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文化建設也應全面提速,持續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開拓文化發展之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優秀傳統文化,熔鑄於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中華文化綿延數千年,凝聚了中華民族的知識智慧和理性思辨,是中華民族不斷前行的精神動力。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梁濤表示,正是由於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薪火相傳,對革命文化的傳承發揚,以及對當代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科學繼承,中華民族才能夠在世界文化激蕩和先進文化之林中更有文化自信的底氣。新時代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要有新的內涵和形式,在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基礎上,不斷吸收借鑒世界不同民族先進文明成果,從而實現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文化軟實力是國家軟實力的核心因素,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文化的影響力、凝聚力和感召力。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研究員黃行表示,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努力提高國民綜合素質,加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是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方面。要在歷史與現實、東方與西方的文化交匯點上,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長處,在內容和形式上積極創新,努力鑄造中華文化的新輝煌。

在中華美學學會副會長、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教授王傑看來,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要在學理上論證新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的重大理論問題,推動當代文化與社會主義宏偉目標建立起深層次的關係,將人民大眾的文化熱情與更高尚、更豐富、更多樣化、更美好的社會理想結合起來,為激勵人民努力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注入強大的情感力量。

滿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從2013年到2016年,我國文藝演出觀演人數年均近10億人次,全國公共圖書館累計流通人次近23億,博物館參觀總人次近30億。文化產業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012年的3.48%提升到2016年的4.07%。不斷豐富完善的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正在逐步滿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社會主義文藝是人民的文藝,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在深入生活、紮根人民中進行無愧於時代的文藝創造。黃行表示,文化創新離不開人民群眾的創造,一方面要以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基礎,另一方面要體現時代精神,這是文化創新更重要的追求。

偉大的時代呼喚偉大的文學藝術作品。王傑認為,在當代社會,文化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先導,文化自信在審美和藝術活動中的全面呈現,將為新時代的社會主義事業提供強大的文化推動力。五年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轉化為人民大眾日常生活及其文化實踐中的具體內容。為人民大眾服務的公共文化體系建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在相當廣泛的程度上滿足了人民大眾日益增長的文化消費需要。哲學社會科學界的理論研究、高品位的文學藝術創作和演出、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等都得到了強有力的支持。這些文化建設方面的重要舉措,勢必推動當代文化的繁榮、豐富和新一輪的發展。

文化繁榮興盛關乎民生福祉,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紐帶。梁濤談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過程中,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質量也越來越高,更加期待好的文藝作品、文化產品出現。通過文化事業發展反映良好社會道德、社會理想、社會風尚,真正滿足人們的文化需求,才能使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從而提升人們的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

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既要關注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也要關注中國文化的國內凝聚力。」正如黃行所言,沒有內在凝聚力的文化,是不可能有外在影響力的。文化軟實力是現代社會發展的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然伴隨中華文化的繁榮興盛。而繁榮興盛中華文化,必然以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為根本途徑。他表示,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運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指導文化建設。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使之成為全體社會成員普遍理解接受、自覺遵守奉行的價值理念,成為全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

在王傑看來,文化是人類創造性活動的最高程度上的體現和實現,只有在文學、美術、音樂、電影等領域,實現中華文化創新和再創造,才能使中華文化強有力的文化基因獲得當代形式的呈現,使中華文化的價值觀和智慧成為當代文化審美形式,成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共同語言。展望新時代文化建設,他表示,大眾性、群眾性的文化將與新的生活生產方式相結合,社會主義理念成為一種美好的社會發展趨勢,文化將作為一種具有物質性的力量和改造社會的力量,成為連接人與人的中介和紐帶,成為人類建設命運共同體的基本平台。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這一偉大進程中,人文社會科學工作者要肩負起時代賦予的神聖使命。」梁濤認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然伴隨著文化的復興與繁榮。構建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文化,人文社科工作者要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提高認識問題、把握時代脈搏的能力,提出新的理論、新的思想,不斷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人民和社會的要求。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人會說司馬遷在《史記》里大量偽造篡改歷史?
柏孜克里克石窟壁畫(二十八)—《中亞古寺出土壁畫》1948年
楞嚴經(第19集 文字/mp3)凈空法師講於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 儒釋道多元文化講堂
寫作的愉悅究竟來自於哪裡?
為什麼清朝皇帝的名字都那麼難念?

TAG:文化 | 自信 | 中華 | 中華文化 | 文化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