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心病雖需心藥醫也可能招來心臟病

心病雖需心藥醫也可能招來心臟病

黃嵐

  我們常說:心病還須心藥醫。最近有研究揭示,那些看不見摸不著的「心病」也有可能增加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引發心臟疾病的已知危險因素除了「焦慮」,還有「疑病症」,無論是疑神疑鬼還是患得患失,「心(情)病」是否會引起真正的「心(臟)病」?情緒管理對於心血管健康而言究竟有多重要?本期我們一起來探討。

  文/廣州日報記者黃嵐

  圖

  「疑病症」:將增加罹患心臟病的風險

  什麼叫做「疑病症」?疑病症又稱疑病性神經症,主要指患者擔心或相信患有一種或多種嚴重軀體疾病。簡單點說,就是總懷疑自己的身體出了毛病。他們常常對身體健康或疾病過分擔心,其嚴重程度與實際情況明顯不相稱,即使通過醫生診斷後,也無法打消他們心中的疑慮。不要以為「疑病症」不過是多慮的表現並無大礙,實際上,這種癥狀可激發多種精神疾病,如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神經衰弱、精神分裂症等以及軀體疾病,更嚴重的是,「疑病症」還有增加罹患心臟病風險的可能。

  在近日一項發表在《英國醫學期刊》上的研究中,研究者通過建立焦慮與健康的風險模型,發現那些患有「疑心病」的人比未患有「疑心病」的人患心臟病的幾率高73%。而那些表現出焦慮情緒的受測試者,心臟病發作或急性心絞痛發作的可能性更大。健康焦慮等其他心理健康問題(比如焦慮和抑鬱)不僅會增加心臟病的風險,還有可能增加罹患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研究人員表示,這種「情緒性心臟病」經常在人們情緒失控或心態低潮時發病。原因是由於情緒長期處於悲觀消極狀態,會影響一些維持心臟功能平衡的物質和微量元素吸收,而使心臟及大血管異常。因此,樂觀對情緒性心臟病的治癒和緩解具備一定的療效。

  「心碎綜合症」:爭強好勝易患病

  不少人認為敏感、多疑、易受暗示和內向等只是一種性格,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神經衰弱、精神分裂症等不過是一種情緒,與身體機能或疾病無關。事實上,來自北京大學航天中心醫院的心臟醫學部主任、心血管內科研究員丁春華告訴記者,性格、情緒與疾病,尤其是心血管類疾病存在一定關聯。比如,慢性心理疾病可導致冠心病和高血壓,而憤怒這種極端的負面情緒,有可能會導致猝死。「研究表明,憤怒可以通過改變自主神經的功能來改變心肌細胞的復極化,令交感神經支配下的病人病情變得更嚴重,從而觸發致命的多形性的室性心動過速。而急性的心理壓力可以作為觸發因素導致高血壓、血管內斑塊的破裂或血栓形成、腎上腺素分泌增高激活血小板及冠脈血管的痙攣而導致心肌梗死,交感神經的激活可以導致心律失常而猝死、Takotsubo心肌病等。」

  提到「Takotsubo心肌病」,不少人會想起「心碎綜合症」這個既唯美又現實的詞。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亨特·錢皮恩等人的一篇文章,將由悲痛或震驚所引發的胸痛、憋氣和呼吸短促等類似於心臟病的癥狀稱為「心碎綜合症」。相對於從容不迫、耐心容忍、不爭強好勝、會安排作息的人,急躁、易衝動、缺乏耐心和爭強好勝的人,更易患上「心碎綜合症」。

  專家建議:超負荷的工作壓力需盡量避免

  生活中,大部分負面的情緒都是令人不安的,比如恐懼、無助、憤怒、愧疚、緊張、焦慮、壓抑和悲哀等。如何對待負面情緒,不但關乎個人情商,還關乎個人健康,強行壓抑情緒,會給生理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人體受神經因素的調控,每個人的情緒波動時,對應的物質基礎就是神經遞質,神經遞質會不斷地波動,對人體產生傷害。已有不少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對「心碎綜合症」的影響是客觀存在的,所謂「心身疾病」,就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身體疾病。人的情緒變化會隨著壓力的高低出現起伏,這種起伏如果不能在一定限度內加以控制,就會增加血管和心臟患病的風險。

  隨著現代人生活和工作壓力日益增加,近年來,不少正值壯年、未患有任何心血管疾病的「工作族」,在工作崗位上因突發性心血管疾病而離世。丁春華主任告訴記者,心理壓力在有冠脈狹窄的冠心病、遺傳性離子通道病的病人中更容易出現心臟病發作或者猝死,但是平時這些病人可能沒有癥狀或沒有被重視。「壓抑或者抑鬱也是增加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交感神經系統的過度激活,是導致心臟病發作的原因,例如高工作壓力已被證實可導致冠心病和高血壓。」丁春華主任表示,對這些負面情緒的干預可以起到心血管疾病的治療作用。「目前心律失常和猝死在我國的診治還很不完善,需要加強公眾的健康普及教育,需要加強基層醫生對此的診治水平。」他提醒大家,健康體檢很重要,能提前預警可能存在的基礎心臟病;另外,超負荷的工作壓力要儘力避免。

  心血管健康之飲食小貼士:

  牛奶富含「乳清蛋白」可緩解高血壓

  高血壓對於成年人而言,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在英國每年有155000人死於高血壓引發的心血管疾病。近日一份發表於《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的研究證實,乳清蛋白作為健康飲食的一部分,在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乳清蛋白補充劑有助於形成肌肉,運動健將和健身愛好者常常以乳清蛋白補充劑作為他們訓練方法的一部分。在實驗中,來自英國雷丁大學的研究人員給予參試者類似於運動員所攝取的高劑量乳清蛋白,發現與心血管健康相關的許多標誌物都發生了積極的改變。「乳清蛋白」這種物質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從日常飲用的牛奶中便可獲得。研究小組發現,通過飲用牛奶補充乳清蛋白,可使患有輕度高血壓的參試者心臟病和中風風險降低了8%;而服用蛋白補充劑的人,血壓和膽固醇水平更低,血管也更加健康。目前,他們正在進一步驗證牛奶蛋白在更長時期下對其他心血管健康標誌物的影響。

  全穀物粗糧能降低死亡風險

  不久前,「美國心臟學會」旗下知名期刊發聲:每天至少吃三份全穀物粗糧可以顯著降低疾病死亡風險。這份飲食建議通過數十年健康與營養的測試普查,研究者們得出全穀類食物攝入與死亡率之間關係的準確數據——比如,每份(大約16g)全穀物粗糧食物,能令人類總體死亡風險降低7%,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數下降9%,癌症相關死亡人數下降5%;而當每天攝取三份(48g)粗糧食物時,總體死亡風險降低20%;心血管死亡人數降低25%;癌症相關死亡人數降低了14%。由此得出的結論是,全穀類食物消費越多,死亡率就越低。美國心臟學會建議人們應該形成有益於心臟健康的飲食習慣,多吃水果、蔬菜、全穀物粗糧和其他有營養的食物。專家指出,至少一半的糧食消費應該是全穀物粗糧,精製穀物應該換成全麥產品,而不是添加到飲食中。

  吃肉並非無益

  由於肥胖的風險、高血壓和代謝綜合症的風險,以往曾有不少研究表明,素食對心臟有益。然而最近有來自新澤西Rutgers(羅格斯)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卻在質疑「素食者通常比肉食者健康」這種說法。原因是,這項研究發現吃肉的人和那些不喜歡吃肉的人相比,在過去的10年中沒有明顯的心臟病風險。

  此項研究「動用」從2007年到2010年美國全健康和營養調查數據,來比較成年素食者和成千上萬的肉食者的健康情況。通過調查肥胖率、平均腰圍、高血壓和代謝綜合征等一組條件(包括增加心臟病風險的高膽固醇和血糖水平),來進行心血管疾病風險評估。最後得出的結果是——「兩組之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這一發現讓不少營養專家感到驚訝,但對於「肉食動物」而言,這無疑是一個不錯的消息。


推薦閱讀:

來自: 你是我的唯一9h > 《內科秘方之心臟病,冠心病》2
又一突發身亡案例!遭遇急性心肌梗死應如何自救保命?
出現這2種癥狀 警惕心臟病找上你
表現為「心臟病」的帶狀皰疹
【注意】6個身體特徵,提示您可能得了心臟病

TAG:心臟 | 心臟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