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寫作《君子斗忍》
「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尚書》微言猶在耳畔;「雖有戈矛之刺,不如恭儉之利也。」《蜀子》妙語不絕眼前。故曰:智者鬥智,君子斗忍。
忍,即忍讓。忍讓是「記人之善,忘人之過」的善良;忍讓是「禮讓一寸,得禮一尺」的慷慨;忍讓是「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的釋然。忍讓即成人之本。
君子忍人所不忍,容人所不容,處人所不處。此為君子,何為智者?此智者非彼智者,而是通過巧妙甚至超越道德底線的方法去解決分歧或矛盾的人。這看起來智慧,實則只是小聰明罷了。而君子卻能暫時放下尊貴,忍氣吞聲。孟敏嘗曰:「小不忍無以成大器,宰相肚裡能撐船。」所謂的「智者」呢?慈禧太后因一位大臣下棋時說了一句:「我殺老佛爺的馬」,便勃然大怒,急中生「智」:「我殺你全家」!這種智者怎麼會真正解決問題,又怎麼不遭人唾棄呢?故曰:君子高於智者,斗忍高於鬥志。
「屈己者,能處眾;好勝者,必遇敵。」有些人好勝,在爭吵或辯論中以自我為中心,聽不進去別人的意見,爭得面紅耳赤,最終兩敗俱傷,鎩羽而歸,這實在是愚蠢至極。只有那些能暫時放下尊貴的人,才方可大成。泗水亭長劉邦雖沒有項羽的霸氣,卻終能統治中原。他靠的是什麼?正是「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君子正氣。再說,暫時的屈服或忍氣吞聲並非認輸,而是蓄勢待發。蘇格拉底曾說:「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當別人侵犯你的時候,閉緊嘴,因為「退一步,海闊天空」。
曾子有言:「犯而不校。」何為不校?不校即為不計較,是忍的一種方式,也是釋然的一種體現。「涵容是待人的第一法。」弘一法師上課時,一名學生將口水吐到地上,他沒有當場指責。下課後,他給那位學生指出過錯,而後深鞠一躬,讓學生羞愧萬分。這就是大師的不校。君子不校,「只要一個人內心是純潔的,那麼上帝就會在他心中定居。」一個能夠「克己」的人,才能「復禮」,才能做到不校,才能不愧「君子」之名。
成人之美,君子貴焉;攻人之惡,君子愧焉。智者鬥智,君子斗忍,你是智者,還是君子?
【點評】論文是作者觀點的真實反映,是作者頭腦中對事物理解加工的外化。本文反映了一個中學生對中華傳統美德——忍讓——的思考,論證結構清晰,環環相扣,首尾呼應,尾段提出疑問,反映小作者的風趣與行文機智。美中不足的是論據與析理稍顯單一,段落中心句還需再斟酌。
推薦閱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乾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坤卦)。
※【君子蘭】花中真君子,風姿寄高雅。
※給君子蘭換土換盆什麼時候比較好,上午,還是晚上?
※三九○、斥小人媚 願君子責
※「戊戌六君子」看仔細了,有四個真君子,有兩個「假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