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救國」與空軍抗戰
「航空救國」與空軍抗戰--民國中國空軍
孫中孫中山偕夫人宋慶齡主持「樂士文」號試飛典禮1922年,孫中山指令在廣州興辦飛機製造廠,自行設計製造飛機,並於12月6日任命大元帥府航空局局長楊仙逸兼任工廠廠長。楊仙逸等遂組織工程技術人員和聘請的兩名美國工程師一起設計製造飛機,為此工廠還設立了工程科,專司飛機製造修理山和夫人宋慶齡十分關注飛機設計製造,多次一起到廠察看。大概在1923年五六月間,設計製造出第一架飛機,7月進行試飛。這架飛機為雙翼機,機身主要由是木質結構和鋼管焊接混合製成,對角以鋼絲連接加強,外部以層板蒙蓋;發動機為無蓋板、水冷式仿詹尼4B型發動機;垂直尾翼採用當時英國和德國的一些教練機、戰鬥機的混合體,運用金屬桿加強;水平尾翼、木製螺旋槳都與詹尼飛機有異。該機巡航速度約120千米每小時,裝有炸彈架,可帶4枚25千克炸彈。這架飛機被視為中國第一架自行設計的飛機,其意義自然十分重大。因此,孫中山極為重視,大加讚揚。飛機製成後,曾由黃光銳、周寶衡、楊官宇等人進行過多次試飛和修改,認為合格,才於同年7月23日舉行試飛典禮。孫中山偕夫人宋慶齡親臨現場,並攝影留念。試飛時,宋慶齡戴上飛行帽和眼鏡,登上飛機,由飛行員黃光銳駕機升空。當飛機在廣州上空盤旋兩圈後,平穩落地,頓時場上掌聲四起。宋慶齡不畏危險,表達了他們夫婦對中國自己設計製造的飛機的讚許和信賴。當時飛機問世不久,試飛中發生事故屢見不鮮。孫中山贊同夫人乘機試飛,確非一般。這種英勇果敢的行動,一直被傳為中國航空史上的佳話。
馮如,中國飛行第一人
中國近代航空史上首次長途飛行使用的「廣州」號陸上飛機 民國17年(1928),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總指揮部航空處組織兩個機組,分別駕駛「廣州號」陸上飛機(「萊茵」PYAN機型)、「珠江號」水上飛機(「萊茵」PYAN機型),舉行全國性長途飛行。「廣州號」由航空處處長張惠長與第二飛機隊隊長楊官宇、航校教育長黃毓沛駕駛,機械師楊標隨機。11月11日從廣州大沙頭機場起飛,途經武昌、南京、北平(現北京)、奉天(現瀋陽)、天津、上海、南昌等地,於12月18日返回廣州,飛越10個省區,航行46小時,航程5976公里。廣州各界舉行了盛大的慶祝長途飛行凱旋大會,晚間並舉行火炬遊行。「珠江號」由航空處副處長陳慶雲與第一飛機隊隊長黃光銳、航校校長周寶衡駕駛,機械師梁慶銓隨機。12月1日從廣州大沙頭起飛,至汕頭後沿海岸線向東北飛行,途經福州、寧波、杭州至上海。12月11日由上海沿長江西飛,途經南京、南昌、九江至武漢,南下經長沙、衡陽、梧州等地,於12月30日飛返廣州。飛越9個省區,航行約36小時,航程約4400多公里。這兩次長途飛行,共跨越12個省區,航行1萬公里。在當時機場設備非常簡陋,陸空無線電通訊很不健全,又缺乏導航設備的情況下,困難是很大的。兩機在飛行途中曾多次遇到暴風雨、大風雪和濃雲重霧等惡劣天氣,途中數次迫降,但兩個機組艱苦奮鬥,開拓前進,終於獲得成功。這次航行是全國最早的一次長途飛行,是中國航空史上的一個創舉。
機長陳慶雲與李濟琛在「珠江」水上飛機前合影
機長陳慶雲 陳慶雲(1897~1981年),字天游,南溪村(今屬珠海市)人。1914年在日本參加中華革命黨。1917年在美國寇狄斯飛行學校畢業回國。1918年4月任孫中山大元帥府參軍處副官、航空局第一飛機隊副隊長,奉孫中山之命赴福建組建援閩粵軍飛機隊。1922年任北伐軍飛機隊副隊長,曾參加粵軍回師及平定沈鴻英叛亂諸役。1927年6月,任廣東航空學校教育長。1928年3月調任航空處副處長。是年11月陳駕「珠江號」飛機,由廣州出發飛行全國十大城市,勝利地完成了此次飛行壯舉。 1929年1月,任虎門要塞司令兼廣東海軍副司令,併當選為國民黨廣州特別市黨部執行委員。1931年任廣東省政府委員兼廣州市公安局長,同年當選為國民黨候補中央執委。1934年任軍委會航空委員會主任。1936年2月中旬,調任中央航空學校校長兼教育長。1938年改任空軍募款委員會主任委員。1941年後任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執委、海外部長兼中國航空建設協會常委、總幹事,曾當選為國民黨第五、六兩屆中央委員會執委。1949年後僑居美國。1981年病逝於紐約 另外,後來的飛虎隊陳納德夫人陳香梅的祖父也叫陳慶雲年輕得志,三十多歲就做了中國招商局的局長。與這位飛行員陳慶雲不是同一個人。
廣東航空學校舊址 廣東航空學校的前身是廣東軍事飛機學校,成立於1924年,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成果。抗戰正式開始後,航校學員屢建奇功,曾先後擊落了被日本天皇命為驅逐大王的輪寬大佐、轟炸大王的奧田大佐。也湧現出了鄧從凱、陳其東等抗日英雄。國民黨高級將領從參謀總長、空軍總司令到空軍軍區司令,再到各級空軍部隊、機關、學校領導,均有廣東航校畢業飛行員。1936年,廣東空軍與南京空軍合併,廣東航校改稱南京政府中央航空學校廣東分校。1939年,遷至柳州,與廣西航校合併。
「一·二八」事變後,廣東空軍飛行員紛紛要求赴滬,支持上海抗戰
廣西航空學校」徽章 70多年前由新「桂系」在柳州創辦的廣西航空學校,在中國空軍史、抗日戰爭史中寫下了重要的一頁。以前關於該校的記載大多見於文字、圖片等,近日,廣西文物部門在駕鶴山下發現200多枚「廣西航空學校」徽章,成為見證那段歷史的珍貴文物。 200多枚徽章因被埋藏多年已銹跡斑斑,但上面的文字、圖案大多清晰可辨。款式基本上分4種:數量最多的一種為長方形,約4厘米長,1厘米寬,上部系著四五厘米長的細鏈條,正面白底綠字,寫有「廣西航空學校」等字樣,中間還有12角星與一雙伸展的翅膀組成的圖案,背面則鑄有陰文「普通證」及編號,專家推測它是學員的校徽;還有一種正面藍底綠字,背面則鑄「特別證」字樣,專家推測是教官佩帶的;有幾枚圓形徽章上有「航校」等字樣,估計是佩帶在帽子、肩章或衣袖上的;一枚圓章上有「步兵學校」字樣,不知與航校是何關係,但上面標註的「民國二十六年」,說明這些徽章的生產日期在1937年,正是抗日戰爭爆發的那一年。 據史料記載,廣西航空學校創辦於上世紀30年代初,地點就在今天的柳州舊飛機場內。該航校先後招收了3期飛行員,培養了90名飛行員,組建了一支頗具實力的空軍隊伍。抗戰爆發後,學員們踴躍參戰,還曾和著名的美國援華空軍「飛虎隊」並肩戰鬥,與日軍展開空中廝拼,重創敵軍的同時也有多名學員犧牲,寫下了八桂子弟英勇抗日的輝煌篇章。 附 廣西航空學校校歌: 領空,中華領空, 長天浩蕩無窮! 航空,防空, 我們空中之雄。 看: 華夏江山被寇, 要與列強奮鬥, 為國殺敵去, 勇氣貫長虹! 來, 齊努力,準備著, 復興民族任前鋒! 散客月下的舅舅馬毓鑫烈士是廣西航空學校二期學員,在南雄對日空戰中壯烈犧牲。筆者將另寫專稿介紹。
擊落的日本零式飛機在柳州修復
航空救國券 中國發展航空事業雖不遲於日本,但因連年的內戰,「以及落後的工業基礎,致使中國的航空事業始終得不到發展。儘管在30 年代中期,南京政府分別與美、意、德簽定合同,合辦飛機製造廠,但到抗戰爆發時,中國仍無一家航空工廠可進行批量生產。中國的航空工廠絕大多數只能仿造國外飛機,而技術人員、原材料等也不得不仰仗國外。對於飛機來說,最關健的發動機,中國則更無能力自行製造。中國發展軍事航空的唯一途徑就只有向國外購買飛機。到1937年,中國究竟向國外購買了多少飛機,已成為歷史之謎,無人能夠知曉。因為當時幾乎各省的軍閥凡能創辦自己的空軍,都直接向國外購買了飛機。至於購買了多少,則是軍事秘密,從來不向外界公布。僅從幾筆大的數字,我們可以對當時向國外購買飛機的數字做一個粗略估計:1919年北洋政府借外債購買了飛機100架;東北空軍在「九一八事變」前,擁有飛機(包括未裝配的)近300架;1935年,廣東空軍有飛機115架,南京政府有飛機382架。若加上地方各省軍閥購買的飛機,則不下 1000架。估計在抗戰前,我國已先後向國外購買了 1200~1500架左右的飛機,耗資上億,幾乎世界上所有能生產飛機的國家,我國都向其購買過飛機,可稱之為世界飛機的博物館。由於各地自辦空軍,飛機的保養、人才的訓練和設備水平都極差,尤其是不斷的內戰,致使飛機的損壞率特別高。「九一八事變」後,東北空軍300多架飛機無一抵抗,即落入日軍手中。到抗戰爆發時,地方上除廣東空軍和廣西空軍的部分飛機外,均因不能擔負作戰任務而被淘汰。抗戰初期,我國僅有能作戰的飛機305架。這些飛機主要是在兩次航空捐款購機運動中向國外購買的。 抗戰爆發前,中國空軍只有4所正規學校,即杭州中央航空學校、中央航空學校洛陽分校、中央航空學校廣州分校和中央航空機械學校。中國空軍統一後,各省培訓的飛行員再入中央航空學校學習,經過淘汰後,剩下能作戰的人員只有700人。
擊落第一架日本戰機的張光明
張光明 在八年抗戰中,有1600位年輕的空軍飛行員(包括國軍和少數外國友軍)為中國捐軀 張光明將軍是66年前參加過八一四對日空戰僅有的兩位仍健在的飛行員之一,他也是打下第一架敵機的功臣,現居加州洛杉磯。90歲高齡的他,精神矍鑠、思維敏捷、記憶驚人。幾十年的戎馬生涯,使張將軍至今仍保持著軍人的風度。他背不駝、腰不彎,走路大步流星,開著汽車到處都能去。在他身上,仍然能看到當年那位叱吒風雲、令敵人聞風喪膽的空中英雄的影子。 張光明1913年出生在河北昌黎一個殷實的家庭。他出生時,張家在東北經營的產業已有300餘年,是當地的首富.當他在北平師範大學讀到一年級、報國的機會降臨時,他義無返顧地投筆從戎,加入到反抗日軍侵略的行列之中。 1938年2月18日上午9時,頭天晚上才剛剛奉命進駐武漢的空軍第四大隊接到緊急警報,大隊長李桂丹迅速率領全隊四個編組戰機群起飛迎戰來犯之敵。張光明駕駛3號機,另外還有2號機、4號機,與大隊長在同一四機編組。由於當時通訊設備落後,情報不及時,飛機起飛時已太遲。張光明回憶,他升空不到3分鐘,高度僅1000公尺,其他編組還在起飛,就發現敵機群已飛臨機場上空。他緊急向大隊長的飛機靠攏,用手勢示意大隊長敵機就在上邊。 轉眼之間,十幾架敵機從上邊俯衝下來。此時張光明與大隊長等四架飛機都還在以大仰角搶升高度,已經進入敵機射程之內,情勢極其危險。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張光明猛踩左舵,飛機立刻改變航向,向左側滑行,只見子彈嗖嗖嗖地從旁邊飛過。他自己躲過了第一波彈雨,但眼見大隊長的飛機中彈著火,正在下墜。轉眼一看,2號和4號機也被擊中,正在呈螺旋狀向下掉。 頓時,張光明的3號機陷入重圍,他單機和十幾架敵機周旋,展開了以寡敵眾的殊死搏鬥。敵機輪番向他進攻,失去友機的掩護,他無法還擊,只得連續採取大動作的急上、急下、忽左、忽右、翻、滾的特技飛行,以避免在敵機的圍攻中中彈,等待友機的援助。 雪上加霜的是,由於經常把頭探出座艙,以監視上下左右的敵機,張光明的飛行眼鏡被強風吹歪,擋住了左眼。在敵機的圍攻中,他雙手忙於操縱飛機,根本無暇用手扶正眼鏡,只能用一隻眼睛監視敵機應戰。 在被圍攻十幾次後,張光明發現只剩3架敵機對他緊追不捨。此時雙方的距離只有百餘尺,無法再作大動作飛行,只能進行多變化飛行,使飛機每一秒均不在直線軌道上運動,讓敵機無法瞄準。張將軍說,當時他駕駛的是蘇聯制的E-15型戰機,雖然速度慢,但靈敏度不錯,火力也很強。當時他與3架敵機在漢口機場與漢水之間的空中纏鬥,既無友機解圍,也沒有地面炮火援助。他發現敵機打不中他,正企圖把他逼到地面上。他決定以攻為守,採取對頭攻擊,殺個回馬槍。 說時遲,那時快,一架敵機從後上方俯衝下來,張光明猛然反轉機身,仰角對向敵機。那個日本飛行員可能想不到對手會突然來和他對頭拚命,趕緊升高欲逃,張光明加速追擊、開火,敵機被擊中,冒出白煙。 不幸的是,正在張光明攻擊那架敵機時,另一架敵機從後下方對他偷襲,頓時,他的座機左下翼與座倉下前方的子彈箱中彈開花,飛機幾乎失去平衡。這時,那架被擊中的敵機搖擺機翼,集合另兩架敵機沿江向東撤走,後來聽說其中一架迫降於馬當北岸。而張光明的座機由於左下翼幾乎斷裂,他趕緊減速,傾傾斜斜地把飛機迫降到機場。 後來經檢查,張光明的飛機中彈210多發,中彈部位均在左下翼及飛機腹部。最危險的3 顆子彈仍留在保險傘座墊內,若再高半寸,他的臀部就會「開花」。更令人驚奇的是,在雙腳中間前面的子彈箱開了花,機腹兩側布滿了彈孔,而他本人竟毫髮無傷。他說自己「除了幸運還是幸運」。
在航校學習時的張光明
晚年的張光明 空軍懋績甲種二等獎章
英俊威武的空中猛將
二戰空中豪傑陳瑞鈿1997年10月4日,美國空軍歷史博物館所屬的美國空軍戰鬥英雄館舉行儀式,表彰了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第一位空戰英雄。出人意料的是他竟是一位華裔,此人就是二戰空中豪傑陳瑞鈿。顯然,對陳瑞鈿來說,此項殊榮遲到了幾十年。 美國空軍歷史博物館,位於美國德克薩斯州米德蘭(Midland),它收藏有美國各種飛機300餘架。其下屬的美國空軍戰鬥英雄館,專門收集和展出美國空戰英雄的事迹。但入選該館的空戰英雄,必須具有擊落5架以上敵機的戰績,經該博物館顧問委員會評選之後,才能被授予空戰英雄(ACE)的頭銜。顧問委員會則由現役和退役的美國空軍參謀長、軍事專家、航空專家組成,其中還有一名已退休的英國空軍元帥,共120人。 在今年紀念「七.七盧溝橋事變」和「八.一四抗日空戰大捷」的日子裡,美國輿論界就陳瑞鈿榮獲空戰英雄一事,進行了廣泛的宣傳,並對其英雄事迹和坎坷人生進行了介紹。例如象美國的《世界日報》、《國際日報》、《星島日報》、美國有線電視軍事頻道等。1998年8月14日版《國際日報》撰文稱他是「中國戰鷹」、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美國第一位空戰英雄」;《世界日報》在刊登他在廣東空軍的戎裝照時,稱他是「中美共同的空戰英雄」、「永遠令人景仰」。這在美國社會,尤其是在華僑同胞中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張惠長 張惠長(1889~1980年),字錦威,張家邊大環村人。1915年到美國寇狄斯航空學校學習飛行技術。1917年畢業回國,任大元帥府侍從武官。次年任大元帥府參軍副官、航空處副處長。旋奉命赴閩,組建援閩粵軍飛機隊。1920年曾與楊仙逸駕機參加討伐盤據在廣州的桂系軍閥。1922年任航空局副局長、北伐軍飛機隊隊長。1927年任廣東航空學校校長、航空處處長。次年以「航空救國」之名義,駕「廣州」號飛機環飛全國。1929年任南京航空署署長、中央航空學校校長。1931年被選為國民黨第四屆中央執委,並隨孫科到廣州,任西南空軍總司令。其間曾發出號召空軍人員誓不參加內戰的通電,得廣東空軍人員簽名響應。1932年派丁紀徐率機北上赴上海支援淞滬抗日;接著又派楊官宇、劉植炎率領廣東100多名空軍人員到福建,協助組建十九路軍飛機隊。1935年被派任駐古巴公使。1937年10月任中山縣長,接受中共有關聯合抗日的主張,組織建立抗日救亡群眾團體「抗先隊」,任總隊長(中共黨員孫康任副總隊長),並領導中山守備隊,在橫門、疊石等地抗擊入侵日軍。抗戰勝利前夕的1945年7月,張復任中山縣長。1947年任立法院委員、國大代表。1949年後往台灣。1980年7月17日在台北病故。 蔣介石在完成北伐和「統一」全國的夢想之後,開始建構他的空軍的藍圖,他的空軍設計的戰略構想顯然是把江西山區頑強「共產黨殘部」列為他的首要目標,他並且把當年孫中山喊出的口號「航空救國」再重新提出來,作為他建立空軍的政治號召。 為了自救,蔣介石在1933年2月,做了一個先期動作,把航空署改隸屬於軍事委員會,成為自己轄下的一個單位,便於全面地操控這個新興兵種,並且給「共產黨殘部」一記致命打擊。 在航空署改隸不到3個月,蔣介石便就任「剿匪總司令」,開始對河南、湖北、安徽、江西、湖南的「共產黨殘部」,發動最猛烈的武力攻勢,這當然也包括了空中攻擊行動在內。 隔年,蔣介石為了更有效地對深入江西山區的共產黨部隊,發動空中攻勢,以縮短早期飛行半徑不長的軍用飛機的作戰半徑,蔣介石把航空署遷往南昌,並且為了發揮它的職能,將之改組為「航空委員會」,航空隊的飛機數目和作戰隊伍,也由原先的7個作戰隊伍,擴充到8個隊,並且於該年年底,為積極培植飛行員人才,又在距離前線較遠的洛陽,成立中央航空學校洛陽分校,以補充可能隨時會在戰爭中陣亡的飛行員缺額。 到了1935年,國民黨空軍已經由原來的8個隊,擴編到14個航空隊,全面投入「剿共」戰爭。 1936年1月,蔣介石的「剿共」戰爭正式告一段落,共產黨的「殘部」在和蔣介石部隊經過多年戰鬥,終於脫離蔣介石部隊的截擊,跑到中國西北的陝西延安。從戰術的觀點來看,蔣介石在「剿共」戰爭上,得到局部的勝利。然而,蔣介石卻隱伏下自己的未來覆滅的種子,所以,從戰略的角度來看,蔣介石的「剿共」戰爭不但是未竟全功,而且是完全失敗的。當然,就蔣介石來說,他是頭一次把空軍動用在實際的作戰過程中,這個全新的兵種,給蔣介石一種截然不同的戰場感受,他對成立空軍充滿了興趣,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他必須付出更大的代價,特別是在組織和人事的整頓上。 1936年1月間,「航空委員會」也從南昌遷到南京,3月間,蔣介石下達了全國實施徵兵制度的命令。 由於「航空委員會」的階段性任務已經完成,蔣介石於那一年的4月,修正了「航空委員會」的組織編製,他終於把他的妻子宋美齡抬了出來,擔任「航空委員會」的秘書長,作為襄助他的一名超級助手。1個月以後,宋美齡也在委員會裡面作了一次局部的人事改組,她把她所信賴的周至柔將軍提拔為「航空委員會」的主任,而把原來的主任陳慶雲,調到航空學校當校長。(關於航空委員會的組織系統流變,請參閱注一,資料來源:台灣「空軍總司令部政治作戰部」,1947年6月20日編印出版的《空軍建軍史話》) 此時,蔣介石的心思主要是放在如何把一些地方軍閥的空軍武力,編納到自己的部下,以策略性不費昂貴代價就可以壯大自己的空軍武力,這是蔣介石撥的如意算盤。蔣介石夫婦之所以會把陳慶雲調到航空學校的真正原因,實乃陳慶雲是廣東人,而當時廣東和廣西的空軍實力已經十分強大,兩廣的李濟深、李宗仁,以抗日為借口,不理會蔣介石的指揮,頗讓蔣介石頭痛。那時,全中國的空軍基本上都已經向蔣介石輸誠,惟獨廣東空軍根本不受蔣介石節制,蔣當然視之如芒刺在背。蔣介石夫婦特派陳慶雲到廣東、廣西和兩廣空軍接頭遊說,幾番勸說之下,兩廣空軍軍官黃志剛等21人,於1936年7月間,分別駕駛了21架軍機到杭州,向蔣介石「投誠」。一個月以後,廣東空軍司令黃光銳率領全體飛行員和機械員,飛到杭州。兩廣的空軍力量便如此悉數瓦解,國民黨空軍終於「統一」。 陳慶雲1929年1月,任虎門要塞司令兼廣東海軍副司令,併當選為國民黨廣州特別市黨部執行委員。1931年任廣東省政府委員兼廣州市公安局長,同年當選為國民黨候補中央執委。1934年任軍委會航空委員會主任。1936年2月中旬,調任中央航空學校校長兼教育長。1938年改任空軍募款委員會主任委員。1941年後任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執委、海外部長兼中國航空建設協會常委、總幹事,曾當選為國民黨第五、六兩屆中央委員會執委。1949年後僑居美國。1981年病逝於紐約。
劉植炎(1898~1988年),廣東谿角村人。少年時在家鄉讀書,後到香港聖若瑟書院讀書。1921年赴美國芝加哥半工半讀。1925年加入中國國民黨,同年在美國「三民航空研習所」學習飛行技術。1926年冬回國,任廣東航空學校教官。1927年春赴蘇聯深造。1928年任廣東航校飛行教官。1929年春任廣東航空處軍務科長和航校教育長。1930年任航校代理校長。1931年6月廣東航空處擴為空軍總司令部,劉任空軍第五中隊長。1932年5月劉跟隨當時被陳濟棠免去空軍總司令職的張惠長到香港,聯名發出「空軍誓不參加內戰,不再作任何個人的工具」的通電。不久,有100多名空勤人員到達香港。劉植炎奉張惠長之命到福建與蔡廷鍇商議組建福建空軍飛機隊,初名為「十九路軍航空隊」,劉植炎任副隊長。1932年11月改名為「福建政府航空大隊」,劉任大隊長。1934年1月,劉被認為是「閩變分子」,不能安排在空軍工作,遂返家鄉閑居。1935年秋由南京航空委員會主任陳慶雲介紹到歐亞航空公司任駕駛員。1945年調任中央航空運輸公司新疆哈密機場主任。同年奉交通部令赴美國學習「領航科」,1946年5月結業,後以中國代表團顧問身份赴加拿大參加國際民航會議。是年7月回國任中央航空運輸公司高級顧問。1949年全國解放前夕,隨「中航」撤離到香港,於1949年11月參加「兩航起義」。回歸祖國後在北京翻譯所工作,1962年退休。1982年隨女兒移居澳洲。1988年1月29日病逝於悉尼,終年90歲。
劉粹剛 劉粹剛與「霍克」Ⅲ 劉粹剛是遼寧省昌圖縣人,「九·一八」事變後,他懷著深深的國讎家恨投入空軍,1934年畢業於筧橋中央航校第二期驅逐科。抗戰爆發時,他已是一個技術高超、充滿自信的飛行高手,任空軍第5大隊第24中隊隊長,第5大隊的主力戰鬥機是美國「霍克」Ⅲ。「霍克」(「鷹」Hawk)編號P-1,海軍型稱F6C,是20世紀20年代後期美軍主力戰鬥機之一。它於1923年由美國柯蒂斯公司在PW-8單座雙翼戰鬥機基礎上改進而成,其改進型「霍克」Ⅱ、「霍克」Ⅲ是抗戰初期中國空軍的主力戰鬥機。在1937年「八·一四」空戰中,高志航率領4大隊的「霍克」Ⅲ攔擊日海軍的96式陸基攻擊機,一舉擊落3架,擊傷1架,首開勝利紀錄。 1937年8月16日晨,5大隊的15架「霍克」Ⅲ從揚州起飛,轟炸上海沿海的日軍艦艇。返航途中,劉粹剛發現1架日軍水上偵察機,立刻佔據有利位置發動攻擊,日機墜落在上海西北10千米處,此役成為他本人和5大隊的首次空戰勝利。次日,劉粹剛率一個「霍克」Ⅲ3機小隊在閘北上空發現日軍轟炸機8架,他不顧敵眾我寡,沖入敵陣擊落了敵領隊長機。8月20日,劉粹剛率9架「霍克」Ⅲ轟炸虹口日軍兵營後,發現兩架日軍戰鬥機,劉粹剛利用高度優勢俯衝攻擊,將日軍長機擊落。此時又發現1架日軍水上偵察機,他不顧海上日艦交叉火網的密集射擊,將其擊落於日軍水機母艦旁。8月22日,第5大隊調駐南京大教場機場,次日空軍19架飛機轟炸吳淞口、寶山登陸日軍,與日軍攔截機遭遇,劉粹剛在格鬥中擊落日軍戰鬥機1架。以後,劉粹剛在南京防空戰中又擊落日機5架,其中10月12日在南京上空的激戰中,劉粹剛的2401號座機被6架新銳的日軍96式艦載戰鬥機圍攻,連機翼張線也被打斷,但他毫不畏懼,以一個滾動的8字形機動轉到日機尾後,將其擊落在城南水佐巷附近,在地面觀戰的南京民眾齊聲歡呼。日本陸航64戰隊長加藤建夫中佐在日記中曾感嘆:回憶在太湖上空與劉粹剛的2401號遭遇戰時,他的駕駛技術特別熟練而狡滑,射擊也非常准,真是趙子龍式的勇士! 10月25日,劉粹剛奉命率3架飛機飛往太原以配合八路軍的平型關作戰,機隊到洛陽落地時已是黃昏,為了趕在晚8點抵達太原,加油後又起飛,在大雨滂沱的黑夜中迷航。劉粹剛投下照明彈令僚機迫降後,卻不幸撞上高平縣城樓的魁星閣殉職,時年24歲。從戰爭爆發到失事犧牲的短短三個月中,劉粹剛上尉被核實的戰績為11架(另有兩架未確定),是抗戰初期中國空軍的頭號王牌。 「霍克」Ⅲ是由「霍克」發展而來的一種艦載戰鬥轟炸機。1932年3月,柯蒂斯公司以「霍克」為基礎,設計了用萊特R-1820「旋風」星形氣冷發動機(700馬力)的F11C「蒼鷹」(Goshawk)艦載戰鬥機,為改善前下方視界,F11C採用上翼前移、較小的下翼後移的前罩雙翼形式。前機身為金屬半硬殼,後機身和翼面為金屬骨架蒙皮構造。固定式起落架帶流線型輪罩,最大速度325千米/小時。F11C除兩挺7.6毫米機槍外,還可在腹下掛227千克炸彈,所以1933年入役的F11C-2又稱為BFC-2艦載戰鬥轟炸機。1934年,主起落架可收縮在機身兩側BF2C-1(F11C-3)也裝備美國海軍,其最大速度增為386千米/小時。BFC-2和BF2C-1的出口型稱為「霍克」Ⅱ和「霍克」Ⅲ,共有約170架出口中國,中國飛行員稱其為「老霍克」和「新霍克」。為改善空戰性能,中國飛行員拆除了「霍克」Ⅲ的機身炸彈架、整流罩與翼下炸彈架。
「霍克」Ⅲ戰機
劉粹剛 姓名 戰果 座機 備註 劉粹剛(上尉) 13 霍克Ⅲ 戰果自述,至少有11架獲得公認。中國最高空戰王牌,獲得「中國紅武士」的美稱。被日本陸航頭號王牌加藤建夫稱為「空中趙子龍」。1937年10月25日因事故殉國。 柳哲生(上校) 11.33 霍克Ⅲ伊-16 公認戰果的最高王牌 黃新瑞(少校) 8.5-10 戰果自述。1941年3月14日陣亡殉國。 王光復(中尉) 8.5 高又新(少校) 8-9 因從未受傷而稱為「福將」 譚鯤(少校) 8 董明德(大校) 7-10 周志開(少校) 5.5-6 第一個駕駛P-40擊落敵機者。第一個獲得青天白日勳章者。 周廷芳(中尉) 6 陳瑞鈿(少校) 5-7 歸國華僑,亦是美國二戰期間第一位王牌飛行員。 高志航(上校) 5 霍克Ⅲ 陳其偉(中尉) 5 臧錫蘭(大尉) 5 中美混合航空團王牌 岑澤鎏(少校) 5 歸國華僑1941年陣亡殉國 頭號王牌柳哲生
抗日戰爭中國空軍公認的頭號王牌是柳哲生上校。柳哲生在南昌參加空軍,以筧橋中央航校第五期畢業生身份被派往最精銳的第4支隊。在「八·一四」空戰中,柳哲生首開紀錄,與編隊協力擊落日機1架,以後他又參加南京、武漢的空中防衛戰,在武漢空戰中,他擊落日軍96式艦載戰鬥機3架。當高志航、劉粹剛、李桂舟相繼犧牲後,柳哲生成為中國戰鬥機隊的精英,1940~1941年轉戰於成都、重慶、蘭州上空。他駕駛蘇制伊-16戰鬥機,採用駕駛「霍克」Ⅲ時慣用的俯衝攻擊戰術,擊落日軍96式陸上攻擊機8架,成為頭號王牌。當他的戰績達到9架時,獲九星星序勳章。戰後柳哲生隨國民黨空軍去了台灣,以將軍軍銜退役。 柳哲生緣何駕駛過蘇制戰鬥機呢?原來,1937年底,中國空軍飛機損失殆盡,蘇聯援華飛機和志願飛行隊陸續到達,蘇制伊-15和伊-16(「伊」即俄文「И」,為殲擊機的意思)也成為當時中國空軍的主要裝備。雙翼的伊-15和單翼的伊-16是相伴而生的,因為蘇聯30年代認為戰鬥機不可能兼顧速度和機動性,水平機動性差的單翼機必須與雙翼機一起使用,單翼機先追上敵機,再由雙翼機與其格鬥,但在西班牙內戰和哈勒欣河對日作戰後,才發現這種戰術不符合實際而放棄。由於上述偏見,中央飛機設計局總設計師尼古拉·波里卡爾波夫在1933~1934年同時研製了伊-15和伊-16,兩種飛機都採用史維佐夫仿美國「旋風」設計的M-25星形氣冷9缸發動機,飛機為木金混合構造,機身肥短,機頭粗平。伊-15為鷗形上翼,改進型伊-15比斯則是常規上翼。伊-15最大速度只有360千米/小時,但機動性突出,在1 000米高度轉一個圈只要8秒鐘,1935年曾創造了14 575米的世界升限紀錄。伊-16是世界上第一架懸臂下單翼、可收放起落架戰鬥機,1934年被公認是當時世界「最快的戰鬥機」。然而,由於後機身太短,穩定性不好,它需要熟練飛行員操縱。在中國上空,中蘇飛行員駕駛伊-16常用「俯衝加速,打了就走」的戰術與日軍97式戰鬥機、96式艦載戰鬥機交戰,給日軍深重打擊。不過,40年代日軍「零」式、「隼」等新一代戰鬥機參戰後,伊-16損失慘重,中國空軍逐漸喪失了制空權。 王光復與P-40
王光復中尉是1943~1945年中美航空混合聯隊(CACW)時期的中國空軍王牌。1943年初,王光復隨第3大隊赴印度卡拉奇接受P-40E戰鬥機的訓練後,飛越喜馬拉雅山返回祖國。 在講述王光復的戰績之前,有必要介紹一下他的座機P-40E。1937年,美國柯蒂斯公司的P-36單翼戰鬥機經過一番周折,終於得到軍方210架訂貨。為提高性能,P-36A第10號生產機改裝一台艾利遜液冷發動機,稱為XP-40(也稱為Hawk81),在1938年10月試飛時,其時速比P-36快70千米!次年5月,P-40被美陸航選中,成為訂貨量最大的戰鬥機。最初生產的200架P-40A交付美國陸航。從1940年9月開始,增加兩挺機槍及飛行員裝甲的P-40B和P-40C交給英國空軍,英國人稱為「戰斧」ⅡA和「戰斧」ⅡB,它們也是「飛虎隊」(美國志願飛行隊)的主要裝備。P-40有一個尖銳的螺旋槳整流罩,機頭下方的散熱器顎形進氣口使側面形狀變粗。飛機為梯形下單翼,封閉式座艙,主起落架轉90°向後收入翼內,全機構造簡潔堅固。在戰爭前期,美國新型戰鬥機(P-47、P-51、P-38)尚在組織生產時,性能平平的P-40活躍於歐洲、北非、蘇聯、中國和太平洋戰區,同時不斷改進,英國人把後期的P-40稱為「小鷹」,而美國把P-40系列統稱為「戰鷹」。P-40各型共生產了13 738架,現保存在博物館和私人飛機收藏家手中的尚有70餘架。在美國大片《珍珠港》中,P-40與「零」式機空戰的鏡頭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中國空軍4大隊在1942年首先得到P-40E,開始向日軍爭奪失去兩年的制空權。1943年底,中美航空混合聯隊(CACW)在桂林組建,其中中國空軍第3、5大隊裝備P-40E和後機身加長的P-40N。 王光復隨戰友在駐梁山基地期間,駕駛P-40E在桂林、恩施、老河口上空與日陸航第25、85戰隊的「隼」、「鍾馗」戰鬥機交手,共擊落日機4架,被提升為中隊長。除空戰外,王光復和其他中美飛行員一樣,主要任務是攻擊日軍機場、倉庫和運輸船隊等目標。1943年10月,他與高又新等率領P-40機隊,在常德對地攻擊中擊斃日軍師團長,沉重地打擊了日軍。1944年9月20日,王光復參加轟炸鄂中羊樓洞日軍軍火物資倉庫的行動,他率領7中隊的8架P-40在B-25轟炸機下方護航,剛過洞庭湖,即遭遇日軍「隼」式戰鬥機隊的襲擊,王光復立即率隊上升迎戰,此役他擊落第5架日機成為王牌。以後,直到抗戰勝利前他又擊落日機3.5架,總戰績達到8.5架,列王牌第3位。 摘自《兵器知識》2002年1期
1948年底,解放軍快要進入北平了。王光復當時奉命準備飛往台灣。臨行之前,王光復似乎有某種預感,今後可能很難再見到親人們了。回到家中,吃完午飯,準備啟程。 這一飛走,就是近半個世紀!這一飛行,王光復就像一隻離群的孤雁,遠離了他至愛的親人們。 初到台灣時,王光復先是在屏東港繼續從事飛行,接著又在空軍參謀大學當教官。此時他尚不知,在大陸已經發生了一件後來直接影響到自己前程的大事,七妹光美在延安與中共的第二號人物劉少奇結婚了。直到王光復的岳母將在上海的紗廠搬到台灣時,王光復才從岳母那裡獲知此事。 然而,不久後,王光復接到調令,到嘉義飛行隊作監察室主任,這時雖然仍可駕機飛行,但已不是本職任務了。又過了3個月,一項新的調令傳來:調任空軍總部作戰科長,但不能再飛行了。1962年,又一件事徹底改變了王光復的命運。他在香港的內弟到了台灣,有人懷疑這位內弟是被大陸派到台灣找王光復的。很快,王光復又接到調令:到史政局擔任軍事史政組組長。兩年半後,王光復申請提前退役。他結束了自己的軍旅生活,在台灣辦起了自己的順達貿易公司。這也使王光復成為台灣最早進行對外貿易業務的先驅者之一。 1985年,年近七旬的王光復來到美國達拉斯探望子女們,並在此地定居至今。 2000年5月,王光復再次回到北京。
債券的主圖為當時英制的霍克II型戰鬥機2
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七日,發生抗日戰爭,政府為籌募戰爭軍餉及添購飛機等,首先擴大中國空軍,設立[中國航空委員會],辦理航空募款購機及推進航空教育,聘請美國陳納德(ChaireLChennauit)將軍為顧問,募集美國志願飛行員(退役軍人),加強中國空軍力量.並於民國三十年元月購買美國式P-40戰鬥機一百架,由志願隊經嚴格訓練後,與中國空軍隊,一併參加對日做戰.民國三十年為購買飛機,由國民政府財政部發行[航空救國卷]分美金百元,美金五十元,美金十元,美金五元四種.以美金伍百萬為基本數,十足發行.規定自戰爭勝利結束後,由財政部在國庫收入項下於五年分期抽籤償還.同時由中央銀行以戰鬥機為圖案發行伍圓卷法幣一種,由英國德納羅承印,流通市面,[摘錄于軍用鈔票]. 60多年前的抗日戰爭時期,廣西柳州舊機場曾作為「西南空軍作戰核心」之一,接納過蘇美兩國的戰機與中國空軍一道對日並肩作戰.
陳納德將軍(左)和飛虎隊隊員在一起
飛虎隊老兵當年英俊的照片
飛虎隊兩位美國大兵抓到蛇
霍克-75
柳州肖章龍老人使用了60年的飛機殼做的鍋,這是一個用二戰期間飛虎隊的墜機殘骸做的飯鍋。
P-40飛機
龍啟明:國內唯一健在的飛虎隊隊員
龍啟明老人退休於重慶鋼鐵集團公司,1923年生於香港的小康之家,父親是香港華員會會長。1942年,龍啟明考取中國航空委員招收的留美空軍學員,1943年3月回國投入戰鬥。 在駝峰航線飛行了2000多個小時後,1944年6月,龍啟明等6人被挑選進入由美國人陳納德將軍率領的美國第十四航空隊,正式成為「飛虎隊」轟炸機飛行員。「飛虎隊」即中國空軍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1941年7月來中國參與抗日,1943年改為第十四航空隊。至抗戰結束,第十四航空隊共擊落日軍敵機2600多架,擊沉或重創日軍軍艦44艘,擊斃日軍官兵6萬多名。插翅飛虎隊徽和鯊魚頭形戰機也因此家喻戶曉。
龍啟明夫婦和大兒子的合影此時他已加入飛虎隊。
龍啟明站在滑翔機旁
龍啟明和哥哥、父親的合影。愛國的父親雖為當時香港英國政府僱員,但是從來不穿西裝,只穿馬褂長衫。
美國「飛虎隊」老戰士憑弔抗日航空烈士。 柳州機場目前是國內保存最完整的飛虎隊空軍基地。時至今日,柳州舊機場仍保留著當年「飛虎隊」修建、使用過的跑道、指揮塔和油庫等。這些具有相當規模、保存完整的抗戰遺址,以及散落在柳州周邊地區的戰機遺骸(據查有13架之多),近年來成為了人們憑弔這段歷史的重要物證
1922年,修建巫家壩機場,建立航空學校,是我國最早修建的機場及航校之一.時任雲南省長的唐繼堯於1922年邀請劉沛泉等來昆,組織航空處、航空隊,設航校。辟巫家壩教場為機場,購美、法等國飛機。1929年雲南航空隊從北海至昆明,創下當時全國最長航線記錄,設有三條省內航線。1937年抗戰爆發,航空隊遷南京,併入中央航空隊。
巫家壩機場跑道
雲南航校第三期學員飛行表演 提起滇軍,人們知道護國首義、血戰台兒庄等壯舉,然而,滇軍歷史上卻還擁有過一支在全國有影響的空軍。 早在1922年春,唐繼堯擊敗顧品珍重新執掌滇政後,看到直、皖、奉等系軍閥和粵軍競相建立空軍,自然不甘落後。是年秋天,他聘請了一些旅美華僑中的航空人員(以廣東籍為多)來滇創立空軍,並在香港向美國購買飛機,組建航空處並委任劉沛泉為處長。航空處下轄兩個航空隊,分別以王狄仙和張子璇為隊長,聘請黃社旺、庄孟仙、司徒鵬等為飛行員。航空處設在講武堂內,辟巫家壩陸軍操場為飛行場(這是全國建立最早的飛機場之一,當時國內只有北京、廣州、杭州等少數城市有飛機場),撥出一部分陸軍營房為飛機修理場及航空隊隊部辦公室,至此,雲南空軍就正式建立起來了。 緊接著,唐繼堯又決定創辦雲南航空學校以培養雲南自己的航空人員。他任命劉沛泉兼任校長,聘請航空隊的飛行員兼任教官並向法國訂購戰鬥機6架供學生飛行實習之用。1922年冬天開始在昆明和貴陽兩地招生,最後錄取了36人,其中有女生2人,還有朝鮮籍學生4人,航校於當年12月正式開學。 由於歷史原因,唐繼堯後來又聘請法國空軍上尉阿爾彼得擔任航校顧問,法國空軍少尉弗朗塞士、准尉馬爾丹等為教官,還聘請了越南籍機械技術人員12人主持修理廠,同時改組了航空處。1923年冬天,唐繼堯又將航空處改為航空隊,任命法國留學生柳希權(字法唐,雲南籍,曾留學法國學冶金專業)為隊長,柳雖不懂空軍業務,但通曉法語,能與法國顧問合作。 1925年,留學美、法、德三國的雲南人段緯(蒙化即今巍山人,白族)學成回國,段緯在國外主學土木工程(畢業於美國普渡大學,後又獲法國里昂大學土木工程碩士學位)兼學航空(修業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科,畢業於德國老特飛行學校)。唐繼堯獲悉段緯回國,便於1926年委任段緯擔任雲南航空大隊副大隊長,旋即升任隊長,段還兼任雲南航空學校校長和飛行教官,參與培訓雲南航校的第一期學生,段緯親自教學生駕駛飛機和汽車。據考,段緯是雲南籍的第一個飛行員和飛行教師。 1926年7月,雲南航校第一期學生畢業,其中有飛行員12人,其餘為機械修理人員。接著又招收了第二批學生40人,於當年12月入學。1926年12月,滇南大土匪莫朴率匪眾3千餘人佔領了箇舊縣城,唐繼堯命令軍隊剿滅。匪部佔據有利地形,憑險固守,陸軍若強攻犧牲太大,航空隊乃派出3架布萊格戰機前往助戰,擔任轟炸任務,對匪部威脅很大,在陸、空軍的協同攻擊下,莫匪逃跑。這是雲南空軍自建立以來首次顯示其威力。 段之棟(春城晚報) 1927年秋,龍雲執掌滇政,他對培養雲南航空人才仍然十分重視,奉行「先儲備人才而後充實器材」的方針。1928年8月,唐繼堯時期招收的第二期學員如期畢業,龍雲指示航空隊繼續招收了第三、第四期學生,並從第一期畢業生中選聘教官,委任張汝漢為教育長,李發榮、李嘉明、劉從仁等為飛行、機械教官,他先後向美、法兩國訂購教練機10多架,供教學、訓練之用。這兩期學生先後於1933和1935年畢業,期間還招收了兩期學航空機械?穴以學飛機保管和裝配為主?雪的學生,使雲南空軍進一步充實了力量。 1929年夏,龍云為支援黔軍李筱炎部打回貴州,決定出兵進攻貴州軍閥周西城,這時,被龍雲打敗後陳兵川滇邊境的滇軍胡若愚、張汝驥部乘虛回師雲南,圍攻昭通,進攻昆明。雲南航空隊奉命參加作戰,在昆明北郊和西郊的戰鬥中,航空隊的飛機對胡、張部進行轟炸,協同龍雲的地面部隊夾擊敵手,使其敗走滇西。 1929年4月,雲南商業航空委員會向美國購得4座萊茵客機一架,命名為「昆明號」,由雲南航空隊派出飛行員劉沛泉、陳棲霞、張汝漢、李嘉明等到九龍機場接收試飛,4月中旬飛往廣西北海,在氣象不明、飛機設備不全的情況下,又從北海飛抵昆明。這次滇桂長途飛行,航行900多公里,完成了全國範圍內當時最長的一條航線,引起了全國空軍的關注,顯示出雲南空軍飛行員的良好素質。之後,雲南又接回法制波特斯6座客機一架,命名「碧雞號」。 在中國,雲南空軍是建立得較早的一支,比國民黨的中央空軍建立得還早。這支航空力量建立以後,儘管建制和名稱屢經改變,負責官員走馬燈似地更換,但規模始終很小,直到抗日戰爭前夕,雲南航空隊也只有飛機20餘架,並且主要是教練機。但在1922年至1935年的10多年間,雲南航校和航空隊共辦飛行班4期,機械班2期,培養出航空人員200多名,其中飛行員和航空機械人員各有100餘名,飛行員中還有10名女飛行員,這在全國也走在了前列。這些人員除在雲南空軍服役外,其中的很多人如張有谷、陳棲霞、張汝漢、晏玉琮等都成了北伐空軍中的骨幹力量。在此後建立的國民黨中央空軍,共有5個隊,第一隊隊長晏玉琮,第三隊隊長張有谷都是雲南航校第一期的畢業生;一、三兩隊的飛行員也多系從雲南畢業的二、三期學生,雲南為中央空軍培養了大批的人才。 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中央航空學校(後改名為中央空軍軍官學校)從杭州內遷昆明,在全國統一抗戰的形勢下,中央航空委員會指派該校副校長蔣堅韌負責接管了雲南航空隊,並從原雲南空軍中抽調了張汝漢等32名飛行員到南京參加抗戰,建立了15年的雲南空軍就此淡出歷史。
墨尼的照片 雲南驛是位於滇緬公路旁的一個不起眼的小鎮,但卻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陸軍航空隊主要在華基地之一。雲南驛機場建於一九二九年九月,直到一九四五年六月,已做過五次翻修。一九三零年,中華民國航空委員會第三十八站隨機場修建而成立,管轄包括機械,油物與總務三股和書記室。直屬單位為養場大隊,運輸隊,航空轉運隊,附屬單位則是憲兵隊,高射炮連,修建隊從事養護工作與空運調度。一九三七年,中日戰爭爆發後,國民政府將洛陽與柳州航校的飛行員遷往雲南驛訓練三百多名第十三與第十四期的飛行員。一九四一年,日本陸軍航空隊開始轟炸雲南驛,航校生遷離,雲南驛再度由第三十八站指揮。次年,美國志願大隊使用雲南驛抵擋日軍的進攻,飛虎隊解散後成為駐華空軍特遣隊的臨時基地,後來第十航空隊的第二十五戰鬥機大隊與第二十三運輸大隊也有進駐兵力,也是駝峰航線的必經之路。該基地經過日本陸軍航空隊發動了六次大規模空襲,不過美國第十四航空隊依然繼續壯大力量,並且對反攻緬甸的中國遠征軍提供空中支持。一九四八年,第三十八站隨國民政府遷往台灣,雲南驛機場至今都被廢棄使用。雲南省政府決定將此機場改為觀光區,以紀念第十航空隊與第十四航空隊。 駐華空軍特遣隊介紹 一九四一年八月一日,美國總統羅斯福簽署在中國成立美國志願大隊後,陳納德領導的這支部隊在雲南與緬甸上空英勇的對抗日本軍機。獲得了世界各方極高的評價,並被中國報章稱為「飛虎隊」。一九四二年,美國政府決定擴大美國在華軍事力量,因而命令陳納德與美國志願大隊回歸美國軍方。美國志願大隊第一中隊被改為七十四中隊,第二中隊被改為七十五中隊,第三中隊被改為第七十六中隊。統稱為第二十三大隊,隸屬駐守印度的第十航空隊管轄,所以又稱駐華空軍特遣隊。仍由陳納德指揮,以保衛大後方與駝峰航線為主要任務。後來,陳納德又向第十航空隊「借」來了第十六戰鬥機中隊與第十一轟炸機中隊,並開始了對華南淪陷區的空中打擊並支持國軍打常德會戰。駐華空軍特遣隊的飛機數量有一段時間盛至不多於美國志願大隊,但是陳納德下令每次任務都要給飛機換編號與塗裝,再加上作戰英勇,使日本人認為陳納德擁有五百架軍機,但實際上只有二十九架。一九四三年三月,美國政府給予陳納德更大的權利,讓他指揮第十四航空隊,因此,駐華空軍特遣隊被編入了第十四航空隊的第二十三戰鬥機大隊。 聖誕節的空戰 一九四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第十六中隊海茲雷特少校(Major Hazlett)率領六架P-40K小鷹式戰鬥機從雲南昌邑飛往雲南驛基地。六名飛行員分別是萊衛湯克茲上尉(Llewelyn Couch),WS布特上尉(WS Bulter),馬文金寶上尉(Marvin Kinball),阿諾利普上尉(Aaron Liepe)與羅伯(巴布)雷利斯上尉(Bob Liles)。其它中隊隊員於聖誕節一大早也會跟隨抵達雲南驛。 雲南驛機場當時有駝峰航線的C-47空中列車與即將進入緬甸實行打擊任務的P-40進駐。由於此地佔據了地利,所以美國陸軍空運總部決定將此地設為駝峰航線的主要基地之一,而且還是一個無法遮掩的基地。這些弱點使陳納德一直認為這將成為日本轟炸機的目標之一,因此要求在此配署自己的戰鬥機部隊。果真,海茲雷特與他的隊友們在日本轟炸前只待了一個安全的晚上。 第二天,一批日本轟炸機出現並開始對雲南驛,海茲雷特率領一批戰機升空追擊日機,但是日本轟炸機已經離開,幸運的,地面的飛機沒有任何損傷。 第二十三戰鬥機大隊長羅伯史考特(Robert Scoot)晚上趕到了雲南驛,並帶來了陳納德要求不得再讓飛機停在地面上給日機轟炸的命令。十二月二十六日早上七點,他派了兩架P-40升空警介,到了九點數量增加到了兩倍。到了十一點,至少有八架P-40被史考特派到了天空。這次,日本轟炸機若再回來,決不會白白轟炸機場得逞。 第七十四中隊兩名飛行員湯瑪斯克拉克(Thomsa J Clark)與亞瑟庫克斯根(Arthur Cruikshank)於該日執行完臘戊偵查任務後返回昆明時的上午十點左右發現日本雙引擎轟炸機出現於薩爾溫江附近。他們立刻展開追擊,克拉克當場擊落了其中一架轟炸機。 史考特在雲南驛焦慮的等待,並於下午兩點命令剩下所有的P-40起飛迎戰。陳納德告訴他,日本人如果回來,一定會是再與一天前一樣的時間回來,也就是兩點四十五分。 果真,日本轟炸機經過湄公河,由緬甸進入了雲南驛。九架雙引擎的九九式重爆擊機分成三架編隊在十架一式戰鬥機〔隼〕護衛下侵入了雲南驛。第一批與他們交手的是四架由郝派克上尉(Major Hal Pike)率領的P-40型戰鬥機。它們與護衛戰鬥機接觸,並將他們引離開轟炸機。 史考特與海茲雷特領導剩下的戰鬥機於數分鐘後起飛對付轟炸機,史考特瞄準了第一批轟炸機掃射,並在通過的時候同時擊中了那三架轟炸機。其中第二架在他射擊第三架時當場爆炸。他後來飛過轟炸機下方,但無法確定戰果,因為他正在朝陽光飛行,陽光擋住了他的視線。 其它六架丟了炸彈後離開,基地內無人傷亡,也沒有造成嚴重的損害。P-40繼續在天空射擊準備撤退的敵機,最後P-40的戰果是確定擊落十架,可能擊落五架,一架受損。兩架P-40損失,一名飛行員陣亡。 參與此任務的雷利斯與同是十六中隊的羅伯墨尼(Robert Moony)。兩人一起進入飛行學校,並且是超級好朋友。雷利斯先進入第七十七中隊,然後再進入了十六中隊與墨尼在印度會合。雷利斯表示,墨尼是一個非常優秀的飛行員,他本來應該與他們一起從昌邑飛到雲南驛,但是他的飛機正在換引擎當中,所以他晚了一天抵達雲南驛。當十二月二十六日空戰開始時,雷利斯看到墨尼降落,墨尼企圖增加燃料繼續升空作戰。他起飛後,準備鑽入由派克與海爾雷特領導的機隊,他看到一架飛機從後方趕來,那正式墨尼的飛機。 他們倆人同時瞄準左右兩旁的「零式」(實際為一式戰鬥機(隼)射擊,然後這就是他最後一次看到墨尼了,因為墨尼被擊落了。 雷利斯降落後,有人告訴他墨尼被擊落了,因此他上了一輛吉普車開到雲南驛西方去看墨尼,他們知道墨尼在哪裡,因為中國人已經將地點告訴美國人了。當他們抵達後,一名五十六歲身著黑色衣服的中國老人帶領二十到三十名中國人已經站在那裡了。 他走過去從中國人那得知墨尼還活著,而且他的左耳上有傷口。中國人告訴他說當墨尼經過他們上空時擊落了一架「零式」(九九式重爆擊機),但他隨後被一架戰鬥機擊落,他在一個中國公墓上空跳傘。不幸的,他的頭被一個墓碑卡住而身負重傷,但是他仍然打下了一架日本轟炸機。 他們將墨尼帶到一名叫董齊元的醫生家中急救,但那名在上海英國學校學過醫學的醫生告訴他墨尼得到了腦震蕩。董齊元在絕望中指著一本書告訴雷利斯他必須去買書上面的瑞士哥爾敏與德國吉佛林注射來挽救墨尼的生命。雷利斯當然願意這麼做,但是其它辦法幾乎是沒有,他知道就算連他們的渥斯醫官到了之後都無法醫好他,所以他只好同意給予墨尼使用這些葯,由董夫人餵食。最後,渥斯醫官到了以後,也告訴利爾相同的話,這是董齊元與他唯一能做的事情了。
他響應孫中山「航空救國」的號召,以大股東身份與當地華僑集資籌建中華飛船公司; 他傾家變賣田產購買4架飛機,支持孫中山擴充粵軍飛機隊; 他製成中國自行設計的第一架軍用飛機; 他殉難時年僅32歲; 「飛將軍」楊仙逸,香山人,被譽為「中國空軍之父」。 大事記 1910年 楊仙逸和他父親首批加入同盟會。 1918年 楊仙逸響應孫中山號召回國。 1923年 設計製成中國第一架軍用飛機,正式試航及命名典禮在廣州市大沙頭飛機場舉行。 1923年 前往博羅檢查水雷時因意外爆炸而殉難。 是楊仙逸去世後,他的本家楊官宇也走上航空界。
楊官宇
周志開 周志開,河北灤縣人,1919年12月10日出生。早年畢業於濟汴高中。1935年6月考入中央航空學校第7期,驅逐科畢業後在空軍第4大任少尉見習官。 1939年12月桂南會戰,空軍第4大隊大部由副大隊長鄭少愚少校率領開赴廣西參戰。22日第4大隊第22中隊由鄭少愚與中隊長張華威率I-15戰鬥機8架前往柳州空域巡曳,周志開被編為鄭副大隊長僚機。接近柳州時第22中隊與日機9架遭遇,周志開首先發現敵機,馬上將飛機飛向長機振翼示警,並猛指敵機群。鄭少愚查覺敵機後即搖翼發出攻擊信號,並率周志開向敵機群俯衝。周志開鎖定敵2號機,一直逼近到距敵500碼時才開槍,日機緊急側轉,側轉時右機腹曝露,周志開瞄準敵機右發動機開槍,卻擊中日機的主油箱,日機炸成一團火球。日機在遭攻擊後四散,鄭副大隊長與周志開又合力擊落一架敵機,這是周志開的首次空戰勝利,也是周志開的第一次空戰。兩天後日軍以18架轟炸機空襲柳州,4大隊一舉擊落其中8架,本身毫無損失,創抗戰以來空戰之最輝煌記錄。 桂南會戰結束後4大隊調回重慶衛戍首都。1940年5月13日,日海陸軍組成聯合機隊186架各式軍機對重慶進行疲勞轟炸,是為101號作戰。第4大隊與第5大隊雖然兵力薄弱不齊,但仍努力迎敵,周志開也在重慶空域繼續奮戰。6月11日,周志開隨第4大隊大隊長鄭少愚在重慶郊區巡曳,與一隊日轟炸機遭遇,周志開首先擊落一架轟炸機,隨後咬住另一架,連續射擊3次均未得手,周志開直接沖入日機編隊衝殺,直到子彈打光才脫離。 周志開的座機降落後發現機身有99個彈孔與一個炮彈炸開的窟窿。這次空戰受蔣委員長在軍委會總理紀念周上提出表揚,蔣夫人並在座談會上親自嘉勉。 1942年3月第4大隊移防昆明換裝P-40與P-43,旋返回四川,周志開也升任第23中隊副中隊長。10月23日周志開率杜兆華駕P-43雙機由雙流機場飛往南鄭。24日升空巡曳時在城固擊落百式偵察機一架。 1943年5月31日,第4大隊大隊長李向陽率P-40驅逐機8架與美機兩架掩護美第374中隊的9架B-24由粱山機場起飛前往轟炸荊門機場,李大隊長座機中途因故障返航,周志開時任第23中隊中隊長,乃接手指揮,順利完成轟炸任務。 1943年6月6日,日軍第1飛行團以零式戰機14架掩護輕轟炸機8架奇襲梁山機場,梁山機場誤認這批飛機是第11大隊返航戰機,未做準備。第4大隊在轟炸聶家河一敵司令部後於中午12時40分降落,日機已臨空。梁山機場在毫無準備狀況下在地面被敵炸毀驅逐機12架。周志開見敵機臨空,急忙衝上座機,連降落傘都來不及系,座艙罩也不及蓋上,馬上升空,以高超技巧由下而上沖入敵機群。投彈後準備返航的日機隊型大亂,周志開打亂敵機群後即將敵3號機擊落。隨後沖向2號機,此時2號機后座機槍槍口朝天,周志開知道射手已被射殺,乃大轉270度掉頭猛攻1號機,將該機擊落於巴山。隨後趕上2號機,順利將這架負傷的轟炸機擊落。日軍呈認損失兩架97式轟炸機,國軍確認了3架戰果(殘骸為證)。周志開因功升任空軍少校,並獲頒青天白日勳章。 1943年11月常德會戰,空軍第1路司令張廷孟上校駐節恩施機場指揮中國空軍4個大隊及中美混合團近200架軍機參戰,第4大隊也參加炸射任務。早期空軍使用方式不當,往往以驅逐機擔任戰轟任務。在常德會戰中第233中隊成效卓越,並擊落敵機兩架,周志開以指揮有方獲頒一等宣威獎章。 1943年12月初,常德會戰結束。國軍偵知日軍在漢口集結飛機百架,周志開見獵心喜,要求在調回梁山前對漢口進行一次偵察。1943年12月14日,周志開與第4大隊另一位著名的中隊長高又新各駕P-40由恩施起飛沿江而下偵察。到了返航時間,只有高又新一機飛返。據高又新宣稱,周志開由漢口折返時兩機飛散,未有聯絡。第六戰區司令長官部下令全體防空哨對空搜索,恩施、梁山、白市驛機場澈呼叫,均無音訊。是日夜,湖北省政府轉來長陽縣龍潭坪鄉長報告,稱我機一架著火墬落於龍潭坪附近山岩中,機身有青天白日國徽,空軍57部隊出入證。 同日晚,漢口敵電台廣播稱:「今日12點30分,中國飛機隊前來漢口機場偷襲,我地面設備略有損失,我神武飛鷹立即升空與之激烈空戰,敵機一架在長江南岸負傷飛逃,我機亦有兩架損失」。 周志開少校在與高又新上尉分開後單機直接飛往漢口機場轟炸日機,在地面摧毀日機兩架,不幸在數量懸殊的空戰中被擊落殉國。 周志開在殉國後追晉空軍中校,生前確認戰果6架(轟炸機5架,偵察機1架),為國軍戰時驅逐機部隊的王牌飛行員。
飛機員張惠長 張惠長,廣東中山火炬高技術開發區大環村人。 年幼時隨父到了美國,青年時參加國民黨在紐約的空軍學校。 1921年擔任孫中山大元帥府的侍從武官,參與北伐。 1922年孫中山創立航空局,楊仙逸任局長。 1928年,張擔任航空處長,親自駕機「廣州號」環繞全國飛行一周,成功地完成了飛行全國的首創任務。 1935年調往古巴擔任公使。 1937年12月回國任中山縣縣長。 1945年7月,再次擔任中山縣縣長,後到了台灣,不受國民黨重用。 1980年病逝於台北。
魯迅在《「航空救國叄願》一文中,極盡冷嘲熱諷之能事---請讀原文: 航空救國」:航空救國三願 現在各色的人們大喊著各種的救國,好像大家突然愛國了似的。其實不然,本來就是這 樣,在這樣地救國的,不過現在喊了出來罷了。 所以銀行家說貯蓄救國,賣稿子的說文學救國,畫畫兒的說藝術救國,愛跳舞的說寓救 國於娛樂之中,還有,據煙草公司說,則就是吸吸馬占山〔2〕將軍牌香煙,也未始非救國 之一道雲。 這各種救國,是像先前原已實行過來一樣,此後也要實行下去的,決不至於五分鐘。 只有航空救國〔3〕較為別緻,是應該刮目相看的,那將來也很難預測,原因是在主張 的人們自己大概不是飛行家。那麼,我們不妨預先說出一點願望來。 看過去年此時的上海報的人們恐怕還記得,蘇州不是有一隊飛機來打仗的么?後來別的 都在中途「迷失」了,只剩下領隊的洋烈士〔4〕的那一架,雙拳不敵四手,終於給日本飛 機打落,累得他母親從美洲路遠迢迢的跑來,痛哭一場,帶幾個花圈而去。聽說廣州也有一 隊出發的,閨秀們還將詩詞綉在小衫上,贈戰士以壯行色。然而,可惜得很,好像至今還沒 有到。 所以我們應該在防空隊成立之前,陳明兩種願望——一,路要認清; 二,飛得快些。 還有更要緊的一層,是我們正由「不抵抗」以至「長期抵抗」而入於「心理抵抗」 〔5〕的時候,實際上恐怕一時未必和外國打仗,那時戰士技癢了,而又苦於英雄無用武之 地,不知道會不會炸彈倒落到手無寸鐵的人民頭上來的?所以還得戰戰兢兢的陳明一種願 望,是——三,莫殺人民! 二月三日。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三年二月五日《申擠·自由談》,署名何家干。 〔2〕馬占山(1885—1950)吉林懷德人,國民黨東北軍的軍官。九一八事變 後,他任黑龍江省代理主席。日本侵略軍由遼寧向黑龍江進犯時,他曾率部抵抗,當時輿論 界一度稱他為「民族英雄」。上海福昌煙公司曾以他的名字做香煙的牌號,並在報上登廣告 說:「凡我大中華愛國同胞應一致改吸馬占山將軍牌香煙」。〔3〕航空救國一九三三年 初,國民黨政府決定舉辦航空救國飛機捐,組織中華航空救國會(後更名為中國航空協 會),宣稱要「集合全國民眾力量,輔助政府,努力航空事業」,在全國各地發行航空獎 券,強行募捐。 〔4〕洋烈士一九三二年二月,有替國民黨政府航空署試驗新購飛機性能的美國飛行員 蕭特(B.Short),由滬駕機飛南京,途經蘇州上空時與日機六架相遇,被擊落身 死,國民黨的通訊社和報紙曾藉此進行宣傳。蕭特的母親聞訊後,於四月曾來中國。〔5〕 九一八事變時,蔣介石命令東北軍「絕對不抵抗」,公開執行賣國投降政策。一二八戰爭 後,國民黨四屆二中全會宣言中曾聲稱「中央既定長期抵抗之決心」,此外又有「心理抵 抗」之類的說法,這些都是為推行投降政策而作的掩飾辭。
……除了尖酸刻薄、無恥攻擊之外,誰能夠看出魯迅這個所謂的「民族魂」所發出的哪怕是一句真心的對祖國的期待、對烈士的崇敬、對愛國行動的積極支持? 1921年8月11日由北京開飛到北戴河的特別航班,同月15日由北戴河返回北京。 當時規定,每星期五由北京飛往北戴河,星期六、日在海濱和長城風景區進行遊覽飛行,星期一返回北京。郵局也配合航線開辦,辦理航空郵政。這一條航班,主要是暑期為北京政府官員及外國駐京使館人員服務,因而只從1921年辦到1924年。 為配合1921年7月1日北京-濟南-上海中國第一條航空線正式開通,交通部郵政總局於同是發行航空郵票一套五枚, 面值分別為0.15元,0.30元,0.45元,0.60元和0.90元,北京財政部印刷局雙色凹印製,圖案為飛機越萬里長城。
第二套航空郵票 1929年7月5日發行第二版航空郵票,面值,圖案與第一套相同,只是在機尾將五色旗標記更換為青天白日旗徽 .
第三套航空郵票 1932年8月29日發行第三套航空郵票,全套10枚,面值除保留角單位外,增加1元、2元、5元三種,票幅改為長方型,飛機型號由雙翼改為單翼,財政部印刷局單色凹版印製。
"金馬號"水上飛機全國長途飛行念封,免資自杭州至廣州,蓋1929年11月2日廣州到達日戳。
"金馬號"第一次粵滇飛行 1929年11月26日廣州至雲南府,途經廣西飛機墮落,郵件大部散失,此封為在飛機殘骸中尋回,改由陸路於12月2日運抵昆明。
廣東軍政府主辦軍機民用航空 廣州-梧州航線 1930年12月1日,廣州軍機開辦民用航空,"珠江號"水上飛機開闢廣州至廣西梧州航線,隨機攜帶少量郵件,除郵同蓋日戳銷票外,又加一大一小兩枚紅色戳記。 大戳:航空處交通科試辦兩廣民用航空大沙頭總站圖章 小戳:飛機專運
廣東軍政府主辦軍機民用航空 廣州一梧州航線 廣州航空處第八軍航空司令部軍用專機開辦民用航空,1931年1月16日廣州至梧州第一次飛行。
1931年1月16日梧州返廣州共載郵件414件,此封為其中之一。 中華民國郵政航空郵票 1921年7月1日,中華民國郵政發行了中國第一套航空郵票。當時北洋政府航空署首次開辦由北京至濟南段航線,並開辦航空郵務,特發行航空郵票一套,全套共5枚。郵票圖案為雙翼飛機飛越萬里長城,機尾繪五色旗徽。雕刻版。由格蘭氏雕刻,北京財政部印刷局印製。也稱北京一版航空郵票。 1928年北洋軍閥統治結束,在南京成立的國民黨政府,廢除五色國旗,改用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並於1929年7月5日,發行了機尾為青日徽的第二版航空郵票。全套郵票共5枚,郵票版別、刷色、面值、紙質、齒孔度及印刷單位均與北京一郵票相同。1928年6月11日,國民黨政府將北京改稱北平,因此,這套航空郵票又稱為北平二版航空郵票。 1932年8月29日起,中華民國郵政開始陸續發行北平三版航空郵票,其圖案為單翼飛機飛掠萬里長城。雕刻版。北平財政部印刷局印製。這套航空郵票,直到1937年才出齊,全套共計10枚。 1937年「七·七」事變後,北平三版航空郵票母模被帶到香港,交由香港商務印書館印製,其圖案、面值、刷色都與北平三版航空郵票相同,只在「航空郵票」中的「票」字上略有區別:北平三版中「票」字第10筆的一點,與第8筆和第9筆均相連;而在香港印的這批航空郵票則均不相連,為便於區別,故稱其為香港版航空郵票。香港版航空郵票從1940年6月20日開始陸續發行,首先發行的是帶有篆文「郵」字水印的郵票,從1941年4月21日起陸續發行了無水印的郵票。有水印票和無水印票各一套,全套均為10枚。 1945年10月1日起,國內郵資調整,庫存的各版航空郵票已不適用,故將其加蓋改值。由重慶中央印刷廠加蓋,加蓋的面值均為調整後的航空郵資:航空平信國幣23元、航空挂號國幣53元、航空快遞國幣73元、國際航空每單位國幣100元。在原航空郵票上,僅加蓋「國幣×××元」字樣,因此這套加蓋改值的航空郵票被稱為重慶加蓋「國幣」航空改值郵票,全套共計12枚。 1946年5月1日起,國內航空郵資又進行調整。重慶加蓋「國幣」航空改值郵票均不適用。為此,中華民國郵政於1946年9月10日發行了面值為27元的新航空郵票。郵票圖案為DF-4型客機飛行在南京紫金山中山陵上空。由上海大東書局上海印刷廠採用膠版印製。這套僅1枚的航空郵票,也常被稱為上海版航空郵票。 1948年,物價飛漲,國幣頻頻貶值,郵資也不斷加價,原各版航空郵票均不適用,遂將原北平三版、香港版和上海版航空郵票的庫存郵票,交由上海大業印刷公司加蓋改值。加蓋樣式有兩種:一種為加蓋於北平三版及香港版航空郵票上的為長形楷體字「改作×萬元」,橫列,下方為長框內植阿拉伯面值數字,左、右下角為空心十字形,以掩蓋原票上的面值;另一種為加蓋於上海版上的楷體字「改作×萬元」,位於右方直排,長框內植阿拉伯面值數字,位於左下方,以掩蓋原面值。全套郵票共8枚。於1948年5月18日起陸續發行。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1924年北洋政府期間,計劃開辦北京至奉天(今瀋陽)航線,由北京順天時報館石印了一套《京奉空中郵運開航紀念郵票》,圖案為展翅飛翔的鳥、北京天壇和奉天喇嘛塔。全套郵票共3枚。後因故該航線未能開航,這套郵票也未發行。這是中國唯一一套未發行航空郵票(1929年未獲准發行的武漢「民用航空紀念」票除外)。 中華民國郵政所發行的航空郵票,還有1949年5月2日發行的航空單位郵票1枚。1932年11月發行的新疆郵政管理局用木戳手工加蓋的「限新省貼用」暫作「航空」郵票,全套4枚。1942年11月1日開始陸續發行的加蓋「限新省貼用」航空郵票,共3組27枚:一組為木戳加蓋紅字,一組為木戳加蓋黑字,一組為銅戳加蓋黑字。從1949年4月至7月間,湘、贛、陝、蓉等地區發行的航空單位郵票等。
1920年,張學良的父帥張作霖聯合北洋軍閥直系曹琨、吳佩孚打倒段祺瑞,瓜分其家底,分得4架運輸機、4架教練機,並隨機接收了航空人員。張作霖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多年軍閥混戰中,逐步認識到空軍是新興軍種,圖謀逐鹿中原,就要迅速建立空軍。於是,於1921年初成立了航空處,籌建機場和籌辦各項航空事宜。1921年夏,兩座機庫、辦公室及宿舍修造完工,瀋陽東塔機場投入使用。與此同時,從法國購進20架飛機。張學良等東赴日本考察航空,觀看模擬空戰,深為日本陸、空軍「裝備優良,訓練有方,技術先進」所震動。張學良歸來後,四處宣傳空軍威力,並得其父帥贊同,竭力擴充航空處,發展航空業,著手從陸軍中挑選飛行學員。1923年,張學良受命親自任航空總辦,於是一手創辦航空學校,一手擴展航空力量。 瀋陽航空學校經過一番籌措,於1923年正式成立,張學良親自兼任校長。從瀋陽、吉林、黑龍江招收第一批學員40餘人,聘用北京南苑航空學校畢業學員和英、法10餘人當教官,教授飛行技術;同年11月,航空學校正式開學。次年8月,第一期學員畢業,遂將他們分配編入各隊。接著,又從軍團衛隊中挑選了二期30多名學員,送航空學校學習並於1926年8月畢業,仍分編到各隊。1924年,張學良還從陸軍軍官中選拔12人,派往法國學習航空飛行技術,1925年回國。他還總結了選派的人員年齡過大、達不到預想效果的教訓,因而從親自建立的東北軍官訓練班的一千多人中,選拔了20歲上下的28人,再派往法國,並由駐法使館武官任留學生總監。這批學員在法國航空學校受到嚴格訓練,畢業後均獲得國際航行駕駛證。此後,又轉到法國空軍學校,訓練戰鬥飛行,觀摩正規空軍戰鬥演練,於1927年學業全部結束後回國。1926年,張學良還選送4人去日本,學習航空偵察。此前,外派留學航空早已有之,但都沒有張學良這樣大的規模,連續派出三批,共計40多人。同時,張學良對留學人員也很關注,待遇由准尉破格提升為中尉,回國時派員到香港迎接,厚望有嘉。 1928年9月17日,張學良為東北航空學校題詞:「翱翔遠駕,御風泠然,隼擊萬里,鵬搏九天。」
張學良悉心籌措,外派留學和自辦航空學校,總共培養了100多名航空人才,也確實為進一步擴展空軍創造了前提條件。他利用這批人才,購買和修配原有飛機,將東北空軍正式改編,成立了飛龍、飛虎、飛鵬、飛鷹、飛豹5個航空隊,擁有50多架飛機。當時,已經成為中國較突出的一支訓練有素、裝備比較優良的空軍,並且參加了西北、河南等地的實戰,為國內外所注目。在此期間,張學良還先後創辦了《東北航空》季刊、《東北航空》月刊、《東北航空畫報》,以傳播航空知識,擴大影響。這在當時國內,也很為鮮見。
1928年6月4日,日本關東軍親手策劃皇姑屯事件,把張作霖炸死。張學良承父位,更加致力於空軍和航空工廠建設。他下令撤回關內的空軍各隊,集中訓練整頓;撤銷航空處,改編為東北航空大隊,下設5處、5個隊和1個工廠。此間,工廠、空軍都發展較快,到1929年已能生產機身、尾翼、螺旋槳、發動機架、少量儀錶和電子設備、照相器材及其他零件等三四十種航空產品,並附有印刷廠。在當時,可以說是比較完備的。到1929年,中蘇開戰,蘇聯空軍越境,東北空軍未能應戰,張學良甚為痛心。1930年春,張學良把航空大隊擴編為東北邊防軍司令部,親自兼任司令,添購飛機,使之擁有法、英、德各式飛機10多種,約300多架;擴建瀋陽東塔飛機場,興建葫蘆島和瀋陽北陵兩個新機場。 1931年9月18日,一夜之間,瀋陽淪落敵手,張學良慘淡經營10年之久的東北航空悉數被日軍搶掠。當時,瀋陽各機場停有各種飛機260多架,還有從捷克進口的10架飛機散裝件、5台發動機、5輛坦克等大量軍需物資;已建成和在建的東塔、北陵、葫蘆島機場;航空工廠佔地57 820平方米,建築物59座,數以百千計的機器設備、物資等等;多年培養的航空人員、工人紛紛逃避戰亂,散失殆盡。 更令人扼腕痛心的是,日本侵略軍和日商利用我航空工廠、器材和機場,擴建發展,生產製造飛機。偽滿洲國傀儡政府還授以「特權」,保證其事業壟斷,免除稅收和關稅。1938年6月18日,日本瀋陽滿洲飛機製造株式會社(簡稱「滿飛」)成立,更大肆製造軍用飛機。其總裁聲稱要「通過引進外國資金與技術,建設在日本也是史無前例的大規模製造事業」。到1940年,「滿飛」資金已逾億,分發動機課、機體二、三課、裝配課等,每月可生產多型軍用飛機和民用飛機幾十架。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戰爭,「滿飛」源源不斷地生產多種飛機,參加與美國盟軍作戰;入侵我中華大好河山,屠殺、轟炸我中國同胞。與此同時,張學良建設的北陵機場,也被日本侵略者改擴建為滿洲航空株式會社,簡稱「滿航」,生產航空產品。刻有「滿航」字樣的石碑,現已作為歷史的見證,在瀋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的航空苑陳列展出。
推薦閱讀:
※火箭加註燃料後能否逆轉,如果需要緊急停止發射會如何處理?
※西部航空乘坐體驗咋樣?
※長龍接收中國首架Leap引擎A320neo背後:地方航企的快速擴張路
※臨界迎角和失速迎角的關係?
※南航怎麼寫表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