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關鍵問題解惑--馬權友
太極拳關鍵問題解惑
作者馬權友
我喜歡這句話:"路,沒有錯,錯的只是選擇;愛,沒有錯,錯的只是緣分。"其實習練太極拳何曾不是?學練太極拳也有個選擇問題,選對選錯,結果不同。練好太極拳要選好方式方法,才能達到健身防身、養生益壽的目的。我在練拳、傳拳中經常有人提出練習太極拳的困惑問題,下面我就太極拳習練的關鍵問題提示如下,謹供參考。
一、擇師問題
學習太極拳要不要拜師,因人而異。如果你悟性大,會無師自通,只要不斷探索,苦練巧練,太極大成不是神話。如果你想走捷徑,省時省力,最好擇師學拳,有時師徒相遇是緣分。怎樣擇師,找明師。什麼是明師?明師可能是名人,也可能是不知名的草芥,正所謂高手在民間。師者,一是品德高尚,能以身作則、一絲不苟、不遺餘力、傾囊傳授。這是學好太極的前提。二是師之行拳漂亮,經通拳理拳法。這是學好太極拳的保障。三是師身要有功力,也就是有太極真功夫。這是學者所追求的。若師身無功,徒能學到什麼?養生了?身有功,內臟強,身體壯,才叫養生了。有時師徒會必然相遇,一見如故,那就珍惜師緣,續寫太極人生奇蹟。
二、高低問題
初學太極拳要選好拳架高低,這要因人而異,年輕身壯者架子適當低一些,年老體弱者架子適當高一些。高低標準是什麼?要以行拳自感舒服為準,以拳架穩定為好。我們知道等邊三角形穩定性最好,每角60度,那麼我們拉開拳架,以襠開60度角為妙,要以此來定拳架的高度。要明確過於低架練拳是為比賽表演,給人看的,練功夫要以拳架最穩、最安舒為標準。
明白了高低問題,就要練就漂亮的身形和拳架:
一是立身要中正,就是打拳時身體正直,始終保持人體中軸線假設線不偏歪,動作以中軸線為中心移動,保持全身的穩定性。在推手中就要千方百計地守住自己的中心線,想方設法通過引化,迫使對方的中心線偏離,形成有利於自己的我順人背的局面。
二是動作要舒展,做到外三合,使動作飽滿不癟,腳步長寬適度。既手足合,手與重心所在腳相齊相對勁相合;肘膝合,肘膝相齊相合;肩胯合,肩胯寬度適合,保證襠圓身穩。
三是要求「四平」,即眼平視,不低頭貓腰,眼要隨前動手,餘光看下手,定勢看前方;兩肩平衡,保證身體不搖擺,防止扭扭捏捏;胯平穩,保持低盤穩固,下盤穩,上體才能輕鬆;身體平移,太極拳動移動要平移,防止身體起伏,破壞拳架結構。
三、放鬆問題
放鬆是練好太極拳的重要方面,沒有放鬆就不叫太極拳。要明確松什麼?一是要鬆開肩關節,手臂有沉重感。要鬆開腕關節,讓手如繩糸。要鬆開胯關節,讓腰靈活。二是放鬆不要過,過了叫鬆懈,身上要有棚勁。比如風中枊,柳絲飄起為棚;無風枊絲下垂為懈。三是明確放鬆雖關鍵,但不強求,只要多練,隨時光,放鬆水到渠成。
松是方法,沉是目的。身體要有負重沉重感,兩臂松沉如繩系,行拳走架有空氣阻力感。做好松要把握以下幾方面:
一是做到心靜,心靜才能體松,心靜是上體松的關鍵,因為意識是身體運動的主驅動,只有心態平合,不急不躁,保持冷靜,才能正確分析判斷,指導身體運動。如果精神緊張,身體是達不到太極拳講究的松沉狀態的。
二是虛領頂勁,頭往上虛領,不能用力上頂,而是用意想像頭上頂物,或如發懸樑。這有力於氣聚凝神,促使兩肩松沉。
三是松肩墜肘,兩臂要松得如系物沉墜,並且肩墜與虛領頂勁形成對拉勁,目的是促使腰背松沉下墜。
四是含胸撥背,兩肩里裹,兩臂如抱大樹,後背有橫向對拔感,以便內氣下沉丹田,胸空腹實,使氣位下降。
五是松胯圓襠,下落兩胯內側,襠口撐圓,襠松墜走下弧線,使內氣更加下沉,後撐命門。
六是通過松胯圓襠,就會加強兩腳的蹬力,使內勁下沉地下,再借地球反作用力,加大腿部上托力,讓低盤穩固,低盤固,上身就會松輕。
七是骨肉分離,肉鬆骨挑。練太極拳時要放鬆肌肉,但筋骨卻有挑勁,感覺身上的肉掛在骨架上,並有彈性,又如雪壓松枝。
通過以上方面的注重練習,太極拳的沉勁就會練出來,身體沉穩,上輕下實。
五、快慢問題
練太極拳快練好,還是慢練好?當然是慢練好。從養生角度說,太極拳要求呼吸自然、細長、慢均。由於速度緩慢,動作柔和,從而使人體的微循環得以保障,使血液能夠流向各處,從而改善身體內部的循環,讓氣血充足,經絡舒暢。從練功角度看,慢練才能出功夫。太極拳怎樣慢練?
1、心靜體松,去掉浮躁
行拳中,心態要平和,不心猿意馬,要心靜上身松,腳下生根底盤穩,放下該放下之事,氣不躁,心不煩,讓心穩下來,動作自然「慢」下來。
2、給足腰勁,增加肢體阻力感
要慢慢給足腰胯勁,以腰轉帶身轉,感覺人在水中行,有阻力。上肢運勁如抽絲,增大慢度,自加阻力。棚如迎風行舟,捋如手牽攬繩,擠如圓木撞鐘,按如驚濤拍岸,采挒似攬脫韁馬,肘靠似氣浪催牆。
3、要慢中體會內氣轉圈,丹田內轉
要慢慢體會,意領手隨,內氣或丹田內轉,或循經合脈,或氣運四梢、或開合鼓盪,或氣貼後背。由於內氣不會運行的太快,氣行配合,動作也就慢下來。
七、用氣問題
練太極拳是否用氣,我堅定回答:用氣,並且用氣產功或是通暢經絡養生。有人疑惑,拳論不有"在意不在氣,用氣則滯"說法嗎?我認為這句話應理解為:"行拳應以意行氣,如果不用意的引領用氣,盲目用氣,就會憋氣,拙氣填胸,造成氣滯。
「內氣」是人體維持生命的原動力。大體可分為先天之氣與後天之氣兩種,先天之氣是與生俱來的,叫做真氣或元氣。真氣通過經絡運行於全身。後天之氣是由我們練拳練功產生的內氣、大自然吸入的氧氣和由飲食攝入的水谷精華所生化而成之氣,也隨血脈運行於全身。氣靠血養,血靠氣行,先天之氣賴於後天之氣的營養。
練內氣一方面在於養氣,既保養我們的浩然之氣。一是要求我們休息好,睡好覺,睡好子覺,養氣血,睡好午覺,養心。二是要保氣,保氣就是少損真氣,少傷神,適量夫妻生活,保存腎源真氣。另一方面在於行氣。行氣既行拳時,在意念支配下,要內氣充于丹田,行於四肢。只要全身放鬆,按太極拳要求去做,那麼內氣自然充盈身體。
八、剛柔問題
太極拳的柔與剛是練對太極拳的標誌,是太極拳神、氣、勁的蓄髮隱顯表現形式。如果你的拳練出了柔,那麼說明你練的拳不是操,而是太極拳;如果你練的拳,在柔的基礎上練得寓剛了,說明你練的太極拳有功力了,功夫上身了。
經常聽人講,誰誰太極拳練的柔,但一看卻不然,那不是柔,而是軟。太極拳練出柔來,是要達到一定層次的,要麼下多年功夫,要麼有明師指點,歸結起來,要想練出柔,必須身上產生了氣勁。柔是松中帶棚勁,是身上隱藏的內氣助推外行產生的內勁、棚勁。
而太極拳的剛則是在柔的層面上,又上升了一層功夫,是通過動作開合、身形的摺疊,讓內氣催行,使內勁蓄聚後冷脆、抖彈的外顯。太極拳剛柔相濟,便是神、氣、勁的隱與顯。發放時運勁至終點,彰顯剛法,表現勁點,如金獅抖毛。開合轉換過程,是神氣鼓盪和圓活轉換過程,表現柔法,如行雲流水。
九、呼吸問題
太極拳是內家拳,在內講究內氣運行和內勁的蓄集,在外表現剛柔相繼和收放自如,一開一合,彰顯了太極拳獨特的魅力,其中呼吸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用鼻尖呼吸。
太極拳的呼吸有其獨到之處,其呼吸用鼻而不用口,而且用鼻要想像不用鼻孔,而是用鼻尖。為什麼?先說不用口,用口易損失內氣,還易讓內氣上浮填胸,感覺打拳很累,從而使底盤勁與上肢勁脫解,不能做到上下相隨。再說為什麼不用鼻孔,用鼻孔易讓內氣填胸,對身體健康不利,而想像用鼻尖呼吸,不易讓內氣上浮,保持胸腔空,對健身有利,同時能讓內氣守在丹田。
2、自然呼吸
經常有太極愛好者問我如何呼吸。我只能回答因人而異,因為每個人的太極水平不一樣,所處的太極功夫層次也不同,因此對呼吸的理解和感受也不同。怎麼呼吸?就自然呼吸,只要舒適就行。我本人吸氣肚鼓,呼氣命門撐。吸氣時,內氣從丹田順任脈上升,讓腹部鼓盪。呼氣時氣繞到督脈下沉到命門,後撐了命門。這樣,讓前後鼓盪,內氣充實腰腹,內勁混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經名師口傳面授均能達到健身或產功夫之目的。但是,初學者不必過分講究呼吸,就自然呼吸為好。
3、呼吸配合動作
十三勢行功心解中云:「能呼吸,然後能靈活。」意思是呼吸與動作應相互合拍,特別是動作大開大合時,該呼時呼,該吸時吸。吸氣為蓄、為升、為開;呼氣為發、為降、為合。還有,太極拳每一勢的定勢時要慢呼氣身下沉,每一勢起動時要快吸氣身微上升。
十、功夫問題
有學拳的弟子或學生常感慨,什麼時候能練成馬老師那樣的功夫?我告訴你,練太極拳目的是為養生和生活有品味,至於功夫,不強求。只要苦練巧練,天道酬勤,功夫也許水到渠成。
想練功夫,要明確沉穩功夫是太極功夫的必經層次。身體沉穩,拳架就漂亮,有利於身心健康,同時推手也能穩中取勝。但是,對於散手實戰來說,沉穩中還要求靈活,所以必須練成輕巧空靈的功夫。虛靜空靈乃太極拳高層功夫。武禹襄的《太極拳論》就有:"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這充分說明太極拳身法輕靈的重要意義。王宗岳太極拳論也雲:「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這也說太極高深功夫為輕靈。怎樣練成太極拳的上乘功夫呢?
一是練拳時注意要心靜。要選擇靜境處練拳,摒除雜念,自然進入物我兩忘的空靈的天人合一境界,心靜安舒,心態坦然。
二是用意不用力。不用力實則有大勁,是意念勁,心想勁到。有人困惑,練太極拳到底用力不?要明確"用意不用力"是太極前輩在功夫高深時總結提出的,肯定正確,而有的人沒到此層次自然疑惑。初學者要向"用意不用力"方向努力,先要注意不失三股勁,既手臂棚勁、腰脊用勁和腳下蹬勁。懂了三勁後,再求"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的整勁,有了整勁,行拳走架便漸入輕靈。當練拳到一定程度時,使自然生成不用力的意念勁。我經常讓弟子試太極起勢抬手,不用一點力,一想手就飄起,實則意念勁。而與人搭手,如自身輕靈,便覺其拙或空,意念一給便有。
推薦閱讀:
※如何訓練太極推手(轉)
※太極拳打手要言
※最新視頻:太極小架名家-陳長義大師精彩表演2016.8.5-必看
※混元太極
※張三丰太極拳論——萬籟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