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輪式裝甲車:看解放軍王牌排第幾
火力支援車、突擊炮、電磁干擾車、指揮車、坦克救援車、兩棲戰車等等多個角色。以一款底盤為基礎,可以迅速改裝成具備特定功能的戰鬥車輛。縱觀世界各國最新研製輪式裝甲車,不斷提升火力也成為一大趨勢。傳統裝甲車主要擔負步兵運載的任務,一開始只配備一些重機槍等武器,而如今的輪式裝甲車,已經換裝上了30毫米口徑的速射炮、移動武器站、大口徑火炮甚至是反坦克導彈。想像一下,一門120毫米口徑的主炮安裝在輪式步戰上,這款戰車已經成為能與輕型坦克匹敵的重型武器。
目前世界各國都在抓緊研製輪式裝甲車,其中也誕生出了不少的經典型號,入中國的09式、美國的「斯特賴克」、俄羅斯的BTR系列等等。
第一名:德國「拳擊手」
集現代科技大成者
拳擊手裝甲運兵車是德國研製的一款戰車,其最大特點是裝甲防護採用了模塊化裝甲,鋼和陶瓷組合成的裝甲板塊由螺栓加以固定。這種模塊化裝甲在頂部可抗攻頂導禪,在底盤可抗地雷破壞。「拳擊手」外形光滑,結構平整,有助於降低雷達信號強度。車上還有減低紅外特徵措施。
「拳擊手」之所以力氣大,跑得快,主要靠它的駕駛模組模塊化設計。它裝置有MTU公司的8缸機械增壓柴油發動機,功率達530千瓦;配裝精密的艾利森自動變速箱和先進輪胎,備有兩種懸掛和行走裝置模塊可供選擇。因此,它戰術機動能力很強,公路最大速度達103公里/小時,最大行程1000公里。當然,它重25~33噸,確實存在戰略機動性受限的不足。不過,德、荷兩國對「拳擊手」的戰略空運能力似乎沒有看重。
「拳擊手」裝甲輸送車最多可容納11名人員。設計中「以人為本」,強調乘坐舒適性,按人機工程學原理來設計,使乘員能在艱苦的作戰環境下長時間堅持作戰。全密封的裝甲結構,既為乘載人員提供了包括三防在內的全面防護,也便於安裝大功率空調系統,適於在炎熱地區長期作戰。每個乘員座椅都配有安全帶。優化設計的懸掛裝置和減震系統,大大降低了車內雜訊,實現「寂靜」行駛。液壓控制的跳板式後部車門,使乘員能迅速上下車。車內的有效容積達14立方米,提供了寬敞、舒適的車內生活和戰鬥環境。皮質座墊和靠背柔軟舒適,座墊可折起,進一步增大載員室通道的空間。乘員的飲食和飲水裝置也很考究。乘員的身高標準為1.56~2米,而不是像蘇聯/俄羅斯的軍隊那樣,對乘載人員的身高有嚴格限制。
「拳擊手」只是國內一些刊物和網上習慣的叫法,根據生產廠商的車輛LOGO和英文單詞「boxer」來看,正規的翻譯應該是「拳師犬」,這也符合德國陸軍用動物名字命名裝甲車輛的習慣。
第二名:美國「斯特賴克」
經歷戰場洗禮的名將
斯特賴克裝甲車(Strykervehicle)為美軍21世紀戰場設計之新式八輪裝甲車,延伸自食人魚裝甲車,以美國國會榮譽勳章的兩位獲獎士兵一等兵(StuartS.Stryker)和四級技術專員兵(RobertF.Stryker)名字命名。由通用動力子公司通用陸地系統GDLS(General Dynamics Land Systems)設計生產,目前預定生產2400輛以上。
斯特賴克最大特點與創新在於幾乎所有的延伸車型都可以用即時套件升級方式從基礎型改裝而來,改裝可以在戰場前線上完成,因此提供了極大的運用彈性。若有某一型車戰損不必再等待從後方運補,可以抽調另一台較不重要的車型改裝。
以產量最大的基礎型M1126而言,車體上配有KongsbergDefence&Aerospace製造的一體式遙控武器塔,設置12.7mm口徑勃朗寧M2重機槍一門,子彈400發。7.62mm機槍M240一門子彈3,400發,40mm榴彈發射器120發,塔上還有電視瞄準鏡和紅外線夜視鏡。最大優點是都市巷戰中人員不必探出車外操作機槍,可以在車內控制一切武器。
裝甲方面為了適合空運,只有輕裝甲的IBD防彈鋼板,另外到了戰場上可以因戰況加掛複合反應裝甲,300米內防禦14.5mm以下子彈直擊和155mm以下炮彈的碎片;車內有E.I.duPont專利製造的人工纖維覆層,防止裝甲外殼受擊後內側受震波剝落四射殺傷車內人員。車體底盤另有防地雷裝甲。
伊拉克戰爭的實戰中發現;信息戰的策略並不能完全防止被埋伏的RPG-7火箭筒偷襲,所以臨時追加一種柵欄式外加裝甲,能破壞RPG-7彈頭的穿甲過程,使其失效。但這也造成諸多美國國會議員質疑斯特賴克的設計原始構想就有問題,表示其實改裝型的M113舊式裝甲車就能取代斯特賴克所有功能,不需要再花大錢買新製造斯特賴克。
第三名:芬蘭AMV
模塊化裝甲車新星
芬蘭帕特里亞(Patria)公司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Martin)合作研發的模塊化裝甲車輛(Armoured ModularVehicle, AMV)稱得上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裝甲車之一。
帕提亞AMV 8×8輪式步兵戰車擁有整個AMV車族最強大的裝甲防護,其裝甲組件是防護級別最高的。在車體的中後部安裝了1座GDLSCTCLAV-30毫米炮塔,該炮塔為雙人炮塔。炮塔上安裝的是ATKBushmaster公司的30毫米機關炮和1挺7.62毫米同軸機槍以及晝夜瞄準具。第1輛步兵戰車原型車被命名為AMV-P2,已經交付芬蘭陸軍測試。步兵戰車具備兩棲作戰能力。
帕提亞AMV 8×8裝甲人員輸送車型安裝有帕提亞公司自行研製的PML-127 OWS炮塔,該炮塔為全開放式無防盾設計,一挺12.7毫米重機槍裝在可升降的轉塔上,炮手可遙控操縱,也可手動開火。PML-127OWS炮塔為電/液綜合驅動,可360度旋轉,在-8度——+48度之間俯仰。炮手擁有一具德國蔡斯PERI-Z16A1瞄準具和NAE-200晝夜周視瞄準具(帶有GEN II+像增強管)。另外,被動紅外熱成像儀也被列入備選部件,可按照客戶要求安裝。
AMV 8×8輪式裝甲車車體凈重(不帶任何武器和裝甲組件的情況下)14噸,根據安裝的子系統的不同,戰鬥全重在14-24噸之間變化,戰鬥全重被限制在24噸以下,考慮到芬蘭多山的地形和大量的濕地,這個重量可以保持對地面較低的壓力。帕提亞公司也開發了更輕型的版本——6×6型的裝甲車,它的絕大部分零部件和子系統可與8×8型通用。AMV 6×6型的戰鬥全重可達18噸,其中有效載荷為6噸。
第四名:中國ZBL-09式
中國8X8裝甲車經典之作
ZBL-09步兵戰車又被稱為ZBL-09 8×8輪式步兵戰車、09式步兵戰車或09式輪式步兵戰車,是我國研製的的一種8×8輪式步兵戰車,它首次公開亮相是在2009年10月1日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各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大會的分列式上,它排在裝甲車方隊的第5位,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54集團軍的成員駕駛。
ZBL-09步兵戰車的主要武器為一挺30毫米機關炮、改進型紅箭-73C反坦克導彈和車載7.62mm並列機槍。其大炮版本則可以擁有一枚105毫米或122毫米口徑的榴彈炮。
ZBL-09步兵戰車所配發動機的功率為330千瓦,ZBL-09步兵戰車在公路上最大速度達100千米/小時,越野平均速度40千米/小時,最大爬坡度達30°,可跨過1.8米寬的壕溝,通過0.55米的垂直牆,ZBL-09步兵戰車的公路最大行程為800千米。
第五名:法國VBCI
擁有純正的法蘭西「血統」
法國人似乎對輪式裝甲車情有獨鍾。單就型號來說,VBR、VCR、VBL、M3、EBR、AML-90、AMX一10RC、ACMAT、VXB一170等等,不下十多種,令人目不暇接,在這方面,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能超過它。近年來,法國軍方又染指中型和重型輪式步兵戰車,VBCI輪式步兵戰車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VBCI步兵戰車採用8x8高機動性輪式底盤,機動性好,戰場可部署能力強,可以空運、海運、鐵路運輸和用公路平板車運輸。車體由前至後分別是:駕駛室和動力艙、戰鬥艙和載員室。車體前部左側為駕駛室,這是一個獨立的艙室,有隔板和動力艙隔開,又有通道和後部相連通。駕駛艙蓋向右打開,其前方有3具潛望鏡,中間的1具可換為夜視鏡,駕駛員的坐席可調。動力艙位於右側,前部是發動機和變速箱,稍後是水散熱器,發動機排氣管的布置很巧妙,可降低車輛的紅外熱特徵;動力艙的上部有一個尺寸很大的檢查窗,便於維修保養和整體更換髮動機和變速箱。包括炮塔和武器在內的戰鬥室也是獨立的,用筒狀格網和其它部分隔開,戰鬥室的位置稍稍偏右,其左側留出通道。後部的載員艙較寬敞,整個容積達13立方米,載員的坐席是獨立的,兩排載員面對面而坐。車體的最後是寬大的跳板式尾門,可用液壓裝置向下打開,尾門上還有一個向右開啟的小門。引人注意的是,VBCI步兵戰車上沒有開射擊孔,這是當前的「國際流行色」,也是安裝了附加裝甲後不得不採取的措施。可以認為,VBCI步兵戰車上的載員是以下車戰鬥為主的。
VBCI整車的凈重不超過18噸,載重量為10噸,戰鬥全重控制在26噸以內。車長7.8米,車寬2.98米,車高2.26米。乘員2人(車長和駕駛員),載員9人,這11人組成1個步兵班。可以認為乘載員人數為2+9人,或者是3+8人。因為車長既可以帶上8個弟兄下車戰鬥,也可以留在車上指揮炮長和駕駛員乘車戰鬥。
動力裝置為雷諾公司的直列6缸增壓柴油機,這是一款民用發動機的改進型,最大功率500馬力。傳動裝置為全自動變速箱,帶有4個中央差速器。轉向機構為動力輔助轉向,最小轉向半徑:正常值為11米,制動轉向時最小可達8.6米。懸掛裝置為液氣,機械混合式。後4輪為驅動輪,前4輪為轉向輪,通過前加力,可使前4輪也成為驅動輪,成為8x8的驅動形式。輪胎為395/90R22型低壓防彈輪胎,有中央輪胎壓力調節系統。VBCI步兵戰車的最大速度為100千米/小時,最大行程達750千米,過垂直牆高0.7米,涉水深:無準備時1.2米,有準備時1.5米,無浮渡能力,最大爬坡度為31度,最大側傾坡度為17度。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VBCI步兵戰車的機動性是相當不錯的。
VBCI步兵戰車的武器系統是它的另一個「亮點」。炮塔為久負盛名的「龍」式單人炮塔。炮長坐在特製的戰鬥室內,觀看著各種彩色顯示屏和儀錶板,適時地操縱機關炮射擊。其主要武器為1門M811型25毫米機關炮,身管長l_37米,為54.8倍口徑,雙向供彈,發射速度為125發,分和400發份兩種,還可以單發、3連發和10連發。發射的彈種有:曳光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APFSDS—T)、曳光脫殼穿甲彈(APDS—T)和碎甲彈等。在1000米射擊距離上,發射曳光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時,可擊穿85毫米厚的均質鋼裝甲。作為比較,著名的M2「布雷德利」步兵戰車上的M242「大毒蛇」25毫米機關炮,在1000米的射擊距離上,發射曳光脫殼穿甲彈時的穿甲威力為66毫米。也就是說,M811型機關炮的威力和「大毒蛇」25毫米機關炮不相上下。 輔助武器是1挺7.62毫米並列機槍,位於25毫米機關炮的右側。 火控系統包括:炮長穩像式瞄準鏡、激光測距儀和熱像儀等。總體性能達到或接近當代主戰坦克火控系統的水平。
第六名:瑞士「食人魚」
小國武器裝備大國部隊
瑞士的裝甲車輛技術堪稱後來居上,獨樹一幟。其代表作品便是兩棲的「食人魚」輪式系列裝甲車。
除瑞士本國採購外,歐洲、非洲、澳洲、北美和南美洲的多個國家採購了「食人魚」。1977年瑞士莫瓦格公司還特許加拿大生產491輛6×6「食人魚」,並專為美軍海軍陸戰隊生產758輛8×8「食人魚」。小國研製的武器,裝備了超級大國部隊,這是件舉世矚目的很有趣的事。「食人魚」已經發展到第五代,美國斯特賴克裝甲車也是延伸自此型。
「食人魚」的Ⅰ和Ⅱ系列有4×4、6×6、8×8和10×10四種車型,Ⅲ系列有6×6、8×8和10×10三種車型。已有3500輛「食人魚」系列裝甲車馳向用戶的營區。莫瓦格公司的設計師們為此銷售量感到驕傲,同時對「食人魚」的發展潛力充滿信心。
「食人魚」受到歡迎的主要原因除了車型的多樣性、技術的先進性外,那就是它的兩棲性了。其實,有些國家所以看上了「食人魚」,吸引力主要在兩棲性上。
各型「食人魚」裝甲車的共同點較多,包括採用獨立懸掛裝置、中央驅動系統、動力裝置前置以及駕駛員和車長的位置布置在左前方、有足夠大的載員室和一般都裝有水上推進裝置,等等。這種布置方案「能夠在控制戰鬥全重和尋求最大載重量之間找到最佳的結合點」。一位莫瓦格公司的銷售部副經理說得好:「我們的一些競爭者雖然能夠製造較大的裝甲車體,但其內部使用空間卻比我們的小得多,"食人魚』能夠為乘員提供更強的防護力。」 「食人魚」車族的成功在於「它能提供最佳的載重比和內外部體積比」,這恐怕就是「食人魚」系列裝甲車長盛不衰的訣竅。
以比較典型的8×8「食人魚」輪式裝甲車為例,戰鬥全重和乘載員人數分別為:Ⅰ型8.8噸,15人;Ⅱ型14噸,16人;Ⅲ型16.5噸,16人。載重量的比較上,Ⅱ型比Ⅰ型多了半噸,Ⅲ型的載重量達到了6噸,幾乎是Ⅰ型的1倍。車內的可用空間也相應增大,Ⅱ型的為8.5米3,而Ⅲ型的增大到11.5米3。車內空間的增大,為安裝更大口徑的武器和增載入員數提供了條件。
第七名:奧地利潘德II
「善變」的裝甲車
潘德II型裝甲車 Pandur II 8x8是奧地利的一款八輪甲車(也有六輪版本),目前為葡萄牙陸軍主力車種。2006年捷克陸軍與奧地利施泰爾-戴姆勒-普赫公司(Steyr-Daimler-Puch)簽訂8.2億歐元之協議購買234輛以上。
「潘德II」是一種性能優異的作戰平台,而且變型能力強,可根據需要加裝不同的武器系統以形成多種用途的裝甲車輛。特別是其中的8 X 8車型由於空間和載重能力更大,所以可加裝的武器系統能力也更強。
「潘德ll」的主要車型包括裝甲人員輸送車和裝甲偵察車,另外還有一種重要車型是偵察及火力支援車。首先來看一下裝甲人員輸送車的武器配置,該型車在戰鬥艙上方裝有1個帶裝甲護板的轉動武器架,根據不同客戶需要,其上可安裝7.62或12.7毫米機槍,也可安裝40毫米自動榴彈發射器。
「潘德II」與「潘德I」一樣,採用了傳統的輪式裝甲車布局,即前部為動力艙,中部為戰鬥艙,後部為載員/載物艙;而且車體也仍採用焊接裝甲鋼結構。但「潘德II」的車體外形與「潘德I』』有較大區別,如車體有所加長、軸距加大(不僅是8×8車型,6×6車型也是如此);高度稍有降低;車首上裝甲傾角減小;車體外附屬物明顯減少,顯得更為乾淨簡潔,相應提高了隱身能力;取消了原來「潘德I」車體兩側的觀察潛望鏡和球形射擊孔;減少或取消了車體後部載員艙上方的艙蓋等。
「潘德II」裝甲車的駕駛員位於車體前部左側,有1個向左開啟的艙蓋。在艙蓋前面有3具大視場潛望鏡,中間1具可換成被動夜視裝置。車長位於駕駛員後方,有類似的艙蓋和同樣數目的潛望鏡。車後部的載員艙容積為10米。(6×6車型)或13米。(8×8車型),正常情況下可分別搭載10名或12名全副武裝的步兵,最多可分別搭載12名或14名。裁員艙上方的艙蓋由「潘德I」的4個減少為2個(裝甲輸送車型)或1個(6×6偵察為可摺疊的懸吊式座椅,既提高了乘坐舒適性,同時還能防止地雷爆炸時;中擊波對載員的傷害。車後有兩扇分別向左右開啟的大門供步兵上下車(為斯洛維尼亞研製的車型改為一扇液壓控制、向下開啟的跳板式後門)。「潘德II」中部戰鬥室根據不同需要可安裝多種武器系統。
第八名:俄羅斯BTR-90
讓輕型坦克也黯然失色
BTR-90「羅斯托克」將成為未來俄羅斯陸軍最主要的輪式戰車。BTR-90型裝甲輸送車僅重17噸,裝有功率為375千瓦的柴油發動機,路面最大行駛速度達100公里/小時,在遭到嚴重破壞的路面上行駛仍可達到50公里/小時。BTR-90可隨時趟過水中障礙,在4個輪胎完全損壞的情況下仍具有戰場轉移能力。它可運送10名全副武裝的士兵,每個步兵乘坐的空間比過去的俄制戰車增加了50%,這對外觀輪廓沒有多少增加的BTR-90而言實在是不小的突破。車輛的減震系統得到相當改善。對俄軍官兵而言,在路況很差的俄羅斯外高加索地區行駛,這實在是個福音。
BTR-90裝甲車車體用高硬度裝甲鋼製造,全焊接裝甲結構,內有凱夫萊防剝落襯層,並可披掛被動附加裝甲。它具有全方位抵禦14.5毫米機槍彈的防護力,披掛附加輕質陶瓷複合裝甲後,能防RPG-7反裝甲火箭彈攻擊。整車造型更加簡潔流暢。針對車臣戰場上經常遇到地雷襲擊事件,車體底部和載員座椅採取了有效防反坦克地雷傷害的措施。
BTR-90裝置「風暴」-K型炮塔。炮塔重2.5噸,採用防彈鋁合金材料加附加鋼裝甲和複合材料的「三明治」結構,能夠抵禦152毫米炮彈碎片的攻擊。炮塔內配有晝/夜瞄準鏡的火控系統、前視第二代紅外探測器,以利精確瞄準目標和命中目標。BTR-90配備的武器有一門30毫米口徑的2A42型機關炮、一具AGS-17榴彈發射器、一套「競技神」反坦克導彈系統和一挺7.62毫米機槍。2A42型機關炮採用雙彈匣供彈,可在白天和夜間對2.5公里以內包括坦克在內的各種目標實施精確打擊。「競技神」型反坦克導彈前端裝有伸縮式探針,採用串聯空心裝葯戰鬥部,專門攻擊披掛爆炸反應式裝甲的坦克。BTR-90的總體作戰效能已超過了現役的輕型坦克。
第九名:義大利新型「半人馬座」
火力能與坦克匹敵
1998年,「半人馬座」車的原生產商,義大利依維柯·菲亞特-奧托·梅萊拉集團開始自籌資金研製一種火力更強大的「半人馬座」。這種新車型取消了原車型的105毫米線膛炮,取而代之的是一種120毫米滑膛坦克炮。2002年完成時,新「半人馬座」便成為與最新作戰坦克裝備相同火力的第一種輪式裝甲車輛。
新「半人馬座」採用了一種新式的HITFACT炮塔,同火炮一樣,這種炮塔也是奧托·梅萊拉公司研製的。炮塔的總體布局類似於原「半人馬座」:將車長位置設置於車輛前部火炮的左側,裝彈手在炮長的後面,炮長在火炮的右側。炮尾布置有9發炮彈,車體內還有26發炮彈。除了主炮之外,車輛還裝備了1挺7.62毫米並列機槍,並在車長艙口布置了1挺7.62毫米的輔助機槍。此外,炮塔的前部兩側各安裝了一組4具Galix公司的80毫米煙幕彈發射器。
機動性高是輪式裝甲車輛的一大優勢,「半人馬座」也不例外。新車型的底盤與原「半人馬座」基本相同,即動力艙和駕駛員艙並排設置在車體前部。動力裝置仍採用了依維柯公司的6V-TCA型渦輪增壓柴油機,功率為383千瓦,但可換裝一種新式6V柴油機,功率至少可達440千瓦。與6V-TCA型柴油機匹配的是德國ZF公司生產的有5個前進檔和2個倒檔,並帶中央可鎖定差速器的H型傳動系統。懸架採用麥弗遜式獨立懸掛,越野性能優異。車輛轉向時,通常通過前部兩個車橋進行,但在低速行駛時第四車橋也可輔助轉向,這樣可以減少輪胎磨損並使轉向半徑減小到9米。此外,全部車輪都採用泄氣保用輪胎,並裝有中央輪胎充放氣系統。
由此可見,新型「半人馬座」已成為一種具有一定戰役機動能力的、性能非常優越的輪式裝甲車輛。其120毫米火炮使它在火力方面可與任何作戰坦克匹敵,但自身重量卻輕得多,新型「半人馬座」輪式裝甲車的確是一輛真正的「輪式坦克」。
第十名:土耳其「豹」式
裝甲車中的機動性能王者
土耳其FNSS防務系統公司是土耳其裝甲戰鬥車輛製造領域舉足輕重的軍工企業,最近15年來一直致力於履帶式裝甲車輛的研發,如ACV、 ACV-NG系列裝甲車輛等等。3年前,為順應世界裝甲車輛輪式化的大趨勢,FNSS公司決定開始研製輪式裝甲車。作為一種「全新的開始」,FNSS公司在對世界上各種在研和已服役的輪式裝甲車進行廣泛調研之後,採用最優化設計方法和借鑒先進輪式裝甲車的部分技術推出了一款名為「豹」(PARS)式的全新系列輪式裝甲車。PARS在土耳其語里的意思是「豹」,這是一種身手敏捷而四肢強壯的大型貓科動物。FNSS公司將自己傾力打造的首款輪式裝甲車冠以如此迅猛矯健的名字,是希望「豹」式車輛能真正成為一種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名牌輪式裝甲車。
「豹」式裝甲車外形線條簡潔明快,整體布置幹練緊湊,有4×4、6×6、8×8和10×10四種結構(本文主要涉及前三種結構)。在設計的過程中參考了不少美國通用多用途車(GPV)的經驗,但也加入了許多自己的想法,比如前大燈就設計為嵌入車體的形式,這樣不僅有利於降低高速行駛時的風阻係數,也降低了在戰鬥中遭反器材武器破壞的危險。當然,這只是一個小小的改進,「豹」式系列輪式裝甲車除了絕大部分部件都具有較高的通用性外,還採用了大量先進技術,在戰場態勢感知、高速機動、防護性能等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現。FNSS公司的設計思想是:讓「豹」式成為能滿足用戶多用途要求的全能型高機動平台,因此4×4、6×6和8×8三種結構在很多方面都相似。
在機動性方面,當今世界上輪式裝甲車越來越吃香的最大原因就是它的機動性能優良。「豹」式車作為FNSS公司打開輪式裝甲車市場的「急先鋒」,自然對車輛的機動性倍加重視。8×8型車採用了最大功率600馬力的Deutz柴油發動機,單位功率達到24.5馬力/噸,匹配以全自動變速箱和二速分動箱相結合的傳動裝置(有7個前進檔,1個倒檔),最大速度可達100千米/小時,最大行程為1 000千米。這個數值應該說非常不錯了,要知道美國「斯特賴克」裝甲車的最大速度雖然也為100千米/小時,但最大行程只有483千米,由此可見「豹」式裝甲車持續作戰的能力相當強,真可謂「跑不死」的「豹」。此外,「豹」式裝甲車採用了液氣可調式獨立懸掛系統,8×8型的4個輪軸都既是驅動軸,又是轉向軸(前兩軸與後兩軸轉向相反),且每個輪軸上都安裝了ABS防抱死系統,輪胎的動行程達到了520毫米……。所有這一切賦予了「豹」式出色的越野機動性,幾乎可以滿足任何地形作戰的要求:爬坡度70%、側傾坡度60%、過垂直牆高0.7米、越壕寬2.4米(皆以8×8為例)。下面我們看看「斯特賴克」裝甲車的數據:爬坡度60%、側傾坡度30%、過垂直牆高0.58米、越壕寬1.98米。由此可見,「豹」式的各項越野性能指標都領先「斯特賴克」,出色二字絕不是浪得虛名。「豹」式車的車輪還安裝了雙通道中央充放氣系統,可以自動調節胎壓以適應各種不同的地形。車上也標配了輔助動力裝置和自救絞盤,為「豹」式裝甲車應對在野外突發的機械故障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推薦閱讀:
※在敘利亞肆無忌憚惡果顯現,美軍裝甲車隊遭伏擊全軍覆沒現場慘烈
※維京人的雪狼——CV90步兵戰車
※新加坡防長:被香港扣押裝甲車已離開香港回國
※中國陸軍裝備的輪式裝甲車都有哪些種類和型號?
※新加坡被扣裝甲車為何突然消失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