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5名悶死兒童生前時光:在家只能吃稀飯鹽巴

貴州5名悶死兒童生前時光:在家只能吃稀飯鹽巴2012-11-22 08:22:21 來源: 東方早報(上海) 有29987人參與 .ntshare-wrap {display:inline-block;float:right;}.ntshare-wrap a {display:inline-block;cursor:pointer;height:22px;width:20px;vertical-align:text-bottom;margin-left:3px;background:url(http://img6.cache.netease.com/img09/icon/share-icon2.png) no-repeat;}.ntshare-wrap .ntshare-sina {background-position:0 -36px;}.ntshare-wrap .ntshare-renren {background-position:0 -76px;}.ntshare-wrap .ntshare-qzone {background-position:0 4px;}.ntshare-wrap .ntshare-youdao {background-position:0 -116px;}.wb-article-sharewraper{ width:70px; top:-1px;}.wb-article-sharetipswraper{width:110px;}

從乾溝苗寨(即擦槍岩村團結組)通往村委會的路有兩條:一條是步行需要一小時的土公路,一條是必須翻越亂石、密林的山路。山路路程短,卻險峻難行。

從擦槍岩村通往海子街鎮的盤山公路,則是九曲十八彎,車行還需三小時。而從海子街鎮到畢節市區的路,也有13公里。

這條曲折的路,5個10歲上下的孩子走過多回。2012年11月5日(一說是10月底),他們相伴著走出山寨,從此再沒回來。十多天後,一個寒冷的雨夜,他們並排躺進畢節市七星關區流倉橋辦事處樓下空置的垃圾箱內,終結了流浪的童年。

慟哭

「養不教,父之過」,說出這句話的時候,陶進才完全不像只有小學一年級文化的老農。

12月20日的下午,濃霧籠罩的山野,能見度不足五十米。陶進才隻身一人在半山腰犁地,面對一批接一批地翻山越嶺來尋訪的記者,這位56歲的漢子終於失聲痛哭。兩天前,噩耗傳回苗寨,陶進才白天進山犁地,晚上割草餵豬,直至失眠的深夜,才起身獨自到牛棚里尋找5個侄兒的身影。

陶家五兄弟中,陶進才排行第一。遇難的侄兒中,13歲的陶中林是老二陶進友的兒子;12歲的陶中金(陶中井)和11歲的陶中紅是老四陶學元的孩子,12歲的陶沖、9歲的陶波的父親是老五陶元伍。

作為大伯父,陶進才知道孩子們在家挨打挨罵時,常常躲進牛棚——去年夏天,陶中林離家出走,在海子街鎮上流浪一個星期,被老二陶進友追回家「捆繩子」,遭一頓暴打之後,就睡在了牛棚里。陶進才沒有料到,5個孩子會在一夜之間以一種匪夷所思的方式死在了一起。畢節官方的通報稱,他們死於「意外」,是在垃圾箱內生火致中毒死亡。

離家

背靠深山,人多地少,使擦槍岩成為海子街鎮最貧困的鄉村,而苗寨則是全鎮最窮的村組。村幹部說,人均年收入不足1500元,年輕人基本都選擇了外出打工。

為了省下一點車費,陶家兩兄弟學元、元伍2012年春節前就南下深圳「找錢」,陶學元還帶上了老婆和幾個年長的孩子。留在家的陶中井、陶中紅和陶沖、陶波,很快陷入困境。「長到十歲,就要拉扯弟弟妹妹了。」陶進才說,陶家大人們經常兩三個月才寄一次錢回家,一次兩三百,根本不夠吃。五個孩子平時的伙食,就是稀飯和鹽巴。

「吃不飽,更不談上學了。」陶進才說,五個孩子中,三個是「黑戶」,念了幾天書,就被老師攆回家了。輟學的孩子們經常結伴去苞谷地里掰玉米、摳土豆,鄰居們找上門,陶進才也無奈,「二三十個孩子,我自己還有七個孫子,實在管不過來。」

遠在外地「拾荒」的父母也極少過問孩子的事,陶元伍乾脆從不打電話。失去管教的孩子,像斷線的風箏,循著父母的腳步,開始四處流浪。2011年年底,陶沖和幾個孩子就出現在畢節市區的各個角落。

直至今年11月5日(一說10月底),在家務農的老二陶進友喊兒子陶中林去地里割豬草,陶中林提起褲子,一溜煙跑了。不一會兒,鄰居就看見5個孩子沿著那條險峻的山路翻出山寨,走向了人生最後的驛站。

流浪

郝行(化名)是陶家孩子流浪生涯的最初見證者之一,或許,也是他們留在人世間最溫暖的回憶。如果上天能給他們的相遇相交再長一點時間,悲劇很可能逆轉。

2011年12月27日深夜,畢節市區雙井寺車站附近,匆忙回家的郝行,看到兩個蓬頭垢面的孩子圍在一家餐館門外的火爐邊烤火,其中一個身著一件單衣,「拉鏈爛了,露著胸口。」嚴冬的季節,夜不歸宿的孩子瞬間勾起了他十幾年前的回憶——1998年前後,15歲的郝行為了學武,毅然離開了貧寒的老家,在河南少林寺外流浪多月,終獲善人相助,漸漸走向了自強的人生。

郝行走過去,問了一句「冷嗎?」

孩子回答:不冷,有點餓。

郝行把他們帶進一家麵館,給了一人一大碗熱面。交談中,孩子自稱是畢節市大方縣人,父母離婚,父親出去打工,和爺爺奶奶在一起,整天放牛,沒吃的沒用的,父母也不給錢。

15歲起離家流浪、備嘗人世艱辛的郝行,在28日的凌晨1點,送兩個孩子「回家」。那是畢節南關橋附近的街道上一處與變壓器箱相連的封閉「小屋」,不足兩平方米,一床破舊的被褥下曾擠過6個流浪小孩。其中之一,正是陶元伍的兒子陶沖。

「前幾天太冷,幾個小孩子用撿到的汽油燒火烤,陶沖的臉和腿都被燒傷。」郝行指著他當晚拍下的照片,回憶說,他當時掏出20元錢,讓陶沖買點葯。陶沖回答:不用買葯了,腿壞了,這兩天出不去了,要不了錢,這錢留著吃飯。

此後的十多天里,郝行幾乎每天都去「小屋」,囑咐孩子們「餓了不要去偷」。某一個晚上,腿被燒傷的陶沖獨自睡在「小屋」里,對郝行說:小夥伴們嫌「小屋」太小,要讓給「病人」,就去城裡的電視塔下睡覺了。

以前,他們還睡過商場的地下通道,後來被撿廢品的大人搶走了地盤。「我現在小,過幾年就可以出去打工了,我也想讀書,但是家裡沒人管我,我就不讀了。」陶沖說。

救助

郝行下決心像當年自己遇到的「善人」一樣,救助這些孩子,直到他們成年。他把自己每天去「小屋」看孩子的照片發布在網路上,呼籲人們幫助他建立一個「流浪兒童之家」,他甚至說通了畢節一家私立學校的校長,減半收取學費,讓這些孩子讀書。

「小一點的孩子上學,大一點的我帶著,教他們手藝。」愛心終於得到了回應,郝行的舉動不但觸動了當地不少網民,還引發了媒體的關注。當地一家報紙連續發出四篇系列報道,陶沖等6名流浪兒童的生存現狀引發了空前的關注。

此時,民政部門坐不住了。2012年1月12日,民政局將6名流浪兒童全部找到。民政局領導還親自打電話請郝行前去看望,告訴他,孩子們「理了發、洗了澡,都安頓好了,正在聯繫家人」。

郝行沒料到,沒過多久,他在街上又遇到和陶沖一起流浪的兒童,說是呆在民政局安置點裡「沒有自由,上廁所都要按時」,於是,砸壞窗戶、撬開門鎖逃了出來。「我覺得民政局肯定有責任,為什麼要撬開門鎖跑呢?肯定是感覺不到溫暖。」

死亡

又一個冬天來臨,陶沖和他的4個兄弟在饑寒中結束了流浪的童年。

11月19日晚,貴州畢節七星關區流倉橋辦事處,門面房老闆李起國,在陶沖兄弟5人遇難的地方久久徘徊。3天前,他們親眼看見孩子們的遺體被拖車運走。「不是殯儀館的靈車,是拖垃圾的車拖走的,把垃圾箱的蓋子一蓋,直接就拉走了。」李起國說,那一刻,他覺得,孩子的遺體被當做了垃圾。

李起國回憶,出事的垃圾箱是七星關區流倉橋辦事處半個多月前新購置的,還沒來得及分發到各個街道,孩子們差不多也是同時來到附近落腳的,他們白天出門乞討,晚上回到辦事處樓下的工地圍牆內烤火過夜。

街道上的小攤主和門面房老闆都對他們留下了印象,但是,街道辦卻否認見過他們。「誰管這事?也沒人問,也沒人管。我看著很可憐,還想過收養其中一個孩子,但一想他們都太大了。」李起國說。

物是人非,3天後,又一個細雨紛紛的夜晚,垃圾桶正對著的工地,一段被熏黑的圍牆下,仍散落著一副羽毛球拍、幾塊木質三合板,這是孩子們留下的全部痕迹。


推薦閱讀:

?一張木凳,一寸時光
安與沉默、習慣不解釋,人到中年,誰沒有過一段異常難耐的時光?
時光易老,芳華易逝,且行且珍惜
形容歲月流逝的句子,感嘆歲月流逝的句子_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
陽江迎來大好時光

TAG:兒童 | 貴州 | 時光 | 能吃 | 在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