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送禮的講究和禁忌》

《德國人送禮的講究和禁忌》

作者楊悅

來而不往非禮也,人情練達即文章。

生活在異國他鄉,入鄉隨俗是一門學問。與德國人打交道,接受禮物和送禮都是不可避免的,並且,也應該是一件讓雙方高興的事情。

如果是德國人請你上飯店吃飯,帶一樣小禮物,表示一種基本的禮貌就足夠了。如果是去德國人家裡做客,一般是女主人親自下廚,那麼,禮物最好送給女主人,以示對女主人的尊重。要知道,古今中外有些東西是共通的,比如一個家庭的氣氛,或溫馨熱鬧,或冰冷緊張,都是靠女人來調節和渲染的。

那麼,什麼樣的禮物合適呢?如果雙方不是太熟悉,不太了解主人的嗜好,那麼,送花、巧克力和酒都是不錯的選擇。沒有一個女人不愛花的,特別是那些從小在祖輩和父輩家花園裡成長起來的西方女人。

如果雙方比較熟悉,了解主人的嗜好,那麼就視自己的經濟狀況而定,送女主人一本眼下流行的暢銷書或者一瓶香水、沐浴液、按摩油都不會錯;這種東西女人永遠都不會嫌多的,前提是你得了解她的閱讀偏好或者鍾情於哪種香氛。

給德國人送禮,有個大前提,就是不要送過於貴重的禮物。如果你就是一個學生或者靠薪水生活的普通人,量力而出就夠了,關鍵在一個心意。

德國普通人大多很會挑選、製作和贈送禮物,這源於他們從小接受的貼近生活的務實教育。他們從幼兒園開始,就在老師幫助下做手工,常常利用廢物廢料,製作值不了幾個錢、但非常有創意的小禮品。每逢母親節、聖誕節、復活節,孩子們都會在老師悉心指導下,搗鼓些充滿了稚氣的、應景兒的小物件兒帶回家來送給父母。

所以說,如果你有一雙巧手,能夠化腐朽為神奇,那麼,花很少一點原料費,手工製作一件禮物,比如說織條圍巾、手套,一定能博得主人家的喝彩。「禮輕情意重」這句中國老話,在德國人那裡也是行得通的。

這種日常生活中的送禮,禁忌是你送的禮物搶了女主人的風頭。在我自己身上就發生過這樣一件事兒,N年前,我們剛搬進新居,鄰居請我們一家和另外兩家鄰居喝下午茶和吃蛋糕。當時我們帶去的禮物是杜伊斯堡市最古老最著名的咖啡店的招牌蛋糕,香甜可口,價值不菲。而別的兩家鄰居送的是植物和花草,那個時候大家的園子都空蕩蕩的,花花草草正適宜。

去了之後,我就意識到送的禮物不妥,因為女主人已經辛辛苦苦地準備了豐盛的蛋糕和茶點。我們帶去的蛋糕往桌上一擺,實在有喧賓奪主的嫌疑。雖然那天我沒有感受到主人家的絲毫不快,但我自己心裡過意不去,一是覺得搶了女主人的風頭,二是如此一來,糕點多得根本吃不完,可能造成浪費。故我覺得這個禮物送得不出彩,禮數是盡到了,德國人都是識貨的主兒,但花同樣多的錢,可以有更好的選擇。

故,如果不是聚餐,不是去特別熟悉的朋友家吃飯,主人沒有特別請你帶拿手菜去品嘗,那麼,最好不要自作主張地帶餐點去赴宴,而是帶上給主人的貼心小禮物,一邊大快朵頤,一邊不吝讚美女主人的廚藝,觥籌交錯間,賓主盡歡。

我們在德國當老闆這麼多年,收到員工送的禮物不計其數,主要是在我們的生日和聖誕節。德國公司里,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就是誰過生,誰就得請客,一般員工都是帶生日蛋糕之類的來,也有勤快的女員工,事先在家裡做好三明治帶來,並且提前通知所有人,這天的午飯她包了,大家不用帶了。

作為老闆,出手不能小氣,員工都是為你工作的,員工請吃蛋糕,老闆就得請豐盛的熱餐。要麼請吃送上門的熱氣騰騰的比薩餅,要麼請大家去餐館搓一頓。

德國人的團隊精神在給老闆送禮時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當初我們只有兩位員工的時候,那兩位大男人就有商有量。他倆是有心人,看見我的辦公室里掛的都是莫奈的睡蓮,掛曆也是印象派和後印象派的作品,就在我生日的那天,合送了我一本《莫奈在吉維尼》的書。就是這本十幾年前的書,把我們今夏帶到了法國巴黎近郊吉維尼的莫奈花園。

我先生四十歲生日那天,我和往常一樣,早早下班回家照顧女兒了。老公回來時捧了一個非常大的敞口的禮物盒,上面用金線銀絲裝飾得非常漂亮,裡面琳琅滿目地擺滿了各種小禮品,讓人眼花繚亂。他高興地告訴我和女兒,今天下班前,員工們把他請到倉庫,所有員工齊齊排成行,面前擺著為他精心準備的生日禮物,一起為他唱生日歌,差點把他眼淚都唱下來了。

這樣的一份禮物,說輕也輕,就是每個員工從家裡隨意帶一樣東西來,都是在超市裡就能買到的各種美味可口的食品,一塊巧克力,一罐草莓醬,一瓶利口酒,一段熏腸,等等等等,值不了幾個錢,但它們彙集在一起,就是滿滿的一筐情意。

員工的收入參差不齊,家庭狀況也不盡相同,有的單身,有的拖兒帶女,這樣一種人人平等的送禮方式,既不會給任何一位員工帶來經濟上的壓力,生日卡上有每個人的簽名,誰也不會覺得自己低人一等;又表達了員工們對老闆的尊敬與祝福,體現了員工之間的平等意識和團隊精神,最重要的是避免了任何個人巴結老闆的嫌疑,讓每一個員工,無論職務的高低和收入的差異,都保持了做人的尊嚴。

每逢聖誕節,我們都要宴請員工,表示對他們一年辛勤工作的肯定與感謝,德國人不分男女,大多特別能喝,一般都是不醉不歸,每年都有醉得不省人事的員工,以至於我們不敢再提供中國白酒了。在聖誕晚宴上,還有抽獎的傳統節目,每個員工都有份,圖個樂子。來而不往非禮也,員工們在骨幹員工的召集下,每次都會聯合送份禮物給我們,聖誕卡有每個人鄭重的簽名,禮物以花卉和植物為主。

我們中國有句老話,叫做禮多人不怪。這句話,用在德國,說對也對,說不對就不對。如果送禮給私交好的朋友,這句話就中,有多喜歡就送得多歡喜;如果送給你有求於人的當權者或者與你有直接利害關係的人,這句話就差矣,送不如不送,送得多可能錯得多。

前面講了,德國人喜歡聯名送禮物給老闆、同事和鄰居,比如誰結婚、生孩子或者生日等等。一份共同出資的禮物表達的是一種情誼,和送禮者作為一個團隊的互助精神,不計較誰出的份子多一點,少一點,既保全了經濟有困難的同事和朋友的顏面,也避免了不必要的攀比和打腫臉充胖子的逞強,體現了德國人的一種人文情懷。這種聯合送禮我們也常常參與。

但有的禮就送不得,比如給政府官員,這不叫送禮,這在德國叫行賄,行賄受賄敗壞社會風氣不說,說得嚴重點,是會受到法律制裁的,是會丟飯碗,甚至坐牢的。我們在德國經營公司的這16年里,沒有請政府官員吃過一頓飯,送過一次禮。大家公事公辦,井水河水,各不相犯。我們辛辛苦苦地工作,幫助政府解決就業,給政府交稅,就盡到了一個企業的責任,可以問心無愧。

前面的故事都是拋磚引玉,最後,我想講講在德國幼兒園和學校送禮的情況,這是我最想與大家分享的感受。

女兒剛上幼兒園不久,聖誕節快到了,我向鄰居請教,是否出於尊師重道的禮節,給老師送份象徵性的小禮物,比如一束鮮花什麼的。鄰居癟癟嘴,說:不用,這樣有拍老師馬屁的嫌疑,不好的。可是我細心觀察,發現還是有家長不避諱地給老師送禮,但真的都是薄禮而已,往往就是一塊在超市裡就能買到的物美價廉的巧克力等等,不會讓人有不好的聯想。

新年之後,新入園孩子的家長們民主選舉了家長委員會,這下所有的送禮問題都迎刃而解了,從那以後,每逢老師的生日和聖誕節,都由家長委員會以所有孩子的名義統一送一份禮物給老師,費用從班費里開支。

無論在幼兒園或者在小學,迄今為止,女兒繳納的班費差不多是每學期5個歐幣,德國人的人均月收入在四位數以上,每 6個月繳納5個歐幣實在不多。儘管如此,老師在每學期的家長會上老生常談,哪家有困難,可以私下提出來,予以免交班費,並且,老師會為此保密,以免傷害該家長和孩子的自尊。

班費由老師和家長委員會共同保管和支配。這樣一來,家長們再也不用考慮給老師送禮的事情,一切由家長委員會統一安排。

德國人的觀念是,人非聖賢,都可能有私心,老師也是普通人,如果家長們爭先恐後地給老師送禮,甚至相互攀比,那麼,就可能導致老師在學校里厚此薄彼,做不到公正、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這不僅不符合眾生平等的人文精神,而且可能滋生校園裡的腐敗和不公,嚴重損害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妨礙他們的茁壯成長。

孩子,是每個民族的希望與未來,國家和社會有責任和義務為我們的下一代提供一個健康而平等的生長環境。

強國先立人。還我們的孩子一個乾乾淨淨的校園,是每一位母親的心愿。


推薦閱讀:

德國人把哪個當作最好投資
德國人的這一癖好 讓蘇聯逃脫了亡國之禍!
德國Anmous安慕斯:德國人不相信物美價廉
德國人竟這樣說:全世界都應謝謝中國的真正原因 - 新聞 - 加拿大華人網 - 加拿大華人門...
1945年,為納粹殉葬的德國人

TAG:德國 | 德國人 | 送禮 | 禁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