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克里虛那穆提《人生不可不想之事》
克氏的《人生不可不想之事》共二十七章。談了人生務必明白教育是搞清生命的全過程,而不是謀職求官;學習是畢生的事業,只有通過生活得來;謙卑和快樂不可追求,它是放棄了驕傲和阻礙快樂的事物後自然到來的;有素樸之心才有愛,才會發現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美;做一個自由的人,去發現美享受美,讓生活永遠快樂…… 我們受教育難道只是為了通過幾項考試,得到一份工作?生命並不只是一份工作和職業,生命是極為廣闊而深奧而偉大的謎。了解生命本身,比考試或得到學位重要得多。 生命既貧窮又富足,生命是群體、種族、國家間永不停歇的戰鬥,生命是靜思冥想是宗教,是心靈中微妙隱藏的東西(包括羨妒、野心、激情、恐懼、成就及憂慮等等)。生命是多樣的,可我們只準備了解生命的一個小角落。我們通過考試,找到一份工作,然後結婚生子,越活越像一部機器,對生命充滿恐懼和焦慮。因此了解人生的整個過程才是教育的目的,而不只是謀生求職。 教育應幫助人們了解生命的廣大和精細——它驚人的美、哀愁、歡樂。在謀取學位、頭銜、工作中,頭腦變得遲鈍、衰竭、愚蠢了。教育是培養智慧,找出所有問題的答案;教育有無限的包容力,允許自由思想、沒有恐懼、沒有公式,只有這樣才能發現真實正確的事物。 任何形式的野心都將導致焦慮及恐懼。野心不能帶來清明、簡單和直接的心智,它不可能是智慧的。生活在沒有恐懼的環境里是非常重要的,否則就失去了智慧。 生命是美的,但我們製造了醜惡。惟有革新舊傳統,才能欣賞到生命的豐富、深度和愛。只有以人本的立場來探究真理,才是真正的教育。服從社會、父母及老師是容易的安全的生存之道,但那不是生活,因為其中有恐懼、腐敗及死亡。活著就是去探索真相,探索只有在自由中才能做到。 世界是瘋狂的、混亂的。每個人都在和別人作對,極力想達到一個安全的、權勢的、享福的位置。這個世界被衝突的信念、階級意識、不同的國家主義、各種形式的愚蠢及殘酷所分割,而你卻學著去適應這樣的世界。教育難道只是幫助人們順應這腐敗的社會?我們現在就必須擁有全然的自由,否則我們將被徹底消滅。我們應立刻創造出自由的氣氛,生活在其中,並探索事物的真相。教育就是消除外在和內在破壞人類思想、關係及愛的那份恐懼。沒有恐懼才能迎接挑戰,才能創造出一個新世界。 一個沒有恐懼、處於革新狀態的人,能不斷找尋學習及愛的意義。通過生活學習——一片枯葉、一隻飛鳥、一種氣味,生活本身就是你的老師,你處在不停歇的學習狀態中。 對一件事深感興趣才會專註。為愛而做就全心全意,就沒有野心和競爭,不與任何人爭第一。教育就是幫助人了解真正愛做的事是什麼然後努力去做,否則你的人生會過很悲慘!不知道真正想做什麼,心陷入了一種例行公事,只有無聊、衰敗及死亡。所以當你年輕時,找到你真正愛做的事是很重要的,這是創造新社會的惟一途徑。但政府控制著教育,讓教育為政府服務,而不是為人生服務。 許多人在世界上是獨立的,但很少人是自由的。自由包藏著極大的智慧。了解你的整個環境,也就是社會、宗教、父母及傳統不斷加給你的影響,才會有智慧。真正的自由是一種精神狀態,沒有恐懼或勉強,沒有求取取安全的衝動。 人都希望得到安全感,希望別人稱讚,都想成為名人,然而一旦成為了某某人物就喪失了自由。只有認清這事實的荒謬性,心才是無邪的,人才是自由的。了解了這份純真,你會看到它驚人的美感和深度。模仿英雄、希望變得像聖人,就永遠也得不到自由。 教育的意義是要幫助人從孩提時代起就不去模仿任何人,永遠做你自己,並真的去了解這一切,在每一個剎那了解自己是最重要的。這種觀念的革新是惟一的革命,它會帶給你得到不尋常的自由,發掘這份自由才是教育的真正意義。 智慧的心是永不停止學習、永遠不下結論的。一個滿意於詮釋的心是很淺薄的,智慧的心是探索的、觀察的、學習的。沒有恐懼又願意革新(革新整個社會結構),去發現什麼是上帝和真理,智慧就會出現。智慧很微妙,它沒有停泊之處。你必須完全了解心智運作的整個過程——你的心智是全人類的結果。所有智慧產生於對自我的了解,有愛智慧就升起,沒有恐懼就有愛! 想變得有智慧的努力,是最大形式的愚蠢。你也許可以得到表面的學識,但還是愚蠢的。觀察並了解生活中的愚蠢——我如何對待僕人、鄰居、窮人、富人及僱員等——這份覺察就會把愚蠢粉碎。 自我認識是不能勉強的,了解不是被迫的。和孩子相處不該把自己謬誤的觀念、想法、意見、經驗加諸在他們。自己都不明白的事,就不該在孩子面前提起。我們應該製造一種氣氛,使孩子在自在無懼的環境里成長。 你必須對萬事萬物都覺察,必須觀察生命中醜陋的事。你必須接觸不太了解的事物,仔細思考那些不容易懂的事,就愈有能力過真正富足的生活。人們太忙碌了,被日常的例行公事佔據,因此忘了或從來就沒有認識過地球的豐美。只有了解自由,才能感受世界並愛它。 依賴別人是得不到快樂的,依賴是肉體的也是內在心理的,依賴別人就變成了奴隸。想得到自由,就要打破所有的依賴,否則永遠不會自由。自由與愛是並存的,愛不是一種反應。我愛你是因為你愛我,那麼就是交易了。愛是不求回報,愛才能使你了解自由。 生活的全部的目的難道是財富、地位?爬得越高,你為他人帶來的不幸就越多;要爬得高,就必須學會競爭和殘忍。學校培養了野心和競爭,就是沒有愛。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社會不斷在毀壞的原因。政治家、偉人都在大談和平,其實是沒有意義的空談。 有一顆敏感的心,對生命的偉大律動開放胸懷——這一切都需要自由。能愛才有自由,了解並消除內心依賴的人,才明白愛是什麼,才能得到自由。這樣的人能帶來一個新的文明和不同的世界。 慾望帶來衝突,真正想要的不是脫離慾望,而是脫離慾望所引起的擔憂、焦灼和痛苦。要從慾望的苦果中解脫,而不是脫離慾望本身。 野心是腐化敗壞的、權力是醜惡的,運用權力不可能去做好事,錯誤的方法永遠不可能達到正確的目標。方法是惡的,結果也是惡的。好並不是壞的反面,好的品質只有在壞完全終止時才出現。 社會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類的關係組成了社會,社會是建立在貪慾、競爭之上的。我們喜歡競爭,追求地位、名望、權力及其他的一切,這樣的人生多麼荒誕!如果不想這些東西,簡單地保持著他謙卑的自我,就脫離了這一切影響,脫離了社會的束縛。 得到充分的知識及經驗是一項偉大的藝術,試著去了解生命的豐富、存在的美、掙扎、悲哀、歡笑、淚水,讓你的心智保持單純,單純的心智才能了解如何去愛。 對自己不滿而羨慕別人是嫉妒。了解自己是困難的,從想變成什麼的慾望中解脫,想要改變自己的慾望通常會孕育羨妒。只有真正了解自己才會有真正的改變,但所有教育都敦促你變成一個和現在不一樣的人。你努力不去嫉妒,可是努力的本身就是嫉妒的一部分,因為你想要變得不同。一朵玫瑰就是一朵玫瑰,人類被賦予了思考的能力,卻思考錯了方向。教育只告訴我們要思考,卻沒有告訴我們如何思考。只有當老師和學生都知道如何思考時,學校才名副其實。 人們從一個工作換到另一個,從某種際關係跳到另一種,從某種宗教或意識形態轉換到另一種,以為在不斷的改變中得到了快樂。真正的滿足是完全不同的東西,只有當你如實觀察自己而沒有任何改變的慾望,也沒有責難或比較,滿足才會降臨。心不再對外界的事物做比較、批評、區分,就有能力在每一個剎那看見事情的真相。不想去做什麼改變,在這種觀察中便存在著永恆。 讀書、遊樂、做人、觀賞山河雲彩——這一切都是生命的一部分。如果你不知道就無法欣賞綠葉的美,就不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要了解生命的全部,而不只是一部分! 害羞是好事,害羞隱藏著難為情,害羞就是對自己過度的關注。若對所有事物都非常溫情,那就沒有難為情的感受了。 傾聽的目的是發現真相。心是自由的,就不被任何事物限制,就能發現真相。 安靜地坐著,注意力不集中到任何事物,只是讓心非常安靜,這時候,你會聽見所有的聲音——遠方的、近處的。聽見了所有的聲音,心就不限制於窄小的領域裡。放鬆地傾聽,沒有任何壓力,你就會發現一種驚人的變化在心底出現,這種變化不需要意志力和強求,在這種變化中存在著極大的美和深刻的洞察力。仔細安靜地聽,你會達到更深的層次。傾聽,心自然會安靜。意念由心智統合,人們就在自己的意念中作戰。如果你能真的傾聽所有事物,你會發現自己超越了語言,超越了這些擾人的浮面言辭。 努力求取快樂,快樂不會降臨,你不去追求它就來了;快樂出自純真,出自可愛的存在本身;這就是快樂的秘密! 真理不是依葫蘆畫瓢,思想和信念一旦祛除一切求取的意圖,你不再想變成某某人物而心非常安靜時,就會超越時間的限制,聽到所有正在發生的事,這時真理就降臨了。要得到快樂,讓心遠離恐懼。心中無懼了,愛、真理、快樂就忽然來到了。 我們的教育根本不是教育,它從不和你談生命的問題,而生命的問題是人生最重要的。大部分人不知道如何生活,只是苟且偷生,生活成了可怕的事。真正的生活需要極大的愛,需要對寂靜有很深的感受,需要有豐富的經驗又保有赤子之心,需要清楚思考的心智,不被偏見、迷信、期望或恐懼所捆綁。教育不教人生活是沒有意義的。 不要輕信,要善用分辨力去聽,去找出事實的真相。恐懼創造了幻覺,使你迷信與盲從。必須從日常生活著手往上攀,要走得遠必須從近處開始。能從教條、迷信、形式中解脫出來,才會發現什麼才是真正的宗教。儀式不是宗教,儀式的重複可能會得到某種程度的喜悅和快感,但這不是宗教。廟宇是人類依自己的想像雕刻出來的形象而不是真相。上帝從來不存在於形象中,膜拜象徵物或形象並不是宗教。 盲目的信仰帶來仇恨、分裂、毀滅,終止表面的宗教儀式,放棄所謂的信仰,停止盲目追隨任何偉人,心像乾淨明亮的窗子,你就能從中看清一切。心不被形象、儀式、信仰、符號、言辭、重複誦念的咒語及所有恐懼佔據,就見到了真實的、永恆的、不受時間限制的東西——上帝。這種境界需要極大的洞察力、了解及耐心。心必須革新一切所謂的宗教,你才能找到真相。 微笑和快樂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人的心智缺少了歌,生活就乏味。你可以從一間廟拜到另一間,從某個丈夫妻子換到另一個,尋找一個有一個老師或上師。但是如果你得不到內心的喜悅,生命的意義就很小了。尋找內心的喜悅不是容易的事,大部分人的不滿都是極為浮面的。人一旦真的感到不滿就會開始探索、質疑,就會有波動。真正的不滿孕育著主動創新的才能。心如果不再追求任何形式的安全保障,不再恐懼就能夠清楚、簡單而直接地思考了。 一旦不再盲目接受或跟隨,而是不斷質問、研究、透視,就會產生洞察力、創造力和喜悅。如果你能透過人際關係間的鏡子看清自己,對自我的了解將永無止境,就像涉入無邊無際深不可測的大海一樣。如果你能審視自己而不加苛責、不去和別人比較、不期望自己變得更美或更有品德,就能觀察到自己的真相併隨之律動。這個旅程無始無終的,這就是它的神秘之美。 文明是眾人的慾望與期望集合而成的,任何文明都是共同意志造成的。人除了死亡和毀滅的肉體之外,一定還有一個更大更深,不會毀滅、永恆存在的東西,因此靈魂觀念的產生是必然的。 受教育的重點是學習獨立,才不會被群眾的意願或是某個人的願望所左右,才有能力去發現真理。不要依賴任何人,必須自己去發現真理。你周遭的一切都在腐敗、毀滅,所謂的文明已不再被人們共同的意志所連結而支離破碎。生活的每分每秒都發出挑戰,用舊有的習慣去應付挑戰或全盤接受是無效的。只有不害怕單獨面對任何事物,才會發現永恆的境界,永恆的境界沒有「多」、「少」的相對觀念。 以為從小部分就可以發現整體,以為已把握了生命,了解了死亡的真諦,這是狂妄。要了解完整的人生,必須走出局限。真正了解生命,就必須看到生命的全過程。離開你狹小的空間,去觀察無限的天空,沒有愛是無法辦到的。這種愛不分肉體或神聖,它是愛鳥、愛樹、愛花、愛你的老師、超越父母之上——人類的大愛。 愛不是可以佔有、可以買賣的商品,心中有愛,愛自己栽植的樹木、安慰流浪的小動物,就不會局限在狹小的房間里——愛所有的生命。愛是很實際的,它不是情緒化使你哭泣的事物;愛沒有多愁善感的成分。一個永遠與自己及其他群體鬥爭的社會,它的宗教、哲學及觀念都是錯誤的,原因是沒有愛! 希望有名、希望被人談論的人,內心沒有富足感。內心富足的人不會想在外面的世界出名,有名無名沒有任何關係。內心的富足比起外在的富足要困難多了,它需要更多的滋養,更多的關注。要得到內心的富足,必須先知道放下想成名的念頭。內心的富足暗示著獨立自主,想要成名的人害怕獨立,他依賴別人的奉承及好評而活。 注意舞動的樹葉、橋下的流水、黃昏的美景,同時也要注意街上的乞丐和背負重擔的貧苦人,隨時準備助他一臂之力。這一切都是必須的,你一旦具備了對萬事萬物的敏感,就能開始工作和助人而不是拒絕和責難。 誰是心靈導師、誰最有學問、誰是那幅畫的畫家,這重要嗎!真正去發現畫的內涵,而不管藝術家的身份。當你知道寫詩的人是誰再說詩可愛是俗不可耐的。重複別人的意見,把自己的觀察力破壞了。畫美,你覺感動,至於誰畫的不重要。你惟一關心的是去了解它的內容以及畫的真相和精髓。
|
推薦閱讀:
※努力和運氣,哪個更重要?
※一句佛語點透人生。
※牢記這20個不要,人生會更加精彩
※每天讀一遍,你的人生就會有所改變,太實用
※過著底層的生活居然感到滿足,驚醒後後背濕透。?
TAG: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