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三世一切佛 事業歸為一體相 當中的事業是什麼意思?
07-05
覺夢人道友: 非常隨喜!無勤任運佛行事業事業的法相:即由法身增上緣所產生的善法功德。可分為二十七種。其界限,作者具有的部分,唯為佛地;所作之境具有的部分,則是從未入道開始就存在的。 有些講義把事業放在表示果法的四種法中,但這裡將事業的法相單獨宣說。從作者的角度來講,界限為佛地,因為唯有佛陀可以示現二十七種事業。【現觀略義講記】戊二 事業如是盡生死 此事業無斷 諸趣寂滅業 安立四攝事令知諸雜染 及知諸清凈 有情如證義 六波羅蜜多佛道自性空 盡滅二戲論 假名無所得 成熟諸有情及立菩薩道 遣除諸執著 得菩提嚴凈 佛土及決定無量有情利 親近佛等德 菩提分諸業 不失壞見諦遠離諸顛倒 無彼根本理 清凈及資糧 有為與無為悉不知有異 安立大涅槃 許法身事業 有二十七種。如前所說智法身不間斷故,如是乃至盡其生死此法身事業亦不間斷,以如是不間斷之資糧因已達究竟故。此事業者謂安立眾生於意樂圓滿,以令發求諸趣安樂及解脫寂靜之意樂故。又安立他於成熟加行,以令了知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四攝事故。又安立他令知四諦之正見,以令他了知雜染因果之苦集二諦為所舍,清凈因果滅道二諦為所取故。此三是安立於資糧道。又安立他自利意樂圓滿,以令有情了知如自所證之真實義故。又安立他於自成熟加行,以令圓滿六度行故。又安立他於俱利行,以令往趣佛地十善道故。又安立他於清凈見,令以世間修所成慧通達勝義自性空故。此四安立於加行道。又安立他於見道,令諸眾生親證盡滅二取戲論之空性故。又安立他於修道中第二地第三地者,由令了知彼二地所攝諸法皆唯假名安立於屍羅安忍故。安立於第四地第五地第六地者,由令第四地了知菩提分慧,第五地了知四聖諦慧,第六地了知緣起慧中,皆知一切諸法勝義無所得故。安立於第七地者,令以彼地所攝方便善巧波羅蜜多成熟諸有情故。安立於八地中,初安立於了知三道之道相智者,安立於彼地所攝菩薩道表示之三道道相智故。第二安立於實執寂靜者,安立於遣除現行實執故。第三安立於假名佛寶者,安立令得名佛寶之菩提故。第四安立嚴凈佛土加行者,安立於嚴凈佛土故。安立於九地中,初安立於自定成佛者,安立決定成佛不墮小乘故。第二安立令成熟他者,安立令作地上所攝無量有情義利故。安立第十地中,初安立親近善知識者,安立令修彼地所攝親近無數諸佛為善知識等功德故。第二安立智德增長中,安立令得菩提分者,安立令圓滿菩提分善故。安立業不失壞者,安立令知諸業無失壞不欺誑故。安立令知四諦者,令現見四諦故。安立令遠離顛倒者,令永遠離常樂我凈等四顛倒故。安立令知無彼所依之根本者,安立於無實執生諸顛倒之根本故。安立圓滿清凈者,安立圓滿證得平等性之清凈故。安立資糧圓滿者,令圓滿無上菩提之二資糧故。安立令知生死涅槃平等者,令現知生死有為與涅槃無為於勝義中全無異故。又安立於道果者,安立於究竟所得無住大涅槃故。如上所說即是所許二十七種法身事業也。 【現觀莊嚴論略釋】己二、(能依之事業)可分為三:一、從時間的角度而略說;二、從分類的角度而廣述;三、從數量的角度而總結。庚一、(從時間的角度而略說):如是盡生死 此事業無斷正如佛經所說的「如是善現,佛陀若以慧眼照見世間,東方盡恆河沙世界中,諸菩薩摩訶薩為利眾生,入大地獄,息滅眾生地獄之苦」等內容一樣,在獲得智慧法身之後,由其加持所產生的兩種色身將永不間斷地利益眾生。也就是說,如此[如是]窮盡生死輪迴之際,(諸佛)智慧法身之此等事業都無有間斷。庚二、(從分類的角度而廣述)可分為三:一、安置道之所依;二、安置諸道;三、安置果位。辛一、(安置道之所依):諸趣寂滅業如果有人提出:事業的種類究竟有哪些呢?雖然總的來說,無窮無際、恆常周遍地利益眾生之事業是無邊無量的,但如果概括起來,則有二十七種事業。首先是安立資糧道,(具體包括以下五種事業:)(一)將諸趣眾生安置於獲得寂滅果位之所依——善趣的事業;辛二、(安置諸道):安立四攝事 令知諸雜染及知諸清凈 有情如證義(二)在行為方面,安立自他於成熟之因——四攝事;(三)在見解方面,令眾生知曉四諦之見解——通達作為所斷的,具有諸煩惱雜染之苦諦與集諦,以及了知作為所取的道諦與滅諦諸清凈法;(四)在意樂方面,內心緣於有情之利,將其安立於能如理如實饒益[如證義]彼等之發心;六波羅蜜多 佛道自性空盡滅二戲論 假名無所得(五)在行為方面,令其修持六波羅蜜多;(六)(在行為方面,)令其受持趨往佛果之道——修持十善之律儀戒[ 律儀戒:守諸律儀遠離罪過,防護此心不於十不善業動念流轉。];(安立加行道:)(七)令其在加行道階段生起諸法自性為空的修所生慧;(安立見道):(八)令其於見道階段,滅盡二取之戲論;(安立修道):(九)令其於修道階段的二地與三地,擁有通達(諸法)僅為假名之智慧的持戒與安忍;(十)令其在四地、五地與六地三個階段,於諸法之耽執已無有所得;成熟諸有情 及立菩薩道遣除諸執著 得菩提嚴凈佛土及決定 無量有情利(十一)令其在菩薩七地,依靠方便善巧而成熟諸有情;(十二)令其在菩薩八地,現證[立]福德廣大之菩薩道為代表的三道;(十三)令其(在菩薩八地,)因成熟無分別之智慧,而徹底遣除諸執著;(十四)令其(在菩薩八地,)依憑前者之力,而無勤證得勝妙之菩提;(十五)令其(在菩薩八地,)可以隨心所欲地嚴凈佛土;(十六)令其在菩薩九地,決定獲得一生成佛之把握;(十七)令其(在菩薩九地,)以獲得四無礙解,而成辦無邊無量的說法等利益有情之事;親近佛等德 菩提分諸業不失壞見諦 遠離諸顛倒(十八)令其在菩薩十地,依靠所獲之殊勝自在,而前往一切佛剎依止[親近]、供養諸佛,並獲得聽法等無量功德;(十九)令其(在菩薩十地,)於菩提分法的證悟也蒸蒸日上、浩瀚無量;(二十)令其(在菩薩十地,)不失壞二種資糧諸業而成就佛果;(二十一)令其(在菩薩十地,)圓滿現見廣大之四諦;(二十二)令其(在菩薩十地,)遠離諸四種顛倒;無彼根本理 清凈及資糧有為與無為 悉不知有異(二十三)令其(在菩薩十地,)無有彼等顛倒之根本——相執之理;(二十四)令其(在菩薩十地,)於諸法平等性之境界中,依靠證悟之智而圓滿究竟地清凈一切垢染;(二十五)令其(在菩薩十地,)徹底地圓滿所有資糧;(二十六)令其(在菩薩十地,)無論對有為之輪迴,還是無為之涅槃,都找不到[悉不知]或不執著其間的任何差異的,有寂平等之有學道究竟智慧;辛三、(安置於果位):安立大涅槃(二十七)安立究竟之果位——無住大涅槃。佛經當中也以:「世尊,何為善逝?世尊告言,無等無痴,即為涅槃」等等內容而進行了論述。庚三、(從數量的角度而總結):許法身事業 有二十七種由上可知,從法身增上緣當中所產生的事業,佛陀承許有二十七種。總而言之,以安置於道之所依、道以及道之究竟果位的方式,而利益普天下一切有情的事業是永不間斷的。如果總結前八品的內容則是:以金剛喻定摧伏二障以及習氣,而於解脫道中成就一切種智之身的斷證究竟之果——無上之無住涅槃大菩提。於彼等之時,任運而成之四身以及事業,是依靠所獲之究竟轉依,從而現證包括清凈剎土——密嚴法界之無量宮殿在內的,以智慧身之三十二相、八十隨好所嚴飾的圓滿受用身之本體,以向生死輪迴當中相續徹底清凈之有情——十地諸大菩薩宣說大乘妙法而令其徹底成熟的方式來攝受。其自性,是令其受持佛陀之相續——法界與智慧無二無別之本性身,也即不是分別存在,而是非異體之一體性的,三世諸佛法性智慧身之自性。其心意,是受持一切種智——二十一種無漏法之相續或具自性之本體法身。佛陀應機調化而顯現的種種化身,是遍布十方以僧眾之相續而攝持三乘種性,並通過所獲之金剛喻智慧身,依靠窮盡虛空及眾生邊際的二十七種事業,如同如意寶珠一般,以不分別諸相的方式,任運自成地受持利樂有寂之一切法理。此處所說的「相續」,是指無窮無盡與儘其所有的意思,也即將其中所包含的一切都歸納起來。依靠獲得究竟之清凈轉依,而於某個器情世界現證圓滿菩提之際,則於周遍十方之虛空間高樹正法之勝幢,吹響勝法之螺音,擂起妙法之大鼓,發出振聾發聵之轟鳴,使三寶之種性、家族或相續綿延不斷,並使一切利樂之法永不衰落。《現觀莊嚴智度竅訣論釋》中果法身品第八宣說完畢【《現觀莊嚴論》註疏】戊二、事業「如是盡生死」七頌,由此論義是說佛所作事業自性廣大,此分:經說與論釋二種。一、經說:在第四剎那加行處,說一切法如夢相空所余。(經文不錄)二、論釋分三:一結合;二根本;三解釋。(一)結合分:已說結合及當說結合二種。頌曰:如是盡生死,此事業無斷;諸趣寂滅業,安立四攝事, 令知諸雜染,及知諸清凈,有情如證義,六波羅蜜多, 佛道自性空,盡滅二戲論,假名無所得,成熟諸有情, 及立菩薩道,遣除諸執著,得菩提嚴凈,佛土及決定, 無量有情利,親近佛等德,菩提分諸業,不失壞見諦, 遠離諸顛倒,無彼根本理,清凈及資糧,有為與無為, 悉不知有異,安立大涅槃,許法身事業,有二十七種。(二)根本分:1約時間門略示:「如是盡生死,此事業無斷」。2、約差別門廣釋:「諸趣寂滅業」乃至「安立大涅槃」。3、約數門略結:「許法身事業,有二十七種」。(三)解釋分三:1、事業之差別;2、彼事業之時間;3、由彼次第所表。1、事業之差別:最初安立善趣,乃至安立如來地涅槃。2、彼事業之時間:如是如法身,此之事業有二十七種,名為「盡生死」者是所作事業。3、由彼次第所表:從初發心及最後事業所顯之次序,由次第顯示,其餘之間就詞義等次第亦應了知,尤恐文繁即不錄。此處如聖者解脫軍宗所說化身事業;及如何阿闍黎獅子賢宗所說智法身事業分五:一定相;二差別;三由論所顯理趣;四事業隨轉理趣;五餘義。一、定相:由自己增上緣的智法身,從增上緣所生的白凈功德是智法身事業的定相。二、差別:此有所作境的事業及有能作者的事業二種。若廣分有:從安立道之所依乃至安立道之果有二十七種。三、由論所顯理趣:由第一段經文略標事業,乃至釋彼之義,即「如是盡生死,此事業無斷」。是故於彼二十七種事業分三:一安立所化眾生道之所依身;二安立於道;三安立於道果事業。一、安立所化眾生道之所依身:安立中士意樂希求解脫事業。此顯寂滅五趣苦的事業。釋彼之義謂:「諸趣寂滅業」及最初住善趣及非善趣皆無貪著相,作為趣入寂滅的事業。二、安立於道分四:一安立資糧道;二安立加行道;三安立見道;四安立修道。(一)安立資糧道分五:1、安立四攝事:釋彼之義謂「安立四攝事」即安立施等四攝事[ 「四攝事」者,或言四攝法,謂菩薩欲導化眾生,必須以此四法攝受,使其依附,然後導以大乘正道。如《維摩經》云:「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四攝法者,謂布施、愛語、利行和同事。一、布施攝者,謂菩薩以財法二種布施攝受眾生,若眾生樂財,即以財施攝受,若眾生樂法,即以法施攝之。眾生即蒙二施利益,因是生親愛心,依附受道,得住真理,故名布施攝。二、愛語攝者,謂菩薩隨順眾生根性,善言慰諭,則一切眾生樂聞善言,因是生親愛心,依附受道,得住真理,故名愛語攝。三、利行攝者,謂菩薩起身口意善行,利益一切眾生,因是生親愛心,依附受道,得住真理,故名利行攝。四、同事攝者,謂菩薩以法眼明見眾生根性,隨其所樂,即分形示現,同其所作,使其各霑利益,因是生親愛心,依附受道,得其真理,故名同事攝。詳如《莊嚴經論》所說。]。2、安立了知四諦:釋彼之義謂:「令知諸雜染,及知諸清凈」是說聞所生等慧,通達所治品與對治品,應舍與應取。3、安立利他意樂:釋彼之義謂:「有情如證義」是說如於幻師遠離隨順貪著,為有情義利,安立利他慈等性相如實體性。4、安立於行:釋彼之義謂:「六波羅蜜多」及隨彼自利由三輪清凈,開顯修行六波羅蜜多。5、安立修行二利事:釋彼之義謂:「佛道」,彼後自他二利的性相,即是佛道者,謂十善業道。(二)安立加行道:釋彼之義謂:「自性空」,其次修一切法由自性空。(三)安立見道:釋彼之義謂:「盡滅二戲論」是說由彼之後,依止布施波羅蜜多,通達初地法界遍行無二相法。(四)安立修道分六:1、安立通達一切唯假名的第二地至第五地。釋彼之義謂:「假名」,其次由圓滿一切資糧的因,於安立第二地等了知凈戒、安忍、精進、靜慮等波羅蜜多,一切法唯假名。2、能取所取二相一切法無所得第六地:釋彼之義謂:「無所得」是說如是次第,依止般若波羅蜜多,了知第六地,及所知法無貪著性相,一切法無所得。3、堪能斷有情身中障礙,及能生對治能成熟第七地,釋彼之義謂:「成熟諸有情,」是說彼後第七地,以方便波羅蜜多力,能成熟諸有情。4、安立化八地分二:(1)安立殊勝行:釋彼之義謂:「及立菩薩道」是說由力波羅蜜多力,是第八地與聲聞等不共的菩薩道。(2)安立寂滅實執現行:釋彼之義謂:「遣除諸執著」其次於一切法斷除執著。5、安立第九地:釋彼之義謂:「得菩提」是說第九地以願波羅蜜多力而得菩提。6、安立第十地事業分三:(1)安立無間得十地:安立嚴凈佛剎:釋彼之義謂:「嚴凈,佛土」是說彼後由智波羅蜜多力,於第十地嚴凈種種佛土。(2)安立一生補處分三:安立後一生決定成佛:釋彼之義謂:「決定」是說有一生相隔自體各各決定圓滿正等菩提。安立利他任運:釋彼之義謂:「無量有情利」是說安立十方世界有情義利,及於一切世界親近佛等功德。安立圓滿其餘佛法:釋彼之義謂:「親近佛等德」是說安立於一切世界中,親近佛等功德。(3)安立最後有之事業分四:安立能力殊勝分二:安立能引菩提:釋彼之義謂:「菩提分」,如是次第,於自己能引勝進道自體,一切菩提之法性相菩提分。安立道不失壞:釋彼之義謂:「諸業,不失壞」是說業與果的聯繫不失壞。安立證德殊勝分二:安立見四諦所有證德:釋彼之義謂:「見諦」是說如實證得一切法。安立如是證得生死涅槃平等性:釋彼之義謂:「有為與無為,悉不知有異」是說安立由空性之體性有為與無為,遍知無有異。安立斷德殊勝分二:安立盡顛倒:釋彼之義謂:「遠離諸顛倒」是說永斷一切顛倒。安立盡顛倒根本所依事:釋彼之義謂:「無彼根本理」是說永斷無顛倒根本所依事的智。安立清凈因資糧殊勝分二:安立自性清凈法身之因資糧垢染清凈:釋彼之義謂:「清凈」是說由自性圓滿(遍)清凈之性相,即是菩薩清凈。安立離垢清凈之因資糧:釋彼之義謂:「資糧」是說遠離一切垢染的清凈之因資糧。三、安立於道果事業:安立不住道果涅槃如來地:釋彼之義謂:「安立大涅槃」及作為安立如來地涅槃。這是阿闍黎(阿闍黎獅子賢)宗說竟。(以上二十七事業各有經文見經文詳,不譯)若如聖者(聖者解脫軍)所許化身事業:此中分二:一安立於道;二安立道果。《一》、安立於道分四:(一)安立於資糧道分三:安立意樂圓滿:謂「諸趣寂滅業」。安立能成熟他身心加行圓滿:謂「安立四攝事」。安立通達四諦:謂:「令知諸雜染,及知諸清凈」。(二)安立加行道分三:安立意樂圓滿:謂「有情如證義」。安立能成熟他身心加行圓滿分二:安立法:謂:「六波羅蜜多」。安立二利行:謂「佛道」。安立清凈見:謂「自性空」。(三)安立見道:謂:「盡滅二戲論」。(四)安立修道分六:安立於第二地(二地、三地)謂「假名」。安立第四地(四地、五地、六地)有三:謂「無所得」。安立第七地:謂「成熟諸有情」。安立第八地分四:安立了知三道之道智:謂「及立菩薩道」。安立息滅實執:謂「遣除諸執著」。安立假名佛寶:謂「得菩提」。安立嚴凈佛土加行:謂「嚴凈佛土」。安立第九地分二:安立自己決定成佛:謂「決定」。安立成熟他身心:謂「無量有情利」。安立第十地分二:安立由第十地所攝依止善知識:謂「親近佛等德,」。安立證德展轉向上增長分八:安立得菩提支:謂「菩提分」。安立業果不失壞:謂「諸業,不失壞」。安立通達四諦:謂「見諦」。安立盡顛倒:謂「遠離諸顛倒」。安立無根本(空性、本無):謂「無彼根本理」。安立圓滿菩提:謂「清凈」。安立圓滿資糧:謂「資糧」。安立通達三有涅槃平等性:謂「有為與無為,悉不知有異」。《二》、安立道果:謂「安立大涅槃」。問:那麼,上說得十地無間時,生起佛剎清凈顯現境,是何理趣?答:彼是從放大光明得灌頂而生,此中分二:一由此顯現事業成就;二由供養獲得灌頂。(一)由此顯現事業成就分三:器世間清凈顯現:得十地無間時,得十億無數三摩地後,名為一切智三摩地與智不分之名灌頂,才得無間即出現與十億三千世界廣大相等大寶蓮莊嚴之座;再彼之輪圍有十億三千世界微塵數相等蓮花充滿光明顯現。情世間清凈顯現:其次在自己座前有應緣而降諸眷屬眾,第九地以下諸菩薩圍繞而住。事業成就理趣:彼菩薩兩足掌兩膝臍間兩手放無數百億大光明,如其次第息滅餓鬼、地獄、畜生、天、人、非人等處一切痛苦。從兩肩兩頸背及面門放無數百億大光明,如其次第於十方聲聞、獨覺及初發心菩薩,乃至第九之間三處顯現,法光明門,寂靜三摩地門,般若及方便善巧理趣,如其次第皆能成就。(二)由供養獲得灌頂分二:供養:彼菩薩從毛孔放無數十萬光明,映蔽十方一切魔業,示現得灌頂的菩薩,隱沒於彼等身中。從菩薩頭頂放無數三千十億微塵數相等光明,示現十方一切如來壇城,圍繞十世界上至虛空光明網壇城,供養如來作眾生利益,沉沒如來足掌。灌頂:於彼菩薩灌頂時十方一切菩薩齊皆降臨,從十方第九地以下的無邊菩薩齊皆來臨,見彼菩薩而與供養,入百千三摩地。菩薩由得諸灌頂吉祥結、金剛及吉祥戰勝魔業,名一尊勝光明圍繞出現無數十百億光明,照耀十方現無邊神變,因彼菩薩的吉祥結、金剛和吉祥如其次第隱沒。彼菩薩之威力比以前更殊勝增長。從諸如來毛孔名一切智神通具足一光明圍繞,出現無數百億光明,照耀十方,圍繞十世界,息滅一切惡趣痛苦,映蔽一切魔業,沉沒彼菩薩頭頂,圍繞光明者,沒於諸眷屬頭頂。法身事業(有法),於汝有二十七種,於汝安立所化眾生道的所依身事業,至安立道果涅槃有二十七種故。四、事業隨轉理趣分三:一《寶性論》所說理趣;二《莊嚴經論》所說理趣;三以喻成立隨轉理趣。(一)《寶性論》所說理趣分二:事業任運隨理趣分二:總示:能仁佛世尊的事業,是恆常任運而轉者,謂於何眾生的身心,以何方便所調伏,所化眾生的所作事業,於何境何時,需要調伏成辦事業,不加功用無分別而生的事業任運而轉故。如《寶性論》云:「由誰何所化,何所作何時,無分別生故,能仁恆任運。」各各解釋:佛事業是任運而轉者,謂於種性及種子等所化眾生界,於誰身心調伏的方便由有多種,需要何時調伏所化眾生的所作事業及於何境,於何時需要調伏的境與時,即於如實精勤寂滅門,事業任運而轉故。如《寶性論》云:「所化眾生界,調伏眾方便,於所化事業,何時境時現。」相續不斷隨轉理趣分三:略標:佛的事業相續不斷隨轉之因由者:謂菩薩摩訶薩出離;彼出離之所依身;彼所依之果;彼果能遍攝持;於得彼果能障(阻難)的障礙及能斷彼障的對治諸緣,無功用分別事業任運而轉故。如《寶性論》云:「出離彼所依,彼果彼攝持,彼障彼緣行,無有分別故。」廣釋分三:認識六義:從出離乃至緣有六種安立者,謂:十地菩薩摩訶薩能出離;二資糧者菩薩摩訶薩能出離,是彼之所依或因;菩提殊勝圓滿之菩提者是彼二資糧之果;眾生身中有種性者,是彼菩薩摩訶薩能遍攝持;煩惱及隨煩惱習氣者,於得菩薩摩訶薩是能作阻難的障礙;能斷(摧毀)彼諸障礙的緣,及菩薩摩訶薩的緣者,是佛的大悲心故。如《寶性論》云:「十種地出離,二資糧彼因,彼果勝菩提,菩提攝眾生,無邊障煩惱,隨煩惱習氣,一切時摧毀,緣者是大悲。」安立六喻:事業相續不斷隨轉處,彼等亦有六喻,如是亦應了知者,彼等六種如其次第應知:如海、如日、如虛空、如庫藏、如雲、如風等故。如《寶性論》云:「此等諸六處,如其次第海,日與虛空藏,如雲風應知。」釋同法喻義:第十地如海,謂以智水能增廣;具足無量功德大寶故。如《寶性論》云:「智水功德寶,故諸地如海。」二資糧如日者,謂彼二是一切眾生的生命處故。《寶性論》云:「諸眾生命故,二資糧如日。」菩薩摩訶薩如虛空者,謂彼是功德大寶無邊無中體性故。《寶性論》云:「廣無邊中故,菩提如空界。」堪成菩提即眾生身中的自性住種性者如庫藏,因是堪生正等正覺的法性,出生一切自性清凈功德,即是真性處故。《寶性論》云:「正覺法性故,眾生界如藏。」眾生身中的煩惱,及隨煩惱習氣者如雲,因為彼諸離垢,悉皆所障,皆無諦實自性故。《寶性論》云:「忽然(離垢)悉無性,煩惱如雲聚。」佛的大悲心無盡如風,是散失彼障處故。《寶性論》云:「散失住處故,悲無盡如風。」略攝總義:佛事業是相續不斷隨轉者,謂以十地及二資糧所攝其它緣為增上,決定出生利他相續不斷的因殊勝;是照見自己與眾生相應法性自體處,菩薩摩訶薩與眾生界二者,利他相續不斷的體性殊勝;能摧毀煩惱及隨煩惱習氣的緣,是大悲心利他相續的果殊勝,從此三門所作事業皆悉圓滿故。《寶性論》云:「他緣定出生,自眾生相應,所作圓滿故,盡生死不斷。」(二)《莊嚴經論》所說理趣分二:任運隨轉理趣:佛事業是不勞任運隨轉者,譬如天鼓不擊自鳴,謂由往昔願力能出生宣說四法印(四法嗢柁南)之一切法聲;如牟尼大寶不加功用自現一切光明,所以諸佛不加功用造作及分別因,於所化眾生宣說正法,並安立利樂之事業皆自然隨轉故。《莊嚴經論》云:「如是不擊鼓,出生一切聲,如是勝無作,出生一切音。牟尼無勞作,自現一切光,佛雖無勞作,如是決定作。」相續不斷隨轉理趣:佛的事業是相續不斷出生者,譬如於虛空中情器世間所作事業相續不斷;於虛空中,情器世間所作先壞隨轉而後生起者成果,諸佛法界雖然不動,但安立所化眾生利樂的事業,相續不斷生起故。《莊嚴經論》云:「如虛空世間,所作不斷現,如是無漏界,勝所作不斷。如虛空恆常,所作壞生起,如是無漏界,佛事業生滅。」是故諸佛所作的一切事業,唯一是成辦眾生利樂隨轉者,譬如無為虛空無有不同體性之差別,虛空日輪同時升起,虛空諸光合集令谷稼成熟;泥乾枯能令白鄔波羅花合閉;佛的法身並無不同體性差別,但佛的事業成辦所化眾生利樂,唯一合集是能滅除苦故。《莊嚴經論》云:「猶如日輪光,無量而合集,常一所作業,亦能現世間。如是無漏界,佛無量合集,所作一事業,許智顯現作。」(三)以喻成立隨轉理趣分二:論說:諸佛事業是無功用任運相續不斷而轉者,謂:1以百施色喻佛色身任運相續不斷出現;2以天鼓喻佛語任運相續不斷出生;3以雲雨喻佛意任運相續不斷生起;4以梵變化喻佛身語二種事業;5以日喻佛意事業任運相續不斷生起;6以牟尼大寶喻佛意密任運相續不斷生起;7以聲影回聲喻佛的語密任運相續不斷生起;8以虛空喻佛的身密任運相續不斷生起;9以大地寶喻彼佛一切所依大悲不加功用任運相續不斷生起,是能表彼故。如《寶性論》云:「百施鼓雲梵,如日摩尼寶,如來谷響聲,如虛空大地。」解釋分九:色身以百施喻表理者,謂佛色身同百施色,譬如天王百施一身,如吠琉璃地基清凈一一現多種色影,於眾多不同眾生清凈信心等顯現色身故。《寶性論》云:「琉璃地清凈,天王現身相,眾生心地凈,能王現身影。」語善教誡以天鼓喻顯示者,謂佛語如同天鼓,譬如三十三天處等,天鼓不擊從往昔願等白凈業力,出生四法印等說法聲,諸佛能仁世尊說法不加功用分別,隨眾生各各業與根性宣說教法故。《寶性論》云:「如天諸天鼓,從自業出聲,世間能仁法,語從自業生。」意以雲雨喻顯示者,謂佛的意如雲降雨,譬如夏季時陰雲密布,為世間秋收豐滿之因,皆由雨水續降大地,佛意亦從大悲云為眾生善法秋收之因,即不加功用分別而相續降正法雨。《寶性論》云:「猶如夏時雲,秋收圓滿因,水積無功用,續續降於地。如來意悲雲,勝者正法雨,眾生善獲(秋收)因,續降無分別。」如來身語二事業以梵喻顯示者,謂如來身語二事業如梵變化,譬如彼梵從自處雖無所住,但於余天處及余梵處不加功用多種示現,諸佛能仁雖然法身不動,但於諸世間界具根所化眾生,以化現無量,不加功用宣說正法故。《寶性論》云:「如梵從梵處,如是雖無住,從天處一切,無勞示顯現。如能仁法身,無功於諸界,無勞諸具根,化現作宣說。」意事業以日喻顯示者,謂如來意事業如日,譬如日光暑熱時,一時蓮花開敷,令鄔波羅花(睡蓮)合閉,能令秋收成熟等一時而生,然日光令水生(蓮花)開敷的功德,睡蓮合閉的過患,彼彼作用無有分別。如來雖契合有些所化眾生的根性,雖說法安立增上生與決定善位,但有些所化眾生,以業為緣,安立增上生;有些以業為緣,令安立於決定善,如來於彼彼無分別無勞任運出生故。《寶性論》云:「如日暑熱於一時,蓮花開敷睡蓮閉,水生(蓮花)開合功與過,日無分別聖如日。」意密以摩尼寶喻顯示者,謂如來意密如摩尼寶珠,譬如摩尼寶珠由希求衣食等若祈禱,隨各自所欲皆能圓滿,然彼珠寶皆能滿足彼諸樂欲而無分別,佛為所化眾生說法時,由所化眾生意樂信心,各各所聞勝解諸法,如來於此所化眾生宣說此法事業,悉無分別任運而轉故。《寶性論》云:「如是如意珠,雖無分同時,行境處意樂,一切各圓滿。如佛依如意,諸意樂各異,聽聞種種法,於彼無分別。」語密以聲響喻顯示者,謂如來語密如聲影(響),譬如聲影(響)之聲能令他識生起,無分別行,不加功用造作,不住內外。如是如來的語,雖然能令他識生起,但無分別行,不加功用造作,不住內不住外的事業任運而轉故。如《寶性論》云:「如空響回聲,從他識所生,無分無造作,不住內與外。如是如來語,從他識所生,無分無造作,非住內與外。」身密以虛空喻顯示者,是說如來之身密猶如虛空,譬如虛空雖無少許觸礙,但非顯色非形色,及非眼識所取,無色無表之虛空,雖見有高下等之行相,但虛空無高下等。如來的身雖在有些所化眾生前顯現高與低,但如來身無有差別故。《寶性論》云:「無少許無顯,不得(無緣)亦無依,超越眼識道,無色及無表。如虛空高低,彼見非如是,如是一切佛,彼見非如是。」彼佛一切所依大悲心為大地寶以喻顯示者,是說如來的大悲心如大地寶,譬如大地寶雖無分別,但一切秋收等生長皆依大地增長、堅固和寬廣(發展),圓滿佛世尊依不加功用分別,增長一切眾生善根故。《寶性論》云:「於地生一切,依地無分別,增長堅固廣,如圓滿佛地,依於無分別,眾生諸善根,一切令增長。」總之,圓滿諸佛不加功用而無分別等起,依大悲心相續任運宣說正法,令諸具根眾生獲得增上生與決定善故。《莊嚴經論》云:「於一切世間,晝夜六次觀,具足大悲心,頂禮饒益尊。」五、余義(旁義):有說,如來身語意三密,以寶等喻顯示不合理者,因為於彼所謂無證明故。彼的證明者即諸經中所說故。佛的身密者譬如由菩薩勢力所系不能見如來頂,尋求如來無量無邊身,但自身化現八萬四千踰繕那身者,雖觀如來身,但見如來身六十八億踰繕那,其次自己生起化現力,雖見上方百千俱胝兢伽沙數佛剎世界蓮花,但不能見如來頂髻,不能見如來身量邊際。如《秘密不思議經》中所說。佛的語密者如大目犍連為觀察如來語量,雖住須彌頂,亦同樣聞如來語,其次自己生起神通變化力,於娑婆世界西方山超過四洲,超過周圍世界中周圍之上,同樣聞如來語。其次由如來力及由自己神通變化力,過西方九十九兢伽沙數佛剎,至世界名光明幢,至光明王如來缽下經行住處,如是如前皆聽聞如來說法語。廣說如《秘密不思議經》中所說。佛的意密者即彼經中所說:「如來意無退轉,意無分別」如是廣說。其義是說,智法身(有法),汝相續不斷,汝的事業亦相續不斷者,謂汝是盡生死際究竟作一切眾生利益故。【《現觀莊嚴論·選集要義釋》】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旺相休囚死什麼意思?
※鉛筆上的HB是什麼意思?
※何為五星聚講?山峰剝換是什麼意思?
※吉神都有哪些,母倉是什麼意思l 擇吉紀要
※八字中比肩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