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法師:到你修行差不多的時候,魔王波旬示現財色名利誘惑你

來源:凈土釋疑網 錄入時間:2014-06-19 19:12:54關鍵字:波旬,魔王引誘,嫉妒,障礙,高德,財色名利誘惑,頓舍,2014大經科注,佛法興衰,正法
【 點擊數:426 】 【字體:大中小】 【收藏】【列印文章】

摘自凈空法師《2014凈土大經科注》第64集 2014年6月16 日講於香港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

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障礙、阻撓對那個人沒有影響,對自己造作罪業

  請看《大經科注》第二百七十七頁,倒數第七行當中:

  【解】(三)怖魔。如《涅槃》說:「魔性姤(據《中華大字典》,『姤』有八義,今取其一,『姤』者惡也。)

  有姤弊,那惡在哪些地方呢?下面具體給我們說出來。

  【解】弊,忌他勝己,見彼勝己,故懷恐怖。

  別人無論在智慧、在德行、在能力有超過自己的,嫉妒心就生起來了。所以嫉妒別人勝過自己,見到別人勝過自己「故懷恐怖」,他心裏面不安,總怕別人超過自己,得想盡辦法去障礙,這是一種嫉妒、障礙產生的恐怖。

  【解】又懼其人,多化眾生,同出生死,空其境界,(魔之境界空虛,)故生恐怖。」

  如果是我們同門的,都是佛弟子,他教化眾生信眾多、聽眾多,這個對他來說也容易引起嫉妒,真正的魔他還害怕,怕將來這些弟子都跟他去了,自己這邊信徒、信眾少了,這也是引起他恐怖不安之處。這些我們很容易覺察到,心量太小,不能包容別人。

  以種種方法去障礙、阻撓,對那個人有沒有影響?沒有影響。對自己影響可大了,自己造作罪業。如果對面是個出家人跟自己一樣的,那你就是破和合僧,破和合僧的業報在無間地獄,不是別人把你送到無間地獄去,自己去造無間地獄罪業。

佛法之興衰事大,個人事太小了

  如果真正明白人,看到別人超過自己,歡喜讚歎;別人講經比我講得更清楚、更明白、更透徹,不但我不障礙、我不嫉妒,我歡喜。他講經我就不講了,帶著我的聽眾一起去聽他講。這是什麼?僧贊僧!僧贊僧,佛法興!這個功德絕不在那個講經法師功德之下。你看看就在一念之間,是罪是福清清楚楚擺在面前。

  一切不要為自己想,為自己想無不是業、無不是罪;為正法久住想、為眾生得度想,為如來正法久住世間想,就不會了。我算什麼?人人比我好,我歡喜,人人不如我,我就會傷心了。

  中國古時候教育的根扎的好,從小就不許有嫉妒心。母親教得好,母親常常教小孩,要存著有成就別人的心,這是正確的。別人比我好,我要跟他學習,以他為老師,這就對了。

  做他的影響眾,年齡相差不多的,甚至於他年齡還比我小,講東西講得不錯、講得很好,我要常常聽他講經,為什麼?叫捧場,就是影響眾。讓一些新學佛的人看到某某大德、老居士、老法師都在聽,一定講得不錯,給大家增長信心。一切為正法,不是為個人,這是正確的。

  我們在年輕時候講經,老和尚來聽、老居士來聽,那是影響眾。他們的智慧、學問、道德、行持,那我都不如他。他為什麼來聽經?為佛法興,為把我們帶起來,這所謂捧場,把我們捧出來,那就是成就佛法。我們見到了,到我們自己有一點成就了,年輕法師講經,我要不要去聽?要!這樣才能把年輕人捧起來。這是古老的規矩,應該這樣做法,佛法的人才才能夠興得起來。

  如果嫉妒障礙,佛法就滅了。佛法之興衰事大,個人事太小了。所以嫉妒、障礙壞事,嫉妒、障礙造的罪業非常嚴重,不能不知道。

  下面舉個例子(這是魔天子):

  【解】若人出家受戒,羯磨成就,地行夜叉,空行夜叉,天行夜叉,輾轉讚歎,聲傳欲界六天,魔聞心怖。

  他化自在天的天主就是天王,就是波旬,我們也稱他為魔王。第六天的天頂,你就曉得他的福德多大,生生世世修福報,感應到做了他化自在天王。他的心量不大,唯恐他所統轄的欲界天(我們這個人道也屬於欲界,都是他統治的),這人要出家做比丘了,他心裏面不高興,為什麼?這個出家人將來要入般涅槃,脫離六道輪迴,這是他最不願意聽到的事情,不願意見到的事情。所以你發心要出家,他就會來障礙。釋迦牟尼佛八相成道裡頭有降魔,那個魔就是第六天。用種種方法來擾亂,實際上是來誘惑,如果你心地不夠堅固,你就會上當,他是威脅利誘樣樣都來。你一動心你就完了,你就變成魔王的俘虜了,你這一生修行不能成就,依舊還搞六道輪迴,這是魔王戰勝了你。

  所以「比丘」第三個意思叫「怖魔」,比丘真成就超越六道輪迴,魔王頭痛,又走了一個,這是「怖魔」的意思。比丘乞士、乞食、乞法,破惡、破見思煩惱,超出三界,引起魔王的恐怖。

老實、聽話、真干,這就是「高德」

  下面再解釋這個「大」字:

  【解】「大」者,梵語為摩訶。具有三義:謂大、多、勝。「大」者,《彌陀疏鈔》云:「天王大人,所共敬仰,非小德也,名大。」

  這稱「大比丘」,不但是欲界天王、色界天王、摩羯首羅天,對於持戒修行人都尊敬,「所共敬仰」。當然他有德行,不是小德,他有大德,所以感得天王大人的尊敬。

  【解】《凈影》云:「曠備高德,過余近學,故名為大。」

  「過」是超過。「余」是其他的。「近學」有初學的意思。雖然學了,智慧沒有開,德能還有限,「故名為大」。「高德」,什麼叫「高」?老實、聽話、真干,這就是「高德」,普通人沒有,只要具備這種德行,他必定有成就,這是大德,值得稱讚,鼓勵大眾向他學習。

  【解】「多」者,內典外籍,無不博通,非寡解也,名多。

  內典是佛的經典,外籍是佛陀之外的典籍,「無不博通」。「博」是廣學。「通」是通達,這稱之為「多」。「非寡解也」,「寡」是少,理解少,不多,他是樣樣都通。

  【解】「勝」者,勝過余學,超於九十六種外道之上。

  這是印度的宗教跟學派,超過它們之上,這叫「勝」。

佛法的成就就在「放下」,一時頓舍,就一時頓證

  【解】再者,《佛地論》另有三義。(一)最極利根,波羅密多種性。

  最極利根,哪種人?我們常講的上上根人,一聞千悟,不止聞一知十。那另外一種,像諦閑老和尚的徒弟鍋漏匠,像海賢法師,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這些人最極利根,為什麼?他老實、聽話、真干。師父傳他一個法門,他能夠毫不懷疑,堅持到底,不需要很久的時間,他就能契入境界。這個契入就是明心見性,成就了大德。就像前面所說的,內典外籍他不要學,大徹大悟了,你拿到這些書,你念給他聽,他會講解給你聽,他全通了,這最極利根。

  由此可知,最極利根,人人有分,一點都不稀奇,每個人都是。

  但是我們這個利根現在變成鈍根了,變成最極鈍根,為什麼?信心失掉了,不相信自己有最極利 根,不相信自己本來是佛,不相信自己有佛性,你就沒辦法了。聽經學教,聽到佛這些話,聽明白了,他怎麼想?這不是說我,我不是利根,這是說別人,自己不敢承當。換句話說,如來說這個經自己不得受用,誰得受用?直下承當的人得受用。肯定佛這是對我說的,他得受用;佛這些不是對我說的,對別人說的,他就不得受用。

  我們從這個地方細心去體會,佛是平等法。平等法是真的,有高有下是假的。所以佛法的成就就在「放下」,一時頓舍,就一時頓證;你舍多少,就證多少。舍見思煩惱,不執著了,就證阿羅漢;舍塵沙煩惱,就成菩薩了;舍根本無明(就是起心動念),不起心不動念,恭喜你,你就成佛了,那就是大徹大悟,那就是明心見性。誰有?個個都有!就是不肯承當,這佛沒有辦法了。佛只好等,等你什麼時候覺悟、什麼時候能承認,佛很有耐心,等無量劫他也要等。所以這個事我們要曉得,人人都是最極利根。

  波羅密多種性,「波羅密多」是智慧,是究竟的智慧。

到你修行差不多的時候,魔王波旬示現財色名利誘惑你

  【解】(二)得無學果位。

  「無學」是阿羅漢。換句話說,人人都能證阿羅漢果,人人都能在一生當中超越六道輪迴,你肯不肯?

  超越六道輪迴的條件很簡單,對六道沒有絲毫留戀就超越了;對六道還有貪戀,不能完全放下,你就不能脫離,到你修行差不多的時候,魔王波旬就來示現。示現什麼?財色名利,用這個來誘惑你。你只要對其中一樣起了貪心,動了念頭,魔王戰勝了,你出不了六道輪迴。這一點不能不知道,這也是「大」的意思。

  【解】(三)得小果已,趨大菩提。

  得小果不住小果,馬上能夠回小向大學大乘,大菩提是大乘。

  【解】以上三義,故名曰「大」。又嘉祥師謂「大」有三義:一生大解。二破大惡。三證大果。

  真的清楚了、明白了。對什麼生大解才叫「大解」?這個「大解」就直接指的是凈宗。為什麼?凈宗大解了,你這一生得受用;其他經論大解了,不見得能幫助你這一生脫離六道輪迴。凈土真搞清楚了、搞明白了,你對他真信切願,一向專念,你成功了。

  這三個「大」是連在一起的,「破大惡」、「證大果」。「大惡」是什麼?「大惡」是不能放下輪迴,七情五欲有一樣放不下都不行。要具體的來講,大惡就是貪嗔痴慢疑(思惑),再加上一個惡見,那就是見思煩惱,惡見是見惑,貪嗔痴慢疑是思惑,這是大惡。

  「證大果」,「大果」是大般涅槃。往生極樂世界就證大果,保證你證大果。所以念佛往生是多重要!不能不知道。

真正彌陀弟子,「信、願、持名」時刻不斷

  真正彌陀弟子,「信、願、持名」時刻不斷,十方一切諸佛如來對你都讚歎,天王大人對你都恭敬禮拜,為什麼?他知道你這一生要成佛去了。

  【解】由上可見,大比丘者乃德高望重,回小向大之比丘,乃比丘眾中之尊宿。

  我們一般講「長老」,比丘眾裡面的長老。年歲大了稱長老;年歲小,但是他有年歲大的德行,還是要稱他「長老」,這是從德行上說。

  經、注這裡面有很多名詞、術語,有同學把它做成參考資料,上下兩冊,份量不少,提供同學們學習作參考。作得很詳細,對我們學習《無量壽經》非常便利。所以許多名詞術語我不詳細說了、省略了,有這個資料,同學都可以拿得到。後面是人數:

  【解】「萬二千人俱」,標比丘之人數。日《會疏》曰:「諸經多標千二百五十人。

  我們看到許許多多的佛經,你展開來看,人數都是說大比丘一千二百五十人。這一千二百五十人是釋迦牟尼佛的常隨眾,這個團隊,他們不離開佛陀,他們是佛的學生,當然這都是表法的。這一千二百五十人當中,我們可以說個個都是再來人、都是修行證果的。那他來幹什麼?他們來表法。不是再來人怎麼願意跟釋迦牟尼佛跟一輩子,一定要送他往生,他不往生永遠不離開?!所以都是再來人,讓我們在這裡面看到「一佛出世,千佛擁護」。釋迦牟尼佛在這示現成佛,一切諸佛看到了,跟釋迦牟尼佛有緣的、過去世曾經在一起學習的,一看同參道友示現成佛,好!我們去,也去湊熱鬧、去捧場、去做他的徒眾。

  其實目犍連、舍利弗,釋迦給我們說了,是古佛再來,他成佛比釋迦牟尼佛還早,為什麼?來捧場,讓這台戲、這個表法做得非常圓滿,讓一切大眾接觸到了生歡喜心。不是凡人,示現凡人,幫助佛教化眾生。這舞台表演主角只能有一個,不能很多,大家都來當配角。由這個地方看出佛佛道同,佛的慈悲無窮無盡。

  我們對這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還有五個零頭沒寫上去),應該怎麼看法?都是釋迦牟尼佛;凈土這一會上,都是阿彌陀佛,我們得受用。得什麼受用?無與倫比、最殊勝的信心出來了、願心出來了,決定得生凈土,決定做阿彌陀佛的學生,在彌陀會下證得究竟圓滿的無上菩提。

  我們成佛之後,跟諸佛如來完全相同,互相讚歎、互相的表演。哪一個地方眾生跟我的緣成熟了,應以佛身而得度者,那我就現佛身;諸佛如來示現為佛弟子、示現為護法、示現為長者居士擁護正法。度眾生不是一尊佛,許許多多佛一起,讓眾生生歡喜心。眾生並不了解事實真相,這一個大團體全是諸佛如來善巧方便之所成就。

  【解】今經與《法華》標萬二千人,蓋是出世本懷,一代勝會,故十方大德皆雲集乎。」

  真的!如來的本懷是教大眾同證無上菩提,那就是什麼?《法華》。在中國古大德有所謂「成佛的《法華》,開慧的《楞嚴》」,這一切經裡頭,《法華》代表成佛,《楞嚴》代表開智慧。

  《法華經》是如來本懷,講什麼?會三歸一。《法華經》上,世尊宣布:過去所講的《阿含》、《方等》、《般若》都是方便說,「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講《法華》是本懷,讓你成佛。

  「一禪提」也有佛性,在過去沒有講過。「一禪提」是根性特別惡劣,不能成佛。法華會上說「一禪提」也能成佛,以前是方便說,現在跟你講真話。

--------------------------------------------------------------------------------

印光法師文鈔選讀法雨寺建如意寮募緣疏(代撰)

  生老病死,人各具有,如來說法,首先陳之。蓋欲令眾生悟出苦之要道,證本具之佛性。由茲永離幻苦,常享真樂也。然四苦之中,病死為最,在俗則備有眷屬,照應調護,出家則孑然一身,無所依倚。故從上古德,仰體佛慈,為之寮舍,擇人奉侍,飲食醫藥,悉令如意,較之在俗,無多讓焉,此如意寮之所由始也。普陀為天下第一名山,本寺又介乎山之三大叢林,故十方衲僧,往來不絕,久居不去者,恆數百人。惟如意寮狹隘褊窄,兼之常住產業微薄,既不足以適病者之身心,又無力以供病者之藥餌,寮名如意,其義奚存。衲接住之初,即以是為急務,擬欲另建精舍七楹,中間前供如來聖像,後供亡僧牌位,使病者禮誦有地,觀感易興。兩邊隔作十有二間,除香燈寮外,皆為養病之所。少則人各一寮,多則二人共之,彼此相隔,庶無傳染之患,身心適悅,易獲勿葯之徵。愈則任彼行藏,沒則相宜殯葬。使來者生有依止,死有歸宿。更置田百畝,則以後之棺龕藥餌,置辦有資,勒碑一通,俾將來之住持職司,廢替無敢。懇祈諸大護法,愷分鶴俸,喜舍蚨囊,俾此舉速得圓成,庶福報永無央既。將見佛天雲護,吉慶駢臻,五福萃於厥躬,餘慶覃及後裔矣。(選自《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二 疏)

註解:

  ①陳(chén):述說。

②寮舍(liáo shè):房舍。亦特指僧舍。寮,小屋。

    ③藥餌(yào ěr):藥物。

  ④衲(nà):僧衣;僧人;僧人自稱。

  ⑤楹(yíng):堂屋前部的柱子。

  ⑥庶(shù):眾多;平民;但願;或許。

  ⑦龕(kān):供奉佛像、神位等的小閣子。

  ⑧勒(lè):雕刻。

  ⑨俾(bǐ):使。

  ⑩愷(kǎi):快樂;高興。

  ⑾鶴俸(hè fèng):指鶴聊。

  ⑿蚨(fú):古書上說的一種蟲;古代用作錢的別稱。

  ⒀央(yāng)盡;完了。

  ⒁駢臻(pián zhēn):並至,一併到來。駢,兩物並列;成雙的;對偶的。臻,到。

  ⒂萃(cuì):聚集。

  ⒃厥躬(jué gōng):其身。厥,其;她的;他的。躬,身體;自身。

  ⒄覃(tán):延長;延及。

推薦閱讀:

首愚法師86年赴美主持准提法專修小參報告
紹雲法師開示錄三
無所求即為禪(妙祥法師)
大安法師:菩薩六度布施為首
海濤法師:借假修真--學佛網

TAG:修行 | 凈空法師 | 誘惑 | 法師 | 波旬 | 凈空 | 名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