。其次,由於這些膠片的寬容度很窄,限制了在高反差場景下捕捉強光區和陰影區的能力,使我們不得不損失一些細節。這些膠片就像所說的只能裝下50隻蘋果的袋子。這些膠片能有什麼樣的寬容度呢?我們不願總是漫無邊際的 述各種各樣的寬容度,簡單概括總結如下:這種片狀顆粒膠片的寬容度總是比傳統膠片窄。因為這種片狀顆粒的負像膠片只允許不超過1擋光圈的曝光不足,不管是彩色的還是黑白的;而且片狀顆粒的反轉膠片只允許不超過1擋光圈的曝光過度。還是進行實驗吧!如果我們希望使用這些膠片的任何一種,就拍攝一個測試卷。在高反差場景中進行分界曝光。拍攝時,嘗試曝光不足2擋光圈(對於負片)或曝光過度2擋光圈(對於反轉片)。每次曝光時改變0.5擋光圈。使用彩色膠片時,以1/3擋光圈作為曝光測試的步幅。確信標註或記錄下每幅畫面的曝光設置,然後沖洗並比較結果,看看哪一幅畫面效果最好。然後,將那幅影像效果最好的曝光設置作為使用這種類型膠片的參考標準。十三、曝光彩色膠片   決定彩色膠片的最佳曝光與黑白膠片是不同的。第一個不同就是膠片的寬容度。正如我們已經學過的,黑白膠片的典型寬容度是2擋光圈的曝光不足,5擋或超過5擋光圈的曝光過度;而彩色膠片沒有這種寬容度。正如我們所知道的,彩色負片和黑白膠片類似,因為它們都有很寬的曝光過度的範圍。但是,它們所能處理的範圍卻很窄,就像是只能裝下20隻蘋果的袋子。典型地,我們有大約3-4擋光圈的曝光過度的寬容度,只有1擋光圈(有些專業人員說為0.5擋)的曝光不足寬容度。彩色反轉片的寬容度怎麼樣呢?像所有的彩色膠片一樣,其寬容度比黑白膠片的要窄。使用彩色反轉片比使用彩色負片的寬容度更窄。這就像只能裝入10隻蘋果的袋子。而且這還並不是全部。正像上一節的最後部分所指出的彩色,彩色的反轉片的寬容度和彩色負片的寬容度正好相反。彩色反轉片曝光不足的寬容度大於曝光過度的寬容度,與負片(包括黑白和彩色)的寬容度正好相反。事實上,典型的彩色反轉片能處理大約1擋光圈的曝光過度和大約1.5擋光圈的曝光不足。由於寬容度的範圍如此之窄,所以我們決定彩色反轉片的正確曝光時必須十分精確。讓我們進一步討論這些情況的實際結果。就像使用黑白膠片一樣,我們也需要使用測光表來"測量"場景。因為彩色膠片像黑白膠片一樣也被設計成接受18%的反射光(18%灰色)作為平均光線。這意味著,使用Tri-X(ISO/400)膠片時,如果測光表指示f/8、1/60秒是適當曝光的話,那麼這個讀數對具有相同ISO的柯達400來說也同樣適用。當我們使用彩色膠片拍攝時,應該怎樣決定正確的曝光呢?不考慮使用膠片的類型--不管是彩色負片還是彩反轉片--使用測光表進行讀數。遵照本課所講授的關於如何正確使用測光表的所有建議:對被攝體進行近距離測光;必要時使用替代讀數。在適當的時候,使用18%灰板或入射光測光表進行測光。稍後我們將討論關於如使用彩色膠片獲得完美曝光的例子。現在讓我們首先討論獲得完美曝光的常見方法。十四、彩色負片的曝光曝光彩色負片與曝光黑白膠片類似。這種膠片能夠處理很寬的曝光過度和很窄的曝光不足。對高反差場景進行曝光讀數時,應該對哪裡進行讀數呢?彩色負片能夠接受3 - 4擋光圈的曝光過度,卻最多只能接受1擋光圈的曝光不足。顯然我們希望對陰影區進行曝光。對希望記錄細節的重要陰影區的最暗部分進行讀數,然後在這個基礎上收縮1擋光圈進行拍攝。例如:如果讀數為f/4、1/100秒,那麼使用f/56、1/100秒或相當的組合進行拍攝。這將會得到對陰影區的適度曝光以及除極明亮的強光區之外的其他部分的滿意曝光。許多專業人士都認為彩色負片的ISO等級偏高,尤其是高速膠片。由於市場競爭的原因,建立這些等級的廠商在速度方面存在偏差。既然相對於曝光過度而言,我們必須更加關注以避免彩色負片的曝光不足,所以許多專業攝影師在設定高速彩色負片的感光度時,通常比ISO的標定值低大約1/3擋光圈。他們把ISO 400膠片設定為EI 320左右,把ISO 200拉片設定為EI 160左右,把ISO 100膠片設定為EI 80左右。用這種方法,可以為曝光不足提供內在的緩衝。我們建議使用彩色負片時,在不同的EI等級上進行實驗直到獲得滿意的結果。這就是我們使用彩色負片時的曝光方法。那麼如何對彩色反轉片進行曝光呢?請繼續閱讀下去。十五、彩色反轉片的曝光

從圖5.26我們可以看到以不同方法曝光反轉片的效果實例。圖1展示的是正常曝光的效果。圖2為曝光過度。看看顏色發生了什麼變化?首先,我們可能會感到非常奇怪,,由於曝光過度而只獲得了很少的影像。曝光量越多,影像越少直到留下的僅僅是清澈的片基。當我們把一幅幻燈片和用黑白膠片製作的照片相聯繫起來時,這一原因就變得十分清楚了。黑白膠片的曝光過度會產生一張濃黑的底片,並在照片轉變成了一塊清澈的白色區域。同樣,彩色反轉片在首次顯影之後產生濃黑的金屬銀,很少或幾乎沒有可以在第二次顯影時能夠反應的鹵化銀。成品的幻燈片就像沖洗好的黑白照片一樣,曝光過度區域的影像微弱且蒼白,影影綽綽,幾乎沒有影像。即使輕微的曝光過度也會造成顏色失真和細節損失。顏色好像被"洗掉"了。比較圖2和圖3照片的顏色,圖3是曝光不足1擋光圈的結果。圖3和密度太大,顏色太暗,他們是過飽和的。但是,在陰影區仍然有細節。如果我們在幻燈放影機上使用大功率光源,仍然會看到一幅相當好的畫面。由於上述原因,彩色反轉片在經受輕微曝光不足方面要優於輕度的曝光過度。這和我們所學到的使用黑白或彩色負片對陰影區曝光時的情形正好相反。使用彩色反轉片對強光區進行曝光時,使用測光表對重要的強光區進行測光並把其讀數作為我們曝光的基礎。如果我們對陰影區進行曝光,強光區就會失去顏色甚至消失。通過對強光區曝光,我們不僅可以保證強光區的鮮艷顏色而且可以捕捉到細節。陰影區可能變得很暗甚至失去細節,不過人眼仍然能夠接受這樣的結果,因為人們已經習慣看不清陰影區的細節,但是卻希望看到強光區的細節。使用反轉片怎樣處理高反差場景

彩色反轉片能夠容納大約1.5擋光圈的曝光不足和大約1擋光圈的曝光過度,所以能被彩色反轉片處理的亮度範圍大約只有2.5擋光圈(與能處理7擋甚至超過7擋光圈的黑白膠片進行比較)如果場景的亮度範圍超過2.5擋光圈,我們該怎麼辦呢?例如,我們在晴朗的正午拍攝室外肖像,被陽光照射的強光區和面部的陰影區形成鮮明對比,亮度範圍達到3擋光圈或者更高時,我們該怎麼辦呢?我們將在第9課"自然光"中介紹一些調整照明而減小亮度範圍的方法,或者減弱強光區的亮度,或者對陰影區添加輔助光線。如果讀者不能改變照明,還是應該遵循對反轉片曝光的基本原則:對強光區進行曝光。對我們希望看清細節的極亮強光區進行測光。因為我們的膠片只有1擋光圈左右的曝光過度的寬容度,所以在這個讀數的基礎上,把光圈再開大1擋。例如,如果對強光區的讀數為f/8、1/100秒,那麼就使用f/8、1/100秒進行拍攝。讓我們看看實際的作品如何。在圖5.27所示的照片中,雪莉由左邊射過來的大功率閃光燈照明。我們在這4幅埃克塔克羅姆照片中採用了相同的照明和快門速度,只有孔徑不同。照片4中,我們針對強光區進行曝光,將光圈收到f/11。依這種曝光,我們損失了陰影區的所有細節。照片5中,我們針對陰影區進行光,將光圈開大到f/2.8。使用這種曝光,我們得到了陰影區的細節,但是強光區卻很蒼白,失去了細節。照片6中,我們針對中間點進行曝光,使用f/5.6光圈。由於彩色反轉片在曝光過度方面有限的寬容度,強光區仍然損失掉了細節。照片7中,我們使用f/8光圈曝光,比對強光區的讀數高一擋。雖然我們損失了陰影區的多數細節,但是在強光區得到了豐富飽和的顏色。這是最佳的折衷曝光。每位專業攝影師在拍攝時都會做最後的調整。通常情況下彩色幻燈片的目的就是為了再現鮮艷、飽滿的顏色。正如我們在照片3中看到的,曝光不足會增加顏色的飽和度。根據這一原理,大多數專業人士都故意使彩色反轉片稍曝光不足大約0.5擋光圈,以增加顏色飽和度。結果如圖5.28中照片8所示。比較照片8和照片1,注意照片8中略顯得更鮮艷、更濃重和更飽和的色調。

如果我們喜歡這種效果,那麼無論何時使用彩色反轉片時,都可以按照廠商正式的ISO感光度的150%設置測光表。如果膠片的ISO感光度為25,則按照大約E140來設置測光表;如果膠片的ISO感光度為64,則按照大約EI100來設置測光表;如果膠片的ISO感光度為100,則按照大約EI150來設置測光表;依此類推(記住,EI代表曝光指數,它是不同於ISO感光度的一種膠片感光度的標定。)試試這種曝光不足0.5擋光圈的方法,然後看看效果。如果我們認為結果太暗,那麼可以進行微小的調整,調整為曝光不足1/3擋或1/4擋。用彩色反轉片進行實驗,直至得到滿意的結果。另一方面,如果我們希望一幅獨特的照片獲得淡淡的、柔和的彩色效果而不是濃艷的顏色,則可以運用相反的方法,故意對影像曝光過度大約0.5擋光圈。使用彩色反轉片拍攝時,無論如何我們都極力推薦運用分界曝光法進行拍攝。使用任何膠片拍攝重要照片時,運用分界曝光法都是明智的,在使用彩色反轉片時尤其如此,因為其有限的曝光寬容度和絕對的後果,不允許我們在放大過程中對失誤的曝光進行補償。十六、強迫顯影彩色膠片"強迫顯影"(Pushing,又譯作強化顯影、增感顯影)的意思地對曝光不足的膠片進行額外的顯影,從而試圖得到在正常沖洗過程中不會出現的細節。有些膠片能夠成功地進行強迫顯影,有些則不能。我們為什麼要對膠片進行強迫顯影呢?如果我們在最初對膠片進行了恰如其分的曝光,就不用強迫顯影膠片了。但是我們可能面對這樣一種情形,場景中沒有足夠的照明,而且由於某些原因不能增加輔助照明。對那些無論在什麼情形下都必須拍照的新聞記者來說,這是經常發生的情況。如果場景很暗而且又不奶增加輔助照明的話,他們可能面臨這樣的選擇:根本不拍(可能機會就錯過了),或儘力而為,寄希望於通過強迫顯影膠片而得到一幅可發表的影像。另一種可能性是:我們犯了一個錯誤。例如:我們本來為照相機裝入的是ISO400的膠片,但卻錯誤地當作ISO100的膠片使用了。這種錯誤對DX膠片實際上是不可能的,因為DX膠片能"告訴"照相機它自己的ISO感光度。但是,如果我們使用的是那種不能識別DX碼的老式照相機,這種錯誤還是很容易發生的。不管什麼原因,如果膠片曝光不足,我們可以在沖洗過程中通過"強迫顯影"來進行調整。但是強迫顯影本身就是一種折衷。我們在"損失"了某些細節的同時,也丟掉了一些東西。丟了什麼呢?第一,不管使用的是黑白膠片還是彩色膠片,我們都增加了影像的顆粒度,第二,不管是黑白膠片還是彩色膠片,我們都增加了影像的反差。第三,使用彩色膠片時還會產生偏公。對於適度的強迫顯影,比如說1擋光圈,那整個影像的顏色看起來會稍微有些變淺。如果進行更大程度的強迫顯影,比如2擋或3擋光圈,則整個影像的顏色就會變得難以接受。最常見的是陰影區會呈綠色。有誰會希望臉是綠色的呢?那麼對於彩色膠片,安全地進行強迫顯影的程度到底如何呢?一般情況下,彩色反轉片可以安全地強迫顯影2擋光圈。但是曾經有過這樣的說法,就是由於偏色無法接受,而彩色負片根本不能強迫顯影。這對於某些彩色負片確實正確,但是在過去的10年中能夠進行強迫顯影的新型彩色負片已經開發出來。既然新型膠片總是由廠商提出來的,我們建議對某種新型彩色負片感興趣並希望在沖冼中進行強迫顯影時,最好向知識淵博的零售商進行諮詢,核對廠商提供的文字說明書。再重複一遍,不管是彩色膠片還是黑白膠片,強迫顯影膠片都會增加顆粒度和反差。使用彩色膠片時,強迫顯影還會改變影像的顏色。這種改變對我們來說是否可以接受要因人而異。如果想要強迫顯影膠片,我們建議先試驗。把一個測度卷強迫顯影1擋光圈,再把一個測試卷強迫顯影2擋光圈,比較其結果。我們可以確定,當強迫顯影的程度較深時,照片已變得具有不可接受的顆粒度,或者不可接受的反差,或者不可接受的偏色。怎樣強迫顯影膠片呢?其實,相關的細節已經包含在有關沖洗工藝的不同課程之中了。十七、以完美的照片為目標   以完美的影像為目標讓我們通過最後的一個例子,繼續討論怎樣利用累積讀數的方法捕捉高反差場景中儘可能大範圍的細節。記住,不管使用彩色膠片還是黑白膠片都可以使用這種方法。使用任何一種負像膠片時,對陰影區曝光。使用彩色反轉片時,對強光區曝光。在下面的例子中,我們假設使用的是負片。如圖5.29所示,雕像沐浴在陽光下,但它後面的岩石和樹葉卻隱藏在濃郁的陰影下。我們希望記錄下雕像,同時也希望記錄下背景的細節。如果我們只是對雕像進行曝光,結果就是照片A--雕像的影調完好,但是背景卻沒有細節。如果我們對陰影下的背景曝光,結果就會是照片B--背景中的細節清晰若現,而強光區的雕像卻曝光過度。解決方案:我們可以運用累積讀數法進行曝光。如果快門速度設置為1/60秒,強光區的讀數為f/16,陰影區的讀數為f/2.8,那麼我們使用f/4或f/5.6進行拍攝。結果就得到了照片C。與前兩幅照分別比較一下陰影區和強光區的細節。背景中的岩石和樹葉就像照 B一樣清晰可見,不過強光區的雕像卻並不像照片A那樣細節歷歷在目。在暗室中改進照片我們將在放大的有關課程介紹進一步提高這些照片質量的技術。例如觀察照片C的強光區,由於過於明亮而造成細節的損失。我們可以在放大過程中,通過增加到達雕像這部分區域的光量進行校正,從而得到像照片D那樣更為細緻的結果。這種被稱為局部額外曝光的技術將在"完美的照片"那一課中詳細闡述。目前最重要的一點在於,只要細節被記錄在膠片上,不管是非常微弱的還是非常濃密的,我們都還可以在顯影或印製影像的過程中加以調整,最終得到效果較好的照片。但是,如果由於過分地曝光不足或曝光過度而導致膠片上未能記錄細節,我們就沒有任何可以在暗室中將損失的細節顯現出來的魔法了。在此,我們又一次強調以完美曝光為目標的重要性是。區域系統我們或許聽說過被稱作區域系統的曝 - 顯影方法。由近代攝影大師安塞爾·亞當斯(Ansel Adams)所推廣普及的區域系統是對我們本課所學概念的系統應用。對於曝光膠片來說,在某些環境下,這種方法比累積讀數法更為精確。我們在後面的"最後的修飾"一課中,將詳細進述如何使用區域系統。而現在,在絕大多數高反差場景中,累積讀數法便可以滿足要求。

十八、特殊曝光的場合 夜間曝光讀數我們想要拍攝夜間城市的閃爍燈光以重現這樣的場景。於是我們用測光表對紐約市進行測光,結果顯示這種場景需要f/2的光圈和10秒的快門速度。我們精確地使用這一讀數進行曝光,得到的卻並不是如圖5.30所示的照片,而是一幅彷彿在朦朧夜空中的點點星光閃爍的影像。怎麼回事呢?測光表"騙"了我們。

當我們把測光表對準夜空中的城市時,它看到什麼了呢?只是漆黑海洋中的點點燈光。由於它假設我們想得到18%灰色的照片,於是它將閃爍的燈光和一片夜色海洋進行了平均。這就像前面那個酒店為它的一半兔肉和一半馬肉的湯做廣告。當一位牛仔抱怨他所能品嘗的只有馬肉時,店主信誓旦旦地向他保證:"我們用了一隻兔子和一匹馬,半對一半。"在城市的夜景中,星星點點的燈光就是"兔子",夜色就是"馬"。取平均時,測光表過度補嘗了夜幕,得到的當然是比需要的慢得多的讀數。我們並不是對光線和黑暗的平均感興趣。我們希望燈光就是燈光,夜色就是夜色。所以我們需要測量的是各點閃爍的亮度值。解決方案:用測光表進行正常讀數,也就是f/2和10秒。我們可以做這樣的假設,假設好比夜色的"馬"比好比燈光的"兔子"重10倍。這樣,我們就可以削減夜色。用1/10的讀數,即f/2,1秒拍攝第一張照片。由於係數10隻是我們的猜測,因此可以將其作為起點,進行把快門速度設置為2、1、1/2和1/4秒進行拍攝。拍攝焰火晚會或閃電

實際上,焰火和閃電相對來說還是容易拍攝的,我們需要一副三腳架。解決方案:對於拍攝焰火,把照相機固定在三腳架上,將鏡頭的聚焦調整到無窮遠處,然後根據下表設置光圈。ISO25 ISO50 ISO100 ISO400 ISO1000f/5.6 f/8 f/11 f/16 f/22因為焰火點燃升空時有自己的光線軌跡,所以我們應當使快門開啟幾秒以捕捉每一團焰火光線的軌跡。一幅好照片可以用2秒的曝光,但幾分鐘以上的曝光可以拍攝到交叉的光線軌跡。但是,用如此長時間的曝光時,必須確保構圖布局合理,避免在前景中出現明亮的區域,例如街燈,因為它們可能會干擾畫面並造成曝光過度。閃電的拍攝與此類似。用三腳架支起照相機,對準閃電可能出現的無限遠處聚焦,開啟快門。閃電將會自動拍攝下來。當然,前景中也要避免明亮的燈光。拍攝月亮

拍攝月亮與拍攝地平線的日光進遇到的問題類似。如果我們只是簡單地把測光表對準月亮進行讀數,我們得到的照片就會是幅曝光過度而沒有一點月亮細節的照片。這是因為測光表想把黑色夜空這匹"馬"轉換成18%的灰色。我們想要的是黑色夜空,而不是灰色的天空;想要的是細節豐富的月亮,而不是"曝光過度"的月亮。我們該怎麼辦呢?以1/250秒的快門速度作為起點,使用下列光圈。ISO25 ISO50 ISO100 ISO200 ISO400F/5.6 f/8 f/11 f/16 f/22顯而易見,與此相當的快門速度和光圈的組合也可以達到預期目的。由於實際的月光因各種因素,包括大氣環境、夜晚的時間、一年中的時間、月相的不同等等而呈現不同的亮度,因此應該進行分界曝光。用上表中的數據作為起點,每次改變0.5擋光圈分界曝光。一、顯影的基礎將已攝膠片的潛影轉化為牢固的負像的化學操作稱為顯影。你想最終得到一張好照片,你就必須先製作出一張好的負像底片。我們已經討論過製取一張好的負像的前半過程----膠片的準確曝光。在本課里我們將告訴你另一半----膠片的精確顯影。既使你沒有自己的暗室,既使你不準備自己動手沖洗膠片,也需細讀本課。它將教給你怎樣認識顯影良好和曝光良好的負像。如果你有意搞一個自己的照相工作室,所有顯影沖洗過程都想自己來搞,研讀本課程尤為重要。在以後的課程中我們將詳細討論怎樣進行暗室操作。現在先研讀這一課程,吸取其精華。即使沒有暗室,也可以在家裡採用一個黑布換布袋或一個不透光的小房間練習顯影沖洗操作。在本課程中,我們將學習怎樣進行黑白膠片的顯影。在以後的課程中,我們將進一步討論彩色膠片沖洗。要知道,所有彩色膠片沖洗過程都根源於你在黑白膠片曝光和顯影操作所發生若干化學反應之中。即使你只搞彩色攝影,先學習一下黑白膠片顯影的基本概念,學會怎樣判斷一張已顯負像的曝光是否準確,反差是否適中,也是至關重要的。那麼,請全神貫注地學好這一課吧!顯影步驟顯影操作包括如下幾個步驟:第一、將你的已攝膠片浸入一種稱作顯影劑的化學溶液。它在膠片上有選擇地產生作用,把那些已經感光反應的鹵化銀晶體轉化為黑色金屬銀,而那些未感光的晶體則不發生反應。讓膠片浸在顯影中一定時間,使已感光的晶體充分轉化為金屬銀,緊接著,你必須立即制止顯影作用。因為,你的底片如果在顯影液中停留時間過長,以後印出的照片,它的反差勢必過高。所以,在本課程中我們將告訴你下面的一個操作步驟,即及時把膠片從顯影浴槽中取出,並浸入停顯浴槽中,使膠片的顯影作用立即停止。然後,將膠片從停顯液中取出再浸入定影浴槽。這種定影劑一般稱作海波。它把沒有感光的鹵化銀晶體溶解,從而清洗掉。留給你的是一張由黑白金屬銀,即拍攝時原始景物的反射光使膠片上的鹵化銀產生光化反應後轉化成的金屬銀組成的底片。最後,你必須將膠片上殘留的化學物充分洗凈。再將膠片浸入潤濕劑浴槽,以利無水跡快速乾燥。然後把片子掛起來晾乾。這些步驟比較簡單,不需多大技巧和設備,但須嚴格操作,注意細節,保證潔凈。二、定溫定時法

在這一課程中,我們將告訴你怎樣利用最少的設備和藥物,一步一步地沖顯膠片。其基本方法叫做定溫定時法。此法無需暗室。在詳述定溫時的膠片沖顯操作之前,讓我們通過各步驟的提要,對整個操作過程作一綜述。先從把你的已攝膠片裝入明室顯影罐這一操作談起。這是唯一需要在全黑條件下進行的操作步驟。可以在不透光的小間、地下室和你屋子裡的任何無光場所。膠片被圈插進顯影罐後,蓋上防光罐蓋,轉移到亮處,在普通光照條件下進行如下化學操作。1. 將顯影液注入罐內。顯影液的溫度按生產廠家的規定,一般保持在68∽70℉。2. 按規定時間讓膠片在此藥液中進行顯影根據廠家指定的時間通常為5∽12分鐘。3. 倒出顯影液。4. 注入停顯液。5. 30分鐘後倒出停顯液。6. 注入按廠家規定溫度的定影液。7. 按廠家規定的時間進行定影后,倒出定影液。8. 洗凈膠片。9. 晾乾。現在,你得到一張加工完畢的負像底片。為什麼把它稱作定溫時法,這已經很清楚。在本課中我們將告訴你怎樣進行紐約攝影學院學員常用的35mm膠片顯影。如果你用別種膠片如120膠片,其顯影操作和設備相同,只是你須先撕去膠捲的防光背紙,再更換一個專為120膠片設計的顯影罐用插片軸盤。注入藥液中。三、需用設備所有膠片沖洗需用之物全部顯示在圖6.2中。沒有太多東西需要特意選購。圖6.2所示的用具用品你只要花少量的資金投入,就可以在當地照相用品商店全部搞到。

1. 明室顯影罐 這是一個塑料或金屬罐。它分三部分:a. 罐身,容納化學藥液。b. 插片軸盤,以備將膠片圈插其上。c. 防光罐蓋和一個小的頂蓋。可通過罐蓋口注入或倒出藥液。2. 暗室計時器 你須備一個計時準確、錶盤較大、易於讀數的計時器。3. 瓶子 你需要三個瓶子,備盛不同藥液。由於這些藥液長期露光會影響質量,應采 用深色玻璃或深色塑料瓶。應購置1夸脫(1 / 4加侖)容量的瓶子。大口,便於傾倒藥液。由於用塑料瓶盛放藥液似乎比玻璃瓶更容易氧化,最好盛顯影液採用玻璃瓶。盛停顯液和定影液可用塑料瓶。4. 溫度計 定溫定時需要精確測量溫度。建議你買一個金屬的暗室測溫計。如圖6.2中所示。5. 刻度量杯 備一個1夸脫的按盎司分格供攪拌、混合用的量杯、塑料、金屬或玻璃制的都可以。但不可以用鋁製的量杯。6. 漏斗 塑料小漏斗。7. 攪拌棒 柯達有多種塑料攪拌棒很適用。8. 膠片夾子 用以懸掛膠片,以便乾燥。至少備兩個,有4~6個更好。彈簧的晾衣服用的夾子也不錯。9. 潤濕劑 圖6.2所示柯達photoflo溶液就是其中的一種。潤濕劑可加速膠片晾乾而不出現水跡。10. 海綿 一種照相專用的粘膠海綿。比廚房用海綿更為適用。11. 剪刀 任何家用剪刀均可。12. 透明封套 用於存放35mm已完成的負像底片。片子可剪成條狀,每條4~6個畫面。你還可備一個開瓶器,或柯達暗盒開啟器,如圖6.2所示,以便於從35mm暗盒中把已攝膠片取出來。四、顯影罐選擇顯影罐有多種式樣。這裡介紹最通常的幾種:不鏽鋼罐 此罐雖然比其他類顯影罐貴一些,但它有方便之處。選用這種罐子還是合算的。它易於清洗,較為耐用(正常使用,可用終生)。其設計結構使化學藥液在罐中攪動時易於流轉。根據膠片的尺寸,它可使你達到最多可以一次沖洗8個膠捲。可以在幾秒鐘內把罐體內外抹乾,以便再用。塑料罐 此罐分兩種基本類型,一種採用可調性插片軸盤,讓你將膠片插繞在這個盤上。另一種採用一條塑料薄膜片條,讓你把膠片與塑料片條疊合捲起,一起塞入罐內。這兩種塑料顯影罐都會因其固有的缺點而招致麻煩。首先,可調軸盤一次只能插繞少量膠片。一般只能繞2個35mm膠捲或一個2?卷。其次,更重要的是,這種塑料插繞軸盤事實上很難等到它徹底乾燥後再裝膠片。軸盤溝槽上極少一點水份就會使膠片插入時受到阻滯,不易插入。而這種軸盤又偏偏不容易乾燥。這樣,在需要衝顯較多膠捲時,難以做到軸盤迅速重複使用。再說,不鏽鋼罐35mm膠片和120膠片都可以裝。因為適應35mm片和120片的兩種不鏽鋼軸盤,直徑都是一樣的。它們可用於同一個罐,使用起來更經濟,也更靈活。

顯影罐有各種不同尺寸,罐子愈大,一次可沖洗的膠捲愈多。圖中左前方的中等大小的罐是較好的選擇。這些顯影罐雖然貴一些,還是值得推薦它們。五、顯影化學品所有這些藥物都有盒裝、袋裝或瓶裝的商品形式:1.顯影劑 有粉狀(按生產廠家的使用說明將粉劑配製成溶液)和液體(按說明加以稀釋)形式。市場上有多種不同顯影劑。有的供一般使用,有的適應專門用途。當你走進照相材料商店,想從滿滿當當的貨架上選擇一種顯影劑,你可能會吃驚於這裡有那麼多各式各樣的顯影劑,都標榜著超優反差,微細顆粒,良好的影調層次,極高的速度等等,使你不知所從。請放心,錯不了,這些將都是挺好的產品。我們建議你從眾多產品中挑選一種通用顯影劑,在學習的全過程中始終使用它。你從膠片的使用說明上可以看到,膠片廠家一般都建議採用該廠生產的顯影劑產品。例如柯達公司就只推薦柯達產品。柯達產品固然無懈可擊,但市場上還有別的許多好產品呢。柯達D-76或依爾福LD-11都是到處暢銷的產品。它們用於Tri-X或Plux-X及其他黑白膠片效果良好。它們通常的顯影時間一般只需5~8分鐘。使用起來夠方便的了。時間稍過頭一點也不損壞畫面。依爾福LD-11顯影劑與D-76近似,兩種產品可以互換使用。對柯達黑白T-Max膠片,柯達推薦自產的配方經專門設計的T-Max顯影劑。因為它能使底片的顆粒更細。有些暗室操作者也採用別種顯影劑。但我們還是建議你遵循柯達的推薦。

使用顯影劑可採取用一次就倒掉的方式;也可以採取添加補充液重複使用的方式。你可以一再重用,而影像質量不發生明顯變化。一個可重用顯影劑必然配備有它的補充液伴侶產品。如D-76配有D-76R。對多數暗室來說,除非每月沖顯膠捲100卷以上,我們建議你採用新鮮顯影液,一次用畢即予廢棄。不必增添續加補充液的麻煩。但是,有些暗室工作的老手還是喜歡採用添加補充液辦法的,顯影劑和顯影補充劑一般都分別出售。你可以兩種各溶配一服,分開裝瓶。每顯影完一卷膠捲,按廠家推薦的量把補充液加入到顯影液中。一般補加量為半盎司。補加液補足了已消耗掉的化學品,從而使它的顯影性能保持恆定。補充液不可無休止地續加,廠家都有一個限制量的規定。一般來說,補充液加入一個與原始顯影液相等的量就不能再加。為慎重起見,最好在補充液的加入量達到原液量的時候,就不再保留這個已用過量的藥液。乾脆一倒了之。比起整卷膠片顯影不良來,多耗費一點新顯影液還是便宜的。2.停顯液 簡單地買一瓶柯達指示停顯液(indicator Sath)就可以了。因為每次使用只需幾滴。一小瓶夠你用幾年。3.定影液 你可以買幾盒或幾瓶海波(定影劑的俗稱),按廠家使用說明溶解配製或稀釋,然後使用。對膠片沖洗,我們建議採用快速定影劑。並按廠家指南應用。我們推薦你採用柯達定影劑Kodak Fixer (粉狀)、柯達快速定影劑Kodak Rapidfix(液體)或依爾福通用定影劑Ilford Universal Fixer (液體)。按所附產品說明使用。4.潤濕劑 一般為瓶裝濃縮液體。你只要根據廠家說明,簡單地加以稀釋即可使用,例如Kodak Photoflo,其稀釋比為1:200。大致1夸脫水滴入2滴。注意不要配製成比廠家要求更強的溶液。否則,反會使你的底片上留下去不掉的浮垢。弱一點的溶液(如按1:300配製Photoflo溶液)到完全可以。六、膠片顯影布置我們將在稍後的篇章里告訴你怎樣布置一個通用暗室,現在你暫時還不需要。你可以在任何有自來水的房間里進行膠片顯影,如廚房、浴室或洗衣間都可以。如果地板上鋪有地毯,要用報紙或塑料防水布把它遮蓋起來。照相化學品往往會留下污漬。要準備足夠的紙巾放在手頭,以便隨時擦乾你的用具和雙手。把你需要的化學藥液按次序排列成行。擺開你所需的用具、用品、隨用隨取。在你動手操作之前,把你所有的設備,用具都清洗一遍,確保它們真正乾淨。光用水洗,不要用肥皂。在你準備把已攝膠片裝入顯影罐的插片軸盤之前,一定要確證軸盤絕對乾燥。雖然我們已經說過塑料制的插片軸盤是否乾燥,對膠片插裝至為關鍵,這裡學應該說一下,不鏽鋼軸盤的徹底乾燥也是同樣重要的。不同的是不鏽鋼軸盤比較容易乾燥而已。化學品溶液配製

一切遵照製造廠商的使用指南!要將粉狀藥劑配成溶液,先用刻度量杯把規定溫度規定用量的水量好。然後將粉狀劑徐徐加到水中。持續攪拌,直至全部化學品徹底溶解,如果有1包以上的化學品要溶解在同一溶液中,須按廠商使用說明的規定次序,一次先溶盡一包,然後再溶解第二包。要將液體藥劑配成應用溶液,須按製造商的使用說明來加以稀釋。其稀釋比可能是1 :1或1 :2,或1 :3等等。這就是說1份液劑對1份水;或1份液體對2份水;或1份液體對3份水。舉例說,你要配製32盎司溶液,其配比是1 :1,那就是說,你應把16盎司液體化學品加到16盎司水中;如果配比為1 :3,那就是把8盎司液體加到24盎司水中,一般說來,不管你是用粉狀化學品或液體化學品來與水配成溶液,除非廠家有例外規定,總是將化學品徐徐加到水中,並輕緩攪拌。如果感覺化學品對你的皮膚有刺激,須戴上橡皮手套。有些人對顯影劑特別敏感,那麼,當顯影劑稍一沾的就要立刻用水把它沖洗掉。有些人對顯影藥劑中常用的一種稱作米吐爾(Metol)的成分敏感。柯達稱米吐爾為衣化(Elon)。用菲尼酮(Phemidone)替代米吐爾的顯影劑對皮膚刺激性較少。如你厭惡米吐爾,那麼改用菲尼酮顯影就是個好主意。菲尼酮是依爾福的商品名稱。你可以從顯影劑包裝物上標明的組成成份上看到所含顯影有效成分是什麼。閱讀說明書為沖洗膠片而擬定的說明書,內容主要包括使用不同顯影劑各自所需的顯影時間。例如柯達Tri-X膠片使用說明書的一張顯影時間表表6.1柯達包裝顯影劑顯影時間(分)小罐顯影~每隔30秒搖動一次大罐顯影~每隔1分鐘搖動一次65。F18。F68。F20。F70。F21。F72。F22。F75。F24。F65。F18。F68。F20。F70。F21。F72。F22。F75。F24。FHC-110(稀釋B) 81/2 71/2 61/2 6 5 91/2 81/2 8 71/2 61/2D-76 9 8 71/2 61/2 51/2 10 9 8 7 6D-76 11 10 91/2 9 8 13 12 11 10 9MICRODOL-X 11 10 91/2 9 8 13 12 11 10 9MICRODOL-X(1:3) - - 15 14 13 - - 17 16 15POLYDOL 8 7 61/2 6 5 9 8 71/2 7 6dk-50(1:1) 7 6 51/2 5 41/2 71/2 61/2 6 51/2 5HC-110(Dilution A) 41/4 33/4 31/4 3 21/2 43/4 41/4 4 33/4 31/4注意:不能採用含有鹵化銀溶劑的顯影劑。溶解不均勻會使顯影時間縮短至< 5分鐘。首先,決定採用何種顯影劑。假定你用了D-76。此表把所有你需要知道的都告訴你了 :稀釋:表列兩種D-76參數D-76   D-76(1:1)第一列出是按未稀釋的D-76。第二列出是按1:1稀釋的D-76。即1份水對1份D-76的溶液。我們認為你可決定採用1:1稀釋的D-76。溫度:在什麼溫度下使用顯影劑為好?上表提供的選擇是650F(180C)到750F(240C)之間。你可將溫度計插入到這個已稀釋溶液,並看到讀數正指在通常室溫720F(220C)上。時間:如果顯影溫度為720F,在小罐顯影(這是常用方式)的時間為9分鐘。攪動:按上表所示9分鐘顯影時間是根據每隔30秒攪動一次的小罐顯影而定的。所以,上表告訴你,按1:1稀釋的顯影液,在溫度720F(220C),採用小罐,每隔30秒鐘攪動一次。這些都是你需要知道的。七、化學品儲存由於各種化學品的配製都有定量,而為每一顯影操作階段所配製的化學品溶液的量總得大於實際耗用的量,這樣,你就需要把剩餘的藥液儲藏起來。這裡告訴你怎樣保存化學藥液,使它儘可能長時間保持新鮮。1、 使用深色的或不透明的瓶子。因為光線能使若干照相化學品變質。瓶子還須注意確保清潔。2、 有一時期,許多專業攝影者都喜用玻璃瓶甚於塑料瓶更為適用。請放心使用它們。3、 貯存化學藥液應防止高溫,避免強光。4、 在每個瓶子的瓶身和蓋子上都標明名稱以免一時疏忽,把一種化學品混入或沾染到另一化學品中。你可用1英寸寬的不幹膠帶和不褪色記號筆寫成標籤巾在瓶上。我們還建議你標明溶液的配製日期。製造商的產品說明上一般均寫明該化學製劑的保存期限。你如發現超過期限就得把它扔掉。5、 不要把一種化學品放到以前盛放過另一種化學品的瓶子里去。即使你已用水沖洗過幾次,看來已經乾淨也不行。還是不用它為好。化學品的微量殘留物還可能存在,你看不到但它有可能污染新配製的藥液。6、 不要讓瓶頸留有空間。化學品會與空氣發生氧化反應,從而減弱或破壞該藥物的性能。你可從當地玩具商店習些玻璃彈珠,洗凈後放進藥液瓶子,至藥液面升至瓶口,然後擰緊瓶蓋。7、 為節省貯存空間,可根據廠家指導,以濃縮狀態來貯存化學藥液。使用時稀釋出足夠使用的量。濃縮液一般作為儲備溶液,而稀釋液則作為工作溶液。影視些廠家的產品導言中都有規定。8、 注意事項:不要把照相化學品盛放在金屬蓋子的瓶子里。否則化學品對金屬蓋起腐蝕作用會使二者都受損害,還是採用塑料瓶蓋為好。如果你沒有暗室,可用換片暗袋如果你沒有一個合適的暗室,有一種稱作換片暗袋的用具可以幫助你解決問題。簡單說來,這種暗袋可當作一個柔軟的小暗房。它的結構類似一件黑色不透光的運動衫。其上部和底部都是縫合上的。使用者從下部拉開拉鏈,把已攝膠捲和顯影罐放進暗袋,再拉上拉鏈關閉暗袋。袋的兩端像運動衫的短袖,兩袖各有一個袖口,袖口邊緣縫有鬆緊帶,閉住袖口。當你把雙手從袖口伸進暗袋,順勢把袋子拉到胸前,你的手指就可觸到顯影罐和膠捲。可以從容而安全地進行插片。以上是設想你準備先用一個廢膠片試行暗袋裝片操作說的。如果你要衝洗一個35mm膠捲,面膠捲暗盒的帽蓋是封死的,請別忘備一把開蓋器,以方便開蓋。如圖6.7所示。關於換片暗袋還有一言相告,如果它沒有採取專門結構,如雙層擋光黑布,縫紉細密,鬆緊帶緊收的阻光袖口,則很可能漏光。如果你想置備一個暗袋,請一定買高質量的。即使如此,也不要沒有試驗就信它。你決不會願意冒此風險毀環一卷不可挽回的膠片的,是吧?試驗一個新暗袋,可在袋中預先放進一卷未攝膠捲,並把片子從暗盒中抽出,然後把這個有膠捲的暗袋拿到戶外強烈陽光下暴晒。如果膠捲準備自己沖洗,正可利用此機會嘗試把片子插進顯影罐軸盤。如果你準備拿出沖洗,不必打開暗盒帽蓋,只需抽出約2尺片子。不用把片子全部抽出來。待暗盒經陽光暴晒後,轉動暗盒的軸芯,使膠片退入暗盒,交付沖洗,並驗看結果。不管以上哪種方法,其結果都應是一條像窗玻璃一樣透明的片子。果真如此,這就證實暗袋安全可靠了。否則就應把暗袋退給商店。為探明暗袋是否可靠而犧牲一個空白膠捲,比弄壞一卷已攝人物坐像、婚禮場景或紀錄畢生一次的蒙古旅遊印象的膠捲之後,才發現這暗袋原來是個不中用的東西,其損失要小得多。注意:換片暗袋也是一個有價值的輔助設備。如果你正在執行一項重要拍攝任務而突然照相機失靈,膠片卡住,你就可以在暗袋裡憑手感調整或把膠片從相機中安全地抽出來,然後採取補救措施。八、溫度控制溫度的精確控制對膠片顯影十分重要。水浴 溶液冷卻或加熱應在水浴中進行。將你的盛有溶液的量杯放在較大的容器中。將熱水或冷水傾入容器,使之包圍量杯。如欲冷卻溶液,可在水浴中投入冰塊。或者讓冰水連續通入水浴,但要注意防止水濺入你的溶液。如欲加溫溶液,可使用熱的流動水。連續攪動溶液,密切監視溫度。待溶液達到規定溫度,立即把量杯移出水浴。用不鏽鋼量杯在水浴中調溫比用玻璃量杯好,因為金屬是更好的水浴與溶液之間的溫度傳導體。玻璃量杯也可用,就是溫度傳導慢一些。

快速冷卻 這裡有一個溶液快速冷卻的方法,將一個內裝製冷劑的密封容器直接放進溶液中。這種容器在多數家用器皿商店裡都能買到。將這密封容器直接放入溶液。在使用前或使用後都須用水充分沖洗它。快速加熱 要快速加熱溶液,可把一個售價並不貴的咖啡電熱棒放進溶液中,這種加熱器也可以在器皿商店裡買到。你要仔細地觀察溫度。這種小電氣生效很快,你一轉身,有多一會兒溶液就可能被煮沸。室溫 最方便的掌握溶液溫度的方法是你在室溫下進行膠片沖洗。當然,這是設想你的室內溫度正那調節在68-750 F之間。如果你的各種溶液就儲存在這同一房間里,那麼,你一倒出溶液,它的溫度就正好在你使用要求的適當範圍內。整個操作過程都不需要在調溫上費一點勁。如果溫度正好並不在680 F上,你可參閱上面介紹的《顯影時間(分)》表,將你所用膠捲和顯影劑與之對照,重新確定顯影時間。或參照柯達顯影計算器(Kodak Developing Conputer)--在一本名叫《柯達暗室數據指南》(《The Kodak Darkroom Dataguide》)的書上刊載的一個顯影時間、溫度換算轉盤--來調整時間。這些數據雖為柯達黑白照相產品而設定,但也可以方便地移用到任何其他傳統膠片和顯影劑綜合數據運用上。不論是柯達的還是非柯達的。例如:這裡是柯達膠片Tri-X 使用說明書上推薦的顯影時間、溫度數據。表6.2柯達包裝顯影劑顯影時間(分)小罐顯影~每隔30秒搖動一次大罐顯影~每隔1分鐘搖動一次65。F18。F68。F20。F70。F21。F72。F22。F75。F24。F65。F18。F68。F20。F70。F21。F72。F22。F75。F24。FHC-110(稀釋B) 81/2 71/2 61/2 6 5 91/2 81/2 8 71/2 61/2D-76 9 8 71/2 61/2 51/2 10 9 8 7 6D-76 11 10 91/2 9 8 13 12 11 10 9MICRODOL-X 11 10 91/2 9 8 13 12 11 10 9MICRODOL-X(1:3) - - 15 14 13 - - 17 16 15POLYDOL 8 7 61/2 6 5 9 8 71/2 7 6dk-50(1:1) 7 6 51/2 5 41/2 71/2 61/2 6 51/2 5HC-110(Dilution A) 41/4 33/4 31/4 3 21/2 43/4 41/4 4 33/4 31/4注意:不能採用含有鹵化銀溶劑的顯影劑。溶解不均勻會使顯影時間縮短至< 5分鐘。如你所見,如果用D-76液以溫度680 F在小罐顯影,時間應為8分鐘以750 F顯影,時間只需5分鐘。因為溫度越高,顯影劑的作用越強。又舉上表另一例:如果採用1:1稀釋的D-76液,以680 F顯影需10分鐘,以750 F顯影,則只需8分鐘。很明顯,顯影液稀釋使顯影作用趨於緩慢。遵循這個數據表,你可以在幾種不同室溫條件下選定顯影時間。九、 顯影步驟第一步,將膠片裝進插片軸盤

你須在全黑場合進行這一步驟。如果沒有暗室。一個壁櫥是最好的選擇。你可試站在裡面,睜著眼,心裡估計已過約3分鐘,環顧四周,如果你看不到哪怕一線最微弱的光,這個黑屋可以放心使用。如發現些微漏光,可用黑布加以阻擋。把膠片插進軸圈是顯影操作過程中唯一的技巧所在。你當然不願意在這一步上出錯。所以需要實習。可用一卷膠片來做插繞練習,直至確信可以在全黑處操作為止。你可閉上眼睛或在全黑條件下自我訓練。花費一個膠捲可以防止將來損壞許多有價值的影像。所以這是一具有利的投入,請在全黑處不斷重複練習。直至得心應手,成為慣技。按步驟裝好片子還是容易做到的。你預先把顯影罐體、插片軸盤、罐蓋、暗盒開啟器和剪刀一一放置好,以便在黑暗中隨手取用。然後做好各種化學品溶液的準備工作。遵照廠家的使用指南,把化學品溶解或稀釋好,並調節至規定溫度。現在開始進行以下操作:熄燈絕光 開啟35mm暗盒,可用一個開瓶器或"柯達暗盒扳開器"(Kodak Cartridge Opener。)扳下暗盒帽蓋--不是軸頭伸出處的那個蓋兒,而是另一頭的那個帽蓋。千萬不要用手指觸摸膠片表面,只許輕捏片條兩側的邊緣來運作。按照顯影罐廠家的使用說明,小心地把片子穿插到盤圈裡去。你必須用兩個手指輕輕捏緊片邊,使略呈弧形,如圖6.9所示。否則片子插不進盤圈。

如果你是用的120膠片,也是採用同樣方法把片子插進盤圈。不過事先要把它的背紙撕掉。當你把整卷片子插進盤圈旋溝槽,要防止發生任何滑落或扭折,然後把盤圈放入顯影罐內,緊扣罐蓋。這時你就可以把顯影罐移至正常的室內光線下進行以下操作。有一個竅門為許多職業照相工作者樂於採用。他們在顯影罐蓋上蓋子後,就用一條密封帶把罐蓋與罐體扣合的那條縫全部封上。以防止操作過程中罐蓋突然脫開。保證從操作開始經過以下各個步驟,直至全部操作完畢,都是在罐身與罐蓋緊扣不離的狀態之下。然後才撕棄封帶。這一措施可以確保你不致因意外開蓋,使整卷不可重複的已攝影像盡遭破壞。所以我們把此法推薦給你。第二步 注入顯影液首先,在量杯中倒入足以使膠片浸沒容量的顯影液,並檢驗溫度。將計時器的指針撥在準確的時間讀數上,啟動它,並立即把顯影液通過罐頂的防光口傾注主罐內。傾注動作應迅速而持續,對16盎司的顯影罐每隔不大於20秒種時間搖動一次(若相隔時間過長,可能造成顯影不均勻。因為膠片底部接觸顯影劑的時間長於頂部的時間)。把罐身稍稍傾斜更易於注入溶液,但不可能使罐橫卧。注液時手握罐體使成一定角度,可以最少地帶入空氣。

採用大小適宜的顯影罐。一個16盎司的顯影罐可疊裝兩個35mm的膠片穿插盤圈。如果你只裝1卷膠片,則把已裝片的盤圈放在下部,把一個空盤圈放在上部,以免晃蕩。即使你只衝一個膠圈,也應該傾注16盎司的藥液到罐內。這樣可防止操作中空氣混合到顯影液里。大罐顯影按相同方法操作。第三部 攪動膠片裝進顯影罐後,先把罐放到一個堅硬的平面上,如洗滌水斗的底部,稍稍用力使罐底與硬面碰幾下,從而讓膠片表面可能附著的小氣泡溢出。把罐身倒過來,翻過去,搖動幾下。然後放下罐子。這之後,每隔30秒鐘按以上手法搖動一次。直至達到預正定的顯影時間。務必遵照各種顯影劑所附的使用說明。以上操作手法對大多數顯影劑都是合用的。要注意,在你拿起顯影罐時千萬不要光提罐蓋,一定要緊握罐身。攪動顯影液可促進顯影,攪動次數越多,動作越劇烈,顯影速度也越快。所以你必須確定一個一致的、規範化的手法,以取得穩定的效果。確定標準的攪動手法,與確定標準的顯影時間和溫度同樣重要。

在每次攪動間歇,沖洗一下溫度計,測量一次溫度。預先將足夠量的停顯液倒進量杯,以備傾注到罐內。校正停顯影的溫度,使之與顯影液的溫度相差只在1-20 C之間。如果你在顯影之後用過冷或過熱的停顯液,定影液或水洗用水由於溫度驟變,會使濕潤、柔軟的膠片乳劑層收縮或膨脹,銀粒排列變動,使畫面出現難看的網紋。所以從顯影操作開始至結束都要保持溫度準確、恆定。注意:不要忘記在剛倒入顯影劑後,即把顯影罐放到一處堅硬的面上碰幾下。我們發現學生沖顯底片常見的問題是表面留有氣泡痕迹。按指定的手法碰擊顯影罐底,這種現象即可避免。第四步 倒出顯影液一聽到計時器的鈴響就很快將顯影液倒出。時間控制的精確性十分重要。如果此顯影液準備重用,通過漏鬥倒回到事先已加入準確數量顯影補充液的貯液瓶中。如果你用的是一次性顯影液,如圖6.13所示,你就把它倒到廢液桶里去。第五步 注入停顯液

快速,持續地把停顯液倒進罐內,輕輕搖動。停顯時間不須十分精確,按常例半分鐘就夠 。第六步 倒出停顯液把用過的停顯液倒掉。有些停顯液商品有指示劑,可用到停顯液變色為止,也就是說,如顏色未變,還可重用,可倒回到原來的瓶子里。清洗量、漏斗肯溫度計。第七步 注入定影液

定影液可取與顯影液、停顯液相同的溫度。按廠家規定的定影時間撥好計時器。很快把定影液倒進罐內,先每分鐘搖動30次,然後每1分鐘搖動10秒、乘搖動間歇,清洗你的用具。按理說,膠片在海波里定影一分鐘後,你就可以打開蓋子,看看膠片上的負像狀況如何而不致對它們有所傷害。但是片子還繞在盤圈上,不方便,所以還是放棄這個誘惑。雖然定影要求的時間沒有差不得幾秒鐘那樣的嚴格,為使操作規範化,還是應該仔細按照廠家指導,規定一個確切時間。如果讓膠片在定影液里停留過久,海波會對負像產生漂白作用;如果定影時間過短,會使膠片上存在一層乳白色殘留物,從而難以或甚至於不可能做出一張好照片。所以還是切實遵循指導為好。第八步 倒出定影液

當定影時間已經達到,將定影液通過漏鬥倒回到瓶子里(在1夸脫或1加侖的定影液瓶上記上已定影過的膠捲個數,在定影能力耗盡之前,將該液廢棄)。現在你可打開罐蓋,膠片上的影像已不會受光照的任何影響了。將已顯影完畢的膠片在操作溫度下水洗15-20分鐘上,從而把海波徹底洗去。可將水管從盤圈中心直插底部,此法可保證水流直接流經膠片。如圖6.16所示,插片盤圈已被放入量杯,水從軟管中沖入杯底。如果你只是從上部注入,表面的水是換了,而底部的水還是原來的水。洗片用水不能過冷或過熱,應調節到接近"室溫"。大約在68-750 F範圍內。

為進一步保證水洗徹底,有一類稱作"水洗助劑"的化學品可供照相工作者採用。其中有兩種高效的通用助劑,一種是柯達產品,名叫海波清洗劑(Hypo Clearing Agent),另一種是海可(Heico)產品稱作潘美水洗(Perna Wash)。在定影完畢後,立即水洗30秒。然後放入海波清洗劑中約1-2分鐘,並輕輕攪動。緊接著以流動水沖洗5分鐘。如果當地有節約用水的必要,一次沖洗時間也可由5分鐘改為1分鐘。第九步 膠片水洗將已顯影完畢的膠片在操作溫度下15~20分鐘,從而把海波徹底洗去。可將出水軟管從盤圈中心直插底部,此法可保證水流直接流經膠片。如圖6.16所示,插片盤圈子已被放入量杯,水從軟管中沖入杯底。如果你只從上部注入,表面的水是轉換了,而底部的水還是原來的水。洗片用水不能過冷或過熱,應調節到接近「室溫」 。大約在68-75。F範圍內。

為進一步保證水洗徹底,有一類稱作「水洗助劑」的化學品可供照相工作者採用。其中有兩種高交往的通用助劑,一種是柯達產品,名叫海波清洗劑(Hypo Clearing Agent),另一種是海可(Heico) 產品稱作潘美水洗(Perma Wash)。在定影完畢後,立即水洗30秒。然後放入海波清洗劑中約1-2分鐘,並輕輕攪動。緊接著以流動水沖洗時間可由5分鐘改為1分鐘。第十步 加潤濕劑

水洗徹底之後,將底片放進一個根據廠家指導配製的,含有少量潤濕劑的水溶液。潤濕劑應按稀釋操作的規定精細配製。太強的潤濕液會傷害膠片。潤濕劑使水的表面張力降低。從而避免水份以珠狀或條狀附著在膠片表面上。使用潤濕劑的目的就是為了防止膠片表面出現難看的水跡,並可促使濕膠片較快乾燥,從而減少膠片在浸濕時粘附塵粒的可能。將已稀釋的潤濕劑與水混合,配成單獨的潤濕液。不要把此液直接傾注到盤圈上,以免出現水泡。最好把軸盤浸到浴液中,如圖6.17所示。使用水洗助液或潤濕液時,都不要在液浴中攪弄膠片或使用雜七雜八的攪拌器觸碰膠片。在使用潘美水洗助劑時,攪動要輕緩而持續。使用柯達Photoflo時,應將膠片浸入此液,靜置30秒,不要攪動,然後將浴液傾出。

不要考慮節省水洗助劑和潤濕劑的工作液。每一顯影操作階段都應採用新鮮工作液。第十一步 晾乾膠片

你先用小夾子夾起膠片,像圖6.18顯示的那樣。然後掛起來晾乾。但你先要把膠片上多餘的水抹掉。雖然有不同形式的工具,如擠壓器(用兩塊海綿分別粘貼在兩個平面上做成的夾子)曾一時被採用為膠片拂拭除水器。但我們還是推薦照相專用的粘膠海綿。這裡,也許有一個邏輯問題:如果廠家說你把膠片從潤濕液中取出後,把它掛起來晾乾就行了,我們還有必要用個什麼東西來把膠片拂試一下嗎?讓我們注意一下下述理由:A、 膠片經過揩拭可以加速乾燥。把粘附塵粒或其他可能的損傷減少到最低限度。B、 把膠片拂拭一下,可以把水洗過程中可能粘附到膠片表面上的任何不潔細粒除去。C、 輕拭膠片可以避免由於潤濕劑可能稀釋不當(太強),而在膠片表面形成點跡。許多照相工作者採用細孔纖維海綿來去除膠片上的多餘水份。你可以從照相材料商店,或者在有賣擦洗汽車用的精細海綿的開架售貨店裡找到這樣的材料。

先把海綿切成適當大小的兩塊,做成"海綿三明治"形狀備用。用前先以清水沖洗,然後適當擠干。不能採用干海綿拂拭膠片。因為它太粗糙。現在你該在膠片上端夾上夾子,但要先拭去膠片上端的多餘水分。然後上夾。否則,夾口處片子部位的水份很難乾燥。將片條放在兩片海綿之間以吸去多餘的水份。將片條掛在從天花板上懸下的一個小鉤子上,或靠牆的釘子上,或已繃緊的"晾衣繩"上。片子掛上後,將你的兩片海面夾在膠片的兩面,有很輕的壓力,自上而下輕輕地試去片面的水份。再在片子底端夾上夾子,防止膠片在乾燥過程中形成捲曲。膠片必須懸掛在無塵場所,遠離人們走來走去塵埃揚起的地方。不要緊靠牆面或其他平面,以免粘貼牙碰傷。在乾燥初期,膠片打卷,似一條發怒的蛇,很容易碰到任何挨近的東西。如懸掛1卷以上的待乾燥膠捲,至少應相隔10-12英寸,並要特別注意風力或空調氣流影響,防止片與片相互碰撞。現在,以潔凈水洗凈海綿,擠去余水,待乾燥後放在清潔的塑料袋內,以保持無塵。記住,使用前必須先以水浸濕。十、 底片存放底片的存放有兩項要求,一是保護好它們,二是當需要時能很快找出來。為妥善保護,底片可以存放在玻璃紙或塑料封套中。這類封套你從照相材料店裡都能買到。如果你採用塑料封套,可買聚乙烯製品。因為醋酸鹽類或聚乙烯基休合物類可使底片受損。聚乙烯不釋放有害氣體,已被指定為檔案專用儲存材料。醋酸的化學性對做為膠片片基材料是安全的。但在潮濕條件它會使底片的乳劑層產生光亮的點跡。當膠片已經乾燥,用剪刀小心將整卷片子剪成短條。35mm片按5-6個畫面為一條剪開。備放入豎插散頁封套的膠片每條以5個畫面的長度為好。6畫面的片條則適於橫插的散頁封套。將已剪成的片條插入玻璃紙或塑料封套後,在每一封套上按同一膠捲為同一編碼出序號。在以後的暗室課程中還將討論散頁封套的長度問題。你可以把膠片封套最後儲存在箱子里。這種現成的專用箱子和可分頁的索引卡都可以在照相材料店裡買到。還有8英寸ⅹ11英寸的活頁玻璃紙或塑料膜在照相店裡也有出售,一頁紙或膜可以裝許多膠片條。最後集裝成活頁冊。不管你是裝成箱或成冊,都應把它們放在低溫、乾燥之處。為便於較快檢索,可把每一條或每一頁的底片的主題、日期、序號彙集、記載在一張張可分開的索引卡上,以此作為檢索目錄。按一定次序把底片編排起來,這樣,你就可以在一分鐘內找到我所需要的任何一個底片。十一、 觀察底片

一開始,當你注視已顯影的底片,你會感到似乎模糊不清。影調全是相反的--亮的是暗的,暗的是亮的。你只能看到你所攝人或物的在致狀況。這樣的底片能表明什麼?在你用它印製照片之前,應該先從底片畫面上了解些什麼?你可以了解到許許多多。底片是包含著你拍攝時的布光、曝光和顯影等多方面信息的一個"寶貴資料"。這些因素的綜合,產生一個底片如下三方面的基本質量:1、 密度(主要取決於曝光)2、 反差(主要取決於顯影)3、 顆粒度(主要取決於所用膠片的品種、顯影以及少量的曝光因素)通過實踐,你能夠學會怎樣去(讀)一個底片畫面--就是說,怎樣通過對底片的鑒察,來評定它的相對密度、反差和顆粒性。觀察並準確解讀底片的最好方法是通過一種柔合而均勻的光照來看底片。這並不是說要在明亮的陽光下或直接的燈光照射下,而正恰恰相反。

最好採用一個燈箱,通過它的半透明乳白玻璃或塑料板透出來的光來看片。這種燈箱在照相材料店裡有售。但你現在可暫時不去買它。因為這裡還有一個較為簡易的方法。簡易的底片觀察法是通過一張白卡紙、一張白紙、一面白牆或白色天花板反射過來的光看片子。這種柔合、均勻的光可以使底片容易閱讀。膠片與布光、曝光、顯影之間的關係在你仔細觀察底片的密度、反差時,你將很快推想到你所用布光、曝光、顯影諸因素在形成的底片中起到的作用。我們在前述曝光一課中指出,曝光和顯影是一個硬幣的兩面。此外,膠片的品布光也同樣重要。當你在印製照片時回想一下前階段(拍攝階段)對上述諸因素怎樣產生各撲克的作用就清楚了。1 、光線通過相機鏡頭照射到膠片表面的鹵化銀晶體上,使晶體產生不可見的潛在變化。這變化的形式與趨向,決定於照射到膠片每一點上的光的量。而膠片每一點上的光的量決定於,依次來說,被攝物表面的光線分布、被攝物的形狀以及布光明暗狀況、膠片性能和曝光量選擇等。2、由已起變化的鹵化銀晶體構成的潛影經顯影后轉化為永久性的負像影像。你可以採取顯影不足一點或過頭一點的方法,來調節已曝光鹵化銀晶體向黑色金屬銀轉化的量少一點多一點。也就是說,通過顯影手法,你可以控制底片的反差。讓我們對此一一加以探討。

圖6.22用燈箱的光觀察底片是最好的辦法。圖6.23用一個白色平面的反射光來觀察底片也可滿足要求。十二、 密 度密度的實質說明一定面積的底片上沉積的金屬銀顆粒的相對數量。如果沉積較甚,形成一個光線很難通過的面。這個面就很濃密(Dense);如果這個面上銀粒沉積很少,光線很容易通過。那麼這個面就叫做很薄(Thin).底片的密度範圍可以從幾乎完全透明的極低密度直至幾乎一點不透明的極高密度。由於底片與最終的正像照片正相反:底片上低密度的較透明處成為照片上的暗黑處;底片上高密度的濃黑處成為照片上的白亮處。底片上的透明處很少銀鹽轉化為黑色金屬銀;而不透明處則是大部分銀鹽都已轉化為黑色金屬銀。在一個底片的這兩個極端之間,包含著一系列的不同密度。就是這一範圍的不同密度形成為一上影像的所有細部層次。濃密(或稱厚重)一詞也用於表達底片的總體情況。一個濃密的底片,這是指底片的整個密度範圍都接近於不透明。當一個濃密底片某些部位的密度更高於其他部位,但沒有一處是"薄"的,說明此底片所有部位的金屬銀沉積都是厚重的。濃密底片的反面是過薄的底片。在薄底片中所有部位的密度相對地說都是透明的。雖然在同一張稀薄底片上也有某些部位的密度相對較大,但總體上看來都是透明的,因為這裡的所有單位都沒有較多的金屬銀沉積。一般來說,人們都想攝製出即不太奪厚,也不太薄的恰如其分的底片。我們稱這是正常密度。讓我們看一下不同密度的底片,並討論怎樣對待它們。正常密度的底片

當你的膠片拍攝"正常"並顯影"正常",你將得到正常的底片。這裡有範圍很寬的不同密度,但沒有一處過於濃密或過薄到丟失通過印相表達出來的任何細部層次。用這樣的底片來印製照片,你可以看到最明亮的強光部位和最暗黑的陰影部位的細部表達都清晰可見。一個正常底片--這是你的基本要求。太厚的底片

請看這張底片與普通底片有何不同。此底片幾乎全不透光。以這種底片印製照片需用比正常底片長得多的曝光時間,才能得到一張看來大致過得去的照片。其中還有一些本來不希望產生的副作用:如可覺察的顆粒增加了;曝光準確的正常底片應有的明暗影調消失了;為印製出一第儘可能正常的照片,不得不把這張底片在印相機燈光下長時曝晒。受熱過度,片子還會發生捲曲。一張過厚的底片多半由於拍攝時曝光過度,有時由於顯影過頭,也常常兩個原因兼而有之。如果你的底片一貫密度太大,可作如下檢查:你的曝光量控制裝置是否準確?你使用曝光裝置的方法是否正確?你是否以準確的時間在準確的溫度下進行顯影?如果溫度提高則必然使顯影劑的作用加劇。太薄的底片

因密度過於厚重而產生的另一問題是顆粒度增加。特別是由於顯影過度而帶來的密度過厚。一張底片如果僅由於拍攝曝光過度,出得來是較細顆粒,如果既曝光過度又顯影過度,那顆粒就非粗不可了。注意這個太薄的底片與正常底片和太厚底片的差別何在。此底片總體透光,印出的照片其陰影部分沒有細節表達。是間色調也很少層次。正常底片所具有的色調範圍乾淨而清晰的特色在這裡非常缺乏。招致底片過薄是由於曝光不足或顯影不足或二者兼而有之。追根求源,就在於底片的反差。

十三、 反差

反差是指底片的密度範圍。也就是說底片最薄的陰影部分到最厚的強光部分黑白對比的範圍,一個底片具有較大密度範圍,稱為高反差。一個底片具有較小範圍稱為小反差;或叫做太軟或太平。反差是由什麼決定的?首先,反差取決於拍攝主體的反差--它自身的光值(Light Values)分布。如果你以正確的曝光來拍攝一個具有明亮的強光到深暗陰影的影調範圍較寬的景物,並加以準確的顯影不,這樣的底片總是高反差的。例如,拍攝穿著黑色兜帽夾克的滑雪人與陽光普照下的皚皚白雪相對襯,得到的必然是一張高反差底片。反過來說,如果你以正確的曝光來拍攝陰天濃霧籠罩下的一所淺色屋子,並加以正常顯影,得到的必將是一張平的低反差底片。第二個決定反差的因素是曝光。如果曝光的任何一方面離正常太遠,勢必招致反差降低。換言之,如果你的負片曝光太不足或太過分,則反差必然下降。注意,我們在不足或過分之前都用有一個"太"字,這是說,稍稍不足或過分都不致影響反差。第三個決定反差的因素是顯影。如果你的底片顯影不足,你將制出低反差的影像;如果顯影過分,將制出高反差影像。總之,有三個因素影響底片的反差:拍攝主體自身的反差或布光的反差曝光顯影讓我們來看幾個實例。這將幫助你理解這些不同因素怎樣影響反差。十四、 反差比較你已知道有三個因素能夠影響底片的反差:1. 拍攝主體自身的反差或布光的反差2. 曝光太過分或太不足3. 顯影過度或顯影不足在以下的若干實例上你將看到上述因素怎樣對一個影像產生影響。不必強記這些不同影響。只要你知道在底片上看起來是什麼字樣就行。如果你在觀摩影像的反差情況時產生疑問,可回過頭來在本節中尋找答案。正常反差的底片

這是稱為"正常"的底片。它具有由明到暗的,並有濃淡不等的微妙陰影的全部影調。其陰暗處與明亮處細部層次表達均清晰可辨。印到通常反差係數的照相紙上,便能得到一張悅目的照片。當你拍攝自身反差適中的景物,希望能獲得像上例一樣的正常底片,你需要做的所有的事就是準確的曝光和準確的顯影--這就是我們在這一課里要教給你的。太"平"的底片

將這一底片與"正常"底片相比。其所攝人物的最明亮部分在此負片上並沒有達到接近黑色,而是淺灰。用以印出的照片則顯得軟弱,整個是灰色調。沒有深黑,也沒有亮白。為什麼這個底片如此之"平"?而被攝對象本身的反差和光照分布的反差其實都是挺高的,我們一定得看看別的方面。曝光過度是一個可能因素。如果曝光是準確的,那麼就可能是由於顯影不足的緣故了。反差太大的底片

將此底片與正常底片相比,強光成為深黑,陰影部分則顯得太薄。那麼,中間色調如何呢?比起應有的微妙層次來,中間範圍不同色調之間差別過大,用以印出的照片,強光部位層次全無。陰影部位一片深黑。其灰色調的層次還比較清晰、利索,但亮處和暗處細節都損失了。最大可能的原因是曝光不足伴隨著顯影過度。十五、 底片鑒評我們已經告訴過你會用眼睛正確評定你的底片是多麼重要。你將從而懂提並能糾正曝光和顯影中的任何偏差;可以在印相時對不正常的底片加以補救。讓我們得溫各種可能性,把它們集中起來,以便於使你更容易理解和記憶。當你進行拍攝曝光,不外乎出現三種結果:曝光正常、曝光不足或曝光過度。同樣地,當你進行底片顯影,不外乎出現三種顯影結果:顯影正常、顯影不足或顯影過度。由於曝光和顯影的不同組合對底片的密度和反差都起決定性作用,按簡單數學(3ⅹ3)推算,這裡就有9種可能的結果。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這9種結果。請你仔細觀察以下每一個底片和它相應的照片。當你凝視一對正、負像時,你就自己問自己,,是什麼樣的曝光和顯影條件的組合造成的這一結果。可以把下列這一系列圖示存手頭,以備今後觀察和評定自己拍攝的底片時做參考。你將發現它對你很有用處。

十六、 顯影常見問題如果你遵照我們已扼要介紹過的方法一步一步地操作,一般來說,你制出的底片可以不出問題。但是偶然的操作差錯總是難免的,甚至因此毀壞了你的底片。在這一節里我們將研討幾個常見的弊病,究其原因,並告訴你怎樣防止。由於顯影劑衰竭或膠片過期帶來的灰霧原因:如果你發現了底片蒙有一層灰色霧翳,使整個底片顯得灰暗,一直廷伸到片子的邊緣乃至鑿孔部位。這種弊病稱作灰霧。其嫌疑犯是顯影液"疲勞",膠片過期,或者,在顯影前或顯影中露了光。防止:採用新鮮膠片;使用顯影劑時不要超過廠家規定的可顯膠片的卷數。如果需要把顯影劑貯存一段時間,應依照我們提出的化學貯存的有關規定。如果你在標籤上寫明的保存期限已滿,就廢棄此顯影液,重新配製一服新顯影劑。如果你對瓶顯影劑心存懷疑,就扔掉它。不要為了省錢而寬放化學品的使用時間。否則,它可能損害你的照片。到頭來要費錢更多。還有,要確保在你插裝膠片或進行顯影操作時暗室里沒有任何散雜光線射及你的膠片。底片上的細小透明點

原因:如果你發現底片上存在圓形透明小點,它將使照片出現小黑點。其來由一般是因氣泡--我們稱之為"空氣鈴"(Air Bells)在膠片顯影時附著在片子的表面。在整個顯影階段,膠片上小氣泡附著的部位顯影作用受到阻擋,從而在這些部位遺留下沒有顯影的或顯影不足的點跡。防止:當你把顯影液倒入已裝膠片的顯影罐後,立即將罐底向著洗手磁盆的底部或桌面撞擊幾下,即可除去氣泡。或者在傾注化學藥液,特別是顯影時,要使罐身保持傾斜,通過罐頂的阻光帽蓋口把藥液穩定持續地灌進罐子里去。當膠片定影時,要精確按照我們前面說過的規則,把未曝光部分的鹵化銀晶體從你寶貴的底片上均勻地去除乾淨。空白印跡原因:如果底片上存在變形的蟲狀的斑塊,造成照片上也存在相應的斑塊。這是由於你的底片在顯影時,片子局部粘連。顯影液沒有進入片子粘連的那一部分。如果底片的斑塊是奶油色或灰色,這是由於片子沉浸在定影液是時一直粘連在一起。防止:把膠片插入顯影盤圈時要加倍小心,使片子的全部都圈插在溝槽里,沒有任何片面的互相粘貼的情況。實踐、實踐、再實踐,直到你能熟練而正確地掌握這一裝片操作。片子粘連問題是顯影操作中最容易發生的問題,但如果你的裝片操作熟練到閉上眼睛也能準確裝好,熟練到成為你的"第二天性"。這個問題又是最容易避免的。手指印原因:當你裝片時或晾乾時手指觸碰了膠片表面。結果:出現一個比FBI(聯邦調查局)檔案要求還清楚的手印。防止:任何時候總是只接觸膠片的邊緣,絕不觸摸膠片表面。裝片前要確保你的手指清潔乾淨。糾正:如果的指印是在裝片操作中造成的,皮膚上的油脂使膠片蒙上一薄層油層,使顯影劑難以起作用。印上一次就很難糾正。如果手指印是在顯影之後造成,你還有可能把片子弄乾凈。可到照相材料店裡買一瓶膠片清潔劑,按使用說明輕輕操作。存在於光亮的片基面的指印比存在於的乳劑面的指印易除去。

水跡點原因:如果水珠或水條留在底片上,一經乾燥就遺留下難看的痕迹。防止:按照我們前面說過的辦法,採用潤濕劑,並以"海綿三明治"抹除膠片表面所有的水分。糾正:再次水洗膠片,這時你可用一點潤濕劑,並以海綿抹致病膠片上的全部水珠。儘管如此,有時,但不是常常,水跡還會隱約出現。

照片上的小白點

原因:照片上出現的白色小點,一般是由於底片上粘有塵埃。防止:選擇無塵的地方晾乾你的膠片。糾正:印相之前先把底片上的灰塵刷去或吹去。如果塵埃點粘牢在膠片表面,可用膠片清潔液來除去塵點。攪動條痕原因:這裡看到的是顯影時藥液攪動不勻造成的淺灰和深灰的橫條形痕迹,從建築物溢升到天空。其原因是搖動過激,搖速過快。造成這樣的痕迹,稱作晃動條紋。請注意,顯影時搖動不足也能造成條紋的出現。所以應該遵照廠家的指導,確守正確的搖動次數。防止:搖動的動作要輕緩。因為,你不是在振搖雞尾灑或旋轉一個輪盤賭具。一定要按照廠家規定,在顯影操作中養成輕緩搖動顯影罐體的習慣,並一貫堅持下去。照片劃道原因:底片劃傷形成條道。防止:小心操作。乳劑層是柔軟的,當你操持底片時很容易劃傷它。在你用海綿抹乾片子上的水分時尤其要小心。當你把已乾的片子插進玻璃紙封套時也要注意。還有,查驗一下你的照相機。膠片劃道有時也可能由於相機內有臟物,例如一小顆膠片碎屑。特別是在相機的壓蓋部位。查閱一下相機手冊,按照它的說明,經常保持相機清潔。十七、 規範化這是關於顯影操作的最後一個問題。完善顯影操作的關鍵在於規範化。相對固定地採用一種膠片和一種顯影劑,把它們作為你標準的配套攝影用品。每次攝影都做到曝光恰當,顯影精確。只採用一種膠片,顯影劑組合,達到極其熟練的程度。每次操作都自我保證,一定要獲得高質量的效果。保存每卷膠片的曝光和顯影數據,評價你每次拍攝、加工所得底片和照片的質量。當你確信已經深入理解它們,你就可以確切地判別自己的底片是否常常偏厚或偏薄,反差是否太平或太強。如發現上述問題,你就應該檢驗並調整你的某些操作,使它回復到你的既定規範。假如你發現稍許增加印相的曝光時間會得到更好的畫面效果,不妨採用ISO感光指數低一檔的膠片。例如以ISO 200代替ISO 400;以ISO 64代替ISO 125T等等。如這樣做的效果確實比較好,你就可以改用新的感光速度的膠片,並以此做為你的標準用片。如這樣做還不能使你滿意,還可用ISO 100代替ISO 400;以ISO 32代替ISO 125。又或許你想使制出的底片黑白對比度更強一些,可稍稍增加你的顯影時間。繼續做調整試驗,直至底片質量達到你認為最佳的效果。重要的是驗證。不要僅僅根據想當然就盲目變動你的操作方法。先試驗它,看它會發生什麼情況。然後再作決定。不要讓來自曝光、顯影組合的某些信息和一般性問題把你嚇住。以至不敢自己動手進行顯影操作。這並不難,很多攝影家都喜歡自己沖洗已攝黑白膠片。如果你嚴格遵照本課程告訴你的操作步驟和膠片、顯影劑、定影劑等產品所附的一些數據指導,一般來說,是不會出問題的。如果偶然發現某個問題,而你對此不明原因所在,請向你的"學生顧問"(Student Advisor)諮詢,雖然有些問題通過電話就能解決,但最好還是寄送你的一段底片條實樣。這樣,學院的專家們可以仔細觀察分析,提出弊病診斷的第一手材料。我們已經把黑白膠片顯影的全部步驟都說了。在以後一個單元里,我們將詳述彩色負片和彩色幻燈片顯影。彩色顯影要增加幾個步驟,但與黑白片沖顯操作,從根本上來說是一致的。十八、 幾項深層的操作本課程的其餘部分包括若干層次的理論概念和操作步驟,你將會發現有不價值的。這是難度較大的選修課目。如果你現在暫時不想學它,也完全可以。在這個材料里,我們對你不作測驗。在你還沒有進入高級照相工作領域之前,這些知識對你並非關鍵。話說回來,無論如何先了解一下幾個主要內容,以便將來有一天突然需要時查閱一下也是好的。當然,如果你現在已進入高層次的攝影技術階段,並已在自搞攝影,我們就要勸你現在就加以精讀,並消化它。十九、 互易律失效互易律主要針對快門速度(時間)和光圈(光量)的連帶關係說的。如你所知,按以下的快門、光圈組合:1/125、F/16;1/125、F/11;1/500、F/8;1/1000、F/5.6,其曝光量相等。不幸的是,當快門速度極高或極底時,上述的連帶關係劉完全被破壞。以黑白片為例,這種關係的破壞作互易律失效,發生在曝光速度快於1/1000秒或慢於1/2秒。在這兩種情況下攝得的負像,按正常曝光表讀數來衡量都將是曝光不足。互易律失效的另一結果是反差變異。經太長時間的曝光,(其反差)會高於尋常。最後,互易律失效現象在你採用的曝光時間偏離(正常)愈遠則愈明顯。換言之,胸採用1/2000秒曝光,其曝光不足和反差過低的狀況剛可發現;但如果你用頻閃光以1/10000秒曝光,這種狀況就很顯著;以1/50000秒曝光,則極其明顯。反過來看,以1秒鐘曝光,倒易律失效極微;以10秒鐘曝光很明顯;以100秒鐘曝光則極為明顯。怎樣對待互易律失效呢?最簡單的辦法是變更你的曝光時間,即儘可能採用"正常"範圍的曝光時間。例如,原定用1秒鐘,F/4拍攝,可否改為1/2秒、F/2.8?或者原來想用1/2000秒、F/8拍攝,可否改用1/1000秒、F/11?甚至更放心一點,用1/500、F/16?如果可以,那麼這是最好的方法。如上述方法不能允許,我們還可以採取補償的方法,即調節曝光時間以補償感光不足和調節顯影時間以補償反差變異。該調整多少呢?膠片與膠片各不相同,每種膠片都有它自己的互易律性格,而各種膠片所附的說明書上一般都不提它的互易律特性問題。如果需要這一具體信息,可以寫信給製造廠家諮詢。這裡是一張通用的對照表,對許多黑白膠片大致適用。互易律失交往補償原定曝光時間補加曝光時間顯影時間變更1/10000秒增加半擋增加15%1/2000秒增加1/4擋增加10%1/1000秒1秒增加1擋(即合計2秒)減少10%10秒增加2擋(即合計50秒)減少20%100秒增加3當(即合計800秒)減少30%二十、 散頁片顯影散頁片的顯影,根據不同的設備和用具,可以有幾種方法。如果自己有暗室,散頁片沖洗又不常搞,盤顯法就會滿足要求。但是,其顯影攪動的時間與罐顯法有所不同,須參照廠家的膠片使用說明進行操作。如果顯影工作量大,而你又備有較精密的設備和適當的暗室,則採用散頁片顯影罐和散頁片吊架來顯影為相宜。從散頁片暗盒取出已攝膠片之前,先把所有工作藥液都調整到規定溫度。膠片按每次一張用一個吊架夾子夾上,疊放在預定的清潔、乾燥的工作台上。待所有吊夾都已夾上膠片,根據顯影罐的大小,一資助浸入4張、6張或8張膠片,不要加更多的片子到顯影罐里,以求操作從容不迫。注意:要牢記全色片必須在全黑條件下進行顯影。正色片則可以在適當三安全燈下操作。詳閱所用膠片的有關操作指南。正規的顯影攪動和操作要求都有充分的說明。如果你沒有暗室,這裡也有幾種"日光"型散頁片顯影罐。這種罐子只需預先在全黑處(無光斗室、夜間的寢室或防光換片袋)把片子裝好。由於各種化學藥液都可以從罐蓋頂部的開口處傾入或倒出,所以顯影操作宜於在浴室或廚房中進行。顯影罐一般做成匣箱形成。內有溝槽便於抽片。通常一次可裝4英寸ⅹ5英寸或5英寸ⅹ7英寸膠片12張。膠片被一張張插進溝槽後,蓋上防光蓋子。這時你就可準備操作。操作步驟還是要遵循顯影罐製造商的說明,因為它與吊鉤式顯影罐廠家介紹的操作和攪動方式有所不同。此種插片顯影法不很理想,因為它容易捲入空氣,從而在膠片上形成透明的圓珠狀"空氣鈴"(Air bell),使顯影作用局部受阻,最終在印出的照片上成為無法去除的小墨點。採用這一種散頁片顯影方法,攪動藥液務必輕緩。人們還發現在顯影罐中先加入顯影液,然後浸入膠片,可把出現空氣鈴的的危險減少到最小的程度。二十一、 加厚法已顯底片如稍有曝光不足或顯影不足,可採取一種稱作加厚的化學方法,給以一定程度的糾正。加厚法增加已顯底片的密度,即在底片已積澱的金屬銀的基礎上增加更多的銀,或增加某些金屬如銅、汞或鉻等,使之與底片上的銀結合,從而使密度增加。換句話說,加厚法就是提高底片已曝光部分影像密度的方法。要理解,嚴重曝光不足的底片是難以用加厚法來糾正的。因為那裡幾乎沒有金屬銀積澱,也就無從加厚,這是必然的。已如上述,不少加厚劑是由汞和鉻組成的。這些都是揮發性的金屬化合物。很多製造商出於對這些化合物的毒性和環境危害性的認識,已停止為照相業生產這類增厚劑。但是,柏格調色劑公司(Berg Color-Tone Inc.)生產各種調色劑,常用來把黑白照片調成有色色調。我們只需了解調色劑也可用來提高底片的銀粒積澱部位的密度。任何加厚操作都可能使影像的顆粒度有所增加。我們只建議你在必須採用某一個太薄的底片印製照片的不得已情況下,才對該底片進行加厚。如果可能,還是重新拍攝原對象,以取得更好的畫面效果。二十二、 減薄法減薄法應用於對密度太大或反差過強,或二者兼有的底片的改善。其方法是把部分銀影轉化為可溶性的銀估合物。減薄劑類別大多數攝影業用的減薄劑都是按比例減薄的。這是說它從底片上不同密度部位減去的銀量與底片上原積澱的銀量成正比例。所以它從底片強光部分減去的銀多於從陰影部分減去的銀。從而使底片的反差降低。這對糾正超過需要的底片反差最為有效。像增厚劑一樣,近年市場上只有少數減薄劑產品強見。增厚劑和減薄劑在往昔的人像攝影界起過一定的輔助作用。那時時興大幅面(4英寸ⅹ5英寸或5英寸ⅹ7英寸)照片。偶然在曝光或顯影上出了差錯,就用它們來加以糾正。現在進步的膠片乳劑和化學工程技術使攝影一般都能得到較好的效果。雖然,由於人為因素的介入,有時也偶然出錯。減薄劑沒有加厚劑那樣的毒性。可採用柯達的農夫減薄或柏格的深棕調色劑的A部分來為底片減薄。以上是幾種深度技巧和底片質量問題糾正方法的簡單介紹。請理解任何底片質量的糾正都是有限的。因此獲得最棒影像質量的最好方法,只有注意精確掌握曝光和顯影。在下一單元的"完美的照片"和"暗室"的課程中,我們將告訴你怎樣從黑白底片和彩色底片獲得最大可能的優質照片。一、濾光鏡濾光鏡是能夠明顯改變照片外觀的最便宜的一種附件。在這一課中我們將講述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濾光鏡的長處。濾光鏡其實就是拍攝時放在照相機鏡頭前端的一塊玻璃片或塑料片。濾光鏡的種類繁多,基本上可以分為幾類:有些濾光鏡可以用來校正照片的外觀,有些可以用來加強照片效果,而特殊效果濾光鏡可以完全改變照片的外觀。黑白攝影中,我們用濾光鏡使某種顏色在黑白底片或照片上產生的灰色調變亮或變暗。彩色攝影中,濾光鏡的使用要更複雜一些,因為濾光鏡自身的顏色對照片或幻燈片上每種顏色都會產生影響。然而,如果適當地加以運用,可以證實濾光鏡在許多彩色的場合中都極其有效。首先,考慮一枚簡單的紅濾光鏡。如果用它來拍攝彩色膠片,那麼幻燈片或照片上將會有很強的紅色調。如果我們喜歡紅色的天空而不是藍色的天空,使用紅濾光鏡就可以實現願望。這就是通常所說的"特殊效果"。但是,用紅濾光鏡拍攝黑白膠片,情況就大不一樣了。由於只有黑色和白色,因此黑白照片上反映不出"彩色",不過可以改變照片上黑白色調值。例如,用同樣的紅濾光鏡來拍攝黑白膠片,則藍色的天空將比不用濾光鏡拍出的天空呈現更暗的灰色調。因此,使用紅濾光鏡可以拍攝出深灰的天空醒目地襯托著翻滾白雲的黑白照片。其結果可能是一幅漂亮自然的黑白照片。現在我們可能不明白這其中的奧妙,但是不用著急。在這一課,我們將具體討論拍攝彩色或黑白膠片時所使用的各種濾光鏡。下面我們看看另外一個例子:使用黑白膠片拍攝一束玫瑰時,如果我們使用同樣的紅濾光鏡就能夠從綠葉背景中生動地突出紅色的玫瑰。結果會是一張非常好看的黑白照片,突出的亮色調紅玫瑰與暗色調的綠葉形成鮮明的對比。因此,正確選用濾光鏡是我們所能運用的一種重要的創造性工具。我們也要認識到,有些濾光鏡只適合於黑白攝影,而有些則只適合於彩色攝影。當然,也有些濾光鏡對兩者都適合,比如偏振濾光鏡。使用濾光鏡的決竅就是在適合的時候選用適合的濾光鏡。這也就是本課所要講述的內容。什麼是濾光鏡

濾光鏡有兩種基本形式:最普通的濾光鏡就是鑲在圓形金屬框內的透明著色玻璃片或塑料片,通過金屬框上的螺紋可以將濾光鏡擰到鏡頭上。另一種典型的形式是"濾光鏡系統"的一部分,在鏡頭前端附加一個某種形式的框架,而濾光鏡通常是一快方形著色的塑料片,通過滑槽嵌在框架上。無論哪種形式濾光鏡的功能是一樣的。光線經過濾光鏡後會發生改變,然後通過鏡頭投射到膠片上。既然所有膠片所記錄的都是投射到膠片上的光的影像,因此改變光線就可以改變膠片所"看到"的圖像。我們非常清楚,由有色玻璃或塑料片構成的普通濾光鏡改變的是光的顏色。然而,對於偏振濾光鏡,中灰密度鏡、多影濾光鏡、星光效果濾光鏡等其它各種特效濾光鏡而言,顏色本身已顯得不那麼重要了。在這一課我們將論及到各種各樣不同的濾光鏡。現在讓我們進入正題。二、彩色攝影濾光鏡天光鏡和暖調濾光鏡下面讓我們談談用於彩色膠片攝影的各種不同類型濾光鏡。雖然我們攝影時並不總是使用彩色膠片,但是彩色無疑是用得最多的。對我們的眼睛來說,光線就是光線。但是,正如我們在"膠片"一課中所學到的,彩色膠片對光線的顏色是非常敏感的。例如,用人眼去看,多雲或霧天的光線與晴天的光線是完全一樣的,感覺不到什麼異樣。但對於彩色膠片來說,這兩種光線是不一樣的,是有區別的。穿過雲層或薄霧的光線比直接的太陽光偏藍,彩色膠片能夠"看到"這種藍色,並把它記錄下來。對彩色膠片來說,"露天陰影"(例如在晴朗的天氣里,拍攝一棵大樹陰影下的物體)下的光線也是偏藍的。又比如,在山峰上拍攝滑雪人的景色時,高處的光線也偏藍。所有這些場合下,光線都偏藍,我們的彩色膠片也會記錄下這種藍色。我們並不想拍攝出偏藍色的臉,而希望拍攝到具有鮮明色調的臉龐;不想拍攝出偏藍的松樹,而希望拍攝到鬱鬱蔥蔥的松樹。因此,我們必須採取措施,去除掉投射在膠片上的那種不希望出現的偏藍色光線。在光線照射到膠片的光路中放置一塊濾光鏡,便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怎樣讓光線稍微呈藍色呢?一塊能輕微去除藍色的濾光鏡即可做到。其中編號為1A的濾光鏡就是一種效果較好的傳統的天空光濾光鏡,簡稱天光鏡。天光鏡看上去是無色的,而實際上卻著了淡淡的品紅色。從色彩理論的角度看,品紅色屬於能夠削弱藍色的一種顏色。我們知道,1A濾光鏡與CC025M彩色補償濾光鏡的效果是一樣的。後面會詳細地講述彩色補償濾光鏡。如果光線呈更深的藍色又應該怎麼辦呢?使用深品紅色濾光鏡就可以了,推薦大家使用81A濾光鏡。如果要進行更大強度的校正,可以使用85C濾光鏡。那麼,為什麼不用更深的品紅濾光鏡,而要用85C型呢?這是因為在某些場合,影像顏色的總體色調會變得呈品紅色,顯然這不是我們希望出現的。使用濾光鏡就是為了讓影像更接近我們親眼看到的自然景觀。

實際拍攝時,又如何確定所選用的濾光鏡是否有足夠的顏色深度呢?事實上,在我們拿到完成的幻燈片或照片之前是無法確定的。但是作為一般性規則,標號為1A濾光鏡適合於陰天或霧天,而對於高海拔或露天陰影拍攝的情況會顯得顏色深度不夠。如圖7.2所示的滑雪人的照片就是使用1A濾光鏡拍攝的。該濾光鏡的深度是否已經削弱了足夠的藍色光呢是否。我們可以看到,照片中的白雪還是呈現出偏藍的色調。這時選用81A或85C濾光鏡會獲得更好的效果。讓我們看看在"露天陰影"中拍攝到的一組照片。圖7.3用的是1A濾光鏡,圖7.4用的是81A濾光鏡。請仔細比較兩幅照片中皮膚的色調和外套上的白色部分。建議:在"露天陰影"和"高海拔的地方"拍攝時最好用81A濾光鏡,包括拍山脈風景、滑雪景色以及航空攝影。去霧濾光鏡

在霧中拍攝時,除了會遇到"偏藍"的問題以外,還有另一個問題。那就是遠處的影像比較"模糊"。同樣,濾光鏡也可以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請看下面兩幅照片,圖7.5拍攝於一個有霧的夏天,圖7.6也是同一時刻拍攝到的,不過使用了Tiffen去霧鏡。正如我們所看到的,圖7.6照片中的細節部分更加清楚。但是要知道,去霧鏡並不能幫助我們穿透霧、甚至濃霧或薄霧。如圖所示,它只能在霧氣適度的條件下有所幫助。偏振濾光鏡

在我們的攝影(包括黑白攝影和彩色攝影)活動中,最有價值的濾光鏡可能要數偏振濾光鏡了。不管上什麼類型的膠片,偏振濾光鏡都會加深藍天的色調,讓白雲顯得更為突出,如下面的圖7.7和圖7.8所示。偏振濾光鏡還有很多有用的功能。比如,透過玻璃或水面拍攝時,偏振濾光鏡就可以幫助我們消除炫光和反射光。偏振濾光鏡如此重要,所以我們不得不在後面專門用一節的篇幅加以介紹。在此,我們只要認識到偏振濾光鏡的重要性就可以了。不管是彩色攝影還是黑白攝影,偏振濾光鏡都非常有用。有鑒於此,我們建議大家將偏振濾光鏡作為常備器材庫中的一員,而不管我們使用什麼類型的膠片。轉換濾光鏡轉換濾光鏡也是彩色攝影中使用得非常普遍的一種濾光鏡。它可以使我們在鎢絲燈光下使用日光型膠片,或者在日光照明下使用燈光型膠片。其優點是即使在不同類型的光源下進行拍攝,也不必要更換沒有拍完的膠捲。另外,我們也不用隨身攜帶兩種類型的膠片,只需攜帶一種即可;通常攜帶的都是日光型膠片,以及一塊在鎢絲燈光下拍攝時使用的轉換濾光鏡。下面我們看看轉換濾光鏡是如何工作的,並比較其拍攝的結果。見表7.1。如果在鎢絲燈光下用日光型膠片進行拍攝會得到什麼樣的結果呢?請看圖7.9。其中圖1是在日光下用日光型膠片拍攝的結果,大自然的色彩被非常準確地再現出來了。圖2是在鎢絲燈光下用日光型膠片拍攝到的結果,這種用法是不正確的。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其中金黃偏紅色調的部分沒有被準確地再現出原有的色彩。如圖3所示的照片也是鎢絲燈光下拍攝到的,用的也是日光型膠片,不同的是使用了轉換濾光鏡。現在又出現了另外一個問題,我們用什麼樣的濾光鏡才合適呢?關於這一點,可以參照膠片製造廠商提供的說明書。一般地,在3400K的燈光下應該使用80B濾光鏡,在3200K的燈光下則要使用80A濾光鏡。讓我們再來看看燈光平衡的膠片對不同的光源有何反應。如圖7.9中圖4,這是在鎢絲燈光下用燈光型膠片拍攝的,使用的是B型彩色反轉片。該照片完全準確地再現了真實的自然色彩。使用同樣的膠片,不過以日光作為光源拍攝到的圖5卻明顯地呈現出偏藍色調。如果在日光光源(或頻閃燈)下想使用燈光型膠片拍攝,我們可以利用轉換濾光鏡,典型的是85B濾光鏡。這時拍攝出的照片如圖6所示。比較圖6和圖4,哪一幅再現的色彩更準確?兩幅照片都復現得非常好,但不是完美無缺。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如果我們使用的是彩色負片,那麼在製作照片時還可以進一步調整顏色;而彩色反轉片則不能。

表7.1柯達轉換濾光鏡膠片類型光源日光型膠片A型B型日光無8585B頻閃燈無85不推薦攝影散光燈(3400K)80B無81A鎢絲攝影散光燈(3200K)80A82A無三、偏振濾光鏡

正像我們在前幾頁提及的,無論是彩色攝影還是黑白攝影,所有的濾光鏡中最有價值的可能就是偏振濾光鏡。偏振濾光鏡與其他大多數類型的濾光鏡構造不一樣,它是由兩塊玻璃構成的,並且這兩塊玻璃相互獨立地安裝在一個圓形的框架內,能夠相對旋轉。隨著旋轉,偏振濾光鏡會削除越來越多的炫光和霧靄。如果我們具有單鏡頭反光照相機,通過取景器我們能真實地看到所發生的這種變化。值得注意的是,偏振濾光鏡只能在特定的環境里才能發揮其獨特的作用。因此,接下來我們來討論一下什麼時候適合於使用它們,什麼時候不適合使用它們。用偏振濾光鏡削弱炫光假如我們想拍攝一幅鑲在玻璃框內的繪畫,但是由於玻璃的反射光,拍攝出的照片如圖7.10中的圖A所示。怎樣才能消除炫光呢?使用偏振濾光鏡便可以。如圖B所示,這就是使用了偏振濾光鏡後拍攝到的照片,其餘拍攝條件不變。偏振濾光鏡有助於去除由任何非金屬表面產生的不希望出現的炫光。不管是彩色攝影還是黑白攝影,偏振濾光鏡確實能夠幫我們做到這一點。例如,我們想拍攝一位正在游泳池游泳的著比基尼泳裝的少女。如果不使用偏振濾光鏡,那麼我們只能拍攝到她的頭部,在水中的其餘部分由於水面的炫光而無法看到。這時,應該使用偏振濾光鏡。亦或,我們想拍攝商店櫥窗內的展品。如果不使用偏振濾光鏡,由於炫光和反射光的存在而只能拍攝到一張亂糟糟的照片。這時,也應該使用偏振濾光鏡(參見圖7.10中的圖C和圖D)。假如有一天分配給我們一個任務,拍攝一張非常精緻的桌子,但是要求把發亮的桌面上的木紋顯示出來。由於桌子表面具有炫光,如果不使用偏濾光鏡則肯定拍攝不到桌面上的木紋。這時,我們應該使用偏振濾光鏡。偏振濾光鏡之所以能夠發揮作用,是因為非金屬表面的反射光屬於偏振光,也就是說其光波只在一個固定的方向上振動。下面我們用一個類比來說明這種現象。由玻璃、水面、光滑的木質表面、綢緞等產生的反射光都是偏振光,都只在某一個方向上振動。"偏振光"看上去到底是什麼樣子呢?如果我們不知道,也並沒有什麼慚愧的,因為偏振光與普通光實際上沒什麼不一樣。裸眼是不可能分辨出偏振光和普通光的。科學名詞"偏振"形象地描述了這種現象。偏振可以理解為在一個平面內進行振動。偏振濾光鏡的功能就是阻止這種振動,從而削除這種偏振光。這也就是偏振濾光鏡必須旋轉的原因。隨著偏振濾光鏡的旋轉,就可以去除本來可以通過的偏振光。我們可以將偏振濾光鏡看成是鐘錶的指針。假設在12點鐘的位置,所有的偏振光都能通過濾光鏡。此時,我們旋轉濾光鏡,使其位於1點鐘的位置,則只有少量的偏振光才能通過;如果旋轉到2點鐘的位置,則通過偏振濾光鏡的偏振光將更少;當我們將偏振濾光鏡旋轉到3點鐘的位置時,通過偏振濾光鏡的偏振光將達到最少值。如果我們繼續旋轉偏振濾光鏡,例如旋到4點鐘的位置,那麼能夠通過偏振濾光鏡的偏振光不但沒有減少反而逐漸增多。如果旋到5點鐘時,通過的偏振光將比4點鐘的時候更多。當我們將偏振濾光鏡旋到6點鐘的位置時,則所有的偏振光都能夠通過。因此,使用偏振濾光鏡的訣竅就在於如何將它旋轉到合適的位置,以削除最大量的偏振光。前面提到過,憑藉單鏡頭反光照相機的幫助,我們可以更容易地調整好偏振濾光鏡。調整時仔細看著取景器,注意其中的變化。假如需要消除玻璃窗的反射光,那麼在旋轉偏振濾光鏡的同時,要密切注意取景器內反射光的變化。我們會看到,在調整的過程中,某些位置時反射光很強,某些位置時其反射光會非常弱甚至完全被消除。我們要做的就是緩緩地將偏振濾光鏡旋轉到反射光最少的位置。在這個位置上,通過偏振濾光鏡的偏振光最少,幾乎等於零,這時我們就可以拍攝了。在什麼情況下不適宜使用偏振濾光鏡呢?如果炫光是由於金屬表面產生的,那麼偏振濾光鏡是消除不了炫光的,也就是說此時不適合使用偏振濾光鏡。由於金屬表面產生的炫光不是偏振光,因此使用偏振濾光鏡也不會起作用。用偏振濾光鏡加深藍色的天空不管是對於彩色攝影還是黑白攝影,使用偏振濾光鏡都可以加深藍天的色調。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晴天的日光中有一部公藍光屬於偏振光。因此,使用偏振濾光鏡能夠削除本應該投射到膠片上的那部分藍色偏振光。我們知道,如果某部分光線被濾光鏡削弱,則會相會地加深其影像。於是,天空的色調顯得加深了。用偏振濾光鏡究竟能夠將藍天的色調加深到什麼程度?可告訴大家,色調被加深的程度取決於太陽光和照相機之間的夾角。如果太陽處於照相機的正前方或正後方,則偏振濾光鏡起不到什麼作用;因為太陽光與拍攝方向恰好相互垂直時,偏振濾光鏡的作用最佳。因此,在太陽剛升起或正處於我們頭頂的時候,偏振濾光鏡產生的效果最明顯。在什麼時候,即使用了偏振濾光鏡也會加深天空的色調呢?在陰天,或者在薄霧和濃霧的天氣里。因為在這些情況下,光線中沒有偏振光的成份,所以偏振濾光鏡失去了其應有的價值。既然我們都相信偏振濾光鏡的價值,就讓我們再多了解一點。偏振濾光鏡有圓形偏振和線性偏振兩種類型之分。需要提醒的是,這裡所說的圓形和線性的並不是指濾光鏡的物理形狀,而是和濾光鏡處理光線的方式有關。我們不必要明白那些只有物理光線的方式有關。我們不必要明白那些只有物理學家才清楚的區別和奧妙。但是,有一點必須明白,有些自動調焦照相機的部分功能會在線性偏振的濾光鏡面前失效。因此,如果我們的照相機有自動聚焦功能,別忘記向售貨員購買一個圓形偏振的濾光鏡。關於這兩種不同形式的偏振濾光鏡,明白這一點就足夠了。四、濾光鏡的尺寸為我們的照相機購買圓形的濾光鏡時,一定要注意購買尺寸合適的且螺紋相符的濾光鏡。非常遺憾的是,不同照相機廠商生產出的照相機鏡頭的濾光鏡直徑都不相同。例如,潘太克斯標準鏡點的直徑是49mm,尼康(尼柯爾)標準鏡頭的直徑為52mm,佳能標準鏡頭的直徑則為55mm,等等。不管是直接裝在鏡頭前端還是裝在鏡頭筒附件上的濾光鏡,其尺寸必須和特定的鏡頭相匹配。變焦鏡頭往往需要用更大口徑的濾光鏡。注意:不要混淆鏡頭直徑的毫米數和焦距的毫米數,雖然它們的計量單位都是mm。例如,尼康照相機所有的尼柯爾標準鏡頭,其直徑為52mm。下面這些鏡頭的直徑也是52mm,但是它們的焦距不同,有焦距為28mm的廣角鏡頭,焦距為50mm的標準鏡頭以及焦為200mm的遠攝鏡頭。因此,購買濾光鏡時要弄清楚配套鏡頭的數據。如果有可能,最好是帶上照相機去購買,確保濾光鏡和鏡頭的直徑及螺紋相匹配。

可能什麼都挺合適,但還是覺得缺點什麼。比如,手頭上有一個與直徑52mm的鏡頭相匹配的濾光鏡,可是又想把它裝在直徑為49mm的鏡頭上使用。該怎麼辦呢?這時,我們可以從備貨齊全的照相器材商店裡購買一個轉接環。轉接環的一頭擰在49mm鏡頭上,一頭裝在52mm的濾光鏡上。這種轉接環稱為"降徑接環"。利用轉接環可以將大直徑的濾光鏡安裝在小直徑的鏡頭上使用,但是不要弄反了。即使 有合適的轉接環能夠將小直徑的濾光鏡和大直徑的鏡頭接在一起,也不要試圖將小直徑濾光鏡接在大直徑鏡頭上使用。因為濾光鏡的直徑相對鏡頭來說可能太小,無法進行拍攝。所有的鏡頭都是按能夠接納其外圈光線的標準來設計的,而小直徑的濾光鏡會擋住來自外圈的光線。結果是照片邊緣有一個黑色陰影框,這種現象稱之為"漸暈"。從圖7.11可以看到"漸暈"效果的影像--沿邊緣有一上黑色的陰景框。漸暈是由於在鏡頭前放置了一個比其直徑小很多的附件而造成的。比如,這個附件可能是一個小直徑的濾光鏡,但是更多的時候是一個直徑小很多的鏡頭遮光罩。因此,給鏡頭配一個尺寸合適的遮光罩也是有必要的。如果我們使用的是焦距為50mm標準鏡頭,那麼選擇一個與50mm焦距的標準鏡頭相配的遮光罩即可。如果我們使用的鏡頭焦距是105mm的,則必須選用一個為較長鏡頭而設計的遮光罩。因此,如果我們在照片的邊緣尤其是在四個角上,看見了不希望出現黑色陰景框,則應當仔細檢查鏡頭前端的附件是否合適,是否會造成漸暈現象。五、熒光照明用濾光鏡

熒光照明為我們又出了一個難題。現在我們有各種不同的熒光燈,從"暖白型"、"冷白型"到"日光型"等,他們都具有豐富的冷綠色光,但缺乏足夠的暖紅、橙色和黃色光。這意味著可以使用日光型膠片,但是仍然會給我們帶來一些麻煩。在熒光燈下使用日光膠片會產生偏綠的色調,人的皮膚色調看上去尤其可怕。如果用燈光型膠片情況會更糟。讓我們來看看在熒光燈下使用燈光片到底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參見圖7.12。在圖1中,我們可以看到雪莉的本來面目,這是在鎢絲燈光下用燈光型膠片拍攝到的照片。圖2用的同樣是燈光型膠片,不過是在熒光燈下拍攝的。黃色的背景變綠了,雪莉粉紅色的臉卻蒼白得可怕,同時泛著綠色調。在圖3中,我們使用了FLB濾光鏡,這是專為熒光照明下使用B型燈光型膠片而設計的一種濾光鏡。可以看出,雖然校正的不是那麼完美,但是有了很大的改善。接下來讓我們看看在熒光燈下用日光型膠情況。圖4就是在熒光燈的照明下使用日光型膠片,不有任何濾光鏡而得到的照片。與圖1比較,可以看到整張照片的色調稍稍有些編綠。雪的臉龐沒有了粉紅色,頭髮也失去了微紅的色調。圖5所示的照片是用FLD濾光鏡拍攝的,這是一種專門為熒光照明下使用日光弄膠片而設計的濾光鏡。現在,畫面又太紅了。這到底該怎麼辦呢?在討信紙可能的解決方案之前,先說明兩點:首先,如果使用的是黑白膠片則以上所有問題迎刃而解;其次,如果必須使用彩色膠片,則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關掉熒光燈,改換其他的光源。但是,如果我們沒有其他選擇的餘地,同時還想完美地校正一切異常,那麼下面的方法就是答案。解決的辦法就是同時使用日光型膠片和CC濾光鏡("CC"是彩色補償的意思)。在本課的最後,將詳細介紹CC濾光鏡。我們可以嘗試下面這個組合作為起點:即5M濾光鏡(品紅色)和20B濾光鏡(淡藍色)組合使用,將兩塊濾光鏡疊在一起裝在鏡頭前端。該濾光鏡組合能夠削弱綠色光,並嘗試過處理幻燈處。如果照片仍然顯得較綠,則可以嘗試較深的濾光鏡,比如10M和30B。如果畫面顯得太紅,則可以嘗試較組合,比如5M和10B。另外,在拍攝時還可以參考膠片的說明書,製造商是否已經推薦了某種濾光鏡組合。從圖6中我們可以看到,運用5M和20B濾光鏡組合得到的照片還是令人滿意的。再重複一句,解決這個問題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關掉熒光燈,使用其他的光源。在下一單元我們將具體討論如何給場景添加光源。六、黑白攝影中如何使用濾光鏡在前面我們主要討論了彩色攝影中使用濾光鏡的問題,現在讓我們來看看在黑白攝影中如何使用濾光鏡。黑白攝影中,濾光鏡的最重要的用途就是突出某種灰色調以區分其他灰色調所代表的那些顏色。大家都知道,在黑白照片上所有的顏色都被再現成明暗不的的灰色調。欣賞一幅公爵夫人的全身黑白照片時,沒有人能夠分辨出她穿的禮服是紅色的、藍色的,還是紫色的?因為我們看到的只是灰的色調。有的時候,人們並不是特別注重色彩是否真實,而且非常樂意接受不反映顏色的黑白照片。但是,黑白照片也必須力求自然和真實。偶爾,我們也想在黑白照片中突出某種特定的顏色,使它在照片上呈現出對比的。例如,想在綠葉的背景襯托中突出鮮紅的玫瑰,想在藍色的天鵝絨布背景中突出公爵夫人的綠色禮服,想在紡織品上再現出多種顏色的圖案,並使得每種顏色看上去都所不同,該怎麼辦呢?其實,只要我們選擇合適的濾光鏡,所有這一切都能做到。那麼,什麼樣的濾光鏡才是"合適"的呢?為了弄清楚這一點,我們必須明白一基本原理:濾光鏡只允許與其顏色相同的色光通過,而阻擋其他色光通過。黃色濾光鏡只讓黃色通過,而阻止其他色光;綠色濾光鏡只讓綠色通過,而阻止其他色光;紅色濾光鏡只讓紅色通過,而阻止其他色光等等。這一原理在黑白攝影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下面以紅色濾光鏡為例具體說明這個原理。由於紅色濾光鏡只讓紅色光通過,因此在拍攝紅玫瑰時,紅玫瑰反射回來的紅色光將暢通無阻地透過濾光鏡而投射到膠片上。在黑白膠片上,這將產生什麼樣的結果呢?紅玫瑰反射出的大量江線(紅玫瑰的反射光中紅色居多)投射到黑白膠片上,將對膠片上相應區域的大量鹵化銀晶體產生影響。顯影時,所有這些晶體將轉化為底片上的黑色金屬銀。因此,底片上就留下了黑色的紅玫瑰景像。這樣的底片在照片上會是什麼樣的結果呢?我們可以這樣想像,原來底片上較深的地方在照片上反而會變得較淺的灰色影像。我們知道,紅色濾光鏡會阻擋除紅光以外的其他色光,那麼紅玫瑰周圍的綠順在照片上會是什麼樣子呢?由於紅色濾光鏡阻擋綠光,因此只有少量的綠光能夠投射到膠片上。投射到膠片上的光線越少,受影響的鹵化銀晶體也越少。這意味著顯影后底片相應的區域會比較薄,只有較少的黑色金屬銀。因此,底片上綠葉的影像比較淺。那麼,漂亮的"綠葉"在照片上會是什麼樣子呢?我們也可以想像到,底片上較淺的部分在照片上反而會顯是較深。因此,照片上的綠葉將呈現為較暗的灰色影像。現在,將"紅花"和"綠葉"合在一塊來看看整體效果。使用紅色濾光鏡拍攝出的照片,紅玫瑰呈現為比較淺的灰色調,綠葉呈現出比紅花深的灰色調。結果:突出的紅玫瑰與綠葉形成鮮明的對比。實 例

我們來看看有關的一些實例。圖7.13中的圖A,是沒有使用濾光鏡的照片。圖B是使用紅色濾光鏡拍攝的照片。比較圖A和圖B,不難發現圖B中紅玫瑰顯得亮一些,有些花瓣甚至發白,而周圍的綠葉則顯得較暗,得到的結果與圖B恰好相反,綠葉較亮而紅玫瑰顯得較暗。這些照片顯示了如何使用濾光鏡分離顏色,並使它們形成對比,突出某種顏色。那麼,什麼時候適合使用濾光鏡分離出黑白照片上某種顏色呢?這樣的情況很多。例如,拍攝風光照片時,綠色的濾光鏡就非常有用,因為它可以加深天空的色調,淡化周圍的植被色調--加強它們之間的對比。在拍攝秋天的景色時,可以使用紅色濾光鏡或橙色的樹葉在照片上變亮,同時還可以讓藍天變得景象。在建築攝影中,攝影師常常使用紅色濾光鏡,加為紅色濾光鏡能夠另深藍天的色調,更加顯著地突出所拍攝建築物。在肖像攝影中,使用紅色濾光鏡頭會是什麼樣子呢?可以肯定的告訴大家,這是一個糟糕的想法。粉紅色的皮膚看上去就像漂白了一樣,紅嘴唇則出奇地發白,好端端的人變成了一個幽靈。如何使用濾光鏡加深天空我們或許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站在小山丘上,凝視著眼前美麗的田野,遠處是連綿起伏的山巒,蔚藍色的天空中飄浮著白浪般的積雲。景色是如此 的美麗,太迷人了。禁不住取出得心應手的照相機,用黑白膠片拍攝下了這令人砰然心動的景色。可是令人遺憾:最後照片上的只是蒼白無力的灰色雲朵襯托在缺乏細節且同樣蒼白的灰色天空下。這是一張失敗的照片,與那迷人的景色大相徑庭。但是,我們看到的令人陶醉的景色,怎麼會變成了這個樣子?為什麼照片上的白雲不如現實風景中那麼鮮明突出?究其原因,那就是膠片和人眼對色彩的處理方式不一樣。我們知道,黑白照片由不同色調的黑和白組成,其範圍從純白、淺灰、深灰、黑灰一直變化到黑色。拍攝如上描述的藍天-白雲場景時,我們應該使用能讓藍天的色調變得更暗的濾光鏡。如果照片中藍天呈更暗一點的灰色調的話,那麼潔白的雲朵就被反襯現來了。要注意,在黑白照片上白雲不要再現為純白色調,最好是淡灰色調。增另濾光鏡後,基本上不要改變白雲的色調,讓白雲仍然保持淺灰色調。我們要做的只是加深藍天的色調,從而大達到突出白雲的目的。不使用濾光鏡 在拍攝藍天-白雲的場景時,不使用濾光鏡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果呢?見圖7.14其中圖A就是未使用濾光鏡的結果。在黑白膠片上,深藍色的天空是淺灰色調的,白雲也是淺灰的。結果:沒有對比度。藍天和白雲融為團,呈發白的淺灰色調。黃色濾光鏡 如果拍攝時使用了黃色的濾光鏡,會發現藍藍的天空呈現出較暗的灰色調。不過,我們應該考慮如何選用最合適的黃色濾光鏡?這取決於我們希望把藍天的色調加深到什麼程度。濾光鏡的顏色越深,藍天在照片中也會呈現出越暗的灰色調。圖B是使用黃色濾光鏡後拍到的照片。圖C使用的則是深黃色濾光鏡。可以看到,深黃色濾光鏡拍攝的照片中藍天的灰色調更暗。綠色濾光鏡 為了得到比黃色濾光鏡更深的灰色調天空,我們可以選用綠色濾光鏡。專業攝影師最常用的綠色濾鏡是11號的淡綠色濾光鏡。圖D所示的照片就是使用11號淡綠色濾光鏡拍攝的。其中藍天被再現為更暗的灰色調,更加明顯地突出了白雲。紅色濾光鏡 使用紅色濾光鏡可以拍攝近乎黑色的天空。最常用的紅色濾光鏡標號為25號。使用該濾光鏡拍出的照片見圖E。

為什麼不用儘可能深顏色的濾光鏡我們可能會感到奇怪:"我們的目的就是為了加深藍天的灰色調,那為什麼不使用紅色濾光鏡來得到灰色調最深的天空。"答案很明顯,那就是加深了天空的色調僅僅是所有目的中的一個,而不是唯一的目的。更為普遍的的情況是,場景中往往有多個物體,比如樹木、花草、人物、牲畜和建築物等。如果使用紅色的色調,我們可能會相應的改變其他物體的色調,從而出現令人不滿意的結果。當我們欣賞一幅黑白照片時,總是習慣於一定的"標準"色調。例如:藍天通常是灰色的影調,在正常情況下不應該是黑色;草坪通常是中灰色調,正常情況下不應該是白色或黑色的,等等。因此,我們最好選擇顏色不太深的濾光鏡,以便突出我們所希望的目標。假如加深藍天的色調以突出白色的雲朵只是我們的一個目的,那麼就應該選用淺黃色濾光鏡。而從另一個角度看,如果天空是照片的主體,而我們主要的目標是要對比鮮明地突出白雲,這時選用顏色較深的濾光鏡更合適。怎樣選用濾光鏡,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呢?如果我們有各種各樣的濾光鏡,那麼不要吝嗇很少的膠片錢以及很短的幾分鐘時間,應該多做試驗亞,試試各種不同的濾光鏡。下次再遇上迷人的藍天白雲景色時,裝上黑白膠片後,記錄下所使用的濾光鏡。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印製出照片比較試拍的結果。沒有比這更好的方法能使我們儘快熟悉各種濾光鏡的性能了。偏振濾光鏡首先聲明,我們在這裡所講的只針對黑白膠片而言。如果我們使用的是彩色膠片,則不管是黃色濾光鏡、綠色濾光鏡還是紅色濾光鏡都不可能加深藍天的色調。這三種濾光鏡會將與其顏色相同的色光投射到整個影像上,所起的作用決不會加深藍天的色調。正像我們所知道的,不管是彩色攝影還是黑白攝影,能夠加深藍天色調的一種濾光鏡就是偏振濾光鏡。對於黑白膠片,我們利用偏振濾光鏡可以在照片上將藍天再現成較暗的灰色陰影,如圖7.14中圖F所示。請比較一下用偏振濾光鏡和其他濾光鏡拍攝出的照片。用偏振濾光鏡拍攝的照片中藍天的色調居中,比淺黃色濾光鏡的要暗,但比綠色濾光鏡的又要亮。如何使用濾光鏡穿透薄霧我們在前面已經討論過,去霧濾光鏡在拍攝彩色膠片是怎樣穿透薄霧的。在黑白攝影中又應該怎麼做呢?我們也有足夠的把握,因為使用有顏色的濾光鏡可以去掉霧光,而讓被攝物反射回來的光線通過濾光鏡投射到膠片上。薄霧實際上是由一些能夠散射天空光的微粒組成的。天空光是什麼顏色呢?是藍色的。也就是說,薄霧對藍光有散射作用。為了穿透薄霧看清景物,就要去除這些藍色光線。那麼怎樣才能做到這點呢?使用濾光鏡就可以去除藍色光。藍色濾光鏡只允許藍色光通過。因此使用藍色濾光鏡達不到這個目的。而黃色濾光鏡或紅色濾光鏡均不允許藍色光通過,因此使用這兩中濾光鏡比較合適。用綠色濾光鏡行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綠色光是藍色光和黃色光混合而成的。也就是說綠色濾光鏡雖然不會讓全部的藍色光通過,但是仍然有部分的藍色光能夠通過。那麼到底應該選用哪種濾光鏡呢?在圖7.15中,我們可以看到使用不同濾光鏡拍攝到的結果。如果是中霧,綠色濾光鏡或黃色濾光鏡就足矣。如果遇上濃霧,則用紅濾光鏡會取得更好的效果。如果遇上了不可穿透的大霧,應該怎麼辦?遺憾的告訴大家,此時任何濾光鏡都無濟於事。如果沒有來自遠處物體的光線,那麼濾光莘也不可能"看到"目標。因此,只有在霧不太大的時候,也就是我們認為"正常"的時候,濾光鏡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七、濾光鏡系統

在本課開始的時候我們曾提到過,濾光鏡有兩種基本形式:一種是圓形濾光鏡,通過螺紋固定在鏡頭前端。另一種就是在鏡頭前端附加一個框架,然後將濾光片插進框架的滑槽內,如圖7.16所示。後面的一種即所謂濾光鏡系統,濾光片只是融整個系統的一個部件。我們可以先購買一上能夠附加在鏡頭前端的框架,再購買一包能夠插進框架滑槽的濾光片 其他能夠插進框架中的附件,這樣就組成了一個完整的濾光鏡系統。濾光鏡系統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好處首先,濾光鏡系統能夠為各種濾光鏡提供統一的支撐方式,不管是必須有的或者根本用不著的濾光鏡,而且不用考慮各鏡頭的直徑大小。面對不同直徑的鏡頭,只需選擇一上合適的接圈即可。在我們想使用濾光鏡的時候,只要將框架安裝在鏡頭前端,然後將方形的塑料濾光片插入框架的滑槽即可。其次,使用濾光鏡系統,我們可以隨身攜帶大量不同類型、不同型號的濾光鏡。由於濾光鏡系統中的濾光鏡只不過是一張非常薄的塑料片,因此為數不少的濾光片佔用的空間卻很小。我們的觀點:濾光鏡系統雖然非常方便,但是它太有吸引力了,會誘惑我們去購買很多濾光片,即使有些濾光片很少用甚至根本用不著。因此,我們建議只購買最少量的濾光鏡--不管是單獨使用的濾光鏡還是作為濾光鏡系統部件的濾光片,而且要精通所購買的每塊濾光鏡的性能和應用。這裡所說的精通,意思是指不能瞎猜或瞎碰,要非常清楚為什麼使用、什麼時候使用和如何使用。究竟該選用什麼濾光鏡首先,我們建議至少要具備一塊好的偏振濾光鏡。由於偏振濾光鏡在彩色攝影和黑白攝影中都可以使用,因此有一塊高質量的偏振濾光鏡絕對值得自豪。我們認為,偏振濾光鏡是絕對不能沒有的一塊濾光鏡。其次,對於彩色攝影,我們應當準備幾種最基本的補償濾光鏡,以及後面要講到的幾種特殊效果濾光鏡。第三,如果想在黑白中有所造詣,建議在攝影包裡帶上三種最基本的濾光鏡:中黃色濾光鏡、淺綠色濾光鏡和紅色濾光鏡。選擇權還得由攝影者自己決定。但是要注意,不要購買那種"為將來所用"的濾光鏡,而應當購買那些確實用得著的濾光鏡。八、特殊濾光鏡下面討論的幾種濾光鏡,在彩色攝影和黑白攝影中都可以使用。天光鏡我們在本課的一開始討論的就是天光鏡。標號為1A的天光鏡看上去呈淡淡的品紅色,它可以用來削弱少量的藍光和紫外光。對於黑白膠片,天光鏡產生的效果並不太明顯。而對於彩色膠片,尤其是在光線呈淡藍色的情況下,比如多雲或多霧的天氣,產生的效果非常明顯。正如我們在第一單元中講到的,天光鏡最基本的用途就是被大多數業餘愛好者用來保護鏡頭。要注意,使用任何濾光鏡都等於在被攝體到膠片的清澈光路中增加一層屏障。因此,即使只是輕微的影響,但是還是降低了影像的清晰度。此外,還會增加出現炫光的可能性。因此,如果想使照片獲得最大可能的清晰度,除非有充足的理由,否則建議大家儘可能不使用任何濾光鏡。"保護鏡頭"並不是個好理由,除非我們要去沙暴中或者浪花飛濺的海邊或者其他確實會對鏡頭造成傷害的環境工作。中灰密度鏡問題:如果我們在陽光燦爛的海灘上拍攝一個場景,想通過淺景深的方法把沐浴在陽光下的被攝主體從周邊環境中分離出來,應該怎麼辦呢?比如,即使最高的快門速度1/1000秒,仍需要f/11的孔徑,這對於我們的期望來講景深還是太大。答案:使用中灰密度鏡。這種"灰色"濾光鏡唯一的作用就是能夠削弱進入照相機的光量,並且不會對某種色光削弱得多而對其他色光削弱得少。它的用途是減弱所有的光線,改變的只是膠片的曝光量,而對場景的相對明暗值不會產生任何影響。因此,中灰密度鏡對彩色攝影和黑白攝影同樣適用。我們可以用中灰密度鏡改變光線的亮度,從而不同程度地調整膠片的曝光量,其效果相當於收縮1擋、2擋、3擋甚至更多擋光圈。在上面那個海灘攝影的例子中,我們可以使用一塊4擋光圈的中灰密度鏡,將快門速度調到1/1000,並使用f /2.8的光圈進行拍攝,這樣就可以達到減小景深的預期目的了。特技濾光鏡

在這一節我們將看到許多種為產生特殊效果而專門設計的濾光鏡。下面列舉的是一些比較常用的特技濾光鏡。但是,我們不要糾纏在這些濾光鏡的使用上。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掌握一些基本濾光鏡的用法,在這個基礎上才可以嘗試這些較為奇異的工具。大家要明白一點,有些特技濾光鏡是用塑料製成的。在很多年以前,塑料濾光鏡的光學性能的確要比玻璃濾光鏡差。但是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現在我們使用的防碎眼鏡就是用"光學級"的塑料設計而成的。高質量塑料製成的濾光片更適合於大多數的濾光鏡系統,同時也不會降低影像的質量。星光鏡 能夠在場景中每個明亮的光點處產生星狀閃光的效果。如圖7.17所示,光點越明亮,星光效果越明顯。像路燈和汽車頭燈之類的光點,會產生非常明顯的星光效果。星狀閃光效果是由於在清澈透明的濾光鏡表面上刻有網狀細線而產生的。隨著細線的數目和細線構成的圖案不同,會產生不同效果的星狀閃光。有些星光鏡只對非常明亮的光源才能產生星光效果,而有些星光鏡,則對幾乎所有光源都能產生星光效果。有些產生的是8星狀,有些是6星狀、4星狀或者2星狀。旋轉星光鏡,還可以改變星光圖案中光軸的方向。注意:這些濾光鏡有時也稱為十字星光鏡,或者簡稱為光芒鏡。不管人們怎樣稱謂它們,我們認為在所有特技濾光鏡中,星光鏡確實極有用途。不過,切忌濫用。再強調一遍,它們既可用於彩色攝影,也可用於黑白攝影。多影鏡 使我們在一次曝光中能夠形成多個重複的影像。有些多影鏡能夠產生兩個相同的影像,有些則可以同時形成三個或更多的影像。如圖7.18所示,同時形成了三個影像。有些多影鏡形成的多個景像是相互層疊的(如圖7.18),有些形成的多個影像是沿傾斜方向排列的,而有些形成的多個影像則是呈圓形擴散的,這取決於濾光鏡上稜鏡部分的排列情況。多影鏡產生了一種有趣的"藝術效果"。但是,一定要謹慎使用。如果影像未經仔細選擇或者使用過度,不但不會產生美感反而會令人反感。因此,判斷力是最為重要的。分像鏡 是一種從中間分為兩半的濾光鏡,一半是透明的玻璃片,另一半是帶顏色的濾光鏡玻璃。分像鏡一般用來拍攝風景,可以用它加深藍天以突出白雲,同時對地面景物的色調不產生任何影響。為了達到這樣的效果,必須把分像鏡帶顏色的一半放在上邊,並讓分界線恰好落在地平線的位置上。這時往往要將照相機固定在三腳架上,從而使分界線準確落在地平線位置上,這樣,天空光被濾光鏡過濾,而地面上的景物則保持原樣。在這一節,我們列舉了幾種多少有點"詭計"的濾光鏡。我們建議:在學習階段,應該致力於掌握好前面講到的基本濾光鏡的使用,只有在熟練地使用基本的濾光鏡以後,才可以嘗試這些特技濾光鏡。九、使用濾光鏡的曝光由於任何濾光鏡都會阻擋一定的色光,從而使得投射到膠片上光量要少於不使用濾光鏡時的情況。因此,容易導致這樣的結果:如果我們使用分離式測光表測量場景,並直接用測量的結果曝光組合,那肯定會曝光不足。因為實際上照射到膠片上的光強要弱於測光表所顯示的光強。如果我們使用內置的通過鏡頭式測光表,則不必考慮濾光鏡對光線的影響。這是因為內置測光表量出的結果就是實際通過濾光鏡的光強。如果光量已經被濾光鏡所減弱,那麼內置測光表"肯定知道"這一事實,因此它測量的光線就是經濾光鏡阻擋後的光線。濾光鏡因子什麼情況下,才需要對被濾光鏡削弱的光線進行補償呢?當我們使用手持測光表時,就要考慮到"補償",因為手持式測光表所測量的是場景的光強讀數,並且認為這些光線會全部投射到膠片上。手持式測光表並不知道我們在光路中放置了一塊濾光鏡以後,會減弱投射到膠片上的光強。這種情況下,計算準確的曝光量時就一定要考慮到補償損失的光線問題。此時,便引出了"濾光鏡因子"的概念。當然,如果我們總是使用內置式的通過鏡頭測光表,那麼不必急於發解"濾光鏡因子"。只有使用分離式測光表時,它才是重要的。為了使用分離式測光表的讀數進行準確的曝光,必須對被濾光鏡阻止的光線進行補償。補償時應該怎樣調整多少曝光呢?這取決於濾光鏡。濾光鏡所附帶的使用說明書會明確告訴我們,它的濾光鏡因子是多少。例如,某濾光鏡的濾光鏡因子是2,則說明準確的曝光量應該是分離式測光表讀數的兩倍;如果濾光鏡因子為3,則說明準確曝光量應等於測光表讀數的三倍,依此類推。但是,由製造商給出的濾光鏡因子只能作為我們確定曝光量的一個起點值。許多專業攝影師都說廠商給出的濾光鏡因子往往數值偏大,而導致曝光過度。曝光過度則會降低濾光鏡的效力,因為仍有大量我們試圖減弱的某種光線投射到膠片上,而沒有達到使用濾光鏡的目的。因此,使用濾光鏡時,一定要小心不要曝光過度。當我們第一次使用某濾光鏡時,應該先試一試。參考說明書給出的濾光鏡因子,運用不同的曝光量試拍一個膠捲。然後從中選擇最令人滿意的曝光結果,作為我們自己的濾光鏡因子,以後即可按這一因子進行拍攝。十、彩色補償(CC)濾光鏡我們準備用這個只有極為謹慎的專業攝影師才感興趣的話題結束有關濾光鏡的討論。一般程度的攝影愛好者沒有必要使用色補償濾光鏡。在這裡討論的目的,並不是要學會如何正確的使用它,而是著重於弄明白它是什麼,它是怎樣設計的。柯達公司生產了種類繁多的濾光鏡,使我們能夠隨意地調整某種單一的顏色。這些彩色補償濾光鏡(簡稱CC濾光鏡)能夠對任何一種光線作小量的或重要的調整,以達到精確結果。總共有以下六種不同顏色的彩色補償濾光鏡:顏色           代號藍             B綠             G紅             R青             C品紅            M黃             Y每種顏色都有許多用數字表示的不同深淺的品中。數字越大,表示該濾光鏡的顏色強度越深,從CC025(最淺)一直到CC50(最深)。這些數字之間的關係相當簡單。CC25的顏色強度只有CC50的1/2,只有CC50的1/20。CC50Y是強度為05的黃色濾光鏡,它只有CC20Y黃色濾光鏡強度的1/4。CC10R紅色濾光鏡的強度只有CC30R的1/3,CC5B藍色濾光強度只有CC50B濾光鏡的1/10。這是一種簡單的算術關係。什麼時候才需要使用彩色補償濾光鏡呢?只要我們希望改變照片或透明片的顏色,就可以使用彩色補償濾光鏡。彩色補償濾光鏡的普通用法是調節一天中不同時間陽光的特殊顏色成分。我們曾指出,陽光的色溫是5500K,這只是一個近似值,是晴天里上午10點到下午2點之間陽光的平均值。而在早晨或黃昏時,陽光比中午要紅得多。例如,日落時拍攝的人臉顯得太紅。為了調整到正常顏色,我們可以針對想減弱的顏色選用其補色的濾光鏡。假如,想減弱紅色,由於紅色的補色是青色("見膠片"一章中的色輪圖),因此應該選用青色濾光鏡。至於選用什麼強度的濾光鏡則取決於要將紅色減弱到什麼程度。如果需要把紅色減弱許多,則可以用CC20C或更強的一些濾光鏡;如果只需稍微減弱一點,則可以用CC10C或更弱一些的青色濾光鏡。我們還可以把幾片濾光鏡組合在一起使用,以得到精確的顏色變化。但是,應該盡量減少濾光鏡的數目,因為每片濾光鏡都會影響影像的清晰度和反差,甚至還可能造成炫光。專業攝影師怎樣使用CC濾光鏡假如我們以專業攝影師的身份攝影,精確的色彩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因此,專業攝影師必須格外謹慎,盡量消除偏色。但偏色產生的原因非常之多,如光源的類型、膠片的品牌、膠片的出廠批次(比如,一個生產茲次的埃克塔克羅姆廳能與另外一個批次的就不會完全相同)、鏡頭(比如,鏡頭上灰塵反射的顏色或者鏡頭的玻璃帶有顏色)、曝光量和沖洗的條件等等。因為有這麼多的影響因素,所以專業人員儘可能地使各種因素標準化。他們在攝影室里使用同種類型的光源,使用相同品牌的膠片,一次購買大量同一批次的膠片,在一個正規的暗室里使用相同沖洗方法。最重要的是,他們會進行大量的試驗。購買一批膠片後,在標準化的條件下進行拍攝,並觀察其效果否發生了偏色。如果存在偏色,則選用一種與偏色互補的CC濾光鏡。根據這些試驗,確定出一種標準濾光鏡,專供這批膠片在同樣的條件下使用。在室外攝影時,專業攝影師又是怎樣做的呢?這其中有些技巧很值得我們學習和運用。首先,他們用一種特殊的色溫計測量光源的色溫,然後根據色溫計的讀數決定使用哪種CC濾光鏡。更可靠的是,為了測試顏色他們會先試拍一次並馬上沖洗出來檢查結果。如果存在偏色,他們可能會決定回去,並使用其他的CC濾光鏡重新拍攝現在我們是否應該使用CC濾光鏡在我們還沒有被這些複雜的程序嚇倒之前,先提醒一下:目前,我們還處於訓練的階段,不必捲入這些過程。首先,對於我們說,即使稍微有點偏色也不至於將照片全部作廢。而專業攝影師則溶不得半點馬虎,因為他們要麼面對的是要求苛刻的顧客,要麼是為雜誌或書籍的製版而拍攝。其次,有時稍許有些偏色甚至是有益的。例如,我們在黎明或黃昏時分拍攝的偏紅色調景物並不會引起人們的反感。正是這種偏紅的顏色為很多照片提供了暖色調以及柔和的照明,使很多照片看上去更美。事實也如此,許多專業攝影師都將早晨和午後視為一天中攝影的黃金時段。色溫計色溫計測量的是特定照明條件下不同色光之間的相對量。它是一種非常精密、昂貴而又嬌氣的儀器。攝影者為了獲得最佳的色彩效果,經常使用色溫計精確地使用什麼濾光鏡。靜物攝影中並不定需要如此精確的信息。色溫計主要用於需要精確色彩平衡的動態攝影,或者在一個場景中使用陽光和人造光混合照明時,原則上也要使用。只有在如此複雜的條件下才要求使用色溫計。在現階段的學習中,我們只需知道:在一天的不同時間裡,或者在不同類型的人造光源照明環境里,各種色光可能是以不同的量混合存在的。這時使用色溫計可以測量出各種色光的成分。的確,有時我們會感到迷惑,記不清應該選用什麼樣的濾光鏡來達到所希望的效果。如果使用了紐約攝影學院提供的濾光鏡計算盤,這一切就會變得簡單了。這種工具的使用非常容易,按照下述說明操作即可。對於黑白膠片,使用方法如下。當需要加深某種顏色的色調時,只需轉動圓盤直至在標有"加深"(TO Darken)字樣的窗口中出現該顏色的名字。同時,圓盤還可以顯示三種加深強度的效果。如果只想稍微加深一點,可將"最小"(Minimum)撥至顏色的名稱處;如果想很大程度地加深其色調,則將"最大"(Maximum)撥至顏色的名稱處;如果想使加深的程度位於前兩者之間,可將"居中"(Moderate)撥至顏色名稱處。為了減弱某種顏色的色調,要將標有"減弱"(To Lighten)字樣的窗口對準要減弱的顏色名字。一旦定位好顏色,我們在"使用"(Use)窗口內就能找到合適的濾光鏡,在"因子"(Factor)窗口內可以查到與所選濾光鏡匹配的濾光鏡因子數值,並按出現在"開大至…"(Open…f-Stop)窗口內的數據改變光圈。對於彩色膠片,計算盤會告訴我們如果使用的膠片與場景的照明條件不匹配時,為了校正色彩平衡應該選取哪種濾光鏡。一、構圖與眼力在第1課"攝影家的眼力"里,我們介紹了三項基本指導原則:1. 好的照片必需有一個主題--能表達普遍性寓意的主題;2. 好的照片要把觀眾的注意力集中到趣味中心--被攝主體上;3. 好的照片必須畫面簡潔,也就是說只攝入必要的內容,而排除或壓縮分散注意力的內容。在隨後的幾課里,我們給大家介紹了不少特殊的攝影技術,並展示了一些專業攝影師運用這些技術創作出來的符合上述原則的佳作。又介紹發使用和掌握相機的基本技術。然而,正像我們在本教材中始終強調的那樣,你的作品的水平永遠不會超出的你的"觀察"能力--也就是運用"攝影家的眼力"從周圍世界中捕捉美妙瞬間的能力和在拍攝前通過取景器巧妙構圖的能力。在本課中我們將集中討論巧妙構圖的技術。大多數傳統的攝影教材中都有"構圖"的內容。其中給學生傳授的都是從世界名畫中繼承下來的一大串構圖"法則"。多年來,在對數千名紐約攝影學院學員的教學中,我們體會到所謂的構圖法則,只能使學生困惑解。照片的成敗與這些法則關係不大。而所有攝影家一致認可的唯一規則卻是"一切法則都註定要被突破"!所以,在本課中, 我們要討論的構圖技術交不強調傳統的法則。取而代之的倒是多年來發現的一些易於為學員所理解並能立即有實用價值的技術,就是你們在前面學過的第二條原則的發展。把注意力吸引到被攝主體身上我們把這種吸引注意力的方法叫做突出重點法,並將以大部篇幅加以詳述。你會發現,所有方法都是從已經學過的一些技術引伸出來的,你可在下一次的取景觀察中馬上應中用。突出重點的技術都有哪些呢?主要牽涉到如何把觀眾的注意力吸引到被攝主體身上,如何把被攝主體放在畫幅四框中的恰當位置上;如何解決好畫面上其他景物和主體的比例問題;如何聚焦;如何處理好對主體的布光以及其他一些簡單的技術。圖8.1這幅照片是綜合運用這些技術的良好範例。

二、通過布局突出重點大家知道,實景和實景照片的主要區別就是照片要受到四框的限制,而實景是連續不斷的、觀者可以把注意力移向周圍全部景物的任一部分,而照片卻可以把部分景物納入嚴格限定的上下四框之內。攝影者在四框之內如何安排景物決定著作品的面敗。首先,也是至關重要的,就是決定把作為趣味中心的被攝主體放在什麼地方。一般來說放在靠近畫面中心的物體最顯突出,但是靠近到到什麼程度呢?傳統的構圖規則是用垂線把畫面等分為三,把被攝主體大致放在某個分割線上,如圖8.2所示:

圖8.3是勒內.伯里(Rene Burri)拍攝的一位名叫利.科巴西爾(Le Cordusier)建築師。我們看到的是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的分割法的典型布局。它給人以愉快的平衡感和無拘束的寬鬆感,不像在正中央那麼僵硬死板。這是布局的一種類型。你會發現本教材中的大部分照片暑屬於這一類。

那麼,這產否意味著被攝主體永遠不能放到正中央呢?切記不要說"永遠不能"之類的話。只要看看圖8.5這張照片就知道了。這張照片是紐約攝影學院教授會成員巴里.韋澤(Barry Weiser)拍攝的。教材上都說把被攝主體像這樣的放在正中心會顯得單調、呆板和乏味。但是任何規則也都有被突破的時候。在這幅作品裡,巴里故意把孩子的眼睛放在畫面正中,以此來突出孩子天真無邪的目光(和圖8.4這張照片上被擠在角落裡的伍迪.艾倫那迷茫困惑的目光完全相反)。然而,巴里又把孩子的面頰放在帽子和西瓜的圓形彎曲處,從而避免了呆板的感覺。被攝主體要永遠放在中心附近嗎?請看圖8.4,由莫林.蘭布雷(Maureen Iambray)為伍迪.艾倫(Woody Allen)拍的一張照片。蘭布雷為什麼讓這位知名人士緊靠在側邊框?這種擺法告訴了你有關他的哪些情況呢?說明伍迪是個左右乾坤的鐵腕人物?或是被無法架馭的世界擠到角落裡去的一個可憐蟲?這說明你把被攝物體放在什麼地方有助於表現你對他的態度。那麼,你究竟該把主體放在哪裡呢?除非你有充分的理由讓他靠邊站(像伍迪.艾倫)或正在中心上(像吃西瓜的孩子),否則你最好按老規矩放在離開中心在偏左或偏右的地方(像建築師利.科巴西爾一樣)。

三、通過物體大小的比例關係突出重點突出被攝體的一個有效方法是讓它的尺寸看起來比周圍的東西大些。在勒內.伯里拍的一幅駿馬圖中,圖8.6反示,前景上的一匹駿馬由於身型高大而顯得突出。對比起來,別的馬匹就無足輕重了。

同樣的方法用在世界滑雪冠軍卡爾.施蘭茲(Karl Schranz)的照片里,圖8.7所示,攝影家霍斯特.埃伯斯伯格(Horsr Ebersberg)用一個廣角鏡頭把施蘭茲的身影突出得比誰都大,甚至比阿爾卑斯山還高大!

初學者常犯一個通病就是在為親友搶拍肖像的時候站得太遠,以致使被攝主體湮沒在其他景物之中。遇到這種情況時,要站得近些,使被攝主體的影像在畫幅處於支配的主導地位。當然如果你有更好的理由也可以不這樣處理。要搶拍一些"非排演性"的照片,如前邊見過的那張羅馬鬧市街頭的女士。這不同於你是日常搶拍的那種照片,倒和你精心策劃的頗具魅力的親友的照片有點類似。事面上背景繁雜,人流不斷。然而你的注意力緊緊盯住這位主角本身,使她的身影充滿了畫面,明確無誤地成為趣味中心。

我們把這張照片,圖8.8反示,再次選登出來,是因為它和迄今為止你在本教材中所見到的所有照片都迥然不同。其他照片都十分簡單,被攝主體的背景不像此處那麼緊張忙碌而富於競爭性。誠然,這張照片之所以成功,部分原因也在於它的背景。她襯在繁囂的市井背景上傲然挺立,把那健美而富於挑戰性的女性精神氣質表現得淋漓盡致。假如這張照片是攝於攝影室內光禿禿的背景上的,就有會顯現出這樣的精神風貌。所以,當你用取景器的時候,要走近一點或者使用較長的鏡長,在身型尺寸上突出被攝主體。如果你確實想使被攝主體的影像小一些,那自然另當另論。四、通過搭畫框的方法突出主體

這是一幅意味深長的冬景,是紐約的攝影家喬治.福斯(George Forss)拍攝的。什麼地方能立即抓住你的視線呢?是那個孤零零的散步者。用樹榦框住了他小小的身影,儘管他在畫面上所佔面積很小,但卻吸引著觀者的注意力。與此相似的手法是圖8.10所示的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照片。在這裡,紐約攝影學院教授會成員瓦爾特.卡林(Walter Karling)運用了相同的技法把被攝主體置於畫框之中加以突出。構成畫框的是一個古老的加農炮的大輪子的"V"形幅條。這種富於創意的畫框無處不在,只要你在拍攝前去用心觀察。但是你要知道,這種畫框式的構圖只是一種"噱頭",是用來調換口味的,不可濫用。你當然不會要人們去多看畫框而少看被攝體。在下面的幾幅照片里,讓我們看看另外一些運用畫框的手法。它們的效果極好,會給你很多啟發,能運用到你今後的攝影實踐中去。

在圖8.11這幅舞台排練照片里,我們可以看到另一種搭框的方法。前景上兩個舞蹈演員雖然身型尺寸所佔比例很大,以致佔據了畫面的大部分,但我們的注意力依然被吸引到正在認真執導的男女兩位導演的身上。兩位舞蹈演員的身軀和手臂在他們周圍搭起了一個強有力的極富戲劇性的畫框。這種戲劇性的效果因逆光照明而得到進一步的強化。光線照到舞蹈演員透明的披紗上並照亮了香煙裊裊上升的煙霧。本照片為丹尼斯.斯托克(Dennis Stock)的作品。

圖8.12所示這幅照片里,可愛的朱莉.克里斯蒂的面頰被兩根鐵柱框住--這種方式是非同尋常的,但卻是十分動人。本照片由戴維.赫恩(David Hurn)所攝。

對戶外遠處的大型特物體,像山峰、紀念碑和建築物等。可用搭框的技法改善其構圖效果。一個常用的搭框方法是把近處的樹枝攝入畫面。這幅照片拍的是約塞米蒂國家的半壁圓頂山,是由安塞爾.亞當斯拍攝的。精緻的樹枝賦於畫面一種空間感和距離感。好像樹枝在說"我在這裡,拍攝主體在那裡,你從我們之間的相對尺寸可以看出我們之間的距離。"這種技法常用於旅遊攝影和建築攝影。圖8.14所示照片中睡蓮位於前景之上,賦予畫面一種強烈的遠近比例感。照片拍的是林肯紀念堂,作者是埃利奧特.歐威特(Elliot Erwitt).

不要認為畫框只能搭在被攝主體的兩側或頂部,經常可以把它搭在底部以便為主景提供堅實的基底。再看看弗里茨.亨利(Fritz Henle)拍的圖8.15這張精彩風景照吧。前景上的木柵欄沿著基底搭起了一個畫框。它清楚地顯示出遠近的比例關係,使觀賞者便於估計距離。如果用一張紙遮住柵欄,效果將明顯減弱。搭畫框的方法很多。道格.威爾遜(Doug Wirson)用對焦不實的金鳳花把兩個孩子包圍在當中,構成了一個符合他們心境的幻想世界的畫框,如圖8.16。這裡用的是四面搭框的方法,把注意力引到孩子們身上。W.尤金.史密斯利用前景兩個人的剪景為董事會上的其他成員搭了一個畫框,突出了他們全神貫注的面部表情,圖8.17所示。

我們歸納一下:當你的被攝體由於相對尺寸較小而無法支配畫面的時候(或距離較遠,你又想表現出距離感),吸引注意力的技法之一就是給它搭個畫框。

五、通過用光來突出主體

暗影里有什麼?我們不知道。為什麼這個人盯著暗處看?我們不知道。為什麼另一個人大踏步闖入暗處?我們不知道。你可以給這幅照片作出多種解釋。或許它只是人類生存狀況的一種寫照。生活是不可思議的,我們當中有些人只作觀察者,而有些人卻勇往直前。在攝影時,像運用光線一樣去運用暗影,也會創造出神秘的畫面。圖8.18這幅照片是紐約攝影學院教授會成員傑里.賴斯(Jerr Rice)拍攝的。在這裡你可以看到一個運用光線的良好範例。兩個人物都照明良好。其他東西實際上都在暗處。這幅照片給人一種象徵性的信息。我們並不真正關心這兩個人是何許人。而更使人們感興趣的是他們所處的境地。一個人凝神注視著暗處,而另一個正闊步闖入。

本教材自始至終在培養你如何運用光線。但到目前為止,我們涉及較多的是用光的技術性問題--如何獲得正確的曝光光量。現在我們該把運用光線作為一種創造性的手段來教給大家了。無論什麼時候,只要一看取景器,就要先看光線,觀察光線的效果和體驗江線的性質。通過用光來突出重點是最有力的手段之一。圖8.19這是由赫羅吉.庫伯特(Hiroji Kubota)拍攝的耶路撒冷錫安山國家公園一景,是一個非同尋常的環境。這裡用的也是採光的技巧。右側的山峰在左側山頂的全黑暗景對比之下,細部非常突出。正是明與暗的對比,增添了畫面的情趣。六、通過會聚線條來突出重點

8.20這幅照片的作者是伯克.尤茲利(Burk Uzzle)。畫面中的被攝主體的確是太小了,但是誰能忽視長廊中的這位主角呢?從四個角落伸出的線條會聚起來,像箭頭一樣指向主角。這些會聚的線條形成一個長廊,使人們的目光一直向前追蹤著這個孤獨的身影。廣角鏡頭加強了線條的會聚效果,產生了一種孤寂感,這正是照片的寓意之所在。廣角鏡頭擴大了前景的實有空間,縮小了人體的相對尺寸,強化了距離感和孑然一身的孤獨感。

請看所有的線條是如何指向馬路中心的人影身上的。屋頂的線條,汽車的線條,路面交通標誌的線條統統指向被攝主體。觀者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被引向這個引人注目的身影上。作者還是伯克尤茲利。相機的角度較低,所以人影和各種會聚線條的相對位置十分精巧,如果相機在齊眉的高度上,人物的布局就不會如此富於戲劇性。七、通過會聚線條來突出重點

這幅照片的作者是紐約攝影學院的教授會成員傑里.賴斯。他用了很多方法把注意力吸引到被攝主體身上。首先,他對著拍攝對象精確聚焦,把一切其餘的東西都置於焦點之外。其次他讓風笛演奏者的形象顯得高大而魁梧,把他放在畫面的正中偏上(注意:他的面部位置是嚴格地按照黃金分割律來安排的)。第三,他讓主角的眼睛直視鏡頭,把觀者的注意力直接吸引到眼睛上。所有這些方法都把注意力吸引到被攝主體身上而毫無干擾。八、通過重複來突出重點

圖8.23是由勒內.伯里拍攝的一張雙馬飲水圖。如果把下半部遮住,會覺得這還算是一幅悅目的照片。但是加上池水的鏡面倒影,就被大大地美化了。對被攝主體--馬和樹--的精心安排構成了一幅具有韻律感的重複的圖案,這是使畫面具有力度的重要因素。

圖8.24是紐約攝影學院的教員沃爾特.卡林(Walter Karling)拍攝的。他用的是另一種重複的形式。這裡我產看到的是一群人的重複排列,沒有突出哪一個人。這幅畫面的力度就在於影像的重複。所以這裡有兩種重複排列的方式可供考慮。上圖的重複排列出現在倒影中,而下圖中的重複影像是一些雖然不同卻很相似的身影共處於一個畫面之中。以上兩種都能通過重複來突出重點。九、通過動作突出重點

圖8.25是T.J.馬里諾拍的一個"通過動作突出重點"的優秀範例。一切都在運動之中。不只是兩位女士在風雨中倉惶疾走,還有搖晃的背景以及下坡的角度。通過這些攝影技巧,馬里諾能驅使--迫使,觀者去體會他們慌不擇路的窘境。作者是怎樣取得這種運動效果的呢?他用的是你們一開始就學過的兩種方法;用很慢的快門速度,同時用相機追拍她們的動作。很慢的快門速度使背影模糊,兩者結合起來便有了一種動感的效果。想一想,如果用"常規"的辦法--高速快門和固定的相機位置去拍這張照片,該多麼乏味!

喬治.福斯在街心公園中心舉行的一個滑板比賽上發現了這個動人的畫面,圖8.26所示。給照片增色的不只是滑板少年的優美動作,還有他周圍全神貫注的人們。我們看到左側有一個倚車而立的少年,用力探身向前急切地關注著比賽,還有右側的計時員時刻準備按下計時鍵的緊張神態。他們無不把注意力引向滑板少年。畫面上的其他要素也都起到了同樣的作用--所有觀眾都把注意力投向了他,連地上的罐頭盒也指向了他。他的身影很大,位置近於畫面中心,而且推車少年和計時員還為他搭了一個畫框。這張照片把我們討論過的多種技巧集中運用到同一畫面內去突出重點,這上點很有意義。一般說來,突出重點的技巧不能只用一種,應該是多種技巧的綜合運用。小結當你通過取景器在畫面上突出被攝主體的時候,要給自己提幾個問題:1、 要突出被攝主體,該把它放在畫面中心附近還是離開中心?2、 要把它照得大些才顯得突出嗎?3、 要給它搭個畫框嗎?4、 要通過採光來突出它嗎?5、 要通過選擇焦點來突出它嗎?6、 要利用會聚線條來突出它嗎?7、 要利用重複的線條嗎?8、 能不能通過運動來加以突出呢?只有在提出並解答了這一連串的問題之後再準備去拍攝。十、常見錯誤及其預防方法本課到目前為止,已經討論了突出重點的各種技巧。現在再討論一下在用取景器構圖時,幾乎每次都會碰到一些常見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法。常犯的毛病都會把注意力引向它們自身並且錯誤地突出了你不情願也無意突出的東西。然而只要稍加註意,這類毛病是很容易避免的。取景太近

前面我們提過,照片與自然界實景的一個區別就是它有四框為界。實景是連續的,而照片是有限的--它止於印片的四個邊框。作為一個有創意的攝影家,該做的一個重要決定就是對畫面內容如何取捨。這個決定提出了攝影美學中的一個重要的選擇問題。問題是什麼時候來選擇--是在拍攝的當時,還是在其後的沖印階段?很明顯,沒被拍進去的東西在印放階段是無法加進去的。像圖8.27所示照片A,人物塞滿了整幅照片,沒有拍進去的雙腳是永遠無緣再現了。這張照片應該拍成B的樣子:在體外的四周,有很多細部。這樣, 在暗室里才能加以剪裁,創造出你所期望的最後效果。教訓:除非你另有打算,不要讓拍攝主體塞滿整幅底片。要在四面都留於餘地。留心觀察背景

請看圖8.28所示照片C。這張照片本來不錯,卻有一個常見的毛病。是什麼問題呢?就是被主體的頭上好像長出了一棵樹。這在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i)的畫里也許還可以,但在這裡卻不好。在拍照的時候,永遠要仔細觀察被攝主體身後的背景。特別是在黑白照片里,要警惕某些景物的灰色調可能與被攝主體相近。如何避免"頭上長樹"呢?只要挪動一下位置和角度,像照片D那樣躲開背景上的那個干擾就行了。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增大光圈,縮短景深,使背景發虛,以至近乎消失。不留心觀察背景是很多初學者的一個主要通病。使用新式的單反相機自動鏡頭時,這個問題就更複雜了。因為自動鏡頭是在最大光圈下調焦的,所以在調焦時,景深最小。當使用最大光圈f2或f4時,背景就在焦點之外了。但是如果用f11或f16,背景就進入焦點,能造成如圖C所示的干擾,如何解決?以對好焦距以後,按一下景深預示鈕,檢查一下在你使用的實際光圈下的背景是個什麼情況。假使相機里沒有景深預示紐,就把相機移開,用眼睛看看整個景物的情況。注意觀察背景,特別要檢查被攝主體身後的背景情況。用這種辦法可以避免被攝主體頭上長出了樹木。煙囪之類的東西。總之,只要發現了問題,就可以按上面的方法避免背景的干擾前景發生畸變

照片中的縱深感會產生錯覺,因為一個既定尺寸的物體記銳意越近,就顯得越大。這種透視的原理在攝影中和在美術中一致的。回顧一下第2課"照相機和鏡頭"中的那張"狗鼻子"照片,如果鏡頭離物體太近,透視就會發生畸變。請看圖8.29照片3E中的兩條腿的畸變情形。毛病就在於相機離得太近了。解決方法:向後退並使用較長的鏡頭,結果就會像照片F一樣悅目了。未曝光區

在圖8.30照片中,影像四面的邊緣處出現了沒有曝光的區域暈映現象,好像是在隧道里拍的。這正是問題之所在。這個"隧道"的形成是因為所用的遮光罩的尺寸不合作。這張照片用的是50毫米的鏡頭,而遮光罩卻是用於105毫米鏡頭上的,所以就出現了"隧道效應"。因為遮光罩的角度窄,把鏡頭較寬的視角擋住了。照片H顯示的是另外一種毛病。原因何在?就因為一個手指擋在了鏡頭的前面。如果 持機姿勢正確,就有會出現這種毛病。當然,要是使用單機相機,從取景器里本為是能夠看到手指的,然而這種毛病依然有發生。在單反相機問世之前,在按快門的時候,還會出現一種問題,使攝影者十分苦惱。時至今日,在使用諸如測距儀相機之類的非單反相機時,這個問題也還時有發生:你滿以為拍下了珠穆朗瑪峰,可是拍出來一看,竟是一座白板山--什麼也沒有。為什麼?因為你忘記了摘掉鏡頭蓋!雖然反光式相機不可能出現忘拿鏡頭蓋的毛病,但還有一個類似的毛病,無論用單反相機或其他相機都會使攝影者大為惱火。這種毛病就出在往相機里安裝新膠捲的時候。他們在膠捲根本沒有轉動的情況下拍完整整一卷,而記數器卻把每一幅底片的號碼從1到36都照指不誤,於是拍了一張又一張……只在他們收片的時候才不禁出了一身冷汗,因為他們才發現在倒片搖把迴轉時一點阻力也沒有。膠片根本沒有裝好。輸片齒輪並沒有掛上,所以整卷膠片一張底片也沒有曝光,或者更確切地說,在同一張底片上,曝光了不是兩次,而是36次!而剩下的底片都是空白。這種事故每個攝影者幾乎都會碰到一次,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發生兩次,那就不可原諒了。就像坐到通紅的火爐上,一次就足以叫你記一輩子了。下面列舉的是防止發生這種事故的方法:在使用單反相機或其他採用輸片齒輪裝片的相機時,都要按以下步驟妥裝膠片。1、 按相機手冊的說明仔細安裝膠片。2、 合上相機後蓋,把膠捲向前卷一片。3、 輕輕的轉動倒片鈕,好像要倒片一樣。一定要輕輕地轉。當你轉到膠捲的任一鬆弛部分都會有一種繃緊的感覺。在你的這種輕微的壓力受到阻礙時,就可以停下來了。4、 再向前轉一個空格,同時觀察倒片紐,倒片紐應該向後轉動。果然如此,你就可以開拍了。5、 如果倒片紐不向後轉動,就要打開相機了,檢查膠片的安裝方法是否正確。假使每次裝膠捲都能照此辦理,你就可以放心大膽地去拍攝,保證每一個精彩鏡頭--也許是差錯--都會在膠片上準確地記錄下來假使你用的是自動相機,上面有自動裝片系統和電動倒片裝置,相機上可能沒有倒片紐。但是大多數型號的35mm自動單反相機都在液晶顯示盤上有個指針,可以告訴你新裝的膠捲已經正確地掛在收片夾上了。可以查看一下相機手冊上的說明,看看你的相機有沒有這種功能。如果有的話,就在每次裝卷時都要檢查一下這個指針。一、光線介紹

無論是黑白膠片,還是彩色膠片,如果把攝影師的照相機比做"畫筆",那麼光線就是他的"油彩"。攝影師用光來塗抹照片,就像畫家挑選他的油彩一樣,會仔細地選擇所要用的光。這一課我們要教你如何創造性地使用光,並指點你更好地了解陽光的不同特性。你將開始感覺光的不同形態:正午燦爛的陽光下的灼熱光;多雲天氣里天鵝絨般柔軟的光;透過樹葉間隙閃爍的斑斕的日光;部分燦爛耀眼,而部分被雲遮擋的陽光;以及富鵝戲劇性神秘怪異的月光。你將真真正正開始觀察光。當你走在街上,當你坐在車裡,你將用一種新的、令人興奮的眼光來觀察光的世界。二、光的基本特性所有的光,無論是自然光或人工室內光,都有其特徵:1. 明暗度 明暗度表示光的強弱。它隨光源能量和距離的變化而變化。2. 方向 只有一個光源,方向很容易確定。而有多個光源諸如多雲天氣的漫射光,方向就難以確定,甚至完全迷失。3. 色彩 光隨不同的光的本源,並隨它穿越的物質的不同而變化出多種色彩。自然光與白熾燈光或電子閃光燈作用下的色彩不同,而且陽光本身的色彩,也隨大氣條件和一天時辰的變化而變化。三、光的基本方向光的四個基本方向根據相機、被攝體和光源所處的方位,可從任何-面捕捉到被攝體。當主光源很強時---如明亮的陽光---從相機來看光落在被攝體不同部位,會產生出不同的效果。可分為四種基本類型的光線:1. 正面光2. 45°側光3. 90°測光4. 逆光在後面的篇幅里,我們將逐項分析這些類型的照明。四、正面光

這種類型的光線,是業餘快照攝影師教你所使用的光線---"拍照片時太陽在你的身後。"正面光使被攝體對象沒有一點陰影。被攝體的所有部分都直接沐浴在光線中,朝向相機部分全有光。其結果是展現出一個幾乎沒有色調和層次的影像。由於深度和輪廓靠光和陰影的相線互作用來表現,正面光製造出一種平面的二維感覺。因此通常被稱為平光。正面光可以是低位的,像清晨或傍晚的太陽;第八課 培養你的眼力第三單元也可以是高位的,像正午的太陽。每種位置都產生出不同的效果。當拍攝面部時你會發現,使用高位正面光線可能在眼窩和鼻子下面投下很深的陰影。而使用低位正面光時,可以平射臉部,不會引起眯眼。

五、45°側光

在這課後面,我們將討論怎樣在陽光下拍攝人物照片。這種光出現在上午九十點鐘和下午三四點鐘,被許多人認為是人像攝影的最佳光線類型。正如你將在後面的課中要學到的,事實上,室內拍攝人像使用的主要光線,多數為45°側光。45°側光能產生良好的光和影的相互作用,比例均衡。形態中豐富的影調體現出一種立體效果,表面結構被微妙地表現出來。為此,45°側光被看作是"自然"光。

六、90°側光

這是用來強調光明和黑暗強烈對比的戲劇性光線。被攝體朝向光線的一面沐浴在強光之中;而背光的那一面掩埋進黑暗之中。陰影深重而強烈。表面結構由於每一個微小突起而突出地表現出來。因此,這種光有時被稱作"結構光線"。

七、逆 光

當光從相機對面被攝物的後面照過來時,會獲得極具藝術效果的逆光。如果你就此曝光,被攝物就會變成一個黑色的剪影。如果採用兼顧曝光,儘管被攝物與背後的光反差強烈,你仍然可以捕捉到影像的細節。如果光源處於高位,就會在被攝對象的頂部勾勒出一個明亮的輪廓一例如模特兒的頭髮一製造出一種戲效果。被叫做"輪廓光"。採用逆光,背對光的剪影物體,可以創造出既簡單又有表現力的高反差影像。

八、怎樣在室外拍攝人像

問題:在室外拍攝人像時,採用哪種類型的光線?初學者往往選擇從身後直接照射過來的明亮陽光,直接照射被攝物的正面光。但很不幸,你所得到的正如圖9.11所示,被攝對象不得不痛苦地眯起眼睛。如果太陽所處的位置低,眯眼的臉上的光線是扁平的。如果太陽所處的位置高,那麼眼睛和鼻子下面就會產生黑影。不管哪個角度,都不盡如人意。解決辦法1:不要讓被攝對象身處直射的陽光下。確切地說,應置被攝對象於溫和的漫射日光中。這點可通過幾種辦法達到。你可以等待一個陰雲天氣,正像人們所知道的那樣,拍攝室外人像,許多行家寧可選擇多雲的陰天,而不是陽光明媚的日子。或者你可以等待一個雲遮住直射陽光的機會。事實上,這與陰雲天氣是一樣的。再者你可以移動被攝對象,如圖9.12所示,從陽光直射區域移開到有陰影的地方。樹下的陰涼不錯,但要當心,因直射的陽光透過樹葉投向被攝體面部而產生的光塊和斑點的影響。解決辦法2:首先,轉動被攝對象的臉部,直到太陽光不再直射到眼睛,從而避免眯眼。但在背對太陽那側的臉上會留下很深的陰影,你需要為此加光。做到這一點最簡便的技巧如圖9.10所示,用一塊白色的反光板反射陽光到陰影處被攝對象的臉部。

其竅門是把反光板放至臉的附近。如把它舉到12英寸遠,還不能使陰影提到足夠的光線,那就前後移動反光板,仔細觀察反射光在陰影區產生的效果,將會在哪一點上獲得你所需要的光線。在這個位置上請助手幫助舉著反光板,你回到取景器前,完成最後的創作。無論是彩色人像還是黑白人像,這項技術同樣有用。其主要區別是拍攝彩色照片時,必須注意改善陰影區的色調。這種光帶藍色,就像天空中的藍色一樣。你可能會想到用在"濾光鏡"那課所講的81A或85C濾光鏡來補償這個缺憾。濾光鏡能減少藍的色調,併產生更正常的皮膚的韻味。圖9.12這幅照片是澤魯馬·里達為一時裝廣告拍攝的一幅較好的室外人像。因為是在露天的陰影下拍攝的,所以幾乎所有部位的細節都清晰可見。而且右側微微的陰影襯托出了模特臉部和身體的立體感。這就是你最終獲得的效果。九、旅行攝影

對我們許多人來講,攝影最大的樂趣是進行遠距離旅行和在奇異的旅途中即興拍攝大量的照片。也有很多遺憾的時候,最令人失望的是回家後面對的是一些焦距不準,曝光失誤,毫無意義的影像,它們完全不是我們記憶中很有"特色"的景象。為什麼這一講冠以旅行攝影的標題?因為絕大多數旅行照片是在室外自然光中拍攝的。在這課的這一講中,我們要講述的是怎樣成功地進行旅行攝影創作的一些基本知識。無論你的拍攝目的僅僅是個人愛好和作為紀念,還是想出售你的作品,你的目標應該是拍下為全國地理雜誌所刊用而值得驕傲的照片。應該以專業攝影師的視角,並瞄準同樣高的標準。當然,你可能有一些自己的照片如你所鍾愛的埃及獅身人面像,或中國的長城,或自由女神像。這些只是證明"我到過這裡"最好的親身記載。但是,真正的旅行攝影在你拍下這些照片時,才不過是剛剛開始。這就是這課主要講述的內容。選擇一個視點首先記住一個準則:一幅照片一個主題。對於旅行攝影和其他攝影都是真理。你的照片必須表明一個視點。不論哪裡,只要可能,你都應運用一種手法不僅抓住其美麗,而且要表現其特徵,嘗試拍攝一個著名的景緻。例如,如果你參觀金字塔,可以圍著它們轉,從不同角度拍攝,稱其為"一天"。當參觀結束時,但願你得到美麗的明信片式的照片。這是成功的開始,但還要多實踐。尋找"當地色彩"。比如在金字塔的背景下,出現一位浪漫的阿拉伯貝都因人的輪廓,或者是一隻駱駝。這些都是些陳腐的題材,但類似金字塔這種經常的拍攝對象,是很難脫離陳腐題材的。所以不必完全迴避,而是要更深入地去觀察。再問問自己,我該為"國家地理"拍攝什麼?例如,你將發現為我們所崇拜的世界上最偉大的古代奇蹟---金字塔,不過是當今埃及人野餐和遊樂的場所。金字塔每天都被幾百名跑來跑去的孩子們包圍著,任憑他們爬上已有5000年歷史的岩石上盡情放縱。也許這就是什麼"特別的記錄"呢!或許你可以在金字塔前捕捉到一個小孩扔飛碟的影像,或許在跳繩,在尋常中尋找不尋常,發現時代弊病。這些都是通向優秀的旅行攝影作品創作的大門。十、裝 備當你準備出行時,首先考慮的是帶哪些照相器材。專業攝影師通常攜帶裝滿提箱的照相機、鏡頭、膠捲和其他器材。讓我們設想一下你只帶一個攝影包,將先擇哪些基本裝備呢?當然,你要帶上普通相機。但也要考慮:如果這個相機。但也要考慮:如果這個相機壞了怎麼辦?如果我們勸你,如果情況允許的話,帶上一架備用相機。隨身有架老相機,你的機會就來了。隨時帶在行李中"以防萬一",你就絕對不會失去任何哪怕是一生中只有一次的機會。電動卷片器 這不是基本必備之物,但當你拍攝旅行照片時,它是很方便的。你必須經常"抓拍"景物,電動卷片器使你在眼睛不離開取景器的情況下,能連續拍下幾處鏡頭。同樣,它能快速倒卷和重裝膠捲。所以它很方便,但並不是必備之物。鏡頭 如你只有一或兩個,那就帶它了。如果有一堆,那就必須周密考慮。你需要一個小範圍里攝取大景緻的廣角鏡頭,用於使用普通鏡頭而又沒有足夠空間允許你退到足以拍下整個大教堂和很高的紀念碑的時候。你需要一個85 ~135mm長的拍"人物肖像"的鏡頭。(鑒於經常"偷拍"被攝人的臉部,長焦距更好些。)同時,還需要一個大景深和長焦距的遠攝鏡頭。變焦鏡頭也許是較好的折辦法。如果只有其中2種,就能覆蓋35mm的區域。當然,我們已經提示了即是最好的變焦透鏡,也不如最好的普通鏡頭,它不在所給焦距中聚焦那樣清晰。所以需要你判定,這種付出是否值得。閃光燈 如果想進行室內或陰蔽處的拍攝,要帶上一套閃光燈。如可能,再多帶一套富餘的。而且記住使用小相機上的閃光燈,不可能照亮整個羅馬圓形劇場。要靈活地使用閃光燈,牢記它的功率反應限度,就像在"頻閃燈"那一課學到的那樣。膠捲 該用彩色負片呢,還是彩色反轉片?當然,你將選擇一種適合你自己的膠片---印片還是做幻燈。但要知道,洗印卷非常貴。如果你計劃只拍幾卷膠捲,你也許選擇使用反轉片更好,因為要便宜許多(如果需要,你依然可從幻燈底片中選出好的洗印)。該帶多少膠捲呢?計算一下你將在感興趣的地方旅行多少天?再計算你平均每天大概要用多少膠捲。之後再多帶一些"預防萬一"。膠捲在國外有可能價格極貴,而且也有可能時間太久。所以在你認為需要的數額之外……再多帶些。濾光片 因為要拍攝彩色照片,偏振濾光片要隨身攜帶,因為它可使藍天變暗,但又不改變其他顏色。如要在高空或雪域拍攝,你也許應帶上85C的濾光片,以降低藍色調反差。測光表 你也許只帶一架相機,但我們建議你再帶個手持測光表和灰卡。它們能為檢驗你相機測光的精密度服務,而且能在非正常光線情況下發揮重要作用。例如,相機的自動測光系統無法拍攝日落,但如果採用後面將講解到的閃光指數,或用灰卡指數,就能獲得正確的曝光讀數。電池 確認帶足所需型號的電池。現今的自動相機和測光表需要電池,所以不能帶少了。記住那些小如硬幣的電池不能等它們出現低能顯示;它們說完就完(倒霉)!所以一定要帶足。還要帶足用於閃光燈(和驅動器)的電池。其他雜物 帶上用於清洗鏡頭的刷子和鏡頭紙等。帶上用於在塑料膠捲盒上做記號的油彩筆。每天早晨從單個紙盒中取出當天要用的膠捲盒,並將膠捲的速度或型號寫在盒蓋上。每拍完一卷,就在盒蓋上畫個大叉,以示此卷已用過。別忘記帶上照相機的說明書。即使你經常使用的相機,當你出行到荒郊野外時,有可能發現相機出現"故障"。有時只不過是按了一下不熟悉的按鈕。相機指南能使你從忙亂和絕望中解脫出來。-三腳架 顫動或不顫動是問題的關鍵。當然,如果多數時候在弱光狀態下拍攝,或如果用遠攝鏡頭,就必須備一幅三腳架。但它不方便,重量不輕,所以也可考慮帶一獨腳架(二者取一)。它的重量大約只有三腳架的三分之一,而且可為相楊提供平穩的平台。同時,即使是在沙漠里艱苦的跋涉中,你也可以很舒服地把它掛在腰間。這份完整的裝備清單上所有東西的關鍵---除了獨腳架,是應該裝入一個正常尺寸的相機包中,它能使你很舒服地整天背在肩上。即使它不"舒服",但絕不會使你的後背受傷。被 盜要當心。你的照相機和有關裝備是吸引竊賊的目標,而且它們是黑市上可能有較好的銷路。所以要有所準備。首先,在離境之前考慮為你的相機和裝備上保險。保險費一般不貴,而且是滿一年交一次費。其次,不要把相機留在室外易被竊取的地方。典型的竊取相機事件多發生在路邊咖啡店,那裡有許多疲憊不堪的旅遊者在咂著冷飲,他們把相機放在桌上或垂掛在椅子背上。這們它可以很輕易地被過路賊竊取。當你意識到相機不見了的時候,它早已挎到了30里地以外騎著摩托和竊賊的同夥的肩上了。所以把它放在不易被發覺的地方,或背在肩上。換句話講,提高起碼的警惕性,將危險減少到最低程度。

人 物 照 片不要忽視拍攝當地人和"景色"的機會。往往遠離自己或偏遠地方的人就像紀念碑和博物館那樣使人產生興趣。你可以不被覺察地站在某些繁忙的路口,那裡的"土著人"根本不受來訪者的干擾,只管做自己的事情。在一個合適的距離之外,你可以用遠攝鏡頭捕捉他們喜怒哀樂的細節。不要離得太遠,否則照片的主題將成為一個引不起人注意的小斑點。按照基本準則2來考慮一把注意力吸引到你的被攝主體上。使用長鏡頭或肖像鏡頭拍攝臉部的特寫。緊湊突出地拍下土著男人和女人的頭部,是你回家時帶回的最激動人心的肖像。而且一定不要忘了孩子們。他們是最易於拍攝的,因為在照相機前他們通常表現得十分自然,而且他們的照片可以講述關於那個民族文化的整個故事。要知道有些地方的人喜歡你為他們拍照,而有一些則不然。比如在保守的穆斯林國家,為男人和孩子照相是不受讚許的,為女人照相則被認為是絕對禁止的。所以應花些時間去了解當地的風俗。無論哪種情況,當要拍攝時應給予他們同樣的禮節,可以在你的家鄉請教某位前來旅遊的外國人。以禮貌和尊敬接近他們,他們總會給以善意的回報,不會用十分強硬的態度反對被拍照。有一種習慣必須知道。在第三世界,如果你拍他們,許多人會期待著你付"小帳"。小帳是很少的小費---只是幾分錢。你拍了他們,他們伸出手。你該不該給他們小費?有時這是得到你所期望的照片的最簡單的方法。有時則成為一種麻煩。你需要用普通公眾的心態和你的本能來對待。僅僅了解這種可能性罷了,可以準備一些鋼蹦兒,以備付小費。

旅行團準備什麼專業旅行攝影師的不幸之一是世界名勝的每個地方的每個角落,到處是同行的旅行者們。經過長時間的期待,你終於到達了泰姬陵,同時你發現那裡到處有身著百慕大短褲或牛仔以及T恤衫的旅行者。如果你拍下有他們身影的照片,那壯麗的景色就給毀了。他們增添的既不是"當地色彩",也不是非同一般的景緻。是的,當欣賞最著名的旅行攝影家和幻燈片時,你會發現幾乎每幅肖像看上去都好像再沒有其他人在裡面似的。他們是怎麼做到的?有三個基本技巧。第一種辦法是在人少的時間走訪那地方。如果你獲得必要的通行證或合同,你可以在你要去的地方正式向公眾開放之前進入那裡。不巧的是我們中很少有人能獲此通行證,所以不得不另想辦法。第二種辦法是清早到那個地方去,做第一個進入者,在大批人湧入之前進去。你會為你在旅遊團到達之前就完成的攝影作品感到驚奇。如果有人在那兒或正礙你事,要耐心等待。經常地,若你能等一會兒,你就能在你所選擇的景點發現沒有遊人的那一瞬間。準備好抓住那一瞬間拍攝。第三種辦法最重要。一切都很平常,不管你做什麼,那裡都到處是人群。你必須使用能讓那些人群從你的照片中消失的魔術。這種技巧是把人群藏在前景被攝影對象的背後。嘗試一下是否能發現一尊雕像,或一堵矮牆,或一灌木叢,或一棵樹,或各種各樣不同物品,任何一種有可能擋住前景中人群的東西。總是會有你能利用的東西的。如果你會選擇前景為主要被攝體制定"框架",就像在"培養你的眼力"那課中所學的那樣,你就能經常獲得更有意義的照片效果。當然,如你需要有人物的照片時,也需要時間。他們能為你所描繪的雄偉景物增添規模和距離感。你要利用這些人物,嘗試著把他們與景緻的"感覺"融合在一起。典型的旅遊者嘬飲可口可樂的畫面,將有損於這些照片。當地風俗中當地居民卻能使畫面充實。十一、從拂曉到黃昏拍攝旅行照片

拂曉 如果你真的很嚴肅認真地對待旅行攝影,那麼在國外或風景優美的地區,拂曉時分正是該起床走動的時候了。在這個時間裡,看看當地人日常的清晨活動,這時不會有任何使你分神的旅遊者走動。也就在此刻,天空放射出奪目的桔紅色,使所有景緻都增添了戲劇性。而且在這段時間裡,你可以拍攝太陽升起,就就像這裡所見到的---一輪完美光亮的火球光芒四射,噴勃欲出。

黎明 太陽升起後的幾分鐘照射的光仍然顯出微微的紅色。在一些地區的山谷里雲霧瀰漫。在這幅由里查德W.布朗(Richard W.Brown)拍攝的美麗的風景照中,捕捉到了這兩種要素。光的微紅色加深了佛蒙特樹的秋色。遠處的霧為這片美麗的新英格蘭風景增色不少。在前面我們學習了專業攝影師如何採取表現距離的方法:使用遠攝風景。這幅照片達到了那個輝煌的目的。注意供踏腳的石頭是怎樣由近及遠地步入眼帘的---從中間地帶、房屋和馬穿過中部的農場,到背景的霧。再看怎樣使用遠焦距離的設置處理輪廓同樣鮮明的前景和背景的。不足為奇,這張照片由柯達選出作為巨大的全景照片曾被用在中央車站的巨大的透明彩色燈箱上,它遮蓋了一百多英尺寬的整個主廳。

清晨 此時太陽明亮,而且顏色變成金黃,但依然在低空投射出長長的影子。這裡,里查德 W.布朗用光創造出一幅喚起所有關於新英格蘭生活方式或情感的畫卷。婦女和貓逆光而行---太陽光從右面對著相機。我們看到婦女頭髮上有一圈輪廓光,在她的左側,貓的皮毛也有一輪廓圈光,就連他們走的那條路也被晨光照亮了。這種光使他們與遠處仍在陰影中的山脈形成了對比。他們長長的身影描繪出這段時光中最燦爛的景色。我們在這部分論述了關於用"當地色彩"描繪景色的方法拍攝"土著民旅"。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並不能肯定一定是在廷巴克圖(馬里地名)!這張由羅伯特·弗羅斯特拍攝的照片就像一首詩。這位婦女兩隻手各拿一隻南瓜,貓像是她的夥伴,背景講述了一個流傳至今的完整的新英格蘭的故事。它捕捉的是目前只有極少數地方還保留著的那種往日純樸生活的風情。

正午 讓我們從新英格蘭來到以光輝燦爛的陽光而著稱的瑞士。佩特·特納用那種光輝創作出一種驚人的想像。天空是深藍色的而且他使用偏振濾光鏡突出了那種藍色。與藍天形成對比的是建築物耀眼的白色。這裡他並沒有滿足這兩種因素。他加入了另一種東西,並使這幅旅行照片成為一幅不尋常的藝術作品。在"培養你的眼力"那一課中我們曾看到重複用於強調的照片。那就是佩特·特納所為。建築物和天空在前景中反射出倒影。但它們反射在什麼東西上?你能說出來嗎?你能說出來嗎?特納運用他的想像。他在一輛拋光了的汽車蓋上反射出他的想像。這是真正的專業攝影師發揮出想像的典範。

中午露天陰影 這是佩特·特納另一幅關於瑞士的攝影作品。這些建築物真正的顏色是什麼?它們是白的。是的,這裡看上去它們是藍色。為什麼?因為它們不是直接被陽光照亮;而是被從天空反射的光照亮的。那種光散發著藍色。這就是天空看上去是藍色。這就是天空看上去是藍色的原因。在"濾光鏡"那課中曾告誡過你,當你在陰影狀態下拍攝人物肖像時應注意天空色調的藍色特性。特納以他蓬勃的色彩而著名。他曾使用81A和85C濾光鏡,使藍色色調降低到最低程度。結果是一幅轉述了如他親眼所見,同時也讓你有同樣感覺的,非常特別的典型的地中海風景照片。

日落 這是一幅與黎明相反的照片。兩者可採用同樣的方法拍攝。問題是如何在適度曝光上取得進步。如果你使用相機上的測光表,就會出錯,因為天空仍然相對明亮,測光表會使影像曝光不足。最好的解決辦法是試著測出光的平均水平。做到這一點,或採用手持測光表,或使用灰卡。兩種辦法一般都能提供適當的曝光。但為保險起見,再加上一個支架拍攝。當你希望太陽像個大火球樣地發光,就像這幅照片,記住使用一個特長鏡頭。200cm是成功的最低限度。400mm或更些更好。否則,太陽在廣闊的景緻中,只能顯現成一個圓圈。由於相對較暗的光線需要曝長點時間的光,用這種長鏡頭,記住一定要使用一個三腳架或獨腳架支撐。如果你遵循了這個簡單的建議,你將獲得同這張照片一樣成功的日落(或黎明)照片。黃昏 太陽剛剛落下去,不要把相機放在一邊。這個時間是能拍攝出有關住宅和建築物精彩照片的最好時機,因為這時你既能表現出室內光,又能捕捉到一些室外光線細微的變化。這裡是里查德 W.布朗的一幅樣片。在另一課中,我們可以學習如何使用這種光線創造出城市高大建築物的空中輪廓。怎樣為這類照片設置曝光值?用一個測光表記讀,進行分界曝光。然後在底片沖洗出來後,選擇最好的影像。十二、極端的天氣條件外出旅行時,你恐怕最在意的就是特別熱、特別冷的天氣和防雨的裝備。確實要有準備。特別熱 100華氏度以下人是沒有問題的。但這張照片中顯示的天氣,氣溫很容易上升。在一輛關起來的車裡(包括儀錶板上的小儲藏櫃或車尾行李箱)氣溫能升至極高水平。極高的熱度能改變彩色膠片的反應,而且還會破壞電池的性能。這裡講的是怎樣把危險減少到最低限度。

盡量使你的裝備和膠捲避免直接在太陽光下曝晒,並且將它們裝在淺色的相機包中,它既能反射陽光,又能散發熱度。如果在高溫中駕車行駛,將相機和膠捲儲藏在苯乙稀泡沫製冷器具中。用從冰箱或冷飲儲存箱中取出的冷藏包裝將其冷藏起來。為防止冰水不浸濕你的裝備,最好不使用冰。特別冷 在非常低溫的情況下,電池會降低效能,而且快門會凍住。為防止相機出現這種故障,把它放置在離身體很近的地方,如放在外衣裡面。讓它除了需要拍攝時短時間離開外,一直藉助你的體溫保溫。另外把備用的電池放在襯衣的口袋裡,也讓它受益於你身體的熱量。如果相機里的電池不能用了,可換上溫曖的新電池。如果把冷相機帶進熱屋子裡,潮濕的冷凝作用就成了問題。鏡頭會像炎熱夏天盛冰水的玻璃杯一它的表面由於溫暖空氣而會蒙上一層濕氣。這問題同樣會發生在相機里的涼膠捲上。為避免這種情況,應讓相機慢慢變曖。把它放在較冷的窗檯或走廊上幾個小時,使其逐漸達到室內的溫度。潮濕和灰塵如果是下雨天或在海里水浪把人都打濕了的情況下,或是在灰塵和砂子飛舞的沙漠里,你該如何拍攝?回答是讓你的相機儘可能短地暴露在這種狀況中。如果下雨,盡量在有遮擋的地方拍攝。如不可能,或浪花,或灰塵在空中飛舞,可考慮用包三明治的塑料袋保護你的相機,除非你立即想拍照,否則就將相機放在塑料袋裡;要拍照時僅讓鏡頭伸出對準曝光,然後立即清除落在上面的水或灰塵。在特殊情況下---如砂塵暴或海水中掀起大浪時在一條般上,要通過塑料袋拍攝。在鏡頭處拉平塑料袋,透過它拍攝。這將會影響影像的清晰度,但拍攝的對象是惡劣天氣,不過分強調細節也無可厚非。十三、在機場X射線 它們對底片有害嗎?如果乘坐一兩次飛機,一般不會傷害膠片。但如果旅行機會很多,總是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你的膠捲就會因此而被一次又一次地輻射,因此也許就會遇到麻煩。在這種情況下,你有兩種選擇。首先,將你所有的膠捲挑選一下。按你的習慣,包好膠捲,並放在很容易取出的地方。第二,如果你帶很多膠捲,可以考慮在攝影包的最上層里放膠捲。攝影包對於產生破壞影響的X射線具有防禦護用。海關 問題很簡單,如果出國旅行,當你回來時,你不會希望被海關人員斷定你那嶄新的照相機是在國外購買的而要求你付關稅。所以如你離開你的國家,帶上你以前的物品所有證明(購物發票之類的)。在美國,領取一張4457海關申報單,並在你出國前登記下你的器材。你可在大多數美國國際機場的海關獲取這個申報單。填上它,並讓海關蓋章。請注意,並不總是很容易報關或見海關官員的,所以我們建議你提前準備好,帶上某些物品的擁有證明,比如銷售發票或保險金報表。這樣你即使沒填海關報關單,也不會被卡住。編輯你的照片通常,在一次令人興奮的旅行之後,你會想編輯一本影集或幻燈集。首先決定你是否想讓其成為一本記錄"我和配偶到過那兒"的紀念,那樣會使所有的人厭煩,除了你的母親。其中一些這類照片很不錯,但像我們前面暗示你的,你的目標應該更高些。期望辦一個更高層次更富生機的展覽。這個竅門是殘忍地篩選你的照片。選出一打傑出的照片,拋掉100張平庸之作,以清除那些技術上不過關的照片。如果它焦距不準或曝光失誤,放棄它們。但願你仍然有大量的照片在評比中保留下來。再者,用一些有效的辦法將它們分組。例如,讓我們假設你去了中國。你可以按行程的順序組織你的照片---廣東、上海、北京等等,如果把這種組合改成另外的組合,你也許能搞出一個很好的展覽---兒童、學校、工廠、農莊、鄉村景色、長城、故宮等等。一旦你把照片分組,把類似的照片成組排列,人們都喜歡欣賞令人耳目一新的組照。遺憾的是,當我們回到家,其中的許多照片看上去很雷同,雖然吸引人但沒有什麼意思。試著把這些也清除掉。比較一下,確定哪張"最好"。哪張你想推薦到"男家地理"?那麼這張就是你選擇的。用這種辦法編輯旅行照片,你應該能夠做成一本旅行紀錄紀念冊或一組幻燈片展。這肯定很令人振奮,甚至你的朋友們會想去觀看。這不僅是對友誼的考驗,也是對你攝影技巧的檢驗。一、現場光現場光攝影只使用場景中存在的光,而不是戶外的日光。例如,現場光可以是家用燈光、壁爐火光或霓虹燈光。現場光還包括舞台上打在芭雷舞演員身上的聚光燈光束,或者照亮情人臉龐臉的燭光。現場光還包括透過窗戶射入室內的日光。換句話說,現場光僅僅是場景中已有的光一一除了戶外日光之外一而不是另外加用的諸如溢光燈、閃光燈泡或電子閃光燈之類的人造光源。與戶外日光或攝影室人工照明相比,現場光通常要暗一些,因此,攝影者要特別注意正確曝光。二、為什麼使用現場光許多專業攝影師喜歡使用現場光,其原因有如下三點:1. 富有真實感和情調:現場光照片能傳達一種真實感。因為在許多現場光照片中使用照明有限,不像使用人工照明的攝影室拍出的照片那樣完美,所以觀眾會有一種他正在看著被攝影對象的真實感。現場光不僅能傳達出真實感,而且還可以傳達出一種情調。場景可以是幽暗的,同時強調灰暗的陰影部分,或者它可以是明亮和高調的。它也可以是憂鬱的、明快的、生動的、昏暗的或歡快的。此刻通過觀察你周圍的光線,你可以開始訓練的眼力,辨認現場光的不同情調,為把它們捕捉到膠片上做好準備。2.攝影者使用起來方便自如:使用現場光拍攝,你不用攜帶笨重的燈具、燈架、電線或電池組。你可以迅速拍攝,用不著等待電子閃光燈重新充電。你可以自由移動,設法從不同角度和不同位置拍攝。雖然在現場光條件下可以使用它們,因為使用三角架會破壞室內的自然氣氛,常常使得沒有經驗的被攝對象表情獃滯。3.被攝對象容易自然放鬆:在攝影溢光燈的強光和突如其來的閃光照射下,專業模特也許會自然從容,但是"普通的被攝對象"常常會顯得不自然和緊張。使用現場光就容易多了。你的被攝對象多半會自然放鬆,忘記照相機的存在,你可以尋找更好的位置,抓拍你所追求的那種表情自然的肖像。

圖10.1 這是一幅典型的現場光照片。如你所見,強光部分幾乎全是白的,陰影部分幾乎全是黑的。中間幾乎沒有灰色調。這是「傳統的」現場光照片的特點:明顯的黑白影調使得照片具有一種現實感和真實感。這是搖滾歌星賈尼斯.喬普林(Janis Joplin)現場演出的照片。你是否同意這幅照片的典型的現場光影調有助於增強照片的力度?喬普林已經去世許多年,但是這幅照片的逼真,它的直觀感--永遠捕捉到了使她在動蕩的60年代成為傳奇人物的充沛精力和痛苦。三、現場光攝影技術雖然我們在這一課里著重講的是攝影師的技能,而不是照相機,但是,現場光攝影是先進的攝影器材發揮真正作用的一個領城。太久以前,在大多數室內條件下從事現場光攝影實際上是不可能的,當時f/3.5的鏡頭和ISO50的膠片都被為是比較快的,現在,使用f/2和口徑更大的鏡頭是常見的事,ISO400膠片很容易買到------甚至使用彩色膠片,(有些膠片可以"強迫沖洗",曝光值可以提高到10000或者更高)你甚至可以在黑暗的房間里拍攝。最後,今天的大多數測光表,諸如鎵光電二級管,可以在幾乎全黑的條件下測出讀數,給出準確的曝光組合(但是要注意倒易律失效問題,這一點我們曾在"曝光"一課中討論。雖然測光表在幾乎黑暗的條件下也能給出準確的讀數,但是膠片可能要求較長的曝光時間,以便對倒易律失效進行補償)。四、現場光攝影技巧我們已經指出過,現場光攝影的一個根本目的是捕捉場景的自然狀態------真實感。為了得到真實的照片,常常需要犧牲對技術上完美的照片的追求。當然,你可以使用閃光燈或溢光燈來改進暗弱的照光條件,但是,這會破壞場景的自然感。實際上,正是照明不足才使得現場光照片顯得具有真實感。在暗弱光線下拍攝,你常常會發現,根本不可能把最暗的陰影部分。中間色調部分直到強光部分的細節都記錄下來。例如,常見的現場光條件是,光線從一側的窗戶進入房間。人或物朝向窗戶的一側沐浴在亮光中,而背著窗戶的那一側則處於濃重的陰影中。你的膠片的寬容度不可能把強光和陰影部分的細節都再現出來。那麼你犧牲哪一部分的細節呢?通常是陰影部分的細節。假如強光部分和中間色調部分能夠講明你的故事,那麼你在這裡並沒有損失什麼。沒有細節的陰影部分可以提供一種實實在在的真實感。拍攝這種照片時,細心觀察和理解要比技巧顯得重要多了。在昏暗的光線條件下,你的眼睛可以自行調整以適應光線,結果你看到的細節要比最後照片顯示出來的細節多得多。你可以"事先構思"一下照片看上去會是什麼樣子。為了幫助你做到這一點,不妨使用許多專業攝影師常用的訣竅。當你拍照前觀察被攝體時眯上眼睛。眼睛眯小了可以"忽略"掉陰影部分的細節。這是一個好主意,能讓你了解最後照片看上去會是什麼樣子。在有些情況下,光線也許只能記錄下重要的強光部分。如果畫面值得記錄的話,那就把它拍攝下來。拍到照片要比擔心中灰色調部分是否能被記錄在膠片上更為重要。你不妨使用專業攝影師常用的各種技巧。選擇快速膠片。在使用較慢的快門速度時(沒有使用三腳架),要防止相機抖動,你可以把身子靠在牆上或椅子上,在按動快門時屏住呼吸。你可以利用自然的反光表面反射過來的光線。但是要切記拍攝照片!五、使用測光表我們在前面一頁中指出過,現場光照片的測光與正常的測光是有所不同的。在通常測光時,不管你是使用彩色負片還是黑白負片,你都要對陰影部分曝光------這就是說你要對重要的陰影部分測取反射光的讀數,然後確定你的曝光。使用這種方法測光,你會拍出在重要的陰影部分顯現出細節的底片。但是,在現場光照片中,為了取得真實感,你需要陰影部分成為黑色!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你應當如何測光呢?為了取得這種典型的現場光效果,使用你的反射光測光表來對強光部分或中間色調部分測取讀數---而不是對陰影部分測取讀數。這樣做,你實際上是使影像曝光不足了。你沒有讓膠片的陰影部分得到足夠的光線,以便在那裡產生細節。結果:在底片上,陰影部分沒有細節,在照片上,不管是彩色照還是黑白照片,陰影部分成了黑色。因此,這就是使用負片時,不管是彩色負片還是黑白負片,你測光要追求典型的現場光效果的原因。記住,要對強光部分或中間色調部分測光。使用入射光表而不是反射光測光表又該怎麼辦呢?這並不難。入射光測光表給出的是正常讀數,使用這一讀數會產生"正常的"的影像。但是,為了取現場光的效果,你不需要正常的影像------你需要的是曝光不足的影像。因此,當你測取入射光讀數,採用分界曝光,即把光圈收小一擋或二擋,以便拍出曝光不足的影像。如果你使用灰卡,道理是一樣的。先按正常方法測取讀數,然後採用包圍光,即把光圈收小一擋或二擋曝光,以便使影像曝光不足。然而,使用彩色反轉片------幻燈片則要慎重,不能把光圈收小過多。使彩色反轉片曝光不足所帶來的危險是,你可能得到令人討厭的偏色。臉色發綠的照片是沒有人喜歡的!如果使用彩色反轉片,我們的建議是,按照彩色反轉片的曝光規則行事------對強光部分曝光。然後,為了取得具有現場光效果的幻燈片,只能把光圈收小一擋。最後,如果景物非常暗,不管你使用負片反轉片,你都可以使用專業攝影師常用的技巧。景物可能太暗,使用反射光測光表無法測取中間色調或強光部分的讀數。景物可能太暗,無法測取灰卡的讀數。景物可能太暗,無法使用入射光測光表測取讀數。那麼你該怎麼辦呢?對於這種非常暗的景物,許多專業攝影師會對明亮的白色物體測取讀數:一張白紙、一塊白手帕、柯達灰板白色一面。然後他們把光圈開大二擋半左右。為什麼要開大二擋呢?因為他們的測光表調校至測取18%灰色的以反光。白色物體反射大約五倍的光------大約90%的反光。因此,他們從白色物體測取的讀數高達五倍,這就太亮了。通過開大二擋光圈,他們可以重新得到他們測取18%灰該得到的讀數。現在他們有了正常曝光所需要的讀數。由於景物最初受到暗弱光線的照射,這種"正常"曝光將再現原景物那種暗感。結果得到一幅具有現場光效果的照片。六、現場光和顯影"黑白膠片顯影"這一課是屬於選學的。如果你想取得現場光效果,下面關於如何顯影的內容同樣值得一學。但是,如果你顯影自己的黑白膠片,那麼這些內容是很重要的(我們將在本課後面部分討論顯影彩色膠片的問題)。在典型的現場光照明的弱暗光線下,如我們所介紹的那樣,你要對強光部分或中間色調部分曝光,而不應對陰影部分曝光。結果是你使膠片曝光不足。為什麼這種讀數會使膠片曝光不足呢?讓我們深入討論一下。我們講過,你測取了陰影部分的"正常"讀數,測光表告訴你使用f/2的光圈,1/60秒曝光。然後你將光圈收小一擋到f/4,以便得到"正常"曝光。但是,在現場光條件下,你需要測取中間色調或強光部分的讀數,而不是陰影部分的讀數。現在假如說測光表告訴你對同一景物使用f/16的光圈,1/60秒曝光。使用這一光圈,你會使膠片少得到許多光。結果是曝光不足!你也許開大一擋或二擋光圈,但是與"正常"曝光相比,你仍然曝光不足。這就是拍攝大多數弱光照片會遇到地情況。一般來說,你要讓膠片曝光不足。現在如果你拍攝曝光不足的黑白膠片,然後按正常沖洗,那麼你會冒得到一張顯影不足的影像的風險------一張強光部分細節很少,陰影部分幾乎沒有細節的影像。在用這張底片製作的照片上,強光部分可能是微弱的灰色,中間色調和陰影部分可能漆黑一片。在現場光照片中,你並不介意黑色的陰影,但是你喜歡看到中間色調部分有一些細節,以便它們與強光部分有所區別。你如何才能讓中間色調與強光部分達到這種分別呢?由於膠片曝光不足,你可以通過讓膠片顯影過度的方法來讓中間色調部分取得更多的細節。顯影過度的強光部分在照片上可能看上去顯得純白,然而現在顯影過度的中間色調部分在照片上可能顯出一些灰色調。這正是你想要的效果。專業攝影師如何創造性地使用現場光

在赫拉 哈米(HellaHammid)拍攝的這幅現場光照片中,來自附近窗戶的光線微妙地顯現了小孩皮膚的柔嫩光滑和他進入遐想的神態。牆壁和床單的反光使得這個小孩的房間如同聖潔飄渺的仙境。

透過窗戶進來的現場光長期以來一直是畫家和攝影師們喜歡的照明光源。弗里茨 亨利(FritzHenle)知道,他無須再做什麼,只需尋找他想要的角度,然後按下快門。嬰兒身下的白色床單把光線反射到兩個小姑娘的臉上,並使陰影部分顯得稀疏和柔和。

厄恩斯特 哈斯(ErnstHaas)捕捉了作曲家伊戈 斯特拉文斯基(LgorStravinsky)正在指揮他的管弦樂曲時的主要特點。除少數能夠勾畫出人物活動的部分之外,所有其他部分都是黑色的。我們看到了他臉部的主要特徵,包括清楚勾畫出他耳朵和頭部的輪廓光,因此我們可以認出這個人。我們看到他那雙動作的手,因此我們可以辨認出他的身體輪廓。如果一位漫畫家要給斯特拉文斯基畫像,他要選擇不正是這些基本要素嗎?厄恩斯特 哈斯在這裡是按照畢加索可能用的方式使用光線的,即為勾畫形像只使用幾根簡單的線條------也就是說為了描繪被攝對像,他只照明了那些絕對重要的部分,而忽略了其他部位。這是一個現場光攝影技巧的極好例子。

在彩色攝影中使用現場光------戴維 漢密爾頓的代表作品。雖然我們通常把現場光攝影與黑白影像聯繫在一起,而在這種影像中,陰影部分失去了所有的細節,淹沒在沒有任何明顯特徵的黑色之中,但是,現場光還可以用於彩色攝影。我們介紹一下攝影師戴維 漢米爾頓拍攝的代表作品。漢米爾頓以他的表現年輕漂亮婦女的優美彩色照片聞名於世。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漢米如何把使用現場光與你已經學會的其他技巧結合在一起,以便在他照片中取得能傳達天真和性感的"情調"。在觀看這些照片的同時,應當了解漢米爾頓的所有照片都是使用裝有一隻50mm鏡頭的35mm單鏡頭反光照相機拍攝的。換句話說,他沒有使用什麼奇特的器材或照明燈具。甚至他的模特也不是特別的漂亮。因此,當你研究這些照片時,你應當問問自己:"為了取得這些迷人的效果,漢米爾頓是如何運用我在第1課中學過那三條原則?我如何才能取樣效果?"在本課題圖照片上,你會看到戴維 漢米爾頓使用現場光取得的一種柔和及挑逗的情調的例子。對我們的眼睛來說,這幅照片暗示了女子成熟期的性神秘。讓我們研究一下漢米爾頓為表現這一主題所用的方法。首先是光線的方向。光線從畫面上右邊看不見的窗戶射進室內,模特的一側沐浴在暖調的光線中,但是她的另一側卻處在神秘的朦朧陰影中。這種光近似於側光,而成角度的側光在她的皮膚和睡衣上產生了很強的質感。它還提供了逆光照明常有的輪廓光,從而實出了她的側臉。這種用光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例子,表明側光和逆光如何能夠產生和影互相映襯的戲劇性的、富有質感的效果。其次是光的色彩。很顯然,照片拍攝的時間可能是在黎明或黃昏,因為模特沐浴在橙色光中,產生一種富有性感的暖色調。你可以問問自己:如果是中午的日光照亮她,這幅照片會有什麼不同呢?它會引起人們產生類似的聯想嗎?第三是模特的姿勢。她避開照相機眼睛正朝窗外看。她在找什麼呢?她在等什麼人嗎?那正是照片體現出的神秘之處。她穿的是什麼衣服?是睡衣嗎?那是體現性感的一部分,而襯衣脖領處敞開,脖領口的束帶沒有繫上,這種著裝方式增強了照片的性感。你能想出漢米爾頓可以使這幅照片簡化的任何方法嗎?我們想不出來。實際上,在這幅畫面中只有兩種成份------模特和用光。其他一切東西都省略了。戴維 漢米爾頓的所有較優秀的照片都具有舊時繪畫的風格如圖10.6。特別是這幅照片使人想起一位荷蘭繪畫大師的作品。實際上,臉部的用光------朝向相機那一側臉除了僅有一小塊光亮外,基本上是暗的------叫作倫勃朗用光法。我們將在人像攝影的課程中詳細討論這種用光法。這幅照片還清楚地表明,從一個方向來的光線如何形成光和影的圖案,從而提供一種三維的效果。請注意觀察這張照片,特別是盤中的水果,園形物體的特性得到清晰的描繪。還應注意到側光照射到牆上如何表現出牆壁的質感。想像一下,如果把背景換成白色無縫紙,那樣照片會拍出什麼效果。它會如此引人注目嗎?我們認為不會的。牆壁的紋理使場景顯得恰如其分;一位老派的姑娘住在一幢(暗指)舊式的房子里。

注意漢米爾頓是如何遵循三分法原則的。他的被攝對象並沒有處在畫面中心,而是位於靠近一邊的三分之一處,臉面對著更寬的一邊。正如你早些時候所學的那樣,這通常是一種更可取的安排,因為這要比直接把被攝對象放在畫面中心更有生氣。還請注意如何把主體安排成三角形,從左上角向下到右下角形成一個角度。最後,請注意漢米爾頓如何把觀眾的注意民辦科技引向他的被攝對象(姑娘、鮮花和水果)。他用牆上的明亮光線框住了他們。你看簡單嗎?在不削弱這幅精美的照片的情況下,我們看不出可以去掉任何東西。在圖10.7中,兩名年輕的婦女正在望著窗外。這是一幅表現純真和友誼的照片。讓我們看看漢米爾頓是如何表現這一主題的。首先是用光。與封面照片所用的"熱光"相比,這裡使用的是冷光,而且是漫射光,這與表現性感的暖調光正好相反。注意所有陰影部位是如何變成黑色的------現場光攝影的標誌。其次是姿勢。這幅照片要達到的目的是表現和睦。在稍後有關人像攝影的課程中,我們將詳細討論這一概念,現在讓我們看看這個優秀的例子。當你拍攝兩個人或更多的人在一起的時候,你通常喜歡讓他們顯得像一個整體似的,而不是分散的個體。這就叫和睦。為了在這幅照片中取得和睦,漢米爾頓使用了一些古典手法。他讓被攝對象緊靠在一起,兩人中間不留空當。為了增強他們的關係感,他讓一個人的手臂搭在另一個人的肩上。另外,在安排模特方面,他採用了一種古典的表現形式------三角形。注意他們所佔據的位置是如何構成以頭為頂,以成坡度的手臂為兩邊的三角形。當在一幅畫面中安排人和物體時,這種三角形布局是非常有效的,對此我們在以後的課程中還將討論。最後,為了增強和睦感,漢米爾頓讓兩位被攝對像朝同一方向看,可能看同一物體。

注意漢米爾頓是如何把我們的注意力引向他的被攝對象的。人物取得很大:他們從上到下充滿了畫面。他們受到明亮光線的照射,而周圍則是用黑色框住。最後,請注意他是如何安排被攝對象的。他並沒有讓她們處於畫面中間,而是遵循三分法原則:他們處於距離左邊三分之一的位置,右邊留出較大的空間,讓她們往那兒看。畫面是否簡潔?他是否應當去掉右上角的窗戶?不妨試一試。讓我們蓋住這個窗戶。我們認為你會同意這樣一種說法,即這個窗戶是對畫面的補充。窗台上的少量麥稈也具有這個作用------它表明這是一個老式的歐洲農舍。但是,對左上角的金屬管子應怎麼看呢?顯然,它們分散了人們的注意力。它們沒有任何實際意義。應當去掉它們。有句諺語說得好:再精明的人也有粗心的時候。圖10.9幾個世紀以來,女性的漂亮軀幹一直是藝術家們的創作靈感。對此,我們將在後面有關裸體攝影的課程中進行討論,需要的技巧是強調身體的美,用不著使用任何媚俗的暗示。在這幅照片中,漢米爾頓無疑達到了那一目的。讓我們看看他是怎麼做的。首先,光線本身具有某種冷調。如果這幅用清晨的日光拍攝,就像本課封面照片那樣,那麼橙色的暖調光會使整個影像產生一種性感。相反,這裡的光線是冷調的,弱暗的,其效果是讓人不動感情。其次是模特的姿勢。她正在看著別處。我們看不到她的臉。這增添了一種神秘成份。她在看著窗外,但是我們不知道她在看什麼。這同樣增添了神秘感。她用睡衣擋住了身體,不讓外面人看到。這表示了純潔和莊重。第三是模特的打扮。她的頭髮向上梳成圓髻。雖然披肓長發會增強性感,但是這種向上梳的髮型顯得更莊重,而且沒有挑逗性。還請注意,這種向上梳的髮型增長了她身體從臀部到脖子曲線的優美線條。

第四是她的襯衣。這是簡單的睡衣。的確,如果漢米爾頓選擇讓她披上緞子衣服,那效果將會大不一樣。在後面的"人體魅態攝影"課程中,我們將更加詳細討論這個問題,然而,這是一個如何完美地拍攝裸體照片的好例子。在戴維 漢米爾頓的所有這些照片中,我們看到了現場光如何可以成功地運用在彩色攝影方面。現在,讓我們探討一下現場光用於黑白攝影方面的一些其他例子,因為黑白攝影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圖10.10我們剛才看到戴維 漢米爾頓如何使用彩色膠片拍攝年輕女子富有魅力的、性感的人像。這裡是一個使用黑白膠片拍出同樣效果的例子,照片作者是瑪麗 埃倫 馬克(MaryEllenMark)。一位姑娘靠在窗邊陷入遐想之中------典型的現場光環境。馬克讓明亮的光線勾畫出女(演員凱倫 布萊克)漂亮的側面輪廓。為了產生這種夢幻情調,她讓這種明亮光線在畫面中佔據主導地位,實際上讓窗戶邊的那隻貓和凱倫的頭髮正面模糊不清。雖然現場光環境通常照明較暗,但是,這是一個使用較明亮光線的例子,拍出的是照明柔和,具有夢幻般效果的人像。再看看在這裡畫面的協調統一是如何取得的,辦法是讓凱倫用只手臂抱著這隻貓和小貓,並且讓凱倫和那隻貓都朝同一個方向看。要點在於統一的概念遠遠超出了讓一群人站緊湊一些;你必須設法讓納入畫面中的所有重要的被攝對象,不管是人、動物或者東西,都協調一致才行。

圖10.11在有關攝影室用光的下一課中,你將看到菲利普 霍爾曼拍攝的一幅精彩的表現阿爾伯特 愛因斯坦的正規人像。那是一幅特寫照片。在該照片中,愛因斯坦的眼睛成了趣味中心。在厄恩斯特 哈斯的這幅照片中,我們看到了在自己平時住處的愛因斯坦,他被描繪成心不在焉的教授。他的表情稍顯困惑,被一些看上去雜亂無章的書籍和稿件所包圍。來自右邊的自然光表達出了這種真實感------這就是愛因斯坦在其日常環境中的真實寫照。

圖10.12"有說服力"一詞用來形容W尤金 史密斯的傑出照片是最帖切的字眼,例如,這幅世界聞名的照片就極具說服力。照片先自他關於工業污染水俁病的攝影專題報道。從小孩躺在母親懷中身體後仰的姿勢,明顯可以看出這個孩了------水銀中毒的受害者,正處在極度痛苦之中。然而,史密斯讓令人毛骨悚然的刺目光線勾畫出孩子那雙變形的手並把觀眾的注意力引向那裡,從而使得照片更加犀利。史密斯是一位用光大師。他不僅能利用曝光來使膠片產生獨特的用光效果,而且還以在顯影和放大期間,為進一步加強他所追求的效果對影像全面處理而聞名。在隨後的幾課中,你將學習使用類似的暗房技巧,使照片的不同部位明亮一些或暗一些。

圖10.13在這幅有趣的習作中,丹尼斯 斯托克從後台捕捉了舞台腳燈的眩光。台上正在上演《吉普賽人》,我們看到的一切都因這種眩光而發生了變化。它勾畫出了演員的輪廓;它遮蓋了演員的部分身體。觀眾則看不到了,觀眾只能看到樂池上方升起的虛無飄渺的煙霧。這是一幅有趣的照片,不同於通常從觀眾席上拍攝的舞台照片。一、人造光許多專業攝影師都離不開室內攝影,他們從事的大部分拍攝,如婚紗攝影、廣告攝影、人像攝影和寵物攝影都是在攝影室或其他室內環境中完成的。在室內攝影中,人造光起著關鍵作用。在室外或利用現有光線拍攝時,光是現成的,你只需考慮如何用它。而從事室內的拍攝時,你一開始義得確定所採用的光源種類和布光方法。泛光燈和閃光燈是兩種可供選擇的最基本的人造光源,我們將在本課和下一課中分別加以介紹。如果你想更詳細地了解這兩種光源,可閱本書後面的內容。連續發光的白熾燈,分為泛光燈和聚光燈兩種。閃光燈是瞬間發光的照明設備即電子閃光燈。在本課中,我們將提供所有這些術語的確切定義。各種光,無論它源於太陽,還是泛光燈,或閃光燈,一律被稱為光。但不同光源產生的光的性質,即它的強度、持續照明的時間、方向和顏色卻因光源的不同而不同。你可以選用任何一種光,只是要根據預計的拍攝效果而定。切忌偏愛某一種光。你應該學會使用各種光,這樣才能在拍攝中做出最佳選擇。二、泛光燈和聚光燈在本課中我們將著重探討泛光和聚光燈的用法,有關電子閃光燈的內容將在下一課中論及。多年來,泛光燈和聚光燈一直是室內攝影師的必備器材。如今,許多專業攝影師改用複雜的專門用於室內攝影的頻閃燈(strobelight)但連續發光的泛光燈和聚光燈仍被廣泛使用著。室內攝影的初學者應該將泛光燈和聚光燈做為首選照明工具。理由是,你可以在拍攝之前看到照明效果,而且這種燈價格便宜,易於操控。由於你能夠事先確切地看到在膠片上出現的影像,所以你無疑可以四處移動燈具或安排被攝主體的位置,以便恰好取得你需要的效果。泛光燈和聚光燈是強力白熾電燈,它在普通的家用電流下就能工作。它們看上去與家用電燈沒什麼區別,但實際上,它們發出的光更強,黃光很少,壽命也短得多。在本課中,我們將教你在家中或公寓一角設置廉價的可移動式攝影室。這並不難做,而且開銷不大,趣味無窮。三、家庭攝影室的布置無論你住公寓還是擁有一幢獨立的房舍,你都可以在居室一隅辟出自己的"攝影室",而投資並不大。你最好建立一個家庭攝影室,畢竟,學習使用泛光燈的唯一途徑就是實踐。布置家庭攝影室的方法如下:"攝影室"不一定是永久性的,你甚至可以在起居室的一個角落安置臨時攝影室。只要把傢俱挪開,騰出一塊它約10英寸(約3米),寬約8至10英尺(約2.4~3米)的空地即可。有圖案或花紋、顏色為白色或淺色的牆壁可以做為背景。若牆上貼有易分散注意力的壁紙,或是有裂縫、雜色或污跡,你就得在牆上掛一張平展的白紙充當背景。用熨斗除去紙上的皺褶,懸掛時要小心謹慎,用圖釘或遮蔽膠帶固定,以確保紙張平整光滑,皺褶會造成非常令人不快的陰影。要防止背景喧賓奪主。你不妨使用三腳架。它不一定價格昂貴,但要牢固,我們曾在前面探討這個問題。如果你現在還買不起三腳架,可以將相機支在椅子背上,或者把它放在書桌的幾本書上。但這些充其量也只是三腳架的簡單代用品。相機鏡頭上應加裝遮光罩,以免泛光燈的光線射入鏡頭,產生炫光。無縫背景紙為使攝影室更加專業化,你可以購買無縫背景紙。這種紙結實、厚實,包裝規格有每卷25英尺(約7.6米),50英尺(約15.2米)或100英尺(30.5米);寬度為8英尺(約2.4米)至12英尺(3.6米)不等;顏色多種多樣,如:白色、灰色或黑色。建議你在開始時選用25英尺,8英尺寬的白色無縫背景紙。這種紙在照相器材商店和某些美術用品商店均有出售。在專業攝影室中,我們把整卷背景紙固定在天花板的掛軸上。你可以根據拍攝需要把它垂下一定的長度。在家庭攝影中,較好的辦法是把背景紙裁開,每次拍攝時再把你所需要的那張紙釘在牆上。或者採用一張簡易的無縫置物架。通常,無縫捲紙不僅用於做背景,而且還可以沿地面鋪展開。這樣背景就一貫而下,與地面連接成一個無縫整體。於是你便可以通過變換布光方式來改變主體身後或地面的影調,從而製造出處於精心調控之下的效果,這正是本課所要講的內容。四、燈的類型

標準250瓦和500瓦攝影泛光泡是攝影室的必備品,我們分別稱之為1號燈泡和2號燈泡。其外形看上去與家用燈泡沒有兩樣,而且通常裝有反光罩。如果你使用圖11.3所示反光罩,那麼無論裡面安裝哪一種類型的燈泡,這盞燈都屬於泛光燈。如果你用的是圖11.4所示的外形更狹窄的反光罩,那麼它即為聚光燈。各種不同功率的反光罩攝影泛光燈泡(如:200瓦、375瓦和500瓦)都可做為正規攝影泛光燈泡。這些燈泡的內層都鍍有一層銀,其作用相當於內置反光罩。這些反光罩燈泡經過改裝之後同樣也能投射出狹窄的強光束,我們因此稱之為聚光燈。任何一種反光罩燈泡的後面都裝有固定的反光罩,燈與罩接合緊密,便於安裝。但其售價較高。

通常在永久性攝影室里,專業攝影師用的是標準燈泡,原因之一是它的價位低。而另一個因素金屬反光罩可以"聚焦"並且由於採用"擴散器",從而改變燈泡與反光罩的距離,這樣可以更為精確地控制布光。最常用的專業泛光燈泡可產生3200K光線。讓我們來看看其意義何在。"膠片"一課曾論及色溫,其中談到光線的溫度是用"開爾文溫標"來衡量的,因此3200K的含義是:燈泡中的鎢絲髮光時的絕對溫標是3200K。從"膠片"一課中我們還得知,隨著光源溫度的升高,光線的顏色會發生變化。光在低溫狀態下是紅色的,隨著光源溫度的不斷升高,光線會變黃。當溫度繼續升高時,光線就會變成藍色。

在白天,光線的溫度約為5500K,這時光的實際顏色為藍色。天空也因此呈現為藍天。與日光相比,攝影鎢絲泛光燈泡發出的溫度在3200K左右的光線顏色略黃。我們用肉眼辨別不出日光與鎢絲燈光之間的色差,但膠捲,尤其是彩色膠捲卻可以做到。當你用日光型膠捲拍攝在3200D燈光照明下的場景時,畫面中的每個要素都呈現出黃色。因此,你如果拍彩色照片,就應該使用經過色溫平衡處理的膠捲。如:鎢絲平衡膠捲,或簡稱為鎢絲膠捲,它是專為在鎢絲燈照明下拍攝而設計的。家用燈泡產生的光線的溫度為2800K,所以其顏色甚至比專業泛光燈泡產生的3200K的光線更黃。黑白膠捲受光線色溫的影響不太大。因此,當你拍黑白照片時,無需考慮光源。只有在拍攝彩色照片時才需要注意膠捲的色彩平衡。石英碘鎢絲石英碘鎢絲是另一種有必要了解的白熾燈。這種燈配套齊全,自成一體。普通石英碘鎢絲燈可發出功率高達600瓦至1000瓦的強光。由於其結構緊湊輕鬆,深受眾多專業攝影師的青睞,它便於攜帶的特性備受行家珍視。但其售價卻比傳統的攝影專用泛光燈或照明器材高得多。因此,初學者不必貿然購置。五、家庭攝影室的基本照明設備建議你從以下器材備起:3個250瓦攝影泛光燈泡;3個泛光燈罩;1個聚光燈罩。

3套起固定作用的裝置 這些裝置包括插座、電線、插頭和夾鉗,其中夾鉗的作用是把泛光燈固定在燈桿或椅背等其他物體上。鱷魚夾比帶橡皮墊的鋼絲夾更牢靠。3個燈架 燈架是帶有三腳架底座的金屬桿,可用於固定燈具。你可以把泛光燈和聚光燈夾固在燈架上。你所需要的就是輕便、可摺疊式燈架,它們使用方便、可移動,易於存放,而且便於隨身攜帶到外景地。延長電線和多路插座 準備足夠的延長電線,以便你能在"攝影室"里隨意挪動燈蛤。室內電源插座的位置決定了你的可移動範圍。只能採用高負荷電線,大功率燈需要消耗很強的電流。1張16英寸×20英寸(40cm×50cm)的白色硬紙板 這張紙板可以作為反光板。紙板的一面貼上鋁箔,先將鋁箔弄皺,然後把它展平,這樣就製作出了兩面亮度不同的雙面反光板,其中的一面比另一面亮。

以上是家庭攝影室的基本設備。此外,你還要準備大量圖釘和遮蔽膠帶。在攝影室里,它們幾乎同相機一樣重要。你還需要另一件東西---足夠的電力供應。避免電路超載的方法試想下例情形:你已經做好了所有拍攝前的準備工作,剛一啟動燈具開關,只聽"噗"的一聲燈滅了,電路被燒斷。沒有比這更令人懊喪的事了。其實只要經過簡單的計算就可以避免發生這種事故。典型的家用電路可負載電流強度為15安培的電流。功率是電壓與電流強度的乘積,而家用電路的電壓一般為110伏特,因此,家中電路平均可以承受的功率是1650瓦特,即110×15﹦1650。這樣,你就可以明確1650瓦特是你家中某個電路的最大功率,在此前提下,你就能繼續進行推算了。從理論上講,如果你把3盞500瓦的燈泡接在1個電路中,而該電路中又沒有連接其他電器,那麼,你完全可以放心使用。然而保險的做法是使每條線路中的功率都低於1000瓦。其實3盞250瓦的燈就足夠了。家庭攝影室的位置一旦確定下來,你就應檢查一下家中的電路。通過取出一根保險,或關閉某條線路的開關,你就能發現電源插座和電器佔用了哪條電路。從檢查中,你或許合理地將幾盞泛光燈連接到某條電路上,而將另外幾盞接在其他線路。這樣一來,你就可以安全地使用分別接在各條電路上的、功率為750瓦的燈了,並且,因在開燈的同時使用電冰箱而造成保險絲燒毀的風險也會減小。通常,反光罩的內表層都印有它的功率值。你應確保所使用的燈泡的功率不超出這個額定功率。瓷製插座通常比普通金屬插座的負載高。六、攝影室照明設備的照明特性從廣義上講,照明設備的照射特性可分為定向照明、散射照明和介乎兩者之間的照明。定向照射的光是集中投射的,可用於產生很強的高光區和輪廓分明的陰影區。相比之下散射光則柔和一些,它產生的高光區的亮度稍暗,陰影區的輪廓也不太清晰。下面就探討一下如何用不同類型的家庭攝影室燈具製造不販照明效果。聚光燈

聚光燈可以投射出高度定向性光束。它可產生很亮的高光區和線條鮮明,影調深暗的陰影區。只用幾盞聚光燈你術能營造出動人的戲劇性效果。但在多數情況下,人們總是綜合運用泛光和聚光燈,這樣既可保證整體布光柔和,又能使強光區輪廓鮮明、清晰而明亮。泛光燈

與聚光燈相比,泛光燈發射的光束較寬,經它照射產生的高光區的亮度略弱,陰影區的清晰度稍低,影調也不太暗。當你在攝影室里拍人像或靜物時,用泛光燈通常會比用生硬而強烈的聚光燈產生的拍攝效果更令人滿意。泛光燈也因此成為室內攝影的主要設備,而聚光燈則做為泛光燈的補充。

反光傘

用反光傘可以獲得比泛光燈發出的更為柔和,且方向性更弱的光。方法是把光向上打入反光傘中,反光傘再將光反射到被攝主體上。光源可任意選取,泛光燈、聚光燈或閃光燈均可。不管怎樣,寬幅面的反光傘總能產生柔和的、令人滿意的效果,它因此一直受到很多攝影師的青睞。但是運用寬光束的弊端是,你無法像控制窄光束那樣對它進行精確控制。通過本課的學習,你將學會使用各種不同的適合的光源。在此基礎上,你就能根據不同拍攝情景選擇相應的照明設備。在下一個單元里,我們將詳細講述肖像攝影,其中仍涉及到攝影專用反光傘。屆時,你或許會發現反光傘照明最適於室內肖像攝影。但在拍攝靜物和其他題材時,光的定向性卻顯得十分重要,正如本課所論及的,用普通的聚光燈和泛光燈往往能獲得最佳特殊布光效果。七、基本布光過程

對於從未接受過布光培訓的人來說,開始時或許會感到不知所措。究竟該從何入手,尋找什麼效果,又如何操作呢?以下是你應當遵循的3個布光步驟,如果你從現在起就將其作為標準程序來執行的話,那麼,你就不必過於緊張了。這個"三步曲"是攝影室的布光基礎,它幾乎可以確保你每次布光正確,不僅在培訓期間如此,而且若干年以後也同樣。第一步:放置主燈把泛光燈作為主要光源。主燈通常被稱為關鍵燈,它的位置取決於你所尋找的效果。但一般把它放置在與主體成45°角的主體一側,而且其水平位置通常要比相機高兩三英尺,主燈的照明效果如11.9圖所示。將主燈置於主體右側,並與主體成45°角,這只是一種可能的燈位。不同的燈光布置會產生不同的效果。主燈的位置一旦選定,照片的基本影調便得以確定和控制。從圖11.9的照片可以看到,一盞關鍵燈製造出了很強的高光區和深色陰影。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只打算用一盞燈,我們只是想讓你感受一下主光的特徵以及光線的方向。這也是於模仿自然的考慮。室外只有一個主光源,即太陽。我們所看到的每個物體的高光區的位置和陰影都是太陽賦予的。同樣,在攝影室里,我們也在利用一盞主燈製造高光區和陰影,正是這樣高光區和陰影使照片具有了三維視覺效果---立體感。如果用兩盞或兩盞以上功率同樣很強的燈,就會造成幾個陰影和高光區,以致分散注意力,引起混亂。第二步:添加輔助燈主燈可以投下很深的陰影,輔助燈的作用是陰影補充一些光線,以便使陰影的細部突顯出來。但是,切忌用功率大於或者等同於主燈的輔助燈,以免產生另一個與主燈產生的陰影互相抗衡的陰影。主燈應該居主導地位,它決定著陰影-高光區的基本影調,因此輔助燈的強度必須比主燈弱一些。

添加輔助燈的原因之一是,陰影在照片中看上去通常比拍攝時用肉眼看到的更暗。輔助燈可使最終的照片看起來更自然。如前所述,我們不想因為使用了輔助燈而另外形成一組新的陰影。但如何避免產生這種情形呢?當我們把一盞燈直接擺放在鏡頭旁邊時,光線就會徑直照射主體,從而減小主體前部的反差和陰影的深度。可見,我們應該儘可能把輔助燈放在距離相機較近的地方。單獨使用輔助燈可產生無陰影的效果。如圖11.10所示,只用輔助光的效果。圖11.11所示主燈和輔助燈並用的布光效果示意圖。

在放置輔助燈時要確保它不會把相機的影子投射到畫面中。要使燈高於相機,或者使之位於相機一側。如果把燈放在相機旁邊,那麼,它的位置應當與主燈相對。輔助燈的功率應低於主燈,這樣,它才不至於將主燈製造的陰影抵消。具體做法如下:1.採用功率較低的燈泡。舉例來說:如果主燈的功率為500瓦,那麼就可以用250瓦的燈泡做輔助燈。2.輔助燈應遠離主體。你可以根據自己所要營造的不同效果確定輔助燈的位置。方法是,慢慢向後移動輔助燈,同時觀察它投射到處於主燈照明之下的造型上產生的效果,然後選擇你最滿意的位置。切記,照片中的陰影比用肉眼直接看到的要黑一些。3.在輔助燈前面放一塊漫射屏或其他有同樣功能的東西(如果你用的是一個漫射屏代用品,如手帕,那麼要絕對確保它不會引起火災)。輔助燈應比主燈弱多少呢?這得取決於你想要的效果。如果你需要幾乎沒有陰影和反差的效果,你就可以用與主光強度輔助燈。反之,如果你想拍一張有較深陰影的高反差照片,你就應該用較弱的輔助燈,或者乾脆不用輔助燈。在大多數情況下,你都會追求自然效果,為此,你不妨從使用功率為主燈的1/3的輔助燈開始,圖11.11即是一個例子。第三步:添加背景燈最後,你還可以另外增加一盞泛光燈或聚光燈,用於照亮主體身後的背景,如圖11.12所示,目的是使主體從背景中分離出來。至於應把背景光射向主體後面的哪一點則由你自己決定。可以照亮整個背景,也可以選擇地照射背景的某個很小的區域。在放置背景燈時,要四處移動,並且嘗試使用泛光燈和聚光燈兩種燈,同時仔細察看不同背景燈產生的不同影調和效果。一旦掌握了上述三步式布光法,你就能夠應付包括人像攝影和靜物攝影在內的家庭影室中的一般性拍攝了。那麼,在拍攝時有必要把主燈、輔助燈和背景燈這三盞燈都派上用場嗎?不一定。但你不妨把每個布光步驟在腦子裡過一遍,考一下想要取得的拍攝效果。用每盞燈逐個進行實驗,要變換不同的燈位,以便最終確定能產生你認為是最佳效果的布光方案。

八、布光實踐讓我們來實際操作一下上文中講述的三步式布光法。先在一張桌子上擺放某種靜止不動的物體,如幾隻瓶子、一碗水果、一盤棋、一尊塑像或一瓶鮮花,然後試著只用一盞主燈照明。四處移動主燈,同時從各個角度觀察物體的不同受光效果。你可以在實驗過程中進行拍攝,但這不是必須的。重要的是要有意識地觀察眼前發生的一切,即因主燈位置的不同而造成的影調、質感、特點的差別。只有當你認為自己已經完全熟悉了某一種燈的所有照射效果之後,你才能在此基礎上增添其他燈,而且每次只能增加一盞。這應該是一項有效並且趣味無窮的練習。要把它當做遊戲一樣,不要視之為令人頭痛的難題。這樣,你會樂此不彼,更好地完成拍攝。

深入練習當你已經體驗了布光樂趣,並進行了實際觀察,甚至可能拍攝了1張或幾張靜物照片之後,你就可以繼續更高一級的、更精確的、更專業化的練習了。如果你每次只進行一步操作,你就會發現這種練習簡單至極。下面我們將逐步講述3種類型靜物的拍攝方法,內容涉及如何用定向光展示物體的主要特徵。這3種靜物類型是:1.固體靜物 這裡我們以蘋果為例。練習目的是,通過布置燈光,生動地描述蘋果的外形,並賦予蘋果3維立體視覺效果。2.表面有質感的物體 這裡我們以一條麵包為例。練習目的是利用燈光的照明來生動地展示面所的粗糙表面所具有的質感。3.透明物體 這裡我們使用的道具是裝在杯子里的清澈液體,如酒、汽水或啤酒。拍攝目的是,通過布光來揭示液體和杯子的透明光澤。

必備用品做這些練習時,你既可以用黑白膠捲也可以用彩色膠捲。但在拍攝時,你必須用圖11.15所示的簡易桌面。買二三張貼布告用的木板充當無縫背景和反光板,最理想的木板尺寸是24英寸×30英寸(60cm×75cm),當然不管你使用多大尺寸,只要便於使用即可。木板必須是一面為白色,另一面是有色的,顏色的種類可自行選擇。為使木板固定,你只要把一張桌子靠牆放置,用膠條將木板的底部粘貼在桌子上,木板的頂部靠在牆上即可,如圖11.14所示。若想使木板更富彈性,你可以自制一個簡單木質桌面框架,以此做為未來幾年拍攝靜物所用的布景。拍攝這些靜物時,你只需要兩盞泛光燈。在這個小型布景中,你要用來自主燈的光照射背景,這樣,你就無需再另外增加一盞背景燈了。最後,你還必須準備一隻三腳架。把相機固定在三腳架上,你就可以騰出手來,對燈具和被攝物體進行前後調整。快去籌集這些用品,實際動手拍一拍,全身心投入進去。請跟我們一道為這3種普通的靜物拍出非凡的"專業"照片。九、練習一:用光表現物體的外形

在這個練習中,我們將拍攝一隻蘋果,利用強光區和陰影區取得立體視覺效果。目標是拍出如圖11.16這張彩色照片所示的照片,如果你用的是黑白膠捲,也同樣是以拍出同等質量的照片為目標。具體做法如下。

圖11.17所示為只用一盞泛光燈做為主燈,並將其置於主體一側的拍攝情形。圖中,主燈位於蘋果左側,光線與蘋果成90°角。你可以看到,蘋果的左側很亮,右側處於較深的陰影中。請注意,蘋果的影子投射在無縫紙的右邊。由於拍攝時使用了泛光燈反光罩,所以陰影的邊緣有一點漫射,不太清晰。如果你用聚光燈反光罩或定向閃光燈,那麼影子的邊緣就會清晰得多,如圖11.18所示。反之,若想拍出漫射式"柔和"陰影,可將閃光燈向上打入反光傘內,使反射出來的較寬的光線照亮蘋果,如圖11.19所示。與漫射式"柔和"陰影相對的清晰"生硬"的陰影不能以對錯而論,這取決於你在特殊情況下的拍攝目的。例如,當你打算給一位漂亮的婦女拍美化肖像時,你就需要營造出柔和的、漫射式陰影。但是,你若想拍生動的產品照片,生硬的、輪廓清晰的陰影或許會成為你的首選。

至此,重要的是你觀察到了柔和陰影照明和生硬陰影照明的區別,並且弄清了取得這兩種效果的方法。欲使陰影柔和,可用較寬的光源,如泛光燈反光罩、泛光燈泡或反光傘,要想到生硬的陰影,就得用較窄的光線,如聚光燈反光罩、聚光燈泡或定向閃光燈。在此項練習中,我們著重使用泛光燈反光罩,從而達到製造柔和陰影的目的。請看圖11.17。這幅照片的問題在於,蘋果本身的陰影區太暗,我們無法看到陰影的細節。雖然我們想利用陰影展示蘋果的外形,但並不想把它的表層隱藏起來。在蘋果的暗處有一個蛀洞,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為了讓陰暗面"突顯"出來,我們可以在陰影一側添加一盞小型燈。方法有兩個:把1盞輔助燈放在相機旁邊,如圖11.19所示;或者在右側放置1個反光板,目的是將來自主燈的光線反射到蘋果的右鍘,如圖11.21所示。

切記將輔助燈放在距相機較近的位置,以免用輔助燈投射出另一個影子。學生的習作中經常出現這樣的問題:被攝主體呈現出兩個投影,如圖11.22所示。其原因是輔助燈距離主體的一側太遠。請注意避免這種現象。你也可以把反光板做為輔助燈的代用品。用另外的廣告貼板的白色一面。但要確保白色有光澤,並且盡量貼近蘋果放置,以便把相當數量的光線反射到陰影上。你不妨動手試驗一番。前後移動木板,仔細觀察蘋果暗影一側的變化,你會發現,只有當反光板與蘋果的距離僅有幾英寸時,才足以將陰影的細節展示出來。

至此,你應該能像圖11.20所示的那樣把主燈和輔助燈組合起來,或者如圖11.21所示,利用主燈和反光板的組合進行滿意的布光了。接下來,我們再做一次最後的調整,目的是讓照片看上去更接近專業水平。如圖11.23,請留意我們是如何使背景中出現一條陰影線的。照片因這條位於蘋果後面的"地平線"而大為增色,而且操作起來並不難。當你已經用輔助燈或反光板取得了你想要的精確布光後,建議你再一次回到主燈前,緩緩地向下轉動燈具,同時仔細觀察蘋果受光變化。你會發現,當燈轉到某一點時,無縫背景上便出現主燈上端邊緣的影子。這時,繼續向下轉動燈,直到你從取景器中看到這個影子已落到蘋果後面。這樣,燈具的位置便確定下來了。這時,蘋果的各個側面都受到光的照射,但背景卻處於陰影之中。我們把這種布光法稱為"羽化"光線,它是專業拍攝技巧儲備中的一個很有價值的工具。如果你用彩色膠捲拍攝,其效果與圖11.23相似。當你已經拍出這樣的照片時,你就可以接著繼續下一步練習了。十、練習二:展示物體的質感

在本練習中,我們將運用布光技法生動地拍出麵包片或切開的麵包的質感。從上圖所示的布景中,你可以看到被一分為二的相互垂直放置的麵包。我們這樣擺放的目的是想揭示麵包表層是怎樣隨著光線方向的變化而變化的。

圖11.24是我們把主光以90°角射過左邊半塊麵包的切面所產生的效果。由於強光區和陰影區都很突出,麵包橫斷面上的隱蔽處和小孔洞一覽無遺。同樣這束光線也射向了另一塊麵包的橫斷面,但這個截面獲得的是正面照明,它接受的光很亮,幾乎沒有任何陰影,因此我們實際上看不出麵包的質感。由此表明,本項練習所要闡明的是,如果你想展示物體表面的質感,就得使光從主體的一側垂直照射,讓光線橫穿主體表層。那麼,是否有必要添加輔助光或反光板呢?不必。如果你想生動地表現質感的話,就用不著。把光線照到陰影處,會輕易削弱麵包橫斷面的強光區。既然面對的物體實際上就具備這種質感,你肯定不想弱化它。

你唯一想添加的效果或許是壓暗背景的上半部分(即圖11.26上部的右半部分)。在前面拍攝蘋果的練習中,你的作法只是簡單地向下轉動主燈,直到主燈的陰影線落到蘋果後面的某個適當的位置。但是請你注意現在所面對的情形。如果你只是把主燈向下轉動,那麼當它移到某個使陰影落到麵包塊正後方的背景上的位置時,陰影也會落在麵包上。顯然,你要的不是這種效果。你所需要的是,主光完全照射到麵包塊上,與此同時背景也處於陰影之中。解決辦法有兩個。一個辦法是,轉動主燈,不是向下,而是朝著相機方向。這時,反光罩的後部邊緣就會產生一個陰影。當主燈轉到某一點時,這個陰影就會落在背景中你需要的地方,而此時,主體仍在光線照射範圍內。另一個辦法是,把遠處的自主燈的光線隔開。用一塊木板就可以實現,具體操作見圖11.27。仔細把木板移到位,觀察陰影的變化。前後移動木板,直到陰影線出現在麵包後面的理想位置。

第二種通過隔開部分光線而將光線羽化的手段是專業攝影師的基本技法。事實上,大多數專業攝影室的照明燈具的周邊都有自帶式折板,如圖11.29所示。我們稱之為"擋光板"。擋光板可以使專業攝影師便捷地精確控制來自每盞燈的光線的類型。如果攝影師想切斷布景中某個特定區域的光線,他只要把相應的折板移向光路,直到陰影恰好落在他需要的那個位置。就現有條件而言,你可以採用木板定位,如圖11.27所示,從而取得與擋光板的折板相同的功效。最後,如果你想進一步使你的攝影室照明器材更加專業化,你無疑得給它們配上擋光板。十一、練習三、展示物體的透明度

在這項練習中,我們的拍攝對象是一杯淺色液體。我們將通過布光賦予液體絢麗目的透明感。把諸如啤酒、乾薑汽水或淡色葡萄酒之類的淺色液體倒入透明的酒杯中。如果條件允許,請選用圖11.30中的高腳酒杯。把主燈放在一側,與主體成45°角。這時,如果你只是將光線直接射向酒杯,就像拍攝蘋果那樣,杯子表面就會產生刺眼的強光,而杯中的液體卻沒有什麼透明度。因此,你還得另外設法對付液體。要想展示液體的透明度,你要使光線從酒杯後面照射過來,讓光穿透液體,投向相機。你可以把燈移到布景後面,使光線通過杯子照亮液體,再射向相機。然而,這種做法存在著一個重要的細節問題:如何確定一個合適的燈位,以便使光線在射向相機時免於背景的阻擋?或者,如果你移開背景,又怎樣避免光線直接射入鏡頭?你可以將燈具升高後置於背景後面,從而使光線從上至下俯射酒杯。但這樣一來,杯子表面就會反射出眩目的"強光點"。可你的目的是營造杯子後面柔和的、均勻的光線,而不是強光。幸好,有一個簡單的辦法可以促成我們實現目標。

你必須把主燈置於相機一側,然後向上轉動反光罩,直到使背景處於強光區,酒杯處於陰影里,如圖11.31所示。這種布光法可以滿足你的所有要求:接受強光照射的背景反射出柔和的均勻光線,這束光線透過酒杯射向相機。這樣,液體的透明度便得以展示。由於沒有直射酒杯的光線,你還可以同時消除任何來自杯子表面的強光。可謂兩全齊美。事情其實就是這麼簡單。還有另外兩種辦法可以奏效。從圖11.32中,你可以看到用擋光板拍攝透明液體的方法。把折板抬起,直到酒杯處於陰影中,而與此同時,背景被全部照亮。第二種變通方式是,當你用泛光燈反光罩照明時,在燈罩後部的前方舉起一張紙板,移動紙板,直到達到同樣效果,如圖11.33所示。如果你因舉紙板而防礙了按快門,可以找個熱心的助手幫忙,或使用一根足夠長的快門線,以便一舉兩得。在拍攝酒杯的練習中,你會遇到種種令人驚奇的挑戰。你可以進行如下的一系列嘗試:把燈放在與杯子成90°角的側面;從後面直接照射;抓拍液體中緩緩向上浮起的氣泡;在杯中放一顆櫻桃,也可以再加上一根吸管。總之你可以做數不盡的試驗,從中獲得有益的鍛煉和令人興奮的樂趣。在本課的最後,我們將向你提供一個拍攝實例,把對付這類富有挑戰性的拍攝的最專業的手段介紹給你。在後面的課程里,我們還將更深入地探索靜物攝影。這3個練習不過是引導你開始加深理解光線的方向性及其各種可能的照明效果,增強感性認識。十二、照明反差在講解輔助光的應用時,關於輔助光與主光的相對亮度的問題,我們沒有給出確切的答案。現在就來探討一下輔助光的相對亮度的調節方法,以達到你想要取得的效果。高光和陰影之間的反差是由主燈和輔助燈兩者的相對亮度決定的。輔助光越強,反差越弱,反之亦然。調整輔助光相對亮度的主要方式有以下4種:1.在燈泡前加一個漫射屏;2.使用不太亮的燈泡;3.移動主燈,加大與主體的距離;4.移動主燈,拉近它與主體的距離。切記,光線的遞減幅度是距離的平方。用功率相同的主燈和輔助燈可取得以下效果:1:1的光比 主燈、輔助燈距主體的距離相同。照明效果平淡,無立體感。4:1的光比 輔助燈與主體的距離是主燈與主體間距離的兩倍。照明效果令人滿意,並且很"自然",可達到造型目的。4:1和3:1的光比是專業攝影師在拍人像、靜物、廣告或產品目錄時最常用的。9:1的光比 輔助燈與主體的距離是主燈與主體的距離的3倍。由於輔助光對畫面幾乎起任何作用,所以,這種布光可產生較暗的、富有戲劇性的效果。你不妨試驗用不同的光比布光,同時觀察輔助光在不同位置時產生的照明效果。這樣,你很快就能增強對反差等級的"感覺",從而確定最適合你的照片的反差等級。當然,最佳反差等級會因拍攝任務的特殊性和預期效果的不同而千差萬別。十三、測光表的使用    在室內拍攝中,如何讀取合適的曝光量呢?這並不難。運用你在戶外攝影中已經學過的測光技術就可以做到。把一張灰放在在主體處。開啟主燈和輔助燈,然後讀取反射光的測量數據。背景光不會給測量造成太大影響,可以忽略不計。利用入射光式測光表確定光比有時候,你會用到特殊光比,那時,你需要確保肉眼所看到的和照片本身同樣令人滿意。入射光式測光表可以為你提供這樣的保證。首先,關閉輔助燈,在主體位置用入射式測光表測定主燈的亮度。記錄下來。接著,關閉主燈,以同樣方式測量輔助光的強度。如果你需要的光比為2:1,就調整輔助燈的位置,直到測光表上顯示的數據是主光的一半。若所需要的光比為4:1,就調節輔助燈的位置,使其亮度讀數為主光的1/4。這樣,一旦你用某個特殊的光比拍出了令你滿意的照片,你就可以繼續在今後的拍攝中使用,取得一勞永逸之效。專業攝影師如何運用室內布光拍攝人像

圖11.34、圖11.35兩幅照片的作者是莫林 蘭布瑞(Manreen Lambray),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攝影師是如何運用光線表現人物的情緒和性格的。電影演員羅伊 沙伊德(圖11.35)的堅強性格經強側光照射得到了強化。這束強光在他臉部一側投下了一塊帶有不祥之感的陰影,同時,他皮膚的粗糙的質感也被刻畫出來。處於焦點之外的雜亂的背景則突顯出這位真實世界中的"硬漢"形象。請看圖11.34伍迪 艾倫的肖像。正面的照明和光禿禿的白色背景展示了伍迪在電影《不受歡迎的人》中的扮相。在電影中,他是周圍世界的受害者。他受制於外部事件,而不是事件的主導者。布光效果使人感到被攝者似乎在面對強光照射之下的拷問。攝影師把伍迪安排在左端的邊緣處,好象他在極力躲避強光,以此暗示他陷入了圈套。這兩幅肖像的布光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在為沙伊德拍攝時,主燈被安置在主體右側,接近90°,幾乎沒用輔助光。拍伍迪時,主燈位於他的正前方(這通常是放置輔助燈的地方),背景燈的使用是為了獲得白色背景。雖然布光並不複雜,但是布光的前期策劃卻頗費心思。在以後關於肖像攝影的課程中,我們將就如何通過布光拍出精彩的肖像加以詳細講述。現在我們暫且藉助這幾幅照片介紹一下肖像布光的概念。當你在觀看上面兩幅或以下的照片時,不妨給自己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要這樣布光?"把注意力集中在"為什麼"上,以後我們將共同研究"如何布光"

請看圖11.36。當攝影師史蒂夫 夏皮羅(SteveSchapiro)受人之託拍攝這兩張美國人最熟知的面孔時,他面臨的問題是:這對著名夫婦已經被 拍攝過多次了,他們的面孔已不足為奇了。如何才能把他們拍得與眾不同呢?史蒂夫讓他們穿上深色服裝,以使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他們的面孔上。為了保持他們各自的個性,他對夫婦倆分別進行布光。而且,他曝光膠捲時把較暗的區域處理成黑色。請注意,每個主體是如何成為獨立的個體,而同時又是怎樣使他們看上去是一對親密伴侶的。雖然斯特桑德的頭部比雷德福低得多,但因為她處於斯特桑德的羊毛衫的暗區,所以仍然魅力不減。雷德福的手的巧妙布置,以及手部非同尋常的照明,使兩個獨立的個體成為一體,照片的力度也因此更勝一籌。試想,如果被攝對象的服裝與他們的臉龐同樣奪目,那麼,這張照片還會如此具有衝擊力嗎?

請看下圖11.37。好萊塢著名攝影師戴維 薩頓能成功地拍出這張肖像著實不易。他利用模特頭部上方灰色和近乎白色的區域,使這幅以黑色調為主的肖像有一定的景深。模特那被精心勾畫出的帶有銀色光線的頭部和肩膀使她與背景分離開來。來自左邊的主燈起著雙重作用:它為模特臉部添加了一條輪廓光線,使臉與背景區分開,同時光線還賦予皮膚柔軟的質感。在模特的頭頂安排了一盞小型聚光燈,它的作用是增添畫面的縱深視覺。在後面的人像攝影課程中,我們將示範如何在基本的三燈布光的基礎上再添加一盞輪廓燈。

請看圖11.38。菲利普 哈爾斯曼(PhilippeHalsman)是當代最傑出的人像攝影家之一,他非常敬佩阿爾伯特 愛因斯坦。哈爾斯曼曾經寫道:"在我拍過的人中,愛因斯坦是最令我欽佩的……"正因為如此,要展示愛因斯坦的本質就更加困難。這幅肖像攝於愛因斯坦的書房,照明器材是輕便泛光燈。在交談中,當提及他的公式E﹦MC導致了原子彈的爆炸時,愛因斯坦陷入了絕望。接著他便沉默不語,處於悲傷的沉思之中。就在這時,哈爾曼"咔噠"一聲按下快門,拍下了這張充滿傷感情調的照片。愛因斯坦對這張照片的評價是:"我不喜歡我的任何一張照片,但就這張照片而言,我不喜歡的程度要小一些。"你對這張照片的反應如何?建議你和以前課程中介紹過的用現場光拍攝的厄內斯特 哈斯的肖像做個比較。

請看圖11.39。我們或許可以把埃里克 萊辛(ErichLessing)拍攝的這張肖像起名為"神秘的美"。明亮的側光強化了模特美麗面孔的特徵,光線沿著模特的頸部、胸衣和玫瑰花一泄而下,勾勒出誘人的線條。你不妨把這種布光的神秘感同哈爾斯曼為愛因斯坦拍照時運用的直截了當的實在的布光比較一下。請看下頁圖11.40。許多攝影師都喜歡為寵物拍肖像,拍攝時需要仔

細布光。此圖的拍攝者是林恩 倫農(LynnLennon),她沒有"理所當然"地用閃光燈,以免貓和沙發椅就會受到同樣的照射,從而破壞房間的溫馨氣氛。她用的是一舉兩得的方法。她在相機一側放置了一盞泛光燈,這樣既保持了室內的親切感,又使貓的面部細節清晰可見。如果把處於暗處的沙發周圍的東西剪裁掉,就可得到一張可以在攝影室內拍到的正式肖像。請見圖11.41。在本課的開始,你曾過如何使光線跳躍地穿過透明的液體,生動地表現液體的半透明特性。在拍攝這張漂亮的照片時,作者最專業化地運用了這一拍攝技術。這幅作品曾被刊登在美國《大眾攝影》雜誌的封面,作者是阿爾 薩特懷特。下面,我們來探討一下這張照片是如何創作的。

顯然,光線是跳躍穿過射入液體的。但要展示出遍布在草莓和吸管周圍的氣泡,攝影師並不能簡單地把光線從亮背景上反射到液體中。他得讓光線遍布在液體四周。為達到這樣的拍攝效果要,他使用了一張光桌。關於這種光桌,我們還將在以後的課程中論及,這裡先簡要介紹一下。試想用一張經過彎曲的乳白色、厚度為0.25英寸(0.6cm)半透明普列克斯玻璃板替代原有的廣告招貼木板,做為無縫背景。然後給這塊普列克斯玻璃板裝4條腿,以便使其能獨自站立。這樣一張光桌就製作成了。下面再談談它的用法。不要讓光線從桌面上反射出來,而應把一盞或幾盞燈置於桌子下面,使光線透過乳白色普列克斯玻璃板反射出支。如果你使透過桌子垂直的一面射向鏡頭,則普列克斯玻璃板就會把光線擴散,於是,光線透過液體時所產生的效果就會類似於將光從木板上反射出支產生的效果。薩特懷特運用的就是這種來自背景後面的光。但是,他還用了第二盞燈,這盞燈的光線透過桌子的水平底部向上照射出來,從而使液體全面受光。薩特懷特使用的光源是電子閃光燈。他還用一張紅色半透明濾光板遮蓋後面的閃光燈,把一張藍色濾光板和另外一張綠色濾光板放在桌子底下。這些濾光板給背景增添了色彩。這是一種非常高深的布光技法,顯然,我們並不要求你現在就去籌集這些設備,並且拍出這樣的作品。我們把這幅作品介紹給你,不過是為了使你確信自己已經了解了拍攝出這種奇特佳作的原理。在以後的課程中,我們將更深入地研究這種技術和其他複雜的拍攝手法。一、閃光燈與頻閃燈前面討論了連續的散光照明,現在讓我們來探討間歇的人造光照明----閃光燈泡和電子閃光燈(即頻閃燈)照明。如前所述,光就是光,不管它來源於太陽、散光燈、閃光燈泡還是電子閃光燈。連續的散光照明和間歇的閃光或頻閃光照明的根本區別就在於光線的持續時間。從曝光前、曝光中到曝光完成,散光照明一直是持續不斷的;而閃光燈或頻閃燈卻只在曝光的一瞬間才釋放出強烈的光線。當然,它們在其他方面也不區別,如光線的熱量、光線的顏色等等。但最主要的區別還是光線的持續時間。專業術語------電子閃光燈和頻閃燈首先,簡要地說明一下"頻閃燈"和"電子閃光燈"(Electronic Flash)這兩個詞。"頻閃燈"(strobe)實際上是單詞"頻閃放電管"(strobescope)的縮寫。頻閃放電管是一種能夠近乎連續不斷重複出高速閃光的電子光源,曾用來拍攝高爾夫球手的擊球動作,以及像飛行中的子彈等快得讓人眼難以捕捉的運動。頻閃放電裝置能夠在1秒鐘之內連續閃光超過20000次。"電子閃光燈"則用於一般的攝影,它與頻閃燈是有區別的。電子閃光燈在每次閃光後,必須等待一段時間給電容器充電,才能再次閃光。由於一般攝影用的電子閃光燈是早期進行頻閃放電實驗時取得一項成果,所以"頻閃燈"這個詞就逐漸被普遍地用來代表一切電子閃光燈了。多年不嚴謹的使用,讓大多數攝影者都認為"頻閃燈"就是"電子閃光燈"。在本課中,我們遵照習慣,也將交替地使用"頻閃燈"和"電子閃光燈"兩個詞。因為人們已經普遍地接受了這種用法。二、電子閃光燈不久前,閃光燈泡還是最主要的攜帶型攝影光源,在新聞發布會上經常能聽到閃光燈爆鳴聲匯成的背景聲。現在,專業攝影者都用重量較輕的電子閃光燈取代了閃光燈泡。其原因很明顯:

1.電子閃光裝置可以一次接一次地重複使用,可以閃光數千次,從而可以節省每次拍攝後更換燈泡的時期和隨身攜帶很多燈泡的費用。2.峰值強度的閃光持續時間極其短暫,普通的電子閃光裝置只有1/50000秒,而相比之下典型的閃光燈泡則大約1/200秒。3.閃光的強度可電子的方式加以控制,切換電子閃光裝置上的開關就可以增強或減弱閃光強度。4.電子線路能夠自動控制閃光量。在我們進行調焦和拍攝時,閃光燈會自動釋放出適當的閃光量。

電子閃光燈又叫高速閃光燈、頻閃閃光燈或頻閃燈。前面已經說過,我們也可以使用頻閃燈這個詞。頻閃裝置可以用電池或家用交流電源供電。電池可以是普通的閃光燈電池,不過閃光達一定次數後不能再用了;也可以使用由家用交流電源充電的鎳-鎘電池。對於小型頻閃裝置,電池就裝在閃光燈殼體內部;而對於大型的頻閃裝置,電池可能和其他的電子部件一起裝在獨立的電源箱內。電池可以使電容器充電,聚集高壓電荷。頻閃燈閃光時,聚集的電荷在電勢差的作用下湧進充氣的閃光燈管,激發氣體,瞬間釋放出明亮的強光。大多數攝影室專用的頻閃裝置和很攜帶型閃光裝置一樣,也可以用家用交流電作電源。通過閃光裝置里的變壓器將110伏(在我國為220伏)的電壓升為高壓。無論是使用電池還是交流電,完成一次閃光後,都需要一段時間給電容器重新充電。這個充電過程所用的時間隨閃光裝置和電源的不同而不同,使用交流電或新乾電池通常只需要幾秒鐘就可以完成充電過程。電池使用的時間越長,充電的時間也就越長。對於可充電的鎳鎘電池,要把頻閃燈的插頭插進一個配套的小型充電器中,把充電器的插頭插在交流電源插座上。一旦電池充電完畢,充電的時間又可以縮短到幾秒鐘。以前電池充一次電通常需要24小時,而現在快速充電可以在1小時內完成。

有些專業的頻閃裝置,可以將鎳鎘電池取出來脫離閃光燈進行充電。這樣做有一個好處,專業攝影師可以換上另一塊已經充滿電的鎳鎘電池繼續工作,而不要等原來的那塊電池充滿電或用另外的閃光燈才能繼續拍攝。我們可以想像的到,在某些場合這是多麼有價值,例如婚禮場面、新聞事件、運動盛會等等。在這些拍攝場合,不允許我們說:"等一等,等我的電池充滿以後再繼續進行。"三、自動曝光頻閃光燈我們現在使用的頻閃燈很可能就具有自動曝光模式。它是怎樣實現自動曝光的呢?說起來,這應該是現代電子學的一個小小奇蹟。從本質看,自動頻閃裝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頻閃燈閃光的一瞬間,裝在閃光裝置內的光敏元件對被攝物反射回的光線進行測量,如圖12.7所示。當照射物體的光線足以正常曝光時,該光敏元件即激發複雜的電子線路關閉頻閃燈。被攝物體正常曝光所需的光量越大,閃光的持續時間越長。這聽起來非常簡單,但必須在短短的1/50000秒內對是否關閉閃光燈作出決定則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例如目前流行的頻閃裝置中,最短的曝光時間恰好是1/50000秒,而最長的曝光時間也只不過是短短的1/1000秒。電子線路必須在這兩個極限時間內選擇一個適當的時間關閉閃光燈。使用自動頻閃燈時,我們務必要仔細看看裝置後面的撥盤,根據所用膠片的ASA感光度在撥盤上查出拍攝時應該使用的f制光圈。依照查出的數值設定好光圈,然後對閃光燈有效範圍之內的被攝物進行拍攝。閃光燈的使用手冊會詳細註明它的有效範圍,例如4 ~ 30英尺(大約1.2 ~9米)。必須要注意的是,這種自動的功能只有在所謂"正常"的情況下才是可靠的。使用這種系統時,我們必須非常明確地理解光敏元件測測量的的對象到底是什麼。例如,我們在拍攝白色桌面上一枚小小的暗色硬幣時,光敏元件讀取的是白色桌面反射回來的光線,因此暗色的硬幣會曝光不足。出由這個原因,大數多自動頻閃裝置都具有手動功能,使我們可以迴避其自動功能。四、可控硅裝置有些頻閃燈還以可控硅電路為其特色。可控硅電路採用下述方法來加快閃光燈的充電時間。在原來的自動頻閃燈中,多餘的電量都被浪費了。具體情形是這樣的,充到電容器的電量是以閃光燈所能達到的最長閃光時間為標準的,例如1/1000秒。而每次閃光的實際時間一般短於最長時間,例如1/40000秒。這樣,每次交光時只利用了1/40的充電能量,而大部分能量卻以熱的形式"消失"了。許多閃光燈在每次閃光後都將多餘的充電能量毫無意義地釋放了。因此,每次充電過程不得不把整個電容器的電能再次充足。如果有了可控硅電路,這些多餘的電量就會存儲在電容器內。充電時只需把剛用掉的那部分電量充上就可以了。因此,每次充電時間取決於上一次拍攝所使用了很少一部分電能,那麼充電時間會非常短,可能還不到1秒鐘。以自動曝光可控硅電路為其特點的現代高級頻閃裝置,一般都具有可選擇光強的功能、可選擇照蓋角度的功能、用來反射照明的旋轉燈頭、散射和反射附件,以及可快速充電的充電電池。並且,所有這些東西非常小巧,都可以裝在照相機上。這確實是現代技術的功勞。

這是一個典型的自動頻閃裝置背面的撥盤。它指示我們根據所用膠片的ASA感光度選擇正確的孔徑。注意:上面還有一個將電池供電的開關,另一個開關可以讓我們選擇自動閃光還是手動控制(在這款閃光燈上標為「Power Ratio」)。右下角還有一個測試按鈕,用於測試閃光燈的閃光。五、專用閃光燈專用閃光燈是指專門為特定型號的照相機而設計的閃光裝置,使其能夠和照相機以電子形式進行"交流"。比如,對於專用閃光燈,我們所做的一切就是打開閃光燈上的電源開關。照相機能夠自動設置其正確的同步速度,並能依據正確的膠片速度自動設置光孔。在照相機的取景器內,當閃光燈正在充電時,其中有一個指示燈會發光。如果每次拍攝前另一個指示燈也點亮,則說明照射到被攝物體的光線已經足夠(為了區別起見,我們將後面這個批示燈稱為"確認燈")。專用閃光燈和照相機的組合系統能夠完成上述部分或全部功能,現在已逐漸發展成為方便實用的傻瓜系列。順便提一句,指示燈的全稱是發光二極體,其英文縮寫是LED。LED能夠在取景器內發出一小點紅光、綠光或白光,告知我們影像已正常曝光、焦距已經調好、閃光燈已經充好電,或者其他重要信息。對於某些自動曝光照相機,閃光的測量並不是由頻閃燈的感測器直接測到的,而是在照相機內的實際膠片平面處測到的。這叫做TTL(通過鏡頭)式閃光測量,它給人以更多的方便,同時也開闊了我們的新視野。我們知道,對於傳統的自動頻閃燈,光敏元件測出的是應該投射到膠片平面的光線的近似讀數,由於以下幾個原因,這樣測量的結果可能是不精確的。首先,由於視差的存在,近攝時感測器測量的光線可能和實際投射到膠片上的光線有所不同。其次,實際通過鏡頭的光量可能多於也可能少於閃光燈所指示的應該通過鏡頭孔徑的光量。有時這種誤差會整整高達一擋光圈,然而頻閃燈的感測器還仍然認為鏡頭和光圈是完全正確的。TTL測光時,實際的工作孔徑是在膠片平面上測出的。第三,如濾光鏡、皮腔等附件都會減弱投射到膠片的光量。但是,閃光燈的感測器是不會智能地予以補嘗的。而TTL測不系統則能夠補償被消弱的光線。基於以上三點,專用閃光燈能夠比普通閃光燈提供更加精確的曝光量。除此以外,專用閃光燈還有很多優點。普通的自動頻閃燈規定我們使用一擋特定的f制光圈進行拍攝,比如f/8。如果想運用f/2進行有選擇地聚焦,或者想使用f/6獲得最大景深,那該怎麼辦呢?如果用的是普通閃光燈,那麼我們只能有限地選擇孔徑。但是,如果使用專用閃光燈和與之配套的AE照相機(即自動曝光照相機),我們就可以選擇任一孔徑而讓TTL測光系統控制閃光的持續時間。專用閃光燈和AE照相配合使用為我們創造性地用光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既然有如此多的好處,那麼下次確實應該購買一個和我們的照相機相匹配的專用頻閃燈。請注意,並不是所有的專用頻閃燈都能完成上面提到的全部功能,因此購買時要仔細閱讀說明書,看看是否適合我們手頭的照相機。其實,沒有專用頻閃燈也無所謂。因為絕大多數附件只是為了提供方便,它們不是必需品。六、 同 步閃燈發出的閃光僅能夠持續短暫的一瞬間,一般都小於1/1000秒。在短短的1毫秒(1毫秒即1/1000秒)之內要曝光整幅膠片,就竟味著瞬間要完全打開覆蓋整幅膠片的快門。稍稍複習一下。在第3課中我們學習了有關焦平面快門的內容,這是35mm SLR照相機必備的一種快門,快門幕簾形成的狹縫橫跨整幅膠片移動時完成曝光。如果只有很窄的一段膠片通過狹縫被光線照射,那麼對於1毫秒短暫的頻閃光用什麼樣的方法才能曝光整幅膠片呢?答案是這樣的。在短暫曝光的1/250、1/500或1/1000秒內,焦平面快門確實只能打開一條狹縫,然後幕簾以更慢的速度逐漸移動,直至曝光整幅膠片。很明顯,利用頻閃燈曝光也必須以如此慢的速度進行,才能在頻閃光發出的瞬間確保快門幕簾完全打開以便曝光整幅膠片。其速度要慢到什麼程度呢?答案就在照相機的使用手冊上,它會明確地告訴我們與頻閃燈相應的照相機同步速度。傳統上,同步速度大約是1/60秒。這就是說快門全部打開最快也需要1/60秒。用頻閃燈拍攝時,如果快門速度快於1/60秒,那麼是不可能曝光整幅膠片的。由於在頻閃光達到最大光強時的1毫秒內,未全部打開的快門遮信了一部分膠片,所以這部分膠片仍然是漆黑一片。不過,現在許多照相機都具有快速移動的快門,因此它們的快門同步速度可以高達1/25或1/250秒。什麼是照相機的同步速度呢?再重複一遍,這些都能夠在照相機的使用手冊上查到。同步速度指的就是用頻閃燈攝影時在照相機上正常設定的快門速度。最出乎意料的是,許多專用閃光燈裝置能夠將照相機自動地設置為正確的同步速度,而不管照相機已經設置好的快門速度。這也是使用專用閃光燈的一個好處。提醒大家,不要忘了把快門速度設置為同步速度。有兩種方法能夠將頻閃裝置與照相機的同步裝置連接到一起。一種方法是將頻閃裝置插到照相機上的靴介面座內。頻閃燈和照相機通過熱靴插座里的角點連通同步裝置。另外一種方法是用一根PC軟線(PC的意思是按壓觸點------Push Contact)將頻閃燈連到照相機上。PC軟線一端插在頻閃裝置的插座內,另一端插在照相機的電子閃光燈插座上。請注意,老式照相機有兩個閃光燈連接插座。其中一個是電子閃光燈插座,一般用"X"符號或閃電符號標記。另一個插座是用於閃光燈泡的,用"EP"(對於焦平面快門照相機)或"M"(對於鏡間快門照相機)標誌。因此,使用頻閃燈時,尤其是用PC軟線連接時,一定要插在正確的插座上。照相機的使用手冊上會註明使用頻閃燈時的同步速度,例如1/60秒。這並不是說我們只能使用這擋速度進行閃光拍攝,而是指拍攝時的最高快門速度。實際拍攝時可以選用低於這一速度的任何一擋速度。也就是說,假設使用手冊上寫明頻閃燈的同步速度為1/60秒,那麼以1/30秒或1/15秒,甚至更慢的速度進行拍攝也是同步的,因為快門將以這些更慢的速度完全打開。但是,為什麼攝影時人們都不特意選擇低於指定的速度進行同步曝光呢?因為這樣做的話,我們可能會冒在一幅畫面上得到"重影"的風險,一個是由頻閃燈閃光產生的影像,一個是由場景中其他光線產生的影像。設置的快門速度越慢,拍出"重影"的可能性越大。有時,即使我們將快門速度設為1/60秒,如果場景中其他光線(除閃光外)較強,仍然有可能拍出重影。例如,在護欄邊上拍拳擊比賽時就可能遇上這樣的問題:由於賽場的燈光太亮,拳擊手快速揮舞的拳頭在照片上看起來分成了兩部分-----一個是瞬間閃光產生的清晰影像,另一個是賽場燈光在快門完全打開的1/60秒內曝光產生的模糊影像。過去,對於多數焦平面快門照相機來說,1/60秒就是最快的同步時間了。這是由於這些快門多都是採用相對來說只能慢速移動的布質材料製成的。如今,採用了新型的太空材料,獲得了更快的同步速度。例如,有些單鏡頭反光照相機就以1/250秒同步速度的鈦合金快門為其特點。以如此快的速度曝光實際上已解決了"重影照片"的問題。最後還要注意一點。到現在為止,我們討論的對象都是焦平面快門的照相機。對於鏡間快門的照相機,又該怎樣選擇同步速度呢?值得慶幸的是,對於任一短暫的曝光時間,鏡間快門都能夠在曝光時間內完全開啟。也就是說,我們能夠以任何一擋快門速度進行閃光曝,不管其速度有多快,1/25、1/250甚至1/1000秒都可以。面對如此快的速度,我們根本用不著擔心會拍出"重影照片"。這是鏡間快門的一個突出優點。七、色溫和彩色膠片使用黑白膠片攝影時,光源的色溫所產生的影響可以不予考慮。但是,如果使用彩色膠片拍攝,由於有些彩色膠片是平衡於白熾燈的,所以必須仔細地考慮光源的色溫。因此,如果我們使用頻閃燈拍攝彩色膠片,那麼應該使用日光型膠片。原因是日光型膠片平衡於5500K左右色溫的光源,而頻閃光的色溫差不多恰好是5500K。對於頻閃燈照明,日光型膠片是正確的選擇。八、 閃光燈或頻閃燈的使用閃光燈或頻閃燈的使用有以下三種基本方法。安裝在照相機上

最簡單的一種方法就是將閃光燈或頻閃裝置安裝在照相機上。大型的攜帶型裝置可以固定在支架上並擰到照相機底部的三腳架螺孔內,然後通過一條同步導線,也叫PC導線與照相機的同步機構相連。小型裝置可以直接插進照相機的附件插座內,有些照相機用導線連接,有些照相機通過熱靴插座自動連接閃光裝置和同步裝置,而不用額外的導線。遠離照相機,用導線連接

為了獲得更加靈活的照明,我們可以讓閃光燈或頻閃燈遠離照相機,同時用一根延伸的導線連接同步裝置。這種連接技術應用廣泛,從婚禮攝影師手中的小型閃光燈到攝影室里複雜的光源組合中所用的重型頻閃裝置。婚禮攝影師可以左手持閃光燈照明,右手握著照相機進行拍攝。而在攝影室里通常是將照相機固定在三腳架上,然後從一個分離的閃光同步控制箱引出一組導線把三個或更多的大功率閃光裝置與照相機連接起來。

正象我們在本課中所介紹的,與把閃光裝置直接安裝在照相機的連接技術相比,這種離線連接技術使我們能夠更加自由地選擇各種不同的照明效果。由照相機上的閃光燈觸發從動裝置從動裝置(Slave)是一種光敏元件,它在其他閃光燈的強光激勵下可以自動觸發閃光。我們可以在不同的位置布置一些從動裝置,點亮基本閃光燈就可以觸發這些從動裝置同時閃光,所有這些閃光裝置並不需要任何導線連接。

簡易的從動單元花幾美元就可以買到,而且可以插到大多數頻閃裝置上。如果想為自己添加一些攝影工具,那麼從動單元是非常方便的。在圖12.12中,安裝在照相上的頻閃燈在按下快門按鈕時立即閃光,釋放出的閃光觸發從動單元並使從動頻閃燈也同時閃光。九、 造型光在攝影室里,頻閃裝置和冷光燈照明相比有以下幾個重要的優勢:1.強烈的光線 即使用小型頻閃燈所釋放的光線也比500瓦溢光燈的明亮。因此,我們可以用較小的孔徑獲取較大的景深。2.短暫的持續時間 高達1/50000秒的速度中以捕捉到任何動作。用特殊高速頻閃裝置已經成功地"定"住了飛行中的子彈。3.冷光 中與溢光燈和聚光燈所發出的灼熱的光不同,頻閃燈的光線是冷光且非常短暫,因此它不會給模特帶來任何睜不開眼睛的不舒服感。這在拍攝兒童、動物或對熱敏感的被攝體比如食品或鮮花時特別有利。但是在攝影室里,頻閃裝置也有一個主要的缺點。大家能猜到嗎?對了!那就是無法預先看到照明效果。對於溢光燈照明,我們所看到的就是將要得到的,而對於頻閃燈照明,我們只有在看到照片時才能看到其照明交果。但是,任何事情都是可以彌補的。許多攝影室頻閃裝置都具有造型光的功能:在布光時可以打開白熾燈。其光線比頻閃裝置的閃光要強得多,但是照射區域則與閃光的區域完全相同,而且造型的光強往往和頻閃燈的光強成正比。因此,借用造型光,我們可以像使用普通溢興燈一樣布置各個頻閃裝置,主光、輔光以及背景光。如果頻閃裝置布置不得當,造型光就會呈現出將要出現的強光區和陰影區。不斷移動造型光,直到我們看到了意想中的效果為止,然後就可以準備使用頻閃燈進行拍攝了。十、 頻閃燈曝光在我們拍攝照片時,不管光源是陽光、白熾燈還是頻閃燈,都必須有足夠的光線照射被攝物體,才能在膠片上產生一個足以顯影的影象。對於頻閃燈照明,我們不能像其他光源那樣使用普通的測光表測取讀數。由於普通的測光表並不工作,因此要用其他方法來計算曝光景。基本方法就是使用自動曝光頻閃燈的自動模式。從原理上講,我們根據閃光燈的指示設定好孔徑的f-值,然後在有效距離內就可以拍照。但是,正像我們所知道的,實際上由於種種原因自動曝光也不一定是正確的。例如:在明亮的大背景下拍攝一個又小又暗的被攝物體,或情形與此相反。對於這樣的場景,頻閃燈感測器會被背景的讀數而不是被攝物體的讀數所"矇騙"。應該怎樣處理這種情況呢?其實很簡單,將閃光設置為"手動"模式,然後依照下面的方法計算曝光。"手動"模式下,必須根據閃光燈到被攝物體之間的距離計算正確的曝光量。令人高興的是,大多數頻閃裝置都為我們提供了方便,有的提供了一個內置的撥盤,有的提供了一個使用簡單的表格。如果頻閃燈上有撥盤,我們首先應該根據膠片的ISO值設定撥盤,然後在撥盤的距離標尺上設定閃光燈到被攝體的距離,最後從撥盤上就可以得到所需要的正確f-值了。就是這麼簡單。如果頻閃燈提供的是一張表格,則可以直接查出f-值。下面是一個典型的小型頻閃裝置的曝光表。最左邊一列表示自動曝光時應該樣選取孔徑。例如,ISO 100的膠片應該使用f/5.6進行拍攝;而ISO 400的膠片則使用f/11 拍攝。該表也可以告訴我們使用手動模式時如何根據膠片及閃光燈到被攝體的距離來選擇孔徑。例如,使用ISO 200膠片時,如果閃光燈到被攝體的距離為12英尺,則應該設定f/8進行拍攝;若閃光燈到被攝體的距離為24英尺,則要設定f/4拍攝。很明顯,如果閃光燈與被攝物體的實際間距和表中的數值並不完全相同,而是它們中間的某個數值時,應該選擇近似值來代替。比如,對於ISO 400膠片,實際距離是10英尺時,我們就應該將孔徑設置在f/11和f/16之間。如果我們的頻閃燈沒有自動功能,同時也沒有提供撥盤或表格等,那該如是好?沒關係,依據頻閃裝置的閃光指數通過簡單的計算就可以得到正確的曝光景。另一種選擇---閃光指數頻閃燈的使用手冊中會列出閃光指數。例如,下面就是包含在一種典型的中型頻閃裝置使用手冊中的表格。大家可能已經注意到了,上面表格中的閃光指數並不只一個,由膠片的ISO值以及閃光燈到被攝體距離的計量單位(英尺或米)來決定,例如,對於ISO 400膠片,使用英制計量單位(英尺)時閃光指數為200,使用公制計量單位(米)時閃光指數則為60;對於ISO 64膠片,以英尺計量時閃光指數為80,以米作單位時則為23。它們的數值是不相同的。大家怎樣合理利用這些有用的信息呢?首先根據膠片查出正確的閃光指數,假設是ISO 64膠片,並且用英尺計量距離,那麼查出的閃光指數應該是80。然後,用查得的閃光指數(在這個例子中為80)除以閃光燈和被攝物之間的實際距離(以英尺為單位)就可以計算出任意距離拍攝時所需要的正確曝光量。相除所得的商就是正確的f-值。下面舉幾個例子來說明。例A1. 如果使用ISO 64膠片拍攝2. 查得閃光指數為803. 假設被攝物距離閃光燈20英尺,80/20=4,因此正確的孔徑是f/4。如果其距離為10英尺,80/10=8,因而孔徑要設為f/8。如果物體是在距閃光燈15英尺的地方,則正確的孔徑應該比f/5.6稍微小一點。因為80/15=5.33。因此,只能將孔徑大致設置在兩擋之間。由於閃光指數只是一個近似的數值,所有沒必要非得將孔徑相當準確地設置為5.33。實際上,我們只要把孔徑調到比f/5.6稍小一點,就可以拍到很好的照片了。例B1. 如果使用ISO 100膠片拍攝2. 查出的閃光指數為1003. 如果被攝物在離閃光燈10英尺遠的地方,那麼準確的孔徑為f/10,因為100/10=10。這時,我們不得不又一次近似地設置比f/11小一點的孔徑。如果被攝體距離為20英尺,則計算的結果是f/5,100/20=5。同樣,f/5比f/6要小,也需要近似設置。正如上面舉的兩個例子,一旦根據膠片查出閃光指數後,那為任意距離的被攝物計算f-值只不過是一道簡單的算術題而已。如果經常使用同一種膠片,那最好在頻閃裝置上貼一張小小的膠帶紙,註明閃光指數以便時時提醒我們。請記住,如果頻閃裝置具有自動曝光功能,或者表面上具有撥盤和曝光表的話,我們就沒有必要進行閃光指數的計算了。但是,即使對於這樣的裝置,了解它的閃光指數對我們也有益處,至少在購買新閃光燈時對我們有用。假設我們只能在三種型號的閃光燈中作出選擇,並且每種型號都具有我們想要的所有功能。這時,我們應該檢查它們各自的閃光指數。一般來說,閃光指數越大,則說明該閃光燈的輸出功率越大。但是,一定要注意拿蘋果和蘋果比較,要在同等條件下進行比較。例如某個閃光燈說明書標出的閃光指數是針對ASA 100膠片的,而另一個閃光燈針對的是ASA 64膠片,那麼作出的比較將毫無意義。比較兩個裝置的閃光燈指數時,要注意基於相同的ASA值。因為一些製造商經常以比較快的膠片為基礎來指稱其閃光指數,從而在字面上給我們一種輸出功率高的感覺。閃光指數的偏差我們一定要認識到,閃光指數只能起到指導作用。實際照射到被攝物體上的精確光量要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其中包括頻閃燈之間光輸出的正常偏差、房間的大小、牆壁和天花板的顏色以及被攝物體的色調等等。不確定的因素這麼多,該怎麼做呢?實驗!以閃光指數為起點進行實驗。分界曝光,看看哪一次曝光最合適。如果我們在室內圈出一部分空間作為"攝影工作室",則應該先用不同的曝光試拍幾個膠捲,然後仔細檢查拍出的照片,以決定怎樣修正頻閃裝置的閃光指數,補償工作室特有的照明反光量。通過對某種頻閃裝置和某種類型膠片的標準化工作,今後的拍攝工作便會既迅速又簡單。在不同的拍攝現場,可以根據下面列出的項目對曝光量時行調整。需要減少曝光量:淺色的牆壁和天花板淺色調的被攝物體較小的空間需要增加曝光量:深色的牆壁和天花板深色調的被攝物體較大的空間而最可靠的還是採用改變孔徑的方法分界曝光我們的照片。十一、 閃光測光表

前面我們曾提到,普通的測光表不能用於測量頻閃燈的讀數。但是,人們設計了專用的閃光測光表專門測量頻閃燈曝光量。即使時間非常短暫的閃光曝光,閃光測光表也能測出它的光強並以指針或數字形式顯示出來。以前這樣的閃光測光表非常昂貴,現在則便宜多了,一些型號的售價甚至低於150美元。在決定購閃光測光表之前,最好認真考慮是否真正需要閃光測光表。在攝影室內同時使用多個頻閃燈照明時,閃光測光表還是很有使用價值的。但是,如果只是使用一個或兩個光源,那麼自動曝光的頻閃裝置通常就足以應付了。如果使用了三個甚至更多的光源,閃光測光表則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布置好光源,並試閃一次,用閃光測光表上讀出被攝體的讀數。或者,我們也可以單獨地對每個光源進行測試,確定主光和輔光的光強比,然後再調整光源和被攝物之間的相對距離,直到獲得希望的主光 - 輔光比。總的說來,頻閃燈的曝光確實非常容易,尤其是正確地使用具有自動曝光功能的頻閃裝置,或者是以手動模式使用曝光對照撥盤或曝光。十二、 反射閃光的曝光

把頻閃燈的閃光打在天花板、牆壁或反光傘上,只要感測器沒有移動依舊指向被攝物體,仍然能夠較容易地計算出曝光量。目前有這樣的閃光燈,即使閃光離開被攝物體投向了反光傘、天花板或牆壁等物體,而它的感測器仍然能夠指向被攝物體。因此,感測器仍然能夠正確地測量來自被攝物體的光量,而無需任何修正。甚至,即使閃光燈脫離了照相機,其感測器仍然可以留在照相機上準確地測量曝光量。對於傳用閃光燈,被攝物體的曝光量是在膠片平面處測量的,因此不管閃光燈被放在何處,其曝光都是自動控制的。我們所必須完成的唯一工作就是監視是否有使膠片正確曝光的足夠光線照射被攝物體。這些都得靠前面提到的指示燈幫忙。這些IED指示燈在每次拍攝後都會持續地亮幾秒鐘,表明感測器接收到了足以正確曝光的光線。有些閃光燈,其指示燈位於裝置的背面。對於專用閃光燈,指示燈會出現在照相機的取景框內。如果這些指示燈沒有點亮,說明曝光不足,需要開大孔徑,或者使反射面靠近被攝體。如果我們利用的是像牆壁、天花板這樣的固定反射體。則可以將閃光燈移近被攝體,看曝光不足的情況能否有所改善。如果我們使用的不是自動曝光的頻閃燈,應該怎樣來計算反射閃光的曝光量呢?這時,我們不得不根據經驗事先假定一個曝光起始點。假設把閃光打向反光傘相當於損失了1.5擋光圈。那麼,拍攝時先用閃光指數計算出正常曝光量,然後將光圈開大1.5擋就可以了。當然,這僅僅是試驗的一個起點,正確的作法還是分界曝光和實驗。如果把閃光打在牆壁或天花板上,並認為光強的損失相當於2擋光圈。此時可以先計算出正常的曝光量,再將光圈開大2擋,並以此為起點分界曝光。十三、 多閃光燈的曝光當頻閃燈遠離照相機時,一定要使用頻閃燈到被攝體的距離計算曝光量,而不能使用照相機和被攝物之間的距離進行計算。如果布光時不只使用了一隻頻閃燈為被攝體照時,曝光量的計算要複雜些。在這裡提供兩條經驗法則供大家參考:使用兩隻光強相同的閃光燈以相同的距離照射被攝物體時,將閃光指數乘以1.4。使用三隻光強相同的閃光燈以相同的距離照射被攝物體時,將閃光指數乘以1.7。這些都只是經驗法則。實際拍攝時,我們應該以此為起點,進行分界曝光照片,再評價最後的結果。使用自動曝光頻閃燈照明時,還可以用其他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用自動頻閃燈作主光源,然後再布置其他光源,並使它們對被攝物體的作用弱於自動頻閃燈。拍照時,自動頻閃燈的光敏元件能夠測量到所有照射到被攝物體上的光線,當有"足夠"的光線照明被攝物體時它會自動切斷主光源。大多數情況下,這種方法都能得到正確的曝光,尤其是自動頻閃燈比其他光源強很多的時候。為了保險起見,即使我們使用的是自動曝光頻閃燈,最好也對照片進行分界曝光。但是我們應該知道,依這種方法使用自動曝光閃光燈時,會改變主光源和其他光源之間的光照比。因為自動頻閃燈(主光源)的強度會隨曝光條件的測光讀數而變化,而其他光源則不受影響。因此,運用這種方法時,我們不可能非常精確地控制被攝物體的造型光和陰影效果。告訴大家一個公開的秘密,那就是使用多個頻閃燈照明時,還沒有一種很好的閃光方法能夠讓我們精確計算出照射到被攝物體上的總光量。在拍出的非常滿意的照片之前,我們必須不停地進行實驗和試拍。如果大家對肖像攝影感興趣,可以使用紐約攝影學院的人體模型,雪莉來試拍。以不同的方案布置光源,比較拍出的照片或幻燈片,確定最佳的作品。如果對靜物攝影感興趣,可以採用相同的方法對一個麵包或一盆水果進行試驗。說到底,最關鍵的還是要多做試驗,嘗試各種不同的燈光布置,各種不同的曝光。然後對試拍的結果作認真仔細的比較,選擇其中最滿意的作為標準。即使如此,在準備拍攝最終的影象時,還是需要採用分界曝光的方法,以不同的曝光拍攝幾張。也就是說,稍微改變孔徑的大小多拍幾張,從中選擇最滿意的照片。十四、 用一步成像膠片進行試拍

如果這一切聽起來有些困惑,大家也許知道:使用頻閃燈進行多燈布光時,許多專業攝影師還要安排一個額外的步驟作為標準的攝影程序。他們要用一步成像膠片先試拍一張,仔細分析照明和陰影的效果與自己預期的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第一次試拍往往是不太完美的),他們就調整燈光位置用一步成像膠片重新試拍。一直不斷地試拍,直到他們訂為照明的任何方面都與所設想的情況非常吻合時,才開始正式拍攝。如果專業攝影師使用的是35mm照相機,一般用獨立的一步成像照相機試拍,因為35mm的影像太小而不利於分析。當然,如果使用大型照相機,比如21/4英寸、4英寸*5英寸或8英寸*10英寸的照相機,則可以仍然使用原來的照相機,試拍時僅僅用一步成像機背替換原配的膠片機背,如圖12.15所示。裝上一步成像機背後,試拍到的結果事實上與最後正式拍攝的結果是完全一致的。當他們對一步成像試拍的結果感到滿意時,就會卸下一步成像機背換上隨機配帶的常規膠片機背,準備"正式"攝影。十五、 頻閃燈的四種布光方案機位直接閃光

這是最簡單的、最方便的一種方法。但由於是正面照明,因而效果扁平,幾乎沒有造型光。然而,這卻是快速攝影時最好的一種選擇。例如,使用自動曝光頻閃燈從事新聞攝影或體育攝影時,可以一次設置好孔徑,在頻閃裝置的有效照明範圍內便可經進行拍攝,而無需操心任何計算。但是,在拍攝莊重的人物肖像時,如果採用這種布光方法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首先,正如在圖12.16所示,在被攝物體後面的牆壁上往往會產生刺眼、雜亂的影子。其次,光線生硬。奧利的鼻子和前額上產生了讓人不愉快的明亮光點。第三,前面已經提到,因為照明是正面的,所以產生了扁平效果,缺乏光影交織的三維視覺效果。在頻閃燈前加上一塊漫射片,可以減弱眩目的強光。有些頻閃燈配有內置式漫射片,有些配有單獨的卡式漫射片。或許,我們給頻閃燈蒙一塊手帕也可以達到同樣的的效果。但是,這些都不是很好的解決辦法,對上述三個問題只能起到極有限的改善。因此,我們應該尋找更滿意的解決方法(順便提一下,不要讓手帕遮住了自動閃光燈的光敏元件)。非機位直接閃光如圖12.17所示,在被攝體一側45°角的方向放置頻閃燈,可以解決機位直接閃光所引起的一些問題。由於光線成一定角度照射,使得背景陰影投射到了照相機"看"不到的另一側,同時臉部還出現了光影交織的三維造型效果。我們可以在選定的位置上支起頻閃燈或伸開手將頻閃燈高高舉起進行拍攝。但不管怎樣,都需要一根長長的PC導線將頻閃燈和照相機連接在一起。如果是使用自動曝光頻閃燈,則還需要一個可移動的感測器,感測器必須安裝在照相機上而不是頻閃燈上。如果不能從頻閃裝置上卸下感測器,則可以用"手動模式"拍攝,並按第12.10節介紹的任何一種方法來計算正確的曝光量。要記住計算曝光量時使用的是"頻閃燈到被攝體之間的距離",而不是"照相機到被攝體之間的距離"。然而,45°角非機位頻閃燈在解決了一些問題的同時又出現了新的問題:陰影太暗,高興部分仍然過於明亮。依據我們在上一節課所學到的知識,利用輔助光可以解決這個問題。輔助光不僅可以消除黑暗的陰影,而且能夠減弱高光區域出現的亮斑,明顯地降低高光區域和陰影區的反差。下面我們來探討如何增添輔助光。

主光和輔光的排列

主光以45°角照射,輔光從照相機上方正面照射。如圖12.18所示,這樣就達到了令人滿意的效果。主光仍然構成了基本的明暗格調,但是輔光使陰影柔和多了,同時耀眼的高光也消失了。為了讓兩個閃光燈協調工作,可以購買一根能連接多個閃光燈的同步導線,或者將一個從動裝置插到非機位的閃光燈上。這種布主的關鍵在於保證被攝物體的正確曝光。輔光的光強應該比主光的弱許多。如果使用的不是自動頻閃燈,而且也沒有閃光測光表,那麼應該如何計算曝光量呢?可以運用第12.13節介紹的兩條經驗法則試一試。為了使陰影變得柔和,還有另一種添加光源的方法,並且還可以避免計算曝光量的麻煩事。很簡單,依舊是將主頻閃燈放置在45°角的位置,在模特臉部的對面放一塊白色反光板,而不是直接增加一個輔光。反光板將把主頻閃燈的光線反射到陰影區域。我們在第11課的"蘋果練習"中已經學習了這種技術。拍攝人物肖像,這種方法非常有用。這也是可以簡化曝光計算的一種基本專業技巧。反光傘和反射閃光僅僅使用一隻頻閃燈,也可以獲得強光柔和、陰影明快的臉部造型。可以嘗試把閃光打到明亮的表面,比如牆壁或者天花板上,利用其反射閃光。如果使用攝影反光傘反射閃光,則能夠更好地控制照明。如圖12.19中所看到的令人愉快的結果。將反光傘安裝在燈架上,這種支架可以在照相器材商店購買到;再反頻閃燈也固定在燈架上,使閃光恰好打在反光傘里。拍攝這種類型的人物肖像時,反光傘應該位於標準45°角主光的位置。為什麼反光傘的反射閃光要比位於相同位置對準模特的直接閃光要柔和許多呢?因為直接閃光的光束範圍比較窄。結果是沒有任何光線能夠照射到陰影區域,使其成為了真正的陰影,形成了生硬的陰影邊緣。而經由反光傘後,光線的投射範圍擴大了,似乎是反光傘本身在發光。反光傘中心的最強區域會產生陰影,但是這些陰影部分也能夠被反光傘外圈的反射光照射到。因此,我們看到的是明快、柔和的陰影以及運用這種簡單照明所得到的迷人肖象。由於只使用了一隻頻閃光源,因而曝光計算非常容易。如果照相機上裝有感測器或者使用的是專用閃光燈,則曝光是自動控制的。對於手動模式,可以利用反光傘曝光的經驗法則,將依據閃光指數計算而得的孔徑再開大1.5擋作為拍攝的起點,然後進行分界曝光。十六、 使用頻閃燈的四種常見錯誤討厭的背影陰影和"紅眼

單個頻閃燈機位直接閃光拍攝時,很可能發生這裡提及的兩種問題。如圖12.20所示,牆壁上出現的這種暗影容易干擾和分散人的注意力。下面這三種簡單方法可以避免這些錯誤:1.將被攝物體移到遠離牆壁的地方,最小距離是6-8英尺(大約1.8-2.4米)。2.利用反射閃光。利用反光傘、天花板或牆壁的反射光,改變光線照射的方向,使影子落在畫面區域之外。並且,大範圍的反射光也會使確實要出現的陰影變得柔和。3.從照相機上卸下頻閃燈,放置在照相機的一側,可以讓陰影落在畫面之外。"紅眼"指的是出現在被攝對象眼睛裡不協調的紅圈。其產生的原因非常有趣。頻閃燈發出的光線非常短暫,以致被攝對象眼睛的瞳孔來不及反應。在閃光的瞬間被攝對象的眼睛仍然睜得大大的,不像在正常情況下遇到強光刺激會作出收宿的動作。頻閃燈裝在照機上時,光束直接通過開放的瞳孔照射在眼球後的視網膜上,然後再經瞳孔反射回鏡頭。由於視網膜上布滿了紅色的血管,因此反射回來的是"血紅色"的光線。為了解決"紅眼"問題,要求頻閃燈和鏡頭之間的距離起碼要有幾英寸。如果頻閃燈在鏡頭上方4-5英寸的位置,就會不出現這一問題。因為根本就沒有產生"紅眼"。如果頻閃裝置的大小合適,閃光燈泡距離鏡頭有足夠高也可以避免這一問題。使用內置閃光燈的自動朝相機攝影時,要格外小心"紅眼"的出現。深眼窩陰影當我們以一定角度把閃光反射到被攝對象頭頂上的天花板或反光傘時就會出這種結果。就像在圖12.21中所看到的,在眼眶和鼻子、下額的下面都出現了令人不愉快的陰影。解決辦法:使光源移遠,讓更多的光線能夠照射到這些陰影區域。如果使用反光傘,可以將反光傘調低一點。或者把閃光打在我們身後的牆壁或反光傘上。拍攝特寫照片時,還要注意另外一個問題----透視畸變。還記得第2課講到的"狗鼻子"問題嗎?為了避免拍攝出變形的肖像,得到適宜的透視,至少要距離被攝對象4英尺(大約1.2米)。恐怖照明

假設我們想給肖像增添一點戲劇效果,可以以非常低的角度進行拍攝。其實這樣做並沒有什麼不對,只是注意不要以同樣低的角度進行照明,如圖12.22所示。否則就會冒我們通常所說的"恐怖照明"的風險。這是一種很愚蠢的用光方法,類似於萬聖節前夕哄騙兒童時,把手電筒放在下巴下方使用自己的臉看上去和魔鬼一樣可怕。低角度拍攝時又如何避免這種"魔鬼"式肖像呢?解決的辦法其實很簡單,從照相機上取下頻閃燈,讓閃光燈以比真容更美的方式照射被攝對象。我們可以把閃光燈舉起來,並在照相機一側進行反射閃光。或者把閃光燈固定在照明支架上,或者把閃光打在身後的反光傘上等。布光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讓被攝對象看上去比真容還要漂亮。在這一前提下,我們可以任意移動照相機,可以從任意角度創造性地進行拍攝。反射表面的炫光用閃光燈攝影時,一個最普遍的問題就是反射表面產生的炫光。眼鏡會產生炫光,鏡子、窗玻璃、光亮的牆壁等也會產生炫光。這個問題經常會悄悄降臨到我們的頭上,因為在頻閃燈閃光的同時無法察覺到這種發光。如果要拍攝戴眼鏡的被攝對象,我們應該知道閃光是否直接照射到眼鏡,否則炫光會正好反射到鏡頭裡。避免炫光的一種方法就是讓被攝對象"期騙"一下他的眼鏡。也就是說,讓他或她稍微往耳朵上方抬一抬眼鏡腿,改變眼鏡和照明光線之間的角度。眼鏡傾斜後,後射回的炫光將低於鏡頭而不會影響畫面。另外一種方法是改變頻閃燈的角度。將其調高或者移向一側,使炫光投射到鏡頭和畫面之外。當我們透過窗玻璃、鑲畫鏡框或其他玻璃表面拍攝時也會遇到這個問題。例如,在博物館拍攝玻璃框內的展品(假設該博物館允許拍照),拍攝商店櫥窗內的裝飾品。這時,我們可以採用相同的方法。在一側將閃光燈移得足夠遠,使炫光落在畫面之外。正如在第7課中所學到的,也可以使用偏振濾光鏡進一步減弱炫光。不過,如果同時使用自動頻閃燈和偏光濾光鏡時,感測器並不知道要補償濾光鏡損失掉的光線。而專用閃光燈由於測量的是膠片平面的曝光讀數,因此能夠自動予以補償。專業攝影師如何創造性地使用頻閃燈

這張時裝照片使用的是攝影室白熾燈照明還是頻閃燈照明?答案是什麼呢?我們也不知道。這正是我們要說的,光就是光。在前面一課用溢光燈和聚光燈拍攝中的肖像和用頻閃燈拍攝出的照片一樣優秀。圖12.24這幅照片,用其中任何一種照明都有可能。近些年,很多室內攝影師的興趣都從白熾燈轉向頻閃燈。使用造型光安排照明,使用一步成像膠片試拍檢查照明效果,憑藉頻閃燈也能拍出同樣好的肖像。在本代表作品集中,我們將探討使用頻閃燈確實有優勢的一些特定場合。

使用頻閃燈拍攝實景肖像是最容易掌握的。圖中拍攝的是芝加哥法學院新圖書館宣傳推廣活動的成員之一 ---世界著名的建築師埃羅.薩里南(Eero Saarinen),拍攝環境是他的辦公室。攝影師湯姆.霍利曼(Tom Hollyman)想完全保留室內光線的自然感覺,但是為了使拍攝更容易,還是提高了整體亮度。他把便雋閃光燈幾乎直接對準在建築師的頭頂上方。從天花板反射回的線,柔和均勻地散布在整個畫面的可見區域。而白色桌面的反射光又恰好保證了建築師臉上具有適當的輔助光。在科學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理論重新組織了20世紀的時空觀。在藝術界,很多現代畫家和雕塑家也在嘗試同樣的工作,其中就包括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i)。達里的超現實主義繪畫在多維空間內富含著時間的流逝。在這幅名為"原子的達利"(Dali Atomicus)的照片中,著名的肖像攝影大師菲利浦.哈爾斯曼(Philippe Halsman)專門構想了一個場景,捕捉到了超現實世界中的達利。

利用電子閃光燈的超短時間曝光,哈爾斯曼以超越裸眼的手法創造了一幅超現實的影像。潑出的水凝固在空中像懸掛的水晶飾品,瘋狂撲抓的貓爪在尋找著支撐,達里拔地而起斜向半空拓展自己的身體。以空間固化時間。哈爾斯曼以相對論的視覺含義非常恰當地表達了一個全神貫注的超現實主義畫家。我們展示的這幅照片,是一個只有使用頻閃燈照明才可能獲得的典範。然而,這很可能超出了我們現在的能力,或許也超過了我們將來的能力……

正如本課第12.1節所講到的,頻閃照明原本是為了產生快速閃光拍攝人眼難以捕捉的一系列動作而設計的,如上圖所示。某種程度上,這是"相對論"在攝影藝術中應用的又一個實例。在這個示例中,連續的運動被分離成了離散的"景"。 如果對這一比喻感到困惑,不要著急。這實際上是一幅表現"揮擊網球"的照片,

攝影師約翰G.齊默爾曼(John G.Zimmerman)使其頻閃燈閃爍了15次,在同一幅膠片上拍下了15幅不同的"影像"。請注意,這種類型的照片只有在黑暗的攝影室里以黑色幕布為背景才能夠拍攝到,我們所看到的每個離散的動作實際上就是每次閃光時拍攝到的單一影像。普通的頻閃燈不可能拍出這樣精彩絕倫的照片,但是如果我們使用電動卷片器,也有可能獲得一種類似的多重影像效果。我們也可以將我們的普通閃光燈設置到其最快的閃光速度,或許1秒鐘能拍到4-6張。其制約因素是頻閃裝置的再循環時間。如果每次曝光只消耗很少的一點電量,那麼我們就可以拍到和圖12.27同樣有趣的快速序列動作。注意,操作時一定要按下照相機的"多重曝光"按鈕,不讓膠片卷片。

格里.格蘭漢姆(Gerry Granham)在攝影室的地板上鋪了一張無縫背景紙, 並鋪上一層白色的毯子讓兒童模特在上面走。他安放了頻閃裝置,讓閃光燈在反光傘里,將光線反射到照相機的右面。當孩子的媽媽伸開雙手招呼孩子並要擁抱他時,攝影師按下了快門,捕捉到了這張幼兒邁出試探性第一步的絕妙的高調照片。有些孩子對炫光或熱烘烘的溢光燈感覺很不舒服,但是對於頻閃燈往往感覺要好得多。在下一單元我們將練習一些美國著名的兒童攝影家約瑟夫o施奈德(Josef Schneider)常用的"秘密"技巧。他專門為紐約攝影學院的學生編寫了"兒童攝影"一課。在這精彩的一課里,展示了他親自拍攝的多幅兒童照片。他將教會我們按他的方式去做,不僅包括如何使用照相機,還有怎樣和男孩、女孩及他們的父母 配合。兒童攝影要求攝影者懂得一定的心理學知識,約瑟夫o施奈德非常詳細地解釋了他是如何熟練地綜合運用拍攝技巧和心理學知識拍攝那些令人狂熱不已的兒童照片的,比如我們大家經常看到的"嚼波食品"(Gerber Foods)和"校園白雪"(lvory Snow)兩幅廣告面。圖12.29 跳投 在

拍攝籃球或曲棍球等室內運動時,也許不需要使用頻閃燈,這取決於場內照明的亮度。憑藉當今的高速膠片和高亮度的室內照明,頻閃燈可能確實沒必要了。不管怎樣,我們最好使用測光表先測量一下,並隨身準備好閃光燈(注意,有些場地是不允許在場地周圍使用閃光燈的,因為閃光會干擾運動員)。一旦是我們確定了適當的照明類型後,接下來的也是最關鍵的,那就間隨時準備好,以便準確地捕捉到動作的最佳瞬間,就像圖12.29和圖12.30所示的照片一樣。此外,也要嘗試捕捉運動員的面部表情,像這幅經典的照片是拍攝NBA運動很多年以後才取得的結果。肖像課程在本單元的課程里,我們介紹了一些與拍攝滿意的肖像有關的基本知識。但是對我們來說,「滿意」 的肖像僅僅是一個開端。我們不久也會拍攝出真正的專業肖像。下一單元我們將會學習到很多著名的肖像攝影大師常用的技巧和訣竅。我們將學習如何拍攝得和大多數專業攝影師一樣的出色,甚至比他們還拍得好。在第四單元,我們將學會如何拍出生動的男子肖像,迷人的女子肖像,嬌媚的兒童肖像。我們還將學會如何掩蓋肖像中的某些缺陷:雙下巴、禿頭、勾鼻以及斜眼。不管抱有什麼樣的目的,這可能都是我們最感興趣的一個單元。當然,如果我們想開設自己的攝影室,這是必不可少的一個單元。但是,如果我們只想為自己的家庭、朋友和喜愛的人拍攝美妙的肖像,這也是同樣令人興奮和極具價值的一個單元。肖像--就是第四單元所要講述的全部內容。第十三單元 完美的照片一、關於本課二、完美照片的特點三、案例分析四、案例分析之一---極樂鳥(花)五、加工後的照片六、彩色還原七、小結八、案例分析之二 ---新兵營九、案例分析之三 ---對打十、商業製作與定做十一、由底片或幻燈片到照片十二、案例分析之四---自畫像十三、尺 寸十四、邊十五、飾 面十六、接觸照片十七、相紙的種類十八、案例分析之五---工業環境十九、按步分析二十、案例之六 -----女人與貓二十一、案例分析之七-----兩個孩子二十二、案例分析之八----月亮與冰川二十三、案例分析之九----祖孫倆二十四、案例分析之十----母與子二十五、案例分析之十一 -----農場二十六、案例分析之十二------椅子上的舞女二十六、小 結一、關於本課你已拍出完美的照片---愛人、科羅拉多大峽谷或雜技團小丑的一生中絕無僅有的影像。當你透過取景器望出去並按下快門的時候,就從內心裡感覺到,這肯定是張好照片!現在,你的預感得以證實,你拍到了一張照片或幻燈片,而且你愛它!這是你拍得最棒的照片。你要把它掛在起居室牆上合適的位置,以便好好觀賞。如何拍到這種適於放在起居室里的一生中絕無僅有的影像,並將它製成一幅完美的照片?這就是本課的內容:怎樣製成一幅完美的彩色或黑白照片。現在,我們要告訴你一個秘密。要是在幾年前,本課還會教你怎樣在暗房裡製做這樣的照片。現在不會了。我們知道很少有攝影師自己洗印照片了,甚至連專業攝影師也是如此。今天,多數的攝影師---業餘也好專業的也好,讓其他人給自己洗印照片,這些人可以是附近購物中心裡的快速加工室,也可以是市中心昂貴的商業圖片社。本課的具體內容如下:怎樣確定你拍的影像值洗印,怎樣請外面的加工室為你印出完美的照片。當然,在紐約攝影學院課程的其他課程中,我們也會教你如何在自己的暗房裡印出完美的彩色或黑白照片。然而,這些暗房並樂此不疲的人。然而,無論你是否有暗房,"完美的照片"這一課是必讀的,因為它概括了一幅完美的照片中能找到的所有要素---你應在一幅完美的照片里找到的全部細節,不管你自己印片還是交給工作室去做。二、完美照片的特點我們從確定完美照片的特徵開始講,然後談談如何獲得自己的照片。影像當然,完美的照片首先要有一個好的影像,即拍攝對象在某一方面很有趣或很美。但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個人品味。重要的是,被攝對象吸引"你"。你是唯一和最終的裁決者。不必擔心其他人的觀點。他們有自己的想法,介照片不是他們拍的,是你拍的。因此,如果你喜歡那個影像,就足夠了。你完全有權把它擺在自己家裡。首先觀察自己拍攝的影像,分析你對它的感覺。從這個指導方針出以進行分析。1. 考慮攝影對象。對象清楚嗎?對象對於觀看照片的人來說是顯而易見的嗎?在一些實屬罕見的照片中,你拍攝的方式有將對象的特性(如"我的母親")升華到共性("母性")的一面嗎?2. 你是否將注意力集中在對象上了?在我們的課程中,你學到了許多集中注意力的技巧,如取景、選擇焦點、構圖、交匯線、重複、選擇照明等等。你給自己提出的一個重要問題是:我的拍攝對象突出嗎?它明顯位於注間的中心嗎?這是使洗印的圖片比原照質量更佳的一個步驟。例如:假設你拍了一幅母親的照片,她位於底片的左上角。如果你印出整張底片她就看不清了。但正如本課後面總分所講的,你可以突出該形象,使整個圖片只展現底片左上角的內容。這樣,母親在整個圖片只展現底片左上角的內容。這樣,母親在整幅圖片中佔主導位置---她一個人可以佔據前景。3. 在上例中你實際所做的是"簡化"。在本課程中,我們已教你在剛開始攝影時盡量簡潔明了。但是洗印時,如運用我們將在本課中講授的大量的技巧,你還是有簡化的機會,這些技巧包括:剪裁 如上所述,可以只印出影像的一部分。可告訴洗印員去掉分散注意力的部分。局部額外曝光 可以通過局部額外曝光的暗房技術把影像重要的部分暗化,使之更突出。例如,可以讓洗印員在放大時母親臉上的細節以更多的空間,使之更清晰地顯現在圖片上。這就是"局部額外曝光"法。局部遮光法 可以通過一種叫做"局部遮光法"的暗房技術將圖片中不太重要或分散注意力的成份變淺一些。例如,如果母親頭部後面的房子會分散注意力,你可以讓洗印員在放大時減少該部分的曝光量,使之在圖片中的顏色淡一些。我們將在本課仔細講授以上技巧。底片或幻燈片假如你喜愛某影像,完美照片的其他要素還有什麼呢?你的底片或燈片必須在技術上完美無缺,具有我們在此前的課節中反覆向你灌輸的那些特徵。具體地說:1. 焦點 被攝影對象應有極為清晰銳利的焦點。這對於圖片來說特別重要,因為你可以把35mm影像的一小部分放大一倍或更多倍。所以,只要膠片有一點點不清晰,在照片上說會變得很明顯,因而可能毀掉照片。2. 穩定 同樣,相機在曝光時必須穩如磐石。相機絕不能振動,因為其破壞照片的程度與上述情況是一樣的。3. 曝光 影像也應正確曝光。你應看到各個細節都依照你的要求或明或暗,或兼而有之。整個底片或幻燈片不應曝光不足或曝光過度,這樣便不能充分展現你所要的色調。4. 照明 影像應表現出你在前四課學到的照明效果。要將陰影區細節應充分展示出來,這樣才能印在照片上。突出部分的亮度應充分緩和以適應曝光寬容度。布光應使對象從背景中突出出來,產生你所追求的色調。5. 清潔 影像不應有暇疵、污跡、劃痕、指印或其他可能損傷圖片的不盡完美之處。想讓洗印員為你制出完美的圖片,原始影像需具有以上基本素質。其中任一部分欠缺,無論印片師採取什麼辦法,都不可能制出完美的圖片。三、案例分析本課中,我們講授怎樣製成完美的圖片---適於掛在家中牆上,在展覽會上展示、參加比賽或刊登在雜誌或書上的圖片。總之,你首先應選擇"好"的影像,值得你自豪的影像。本課中我們指出,"好"影像是技術上完美,審美上可愛的影像意味著什麼?技術完美的影像是焦點清晰,曝光正確,外表無缺陷的影像。審美上可愛的影像是取悅於人的影像。這樣的影像應達到三個標準:1. 清楚表達攝影對象---主題;2. 你全神貫注於該對象;3. 消除分散注意力的元素從而實現簡化。你的哪些影像值得自豪?為幫你選擇自己的好影像,我們認為你會有興趣看看紐約攝影學院校友們在校時所拍的照片,這些都是學院的教師認為可能獲成就獎的照片。我們認為這些都是"好"影像,可以得獎、賣錢。我們希望你在完成本課程之前就可以拍出這樣的影像。這些照片在技術上是完美的,除非我們特別指出,也都是焦點清晰、曝光正確、外表無缺的,我們用這些照片做"案例分析",建議你特別注意它們是如何達到上述三項標準的。四、案例分析之一---極樂鳥(花)

作者:紐約攝影學院學生休伯特·瓦利(Hubert Vallee)主題? 美,色彩,自然,隨你說。要證明近距離觀看時自然的美麗,這就是最有力的說明。瓦利是如何把注意力集中在攝影對象上的?讓它主導整個畫面,確定清晰的焦點,用明亮的曖色對比背景的冷色。怎樣簡化的? 瓦利是在取景器里進行簡化的。這裡沒有任何無關的景物。評價:紐約攝影學院教師注意到,這張照片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在於花瓣上的水珠。這並非巧合,是瓦利用噴霧器灑上去的。五、加工後的照片假設你把一張具有以上特徵的底片或幻燈片交給洗印員,當你把加工後的照片拿回來時,應該尋找哪些完美照片的特點呢?換言之,觀看照片時,該用什麼標準判斷它的優劣呢?這裡有幾個最重要的標準:清晰 你提供了清晰的影像。加工後的照片應同樣清晰。擴印時,洗印員應全神貫注,曝光時無任何振動。曝光 你提供了曝光良好的影像,底片上的細節明暗分明。照片應至少達到這種程度。色調範圍 在一張好的黑白照片上可找到很寬的色度,從最黑的黑色(金屬銀乳劑所能製成的)直到最潔凈的白紙能呈現的最白的白色。這就是照片的色調範圍。反差 黑白照片色調的另一個方面是反差。如果你把階梯底部拍成純黑色,頂部拍成純白色,反差指的就是兩者之間的階梯數。如果某照片反差強,那麼階梯上只有幾級台階。底部純黑部分以上的台階可能是暗灰色;緊接著的是中灰色;再上一階是淺灰;再上一階是頂部的純白色。因此整個樓梯也許只由幾級台階組成。顯然,某一級"台階"內部色調差別可能很小,比如,陰影中的所有細節都溶入"極深"的灰色里了,或是明亮部分的所有細節都溶入"極深"的灰色里了,或是明亮部分的所有細節都溶入"近乎白色"的顏色中了。如果照片的反差不太強,底部的純黑色和頂部的純白色之間的台階會多一些。例如,底部黑色之上的台階可能是"近乎黑色",緊接著的是"非常、非常暗的灰色",再上一階是暗灰色,再上一階是發暗的灰色。如此一直往上直到頂部的純白。這裡,整段樓梯可能由10或20級台階組成,每級都與相鄰的台階有細微差別。顯然,這種照片里,灰色調依次呈現細微差別,於是在非常相近的色調區域內能看出儘可能多的細節,即你可以在陰影中看出高反差照片中看不出來的細節,明亮區也是如此。在好的黑白照片中,你一般尋找哪類色調?通常,你想看到階梯底部至頂部的儘可能多的色調範圍,想看到黑黑的顏色和白白的顏色,那麼你大都也想看到其間色調的漸次變化,使陰影區、中間影調區和高光區的細節都儘可能多的再現出來。但是,在好的彩色照片中,色調範圍的因素通常不如彩色還原重要,"彩色還原"指以下四個方面:彩色逼真度;色飽和度;彩色平衡;彩色反差。我們將逐一加以研究。六、彩色還原彩色逼真度要使圖片色彩好,應忠實於生活中的原色。紅色鬱金香就應是紅的,綠葉應是綠的,面部顏色應儘可能接近現實生活中皮膚的本色。現實生活中,不同顏色看起來是不同的。你應能看出顏色幾乎相同的物體的差別,例如,一束鬱金香里有些是草莓紅的,另一些是木莓紅的,還有甜菜紅的。每種紅看上去都與其他的紅不同。色飽和度色飽和度指照片色彩的"濃度"和"強度"。飽和色突出、搶眼。如果這種顏色是你想要的,多數彩色效果就應是這樣的。但是,你也許希望某些圖片的顏色不那麼飽和,柔和些,淡些。如果你想使顏色看起來柔和迷濛,好像透過薄紗或霧氣所看到的那樣,那麼你需要弱些而非飽和的色彩。彩色平衡彩色平衡指圖片顏色的整體效果。一般地說,你需要忠實於原色的彩色照片。但你可能發現一些圖片具有整體"色調"。例如,照片的每個細節都顯得太黃,太紅,太綠或其他什麼顏色太強。這就是色調。為什麼照片會有不真實的色調?可能是曝光、沖洗、放大時出錯的結果。可能因為曝光時使用的膠片不對。例如,在白熾燈或霓虹燈光下使用了日光膠片。可能是時辰所致。例如,黃昏或日落時拍的照片帶黃紅分調,露天時拍的照片則偏藍。可能是拍照時的環境所致。例如,綠牆反光,使影像呈綠色調;雪的反光或海拔高的地方使影像偏藍。可能是使用濾光鏡時有意或無意造成的。例如,你可能錯誤地用黃濾光鏡暗化彩照中天空的顏色,這會產生黃色調。也可能故意使用紅濾光鏡以使影像偏紅,比如拍日落時想使之更紅。色彩平衡是製做彩照時需考慮的另一個與黑白照片無關的因素。彩色反差另一個要考慮的方面是"彩色反差"。如前所述,圖片的反差形容為從最淺的顏色到最深的顏色的過渡台階數。但與黑白片的反差不同的是,在彩照中你不僅要處理淺灰與深灰的差異。你面對的是最淺的紅和最深的紅,最淺的藍和最深的藍,最淡的黃和最深的黃等實際上任何一種色彩的最深和最淺色之間的差異。反差很強的彩照中,階梯比較大。雖然你可以清楚地看出深紅和淺紅的差別,但不一定看得出很深的紅與中度深紅的不同。階梯跨越幅度很大時,幾近相同的顏色之間可能看不出有何差異。反差不強的彩照中,階梯比較小。你也許能在深紅和中紅間區別出12種不同的色調。由於階梯較小,你有看出幾近相同的顏色之間的細微差別。你可能面臨以下問題。一般來說,你需要色彩飽和的照片,即濃而強的顏色。通常,這種照片反差也強。相近色調的顏色之間差別很小,因此你必須決定在顏色上採用飽和色還是細微差別色,這一點更重要。要記住的重要一點是,在一定限度內,你可以使照片的顏色反差或強或弱。這是你可以自由選擇的。這些就是你在彩照中要考慮而在黑白照片上卻不用考慮的因素。清 潔現在,讓我們回到彩色和黑白照片都需達到的幾個普遍的目標。好的照片上會找到的另一個特徵是我們稱做"清潔"的東西。你想得到無以下明顯污跡的照片:指印 也許在聯邦調查局裡這樣的照片看起來會很好,但請別在你珍貴的照片上留指印。照片上也不要有其他明顯的邋遢跡像,如污點、液滴、脫落頭髮的痕迹、擦傷等。白色和深色斑點 照片上的小點通常是底片或相紙上的灰塵造成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洗印員會用一種稱為"除斑"的方法加以修復。順便說一句,這種方法在第五單元"最後的修飾"一課中詳細講述。做法很簡單,即使你不親自洗印也應學會,因為你經常會遇到舊的照片或從商業修片師那裡取回的不盡完美的照片,這時自己動手會很方便。邊緣整齊 如果照片有邊,其邊緣應與相紙邊緣平行、對稱。七、小結以下是完美的照片所具備的特徵:記住,得到完美的照片有三個關鍵步驟:1. 有趣或美麗的題材;2. 技術上完美的底片;3. 洗印過程毫髮無損的照片。了解了你所追求的品質之後,假設你已得到具有前兩項特徵的底片,你喜愛該題材,且底片拍攝技術完美。現在你的興趣所在是花錢僱人為你製做完美的照片。這一步怎麼走?八、案例分析之二 ---新兵營

作者:紐約攝影學院學員格蘭特 S.保羅(Grant S. Paul)主題? 韌性,強度,力量,英武。不,這些不是海軍新兵。他們是關島的中學生。畫面前景中的年輕人狂吼著向鋼柱發起進攻,要把它推倒。其他人專註地觀看,等著輪到自己。保羅是如何把注意力集中在攝影對象上的?用廣角鏡頭接近前面的年輕人,讓他成為畫面的主導,強調他抓住柱子的雙手。選擇時機按下快門。他捕捉到了動做的高潮,連他露出的牙齒也拍得正是時候。通過使用超焦距,前景中的主角和背景上的旁觀者焦點都很清晰。如何簡化的?保羅可能忽略了什麼?我們看不出很多地方忽略掉了。也許分他曾展示出被攝對象完整的雙腿以加強照片的力度,但其實是不必要的。能看到膝蓋的撐力就足以加強力度了。評價:有的導師建議,如果被攝主體面部後面的那個人是教練,那麼此人若是再往前站一些,別被主體的臉擋住,拍攝效果會更好。還有,如果從稍高一點的地方拍攝保羅,背景中的男孩子們會在主體的頭部周圍形成一個圈,形成把他框起來的效果。九、案例分析之三 ---對打

作者:紐約攝影學院學生克拉倫斯·陳(Clarence Cheung)主題?動做,迅速,空氣般輕盈敏捷。事實上,陳在他以表現做為目的的第一個"拍攝計劃"中交了張照片。當然,他獲得了成功。陳是怎樣集中注意力的?通過定位在對象上嗎?事實上,他選定了兩個對象有,都是運動中的人。他把快門速度放慢,使動做變模糊,以捕捉到動做的精彩瞬間,但他同對又拍到了全景,使影像有實在的感覺。結果是兩個人物都模糊了。實際上空中的人物表現了超現實的模糊感。然而,兩個形像都清楚地告訴我們他們什麼。簡化?本照片沒有雜亂無章。我們所看到的都是重要部分。評價: 也許右邊站立者後邊和空間應該再大一點兒。他擠在照片的後面,看起來有些局促。十一、 由底片或幻燈片到照片好,現在讓我們看看當你把底片或幻燈片送到櫃檯前並說:"我要用這個印大一點的照片"時所要做的決定。你的第一個決定是什麼,要看你提供的是底片還是幻燈片。如果你用底片印製--無論是彩色還是黑白的,那麼過程很簡單。洗印員會把底片放在一台放大機里。把影像投射到一張放大相紙上。這張相張經過加工之後,瞧!這就是你的照片。通常你從加工部取回的彩色照片稱做"C片"。黑白照片有時稱做銀片,因為影像是由黑白金屬銀形成的。但如果要求用你提供的幻燈片(或任何開式的透明片)印製照片,沖洗部可能會給你兩個主要的選擇:汽巴克羅姆照片(銀染料漂白法)或由中間底片印製的照片。

汽巴克羅姆照片 "汽巴克羅姆"是伊爾福的一個商標。汽巴克羅姆照片或透明片放在放大機里,方式與加工底片一樣。他把上面的影像投射在一張伊爾福汽巴克羅姆相紙上,然後在伊爾福汽巴克羅姆化學藥劑里沖洗。其結果是一張伊爾福汽巴克羅姆照片。柯達也提供同樣作用的產品,但汽巴克羅姆是更為廣泛的選擇。

中間底片印製的照片 這是一個兩步過程。首先,暗房技師將幻燈片投射在一張彩色負片材料上。他加工這張材料,製成的燈片的彩色負像。這張彩色底片叫中間底片。第二步,他把中間底片放在放大機里,方式與印製其他彩色底片相同,由此製成一張彩色照片片。結果是C型照片。注意:汽巴克羅姆的生產商伊爾福告訴我們,他們正準備將"汽巴克羅姆"商標改成"伊爾福"。其實是同一種產品。汽巴克羅姆(銀染料漂白法)和中間底片法二種方法的利弊如何?成本:每張汽巴克羅姆照片都要付錢。而對中間底片的照片而言,你只需付中間底片和C型照片的錢。但同一張中間底片印多少照片都行,且可以保留中間底片以備將來重印。因此,印的照片越多,每張所付的中間底片成本就越少。而相對面本是如何計算的?如果只印幾張照片,比如說1~6張---成本是差不多的。但如果大量印製,中間底片法便宜些。事實上,如果某項工作要求你為當地麋鹿俱樂部的50名成員各印一張照片,一張中間底片和50張彩色照片的成本可能少於50張汽巴克羅姆照片的成本。表面:典型的汽巴克羅姆照片表面光亮度很高,幾乎像鏡子一樣亮。有些人喜歡這種表面。有些則不然。伊爾福向那些不喜歡這種表面的人提供半絨面的汽巴克羅姆紙,他們稱之為"珍珠"面。但使用率通常比光面照片低得多。另一方面,C型照片提供更廣泛的飾面選擇。你會得到光亮的彩色照片,但並不像典型的汽巴克羅姆照片那麼亮或者你會得到無光澤的、半絨面的、綢紋、毯質或帆布面的彩色照片。反差:汽巴克羅姆照片是偏"高反差"的。換句話說,這種照片不會顯示出明暗相近的色調之間的強烈區別(記住,這些照片像是從底到頂只有幾級台階的階梯)。這種高反差是一些專業攝影師不喜歡用銀染料漂白法而偏愛C型片的主要原因。他們喜愛彩色照片所能實現的顏色上的細微差異。如果開始時底片平淡無奇,你也許更喜歡利用銀染料漂白所固有的高反差賦予其韻味。如果想用彩色幻燈片印製照片,以下就是你要考慮的標準。哪種方法能最有效地利用成本?我需要汽巴克羅姆的光亮表面,還是C型照片的較低的反差和更大的色調差異?從這一點看,無論用燈片,彩色負片,還是黑白底片印製,洗印員向你提供的選擇都差不多。以下就是例證。十、 商業製作與定做首先應認識到,你可以讓兩類公司為你印製照片:商業沖洗部 花錢最少的是商業沖洗部。這些加工者無處不在。其中一些如"一小時"加工商在自己的店裡印片,多數(如街頭雜貨店和超級市場)把活兒送出去做,第二天或第三天再取回來。商業圖片社 貴得多的辦法是讓圖片社來印。他們可以單獨洗印每張照片,但你需為此付錢!兩種方法利弊何在?商業沖洗部商業沖洗部更容易找得到,便宜得多,通常也更快。另一方面,提供的選擇和服務項目一般很有限,通常是自動沖洗,即你的照片是在計算機控制的流水線上加工的。但是,應認識到商業沖洗部也是良莠不齊的。柯達也提供商業沖洗服務。你從柯達加工部取回的底片、幻要燈片和照片效果一般都很好。然而並非所有"雜貨店"或 "一小時"沖洗部都是如此。有些好,有些則不然。因此,我們建議先試試看。把不太重要的膠片交送幾個不同的商業加工部,而後對比效果。因為柯達通常都很好,所以用柯達的加工效果做為標準。其他的與之相比,以判斷優劣。如果另一個沖冼部質量上可與柯達媲美,價錢又低,那麼盡量用這個。(註:如某沖洗部僅僅是自我宣傳說:"我們使用柯達相紙",並不意味著他們在柯達圖片社加工照片,不是的。如果想到柯達加工,通常可以向攝影器材商店詢問。)假設你找到一家 "好"的商業沖洗部,那麼它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如商業圖片社呢?因為在生產線上加工和印製膠片,所以商業沖洗部不能給予照片可能需要的個別關愛。結果,你可能不會得到你確實想要的東西。例如:尺寸 他們只提供幾種較大的尺寸,如8英寸 10英寸和11英寸 14英寸。飾面 他們僅提供兩種加工後的飾面:光面和綢紋面。剪裁 他們也許根本不給你剪裁影像,或像柯達那樣只提供有限的、特定的幾種剪裁方式。控制手法 他們通常不提供任何商業圖片社能提供的個別控制手法,如剛才我們討論的局部額外曝光、除斑、局部遮光法或修片。商業圖片商業圖片社 ---通常被稱做"定做實驗室"會接受你的底片或幻燈片並讓一名技師為其個別洗印。這個人可能花一兩個小時在暗房裡洗印,給予大量認真的、個別的關照。這一點會從加工後的成片中看得出來。這樣,商業圖片社製做的照片一般由於某些原因而更勝一籌:1. 除受原始底片或幻燈片質量的限制外,你可以隨心所欲地得到你想要的效果。對尺寸、飾面、剪裁和控制手法的選擇更多。2. 通常會得到更好的照片。給予照片的大量個別關照明顯體現在成品中。商業圖片社看待專業攝影師就像你我看待家庭醫生一樣。他們建立起私人關係。尤其在大城市裡,他們找到一家商業圖片社,與那裡人熟識起來。他們不僅結識櫃檯後的夥計還有實際從事印片的技師 --- 不論是男是女。他們與此人成為朋友,憑個人關係而行到一點特別的服務和照顧。他們能與技師談論對每張照片的具體要求。他們經常從技師那得到好的建議。一段時間之後,技師就會知道這位專業攝影師的特別喜好。無需交談就能領會攝影師的意圖。另一方面,正如已提到的,商業圖片社的印片價格比商業沖洗部貴得多,依你的要求不同,可能貴兩三倍或更多。現在,你也許想問:如果請當地攝影器材商店定做照片,會得到哪類加工部的服務?如果你不講清要哪類加工,業主通常會認為你要能提供的最便宜的方式,他就會把你的膠片交給商業沖洗部。但多數攝影器材商店同時也與商業圖片社有聯繫。如果講明要用定做方式 --- 尤其是當要求我們以下要講的、只有商業圖片社才掌握的某種特別手法的時候,那麼當地攝影商店很可能會把你的作品送到商業圖片社。定做印片可能很貴,非常貴!所以你在同意之前,一定要弄清價格。在雜誌或報紙上做廣告的直接郵寄沖洗部怎麼樣?他們是商業沖洗部還是商業圖片社?多數是商業沖洗部。這會反映在他們的低廉價格和所提供的有限服務上。但另一些卻是真正的商業圖片社,他們會以和商業圖片社同樣貴的價格提供各種服務。最後要提醒的是:僅僅因為沖洗部做廣告說他們提供"定做尺寸的照片"或"定做質量的照片"並不一定意味著他們是定做室。"定做"是當今的時髦詞---廣告公司和廣告撰稿人愛用的字眼兒。正如地產商將最最小的宅地稱做"地產",汽車旅館將比浴缸大的游泳池稱做"奧林匹克級"一樣,許多商業沖洗部把自己的自動生產線製作的照片稱為"定做"照片。十二、 案例分析之四---自畫像

作者:紐約攝影學院學員Gah - bohrHoydou主題?工作中的畫家。自畫像。照片作者是如何集中注意力的?通過在一幅畫面上表現全部內容的方法。在這幅影像里,他採用了"重複"的手法向我們展現工作中的畫家,他正在創作的自畫像和他用來作為模特的鏡中的影像。簡化?仔細觀看這幅照片。有沒有可以省去的雜亂的內容而不使故事有何缺失?我們認為沒有。甚至連左邊的椅子和地板上的酒瓶都告訴我們有關這個人和他所處的環境的信息。我們認為照片作者傳達了我們需要知道的信息,不多也不少。環顧照片的四周,看看你是否會把某些部分裁掉。十三、 尺 寸你會被問到這樣的問題:"你要什麼尺寸的照片?"現有的標準尺寸為:4英寸×5英寸 11英寸×14英寸5英寸×7英寸 16英寸×20英寸8英寸×10英寸 20英寸×30英寸另外,一些印片員提供8英寸×12英寸的尺寸,以取代8英寸×10英寸的。為什麼是8英寸×12英寸?因為這種長方形更接近35mm底片的近乎全部影像。而傳統的8英寸×11英寸的尺寸則會削去35mm底片影像的邊緣。要認識到,如果請商業圖片社印製照片,你能為影像量身定做相紙。例如,如果影像又高又瘦,你可以要求將相紙剪成11英寸×17英寸或11英寸×19英寸等特殊尺寸或其他任何合適的尺寸,而不會得到兩側留有大量空白的11英寸×14英寸照片。十四、 邊下一個問題也許是"你想要帶邊還是不帶邊的照片?"典型的邊是每邊各1/4英寸。哪種較好?這要看照片的使用方式。對某一尺寸而言,無邊的照片的使用方式。對某一尺寸而言,無邊的照片使影像稍大,因為影像覆蓋整個畫面。所以這是對展示影像有利的因素。因此,如果想把照片插在有透明袋的相冊里或裝在無框的展示板上,無邊的照片會更合適。另一方面,如果想把照片裝時使用相角或有其他部分遮蓋照片裝置的相冊里,有邊照片會更好。還有,如果會經常取用照片,邊緣會給你手持的空間,而不會觸摸到影像區域。十五、 飾 面

"飾面"一詞指相紙的外觀。有些相紙以亮,一般稱做"光面"。有些不反光,通常叫做"無光面"。一般來說,表面質地是相紙所固有的。有製成光面的相紙,也有無光的相紙。通常,你會被問到這個問題:"照片要製成光面還是無光澤?"商業圖片印片員所提供的一般選擇。商業圖片社通常會提供更多的飾面選擇,可能包括無光面、半絨面、光面、半光面、綢紋、砂礫、毯質或帆布面十六、接觸照片通常,當你在一項工作中拍攝多卷底片時,你會選擇印製每卷接觸照片。為什麼?首先,因為這比分別放大每幅影像便宜得多。其次,因為它提供了一個把你所有的影像存檔的時常方便的辦法。每張接觸照片上只能保存36幅影像。接觸照片是按膠捲上每張底片---彩色或黑白膠片的原始盡寸印製是照片。對於接觸照片,你可以用放大鏡仔細檢查每幅影像,然後只選少量完美的影像進行放大。這通常是商業製做的方法。在這種工作中,右能要求你拍攝許多膠捲,然後交上"接觸片"供藝術指導選擇。一般地說,商業沖洗部不製做接觸片。商業圖片社會做。此外,你可以用黑白底片製成接觸片或用彩色底片製成單獨的彩色接觸片。由於並非每個畫面都分別印在單獨的接觸照片上,所以照片中所有影像的曝光程度是平均的。但是,你的畫面通常都不是"平均"的。特別是,如果要將照片分類----像多數專業攝影師那樣,那麼有些影像會曝光不足,有些則會曝光過度。因此,在曝光程度"平均"的接觸照片上,有的影像會印得太暗,有的則太亮。為加以彌補,商業圖片社通常會為每卷膠片提供兩套的接觸照片。一套側重暗面亮面。這樣,你會發現一些影像在一張照片上效果較好,一些則是一另一張上效果好。在兩種照片中選擇,多數影像的效果都是可以接受的。十七、相紙的種類讓我們花點時間看看用製做一般黑白或彩色攝影像照片的相紙。這種相紙與裝在相機里的膠捲有一個相似之處,即它只是塗了感光乳劑的基底。在黑白照片上,感光劑由鹵化銀晶粒構成,與黑白膠片上的很相似。在彩色照片上,感光劑由青色、品紅、黃色三層鹵化銀晶粒和成色劑構成,與彩色底片的膠片也非常相似。既然感光劑與膠片上的相似,相紙如何區別於膠片膠片呢?塗感光劑的片基有所不同。膠片的片基是透明的乙酸纖維。相紙的片基則是紙或塗塑的紙。過去,所有的照片都是用纖維紙基相紙。近年來,引進了塗塑相紙。兩者都可用在黑白照片上,但事實上所有彩色照片----包括彩色照片和汽巴克羅姆照片,都是印在塗塑的相紙上。黑白照片可以印在任何一種相紙上,兩種紙的區別如下:以纖維紙作紙基的相紙稱為纖維相紙。塗塑相紙稱做RC相紙,RC代表"塗覆樹脂"。RC紙是由一張一面塗有一層極薄的感光劑、四周塗有塑料樹脂的薄紙構成的。這樣,塗了感光劑的紙就被夾在兩層透明塑料之間。兩拖拉機紙的利弊如何?RC紙的最大優點是便於使用。這種紙很平,不捲曲,不容易碎,弄髒或有污點後易於清潔。當然,更易於在暗房裡加工。但如果花錢僱人為你印製照片,就不用考慮這一點,除非製作RC照片更便宜些。RC相紙最主要的缺陷是,開始時影像的質量就沒那麼好。RC相紙的早期版本不能提供纖維紙基相紙所能提供的濃艷色彩。RC照片上的黑色沒有纖維紙基照片的"黑"顏色那麼濃,今天不再是這種情況了。RC照片的色調範圍與纖維紙基照片幾乎一樣。因此,這不再是問題了。但是,許多守舊的老專業攝影師仍宣稱纖維底相紙印出的黑白照片效果好,並舉出三個理由:1. 他們會告訴你纖維基本相紙還是會印出色彩富麗的影像。他們稱讚這種紙能印出更白的白色和更黑的黑色。2. 製做優良的纖維紙基照片一百年內不會裉色(如果確實會裉色的話),而RC相紙的壽命仍說不準。3. 纖維紙基的照片容易點色和修片。RC紙上的塑膠會給這種工作增加難度、效果也沒那麼好。因此,幾乎所有在攝影展覽會上展出的優秀黑白照片照片都是由纖維基相紙印製的。紙基照片的外觀真的更勝一籌嗎?我們建議這一點由你自己驗證。如果你確實想從事黑白攝影,可分別用兩種方法印製你最喜歡的底片,然後再做出選擇。相紙的重量纖維基相紙的另一特點是它的厚度。多數纖維基相紙現有兩種厚度:薄的叫普通厚度(單倍重量),厚的叫特厚(重磅)。兩種重量的紙上感光劑是相同的,只是紙基的厚度不同。特厚相紙手感更結實,摸起來不那麼纖弱,也不容易捲曲或褶皺。所以,使用特厚的相紙會使你更加愜意,除非有特別原因一定要用薄相紙。RC相紙只有一種厚度,約介於普通和特厚紙之間。因此通常被稱做中間重量。所以,用RC相紙是沒有選擇餘地的,但這並不是問題,因為塑膠給了RC相紙的所有優點及其所沒有的好處。高級相紙少數印片商提供另一種黑白纖維基"高級"相紙,市場銷售商標為柯達"精品",東方"海鷗"和伊爾福"藝術殿堂"。高級相紙是纖維基黑白相紙,具有兩個優點:首先,這種相紙通常都特經過別漂白,因而一般情況下比普通底基更白。結果就是更白的白色。其次,相紙的感光劑中銀量更大,大約比一般相紙多50%。這樣,照片上的陰影區域會產生更厚的一層黑色金屬銀。結果就是更黑的黑色。你可以看出,用高級紙印製的照片色調範圍會更廣,從強光部分最白的白色一直到陰影部分最黑的黑色。這種色彩的濃艷度是優秀的黑白照片中最值得我們欽佩的素質,就是許多安塞爾·亞當斯創做的黑白照片照片所達到的色調範圍。與此相應,我們建議,如果你想印製一張優秀的黑白照片,應要求用高級相紙。印片商可能會多花幾個便士買高級相紙,但與定做照片所需的整體費用相比,這只是九牛之一毛。十八、案例分析之五---工業環境

作者:紐約攝影學院學員特倫斯·戴克(Terrence Dyke)主題? 工業污染。戴克是如何集中注意力的?通過光的運用。工業煙囪及其冒出的煙全是污黑的,與淺色的天空形成對比。簡化?在照片上部,你能看到整個畫面。在下半部分,你會看到我們的教師將如何裁切這張照片。戴克裁掉了與主題無關的所有內容,但在開闊的天空中,尤其是左側,留下很多無關之處。如果把這部分天空裁掉,意思會得到更有力地表達。你怎麼看?(見下頁圖13.6圖13.7)。十九、按步分析好了。你已拍出自認優異的黑白照片,現在想印製16英寸×20英寸大幅照片並鑲起來掛在房間的牆上。你可以向印片員提供哪些信息,使他或她為你印出自己內心所勒的美妙影像?答案是,讓我們拿典型的照片為例,分步研究。

為撰寫本書"案例分析",我們請副院長傑里·賴斯拍攝了一卷35mm Tri -X膠片,然後像你可能做的那樣,讓商業圖片社加工成照片。現在,讓我們跟著傑里,看他如何讓該圖片社將其中一個影像製成完美的16英寸×20英寸照片。傑里首先把那捲未沖洗的膠片交給圖片社,讓他們沖洗並提供印在一張8英寸×10英寸相紙上的展現36個畫面的"接觸照片"。在圖13.8中,你看到接觸照片的一部分。傑里現在的任務是選擇一個想擴印成16英寸×20英寸的影像。你會選擇哪一張?傑里喜歡這些影像的總體效果,喜愛其中的攝影對象---他的妻子和他們的狗"將軍"。問題是,他應該選擇放大哪幅畫面呢?第一步: 編 輯如果這些就是你拍的影像,你就該擔負起編輯的責任。現在你應該設法用公正的眼光研究影像並選定最好的一張印成16英寸×20英寸照片。首先,你要用放大鏡仔細觀看每一個畫面。只有將影像放大,你才會觀察到35mm接觸照片的細節和暇眥。從暇疵開始。快速排除所有有嚴重技術問題的影像,例如不當的曝光,不清晰的焦點,或無法彌補的劃痕。然後看一下影像本身的細節,把圖像效果不甚完美和不能展現你所要的開像的畫面也排除出去。回到圖13.8,傑里認為所有影像技術上都令人滿意,但他快速排除了畫面6。為什麼?你怎麼看?他把畫面6剔除是因為影像不完美。他妻子的目光朝向與鏡頭相背的地方,他對她思索時的面部感興趣,而不是她的後腦勺。緊接著他會排除哪個畫面?他排除了畫面8。你認為這一次他的理由是什麼?畫面8里,他妻子的沉思表情恰到好處,而且"將軍"表現得像個天生的演員,但角度不對。由於相機太近,產生了透視畸變。他妻子的腿看起來太大,佔據了照片的下半部,而且在腳踝處被截斷。這一點類似我們在第一單元里講過的"狗鼻子"問題,而且與"培養你的眼力"一課的8.10節所描述的"不不"問題直接相關。所以把它排除。剩下兩個可選畫面 ---- 畫面5和7。你會選哪一個?這確實是一個你想讓照片表達什麼問題。你追求的基調是什麼?你想讓照片具有什麼主題?傑里說,他想讓照片表達的基調---主題是"思索",即安靜、沉思的內省基調。兩張照片中,他妻子思索的意境表現得淋漓盡致,但傑里覺得畫面5中那隻狗看起來太活躍了。在畫面7中,"將軍"的姿勢恰如其分,只是望向窗外做它的"狗兒夢"。所以,畫面7被傑里選中加以放大。

第二步:剪 裁傑里來到商業圖片社放大畫面7。為了向他們說明自己的要求,他再次用放大鏡掃了一眼畫面7。事實上,他看到的是圖13.9上的畫面。我們看到畫面上的影像被放大成3R照片的大小。傑里讓商業圖片社裁切這張照片。他想把分散注意力的因素裁掉,簡化影像,以使照片集中表現被攝對象。所以,他仔細地檢查影像,看看如何通過排除分散注意力的細節來強化照片的效果。首先,傑里覺得照片頂部窗戶所在的廣闊區域是不必要的。他的攝影對象在右下角,他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這裡。因此,他決定把照片頂部不必要的部分裁掉,剩下足以提供必要信息的內容。為了說明他想讓商業圖片社影像頂部裁掉,傑里畫了一條裁切線,如圖13.10所示。注意,傑里粘了一條遮擋膠帶,指示他要裁切的區域。遮擋膠帶的底部標註了他要保留的區域邊緣。你究竟要如何划出剪裁線?如果你不介意在樣片樣上做記號,可以直接在校樣上劃剪裁線,在本例中,直接劃在接觸片上。或者你可以在3R照片上做剪裁標記。但是,如果你不想破壞樣片表面---例如,如果你想剪裁燈片上的影像,可以把樣片包在玻璃紙或塑料套里,然後再套上劃剪裁線。只是要確保寬樣片在套里不會移動。許多攝影師使用油筆劃剪裁線,但油筆本身有一定寬度,所以不利於精確地剪裁。標明剪裁線更精確的方法是像傑里那樣用遮擋膠帶。帶子內側的邊會精確標明你想在影像中留下的內容。

回到畫面7,傑里把注意力轉到照片的左面部分。他認為左面的植物對他要表達的信息而言是不必要的。所以,他在左面標上另一條剪裁線,如圖13.11所示。注意他剪裁的位置。他留下窗台上的曼陀林(琴),認為它不會偏離他想要的基調。相反,他覺得這支有靈氣的民間樂器增添了與照片的沉思主題相協調的細節。現在,傑里的注意力回到照片底部。這裡哪些是必要的,哪些是分散注意力的?他認為照片前景的雜誌會分散注意力,所以他標上了一條裁切線,如圖13.12所示。他在右面也加了一條裁切線嗎?沒有。傑里向商業圖片社說明,他想根據印製16英寸×20英寸比例照片的需要裁切畫面的右邊,只要他妻子的手臂毫髮無失。二十、案例之六 -----女人與貓

作者:紐約攝影學院學員安娜·波爾(Anna Pol)主題?美。城市環境中與自然的親近。從根本上說,這是一張環境肖像照---- 一張外景照。它表現的是一位美麗的女人處於她所喜愛的環境之中---她的貓,她的天然葡萄藤板凳,她的植物,她的家。波爾是如何集中注意力的?她把焦點同時放在女人的眼睛和貓的眼睛上,讓他們都直接瞧著相機,也就是瞧著觀眾。而且,她讓這個女人穿上造型簡單的黑色套裝,這樣她的臉和貓形成了鮮明反差。她還把女人設置在綠葉的環繞之中。簡化?有很多簡化之處,但大多有助於說明這個女人的故事和她所處的環境。你能裁切嗎?一定能,但你最終得到的是圖13.14那樣的不同照片。這兩幅由同一張底片印製的照片效果不相上下,分別滿足不同目的。圖13.13是一張環境照,攝影對象很可能想把它擺在公寓里。圖13.14是那種配偶擺在自己辦公桌上的肖像照片。第三步:局部遮光和局部額外曝光

裁切後的影像如果實驗室僅裁切了照片,其他什麼也沒做,那麼照片看起來會像圖13.15那樣。用放大鏡觀察圖7的接觸照片的同時,傑里還仔細檢查了陰影和強光區。他認為有些陰影部分太暗,有些強光部又太亮。如可能的話,他想在16英寸×20英寸照片上糾正這些不足。如何糾正太暗的陰暗的陰影和太亮的強光區?如果是商業圖片社,你可以要求對影像的不同區域進行有  選擇性的曝光:使這部分暗些;使這部分亮些;使這部分非常暗;使這部分非常亮。與商業照片相比,這是定做照片的優越性之一。記住,照片是通過將相紙暴露在放大機透過的光線下製成的。照射在相紙上的光線多少決定曝光效果。就商業照片而言,整個影像的曝光程度相同,一般由電腦決定,這台電腦決定著精確的"平均"曝光程度。平均曝光對影像的某些部分或許是合適的,但也可能意味著可其他部分的曝光過度或曝光不足。對定照片而言,你可以要求使影像的某些部分稍低於平均曝光量----這一製做方法稱做"局部遮光法"。在照片上,這種區域會顯得比充分的平均曝光的效果亮一些。"局部遮光"的標記同樣,在定做照片上,你可以要求讓影像的某些部分的曝光量比平均多,叫做"局部額外曝光"。在照片上,這種區域顯得比充分的平均曝光的效果更暗。在下一課"暗房"中,你可以學到局部遮光法和局部額外曝光的技術。現在,只需認識到,在定做照片中,內外可以選擇讓影像的不同區域得到不同程度的曝光,對黑白和彩色照片來說都是如此。在某一區域採用局部遮光或局部額外曝光的原因是,你想在該位置製造更多的細節。例如,傑里認為他妻子膝蓋以下的短裙區域很暗,以至於看不清裙子的褶皺或質地。他想要更多的細節,所以他要求實驗室在這一區域採用局部遮光的手法,即讓曝光量少一些,使這部分更亮。在圖13.16中,你看到他是如何標明局部遮光區的。局部遮光一定會展現極暗區域的細節嗎?不。除非底片上已顯示出該細節。你印不出底片上不存在的東西。這就是為什麼拍攝照片時,膠片的適當曝光會如此重要。記住,我們強調,你應該拍出記錄陰影和強光區的所有重要細節的底片或幻燈片。把這些細節記錄下來後,就可以把它們印出來。但是,如果沒記錄下來,它們就永遠缺失了。局部額外曝光的標記

同樣,傑里想使透過窗戶看到的明亮強光區變暗。他不僅想表現接觸照片上透露的蛛絲馬跡,還想戶外和室內之間形成反差,因為他覺得這種亮度會散觀眾對攝影對象的注意力。為了簡化_除去分散注意力的亮度,傑里在接觸照片上把這一區域標註出來,要求在這裡使用局部額外曝光,如圖13-17。採用了局部遮光和局部額外曝光法的影像在圖13-18中,你看到按照傑里的要求進行裁切,局部額外曝光和局部遮光而印製的照片。這是傑里得到的那副影像嗎?不。這是實驗室技師在放大過程中通過控制手法製成的影像。他或她可能先製成幾張照片,然後才確定影像符合要求的照片。這時,他要檢查照片上有無小的瑕疵,並用點色的方法加以修正。二十一、案例分析之七-----兩個孩子

作者:紐約攝影學院學員彼得·范迪安潘(Peter Van Diepen)主題?孩提時代。純真無邪。純樸的生活。在"培養你的眼力"一課中學到的所有技術。首先,他使用了選擇焦點的方法,使兩個小女孩的形象清晰並讓背景柔和。其次,他採用了重複的手法,非常巧妙地運用了水塘的倒影。再次,他把攝影對象和樹木一同取入畫面。第四,他使對象突出而明確。第五,他運用了色彩反差:女孩兒們在整個照片中只是明亮的彩色人物,但卻突出於昏暗的背景之上。簡化?河流和船隻背景為照片增添了一種距離感。如果頂部和底部裁切更多,你會發現雙重影像變得使人迷惑起來。但是,你可以把兩邊剪掉,製成一張很好的縱向照片。例如,把左上方看起來像斑點的船(有點兒分散注意力)裁掉,把右上方的也裁掉,但背景上要留下船的一部分。你怎樣看?這樣效果會更好嗎?評價:很明顯,這張照片成功的直接因素在於巧妙地運用了重複的手法。但僅靠重複是不夠的。使用重複的手法時,要確保被重複的對象有分量,能自成一體。基礎影像可以獨立存在嗎?試驗一下。遮住下半部分。我們認為這仍是一幅有分量的影像。在本例中,重複使對象更有分量。二十二、案例分析之八----月亮與冰川

作者:紐約攝影學院學員格雷戈里·倫斯福德(Gregory Lunsford)主題?自然的美。這張照片是在南極洲拍攝的,做為美國海軍增援部隊水兵的倫斯福德經常航行到此。照片前景中沙丘一樣的小山實際是羅斯島上埃里伯斯冰川岬角的一部分。倫斯福德是如何集中注意力的?主要通過巧妙地運用光線:注意他如何從背後和左側運用日光,創造出冰川強光區和陰影區的豐滿形象。最後,請注意倫斯福德必須創造出完美統一的曝光,為冰川和月光都提供一定的曝光寬容度。簡化?倫斯福德在了取景器里進行了簡化。天空絕對的質樸無華與冰川月光似的空幻形成強烈反差。評價:由於前景中的湖面突出於景色的其他部分之外,也許應該加強它的重要性。如果湖水佔據前景中更大的面積,會給畫面一點喘息的空間。第四步:除 斑

無論在暗房裡如何認真仔細地工作,都無法避免會有一些微粒灰塵落在底片或照片上(在加工過程中)。即使在空氣已經過濾的商業圖片社裡,微粒灰塵還是會產生。想使照片絕對完美無暇實際上是不可能的。但是,微粒灰塵和其他小的缺憾經常可以通過點色加以修正。點色是暗房技師使用小畫筆和一種合適的顏料把缺子陷從加從加工好的照片上----黑白也好彩色也好,塗掉的過程。在第五單元"最後的修飾"一課里,你將學習如何為照片點色,即使你並不自己做暗房工作。這實際上是一個很容易的程序,但需要細心和耐心,我們知道你在這兩方面素質很高。技師在傑里的照片中發現有幾根頭髮粘在底片的邊角,造成如圖13.21上圖所示的印跡。他決定把照片上的印跡除去,只需花幾分鐘,如圖13.21下圖,而不是先從底片上把頭髮拿掉,再重新經過全部程序後製成另一張照片,那樣可能會花一個小時或更長時間。第五步:裱 帖當初傑里要求定做時,他們問他是否要把照片裱帖起來,並向他提供了一些選擇。不裱帖 他將得到印有影像的相紙。這時,他可以決定如何放置照片。他可以自己裱帖或鑲框。或者,他可以讓相框店來裱帖或鑲框。墊板 他可以得到固定在墊板----一種卡紙板上的照片。假設傑里選用墊板,他還需做幾個決定:墊板可以剪成與照片一般大小-----在本例中是16英寸×20英寸。這樣,就看不出墊板的存在,而墊板卻能做為照片結實的底面。墊板可以比照片大,例如,24英寸×30英寸,在照片的四周留有對稱的邊。他們也許會提供"三明治"式的墊板,兩張墊板大小相同,比如是24英寸×30英寸的。照片固定在做底面的墊板上,放在正中,上下、左右對稱,非常精美。在上面的墊板中間挖出16英寸×20英寸大的空間,透過它可以看到照片。這張上面的板叫"上板"。檔案墊板 無論什麼樣的選擇,都要求使用墊板時注意一點:"一般的"墊板和一般的卡紙板一樣,含有酸性成份及其他對感光劑和相紙有害的雜質。如果你的照片裱帖在一般的墊板上,幾年後,影像就可能開始褪色。但是,如果你一再堅持要求用檔案墊板,是可以避免這種情況的。這是一種除去了所有有害的酸性成份和雜質的特殊墊板。這是博物館和圖書館保存珍貴照片和美術作品所用的那種墊板,因為它會使這些照片和做品免受化學侵蝕。儘管貴一些,但如果你想裱貼珍貴照片的話,一定要指明用檔案墊板。泡沫芯 大多數定做加工商提供的另一種裱貼形式是泡沫芯。這是一種由類似泡沫塑料的核心部分夾在兩張紙之間形成的1/4英寸厚的板。你的照片裱貼在泡沫芯板的一面。與一般的墊板相比,泡沫芯有以下好處:如果壓得不緊,墊板容易捲曲,例如放在相框里時。泡沫核心不會卷得那麼厲害。墊板相對來說又大又沉。泡沫核心儘管厚一些,但是輕,所以特別適用於巨幅鄉間照。絕緣纖維板 如果想使照片的背面非常硬,可以把它裱貼在一張絕緣纖維板上。這是一種由壓縮纖維製成的材料,厚度通常介於1/8~1/4英寸之間。這種纖維板很硬,要用鋸才能將它切開,而且堅固,也很重。哪種情況下你會選擇用絕緣纖維板裱貼呢?一般地說,照片非常大並將永久固定在一個展示點時。例如,如果要把它掛在辦公室大廳里做裝飾品,你可能更喜歡用絕緣纖維板而不是泡沫核心或墊板。但對多數裱貼而言,選擇墊板----當然是檔案墊板或泡沫核心的可能性更大。第六步:裝 框商業圖片社還會向傑里提供另一個選擇,即為照片裝上墊板還是鑲框。他們提供不同類型的相框,從簡單的玻璃夾墊板的相框到精美的橡美的橡大相框都有。傑里選了哪種?當然是那種能表現個人口味的相框。你需要的是與照片相輔相成的而不是與它爭奪光彩的相框。所以,我們不告訴你傑里選了什麼樣的相框,因為他要把照片放在自己的公寓里,裱貼和裝框方式也是為了與公寓的裝飾相協調而特別選定的。但是,我們會告訴你他所做的一件事,因為會讓你省錢。他沒讓商業圖片社進行裱貼或裝框,而是向他們要了一張沒有裱貼過的照片,然後讓當地的一家相框店完成這項工作。為什麼?因為商業圖片社通常並不自己裝框,一般是將照片送到相框店去做,它就成了中介人,所以要在裱貼和裝框上加些額外費用。直接去相框店,傑里可能得到低些的價格。而且,他通常還能在相框上有更多的選擇。他可以直接跟裝框的人交談,從這個有經驗的人那裡獲得建議和指導。把照片送到相框店之前,他為什麼不先讓商業圖片社將照片裱好?圖片社一般由自己做裱貼,所以費用不是問題。但裱貼一定要與裝框相一致。不同的相框要求不同的裱貼。傑里這樣解釋,如果他讓相框,他也可以讓他們裱貼,這樣會與相框相匹配。另一方面,如果傑里不想給照片裝框,他也許會讓商業圖社的人裱貼,因為這是他們的強項,沒理由只為了裱貼就到照片商店去。我們同意傑里的觀點,並且建議:如果你想裱貼照片的話,請遵循他的指導。另一方面,你也可以自己裱貼和裝框。第五單元的"最後的修飾"一課將教你如何像商業圖片社那樣輕鬆、快速地裱貼照片。大多數照片商店有很多種自己組裝的相框供你選擇,而且可能正是你想找的那種。在自己社區里看看美術用品和攝影商店銷售的供自己組裝的相框,然後選擇你認為符合自己要求的那些。要認識到,許多婚禮和肖像攝影師出售照片時連帶著相框,他們發現這會成為額外的財源。如果你專攻這一領域,要記住這一點。二十三、案例分析之九----祖孫倆

作者: 紐約攝影學院學員馬克·帕加諾(Mark Pagano)主題? 兩代人。年齡。信任。帕加諾是如何集中注意力的?很明顯,他很堅決地僅選用了整幅照片的一小部分。但是這很小的部分卻講述了很多關於老人和孩子之間的。簡化? 你可以省去什麼?"Pixie"商標?它在某種種度上說明著兩代人間的差距。裁掉照片左半怎麼樣?試一試,看看你是否認為效果更好。評價:我們的教師覺得,如果反差更強些,這張照片的效果可能會稍好一點。照片有點平淡,白的地方白得不夠。黑的地方也不夠黑。另一方面,教師們誇獎帕加諾左側光用得好,表現出小孩外衣的燈芯絨面料,並在右面創造出深暗的陰影。二十四、案例分析之十----母與子

作者: 紐約攝影學院學員羅伯特 R . 賈德(Robert R . Judd)主題? 母性。童年。信任。愛。樂趣。賈德是如何集中注意力的?通過讓攝影對象主導畫面;運用選擇性聚焦並把背景忽略掉;從更高的有利地點拍攝使草坪變成唯一的背景而沒有分散注意力的車輛、水龍頭或垃圾箱;用背景燈把母子二人罩在明亮的光暈里;等待兩人達到相互關係頂峰的"決定時刻"----前額幾乎挨在一起,四目相對,歡笑著。簡化?如上所述,賈德在拍攝這張影像時進行了簡化。有一個建議:你可以把頂部的亮區裁掉,也許把底部的也裁去。這樣就差不多了。二十五、案例分析之十一 -----農場

作者:紐約攝影學院學員塔米·羅林斯(Tammie Rawlingsl)主題?廣闊美麗的戶外?大自然?西部農場?羅林斯的攝影對象是這個農場,但她的照片將農場做為四周壯麗景物的一部分展現出來。事實上,這是一張非常好的風景照。羅林斯是如何選取焦點的?通過將穀倉的紅色和後面深暗的起補充做用的樹木的綠色加以對比。穀倉被陽光的直射照得鮮亮,而在雲朵的陰影下綠樹則顯得模糊了。另外,她還運用了長焦距,營造一種由前面穀物的莖桿到遠處地平線上的山巒的從近到遠的感覺。簡化? 這張照片里基本上沒什麼與主題無關的、分散注意力的雜亂之處。稍做改變會產生非常不同的影像----左右寬、上下窄的照片,會大量削去前面的穀物桿和山巒上的幾乎全部天空。你怎麼看?二十六、案例分析之十二------椅子上的舞女

作者:紐約攝影學院學員韋恩·斯泰爾斯(Wayne Stiles)主題? 優雅?人體的美?芭蕾?當然,一個世紀以來,芭蕾舞女演員一直令美術家們著迷。這張照片植根於德加(法國畫家)派的風格。斯泰爾斯是如何集中注意力的?很明顯,他使舞女成為畫面上的唯一主角-----形象大而靠前。但斯泰爾斯還做了別的修飾,強化了"優雅"的主題。他在古典的、擺造的姿勢中捕捉到一個瞬間,或是讓模特擺出了這一造型。她腳趾尖點地,手臂伸展,身體彎曲成弓形。她的每一細節都是芭蕾味的,即使她只是為上課做準備。簡化?沒有需要裁切之處。甚至連堅固的椅子也為主題服務。評價:這一張照片中,被攝對象並不處於絕對清晰的焦點而光線也沒有清楚地描繪出她的輪廓。但是,這些"失誤"正是幫助影像取得成功的因素。這張照片建立在情調的基礎上。一幅圖畫的情調。夢的情調。斯泰爾斯知道,如果更直接一些就會把注意力從這種情調上移走,所以他在拍攝時使用了軟焦點濾光鏡,以創建情調。二十七、小 結如上所述,最認真的攝影愛好者和事實上所有的專業攝影師都曾一度自己在暗房裡洗印。今天,大多數都不這樣做了,包括眾多專業人士。因此。現在有個新問題:怎樣讓別的工作室----無論是商業沖洗部還是商業圖片社----為你印製照片。在本課中,我們向你介紹了這兩種選擇的利弊。我們就你可以提出的要求和會得到的服務提供了指導。但是,不要忘記還有個更好的選擇。你可以在自己的暗房裡自己洗印。這做為攝影令人激動的一面仍沒有絲毫減弱,所以不要放棄這個選擇。我們把暗房的課程做為選修課。如果你沒有自己的暗房,也不想有,就不必學。但是,如果做暗房工作或想有間暗房,這些課是必修的,會訓練你如何創造出驚人的效果。在紐約攝影學院課程中,我們逐步、細緻地講述暗房工作的所有重要內容:正如你記得的,在第二單元中有一課名為"黑白膠片顯影"。現在,本單元中的下一課就是"暗房"。這一課從如何製做黑白照片開始,按步驟講述放在的全過程。然後,在第四單元中,你會發現有一課講述如何"彩色膠片沖洗"。最後,在第五單元中有一課講如何製做"彩色放大"。另外,這些課都是選修的。但"完美的照片"一課不是選修課。要確保你弄懂了這一課中講述的每一個問題-----不管是街頭雜貨店還是商業圖片社,你要確切了解應要求哪些服務,要知道怎樣提要求並獲得完美的照片,一張可以自豪地掛在牆上,參加比賽,或以可觀的價格售給有意買主的照片。畢竟,這就是你的目標,不是嗎?第十四單元 暗室一、暗 室二、概 述三、關於暗室四、所需設備五、安全燈六、放大計時器七、其他暗室設備八、放大機的選擇九、放大機的組成十、光 源十一、放大機鏡頭十二、底片夾十三、安置放大機十四、三項基本控制十五、尺寸板十六、放大紙的選擇十七、放大過程的基本步驟十八、改變曝光控制照片十九、進行曝光測試二十、控制照片的反差二十一、放大過程中易犯的基本錯誤二十二、剪 裁二十三、局部遮擋二十四、局部額外曝光二十五、單元法二十六、閃 光二十七、漸 暈二十八、印製黑邊二十九、顯影大照片三十、相 紙三十一、接觸印相和樣片三十二、如何製作接觸照片三十三、其他乾燥方法三十四、上 光 一、暗 室攝影中的一個樂趣就是在我們自己的暗室中沖洗出"完美的照片"的那種滿足感。這節所要講到的就是:如何在我們自己的暗室中沖洗自己的照片。考慮到現在大多數的攝影師都不在自己的暗室中沖洗照片,所以我們把這節課當作選修課。希望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能夠啟發讀者去使用這種創造性的方法,即使沒有自己的暗室,我們也可以借用朋友的或租用攝影俱樂部的。二、概 述製作一張照片究竟包括哪些內容呢?下面讓我們簡要地從頭至尾看一下這個過程,這樣就會對本課所講的內容有一個總體的印象。為了簡便起見,本課中我們只講解製作黑白照片的技術。照片的形成原理是使光線透過底片照射到一張感光相紙上,然後通過顯影和定影相紙使影像永久固定下來。下面讓我們較為詳細地看一下這一過程。光線是由放大機機頭上面的燈泡產生。該燈泡產生的光線通過底片投射下來。底片上影像較薄的地方,通過的光線較多。從而得到這樣的結果:通過底片的光線再現出了底片上影像的明暗圖案。光線形成的影像由放大機機頭上的鏡頭聚焦。聚焦後的影像投影到放大機底部平台上的一張感光相紙上。感光相紙上含有和我們膠片上相類似的鹵化銀晶休。正像來自鏡頭的光線在膠片上產生潛影一樣,來自放大機機頭的光線在相紙的乳劑層上也產生潛影。潛影再現了底片上的明暗圖案,只不過是與其相反的。底片上暗的地方就是照片上亮的地方,底片上亮的地方就是照片上暗的地方。從而得到這樣的結果:再現了原來場景的影調。負片的負片生成正片。要使潛影製成永久的照片,我們就得在曝光後對相紙進行沖洗。相紙的沖洗和前面我們所學過的膠片的沖洗步聚相同,它們是:1. 顯影2. 定影3. 水洗4. 乾燥本課中我們將詳細地介紹如何準確而有效地對每一步進行操作。以上的概述已經夠多的了。我們所要明白的是放大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機械過程。如果僅是這樣的話,我們建議讓計算機處理它。實際上,放大是一個創造性的過程。這個過程要求我們有縝密思維、聰明才智和藝術才能。同樣的,這也是攝影最令人滿意的方面。為什麼放大是一個"創造性"的過程在上一課有關"完美的照片"中,我們介紹了幾種通過放大改進底片或幻燈片上影像的方法,包括:1.剪裁選取畫面2.局部遮擋3.局部額外曝光4.反差控制在實際中,非常普通的影像往往可以通過這些不同的技巧在暗室中使其轉變成為令人震驚的照片。剪裁選取畫面在一張膠片的畫面中往往包含有很多影像。由於它並沒有明顯地將注意力集中在被攝主體上,而且還包含有許多易於分散注意力的元素。因此整個影像都顯得軟弱無力。通過明智的剪裁,我們可以把這些影像轉化成強有力的照片,它明顯地將注意力集中於被攝主體,並且排除了所有易於分散注意力的細節而使之簡單化。在上一節課中,我們已經討論並演示了剪裁的過程,在此不再述。局部遮擋 影象的某些陰影部分可能處理得很暗,以至於在這種整體黑度下好看不出其中有任何細節。如果底片上有細節,我們可以在放大過程中通過抑制一些照射該區域光線的方法,在照片中再現出這些細節。這種"抑制"選定區域光線的過程就叫做局部遮擋,在本課中將詳細介紹。局部額外曝光 這是局部遮擋的相反過程。影像的某些強光區域可能處理得太亮,以至於在這種整體白度下好像看不出任何細節。如果底片上有細節,我們可以在放大過程中利用讓更多的光線照射該區的域的方法,在照片上重現這些細節。對"增加"選定區域光線的過程就稱為局部額外曝光,在本課中將詳細講解。反差控制 首先,讓我們複習一下"反差"的含義。在上一節課中,我們把反差描述為和樓梯相類似。在兩張照片中,樓梯從下到上的距離(即,從全黑到全白的距離)可能相同。但是,如果在一張照片中該樓梯只有幾"級",那麼這樣的照片就被稱為"反差高"。同樣,如果在另一張照片中該樓梯有許多級,這樣的照片就被稱為"反差低"。描述這種照片的另一種方法,是將高反差照片稱為反差硬,而將低反差照片稱反差軟。要知道反差是整個照片的特徵,不像局部遮擋和局部額外曝光,它們都只用於照片的特定區域,而反差和照片中的全部影像都有關。我們可以選擇硬反差或軟反差來處理同一影像的照片;或選擇二者之間的反差,常稱為"中間反差"來處理照片。關鍵的一點是在處理照片時我們要控制整個照片的反差。那麼,如何來控制照片的反差呢?由於在後面的課程中我們將要講到彩色放大,因此這裡只涉及黑白照片的製作。基本上,就像本課中將要詳細介紹的那樣,在放大過程中要用到如下兩種方法:1.等級反差相紙 某此黑白放大相紙具有固定的反差等級。如果選用這種相紙的話,當我們想要製作硬反差照片時,就要選用高反差等級的相紙,而當我們想製作軟反差照片時,就可以選用低反差等級的相紙。2.可變反差相紙 某些黑白放大相紙設計如下:可以通過改變放大機發出的光線顏色,控制照片的反差。如何改變光線的顏色呢?可以通過在光路中放置有顏色的濾光片來實現。考慮到這種濾光片不影響照片的顏色,因此仍然可以製作黑白照片。不過它卻會影響黑白照片的反差。用一塊濾光片可以產生高反差的照片,而用另一塊濾光片可以產生低反差照片。用其他濾光片則可以產生一個不同反差級別照片範圍。現在,我們可能已經意識到,如果使用等級反差相紙,我們就得一直忙於補充不同的相紙,對每一種我們想製作的反差等級都要有一種不同的相紙。另一方面,如果使用可變反差相紙,則僅僅需要一種相紙,便可以通過改變濾光片來產生我們所選擇的反差。基於這個原因,許多熱衷於暗室工作的人更喜歡變反差相紙。本課中將會詳細介紹如何進行這些操作。現在,我們只要對它們有一個簡要的概念即可。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明白放大是一個創造性的過程,它涉及拍攝到膠片上的影像,而且能經某種方法有選擇性地改變影像,以產生更震撼、更醒目,甚至更好的影像。一些攝影大師認為,放大是它們作品中最有創造性的部分。事實上,在《生活》雜誌最初的輝煌時期,提交給編輯組的每一張照片,即便像艾爾弗雷德·艾森斯塔特(Alfred Eisenstaedt)和瑪格麗特·伯克--懷特(Margaret Bourke-White)的照片,也都是技師們在《在活》雜誌社的暗室中自行印製的。本課中,我們將介紹如何使用放大機來創造性地製作照片,以改進底片和幻燈片上的影像。介紹如產生"完美的照片",它和我們從常規暗室中得到的最好照片的效果完全一樣,而且更能滿足個人的意願。三、關於暗室

在上一單元中,有一節選修課講述的是如何顯影膠片(第6課"黑白膠片顯影)。該課中,我們描述了如何在沒有任何暗室的情況下對膠片進行顯影。我們所需要的只是一個黑暗的壁櫥,在其中將已曝光的膠片放入不透光的顯影罐中。一旦蓋上顯影罐的蓋子,我們就可以把它拿出壁櫥,並在日光下完成沖洗。但若要用到放大機,我們就需要某種類型的暗室。放大和沖洗照片要求有完全黑暗的環境。因此,放大時需要一個暗室。但我們不需要特別好的暗室,也不需要特別大的暗室,甚至不需要固定的暗室,我們所需要的只是一個臨時的、不透光的小地方。我們可以把臨時"暗室"設在廚房或液室中。由於我們並不總是需要水,因此也可以用小的地下室或家中的任何房間。當然,要有放大所必需的最少設備。如果我們有空間建立起較大的、具有上下水道的暗室,那就更好了。在第五單元中,我們將會有完整的一節來詳細描述如何建立起固定的暗室。但是目前假設我們並沒有用到固定的暗室。建立臨時性暗室水:在選擇房間時,最好選一個有水源的,如果這樣的房間並不實用,則選擇離水源較近的房間。暗度:選擇一個門窗不多,進入光線較少的房間。當然,大多數的房間都有門和窗,但對於暗室來說,這些門窗則越少越好。如果我們晚上在暗室工作,就不用費很大勁使暗室不透光。但是如果在白天工作,我們就要格外小心,因為即便是最少的散雜光也會對放大工作造成破壞。如何才能使門窗不透光呢?可以在每一個窗戶上都蒙上像油布或黑色塑料布那樣的不透時布,這樣就可以完全遮擋住所有的光線。對於門也可以採取同樣的措施,特別要注意每扇門的邊緣。一旦封住了所有的門窗,擋住了所有的光線,對我們來說房間看起來變成漆黑一片了。但不要相信我們的即時反應。因為我們的眼睛需要時間適應黑暗。所以至少要等五分鐘,直到我們的眼睛完全適應了黑暗後,再對不透光性進行檢查。這時,不管是什麼地方只要看到有光,就將該區域標記下來並覆蓋上更多的不透光布。最後,使房間在關燈五分鐘後看起來仍然完全黑暗的。工作台:選擇具有某種工作台的房間。我們可以使用桌子,但液室或廚房的櫃檯可能更好,因為它比較高,我們進行放大處理時不用彎腰。盡量使用表面易於清洗的櫃檯。我們工作中要用到液體的化學藥品,肯定會有溢出。"膠木"的表面是最好的。如果我們在木製桌面或易損壞的工作台表面工作,則可以在上面覆蓋一層光滑的不易吸收液體的塑料或油布等物。此外,還要當心不要把藥液撒到地板上。不要使用有地毯的房間,除非把它蓋起來。房間地板最好也是塑料或類似材料的。一般地,我們盡量要把工作空間分成兩個區域乾燥區放置放大機。潮濕區放置四個沖洗盤。至少,我們需要大約三英尺寬的地方放置放大機,如果可能的話再大一點更好。實用性: 最後,盡量給我們的臨時暗室找一個房間,在進行放大工作的幾個小時內沒有別人用到該房間。顯然,居室內唯一的液室並不是理想的選擇。圖14.1所示的就是一個建在小空間的暗室,實際上是半個浴室,大致為4英尺*5英尺。注意看沖洗盤是如何疊放在架子上的。有關該暗室的細節將在第五單元的"最後修飾"中進行講述。四、所需設備

圖14.2 暗室所需的基本設備1.安全燈2.秒計時器3.分鐘計時器4.溫度計5.沖洗盤6.瓶子7.照片夾子8.壓縮空氣罐9.毛刷10.漏斗11.配藥量杯12.攪拌棒13.虹吸管和軟管14.相紙裁刀15.接觸印相框在圖14.2中我們可以看到除放大機以外所需的基本設備。下面讓我們逐個回顧這些設備。五、安全燈

前面我們曾提到暗室是不透光的。這一點很必要,因為放大紙幾乎對來自太陽或電燈大多數光譜的光線都很敏感。但是,黑白放大紙對紅色光譜中的一部分不敏感。因此,在暗室里放大時,我們可以用一盞暗淡的、發微紅光的燈照明,而且相紙並"看"不見它。如果該光線不太強的話,對黑白相紙來說它是不可見的。結果是,在放大過程中,我們可以打開"安全燈",假定它只發出微弱的光線,而且在"安全"的紅色光譜內(和放大紙相反,膠片對這種紅光敏感,這就是必須在完全黑暗中將已曝光的膠片裝入顯影罐中的緣故),如圖14.3所示。在過去某個時期,安全燈僅是紅色的燈泡。現在,我們更經常使用小功耗的家用型安全燈裝置。為了改變這種裝置所發出的光線顏色,我們只需在它前面放置一塊濾光片。這樣做的結果是,從這種裝置發出的光線中只有濾光片顏色的光線才能進入暗室。針對不同的相紙應當採用什麼顏色的濾光片呢?相紙的說明書會告訴我們。不同類型的相紙要求不同的濾光片。通用的濾光片,比如呈淺琥珀色的柯達OC濾光片,對大多數黑白相紙來說都是安全的。但是,這種濾光片對於製作彩色照片並不安全。在第五單元有關"彩色放大"的課程中將會介紹,製作彩色照片時,可以取下安全燈上的OC濾光片,然後裝上適合於彩色相紙的濾光片,或者根本不用安全燈,在完全黑暗中進行相紙的曝光和沖洗。第五單元將對有關內容進行詳細介紹。然而,在黑白放大的過程中使用相應的安全燈,我們可以看清在暗室各個部分正在進行的工作。事實上,當看到相紙上的影像在顯影液中開始顯現的一剎那,我們可以享受到攝影中最令人振奮的快樂,而且每一次都激動人心。但是,暗室中有一個地方不應該被明亮的安全燈照射,這個地方就是放大機尺寸板。在後面的講述中我們會知道,該區域要放置一張練習相紙作為聚焦"目標"。保持該區域昏暗的原因在於,這樣可以使我們更易於看到目標紙上投影的影像,也更容易聚焦影像。順便說一下,如果擁有一間大暗室,我們可以裝上兩個或更多的安全燈,使工作更方便些。我們可以很容易地看到所有的地方,但一定要使放大機尺寸板保持昏暗。測試安全燈當然,僅將其名稱叫做安全燈並不能充分說明它是安全的。如果安全燈沒有安裝好,那麼它發出的光線也可能會使相紙形成灰霧。安全燈要發出微弱的光。如果光線太強或離相紙太近,也可能會使相紙形成灰霧。如果光線從濾片周圍泄漏出來,也可能會使相紙形成灰霧。怎樣進行測試才能確保安全燈是安全的呢?我們要在兩個最關鍵的地方測試:1. 在放大機尺寸板處2. 顯影盤處測 試 1首先,在完全黑暗中,將一張未曝光的相紙放到放大機尺寸板上,乳劑面朝上(乳劑面是光澤面)。其次,用一張紙板蓋住半張相紙。第三,打開安全燈,並保持10分鐘。第四,以本課中介紹的正常方式對相紙進行顯影。結果如何呢?我們應當看到相紙上的兩個部分沒有區別。如果一半紙稍微發灰,而另一半仍為白色,這就表明安全燈或暗室,或二者都不安全。如果這樣的話,就要檢查房間找到漏光的窗戶、門、縫隙,還要確保安全燈使用的是正確的濾光片。如果這兩者都沒問題,則應該換用更微弱的燈泡或把安全燈移到離工作台更遠的地方以減弱光線的強度。無論相紙如何,都要重新測試,直到不再有灰霧為止。測 試 2本測試完全重複了前面的整個過程,只不過我們把測試相紙放到了將要放置顯影盤的位置。要記住,在兩個測試中我們一定要看到相紙上被紙板覆蓋的半邊和另外半邊絕對沒有區別。六、放大計時器

前面我們曾指出應當使用兩個計時器-----一個以秒為單位計時,另一個以分鐘為單位。我們可以用和一般鐘錶有相同外型的計時器,也可以使用數字顯示的計時器,但不管是那種,它們的功能都是一樣的。放大計時器如圖14.4所示。為什麼我們會需要計時器呢?因為在放大曝光和沖洗期間要求精確的時間測量。曝光期間本課中,我們將講解如何計算影像的"理想曝光時間。正如我們所看到的,典型的曝光是以秒計時的------比如,可能是10秒、11秒或12秒。一旦確定了"恰當的"曝光時間,即便放大機的光線照射相紙多1秒鐘也是我們所不希望的。我們使用以秒計時的放大機計時器控制曝光時間。一般地,按下面的步驟安裝計時器:將放大機的電源線插進計時器上標有"放大機"的插座;將安全燈的電源線插進計時器上標有"安全燈"的插座;將計時器的電源線插進牆上的普通電源插座。按這種方法安裝,計時器同時控制著放大機和安全燈的電源開關。它被設置為打開一個的同時關掉另一個。具體如下:通常,我們在燈光下安排好一切。當我們準備好並將底片放進放大機後,關掉屋內的電燈,如果安全燈沒有打開就將其打開。當安全燈是室內唯一光源時,取出練慣用的放大紙樣張並將它作為聚焦的目標放在尺寸板上。按下計時器上的一個按鈕,關上安全燈,同時打開放大機。現在,我在樣張上聚焦放大影像,這時室內的唯一光線應該是放大機發出的。聚焦結束時,再次按下計時器的按鈕。熄滅放大機的燈光並打開安全燈。在安全燈燈光下,取出一張新的放大紙並放到尺寸板上。在安全燈下,設置想要對該片曝光的時間秒數。若使用"時鐘"型的計時器,就將單個指針撥到秒數對應的位置。若使用數字式計時器,就設置秒數對應的數字。按下計時器上的另一個按鈕,關上安全燈並同時打開放大機。在我們所設秒數結束時,計時器自動關上放大機並打開安全燈。在安全燈燈光下,取出已曝光的放大紙並將其放入顯液中。在安全燈下,按本課中所介紹的順序,繼續沖洗過程。假設各種計時器之間差別很小,那麼上述過程就是一個基本的過程。某些計時器上有一個便利的附件,即腳踏板並經導線連接到計時器上。因此,不是用手而是僅踏一下腳踏板就可以控制放大機和安全燈的開關。由於我們的手忙得像章魚一樣,而這樣便會很方便。某些類型的計時器可以自動重設以前所設的時間間隔。如果我們製作許多曝光時間相同的照片時,這樣就很方便。如果運用後面將要介紹的"單元時間法"曝光,那麼這一功能也很重要。沖洗期間從本課前機介紹的內容可知,沖洗主要是以分鐘計時而不是以秒計時的事件。因此,我們發現使用另一種以分和秒計時,而不是僅以秒計時的計時器會很方便。一般地,我們只將這種計時器插進牆上的電源插座即可,而不用連接放大機和安全燈。我們所使用的計時器更像廚房中的鬧鐘,當所設定的時間到達時,它就響鈴或發出嗡嗡聲。比如,如果我們知道照片需要顯影2分鐘,那麼就將計時器設定為2分鐘。這時,在我們將已曝光的照片浸入顯影液中的同時,按下按鈕,開始計時,兩分鐘到達時,計時器就會響鈴或發出嗡嗡聲,這樣我們就知道該將照片移到下一液體中了等等。但是,計時器並不是必需的。我們也可以使用手錶或其他類型的時鐘。如果使用時鐘的話,則一定要確保它不發光,以免使照片形成灰霧。而且,在我們按照前面所述進行安全燈的測試時,也要把鐘錶放到房間中。七、 其他暗室設備溫度計 我們需要測量和控制沖洗液的溫度。雖然有可能使所有的沖洗液都在"室溫"下進行,但是我們還是常常希望精確控制不同藥液的溫度。為了精確測量溫度,我們需要使用藥液溫度計。圖14.2中所示的就是一種便宜的金屬型溫度計。數字式溫度計則要貴一點,但非常精確。不過這兩種都可以使用。沖洗盤 每一項沖洗液-----顯影液、停顯液、定影液、水洗液都需要一個盤子。所以共需要4個盤子。我們建議購買11*14規格的盤子,以便可以將照片放大到11英寸*14英寸。盤子的質要可以是塑料和不鏽鋼的。塑料的很適合於我們的暗室,但不鏽鋼的更耐用並且更不易受化學腐蝕,但它們也更貴一些。如果我們購買不鏽鋼的盤子,就買316號不鏽鋼的,該型號比其他型號的不鏽鋼更抗照相藥液的腐蝕。瓶子 我們至少需要兩個1夸脫(1.136升)的瓶子來儲藏沖洗用的顯影液和定影液。本課中我們將介紹如何測量並配製這些化學藥液,同時還將介紹不用存儲已配製好的停顯藥液,也不用存儲水洗液,而通常直接使用自來水。因此,對於放大只需要兩瓶子。在第二單元有關"黑白膠片顯影"的課程中,我們介紹了如何存儲膠片用的顯液和定影液。要知道放大沖洗要使用不同的顯影液,因此即使我們已經有了一瓶膠片顯影液,也需要一個單獨的瓶子來裝顯影液。而且,儘管膠片和相紙都需要相同的定影液,但是我們仍建議將它們放入不同的瓶子。因為這些定影液是可以重複使用的,我們不希望膠片定影液中的任何殘渣弄髒照片定影液,反之亦然。最後一點,使用深色的玻璃或者塑料瓶子。因為這些化學藥液在光照下容易分解。琥珀色的玻璃瓶或不透明的塑料瓶都具有同一種功能----避光。所以,結果是延長了化學藥液的使用壽命。照片夾子 我們要使用照片夾子把相紙從一種藥液中取出並放入另一種藥液中。這樣我們就可以不手伸到化學藥液中去了。但是,夾子會在藥液中浸濕,這樣就存在一個問題。我們並不希望剛在顯影液中浸泡過的夾子將顯影液帶到停顯液中去。也不希望剛在顯液中浸泡過的夾子將停顯液帶到定影液中去。為防止這種事情,我們各需要一把顯影夾、停顯夾和定影夾。請注意:儘管有四種沖洗液,但是我們只需要三把夾子。為什麼呢?因為定影液並不污染水洗液。在水洗液中定影液很快就被沖走了。這三把夾子應當是不同顏色的,或者具有清楚的標記。顯影液用顯影夾,停顯液用停顯夾,定定影液用定影夾。即使我們完成了一次製作過程,並對它們進行了徹底的漂洗和乾燥,但是仍可能留有殘存的化學藥品,下一次它們還可能會污染暗室中的藥液。因此,要讓每種夾子只做自己特定的工作,而不要改做它用。量杯 當我們配製化學藥液時,需要一個容器精確測量藥品的用量。這種帶有刻度的容器就稱為"量杯"。一個1夸脫(1.136升)的量杯就足以滿足我們的要求了。玻璃量杯最不易和化學藥品發生反應,而且容易清洗,但是容易破碎。透明的塑料杯不易破碎,而且也足以滿足要求了。攪拌棒 我們使用它們來混合化學藥品。儘管玻璃棒更抗腐蝕,但是塑料棒也已經足夠了。和夾子一樣,我們建議使用三根棒,一種化學藥液對應一根。虹吸管和軟管 本課中我們會解釋在漂洗浴中使用這種裝置的原因。雖然它並不是絕對必需的,但卻是方便漂洗的一種有益附件。相紙裁刀 這是一種必需的工具。我們可能會製作不同尺寸的照片-----4英寸*5英寸、8英寸*10英寸、11英寸*14英寸等等。但是,我們不可能事先準備各種預先裁切成每一種可能尺寸的相紙,一般只是準備一種或兩種大尺寸的相紙。當我們想要得到較小的相紙時,就使用裁刀裁切成我們想要的尺寸。裁切相紙時,可以打開安全燈。空氣吹塵器具 灰塵是暗室中的敵人。不管我們在幹什麼,它就像一個搗蛋鬼一樣,總是存在。最煩人的是底片上的灰塵斑點,在相紙上它顯示為白點。因此,正如我們在本課中所介紹的那樣,在把底片放入放大機之前,我們要儘可能地把所有的灰塵吹掉。對於該用途的最佳工具就是壓縮空氣罐,比如"清除灰塵"Dust-Off。橡膠的洗耳球效果稍差些,但也很有用。最忌諱的就是試圖用手拂掉或用嘴吹掉灰塵。毛刷 即使用壓縮空氣罐吹掉了底片上的灰塵,我們也會發現還有一些難處理的斑點。可以試著用精細的貂毛刷刷掉這些討厭的斑點。由於靜電可能會將灰塵吸附到底片上,因此我們建議使用抗靜電毛刷。漏斗 當我們要把化學藥液和純藥品混合到瓶子中時,就會發現漏斗是很有用的工具。它又便宜又實用。我們建議和夾子一樣,一個漏斗僅用於顯影液,另一個漏斗僅用於定影液。在兩個漏鬥上分別標上彩色代碼或標籤,不要混淆它們的用途。以上是我們在暗室中需要的主要附件。現在讓我們回到最重要的設備---放大機上來。八、 放大機的選擇除了照相機,放大機就是我們所購買的最重要的設備了,因此要認真選擇。本課中我們將簡要介紹如何尋找和選擇放大機。首先,我們需要多大的放大機呢?放大機是依據所處理底片的不同尺寸進行設計的。有些放大機只能處理35mm的底片,有些則可以處理4英寸*5英寸、8英寸*10英寸甚至更大的底片。所處理的底片越大,放大機也就越大。一台僅能處理35mm底片的放大機要比能處理4英寸*5英寸的小得多。如果我們總是拍攝35mm的底片就不需要較大的放大機,這時我們可能會覺得"越小越好"。如果暗室的空間確成問題的話,那麼只能處理35mm底片的放大機就很好。但是如果有可能的話,我們應當考慮購買一台能處理較大底片----至少是21/4英寸*21/4英寸或4英寸*5英寸的放大機。為什麼呢?因為每台放大機都可以處理較的小底片,包括35mm的。一旦我們把自己局限於35mm的放大機,以後放大較規格的底片時,就無法再使用它了。其次,要選擇穩固和耐用的放大機。一般我們會幾年或十幾年使用同一台放大機,因此要挑選一台我們可以支付得起的最好的放大機。如果經濟緊張,則可考慮買一台二手貨。一台二手的高質量放大機往往比購買一台新的低質量的要好得多。圖14.5所示的就是一台製作黑白照片的放大機。第三,考慮彩色放大的需要。儘管在本課中我們只討論簡單的黑白照片製作,但是也要考慮到以後我們可能進行彩色照片的製作。因此,不要把我們局限在僅擅長黑白放大的放大機上。

彩色放大機幸運的是,不管是黑白還是彩色放大機,它們的基本組成都是一樣的。我們在第五單元有關"彩色放大"的課程中將會學到,它們主要的不同之處在於製作彩色照片時必須控制光線的顏色混合。如何做到這一點呢?實際上僅需要在某些放大機的光路中放置一塊乙酸脂的彩色片,通常放在濾光片抽屜中。在更複雜的放大機中,具有一個二色性混合頭,可以通過旋轉刻度盤來改變光的顏色。令人高興的是,大多數好的黑白放大機都提供適合於彩色放大的功能。一些具有內置式的抽屜,另一些具有可互換的機頭,我們可以方便的取下黑白機頭並安裝上二色性混合頭,如圖14.6所示。我們將在"彩色放大"一課中對此進行詳細介紹,在此提及是為了引起讀者注意。如果急於購買放大機,應該購買一台也可用於彩色放大的。我們的建議是:向攝影器材經銷商請教一下如今市場上流行的放大機的特性,然後再在經濟允許的範圍內購買一台最好的,即能滿足我們現在需要也能滿足將來的可能需要。九、 放大機的組成

儘管放大機有許多種,但所有的放大機都有相同的基本組成,如圖14.7所示。1.立柱或框架 它支撐著放大機機頭上下移動並將其銷定在某一位置。由於震動是最忌諱的問題,所以立柱或框架應當是堅固結實的。立柱或框架越牢固越穩越好。2.底座 木製的、塑料的或金屬的底座是立柱或框架的穩定基座,它也為放置相紙的尺寸板提供了平台,底座尺寸應大到足以滿足大幅照片放大的要求。3.燈室 這個部件一般是金屬的,它將燈泡封閉在裡面,同時也起到散熱和冷卻燈泡的作用。燈室越涼越好。4.光源 一般是一個可更換的白熾燈泡。在某些類型的放大機中是熒光燈管,或是"冷光源"。我們將在後面的課程中加以詳細介紹。5.聚光鏡或漫射鏡 在燈泡和底片之間,有些放大機中包含一組大透鏡,叫做聚光鏡。它可以使從燈室發出的光線聚集到底片夾上。聚光鏡能夠提供強聚光束。其他放大機則用一塊毛玻璃或乳白玻璃代替聚光鏡。該玻璃將使到達底片的光線發生漫射,產生較為柔和的影像。稍後我們再介紹聚光鏡和漫射鏡各自的優缺點。6.底片夾 這是一個抽取式的部件,它可以將底片放置到適當的位置。對於每種不同尺寸的底片,都需要使用專門的底片夾。因此,能放大4英寸*5英寸底片的放大機。就需要不同尺寸的底片夾如4英寸*5英寸、21/4英寸*21/4英寸和35mm的。我們可以把它當作附件,根據不同尺寸的實際需要進行購買。7.鏡頭 通過底片的光線被鏡頭聚焦後在相紙上投射出一個清晰的影像。大多數放大機上的鏡頭都是可互換的。由於鏡頭的選擇很重要,因此稍後我們將單獨介紹。8.可調光圈 像我們的照相機一樣,可變光圈控制著到達相紙的光線強度。光圈嵌在鏡頭中,通常提供一個類似於我們熟悉的f制光圈範圍,比如f/4,f/5.6,f/8等。大多數鏡頭都提供"咔嗒"聲光圈(Click Stops),這樣我們就可以憑感覺來設置f制光圈。也有少數鏡頭以發光的數字顯示光圈的大小。9.固定鈕 我們通過沿支撐立柱上下移動整個放大機頭來控制照片上的影像大小。機頭越高,影像越大,一旦我們得到了想要的尺寸,就旋動固定鈕將機頭銷定到該位置。然後,用調焦旋鈕進行精細調焦。10.調焦旋鈕 我們慢慢地旋轉該旋鈕可得到精確的焦距。實際上,該旋鈕可以使鏡頭上下移動一小段距離,以精密地控制焦距。11.濾光片支架 該裝置用來放置放大過程中可能用到的濾光片。圖14.7中所示的就是鏡頭下的濾光片支架。此外,許多放大機還有一個放置濾光片的淺抽屜。抽屜在底片夾的上方更好些,因為濾光片在底片夾的下方會產生光學干涉並降低影像的清晰度。十、 光 源聚光機頭和漫射機頭,哪種更好前面我們曾提到過兩種類型的混光機頭-----聚光機頭和漫射機頭,如圖14.8所示。聚光機頭能夠使底片上的場景產生一幅清晰的高反差影像。但是,同時它也使底片上的缺陷,比如灰塵和劃傷等形成了清晰而又高反差的影像。另一方面,漫射機頭使底片上的場景產生低反差的影像。由於反差低,影像看起來不是十分清晰,因此可以起到掩飾次要缺陷的作用。對我們來說哪種更好呢?由於我們想得到高質量的照片,希望得到最清晰的照片,因此我們建議使用聚光放大機,特別是拍攝必須高倍放大的35mm膠片時,尤其如此。那麼缺陷怎麼辦?正確的方法是不掩飾缺陷,而且除掉它們!在本課稍後我們將討論如何消除缺陷,或者至少使缺陷最小化。在第五單元"最後的修飾"一課中,我們將學習一種去除照片上可能出現的任何不可避免的較小缺陷的簡單方法----著色。儘管我們推存黑白放大用聚光機頭,但是考慮到多方面因素,對於彩色放大還是用漫射機頭為好。幾乎所有的放大機都允許我們將聚光機頭取下並換上彩色放大用的漫射機頭。

冷 光聚光和漫射放大機都使用家用型的白熾燈泡作為光源。但是,有另一种放大機使用熒光燈管。由於熒光燈管產生的熱量較少,因此這种放大機稱為冷光放大機,如圖14.9所示。冷光放大機的優點是什麼呢?首先,它產生的熱量較少而不至於使底片翹曲。相對於以前放大機發熱量大的年代來說,這個優點是很明顯的。但是,由於現在幾乎所有的現代放大機都使熱量在到達底片之前就將其散發到令人滿意的程度了,所以這個優點就值得懷疑了。第二個優點是冷光放大機的製造商所聲稱的。他們指出,普通放大機的光源是單個燈泡,這會在聚焦影像的中心產生"亮斑"。據他們說,冷光放大機的優點在於其光源不是單一的燈泡,而是一連串的燈管,它們在放大機機頭裡面占居很寬的區域,因此聚焦的影像可以得到更均勻的曝光。真有這麼明顯的區別嗎?我們並不這麼認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師數十年如一日地一直使用傳統的放大機,因此"亮斑"理論最多只是一個值得懷疑的問題。事實是,有些專業人士相信冷光放大機,而其他一些專業人士則不相信。只要我們有好的底片,不管用何種類型的光源系統,能制出好的照片就行。如果我們想得到有關冷光放大機更多的信息,可以向生產廠商諮詢(Aristo Grid Lamp Products,In.,35 Lumber Road,Roslyn,NY 11576)。十一、 放大機鏡頭人人都希望有一隻好鏡頭。因為質量好的鏡頭可以產生具有影調清晰層次分明、結像銳利的照片,而質量差的鏡頭則可能會使影像模糊不清。放大機鏡頭是根據不同的焦距和不同的鏡頭速度來使用的。為何我們非常關心放大機鏡頭人焦距呢?因為焦距決定放大機機頭的高度,並且我們必須根據影像的尺寸來設置這一高度。例如,使用給定的鏡頭來製作8英寸*10英寸的照片,對於35mm的底片我們必須使放大機的機頭比製做4英寸*5英寸的底片移動得高很多。然而,對於任何底片,我們都希望放大機機頭大致在眼睛的位置。如何確定機頭到尺寸板間令人比較舒服的工作距離呢?辦法是對於不同大小的底片使用不同鏡頭。幸好有一些針對不同尺寸底片的"標準"焦距,如表14.1所示。但是,這些尺寸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們只是近似值,焦距稍和的鏡頭也行。事實上,對使用35mm底片製作較小的放大照片時,許多暗室技師都使用80mm的鏡頭。表14.1 不同尺寸底片的標準焦距底片尺寸          焦距35mm             50mm2.25英寸*2.25英寸      80mm4寸*5英寸          150mm另一方面,鏡頭速度並不非常重要。一般的放大機鏡頭,其最大光圈均在f/2.8到f/5.6的範圍內。快速放大機鏡頭有什麼優點呢?我們可以把光圈調到最大得到非常明亮的聚焦影像,這是快還放大機鏡頭的唯一優點,因為我們一般使用鏡頭的中等光圈比如f/8對相紙進行曝光。為什麼呢?有以下三個原因:第一,如果我們使用f/2的光圈對相紙進行曝光,那麼整個曝光可能只有兩秒,我們就沒有時間進行遮擋、局部額外曝光或其他一些可選擇的操作。而在f/8擋處、對同一張照片曝光時間則需要32秒,這就讓我們有充足的時間對其進行操作。第二,任何鏡頭在它的最大光圈都得不到最清晰的焦點,而中等光圈,比如f/5.6,f/8或f/11,往往能夠獲得最清晰的焦點。因此,我們一般都用這幾擋光圈製作照片。第三,在f/2處實際上沒有景深,而在f/8處有相當大的景深。儘管可能存在以下三個問題,但額外的景深能確保照片的清晰焦點。1.沒有絕對準確地聚焦影像;2.放大機頭上下移動了一點兒;3.相紙不是非常平坦。總之,選擇鏡頭時,要購買高質量的,但是不用擔心速度問題。因為f/4就已經足夠快了。十二、底片夾

我們知道,底片是夾在底片夾中被放置在光路中的。有些底片夾使用玻璃板將底片夾持在適當的位置,這樣可以保證底片相當地平直。由於底片夾可以防止底片在燈光的熱量下捲曲或凸起,因此有助於確保照片的清晰度。但是,這時有六個面要保持清潔無灰塵---底片的兩個面和每一塊玻璃的各兩個面。在目前這個階段,我們建議使用無玻璃板的底片夾(如圖14.10所示),原因有兩點:第一,如果我們按生產廠家的說明書將吸熱濾光片放入濾光片抽屜中,熱量就不成問題。這種玻璃濾光片可以在任何攝影器材店購買到,它可以在光線達到底片之前吸收掉大量的熱。第二,為防止相紙在曝光期間"凸起"而偏離焦點,在聚焦前,首先打開放大燈泡使底片預熱一會兒,而在曝光放大照片之前再次打開放大燈泡。在任何情況下,都要避免購買溫度過高的放大機。在購買之前,一定要對它進行測試。把燈泡打開兩分鐘,並將手放在底的位置。如果感到熱得很不舒服,就不要購買。一定要購買一台"涼一點兒"的放大機。十三、安置放大機正像我們在前面所提到的,盡量將暗室分成兩個獨立的空間----乾燥區和潮濕區。乾燥區 我們將放大機放置在此區。它應當放置在表面很硬的檯子或櫃檯上,表面應該結實、穩定,並且不搖晃或震動。在容易觸及的範圍內,我們需要一個空間來放置底片、相紙、濾光片、聚焦放大鏡以及其他"乾燥"的輔助物品。這些輔助物品我們將在後面討論。放大機計時器也應該放置在乾燥區內,因為它是暗室的控制中心。當我們站在放大機前面時,可以將計時器掛在牆上可觸及到的地方,或者放置在工作台上放大機的旁邊。潮濕區 我們將沖洗用的四個盤子放在該區域內。一般地,我們至少需要5英尺(約1.5米)寬的地方放置這四個盤子。如果我們沒有這麼大的空間,那也沒關係,也能進行下去。就像第五單元中有關"最後的修飾"一課中所描述的,我們可以用一個架子將四個盤子依次疊放上支。這樣"潮濕區"只需要2英尺(約0.6米)寬就夠了。一般地,四個盤子要一個挨著一個的放在潮濕區,且按沖洗的順序放置,次序如下:顯影----停顯液-----定影-----水洗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都沒關係。問題是:如果暗室中有水槽,那麼四個盤子的排列順序應使最後一個盤----水洗盤靠近水槽。實際上,水洗盤往往就放在水槽內。由於我們必須使用以分鐘計時的計時器來控制每一衝洗液的時間,所以必須使該計時器離潮濕區較近。當然,計時器是電子裝置,所以不要將它弄濕。因此,最好將它安裝在牆上或放到遠離液體的架子上,而且它還應放到沖洗時容易觸及到的地方。現在,我們已經安放好了必要的基本裝置,那麼如何進行照片製作呢?讓我們從曝光開始來介紹進行影像處理的放大機的三項基本控制,即:影像大小的控制影像清晰度的控制影像亮度的控制下面讓我們逐個考慮這三個方面。十四、三項基本控制控制影像的大小我們通過升高或降低放大機機頭來控制影像的大小尺寸,如圖14.11所示。鏡頭離相紙越遠,即機頭越高,尺寸板上影像就越大。如果我們想製作小照片,就降低機頭,使鏡頭離尺寸板近一些。如果想製作大照片,就升高機頭,使鏡頭離尺寸板遠一點。這就是控制影像大小的方法。

控制影像的清晰度一旦設置了所希望的影像尺寸,就要準備精確調整投射到相紙上的影像焦點。這一點可以通過旋轉調焦旋鈕來實現。當我們轉動調焦旋鈕時,鏡頭就上下慢慢地移動一小段。鏡頭移動時,影像人焦點就改變了。在某一處,我們可以看到最清晰的影像,這通常就是我們所想要的影像。正如前面所指出的,當我們聚焦影像時,要關上安全燈。目的是顯示出便於觀察的最明亮的可能影像,這樣我們就可以進行精確在聚焦。這就是運用鏡頭光圈的地方。我們應當把光圈開到最大進行聚焦,以便到最明亮的可能影像。聚焦將會輕微地改變影像的大小。如果變化太大,就稍微升高或降低機頭來重新設置影像的尺寸,然後再重新聚焦。顯然,我們不能在真正製作照片的相紙上聚焦,因為這會在相紙上產生一個不能用的影像。我們可以在空白的尺寸板上聚焦,但是這樣做忽略了實際曝光中放到尺寸板上的相紙的厚度。如果我們聚焦於尺寸板的光面上,那麼當我們將相紙放入時,由於相紙厚度的影響,影像會稍微偏離一點焦點。因此,我們需要在和實際相紙一樣厚的練習紙上聚焦,該練習紙應該放在曝光期間相紙在尺寸板上的大致同一位置上。解決的辦法是在尺寸板上放置一張並未印相的空白相紙。對每一張相紙聚焦時可以重複使用同一張空白相紙。由於在聚焦過程中,每次都把它當作目標,因此它就變成了我們的"樣張"。一旦我們準確地聚焦於目標樣張上以後,再將樣張移走,同時將要進行曝光的相紙放到尺寸板上,則影像正好聚焦於該相紙上。怎樣才能知道什麼時候恰好聚焦於樣張上了呢?我們可以相信自己的眼睛。當我們看到最清晰的可能影像時,就說明影像已經聚焦於樣張上了,此時停止調節並鎖定該位置。問題是我們的眼睛並不是一種精密的工具。特別是在放大機影像的昏暗光線下,我們很難僅僅通過目測影像而得到絕對清晰的焦點。我們還需要一些輔助裝置。這裡所使用的輔助裝置是一種便宜的工具,它叫做聚焦放大鏡,看起來很像微型顯微鏡,如圖14.12所示。

將這种放大裝置放在樣張的中央,從目鏡中觀察並慢慢地調節放大機上的調焦旋鈕,直到清楚地看到底片上的顆粒。顆粒非常清晰時,影像也就會非常清晰。藉助於聚焦放大鏡,我們就不會錯過精確的焦點。(順便說一下,由於這個原因,聚焦放大鏡有時也稱為顆粒放大鏡)。我們建議在樣張上聚焦影像時,始終使用聚焦放大鏡。控制影像的亮度影像亮度控制是在放大機投影產生的影像上所進行的第三項控制,如圖14.13所示。與照相機鏡頭一樣,可變光圈控制著通過鏡頭的光線數量。加大一擋f制光圈,通過的光線數量就增加一倍。這樣,f/4擋所通過的光線就是f/5.6擋的兩倍,等等。首先,把鏡頭光圈開至最大,在能夠看到最明亮的可能影像時進行聚焦。然後,把光圈縮小二至三擋進行曝光,正如我們前面提到的一樣,即:1.大約在f/8到f/11之間,鏡頭的焦點最清晰。2.較小的光圈允許較長的曝光時間,使我們有時間對影像進行控制和處理。3. 增大景深,以克服相紙或底片的起伏不平所引起的任何微小的聚焦偏差。十五、尺寸板

我們曾提到過,曝光時要將相紙放在尺寸板上。有許多種類型的尺寸板可供我們選擇。固定尺寸的尺寸板,有時也稱快速尺寸板,是最便宜的,如圖14.14所示。這些尺寸板具有特定的不可調的尺寸,比如4英寸*5英寸,5英寸*7英寸,8英寸*10英寸和11英寸*14英寸。我們將適當尺寸的相紙放進尺寸板就可以了。但是,它缺少靈活性,製作不同尺寸的照片需要不同尺寸的尺寸板。可調尺寸板由一個木質、金屬或塑料的沉重底座及與之相連的金屬滑尺組成。雙滑尺式的尺寸板在其左邊和上邊有預置好的邊框。我們移動金屬滑尺就可以構成右邊和底邊的邊框。這種結構所存在的問題是,如果我們通常僅對底片的一個角進行放大的話,就必須將尺寸板放在偏離中心的地方,以至於尺寸板往往會位於放大機底座之外。解決該問題的方法是使用四滑尺可調式的尺寸板,比如桑德斯(Saunders)牌的。它允許我們將相紙放在尺寸板的中央並調節四個邊框。

我們建議使用可調尺寸板,如果負擔得起的話最好是四滑尺式的(大約100美元),或者是雙滑尺式的(大約30美元)。無邊框尺寸板製作無邊框的照片,我們有兩種選擇。偶然製作一張照片時,只需要將相紙平放到放大機的基座上,並用透明膠帶或類似的材料將容易傾斜的每個角粘上。如果我們的確非常嚴肅地製作無邊框的照片,則需要使用專門的無邊框尺寸板。我們的建議是,沒有必要使用。小型放大鏡小型放大鏡也只是一种放大鏡。在暗室工作中,我們會發現它在檢查底片和照片上的細節時很有用,在觀察小尺寸底片比如35mm的接觸印機片時,也非常有用。小型放大鏡有很多種。有些設計為緊靠著眼睛的,另一些則緊挨著底片、幻燈片或照片,有些具有內置的閃光燈泡以獲得最大的照明,而另一些則依賴於外界照明。但不管我們選擇哪一種,小型放大鏡都是暗室中重要的、便宜的工具。但是要明白,它並不是聚焦放大鏡的替代品。十六、 放大紙的選擇

在上一課"完美的照片"中談到相紙時曾提到一些選擇。進行放大製作時,我們會希望購買所喜歡的基本規格的相紙。第一,每一種規格要買多少張?最常見的是,每包相紙包括25張。但是,如果我們要進行大量的放大,可以購買一盒50或100張的那種。第二,決定我們想購買的相紙尺寸,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我們建議開始時就使用兩種尺寸的相紙-----8英寸*10英寸和11英寸*14英寸的。如果我們想使用更小的相紙,就將較大的相紙裁切成需要的尺寸。第三,決定我們喜歡的飾面-----表面。我們可以在紋面、綢面到光面的範圍內選擇。第四,決定使用纖維基相紙還是RC相紙。我們建議使用RC相紙,它比較容易處理。第五,如果用纖維基相紙,我們必須決定是使用薄紙基還是用厚紙基。我們建議使用厚紙基相紙,除非我們有非常好的理由不用它。第六,我們必須決定是使用等級反差相紙還是使用可變反差相紙。在本課前面,我們曾提到可以通過相紙的這種選擇來控制反差。等級反差相紙 我們通過使用某一特定反差級別的相紙來控制反差。標有0號或1號的相紙反差最小,而4號或5號相紙的反差最大。使用這種等級反差相紙的問題是,我們必須具有每一種可能用到的反差等級的相紙。可變反差相紙 這種相紙由高反差和低反差的兩種感光乳劑組成。將它們的反差中和一下,大致相當於2號相紙。在放大時可以通過不同的濾光片控制照片的反差。這些濾光片能夠改變到達相紙的光線顏色。這些顏色的變化使高反差或低反差乳劑所佔的優勢比例發生變化,從而改變反差。稍後,我們會討論如何使用可變反差相紙。我們應該使用哪種相紙呢?專業人士意見不一。有些人偏愛某一種,而有些人則傾向另一種。我們建議此時可以使用可變反差相紙,因為可以節約開支,並防止存儲幾種不同等級的相紙可能產生的混淆。使用可變反差相紙改變反差時,我們僅需要調換濾光片即可。相紙保險箱在暗室中,相紙保險箱是一種很便利的設備,如圖14.16所示。顧名思義,這是一種儲存未曝光相紙的箱子。一個相紙保險箱大概有麵包箱那麼大,包括幾個抽屜,我們可以將各種相紙疊放於其中。把相紙放入箱中以後,要將不透光的蓋子蓋上。這時,我們可以安全地打開室內的燈光。準備放大時,可以在安全燈下,打開箱子並拿出相紙。有些類型的箱子,蓋子會自動關閉。但是一定要小心,還是檢查一下箱子蓋為好,有時它可能會粘住。為了更安全起見,將相紙裝入保險箱或從保險箱中取出時,安全燈至少要離開相紙保險箱4英尺遠,以防止相紙形成灰霧。相紙保險箱有不同的尺寸,有些可以容納8英寸*10英寸的相紙,另外一些則可以容納11英寸*14英寸的,還有可以容納更大尺寸的。一個8英寸*10英寸保險箱的價格大致在50美元左右。我們並不需要保險箱。實際上,許多專業人員只不過是從廠家的不透光包裝盒中直接一張張地取出相紙。但是,如果讀者不在乎額外花費的話,使用相紙保險箱的確十分方便。十七、 放大過程的基本步驟步 驟 1

清潔底片。使用毛刷、洗耳球或壓縮空氣罐對底片進行清潔,如圖14.17所示。在放大機鏡頭下的光線中,以某一角度對底片進行檢查,以確保它已經完全清潔乾淨。由於靜電吸附灰塵,所以應該儘可能地使用抗靜電的毛刷。步 驟 2將底片放進底片夾,乳劑面向下。為了在相紙上得到朝向正確的直立影像,將底片插進放大機時,要把畫面的上部正對著自己。垂直拍攝的整幅35mm影像通常以橫向的位置投影。檢查相紙上的影像,確保沒有左右顛倒。例如,如果照片上有文字,則在投射的影像中它應當能按正確的順序讀出。步 驟 3在尺寸板上放一張空白照相紙,如圖14.19所示。我們建議在使用11英寸*14英寸相紙之前,盡量在8英寸*10英寸的相紙上進行練習。關掉室內的電燈並將安全燈打開,從盒中(或相紙保險箱中)取出一張8英寸*10英寸的相紙,關上盒子。將這張相紙用作聚焦的目標。由於我們並不對它進行印相,因此在其上面做一個"X"標記,以免誤對它進行顯影。將剩下的相紙放回關閉的盒子後,找開室內的電燈。調整尺寸板的滑尺,在相紙周圍形成一個1/4英寸的邊框。如果我們想在8*10的相紙上製作全尺寸的照片,則可以將尺寸板的滑尺設置為9?英寸和7?英寸,而不要認為照片必須充滿整張相紙。柯達的相紙裁刀不會告訴我們畫面應當是多大尺寸。如果我們想對整張底片或只對底片的一部分進行放大,則要選擇最適合畫面藝術需要的尺寸。一旦設置好了尺寸板的滑尺,閉上眼睛也可以準確地將相紙滑入尺寸板直到將它插入其中。記住:總是要把相紙的乳劑面朝上。怎樣才能知道哪一面是乳劑面呢?如果使用纖維基的相紙就很容易判定了。一般地,光澤的一面是乳劑面。儘管在安全燈昏暗的照明下,通常我們也能清楚地看到一面比另一面光亮的多。但是,如果使用RC相紙,可能就存在問題了。因為這種塑料塗覆的相紙,兩面看起來都很有光澤。這種情況不也不是一點辦法也沒有,我們可以使用下面兩種簡單的方法進行測試:第一,RC相紙總會向乳劑面的方向捲曲。那麼,捲曲的一面就是乳劑面。第二,我們可以運用"沙沙聲測試法"。用食指尖划過相紙的表面,同時讓耳朵貼近相紙表面。乳劑面基本上不發出聲音,但另一面則產生低低的"沙沙"聲。試一試就可以聽出兩面的區別。步 驟 4

調整放大機機頭,如圖14.20所示。把室內的電燈關掉並打開放大機。如果放大機和計時器相連接的話,就按下計時器的按鈕,即關上安全燈並打開放大機。把鏡頭開到最大光圈,上下移動放大機機頭直至得到所要的影像大小,然後在該位置鎖定。放置好尺寸板並調整它的大小以精確的適合於影像,並至少在各邊留出1/4英寸的空白邊緣。步 驟 5

聚焦,如圖14.21所示。尺寸板上放有用於聚焦的目標相紙,使用放大鏡對其進行精確聚焦。旋動放大機的調焦旋鈕直至得到儘可能清晰的顆粒。如果顆粒異常精細的話,我們會發現很難對它進行聚焦。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將放大鏡移到影像明暗交界區域的某一部分,在明暗區域之間利用明顯的反差變化將會較容易地看到顆粒。步 驟 6

把相紙插入尺寸板,如圖14.22所示。關上放大機的光源並打開安全燈,從尺寸板上移走目標相紙並將一張新的放大機紙乳劑面朝上插入其中。同時,確保相紙盒或相紙保險箱關閉並不透光。步 驟 7

曝光,如圖14.23所示。將放大鏡頭調整到工作時的光圈,通常是f/8或f/11。打開放大機光源並持續一段預定的時間,稍後我們再討論曝光時間這一點。步 驟 8

將相紙滑入顯影液,如圖14.24所示。曝光之後,將相紙從尺寸板中取出。一定要只拿著相紙的邊緣,然後將它迅速浸入顯影液中。相紙進入顯影液時應當是邊緣先進入,並且正面朝上,還應當迅速而完全地浸入藥液。多練習幾次後,我們應當能做到將相紙浸入藥液而又不弄濕手指。一個專業的竅門是將盤子的一端稍微抬起,讓顯影液流向另一端,將相紙粘附在藥液較深的一端,然後將盤子放低,這樣顯影液就會平穩而均勻地流過相紙。有些相紙在剛潤濕時可能會捲曲,這時要用夾子壓著相紙的邊緣直到相紙變平。由於感光乳劑比較柔軟,所以夾子要輕輕地接觸相紙。而且要記住,這把夾子只能用於顯影液,不要將它用於其他的藥液。最後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對於初學者而言,出於經濟因素考慮,往往在盤子中只放很少的顯影液,因此相紙可能會露出液面。要記住,顯影液應當充至盤子邊緣的3/4英寸處。步 驟 9攪動照片,如圖14.25所示。按照生產廠商的說明書,顯影時間通常是1-3分鐘。在這一過程中,要不斷地攪動照片確保顯影均勻。為了保證均勻顯影,用夾子夾住相紙的邊緣不斷移動,並不時地將夾子從相紙上的一角移到另一角,這樣可以減弱它留在相紙上的的痕迹。攪動的另一個方法是輕輕地搖動盤子,將顯影液晃到相紙上,這時要確保相紙的四個角都浸沒在藥液中。在顯影時間結束之前,一定要抑制住所有將相紙拿出顯影液的衝動。很少有攝影師能在安全燈下鑒定照片的質量。一般地,首先出現的是非常暗的影調,只是在顯影后幾秒中,中灰色和較明亮的影調才會充滿畫面。這種暗影調的快速出現,會導致許多初學者過早地拿出相紙。而且,很普遍的現象是,初學者一看到出現暗影調就驚慌失措,這時他們往往認為相紙顯影過度了,就立刻拿出相紙進行補救。在此,提醒大家千萬不要這樣做。在整個顯影時間結束後,如果照片太暗,則可以在製作另一張照片時減少在放大機中的曝光時間。但是,不要改變顯影時間。

步 驟 10瀝干照片上的殘存藥液,如圖14.26所示。在整個顯影時間結束後,用顯影夾夾出照片,並在顯影盤上方停留大約10秒鐘,瀝掉殘存的顯影液。步 驟 11將照片浸入停顯液,如圖14.27所示。在進行這一步驟時,在確保顯影夾不接觸停顯液藥液。如果不小心接觸到了停顯液,在下次使用之前一定要將它沖洗乾淨。把顯影夾跨在顯影盤的邊沿上放置。現在使用停顯夾在停顯液中攪動照片15-30秒。然後和前面所述一樣,夾出照片並瀝出殘存藥液。

步 驟 12將照片浸入定影液,如圖14.28所示。儘管這一點不太重要,但還是盡量使"停顯夾"遠離定影液藥液。而且,在該液中當然要使用"定影夾"攪動照片。按照廠商的提示,使照片在定影液中停留一段時間。雖然停留的確切時間並不是關鍵,但是時間也不要太長,否則照片可能會被定影液漂白。在定影液中,先連續攪動2分鐘,然後每分鐘至少要攪動10-15秒。2分鐘後,我們可以打開電燈檢查一下照片並鑒賞一下我們的作品。注意,許多RC相紙只要求2分鐘的定影時間。實際上,伊爾福聲稱,如果使用伊爾福定影液,則塗塑的可變反差相紙只需定影30秒。步 驟 13漂洗照片,如圖14.29所示。照片定影后,必須經過徹底的水洗,沖洗掉所有的化學藥品。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如果化學藥品殘留在照片上,會使高光的細節褪色並引起污染。纖維片基相紙的徹底沖洗大致需要兩個小時,但是採用漂洗的輔助手段,比如海科(Heico)公司的"永久漂洗"(Perma-Wash)或者柯達公司的"海波清除劑"(Hypo Clearing Aaent),則可以大大縮短這個時間。因此,用定影夾把照片從定影液中取出以後,可以瀝干一會兒,然後把它放到水洗液中,這兩液可以使用同一把夾子。現在,我們可以從下面的兩種方法之中選擇一種漂洗照片。方法1---流水漂洗法。將照片從定影液中取出,並將上面附著的定影液瀝干到盤子中。將照片放到漂洗液中,漂洗的時間應按廠商建議的時間長度來確定。若使用纖維基相紙,該過程大致需40分鐘。若使用RC相紙,通常只需兩分鐘。漂洗液中的水應當是不斷循環的-----流入新鮮的水並將舊水排出。最好用水管或虹吸管將新鮮的水以穩定的水流直接注入盤中。一種可行的方法是,將盤子放在水槽中,使水龍頭的一股水連續不斷地緩緩流入盤的一角。其中"緩緩"是關鍵。不要讓流速很大的水直接衝擊照片脆弱的乳劑面上。水的溫度應當在65--75°F(18--24°C)之間。為確保漂洗徹底,必須不斷地攪動、不停地上下翻動照片,並不斷地倒干盤子中的水,再重新注滿。當我們沖洗每一張新照片時,可以將它放在漂洗液中其他照片的上面,然後按適當的時間間隔取走下面已經漂洗了足夠時間的照片。方法2----輔助水洗法。有些專業人員感到不管用多長時間,普通水的漂洗都不足以衝掉所有的定影液。因此,他們使用下述的方法:將照片從定影液中取出並瀝掉附著的定影液後,把它放在緩緩流動的流水下清洗1-2分鐘,然後將照片放入"永久漂洗"液(5分鐘)或柯達的"海波清除劑"(3分鐘)中。在這些藥液中,要不停的攪動照片,當時間結束時,把照片瀝干並放入新鮮水中,如方法1所描述的,再漂洗一個完整的時間段。由於RC相紙漂洗時間很短,因此它不需要輔助漂洗。

步 驟 14乾燥照片,如圖14.30所示。瀝干照片並擦乾或"擠壓"照片兩面所有的水滴。對於纖維片基相紙,將照片正面朝上放在乾淨的攝影吸水紙上(可在攝影器材店買到),並用攝影海綿(也可在攝影器材店買到)擦乾照片的前後面。然後把第二張乾淨的吸水紙蓋在照片上面,並壓上一小堆書或雜誌來產生足夠的壓力防止照片捲曲。乾燥至少要進行幾個小時,乾燥的時間依賴於房間內的溫度、濕度和空氣流通的情況。對於RC相紙,一旦用海綿吸干照片表面多餘的水後,就把它放到乾淨的表面上,比如紙巾就可以,或者放到塑料窗紗製成的"乾燥網"上。在本課的最後我們將要討論可能用到的其他乾燥方法。現在,上述方法只是我們介紹的一種簡單、便宜的乾燥照片方法。十八、 改變曝光控制照片當我們使用自己的照相機拍攝照片時,是如何控制曝光的呢?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把鏡頭設置在特定的光圈,然後改變膠片曝光的時間長短。

製作放大照片時,我們也採用這種同樣的方法控制曝光。首先,設置鏡頭的光圈,然後用放大燈泡開啟的時間來控制相紙曝光的時間。如果希望使照片獲得較少的曝光,則讓放大燈泡打開的時間短一些。如果希望使照片獲得較多的曝光,就讓放大燈泡打開的時間長一些。這樣就存在一個問題:多長的時間才是"充足"?的時間?

下面我們就介紹如何製作一個簡單的試條來確定"正確"的曝光時間。但是,首先我們要知道正確曝光的照片看起來像什麼樣。圖14.32---14.34中所示的照片是用同一張底片製作出的三張照片,它們之間唯一的不同是放大燈泡打開的時間長短不同。仔細觀察以確保能看得出哪張是正確曝光的照片,哪一張是曝光不足的,哪一張是曝光過度的。曝光方案的建議先假設一個10秒的最小曝光時間,若曝光時間比它還短就會使精確放大很難控制。如果曝光時間為10秒時,照片整體都很暗(曝光過度),則把鏡頭光圈縮小一擋。如果曝光15秒時,照片整體都很亮(曝光不足),則向相反的方向調節----增加曝光時間或將鏡頭光圈開大一擋。得到正確的曝光時,記下此時的參數,比如放大機機頭的高度、光圈數、曝光時間和其他與底片成功曝光有關的因素,這些信息可以用於以後的放大工作。一旦我們將這個程序標準化了,後續的放大就可以快速且平穩地進行了。曝光的評價注意: 不要試圖在安全燈昏暗的燈光下評價照片的曝光情況,要在白光下判斷。用一張我們認為沖先的非常好的照片作為"樣片"來鑒定其他照片的曝光優劣。照片濕的時候看起來和乾的時候並不一樣。濕照片看起來似乎具有更豐富的深黑色調,而且高光區更加鮮艷明亮。但是同一張照片乾燥後,黑色的影調看起來並不太深,高光區也並不太亮,這種現象稱為"乾燥損失"。如何對乾燥損失進行補嘗呢?我們並不想等到測試片完全乾燥之後才和樣片進行比較。因此,可以將這一過程反過來,將樣片放到水中浸泡10---15分鐘,這樣就使它看起來和剛從定影液中取出的測試片一樣了。按這種方法,它們就可以進行比較了。圖14.32照片和另外兩張照片相比較,不難發現該照片中黑的地方就是黑的,而且高光區看起來清晰而明快,並沒有"高光部分細節不足"的現象。但正確曝光時間的精確定義是個人喜好的事情,有些人可能喜歡亮一點,有些人可能喜歡暗一點。圖14.33和圖14.34顯示出了這兩種極端情況。圖14.33照片看起來稍微有點高光部分細節不足的樣子,原因在於曝光不足----即該照片在放大機燈光下曝光時間不夠。結果是:照片上沒有真正黑的地方,而且高光區域太亮,顯示不出細節和紋理。如果照片曝光不足,就該採用較長的曝光時間。圖14.34照片整體發暗的原因在於照片在放大時過度曝光,即該照片在放大機燈光下照射時間過長。結果是:在黑暗的陰影區細節丟失,高光區顯得模糊發灰。如果照片曝光過度,就該採用較短的曝光時間。十九、 進行曝光測試既然我們已經對曝光過度和曝光不足照片的外觀有了一定的印象,下面就讓我們來解決這個大問題:如何確定放大照片的"最佳"曝光時間?答案其實很簡單,按照以下步聚就可以得到最佳曝光。第一,在目標紙上對影像進行定位和聚焦。就像我們要對目標紙進行沖洗放大那樣來精確地設置。第二,收縮鏡頭光圈到選定的光圈,比如f/11。第三,移走目標紙並用一條新的相紙代替它,該相紙條從哪兒來的呢?它是提前預備好,將一張8英寸*10英寸的相紙裁成三張長條,每條都比3英寸窄一點。第四,對整條相紙曝光5秒鐘。第五,用一塊不透明的紙板,例如裝相紙的盒子或一塊襯衫紙板蓋住試條的三分之一,將它和該條的長邊平行放置。再對該條曝光5秒鐘,這時該條的1/3曝光5秒鐘,而其他部分則曝光10秒鐘。第六,移動紙板並蓋住另外三分之一,這時試條只有1/3暴露在外面。再對它曝光5秒鐘,此時試條上的三部分曝光時間都不同,分別為5秒、10秒和15秒。第七,按前面所講的方法正確地沖洗該試條。第八,打開室內的電燈,檢查一下哪一個區域看起來像正確曝光的。如果認為正確的曝光時間是在10秒試條和15秒試條之間的話,我們可以試著製作一個曝光12或13秒的試條,或者製作一個包含11、12、13和14秒四個區域的試條。然後,從中選擇一個影像最令人滿意的曝光時間,用它來完成照片的製作。三部分曝光時間不同的試條

這裡概述的5-10-15秒的試條只是一個出發點。我們可以10秒、3秒或其他任何合理的小時間段作為增量進行試驗,也可以不用三個區域,而是分為四個區、五個區或更多的區域。如圖14.36。照片所需的"正確"曝光時間依賴於下述的許多因素。1、底片密度:較厚(暗)的底片比較薄(亮)的底片需要更多曝光時間。2、照片的放大倍率:對底片放大得越大,放大機機頭距離相紙越遠;距離越遠,相紙上的光線強度就越低;因此,所要求的曝光時間也就越長。3、放大燈泡:有些燈泡的功率較高,而另外一些則較低。4、放大機鏡頭:有些鏡頭傳輸的光線較多,而另外一些則較少。5、鏡頭光圈:鏡頭光圈開得越大,到達相紙的光線越多。6、相紙類型:有些相紙對光線非常敏感,而有些則不太敏感。7、沖洗藥液:有些藥液需要更多的曝光時間才能產生最佳曝光的照片,而另外一些則只需要較少的曝光時間。8、沖洗工藝:在沖洗過程中,一張最佳曝光的照片依賴於該過程中的每一環節,比如在每一藥液中處理多長時間、藥液的溫度保持多高以及攪動照片的次數等。這看起來像一個冗長的列表,幸運的是,每次製作照片時我們必考慮各種差別,為什麼呢?因為在放大過程中,它們大多數都被標準化了。我們通常使用同一台放大機、同一隻鏡頭、同樣的相紙、同樣的藥液和相同的沖洗工藝。剩下的主要不同是底片的密度、放大倍率和所使用的光圈。稍作練習後,我們就應當能夠通過觀察聚焦相紙上的影像亮度來估計試條的曝光程度。我們可能對一張底片不僅僅只製作一套試條。如果所有的試條都太亮的話,可以將鏡頭光圈開大一擋並重複以上的步驟。如果所有的試條都太暗的話,則可以將鏡頭光圈收縮一擋並重新製作。在用試條稍作練習後,為了更為經濟起見,我們可以將8英寸*10英寸的相紙裁刀成更小的條來製作試條。但是也不要過小,否則我們可能在試條上看不到足夠的細節,也就不能作出明智的決定。要確保將試條放到尺寸板上,能夠覆蓋一定寬度的細節-----覆著的影調從最亮到最暗。平行於試條的長邊移動紙板,這樣我們就可以製作出幾個並列的窄而長的測試區域,如圖14.37所示。要知道,在改變影像尺寸的同時,也改變了照射到相紙上的光線強度(也許我們還記得"平方反比定律")。因此,每次改變影像尺寸時都必須製作新的試條。而且,改用不同的相紙也必須重新測試,即便只是使用另外一包同一品牌、同一反差級別的相紙。因為,一批和一批相紙的乳劑感光度也不相同。圖14.38所示的完成照片,是基於圖14.37試條中間一條的曝光時間製作的。放大測光表確定照片曝光時間的另外一種可供選擇的方法就是使用放大測光表,有時也稱"放大計算器"。和一般的測光表概念相類似,該儀器包括一個放在尺寸板上的光敏元件,它可以測出投射影像的光照強度。確切地說,該讀數應當表示正確的曝光時間。但是,在購買這種裝置之前,要學會運用本課中所介紹的由來已久的技術來確定合適的曝光時間。就像普通的測光表一樣,放大測光表也只是一種儀器,它不能思考。我們必須自己思考並發揮主觀能動性來控制曝光。因此,要用我們的大腦而不是用儀器去實踐。二十、 控制照片的反差我們已經討論了如何決定照片的正確曝光。曝光決定陰影區的暗度和強光區的亮度。實際上,它確定了類似於從樓梯底部到頂部的距離。現在,讓我們重新討論反差這一主題,實際上反差與樓梯中的級數有關。

讓我們觀察幾張照片,看看使用不同反差等級製作同一影像有何區別。分析圖14.39-圖14.42那些照片可以看到,數字越小,反差越低。0號和1號是低反差2號和3號是"正常"反差4號和更高的是高反差仔細觀察從一張照片到另一張照片的反差變化。例如,觀察模特外套的中間影調細節。記住,低反差的照片應該能顯示出更多的細節,正像樓梯具有許多級台階一樣。如何控制照片的反差呢?正如前面所介紹的,有兩種基本的方法:方法一:使用不同反差等級的相紙。對於低反差的照片,使用標有低反差數字的等級反差相紙。對於高反差的照片,使用標有高反差數字的等級反差相紙。這方面更多的內容將在以後介紹。方法二:使用可變反差的相紙。在放大機中對相紙曝光時改變濾光片,對於低反差的照片,使用標有低反差數字的濾光片。對於高反差度的照片,使用標有高反差數字的濾光片。這方面更多的內容將在下面介紹。等級反差相紙等級反差相紙提供了不同的反差等級,以便我們能夠選擇出一種相紙,其特定的反差等級針對我們的影像最為有效。這些等級用數字表示,數字越大,反差越高。0級和1級是低反差;2級和3級是正常反差;4級和5級(或更高)是高反差。遺憾的是,製造商們並沒有將每個數字的精確含義標準化。一種品牌的2號等級可能與另一種品牌2號等級的反差略有不同。因此,如果使用等級反差相紙,那麼最好總是使用一種品牌的。可變反差相紙改變濾光片而不是改變相紙就能夠改變可變反差相紙的反差。對於所有的照片都可以使用同一種相紙,是在光線到達底片之前的光路中放置可改變反差的濾光片,它可以改變照射到相紙上的光線顏色。光線的顏色會影響相紙的乳劑,進而會改變最後照片的反差。這一現象是怎麼發生的呢?具體細節並不重要,但是我們應該知道可變反差相紙中含有混合乳劑,混合乳劑中一些顆粒對藍光敏感而另一些顆粒對綠光敏感。因此,如果刺激某一種顆粒,便會得到低反差的照片;而刺激另一種顆粒,則會得到高反差的照片。可變反差濾光片通過改變照射到相紙上的光線顏色,就決定了刺激某種顆粒的數量。可變反差濾光片根據反差編號,序號越小,反差越低。可變反差相紙在不使用濾光鏡時相當於2號反差的相紙。儘管柯達的多反差濾光片和伊爾福的多等級濾光片的編號系統不同,但是它們本質上是可互換的,任何廠家的濾光片都可以用於其他品牌的可變反差相紙。到底應該用哪一種相紙呢?是等級反差相紙,還是可變反差相紙呢?我們建議暫時使用可變反差相紙,因為這樣就不用儲備各種不同反差等級的相紙了。二色性混色頭在第五單元的"彩色放大"一課中,我們將會學習有關"二色性混色頭"的知識。現在,我們只需了解"二色性混色頭"就是一种放大機頭,轉動其上的旋鈕便可以改變光線的顏色。注意,我們可以用這樣的放大機頭來代替可變反差濾光片,從而控制黑白可變反差相紙的反差。實際上,二色性混色頭中以改變光線顏色的機構代替了濾光片的作用。我們將在"彩色放大"一課中,討論如何使用二色性混色頭和黑白可變反差相紙。二十一、 放大過程中易犯的基本錯誤

正常的照片 曝光正確、沖洗正常的放大照片如圖14.43所示。照片中白色區域就是白色,黑色區域就是黑色,黑白之間的影調錶現了生動灰色的整個範圍。陰影區和強光區的所有細節都可以看見。灰塵和污點 圖14.44照片上的白點來自於底片上的灰塵,我們在後面將會學到如何在照片上進行點色來掩蓋這些白點,這種補救辦簡單易行。灰塵在暗室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因此要儘可能保持暗室無灰塵。用真空吸塵器清掃地面和工作區,同時也要用真空器清掃放大機的內外(不要只是在放大照片之前進行清掃)。將底片夾放進放大機之前,用壓縮空氣清除底片上的灰塵,並用防靜電的毛刷對底片進行最後的除塵。在這張照片上,像劃傷樣的白色線條是放大相紙上的毛髮,大的白色斑點是底片上的污物。注意:如果照片上具有黑色的斑點而不是白色的斑點,那麼原因可能是照相機內膠片上的灰塵。修版是挽救這些照片的唯一方法。當然,保持照相機內部的潔凈顯得更為容易。照片曝光不足 將圖14.45這張淺色的、缺乏高光區細節的照片與正常照片進行比較,不難看出,白色區域沒有顯示出細節,而且沒有黑色,只有暗灰色。如果在製作類似這樣的照片之前做過試條,那麼重新檢查試條,弄清楚問題出在哪裡。如果找不出答案,就要製作更多的試條。照片曝光之前,在相紙背面用鉛筆輕輕記下曝光時間、光圈和濾光片等數據是很有用的。因為在暗室中很容易忘記或弄混這些數據(為此,一些專業人員往往準備一個筆記本來記錄每張照片的特殊數據,而在照片的背面只是記下編號)。

照片曝光過度 與正常照片相比,圖14.46中的照片明顯比較暗,而且陰影區的細節丟失。重新檢查試條,如果有必要重新製作試條。聚焦失誤導致影像模糊。檢查精確聚焦的每一步驟:將鏡頭光圈調至最大,用放大鏡對相紙上的影像進行聚焦,然後收縮光圈。一定要保證放大機平穩,不能晃動。如果底片有發出"爆裂聲"的傾向,那麼可以在聚焦和曝光之前用放大燈泡對底片進行預熱。在曝光過程不要讓放大機震動。模糊不清 我們可以看到圖14.47中牛身上的白色不是白的,而是灰色的。最可能是什麼原因呢?灰霧,其形成原因是定影之前,雜散光線照射到了相紙上。檢查暗室確保其不透光,同時也要檢查相紙保證其是防光的。第二種可能是相紙已經過期了。第三種可能是照片顯影時間太長。第四種可能是,如果在顯影過程照片變黃色或變棕色,那麼可能是顯影液太熱或者藥力耗竭了。

顯影不足而平淡 與曝光不足不同,圖14.49中具有接近真實的黑色區域,但是它過於平淡,不夠濃郁。這是一張曝光過度的照片,攝影者試圖通過提前從顯影液中取出照片來"挽救"它。不要試圖挽救曝光過度的照片,正確的作法是製作另一張曝光相對少一點的照片,但是每一張照片都要充分顯影。污斑 導致圖14.50中污斑的原因有許多,其中最常見的原因是顯影液、停顯液或定影液藥力耗竭,還有粗心的沖洗和漂洗。此階段,一次不要顯影多張照片。認真按照製造商推薦的工藝進行,不要"吝嗇"藥液。當懷疑藥液可能耗竭時,就扔掉它。二十二、剪 裁僅放大底片畫幅的一部分的技術稱為剪裁。在"完美的照片"一課中,我們已經學習過剪裁,剪裁只是對畫幅的一部分進行曝光,以此方法可以製作出更合意的、布局更好的照片。剪裁的主要目的是製作一張完美的照片,以一種最具美感的或最引人注目的方式來表現場景。換句話說,也就是製作一幅最能滿足以下三項指導原則的影像:被攝主體明確的影像;注意力集中在被攝主體上的影像;去除掉了易於分散注意力成分的簡潔的影像。剪裁也可以使我們調整底片的尺寸以適合相紙的尺寸。35mm或2?英寸*2?英寸的底片在放大時並不能完全充滿8英寸*10英寸或11英寸*14英寸的相紙。但是,由於我們不必完全拘泥於相紙的精確尺寸,因此這是一個小問題。如果照片需要6英寸*10英寸的尺寸,那麼就製作6英寸*10英寸的照片,然後剪去剩餘的部分或者遺留下較寬的邊界。相紙的尺寸並不是不可改變的。一些有名望的攝影家認為不應該裁底片。他們認為,現場的精確拍攝要遠勝於在暗室里對照片進行後期處理。他們的理由是,拍攝時構圖更能表達主題,因為取景器中的影像是"活生生的"、"有熱情的"、而在暗室中處理的是"無生命的"、"冰冷的"影像。我們將選擇權留給大家,但是無論大家的選擇是什麼,知道如何正確地進行剪裁都是非常重要的。如 何 剪 裁

1.實驗 製作一張完整影像的照片,然後用一張紙遮蓋住照片每邊的一部分。所用的紙可以是空白的相紙或白板。任何紙都可以,但要足夠寬以蓋住影像區,且不透明以遮擋住其下面的影像,同時要有直邊用以顯示新的邊界線。通過做實驗確定新影像的最佳輪廓。除了用四張紙或紙板以外,還可以使用兩個L形剪裁工具,也就是L形的紙板。在圖14.51中可以看到如何使用兩個L形工具剪裁照片的四個邊。大家可以用厚紙板製作自己的剪裁工具或者寫信給紐約攝影學院購買"NYI暗室工具箱"。該工具箱中包括一對可用的剪裁工具。如何使用剪裁工具呢?將它們放置在全尺寸的照片上,來回移動工具直到得到想要的最佳影像為止,然後,用彩色鉛筆或者記號筆或者像上節課中所學過的使用遮擋膠帶標出邊界。2.設置尺寸板的滑尺 一旦確定了如何剪裁影像,就將尺寸板滑尺設置到合適的尺寸和比例。最簡單的方法是將整個影像投射在一張目標紙上,然後移動尺寸板滑尺直到其框住了想要放大的剪裁區域為止。如果有必要,可以重新設置影像的大小,然後聚焦,就可以準備製作照片了。二十三、局部遮擋在放大過程中,可以控制光線照片上不同區域的光量。如果某個區域太暗,可以通過稱為局部遮擋的方法減少到達該區域的光量。相反,如果某個區域太亮,那麼可以通過稱為局部額外曝光的方法增加到達該區域的光量。這樣我們就又學到一種處理照片的重要技巧。局部遮擋就是阻擋到達某指定區域的光線。假設照片上某個區域印製得太暗以至損失了細節,如果減少整張照片的曝光時間,則沖洗後照片的強光部分細節又會大大不足。因此,這個辦法不能解決問題。那麼,首先可以通過製作曝光試條來確定要表現出強光部分細節所需要的曝光時間,以此來確定基本的曝光時間。然後在曝光過程中,使用遮擋板來阻擋到達陰影區的光線。此外,可以通過製作一個陰影區單獨的曝光試條,來確定需要阻擋到達陰影區的光量。例如,如果實驗表明強光部分需要曝光30秒,陰影區部分需要曝光20秒,那麼基本曝光時間應為30秒,在曝光過程中對陰影區遮擋10秒。在進行基本曝光時,從而選擇一擋適當的光圈,其對應的曝光時間應該足夠長,以便能保證我們條不紊地進行遮擋操作。例如,如果光圈f/5.6要求6秒鐘的基本曝光時間,而被遮擋的區域只需要曝光4秒,即僅需遮擋2秒。如此短暫的時間是很難做到十分精確的。如果把鏡頭光圈收縮到f/8,那麼基本的曝光時間為12秒,在曝光過程中將需遮擋4秒。如果收縮到f/11,那麼基本的曝光時間為24秒,在曝光過程中將需遮擋8秒。光圈為f/11時,如果阻擋時間多了1秒或少了1秒,將不會與預期的結果產生太大的偏差。因此對這張照片,f/11是一擋比較適當的光圈。如何進行局部遮擋

對於較大的區域,可以用手來遮擋;而對於較小的區域,可以使用自製的遮擋工具,即把剪成圓形的紙板粘在鐵絲上,或者在照相器材商店購買一套並不昂貴的遮擋工具。遮擋過程的一些基本要素:通常我們並不希望在照片上留下明顯的邊界,即被遮擋的區域應該顯示不出被處理過的痕迹。為了避免留下明顯的邊界痕迹,應該讓遮擋工具(手或圓盤)不停地運動。投射的陰影區應該大致上就是被遮擋區域的形狀或者比其略小一點,這樣在來回移動遮擋工具時就可以覆蓋住整個區域。不要讓遮擋工具距離相紙太近,因為這樣會給陰影區留下一個非常明顯的邊界。因此,遮擋工具應保持在相紙上方足夠運的地方,以使陰影區的邊界是"柔和"的。遮擋工具 圖14.54所示適於較小區域,尤其適合照片中央域接近中央處的遮擋。如果保持橫向的往複運動,它幾乎不會對影象產生任何影響。手掌 圖14.55所示適於較大的區域遮擋,單個或幾個手指可以用於相對小一點的區域;而整個手掌則可以用於相對大一點的區域。同時,也要保持手或手指不停地往複運動。圖14.56中強光部分的曝光正好,但陰影區太暗以至於細節看不清楚。我們用彩色筆在需遮擋的區域畫上了圓圈(這是需要進行局部遮擋處理的標準符號)。注意觀察在不影響強光部分細節的情況下,圖14.57中陰影區的細節是如何被顯示出來的。例如,比較一下窗帘右下角處的細節。二十四、局部額外曝光局部額外曝光與局部遮擋相反。除了基本曝光以外,這種技術對照片中選定的區域還增加曝光。例如,一般情況下,對明亮的天空進行局部額外曝光是為了表現出雲彩的細節。局部額外曝光是通過底片的附加曝光,與我們馬上將要介紹的"閃光"有所不同。我們通常用一張中間帶孔的紙板或我們自己的手來完成局部額外曝光。與局部遮擋一樣,為了避免在照片上留下明顯的邊界,手或紙板要與相紙保持足夠的距離並且不停地運動。與局部遮擋不同的是,局部遮擋是在基本曝光過程中進行的;而局部額外曝光是在基本曝光之前或之後進行的。一般情況下,先進行基本曝光,然後確定好紙板或手的位置,對需要進行局部額外曝光的區域再進行一次曝光。與局部遮擋時相同的是,額外曝光時間也要通過製作試條來確定基本曝光時間和包括局部額外曝光的總曝光時間。確定手或紙板的位置,其中的孔洞是為了讓光線只照射到需要進行局部額外曝光的區域而不會照射到其他的區域。根據需要進行局部額外曝光的區域大小來裁切紙板的孔洞。在額外曝光過程中,要保持工具不停地運動,以防止在照片上留下明顯的邊界。注意:如果某一特定區域需要進行局部額外曝光的時間很長,那麼可以通過開大鏡頭光圈來加快這一處理過程。如果當前光圈下需要60秒局部額外曝光,那麼把鏡頭光圈開大一擋則只需要30秒,開大二擋則只需15秒。但是,對下一張照片進行曝光時,不要忘記將光圈收縮到原來的擋位。用帶孔的紙板進行局部額外曝光時,觀察孔洞位置的同時也要注意觀察紙板的邊界。如果有不希望的光線照射到照片的邊緣,那麼相應的區域也會變得太暗。

我們仍然使用上例中的原照片,上面標出了需要剪裁和需要局部遮擋的區域。觀察這張照片,可以看到窗外的強光部分太亮了。實際上,強光部分曝光過度以至於顯示不出在底片上可以看到的細節。這時應該通過局部額外曝光來減輕亮度以顯示出細節。如圖14.60所示,用X標記在照片上畫出需要額外曝光的區域。這張照片上用黑色X標記,實際上這些標記可以使用任何一種顏色-------通常用與其他標記的顏色相同。另外,也可以用斜線來標記額外曝光區域。斜線一般用於標記較大的區域。觀察照片可以看到其中強光部分的細節已經顯示出來,而且並沒有影響陰影區的細節。這張照片到此就完成了,它經過了剪裁、局部遮擋和局部額外曝光的處理。現在可以準備托裱了。二十五、單元法在放大過程中,許多專業人員對照片進行曝光時經常運用基本時間單元法。設置定時器為幾秒,例如3秒,以後一直保持這種設置。每次對照片進行曝光時,都開啟這個3秒為一個單元的定時器。製作試條時,對相紙的不同部分曝光不同的單元數。這樣,一張試條上可以有不同的曝光區域,例如5個獨立的區域,曝光時間分別為1個單元、2個單元、3個單元、4個單元和5個單元。如果一個時間單元為3秒,那麼相應的曝光時間分別為3、6、9、12和15秒。使用時間單元法的好處是,使我們能夠更容易地協調基本曝光、局部遮擋和局部額外曝光。例如,假如試驗表明全部的基本曝光時間為4個單元,其中需要局部遮擋的區域曝光時間為2個單元,另外還需要對特定的區域額外曝光3個單元。開啟定時器,主要是用腳踏板控制,這樣在放大機關閉之前可以對照片進行一次完整的一個時間單元的曝光。然後,再踏一下腳踏板,進行第二個時間單元的曝光直到放大機關閉。當準備好局部遮擋工具的位置時,再踏一下腳踏板,開始第三個時間單元的曝光,接著進行第四個時間單元的曝光。接下來是局部額外曝光的時間,首先定位好紙板,踏一下腳踏板,開始第五個時間單元的曝光,接下來進行第六個時間單元的曝光,最後是第七個時間單元的曝光。當需要對一張照片的多個區域進行局部遮擋時,時間單元法的另外一個優點就變得非常明顯了。除非我們像章魚一樣有那麼多隻手,否則我們必須一個區域接著一個區域地進行遮擋。運用連續曝光方法,我們會發現很難精確地控制每個區域的局部遮擋時間以及手或遮擋工具重新定位所需要的時間。然而運用時間單元法時,我們可以在第一個或第二個時間單元里遮擋某一個區域,而在接下來的時間單元里遮擋中一個區域。時間單元法的步驟

圖14.62:進行了一個基本時間單元的曝光,一個時間單元為5秒。照片中人物的面部皮膚影調很好,但其他景物都曝光不足。圖14.63:對照片再增加一個時間單元的曝光,同時使用鐵絲遮擋工具遮擋住人的臉部。結果是身體的其他部分和水面都產生了比較好的影調,但是樹、山和天空的影調仍然很微弱。

圖14.64:再增加兩個時間單元的曝光,並使用一張紙板的直邊作為遮擋工具遮擋住海岸線以下的所有景物。不停地移動紙板以防出現明顯的邊界。這樣操作的結果是,樹產生了很好的影調,但是山和天空的影調仍然很微弱。圖14.65:再增加三個時間單元的曝光,並用手遮擋住樹以下的所有景物。終於,山和天空均產生了很好的影調。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經講述了在大多數時候會用到的基本放大技巧。還有一些在其他時候可能用到的高級技巧,我們將在下一節以及後面的課程里講述。在接觸這些高級技巧之前,要確保已經首先掌握了基本技巧,以便每次進入暗室都能洗出漂亮、明快的照片。二十六、閃 光有時候,我們可能希望將一張照片的邊緣或角落變暗,或是想杷一些令人不舒服的極明亮的強光區變得柔和些。此時,可以通過稱作"閃光"的技巧來完成。步驟如下:1.照片曝光後,相紙仍保留在尺寸板上,並從底片夾中取出底片。2.將鏡頭光圈調至最小擋。3.在鏡頭和照片之間擺放一張紙板,打開放大機的燈光,移開紙板對想要變暗的區域進行曝光。4.保持紙板不停地運動,以免留下明顯的邊界。在嘗試對一張實際照片進行閃光處理之前,先在空白相紙上練習,以確定獲得期望的暗度所需要的適當的閃光曝光時間。利用精確的定時,可以獲得層次細微的平均影調。最小的鏡頭光圈可以使我們有時間進行精確的控制。閃光還可以用於使極明亮的天空顯現出淡淡的色調,如下面的實例所示,或者將白色背景的影調變暗。

圖14.66除了天空以外,整個照片的影調都很好。但是,天空部分曝光過度以至於整張照片看起來沒有上邊界,沒有天空,好像在地平線處嘎然而止。我們可以通過兩種閃光方法中的任一種校正這張照片。圖14.67隻對照片中的天空部分進行了閃光,並對上邊兩角進行了額外閃光。結果:輪廓格外分明的天空遠比圖14.66更令人滿意。圖14.68從上到下對照片的整個影像進行閃光。這樣處理後,可以辨別出天空的影調,但是照片的其他部分也變暗了。由於這張照片的強光部分最初非常明亮,因此暗化整個影像實際上是增加了整個色調。為什麼呢?正如我們在自由女神衣服的褶皺上看到的,變暗的強光部分更吸引人。同時,陰影區(如樹)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但是,對於反差較低的照片,這種方法會毀掉整張照片。因此,運用這種方法之前,一定要仔細觀察照片中的每部分影像。二十七、漸 暈

漸暈,又稱虛光,是將照片限定在特定形狀而不是普通矩形中的一种放大技術。以前的光像經常漸暈在橢圓形中,也常常把一對新婚夫婦的照片漸暈在一個心形當中。實際上,可能的形狀只局限於我們的想像力。通常,漸暈形狀的邊界柔和,影像逐漸消失,並沒有明星的邊界線。漸暈的方法很簡單,步驟如下:1.在一張紙板上剪出我們所期望形狀的孔洞作為漸暈遮片,尺寸大約是影像的一半(預先剪好的漸暈遮片在攝影器材商店也可以買到)。2.將遮片放置於鏡頭和相紙之間。3.讓光線通過遮片上的孔洞對相紙進行曝光,保持遮片距相紙足夠遠以使光線只覆蓋我們需要的畫面部分。在曝光過程中,不斷輕微移動遮片,以柔化影像的外形輪廓。二十八、印製黑邊

為照片的四周留下白邊是標準的做法,但我們也可以通過印製黑邊來產生有趣的效果。對閃光處理進行微小變動即可達到這種效果,步驟如下:1.用正常的方法對照片進行曝光。2.曝光後,在被曝光的區域上放置一張與被放大的影像尺寸完全一樣的紙板。3.重新調整尺寸板的滑尺,以便能從紙板周圍看見相紙的空白邊界。4.從放大機中取出底片夾。5.打開放大機的燈光,曝光幾秒(在此之前,可用一張空白相紙通過試驗確定產生黑邊所需要的曝光時間)。6.正常顯影。二十九、顯影大照片有時,要對16英寸*20英寸或者更大的照片進行顯影,而我們又沒有可用的顯影盤。這時,可以把照片放在水池或液盆中顯影。首先,曝光後馬上把曝光過的相紙浸泡在水中,之後排干多餘的水,用大塊的吸水性棉條或3-4英寸寬的駝手刷將顯影液塗在照片上。如果相紙是濕的,並且顯影液充足地使用,那麼不會存在顯影不均勻的危險。顯影之後,停顯以及緊接下來的定影也依此方式完成。這種應急的方法雖然有些浪費藥液,但卻是可行的。如果我們需要製作許多這樣大的照片,那麼我們最好還是自製一些大的木盤,內襯防水的乙烯或聚乙烯薄膜,或用環氧塗料或清漆密封木盤。三十、相 紙在上節課"完美的照片"中,我們已經討論了相紙各個方面的特性,比如相紙的大小、薄厚和表面紋理。在本課"暗室"中,我們還討論了相紙的反差。現在,我們繼續討論相紙的另外兩個特性:相紙的速度和色調。相紙的速度我們知道膠片有不同的速度,用ISO(ASA)數字表示。然而,我們可能不知道,不同的相紙也有不同的速度。有一個時期,每個製造商都用各自的標準表示相紙速度。1972年,美國國家標準協會(ASNI)採用了一種相紙速度標準體系。用這種方法表示的相紙速度優於最初的ASNI速度。今天,ASNI標準制已經被我們的老朋友ISO所取代。一種相紙的速度可能是ISO 100,而另一種相紙的速度可能是ISO 200。正如膠片速度一樣,這些ISO數值之間也存在著數學關係。也就是說,ISO 100的速度是ISO 200的一半,ISO 200的速度是ISO 400的一半,依此類推。然而不同的是,膠片速度是我們確定膠片選擇時的一個重要因素,而相紙速度一般並不是在我們選擇相紙時應該考慮的一個因素。原因何在呢?在放大過程中,曝光10秒與曝光20秒並沒有什麼不同,因為我們總是可以通過調整鏡頭的光圈進行補償。不同相紙的ISO速度有一個重要的用途,就是改變照片的反差時,應該考慮相紙的ISO速度。假設,對於2號反差的相紙,10秒鐘的曝光時間正好。如果認為反差不夠,想用4號反差的同樣相紙製作另一張照片,那麼怎樣確定曝光時間呢?一般製造商在出售相紙的同進也提供相紙的說明書,給出不同反差相紙的速度對比表,表14.2是柯達溴化銀相紙速度;其他相紙可能有不同的數據。如表14.2所示,柯達溴化銀2號相紙的速度是ISO 320,而4號相紙是ISO 160。由於4號相紙的速度是2號相紙速度的一半,因此需要2倍的曝光時間。或曝光20秒,或開大一擋光圈。因此,每次改變相紙的反差時,利用相紙的ISO速度,就不需要再製作新的試條來確定所需的曝光時間了。這種速度比較方法對可變反差相紙也適用,濾光片製造商提供的說明書中也會告訴我們不同濾光片所需的相對曝光補償。色 調相紙的色調是我們還沒有討論的另一個因素。色調只是黑白相紙的一個特性,而不是彩色相紙的特性。黑白照片的色調取決於相紙的兩個方面:一是乳劑所顯出的色調,二是相紙片基本身的色調。乳劑所顯出的色調隨品牌的不同而不同,同時也受到所使用的特定顯影液和沖洗照片方法的影響。當我們購買顯影液時,應該參考說明書中的數據表,以確定在各種不同使用方法下將會產生的色調的類型,例如不同溫度下的色調。另外,當我們購買某一品牌的黑白相紙時,應該參考數據表找出不同乳劑所能產生的色調。表示色調的描述性術語如下:藍黑色調中黑色調暖黑色調棕黑色調暖棕色調色調越藍或越黑,影像越冷。影像越偏棕色,色調越暖。哪一種好呢?這的確依賴於個人的喜好,更取決於照片的用途。例如,肖像一般用暖色,如棕色、棕黑色和暖黑色;而另一方面,雪山風景用藍黑色調,更能體現冰冷的感覺。相反,秋天的風景用暖色調時更具吸引力。除了考慮乳劑所顯出的色調以外,還要考慮相紙片基的色調。一些相紙呈現冰冷生硬的白色調,而另一些相紙則呈現出溫暖柔和的奶油色調。哪一種更好呢?選擇總是依照片的用途而定的。三十一、 接觸印相和樣片

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經討論了放大照片的製作。除此以外,我們還可以製作另外一種照片-----接觸印相照片。這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呢?接觸印相照片是將底片直接放在相紙上,經過曝光、沖洗而成的。其結果產生了一張與底片尺寸大小一樣的照片,如圖14.71所示。為什麼要製作接觸印相照片呢?一般有以下兩個原因:第一,我們可以製作一張大尺寸底片的接觸印相照片,比如4英寸*5英寸或更大尺寸底片的接觸印相照片,作為提供給顧客的樣片。例如,假設我們在肖像攝影中拍攝了圖14.71這樣的照片,就可以提供樣片給顧客,讓他或她自己決定應該放大哪張照片,一些情況下,我們可以提供像2?英寸底片一樣大小的樣片。但是一般情況下,我們不會提供35mm影像的單獨樣片,因為它們太小了。第二,我們經常會將一卷35mm膠片的影像全部排列在一張相紙上。正如下面我們將要介紹的,可以將全部36張影像印製在一張8英寸*10英寸的相紙上,這張相紙稱為接觸照片或樣片。接觸照片最基本的用途就是給我們提供了一種即方便又省錢的方法,讓我們從一卷膠片中選擇出最有效的照片。我們可以從接觸照片上看到哪張照片有缺陷,例如曝光過度、曝光不足、聚集不準或雙重曝光。我們可以觀察照片,看哪張照片最大程度地達到了我們三項原則------最能表現主題,被攝主體最引人注目,畫面最為簡潔。因為35mm的影像太小,需要使用放大鏡協助我們觀察每一張照片。當確定了想要放大的影像時,可以利用接觸照片上的樣片幫助我們決定如何剪裁,哪些部位需要局部遮擋,哪些部位需要局部額外曝光,甚至確定使用哪種反差的相紙。我們建議在本課程的訓練過程中,始終都把接觸樣片作為一種很有價值的學習工具。檢查每一張接觸樣片上的第一張照片,特別是那些有缺陷的照片!問自己:為什麼這張照片失敗了?如何才能避免這種錯誤?這樣我們就可以從自己所犯的錯誤中真正學到許多知識,而這些正是接觸樣片所提供的。當然,我們也可以按照下面將要介紹的方法,製作2?英寸*2?英寸膠片的接觸樣片。接觸樣片還有另外一種用途。專業攝影人員經常為顧客提供接觸樣片,讓他們自己選擇最符合要求的照片。對於缺乏經驗的顧客,例如一位新娘,往往最好還是提供單獨畫面的放大照片作為樣片。而對於藝術指導或圖片編輯,通常可以提供接觸樣片,讓他們自己選擇。在本課程後面的內容中,我們將會討論"什麼樣的照片展示給什麼樣的人看"這其間的細微差別。最後,接觸樣片還有另外一個用途,也可能是最重要的用途,就是幫助我們對底片進行歸檔,這是極有價值的一種方法。為底片歸檔時,按順序在接觸樣片上編寫序號,同時在裝底片的信封或封套上也寫上同樣的序號。在接觸樣片上打上裝訂孔,並把它歸檔到活頁夾中。同時,按順序將底片保存在盒中,或者保存在從攝影器材商店購買的活頁塑料夾中。這就是整個檔案系統。任何時候想查找某一張底片,我們都可以很快地翻動接觸樣片,找到所需的影像。然後,按照接觸樣片上的序號便可以直接找到正確的一組底片。當然,我們也可以製作彩色負片的接觸樣片,同樣把它們歸入檔案系統中。有關這方面更多的知識將在第五單元"彩色放大"一課中介紹。現在,我們首先學習黑白底片接觸樣片的製作方法。接觸印相紙對於接觸印相,有兩種不同類型的相紙可供選擇:接觸印相紙放大相紙當然,放大相紙也可以用來製作接觸照片。放大相紙和接觸印相紙的最大區別就是它們對光線的敏感程度不同。放大相紙對光線的敏感程度是接觸印相紙的100倍。換句話說,就是放大相紙的速度是接觸印相紙的100倍。那麼,我們應該使用那一種相紙呢?大多數專業攝影師者和常規的暗室都存有接觸印相紙。比如Azo相紙這樣的柯達產品,現在主要只用於印刷製版的複製工作。因此,我們建議使用一般的放大相紙製作接觸照片,同時也意味著我們可以使用放大機的燈光對接觸樣片進行曝光。接觸印相框製作接觸照片時,需要一個印相框。底片和相紙是印相框中的一個夾層。這種印相框在攝影器材商店中可以買到,而且價格便宜。圖14.72中的印相框是一種傳統的木製印相框。現在,我們更常見的印相框,是由上面的一塊厚玻璃或透明塑料並鉸到金屬或塑料底座上組成的。這兩種印相框都很好用。三十二、如何製作接觸照片

1.將沖洗過的膠片剪成條 如圖14.72,將20張一卷的35mm膠片剪成4條,每條5張;或者將36張一卷的膠片剪成6條,每條5張;或者將12張一卷120膠片剪成4條,每條3張。一些專業人員更願意在8?在英寸*11英寸的相紙上面不是8英寸*10英寸的相紙上印製接觸樣片,因為這種相紙更易於在一張接觸樣片上容納一整卷36張膠片。2.將底片條放進印相框 打開印相框,並讓玻璃面朝下。清除底片條上的灰塵,乳劑面朝上按行排列底片。為了方便查找,最好按順序排放。3.放置相紙 關閉照明燈,打開安全燈。將一張8英寸*10英寸的相紙放在底片上,並且乳劑面朝下。記住,乳劑面對著乳劑面。合上印相框,首先檢查底片是否平展,不要摺疊。4.照片曝光 用放大機燈光對相紙進行曝光。這時,放大機中不放底片或底片夾。當然,放大機燈光應當通過鏡頭直射下來。鏡頭光圈設置在正常放大時所用的擋位。

將整個印相框底片面朝上放在放大機尺寸板的中央,確保放大機燈光能夠覆蓋整個印相框。曝光需多長時間?與其他放大照片一樣,可以通過製作試條來確定。不同的是,一旦確定了樣片的最佳"平均"曝光時間,馬上記錄下來,同時記下此時放大機機頭的高度和光圈。這些數據可以作為我們以後製作所有接觸照片的標準。如果不做任何其他改動,這些數據幾乎每次都能給我們提供最佳的曝光時間。5.沖洗照片 後面的沖洗過程與沖洗單張放大照片時相同。膠片曝光差異的校正為了建立一份樣片上所有接觸照片的曝光均正確的檔案,可以採用下述方法。對正常密度的底片進行曝光,製作第一張接觸樣片後,再製作兩張附加的接觸樣片。一張針對密度大(曝光過度)的底片正確曝光,一張針對密度小(曝光不足)的底片正確曝光。我們現在有三張接觸樣片,一張最初的主樣片和兩張附加的樣片。從兩張附加樣片上剪下比主樣片曝光好的單獨影像,並把這些影像粘在主樣片相應的位置上。這樣做的結果是,得到了一張全部曝光均合適的樣片。但是,為了易於歸檔和保存,一定要使用在攝影器材商店買到的專門為照片設計的膠水。因為橡膠粘合劑對照片是有害的。三十三、 其他乾燥方法

在發明RC塗塑相紙以前,照片的乾燥是一件很複雜的事,RC相紙易於乾燥且不易起皺。然而,我們可能也會遇到其他的一些乾燥方法,並且多數適用於纖維片基相紙。空氣乾燥空氣乾燥是一種最簡單的方法。漂洗之後,在一個平面上,例如玻璃上,滾壓照片,除去多餘的水。之後,把照片放在帶有薄棉紗布或塑料窗紗的網框表面上進行乾燥。在無塵、暖和的環境中,一張普通的相紙需要2-8個小時乾燥;而RC相紙不到一個小時就可以乾燥。為了同時乾燥多張照片,乾燥網可以放在架子上,彼此相隔幾英寸。使用乾燥網時,紙基相紙的照片面要朝下,而RC相紙的照片面要朝上。以這種方式並經空氣乾燥的紙基相紙,在肖像類型相紙上可以產生無光澤的效果。對於光澤相紙,例如標註"F"字樣的柯達相紙,可以產生亞光的效果。由於RC相紙自身具有表面紋理,因此光澤的RC相紙(同樣也標註"F"字樣)經空氣乾燥後會形成光澤的表面。加熱乾燥機械有兩種基本類型的加熱式於燥裝置:平板式乾燥器滾筒式乾燥器平板式乾燥器是最便宜的一種機械式加熱乾燥器。有些式樣的乾燥器由一張稱為上光板的金屬電鍍板(平板下面裝有加熱盤)和一塊帆布組成,拉緊的帆布可以保證照片平整。另外一些乾燥器稱作翻板式乾燥器,由兩塊帆布庶蓋的電鍍板組成;一塊在上面,一塊在下面。為了得到無光澤或半光澤的表面,如上所述,要將照片面朝上放在平板上進行滾壓,但是一定要保證帆布是乾淨的。RC相紙通常都是面朝上進行乾燥的,否則滾壓時照片會在平板滑動。平板式乾燥器的價格低於50美元,能在15分鐘之內乾燥紙基相紙照片,5分鐘之內乾燥RC照片。滾筒式乾燥機,有時也稱為旋轉式乾燥器,價格非常昂貴。一架業餘型乾燥器至少需要幾百美元,而一架專業型的乾燥器則需一千美元左右。滾筒式乾燥器由一個圓柱形的滾筒組成,滾筒中間具有加熱裝置。許多滾筒式乾燥器都有一個滾壓照片的輥子,用來在滾筒上滾壓照片中剩餘的水份。一架典型的業餘型乾燥器一次可以乾燥6張8英寸*10英寸的照片,並且大約需要15分鐘乾燥完畢。到目前的訓練階段,如果需要一台加熱式乾燥裝置的話,平板式乾燥器就足夠了。三十四、 上 光上光的照片曾經風行一時,但現在已經風光不在了。上光是製作光面照片的一種方法。過程如下:將朝濕的照片面朝下放在高度拋光的金屬表面上,用輥子滾壓照片,拋光的金屬光滑表面會在照片上也產生一個光澤的表面。乾燥之後的照片從金屬面上剝下,就得到了一張非常光澤的照片。正如我們所說過的,上光在一百年前非常時興,但現在已經不是了,原因如下:首先,現在大多數小型暗室都使用RC相紙。如果想得到高度光澤的照片,只需使用RC相紙即可,光澤是其表面自身的特性。第二,過去很多出版物需要上光的照片,因為光澤的照片便於被報紙或雜誌所複製。但是現在已經不需要了。現在對於這些出版物來說,照片的表面狀態對於複製幾乎沒有什麼影響,使用數字成像設備進行複製時尤其如此。第三,上光是既費時又苛求的處理過程。除非精確控制操作,否則光澤的表面會現斑點。因此,上光的確是需要用一種更好的方法來代替的技術。那麼既然如此,為什麼在這節課還要提它呢?因為我們也許已經聽到過"上光"這個術語,並且迷惑不解。極少情況下,也會有人要求提供一張高度光澤的紙基相紙照片。如何處理這樣的請求呢?很簡單,找一個能夠處理這樣照片的傳統暗室代為製作。讓他們去上光,他們有所需要的設備而且可能知道如何製作。我們或許不必擁有這樣的設備,而且也無需知道相關的知識。
推薦閱讀:

為什麼國內不少學科的教科書寫得比國外乏味刻板的多?
風水教材----三元宅運基本學理
你見過的最好的 Office 教材是什麼?
努力實現教材向教學內容的有效轉化
紫微斗數教材:兄弟宮詳解

TAG:美國 | 攝影 | 紐約 | 教材 | 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