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的孩子這樣教育,長大後更有出息!

播放GIF

我們身邊總是能聽到這樣的論調:外向的孩子有前途,內向的孩子沒出息。於是,只有孩子內向,父母就會想辦法「改造」孩子的性格,希望能夠活潑一點。

鄰居的女兒小雪,從小就是個內向的孩子。面對陌生人,她總是躲在媽媽身後,總要在大人的提醒下才小聲叫人,聲音小到幾乎聽不見,但她的臉已經完全紅了,把媽媽的手攥得更緊了,並催促媽媽離開……

人少的時候,尚且還好,特別像那種聚會或者飯局等人多的地方,不管大人怎麼提示,小雪就是不開口。這也讓鄰居經常向其他人致歉,不好意思地說:「我家女兒就是怕生……」

為此鄰居很頭疼,不止一次向我請教過。

1

內向不等於自卑、懦弱

內向的性格,總是被認為和「自卑」、「懦弱」、「沒出息」劃等號,其實內向只是一種性格,並非缺點。

著名的心理學家蓋倫,就把人的性格劃分為4類:多血質,粘液質,抑鬱質,膽汁質。從本質上來說,這4種性格沒有優劣之分,既有自己的優點,又有缺點。

其中,多血質和膽汁質,往往對應性格外向的人,他們活潑開朗,思維敏捷,對新環境適應較快,但是情緒變化大,做事容易3分鐘熱度,很難堅持完成一件事;

而粘液質和抑鬱質,則對應性格內向的人,他們反應遲緩,做事猶猶豫豫,喜歡逃避,但是一旦下定決定做的事,往往都會堅持到底,做事沉著穩重、謹小慎微。

所以,逼外向的孩子整天待在房間里看書,或是逼內向的孩子整天在人前表現,都會讓他們感覺到極大的不適。

2

內向和外向,無關成敗

蘇珊·凱恩在TED演講中,曾將我們的社會形容為「外向理想型」社會。因為社會上,幾乎所有人都希望自己非常健談、善於交際、不怯場。可就算是「外向理想型」社會,內向的孩子也能佔得一席之地。

究其根本,根本就不存在絕對內向或者絕對外向的人。比如內向的人,對自己擅長的領域,或者熟悉的環境,也會樂觀開朗。很多孩子,在外面可能害羞不愛說話,可是回到家裡就變成小話癆,完全變了個人。

心理學家卡爾·榮格在報告中也說了,外向的孩子通過人際交往獲得能量,而內向的孩子通過獨處獲得能量。只是學習的方式不同,並沒有好壞之分。

因此,內向或外向,既決定不了成功,也決定不了失敗。

3

家長應該這樣教育

作為父母,如果你有一個比較內向的孩子,建議你這樣教育,將來會更有出息。

  • 無條件的接納孩子

  • 不管你的孩子是什麼樣的性格,首先請無條件的接納,因為他是這個世界最獨一無二的存在。

    不要企圖改變孩子的個性,讓他做自己不想做的事。要知道,我們不喜歡的,也許恰恰是孩子最寶貴、最獨特的品質呢。

  • 不要對著孩子隨意貼標籤

  • 「你太內向了,不能積極主動點嗎」、「男孩子這麼內向,將來怎麼辦」......

    請收起這樣的話,說孩子「內向」,就會給他心裡打上一個烙印:嗯,我就是內向的人。雖然我通篇用了這個詞,但在其他人面前,我可能更多的會強調:他只是有點慢熱,需要適應一下下。

  • 給孩子足夠的時間

  • 對於內向型的孩子來說,打招呼可能是困難的事。媽媽千萬不要把他強行拽進陌生的世界,可以蹲下來耐心引導告訴孩子。然後按照孩子的節奏慢慢來。

    我每次帶孩子出去遇見熟人,都會模仿孩子的語氣打招呼「王阿姨好!」「李奶奶好!」時間一長,他們耳濡目染,也跟著喊。

    不過,也有不想叫的時候用微笑代替,因為我說過實在不想打招呼也沒事,點個頭,微笑一下,也是有禮貌的表現。

    家有內向的孩子,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接受他的性格,讓他順其自然地成長。

    讓孩子活得更像自己,這才是教育最好的成功。


    推薦閱讀:

    「內向」孩子的3個教養提醒,你做到了幾點?
    知乎書籍筆記·再內向也不怕:職場高效溝通方法
    你是內向還是外向?看完這篇再做決定
    在交往中女生會受得了男生內向不愛說話的性格嗎?(等風來的星空的回答,56贊)
    只要三招,內向的男生一樣能夠搞定女神

    TAG:教育 | 孩子 | 內向 | 長大後 | 這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