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在6個月內學會一門外語

《如何在6個月內學會一門外語》的TED演講,5個原則 7個行動=6個月學會任何一種外語,非常有效。轉載自滬江論壇名為「yifengadele」的道友,在此特發鳴謝。以下正文開始:先簡單介紹下背景。這個演講視頻的名字就叫<如何在6個月內學會一門外語>,演講者是紐西蘭國際心理學家、語言學家、教育家 Chris Lonsdale,中文名叫龍飛虎。他在紐西蘭讀大學期間主修語言心理學,當時的語言學研究結論是成年人無法掌握流利的外語。龍飛虎先生經過實驗研究,發現成年人不僅可以掌握流利的外語,而且可以比孩子學得更快。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同時實現自己學習中國武術的夢想,他21歲來到中國。他從完全零基礎開始學習,在6個月內掌握了中文的聽說讀寫等全方面的技能,並能夠獨立在中國生活、學習以及交友等。25歲時,他因為簽證的緣故,離開了中國大陸,來到香港,他用自己獨創的The Third Ear外語學習法在4個月內從零基礎,掌握了標準地道的廣東話。看完他介紹的5個原則和7個行動=6個月學會任何一種外語,我自己挺有體會的,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在使用著其中的一些方法,確實學英語的時候沒有刻意學習過語法,也沒有做很多練習題什麼的,從高中到大學,應付考試還有日常口語交流什麼的都比較輕鬆。所以看到他系統總結出來的方法,我很想分享給更多的人看到,因為確實是有效並可行的。下面就具體介紹下 5個原則 7個行動:(重要!這些原則和行動方法貫穿了演講者多年研究的語言心理和生理方面原理,請知悉)今天我在youtube發現一個很棒的TED演講視頻,因為覺得非常行之有效,所以做了些筆記總結了下:五個原則和七個行動。五個原則:1.從跟你有重要關聯的內容開始學習。2.把外語當成工具,每天說和用。3.用可明白輸入,懂含義先。4.注重生理訓練,要學好外語就要練好功夫。5.輕鬆好奇+忍耐歧義=學得快。懂心理學可以用心理學的方法、思路和工具來,把一些特別成功的人,去理解成功人士的方法,思路,心智模式,戰略思路,她的行為的規律,全部複製下來,用在普通人身上,一個普通人使用這些東西,完全可以發揮他的潛能,尋找最有效的原則。你要能掌握五個原則,你也可以畫自己的像.任何人都可以從5天內不會畫畫,到會畫畫。語言也是一樣的。任何人都可以在6個月內,掌握任何語言。The five principles are:5個原則:原則一:從跟你有個人有最重要關聯的內容開始,當我們真正想獲取我們有重要關聯關係的、重要的、與生存,目標有意義的內容時,我們就可以學得很快。1. Focus on language content thatis relevant to you.從跟你有重要關聯的內容開始,專註和你日常相關的語言內容。任何有關聯的東西,任何有關你生存的信息都是值得注意的,如果它有關於你的個人目標,那麼你會注意到它。演講者舉例:例子一:是三張圖片1,一棵樹上掉了一些樹皮;2,地上有動物的腳印; 3,一個面目猙獰的狗熊這個例子是為了說明,當我們看到第一張圖片並不會引起重視,直到第三張圖片才會高度注意,因為跟自己的性命息息相關。背單詞 效果不好是肯定的,背單詞學外語在本質上是錯誤的,因為一個單詞可能有幾十種意思,孤立的,分散你的注意力,所以很難記住。記憶法再好,記幾十上千個單詞,單詞本身沒有生命力,用不出來,單詞要有relevance才有意義: 必須在場景中,場景是真實感受的,需要的; 或者在片語里, 或者在上下文中,上下文都懂,能猜出詞的意思學到的辭彙才是固定的有聯繫的。才容易記住。含義Meaing Relevance 重要關聯注意力 Attention Memory 記憶例子二:是說一個人吃錯東西在外面找廁所,很著急,這時候別人說了一個外語單詞並指向廁所方向,你一定也容易記住。例子是為了說明在跟你有關的,重要的或緊急的情況下,你會更容易記住。所以,請從跟你自己有重要關聯的內容開始學習,會更容易吸收。【本真近期的經驗告訴大家,這是真的!這段時間被迫常與銀行打交道,從前那些考六級八級才會去背的金融辭彙,例如,deposit,eligibility,align,withdrawl……一下子全自動被記得牢牢的,因為與自己息息相關啊,聽不懂直接就是經濟損失了。所以,讓孩子學英語,就要從他感興趣的東西入手。男孩子喜歡車,就從各式各樣的車的名稱開始car,taxi,bus,train,truck, tank...;女孩子喜歡玩偶娃娃啊,就從衣服的顏色開始red, purple,yellow,pink,silver,dark blue, grey...】人類會利用各種工具,工具是幫我們達到目的的,語言的目的是用來溝通,表達傳播思想,把心理的感覺和大腦的想法和別人交流。還有人說語法不夠?學任何語言,就像開車,為了開車,你必須坐在車上,摸方向盤,掛擋,摘油門,越摸,越熟,越精進技術。語言也是這個道理。原則二:. Use your language as a tool tocommunicate from day1.把新的語言作為溝通工具,每天說和用只要會的就要用出來要將外語當工具,第天學習完了就要用,每天都要拿來用,說和用,這是特別特別重要的一點。語言不是要當一門學科來學,語言是為了滿足你的生活的重要目的的一個工具。我不是在學,而是在用,反覆用它。學會了,不是忘記,是馬上拉出來用。每個句子就像你的車,你得用它,你才能熟練這個車況,放發霉了你也弄不明白它是怎麼回事。只要會,就要用!!!!從學習這門語言的第一天開始,就把它當做你的交流方式。將新語言作為交流工具使用。就是語境問題。將自己置身於一種必需使用這種新語言才能與他人交流的環境中,而不是簡單學習書本里的東西。【本真:認為這絕對是學任何語言的真理!從前做教研員去聽課時,非常欣賞長安一位老師的課,她的課不華麗,很簡潔,非常明顯的「實用主義」。雖然很可惜沒能記起這位老師的名字,不過這種」實用主義「的教學風格在東莞長安算是比較「盛行」的。記得那天是下午第一節課,一年級小朋友的課,話題是動物。每開始學一個動物,老師就引導小朋友和這個小動物打招呼"Goodafternnon, Monkey.","Hello, Monkey.""Hi,Monkey."學完這個單詞就和動物道別"Goodbye, Monkey." "Byebye,Monkey."小朋友學的不只是單詞,更是」話「,是語言,活生生的語言,能用的語言。這樣的學習有趣,有成就感,學習本身就已經吸引孩子樂在學習之中了。】原則三:原則三:. When you understand themessage you will acquire the language unconsciously.用可明白輸入,學得快的人懂得,含義先,辭彙後。通過語言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你先理解了你溝通的含義,你會下意識的獲取語言內容。這個專業術語稱之為「可明白輸入」當你已經提前理解所溝通信息的含義,接下來,下意識將獲得該語言。可理解性輸入,遠比通過正式學習和學習語法的人效果快很多。所以,背單詞,學語法都是錯誤的,comprehension is the key .可理解即是和母語對等。 在溝通中,努力去真正理解信息的含義 根據語言學家史蒂芬·克拉申(Stephen Krashen) 的研究,他提出了可理解的語言輸入 (comprehensive input) 的觀點:認為理解書面語言或口語是增加語言能力的唯一方法,語言能力只有在下意識「習得」的時候才會增長,而「學得」的東西不可能成為自發語言(spontaneous language production)。(紫色:關注語法的語言學習方法;綠色:可理解的語言輸入學習方法)當你第一次無意中聽懂了別人的話,你就會無意識地掌握這種語言。在你第一次努力學習新語言時,不要嘗試去聽懂別人用來與你交流的那些單詞,要去嘗試理解他們通過動作、身體語言和表情來傳達的內容(就像嬰兒學習語言那樣)。換句話就是不要從語言中得出意思,而要從交流中得出意思。演講者舉例:他剛到中國坐火車的時候,跟一個火車上的乘警聊天,兩人語言不通,手腳筆畫,兩人溝通還挺好的。三天之後,在他完全沒有學習中文的情況下,他居然開始聽懂了一些周圍人講的話。但是他還沒學過,原因是什麼?下意識獲取了相關信息。當你明白含義之後,你會慢慢不知不覺地習得這門語言。【本真:說到」含義「,我想說一件事——在我離開東莞之前,回復了一位家長的」投訴「。她投訴我們使用的「英語教科書沒有中文,這讓孩子如何學?讓家長如何教?難不成要自己一個字一個字去查字典找到中文再來教孩子嗎?」後來在微信上也看類似的事件,老師們苦笑著自嘲著說,今天挨批了,家長指著她的鼻子罵她怎麼上的課,怎麼不給孩子翻譯中文?……諸如此類。如果大家有時間看視頻,就會明白,ChrisLonsdale所說的第三個原則」明白含義「是指在語境中理解含義。觀察幼童是如何學會母語的,不難發現,對一個字一個詞一句話的理解,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在若干個語境中,甚至必須是不同的語境中一次又一次地與這些語言碰面,一點再一點地理解其含義,更常見的是在運用中明白含義。不是翻譯就可以的。因為語言與語言之間不存在著完全的一一對等的關係。舉個簡單的例子吧。「me」是「我」,"dear"是「親愛的,貴的」,那"dearme「是不是」親愛的我,貴的人「?這樣學習可真是怡笑大方了。】原則四:Language is not aboutaccumulating a lot of knowledge but is rather a type of physiologicaltraining.語言學習不是大量知識的積累,而更像是一種生理訓練。注重生理訓練,要練好外語功夫 發音,記憶,聽力都有關係。啞巴英語就背單詞,學語法,要了解許多,不敢開口。但這些都是錯的,因為這些是要靠生理來解決,靠模仿所學語言者的表情,發音部位,口型。因為你學母語的時候,你的大腦已經學會了,自動過濾你不熟悉的音素,自動保留熟悉的音素在大腦,所以你聽不見,聽不到,聽得模糊,自然你就聽不明白,所以沒法互動,學習,這是一個生理問題,需要練習,模仿。而不是靠看書。陌生的聲音,不熟悉的聲音,音素會被大腦自動過濾掉,怎麼不被過濾?只能把陌生的,不熟悉的,變成熟悉的,怎麼辦?加大聽的頻率和接觸的時間。也就是說多聽,多沉浸在外語環境中,靠看,靠背單詞,記語法是解決不了這個問題的。因為,你要的是一個個音素關聯的大環境,而不是一個個孤立的音素和僵化的教條。面部有52塊肌肉。人臉部大約有44塊肌肉,說話時需要運用到臉部的各種肌肉,學外語是一個生理運動的訓練過程。當你有足球改打網球的時候,你會有肌肉酸痛,說明你練對了,所以,你學語言的時候,當你覺得臉部酸痛時,說明你練對了!學外語是一個生理訓練過程,而不是閱讀的過程。為了快速學好外語,你必須練好你的外語真功夫。練好你的外語口腔肌肉,說話肌肉。這是一個生理的記憶過程,只能通過生理鍛煉得到。大腦接受這些刺激, 才能真正的生長外語腦細胞之間的聯繫!!!學外語是一個生理訓練的過程。【本真:英語專業的高材生一定都會迫不及待地承認這一點,並像雞啄米似的點頭稱對。是的,每天我們都要練習朗讀,大量的朗讀,這和用身體做運動的本質是一樣的,只是我們是讓口腔進行大量的練習而已。通過朗讀,對話,背誦,表演,我們努力讓口腔肌肉靈活起來,讓肌肉與語言建立連結,讓肌肉記住語言,於是語言就脫口而出了。怎樣評價自己的練習是否夠了呢?很簡單,就是你餓到前胸貼後背,一桌子佳肴擺在面前,你都懶得張開嘴巴去吃,恨不能只用鼻子吸就能飽,那就是練習到位了。英語就是這麼煉成的。】原則五:Psycho-physiological state matters – you need tobehappy, relaxed, and most importantly, you need to be tolerant ofambiguity. Don』t try to understand every detail as it will driveyou crazy.跟學任何東西都一樣,密切相關,就是如果你 不開心,沮喪,恐懼,擔憂,生氣,好面子。任何所謂負面的情緒,你是學得慢,甚至學不會。如果你是輕鬆,快樂,好奇,你學任何東西都學得快。我一直以為為什麼孩子比成年人學得更快的原因,是因為成年人記憶力下降???其實,研究表明帶著一個輕鬆,愉快,好奇的心情去學習,這樣才會學的更快更好!孩子往往不會思前想後,他們聽到了就跟著說,學會一個就反覆說,就這樣,他們學會了。就是這麼簡單!輕鬆好奇+忍耐歧義 = 學得快!有的人,學外語的時候,只會幾個單詞,但是他在那兒開開心心的交流。不會的就不理了,也不會因為不會不高興,因為他只關注會的。遇到不懂的單詞和語法,沒什麼情緒上的反應,還是在那兒輕鬆快樂。這就叫忍耐歧義。另外一種人,他必須懂得100%的生詞,所有他聽到的,只要有一個不會,他就在那兒發愁,很不開心,他必須懂,每一個語法。這個是怎麼弄,要是你解釋不清楚,他在那兒不開心。對自己很苛刻的。甚至是要懂得,把每一句外語,100%準確的翻譯成中文,等等。才滿意。這種叫不能忍耐歧義。因為你遇到那些挫折,有那些負面的情緒反應。你肯定學不好。這就導致了不好的結果,所以人要學會忍耐歧義。為什麼要像孩子,沒有任何煩惱阻礙他犯錯,犯錯不丟人。阻礙你進步的就是你要弄懂!!!!!忍耐歧義是什麼意思?在我們剛開始學習語言,聽到其他人在說的時候,肯定很多是聽不懂的,但如果我們很難受:怎麼什麼都聽不懂,很想要追求完美,想聽懂每一個單詞,了解所有意思,那是不可能的,這樣的話學習起來也很慢。其實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放鬆,忍耐歧義,聽不懂就聽不懂,很正常!放鬆,多聽就好!學習語言不是掌握知識。就很多方面而言,學習語言是一種心理訓練。我們的大腦有許多過濾器,可以過濾出我們熟悉的聲音,過濾掉不熟悉的聲音。這樣,如果你聽不到那就學不到。所以,你必須不斷地聽你要學習的新語言,訓練你的大腦,讓它接受新聲音。此外,說話會用到面部肌肉。面部一共有43塊肌肉。你必須協調運動這些肌肉,使別人可以理解你說的內容。5.心理狀態很重要。如果你傷心、生氣、擔憂或者心煩意亂,你不會學好新語言的。如果你高興、放鬆、好奇,您會很快學好新語言。此外,你要忍受那些意思不清楚的地方。(這點很重要,不要糾結於聽不懂的地方,過於糾結會產生很多障礙,並常常令我們放棄學習)5. Psycho-physiological state matters – you need tobehappy, relaxed, and most importantly, you need to be tolerant ofambiguity. Don』t try to understand every detail as it will driveyou crazy.心理狀態和生理狀態都很重要:你需要愉快、放鬆,最重要的是對於模稜兩可要有一定容忍性。對於細枝末節不要過於糾結,因為那會把你逼瘋的。【本真:學語言就像學游泳,不要要求自己一入水就是標準姿勢,標準發音,標準語法。像小狗那樣爬幾下,在水裡撲騰幾下,喝幾口水,這些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學語言也如是。剛到澳洲的那幾天,每天收到大量的信件郵件,當然全是英文的,一會兒是房租,一會兒水費單,一會兒是兒子的學習報告……天啊,密密麻麻的蝌蚪,每一排都有我不認識的單詞!出於教師的嚴謹,我是一個一個查,弄清楚具體是什麼意思,真是讀一封信要花很長時間,生怕漏了信息,誤會的意思,著實吃力萬分。(抱歉啊,雖然我是英語教師,卻不得不承認一下子轉向用英語生活還真不是一般的吃力。這讓我反思我的英語學習是過於偏重知識了,工具性到底是欠缺。我就是中國英語教育一典型代表。)這種狀態持續了一段時間後我就受不了了,被逼瘋了啊。於是有信來就隨便看看,不再糾結於每一個單詞,快速瀏覽,不懂的單詞就猜就蒙,咦,你還別說,結果很OK啊——成功地開帳號,申請稅號,辦理購物積分卡,交水費時沒有傻傻地幫上一任業主交,快速下判斷丟掉那些沒用的信件……。這一輪的實戰到底是讓我徹底明白:完成這些任務不需要精確理解,抓住關鍵詞,找准幾個信息點就可以了。反倒是這樣的」隨意「瀏覽讓我的英語閱讀速度在這幾日內突飛猛進,最重要的是把」懼怕「給練飛了。別笑啊,英語專業的教師也可以怕英語啊。咱到底是中國人嘛。】在學外語的時候,你不是成年人,你只是一個外語小孩, 要是拿到外國成人環境,你是學不會的,你只能量身定做,在心態,在資源,在方法方面有充分的準備。知道了原則還得落實到行動上。Since you have understood the five principles, youshould apply theminto practice.根據五個原則,快速學習語言有七大步驟:(上面更偏重於理論,步驟開始偏重於實踐)7個行動 可以幫你快速解決學外語中的問題The seven actionsare:行動一:大量去聽Listen a lot – it doesn』t matter if you understand or not.Listen to rhythms and patterns.多聽——理解與否不重要,儘管去聽吧!去聽聽語言節奏和說話模式。1.聽;大量地聽。龍飛虎稱之為浸泡大腦。如果一開始你聽不懂,沒有關係。你要聽那些反覆的節奏、重複的單詞和突出的內容。此外,你還要聽語言的韻律。這裡演講者介紹了大量聽的原理(泡腦子,像給腦子泡澡一樣):大量去聽,你必須在心理有3個重要目標。1,你得搞定你耳朵裡面的那個,音素過濾。你的目的就是解決過濾問題。你不解決這問題,你就一直聽得模糊,因此,你就一直聽不懂。所以,只能靠,大量的聽來解決音素過濾的問題。這是個前提。然後呢。2目的是要練好語感。是經過這個聽的方式,你可以學會語感。你必須有這個目的在。3學會外語的思維。【本真:母語學習就是從「盲聽」開始的。意思不明白沒有關係,聽節奏,聽語調,直到耳朵記住這些感覺,形成語感。就知道你又會問我怎麼知道自己聽得夠沒?很簡單,例如當你聽到一門外語的時候,你能判斷它是不是英語,即使你什麼都沒聽懂,那就說明耳朵被練到」英語高耳「了。就像我們能區分中國的方言不代表能聽懂方言。】這個我自己很有感受,大學的時候選了自己最喜歡的一部英文電影,不管做什麼,只要用電腦,就帶上耳機,反覆重複聽這部電影。到後來很多台詞都能脫口而出了,語感自然而然出來了。儘可能避免過濾!研究表明,我們大腦一般會自動過濾掉我們不熟悉的單詞,所以大量去聽就可以儘可能多吸收。培養語感。聽得多自然知道句子是怎麼說的,無需糾結語法。培養外語思維。說話時的音調,停頓,回應方式等等練聽力的方法「先窄後寬」——對於選擇聽力的材料,遵循原則一,先找跟自己有關聯的感興趣的材料,重複多次地去聽。行動二:首先把注意力放在理解含義,抓住含義。怎麼做呢?專註於先理解意思,這甚至要先於理解單詞。從身體語言中你可以理解很多交流的內容。你可以通過理解性輸入學會新語言。是不是要查字典,遇到一個不懂的單詞?查字典是個好方法,但是是最後用的方法,查字典之前有很多方法是可以用的。比如肢體語言,人類溝通過程,肢體語言是佔有一個重要的方面。不推薦死背單詞,應儘可能用手勢,肢體語言等,泡腦子的時候,輕鬆發現這些規律。用好你已經會的規律,發音,近似,來理解新語言。自己練習的方式如下:如果沒有肢體語言可以借鑒。也沒有任何可以學過能用的關聯之處,怎麼辦?*片語對照法:找一些片語,要先中文(母語),後外語這樣能掛得上。關聯得上。最好是多媒體化:運用音頻,視頻,文字,這樣關聯更多。很多人,沒法開始說話,因為他認為單詞量不夠。你要把你已有的,混合去用。目的是達到溝通。3.開始混合。如果知道新語言中的十個動詞、十個名詞和十個形容詞,你就可以說 1000種事物。語言是一種創造性的過程。找到一些方法,讓你可以用你知道的詞就能表達並讓別人聽懂你的意思。4.專註於核心內容。每種語言都有高頻內容。例如,英語中的一千個單詞就覆蓋了日常生活中 85%的內容。三千個單詞可以覆蓋 98% 的內容。英語中除此之外的所有單詞就是蛋糕上的那層奶油。5.找到一名語言長輩。語言長輩需要能像父母教導嬰兒那樣地教導  語言長輩需要滿足的四個要求是:  他們會努力理解你說的話。  他們不會改正你的錯誤。  他們會用正確的表達確認他們已經理解。  他們用的都是你知道的單詞,同時也會使用手勢和身體語言。在這裡,龍飛虎提到了一般學習的進程:(參見筆記的第二頁)第一周:不斷地問「這是什麼」、「……怎麼說」、.「你能不能再說一遍?」、「你能不能再重複一遍?」。不斷用你學習的語言問這些問題。第二第三周:你已經開始使用一些非常簡單的名詞、動詞和代詞(「你」、「我」、「那個」、「熱」、「給」,等等)。第四周:你已經開始使用一些連詞,比如「以及」、「但是」、「即使」、「因此」,等等。這些詞將語言的一些要素連接到了一起,這樣你就可以表達更為複雜的意思。這個時候你已經在用新語言說話了。6. 模仿面部表情。要模仿新語言的發音,你必須看這個語言的使用者有 什麼樣的表情。他們說話時表情是怎麼變化的?要模仿他們的面部運動。7. 與大腦圖像「直接連接」(很重要!!)大多數學習新語言的人會用母語列一個想要學習的單詞表,然後在每個單詞旁邊寫上新語言中想要學習的對應單詞。然後他們不斷複習這個表,希望能記住新語言里的這些單詞。這是不對的,正確做法是把單詞直接映射為大腦中的圖像。例如,你談論火時,你會聞到煙味、感受到熱量、聽到噼啪聲、看到火焰。你要做的就是專註於現在你腦中關於「火」的這個圖像,然後創建一個新通路將這個圖像和新語言中「火」這個單詞聯繫起來。(就是第一頁筆記右下角的圖)行動三:混合有的,創造溝通10動詞 * 10名詞 * 10形容詞=1000句話別理語法,別理對不對,只看能不能達到你要的溝通效果!~行動四:注意力放在核心上核心——高頻單詞、片語以英語為例,如果你記住1000個單詞,85%的工作生活都不成問題了。記住3000個單詞,98%的日常應用完全沒問題。第1周(開口說話工具箱)「這個是什麼?」「這個怎麼說?」「我不懂,請再說一遍。「用外語說這三句話有兩個目的:可以馬上溝通跟大腦溝通,要認真對待。(如果你仍習慣用自己的母語去說,大腦的反應是:噢,我不需要重視這個)第2周到第3周,用代詞,高頻動詞和形容詞「你,那個,我,給,熱...........」第4周 膠水詞,可以把單詞連接起來的詞語行動五:找一個語言家長小時候孩子和父母的溝通,就是創造了一個能聽懂,可明白輸入的好環境。語言家長的規則如下:盡量理解你在溝通什麼不刻意糾正你的錯誤(但會用正確的方式回應你)經過確定含義,提供合適反饋盡量用你已經會的詞跟你溝通交流行動六:模仿面部最好當然是可以看著母語者的嘴巴模仿,如果條件不允許,可以找相關的視頻,看著面部嘴巴模仿。 口型肌肉位置模仿好,發音更加標準。行動七:外語鏈接心中畫面和感覺一般背單詞就是外語對應中文意思,比如:火——FIRE這種方式效率很低,而且久而久之,以後你需要先腦中想這個單詞的中文意思,然後再翻譯說出來,比較慢。更好地方式是形象記憶,腦中想像火是什麼樣子,甚至可以聽到大火燃燒的聲音,燒焦的味道等等。久而久之,腦中出現這一事物,你就可以直接反應出所學習的外語了,練習的多是可以達到母語水平的!~
推薦閱讀:

少兒英語教師:如何運用好原典法全面提升英語能力----不動腦子去聆聽
英語中與食物有關的習語,你知道了多少?
歐洲人不聰明:英國青少年外語能力在歐洲墊底!=
求職者:外語能力是求職過程中的最大障礙
學外語並非越早越好

TAG:外語 | 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