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南卓:「不務正業」寫專著 《羯鼓錄》名傳千古

洛陽為十三朝古都,帝王將相在此紛紛亮相,京城的輝煌遮蔽了洛陽縣的稱謂,使其縣名不彰。與位高權重的帝王將相相比,洛陽縣縣令大多默默無聞。洛陽縣之外的新安縣、永寧縣(今洛寧縣)等縣縣令同樣鮮為人知。在這裡,《洛陽晚報》記者為您講述洛陽及諸縣縣令的吏治故事。

唐朝洛陽令南卓在洛期間不僅與著名詩人白居易、劉禹錫進行詩歌唱和,還「不務正業」地精心搜集唐代羯(jié,閹割了的公羊)鼓的相關信息。南卓歷時十年寫成的《羯鼓錄》,成為研究唐朝音樂史,特別是研究唐朝打擊樂史的重要典籍,同時也是中國古籍中唯一有關鼓的樂器專著。

1 與賈島友善

南卓,字昭嗣,「善詩文,通音樂」,可惜的是,時光抹去了南卓的詩名,他僅以一部音樂史著作《羯鼓錄》留名至今。

南卓與著名詩人賈島友善,賈島曾有《送南卓歸京》詩:「殘春別鏡陂,罷郡未霜髭(zī)。行李逢炎暑,山泉滿路岐。雲藏巢鶴樹,風觸囀鶯枝。三省同虛位,雙旌(jīng)帶去思。入城宵夢後,待漏月沉時。長策並忠告,從容寫玉墀(chí)。」大意是勸告南卓應該趁著年富力強為朝廷盡職盡責。

賈島贈南卓的這首詩,透露出他對南卓為官的「艷羨」。賈島一生官運不佳,早年出家為僧,後來受教於韓愈,並還俗參加科舉考試,但屢試不中。唐文宗時他遭到排擠,被貶為長江主簿。唐武宗會昌初年,他由普州司倉參軍改任司戶,未到任便病逝。

與賈島一生清苦、官名不顯相比,南卓還算幸運。他於唐文宗大和二年(公元828年)任拾遺,大和四年(公元830年)任江陵府松滋縣(今湖北省松滋市)松滋令,唐武宗會昌元年(公元841年)任洛陽令,後出任黔南觀察使(今貴州省中南部)。

2 白居易、劉禹錫勸他寫書

在任洛陽令期間,南卓還與著名詩人白居易、劉禹錫進行詩歌唱和,並多次陪同白、劉在洛陽宴遊,留下許多唱和詩篇。

白居易寫有兩首關於南卓的詩歌,其一,《南侍御以石相贈助成水聲因以絕句謝之》:「泉石磷磷聲似琴,閑眠靜聽洗塵心。莫輕兩片青苔石,一夜潺湲直萬金。」南侍御即指南卓。

其二,《全唐詩》收錄《酬南洛陽早春見贈》:「物華春意尚遲回,賴有東風晝夜催。寒縋柳腰收未得,暖熏花口噤初開。欲披雲霧聯襟去,先喜瓊琚入袖來。久病長齋詩老退,爭禁年少洛陽才。」白居易寫作此詩時已年過七旬,年過半百的「南洛陽」南卓在白居易面前當然是「年少洛陽才」。

洛陽令南卓一邊寫詩歌,一邊玩音樂,在和白居易、劉禹錫喝酒的時候,經常談起關於唐朝音樂的故事,白、劉二人也對這些事情進行回憶和講述,交談多了,白、劉便意識到其中的重要價值,因此勸告南卓將這些音樂故事記錄下來,以免被埋沒了。(如圖)

南卓可能沒有意識到此事的價值,並沒有立即照辦。等到一名姓盧的官員赴任河南尹後,白居易和劉禹錫再次勸告南卓動筆,這時南卓才「粗為編次,尚未脫稿」。

好在《羯鼓錄》的雛形已在洛陽出現。公元848年,南卓調任婺州(今浙江省金華市)刺史,在婺州刺史任上,南卓完成《羯鼓錄》前錄,並為此寫記。

3 十年寫就《羯鼓錄》

武漢音樂學院碩士生周艷對南卓及其《羯鼓錄》進行了深入研究,認為《羯鼓錄》雖然成書於南卓任黔南觀察使期間,但書中所記錄的內容是其在任洛陽令期間搜集的。南卓從動意到寫作前錄、補充後錄,前後長達十年,說明《羯鼓錄》是一部經作者深思熟慮後寫成的專著。

《羯鼓錄》一書屬筆記體,分前後兩錄,前錄成於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後錄成於大中四年(公元850年)。

羯鼓是一種出自西域的樂器,兩面蒙皮,腰部細,用公羊皮做鼓皮,因此叫羯鼓。《羯鼓錄》記載,羯鼓的形制優美,外觀像山桑木製成的小漆桶;鼓身為圓桶狀,兩頭蒙革並用絛繩拉緊,下有小牙床托著,有木質、石質之分。演奏時通常將其橫置於小牙床上,以兩杖敲擊左右兩面,所以又稱「兩杖鼓」。

擊羯鼓的「鼓杖」所用材料也十分講究,一般選用檀木、狗骨等材料製作。

羯鼓桊(juàn)是鐵條編製的盤形物,用作固定鼓的形狀。其製作要求絕對均勻且密封性能好,「桊用剛鐵,鐵當精鍊,桊當至勻」。

4 唐玄宗酷愛羯鼓

南卓在《羯鼓錄》中留下了許多唐樂故事,如唐玄宗李隆基就酷愛羯鼓,他甚至認為,古琴雖然被士大夫視為修身養性之樂器,但是同羯鼓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唐玄宗不僅是羯鼓、笛等樂器的出色演奏者,在樂曲創作方面也展示出高超的音樂才能,不少曲目如《霓裳羽衣曲》《紫雲》等都流傳後世。

在《羯鼓錄》所錄的132首曲目中,《色俱騰》《乞婆娑》《曜日光》等92首曲名均是唐玄宗製作的。唐玄宗還新制了多首羯鼓獨奏曲,有些曲目的創作過程被後世傳為佳話。

《羯鼓錄》記載,唐玄宗曾臨軒擊鼓演奏《春光好》,曲終時,杏花苞、柳芽均已開放。唐玄宗曾自製《秋風高》,據說在秋高氣爽時演奏,必定有清風徐來,樹葉緩緩飄落。可見唐玄宗製作羯鼓曲目的技藝之高超和演奏技能的出神入化。

寧王(唐玄宗的哥哥)之子汝南王李璉小名花奴,不僅姿容秀美,而且十分聰敏,唐玄宗鍾愛他並教他音律。花奴平時喜戴砑絹帽,這是一種用砑光絹製成的舞帽。一次遊玩時,唐玄宗自摘紅色木槿花一朵,放在花奴的帽笪(dá)處,「二物皆極滑」,放了好大一會兒才放好。此時花奴奏了一曲《舞山香》,曲畢而花不落,玄宗大喜而笑,誇獎花奴:「姿質明瑩,肌發光細,非人間人,必神仙謫墮也!」

花奴此技正是羯鼓演奏的最高技巧——「山峰取不動,雨點取碎急」,「山峰」指演奏時頭絲毫不動,「雨點」指擊奏羯鼓的手法之快。這正是花奴帽上笪處插木槿花擊鼓而不掉的要領所在。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唐玄宗的這種態度,使得羯鼓在唐代身價大增。

5 古籍中唯一鼓類專著

《羯鼓錄》是研究唐朝音樂史,特別是研究唐朝打擊樂史的重要典籍,也是中國古籍中唯一一部鼓樂器專著。《羯鼓錄》詳細記錄了唐代羯鼓的相關信息,使其盛期的樂曲、演奏等信息永留於世,因此,它也是探尋唐代羯鼓藝術的權威著作。

《羯鼓錄》一書為唐代打擊樂器羯鼓保留了彌足珍貴的文獻史料,記載了許多傑出的羯鼓演奏者,如汝南王李璉、宰相宋璟、雙流縣丞李琬等。書中保存了他們與羯鼓相關的一些典故,如「羯鼓催花」「黃幡綽『聽鼓避禍』」「曹王李皋注油試鼓桊」等,生動地記錄了唐代羯鼓的發展歷史。

洛陽令南卓的「不務正業」,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的唐代羯鼓資料。


推薦閱讀:

專著出書編和著的區別
擇日專著
十四年終填補中國閱讀史專著空白

TAG:千古 | 專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