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苗族服飾】穿在身上的書
湘西鳳凰城西南,有一座山脈酷似展翅而飛的鳳凰,古人便以鳳凰作為城池的名字。鳳凰古稱鎮竿,春秋戰國時期屬楚地,秦屬黔中郡,唐設渭陽縣,元、明朝代設五寨長官司,清代設廳、鎮、道、府,歷朝歷代鳳凰都是湘西的重鎮。它曾被紐西蘭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稱讚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今天,它是苗族和土家族的溫馨家園。沱江穿城而過,鱗次櫛比的吊腳樓,划過碧波的小舟,透著滄桑的老街巷,依然有著沈從文筆下的綺麗風情。徜徉古城,讓人目不暇接的,還是那些衣著鮮艷、銀飾丁零作響的苗族女孩。她們讓一個城市的記憶活泛了起來,彷彿沈從文筆下的翠翠,又要趕到江邊去搖櫓了。湘西多半的亮色,幾乎是苗人服飾帶來的。居住在湘西的八十八萬苗人,用斑斕的綵線,為本民族的文化做了最精湛的註解。苗人的刺繡花紋與失傳的古苗文有一定的聯繫,苗族服飾的圖案便被稱為「研究民族歷史文化的活化石」,也有人說苗族服飾是「穿在身上的書」。湘西苗族服飾多年來悄然發生著變化。古代湘西苗族男女服飾大同小異,幾無區別。道光年間《鳳凰廳志》記載:「苗人惟寨長擻發,余皆裹頭椎髻,去髭鬚如婦人。短衣跣足,以紅布搭包系腰,著青藍布衫,間有刺繡彩花。富者以網巾約發,貫以銀簪四五支,長如匕,上扁下圓,兩耳貫銀環如碗大,脖圍銀圈,手戴銀釧。」「其婦女銀簪、項圈、手釧皆如男子,惟兩耳皆貫銀環三四圈不等,衣服較男子略長。斜領直下,用錫片紅絨或繡花卉為飾,富者頭戴大銀梳,以銀索密繞其髻,裹以青綉帕,腰不系帶,不著裡衣,以錦布為裙,而青紅間道,亦有釘錫鈴綉絨花者,兩三幅不等,與男子異。」「未嫁者額發中分結辮,垂以錫鈴、樂珠為飾。」 清代雍正年間推行「改土歸流」後,「服飾宜分男女」,苗族服飾便明顯地吸收了漢族的特點。男子穿對襟短衣、長褲,纏頭帕,打綁腿。也有穿形同馬褂的大袖衣,衣長及膝,前後左右開衩,無立領,系銅扣。婦女上穿圓領大襟右衽寬袖衣,下穿寬腳褲,系繡花圍裙。衣襟、袖口、下擺及褲腳均鑲綉寬幅、多層花邊。天寒時,在衣外套坎肩,包頭帕。近現代以來,苗族的服飾已由原來單一的以深藍色和黑色為基調發展為色彩艷麗的式樣,更接近於舞台化。苗族婦女認為,自然界中存在的色彩,都是她們的服裝所需要的色彩元素,都應把它穿在身上,從而形成一種源於自然而超越自然的美。現代的湘西苗族男子服飾,頭著青花布帕一至三丈,斜十字纏帶,大如斗笠。身穿花格七扣對襟布衣,衣袖長而小,褲筒短而大,腳打青布綁腿。有的苗家後生穿衣多達七件,最外層一件只扣最下邊的一對紐扣,第二層只扣下面的兩對紐扣,依次扣完最裡面的七對紐扣,以此顯示其富有和豪爽。女子的服飾,則艷麗多彩,精美絕倫。鳳凰城裡的苗族婦女,上衣飾花盤肩,衣襟加滾紅邊、套繡花鳥,戴胸圍兜,頭纏花格布帕,帕長十餘米,層層環繞呈圓筒形,以高大為美。天寒時,加包短帕,由額前包至腦後,掩住兩耳。苗家姑娘個個眉清目秀,天生麗質,穿上盛裝,更加嬌艷嫵媚。 美麗的衣裳襯托著苗家女子優雅的身姿,而銀飾更讓她們多了些富貴的氣息。耳環、項圈、手鐲、戒指、銀帽、銀盆、項鏈、牙籤、銀披肩、銀冠、針筒等,樣樣都是苗家女最喜歡的飾品。一個大而重的銀飾項圈,重約2公斤,四棱繞如螺旋,恰似青藤纏樹,它是苗族男女長久愛戀的象徵。銀飾中最精巧的牙籤,造型古樸,圖案大多是表現愛情的「鸞鳳交頸」、「雙鳳朝陽」、「並蒂仙桃」等;也有寄託美好願望的「鯉魚跳龍門」、「梅花滿場」等。一副銀牙籤是由多個薄得透明的牙籤,若干個小銀鈴和八條小銀鏈組成。而細小的銀鏈又是由數百個直徑不到兩毫米的微型銀環連綴而成,全靠銀匠手工製成,精湛的技藝讓人驚嘆不已!在喜慶節日里,苗族男女老少都停下手中的活計,穿上盛裝,邀約去參加對歌和跳舞。苗家姑娘打扮得像開屏的孔雀,彩色軟緞的衣料鑲著五色絲繡的花邊,裹得高高的條紋頭帕頂端,飾著用銀絲銀片鑲成的鳳冠,滿身銀器,不時地飛出一串「丁零」、「丁零」的聲響??她們聚在一起,時而把頭湊在一塊兒竊竊私語,時而開懷大笑,逗來吹蘆笙或嗩吶的後生們,在她們身邊載歌載舞:你披上繡花邊新衣了/你穿上百褶的裙子了/頸上的銀圈光閃閃/印花巾在盤髻上裹包/妹呀,這樣比孔雀更美了/妹呀,這樣夠畫眉讚歎了/你不要輕輕地笑/那緋紅的臉頰我不敢瞧/我要是眼饞一絲啊/魂魄就保不住了…… |
推薦閱讀:
※韓國服飾混搭流行風
※不要貶低女人的服飾
※[兒童服飾] 愛的詮釋----明月的棒針藝術
※跟林允兒學大衣搭配 穿出韓范兒(1)_潮流服飾_光明網
※中國歷代服飾大全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