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必讀】品味楊絳語錄 讀懂生活真諦

【女性必讀】品味楊絳語錄 讀懂生活真諦

才女賢妻楊絳先生 現在還能夠被稱為「先生」的女性,碩果僅存的大概只有楊絳了。楊絳和錢鍾書確是天上一對、地上一雙,二人都溫和內斂,對人生、世情、學問看得很透。也許,這恰恰是兩人得以在熬過那段猙獰歲月的根本原因罷。所以,以下這28句凝結著楊絳人生智慧的話,值得我們每個人細細琢磨。特別喜歡最後一句「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簡樸的生活、高貴的靈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總結了楊絳的人生觀,同時體現了道家「上善若水」和佛家「戒貪戒嗔」的思想。知易行難,楊絳知道了,也做到了,即達賢人之境。願我們都能有所體悟,則善莫大焉。楊絳先生的文字常被人稱作韻致淡雅,獨具一格。更難得的是,當她用這潤澤之筆描寫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時,也擁有不枝不蔓的冷靜,比那些聲淚俱下的控訴更具張力,發人深省。 楊 絳(音jiàng),1911年7月17日生於北京,本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中國著名的作家,戲劇家、翻譯家。 楊絳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到2014年已累計發行70多萬冊;她早年創作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長達六十多年,2014年還在公演;楊絳93歲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96歲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102歲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

祖籍無錫的楊絳生於北京,1932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成為清華大學研究院外國語文研究生,與錢鍾書相知相愛結成夫婦。1935年至1938年與夫偕往英國牛津大學求學,後轉往法國巴黎大學進修。兩人育有一女錢瑗(1937年—1997年)。

錢鍾書、楊絳、錢瑗一家三口合照

女兒、丈夫先後去世後,楊絳獨居北京海淀區,2003年出版回憶錄《我們仨》,轟動文壇。錢鍾書曾贈言楊絳:絕無僅有的結合了絕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錢老去世時楊絳時年87歲。 1932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成為清華大學研究院外國語文學系研究生,此間認識錢鍾書,二人情投意合不久便結成夫婦。 1935年至1938年與丈夫錢鍾書一同前往英國牛津大學求學,後轉往法國巴黎大學進修。育有一女錢瑗(1937年-1997年)。 1938年,楊絳隨錢鍾書帶著一歲的女兒錢瑗回國。  1953年,任北京大學文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的研究員,作家,評論家,翻譯家。劇本有《稱心如意》、《楊絳弄真成假》、《風絮》等;小說有《倒影集》、《洗澡》;論集有《春泥集》、《關於小說》;散文集《將飲茶》《幹校六記》《我們仨》;譯作有《1939年以來的英國散文選》、西班牙著名流浪漢小說《小癩子》,法國勒薩日的長篇小說《吉爾·布拉斯》、《堂吉訶德》《斐多》等,楊絳本身通曉英、法兩國語言,為使《堂吉訶德》翻譯得更準確,她又學習了西班牙語,並最終在文革中將書稿保護下來。楊絳《堂吉訶德》譯本被公認為優秀的翻譯佳作,迄今已累計發行70萬冊,是該書譯本當中發行量最多的譯本。 1942年,她業餘學寫的話劇《稱心如意》上演,由戲劇大師黃佐臨先生導演,演出很成功。一夜之間,楊季康變成了楊絳。這年秋天,第二個喜劇《弄真成假》上演,也很成功。抗戰勝利後,她改行做教師,不複寫劇本,但是楊絳在上海戲劇界並沒有銷聲匿跡。 想不到戲劇界還沒忘掉當年上海的楊絳。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2004級 3班的同學,為了紀念中國話劇百年誕辰,選中了六十四年前楊絳處女作《稱心如意》,於今年六月三日至十日,在中央戲劇學院北劇場演出。十一月間,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和上海滑稽劇團又將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演出楊絳的《弄假成真》。 1978年《堂吉訶德》中譯本出版時,楊絳正好西班牙國王訪問中國,鄧小平把它作為禮物送給了西班牙國王。八十年代以後的楊絳,沒有再將精力放在大作品上,而是偶爾的寫寫散文,雜文,回憶短文一類的,雖然都比較短小,但從平淡文字中透露出來的一種樸素而真摯的情感,從大白話中顯現出的智慧,至今還被喜愛她的讀者津津樂道。90年代後因為先生錢鍾書和錢媛相繼生病去世,楊絳基本停止了各種工作。在父女兩人相繼去世後,她更是隱入深居。一直到她92歲高齡時,才重新提筆,打開塵封多年的記憶,其中不僅僅用夢幻文學的方式講述了錢鍾書和錢媛生前最後一段時光,而且回憶了很多當年夫婦遊學歐洲,以及建國後的種種往事。 寫於1984年的《老王》被選為初(高)中教材。沉定簡潔是楊絳作品語言特色,看起來平平淡淡,無陰無晴。然而平淡不是貧乏,陰晴隱於其中,經過漂洗的苦心經營的樸素中,有著本色的絢爛華麗,乾淨明晰的語言在楊絳筆下變得有巨大的表現力。

獲獎榮譽 智慧國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勳章(1986年) 家庭生活 早 期 他們在最困難的時期,上海淪陷,錢鍾書先生去了上海,回不去聯大,當時,楊絳寫的一系列戲劇在上海非常有名,有一次他們看完楊絳的戲,在回去的路上,錢先生說:「我也要寫一部長篇小說!」楊絳馬上贊成道:「好!好!你趕快寫吧!」當時他們的生活很拮据!如果錢少教幾節課,空出時間寫書,錢便掙得少了。楊絳便把保姆辭退,一個人擔負做飯、洗衣服等家務,只為省點錢,少一份支出,這樣錢鍾書便可以少教些課,多一些時間寫長篇。從另一個意義上講,這是楊絳對自己的犧牲。我們不難理解,楊絳一家三口對於一個惜時如命的學者,這意味著什麼。 於是錢鍾書寫出一段,就給楊絳講一段,錢鍾書笑,楊絳也笑,這便是錢鍾書惟一一部長篇小說《圍城》的誕生。《圍城》後改為電視劇《婦孺皆知》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寫作背景是這樣一種情形,它的誕生與楊絳對錢鍾書的理解與支持是分不開的。 一家三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學問去作,但在最困難的時候,楊絳全部挑起負累,讓丈夫、女兒集中精力做事情。這當中包括錢鍾書病重和女兒錢瑗住院期間,她每天要去探望,當時錢鍾書已經不能進食,她總要打各種各樣的果泥、肉泥來為錢鍾書改善營養,就連魚肉也要用針一根根把刺剔除,而她自己倒可以「將就」! 人間不會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帶著煩惱和憂慮。人間也沒有永遠。我們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但老病相催,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盡頭了。一九九七年,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歲未,鍾書去世。我三人就此失散了。就這麼輕易失散了。「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現在只剩下了我一人。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當作「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家在哪裡,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我們仨》

晚 期 丈夫、女兒相繼去世後,她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將錢鍾書的作品整理出來,還把他密密麻麻的讀書筆記發表,之後又將他們二人全部稿費和版稅捐贈母校清華大學設立「好讀書」獎學金,獎勵好學上進、成績優秀、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使學生能無後顧之憂地完成學業。錢、楊兩位先楊絳和錢鍾書生對受獎的學生沒有別的要求,只希望他們學成以後,有朝一日能以各種形式報效祖國、回報社會。「好讀書」獎學金2001年 9月建立以來,由錢鍾書、楊絳作品出版收入截至2012年底,獎學金捐贈累計逾千萬,受到資助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已達數百位。隨著《鍾書手錢稿集》(四十多卷)、《〈宋詩紀事〉補正》(十二冊)、《圍城》英文版、漢英對照本的陸續出版,基金總額將相當可觀。楊絳用自己燭光般微弱的晚年時光,做完這些之後,便開始著手寫作女兒錢瑗未完成的《我們仨》,此時此刻,《我們仨》樸素而乾淨地擺在我們面前,一如先生高尚的人格。 今天,楊絳女士已步入生命的第104個年頭! 她真的老了,過著一個普通老人的生活,耳朵聽力有些背,視力也下降了,已經閉門謝客。總有認識或不認識的朋友打電話過去,她總會溫和地聊幾句,然後說她的胳膊有些酸了,讓人不好意思再打擾。我想,我們真的不必再打擾,只是靜靜地讀一讀她和錢鍾書的書,真的,這就足夠了。《我們仨》中,我們看到那樣一個讓人仰止的家庭,也有普通家庭的歡喜與哀愁。楊女士的筆調依然清新優雅,冷雋幽默。錢鍾書、楊絳、錢瑗「我們仨」,他們性格各異,志趣相投,都將讀書治學作為自己人生的追求,甚至生命本身。他們的善良、智慧和正直,他們對生、老、病、死的透徹豁達,使人深受啟發,獲益匪淺。 楊絳現在開始漫不經心地整理自己的作品,她自己卻說:做完他們的事情,心裡才踏實,剩下我自己的事,已經不要緊了,即使現在走了,也可放心了! 「夢魂長逐漫漫絮,身骨終拼寸寸灰」(錢子路語),愛女之心,愛夫之切,高尚人格,盡在其中。

主要作品 《幹校六記》 《將飲茶》(含《回憶我的父親》《記錢鍾書與〈圍城〉》《回憶我的姑母》等 《雜寫與雜憶》(含《懷念陳衡哲》等 )《丙午丁未年紀事》 《我們仨》 《我在啟明上學》 《走到人生邊上》 《老王》(收入中學語文課本) 《陰》 《流浪兒》《風》 《窗帘 》 《收腳印》《喝茶》 《聽話的藝術》 長篇小說 《洗澡》 短篇小說 《璐璐,不用愁!》  《ROMANESQUE》 《小陽春》 《大笑話》 《玉人》 《鬼》 《事業》 劇 本 《弄真成假》 《稱心如意》 《風絮》 論 集 《春泥集》 《關於小說》 譯 作 《堂吉訶德》(史上第一個從西班牙語原文譯出的漢語全譯本) 《吉爾·布拉斯》(法國文學名著,譯稿經錢鍾書校訂) 《小癩子》 《斐多》《一九三九年以來英國散文作品》

語言特點 楊絳文學語言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其沉定簡潔的語言,楊絳看起來平平淡淡,無陰無晴,然而平淡不是貧乏,陰晴隱於其中,經過漂洗的苦心經營的樸素中,有著本色的絢爛華麗。乾淨明晰的語言在楊絳筆下變得有巨大的表現力。有時把詞序變換一下,不符合常規,反倒更顯別緻耐讀。如《丙午丁未年紀事》中有一句話:「登台就有高帽子戴。」通常也許會說「登台就得戴高帽子」,因這分明是被迫。但楊絳這句話說得有點喜氣洋洋的氣氛,令人想起「拜年就有壓歲錢」之類。這與當時的環境完全不合拍,只好當成一句反話來讀:不僅表現出作者身處其境的哭笑不得的無奈心情,也隱含了她對待那時環境的解構態度。平平八個字,平靜中有抗議,調侃中有悲哀,很有韻味。有時明凈到有些冷,但由於滲入詼諧幽默,便平添幾分靈動之氣。因而使靜穆嚴肅的語言自有生機,安靜而不古板,活潑而不浮動,靜中有動,動還是靜。沉靜詼諧中有沉著老到、雍容優雅的氣派,鋒芒內斂後的不動聲色,有種靜穆超然的中和之美。(節選自《人在邊緣──楊絳創作論》,《文學評論》1995年第 5期)

【楊絳語錄】 1.我今年一百歲,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往前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凈這一百年沾染的污穢回家。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過平靜的生活。 2.我是一位老人,凈說些老話。對於時代,我是落伍者,沒有什麼良言貢獻給現代婚姻。只是在物質至上的時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輕的朋友,男女結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雙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賞、吸引、支持和鼓勵,兩情相悅。門當戶對及其他,並不重要。 3.年輕時曾和費孝通討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不懂,有一天忽然明白了,時間跑,地球在轉,即使同樣的地點也沒有一天是完全相同的。現在我也這樣,感覺每一天都是新的,每天看葉子的變化,聽鳥的啼鳴,都不一樣,new experience and new feeling in everyday. 4.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 5.在這物慾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鬥爭。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還得準備隨時吃虧。 6.少年貪玩,青年迷戀愛情,壯年汲汲於成名成家,暮年自安於自欺欺人。人壽幾何,頑鐵能煉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鍛煉,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績;不同程度的縱慾放肆,必積下不同程度的頑劣。 7.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願以償。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才是淬鍊心智、凈化心靈的最佳途徑。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於精神,這種快樂把忍受變為享受,是精神對於物質的勝利,這便是人生哲學。 8.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 9.懶惰也是天生的,勤奮需自己努力,一放鬆就懶了。 10.靈性良心人人都有。經常憑靈性良心來克制自己,就是修養。 11.人畢竟是血肉之軀,帶些缺點,更富有人情味吧。 12.醜人照鏡子,總看不到自己多麼丑,只看到別人所看不到的美。 13.我認為命運最不講理。 14.我們看到的命運是毫無道理的,專開玩笑,慣愛捉弄人,慣愛搗亂。 15.人類並不靠天神教導,人的本性里有靈性良心。在靈性良心的指引下,人人都有高於物質的要求。 16.人雖然渺小,人生雖然短,但是人能學,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貴在於人的本身。 17.我們從憂患中學得智慧,苦痛中煉出美德來。 18.修身——鍛煉自身,是做人最根本的要求。 19.靈魂的美惡,不體現在肉體上。 20.名聲,活著也許對自己有用,死後只能被人利用了。 21.有了信仰,人生才有價值。 22.在人生的道路上,如一心追逐名利權位,就沒有餘暇顧及其他。 23.這個世界好比一座大熔爐,燒煉出一批又一批品質不同而且和原先的品質也不相同的靈魂。 24.一個人有所不足,就要自欺欺人。一句謊言說過三次就自己也信以為真的。 25.默存和我住在清華的時候養一隻貓,皮毛不如大白,智力遠在大白之上。那是我親戚從城裡抱來的一隻小郎貓,才滿月,剛斷奶。它媽媽是白色長毛的純波斯種,這兒子卻是黑白雜色:背上三個黑圓,一條黑尾巴,四隻黑爪子,臉上有勻勻的兩個黑半圓,像時髦人戴的大黑眼鏡,大得遮去半個臉,不過它連耳朵也是黑的。它是圓臉,灰藍眼珠,眼神之美不輸大白。它忽被人抱出城來,一聲聲直叫喚。我不忍,把小貓抱在懷裡一整天,所以它和我最親。 26.我時常聽人吹牛,豪言壯語,使我自慚渺小。我也想吹吹牛「自我偉大」一番,可是吹來卻「鬼如鼠」.因為只是沒發酵的死面,沒一點空氣。 27.胡小姐覺得他攥著兩拳頭一文不花,活是一毛不拔的「鐵公雞」,聽說他屢遭女人白眼,想必有緣故。不過,作為一個丈夫呢,這也不失為美德。他好比儉嗇的管家婆,決不揮霍浪費。反正她早就提出條件,結了婚,財政權歸她。余楠一口答應。在他,財政權不過是管理權而已,所有權還是他的,連胡小姐本人也是他的。 28.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簡樸的生活、高貴的靈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解說命理 楊絳大概是相信有命理的,在她的新書《走到人生邊上》中說:命如果「沒有理,怎麼算呢?精通命理的能推算得很准」。她回憶小時候碰到過一個算命的瞎子,拿她剛剛去世的弟弟的「八字」給他算,瞎子掐手一算,搖頭說:「好不了,天克地衝」。又拿她姐姐的已經夭折的孩子的「八字」讓他算,瞎子掐手一算,勃然大怒說:「你們家怎麼回事,拿人家尋開心的嗎?這個孩子有命無數,早死了」!雖然楊絳和錢鍾書楊先生說自己「無意學算命」,但也偶爾聽到一些「皮毛之學」,並在書中略做了介紹。 楊絳與錢先生結婚後出國,錢先生的父親拿了一份錢先生的命書交給她,開頭說:「父豬母鼠,妻小一歲,命中注定」。楊絳確實比錢先生小一歲。但最後說:「六旬又八載,一去料不返」。批語:「夕陽西下數已終」。抗戰時錢先生有個學生,曾用十石好米拜名師學「鐵板算命」,後來也給錢先生算過,算出來的結果和那份命書上相仿,只是命更短。「文革」中錢先生曾大病一場,據那位算命的學生說,錢先生那年可能喪命。但錢先生最後享年八十八歲,足足比命書上算的多了二十年「不知那位"鐵板算命』的又怎麼解釋」。 「鐵板算命」,以前上海人稱為「鐵算盤」,原名「皇極數」,也稱「太極數」、「先天數」等,相傳是宋代邵雍(康節)發明的。清代俞樾在《春在堂隨筆》中有介紹:算命先生坐一室中,兩位僕人站在一旁伺候,桌上放著一塊硯、一支筆、一把算盤,旁邊一個長几上堆滿書。客人把自己的生辰八字告訴他,算命先生就在算盤上推算,珠走如飛,琅琅有聲,也不知道是在加減還是乘除,算好後告訴僕人,幾千幾百幾十幾,僕人就到長几上翻出一本書給他。算命先生問客人一個問題,如兄弟排行第幾,如果不對的話,再重算。大約一事相符,則其餘皆合。以往的事情歷歷如繪,不差分毫。但推算將來,則「茫如捕風」。


推薦閱讀:

新手如何入門香水?
(3)男人品味的高低從哪些方面可以體現出來?
女人如茶,品味其真切
書香中品味猴文化
【品味人生

TAG:生活 | 女性 | 品味 | 語錄 | 楊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