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金昌永昌縣紅西路軍永昌戰役紀念館烈士公墓導遊詞
紀念碑正文
紀念碑背面
碑文全文
紀念石
墓區鳥瞰圖
墓區鳥瞰
紅西路軍烈士公墓位於甘肅省金昌市永昌縣城北水雲山紅西路軍永昌戰役館院內,這裡曾經是紅西路軍禦敵的北海子阻擊戰戰鬥遺址。這是迄今為止國家民政部在河西走廊地區實施「慰烈工程」紅軍烈士遺體集體保護以來,佔地面積最大、數量最多的一處省級紅西路軍烈士墓地。紅西路軍烈士公墓區共安葬了2000餘名紅西路軍烈士遺骸,現在這裡既是一處紅西路軍烈士們安息的地方,又是一處集悼念先烈英靈、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黨風廉政建設教育和黨史教育的紅色教育基地。
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師後,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政治委員陳昌浩奉命率部21800餘人,搶渡黃河執行寧夏戰役和「平(番)大(靖)古(浪)涼(州)戰役」計劃,11月18日,紅西路軍先頭部隊佔領永昌。這時蔣介石坐鎮西安,親自調兵遣將督剿紅軍。於是,河西軍閥馬步芳、馬步青遂糾集正規軍和地方民團近12萬之眾,依仗其騎兵優勢,配合飛機大炮向永昌、山丹一線的紅西路軍圍追堵截,尋機決戰。長征後未及休整的紅西路軍孤軍深入,時值隆冬嚴寒,衣著單薄,彈藥、醫療枯竭,部隊嚴重減員,在極端艱苦環境中,始終保持著旺盛的革命鬥志。他們繼古浪、武威西四十里堡諸戰役以後,先後在永昌境內的八壩,東寨、東十里鋪、水磨關、水泉子、城郊等地,與馬敵浴血奮戰43天,擊斃擊傷敵6000餘人,擊傷敵人飛機1架。與此同時,為保衛新生的蘇維埃政權有2000餘名紅西路軍指戰員犧牲在永昌大地。但終因眾寡懸殊,紅西路軍始終未能擺脫困境,於12月27日夜突圍繼續西征。紅西路軍指戰員用生命和鮮血在永昌大地上譜寫了一部英勇悲壯的英雄史詩。
紅西路軍撤離永昌繼續西征後,永昌老百姓自發地組織起來,將紅西路軍烈士的遺體就地掩埋。八壩阻擊戰散葬烈士211個;東二十里鋪220個,東十里鋪193個;郭家上磨庄218個;郭家下魔庄228個;苟家西庄306個;羅羅灣508個;南沿溝46個;紅山窯沙坡頭57個;新城子西灣23個。
因此,從永昌東段的八壩阻擊戰開始,到永昌縣西端紅山窯鄉和新城子鎮,一百多里的狹長地帶散葬了大小1000多個(集體、單體)紅西路軍烈士墓。許多烈士墓因年久失修,標識不清,加上建設用地逐年侵佔,毀墓現象時有發生,加大對紅軍烈士墓保護刻不容緩。
為了加強對紅軍烈士墓的保護力度,永昌縣委縣政府根據國家民政部、財政部《關於加強零散烈士紀念設施建設管理保護工作的通知》(民發〔2011〕32號)和甘肅省民政廳、財政廳《關於印發<甘肅省烈士紀念設施建設管理保護實施方案>的通知》(甘民發〔2012〕40號)要求,確保「慰烈工程」順利完成,從2011年開始,成立專門機構,組織專業人員,利用3年的時間,開展了對全縣散葬的紅西路軍烈士實施搬遷工程,於2014年12月份順利完成搬遷任務。
北海子阻擊戰紅西路軍烈士公墓區新建高3.6米、直徑12米大墓1座,裡面存放1700餘具烈士遺骨。在大墓旁修建了長0.8米、寬0.6米卧式紀念碑256座。其中卧式紀念碑師級烈士11人;團級烈士23人;羅羅灣墓地烈士191人;黃家學墓地烈士24人;中華蘇維埃永昌縣政府烈士7人。
在烈士墓區前新建長8.8米、高2.6米、厚1.2米卧式紀念碑1座,石材全部採用漢白玉,紀念碑正面書徐向前元帥題寫的「西路軍烈士永垂千古」大字;背面書甘肅省紅西路軍史研究員袁永濤撰寫的碑文。此碑文用1239字,對紅西路軍鏖戰永昌的歷史功績進行了實事求是概述。俯瞰紅西路軍烈士公墓,背靠武當山,面臨濕地公園,墓區四周種植了祁連松樹、刺柏,人行道旁種植了爬地柏、綠草,綠樹掩映下的墓碑顯得莊嚴肅穆。成為紅西路軍烈士們永久的安息之地。
紅西路軍烈士公墓區建設完成後,為進一步提升紅西路軍永昌戰役紀念館的教育功能,改善內部環境,提升服務質量夯實了基礎。每年在「清明節」、「七一」、「公祭日」、「國防教育日」等重要節日,來自全(市)縣各機關幹部、群眾、學生和部隊官兵為深切緬懷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先烈的豐功偉績,重溫歷史,繼承和發揚紅軍西路軍廣大幹部戰士團結一致、艱苦奮鬥、不畏險阻,勇於戰勝一切困難的大無畏精神,提供了寶貴的精神動力。為激勵全縣人民群眾建設美好永昌的鬥志提供了正能量。
◎袁永濤撰寫《紅西路軍烈士墓碑記》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千古江山英雄輩出,惟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悲壯西征舉世震撼。追溯七十八年前,日寇蹂躪我中華大地,國將不國,民不聊生,神州陸沉。中國工農紅軍歷歲月之艱辛,經身軀之磨練,突破五次圍剿,實施戰略大轉移,三軍會師於會寧。大敵當前臨危受命,原紅四方面軍之五軍、九軍和三十軍,兩萬一千八百名勇士,臨危受命,奉中央軍委之命,在靖遠虎豹口西渡黃河,執行打通國際通道任務,以期拯九州於危亡,愛國壯志,挽狂瀾於既倒,劍指新疆,三軍勇士浴血奮戰於河西。
勇哉紅西路軍。一九三六年十一月十八日,紅西路軍渡黃河跨萬水千山,任天寒地凍伴月冷星寒,兩萬餘鋼鐵戰士顧全大局服從命令,團結一致同仇敵愾,佔領永昌。二十一日,總指揮部進駐縣城南街天主教堂。二十三日發布告全體指戰員書,建政擴紅,建立抗日大後方,紅色火種播撒永昌。十二月五日,河西走廊第一個縣級中華蘇維埃永昌政權誕生。頂著朔風侵骨,缺醫少葯,彈盡糧絕之困,軍民共建血肉長城,拋頭顱灑熱血保衛紅色政權。十二月十二日西安事變,軍令三改西復東。勞師乏無分身術,強敵陰存朝食心。八壩阻擊戰、東二十里堡之戰、東十里堡之戰、前進劇團遭遇戰、勾家西庄阻擊戰、鄔家油坊阻擊戰、北海子阻擊戰、縣城保衛戰、水磨關阻擊戰、南沿溝阻擊戰、紅山窯沙坡頭阻擊戰,無日不戰,一身膽魂驚鬼神。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執行新任務,十二月二十八凌晨,寒霜掛須,力盡逞餘勇,奉命再次西征。
壯哉紅西路軍。寧為玉碎不做瓦全。官兵同甘苦,夫妻共生死。紅九軍二十七師長劉理運飛身一躍成千古;八十一團團長肖永繼血灑疆場;紅九軍政治部青年科科長姜啟華、紅九軍政治部敵工部部長姜煥絢等,述不盡的沙場慘烈;前進劇團任弼煌、易雲均、廖赤健、周汝功 郭家磨庄禦敵千古留英明;余信會、潘友清、呂志明等甘灑英雄血,志壯凌雲。中華蘇維埃永昌縣政府委員張仲科、王思福、馮懷義、李萬、徐交、張德文、李天福,頭可斷,血可流,大義凜然,寧死不屈,頌不夠的高風亮節。被戰殺、殘殺、冤殺、殺身取義,視死如歸,不屈不撓,丹心永存。流落戰士弓盡雖無回天力,菊殘猶存傲霜枝。入寺入觀,脫甲未改鴻鵠志,牧羊扶犁,易裝猶存清白心。
光榮屬於紅西路軍。兩萬鐵軍,長征剛了再西征,受挫祁連山,兵家勝敗何諱言。堅守永昌四十餘天,建政擴紅播撒火種,血戰河西,策應河東,前仆後繼披肝瀝膽,殺敵六千策應山城堡戰役,碟血勝利做基石,兩千餘熱血青年血染永昌壯美河山,創一代天驕垂萬代風範。
歷史播遷春秋迭易七十八年後,為緬懷革命先烈豐功偉績,以慰忠魂,中共永昌縣委、永昌縣人民政府決定建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無名烈士公墓於水雲山,彪炳英烈昭示後人。
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無名烈士公墓山勢雄偉,松柏蒼翠一水環流四路交匯,背靠武當山面對濕地公園,納天地之靈氣,聚萬物之精華,傳後世之英名,締萬物之宏基,遊人絡繹瞻仰豐碑,四海讚頌萬眾心遂。削山建碑歷盡艱難,省市鼎助八方支援,奮戰數月豐碑落成,紅西路軍西征路上史詩重現,金碑照河山功業耀人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