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頻率解析度 時間解析度 空間解析度

頻率解析度 時間解析度 空間解析度

頻率解析度 時間解析度 空間解析度

短時傅立葉變換是最常用的一種時頻分析方法,它通過時間窗內的一段信號來表示某一時刻的信號特徵。窗越寬,時間解析度越差;反之會降低頻率解析度,也就是說它不能同時兼顧時間和頻率解析度。

解釋一:頻率解析度可以理解為在使用DFT時,在頻率軸上的所能得到的最小頻率間隔f0:

f0=fs/N=1/(N/fs)=1/(N*(1/fs))= 1/(N * Ts)=1/T

1 / fs= Ts

N * Ts=T

其中N為採樣點數,fs為採樣頻率,Ts為採樣間隔。所以N * Ts就是採樣前模擬信號的時間長度T,所以信號長度越長,頻率解析度越好。是不是採樣點數越多,頻率分辨力提高了呢?其實不是的,因為一段數據拿來就確定了時間T,注意:f0=1/T,而T=N * Ts,增加N必然減小Ts ,增加N時f0是不變的。只有增加點數的同時導致增加了數據長度T才能使解析度越好。還有容易搞混的一點,我們在做DFT時,常常在有效數據後面補零達到對頻譜做某種改善的目的,我們常常認為這是增加了N,從而使頻率解析度變好了,其實不是這樣的,補零並沒有增加有效數據的長度,仍然為T。但是補零其實有其他好處:1.使數據N為2的整次冪,便於使用FFT。2.補零後,其實是對DFT結果做了插值,克服「柵欄」效應,使譜外觀平滑化;我把「柵欄」效應形象理解為,就像站在柵欄旁邊透過柵欄看外面風景,肯定有被柵欄擋住比較多風景,此時就可能漏掉較大頻域分量,但是補零以後,相當於你站遠了,改變了柵欄密度,風景就看的越來越清楚了。3.由於對時域數據的截短必然造成頻譜泄露,因此在頻譜中可能出現難以辨認的譜峰,補零在一定程度上能消除這種現象。

那麼選擇DFT時N參數要注意:1.由採樣定理:fs>=2fh,2.頻率解析度:f0=fs/N,所以一般情況給定了fh和f0時也就限制了N範圍:N>=fs/f0。

解釋二:頻率解析度也可以理解為某一個演算法(比如功率譜估計方法)將原信號中的兩個靠得很近的譜峰依然能保持分開的能力。這是用來比較和檢驗不同演算法性能好壞的指標。在信號系統中我們知道,寬度為N的矩形脈衝,它的頻域圖形為sinc函數,兩個一階零點之間的寬度為4π/N。由於時域信號的截短相當於時域信號乘了一個矩形窗函數,那麼該信號的頻域就等同卷積了一個sinc函數,也就是頻域受到sinc函數的調製了,根據卷積的性質,因此兩個信號圓周頻率之差W0必須大於4π/N。從這裡可以知道,如果增加數據點數N,即增加數據長度,也可以使頻率解析度變好,這一點與第一種解釋是一樣的。同時,考慮到窗函數截短數據的影響存在,當然窗函數的特性也要考慮,在頻率做卷積,如果窗函數的頻譜是個衝擊函數最好了,那不就是相當於沒截斷嗎?可是那不可能的,我們考慮窗函數主要是以下幾點:1.主瓣寬度B最小(相當於矩形窗時的4π/N,頻域兩個過零點間的寬度)。2.最大邊瓣峰值A最小(這樣旁瓣泄露小,一些高頻分量損失少了)。3.邊瓣譜峰漸近衰減速度D最大(同樣是減少旁瓣泄露)。在此,總結幾種很常用的窗函數的優缺點:

矩形窗:B=4π/N A=-13dB D=-6dB/oct

三角窗:B=8π/N A=-27dB D=-12dB/oct

漢寧窗:B=8π/N A=-32dB D=-18dB/oct

海明窗:B=8π/N A=-43dB D=-6dB/oct

布萊克曼窗:B=12π/N A=-58dB D=-18dB/oct

可以看出,矩形窗有最窄的主瓣,但是旁瓣泄露嚴重。漢寧窗和海明窗雖主瓣較寬,但是旁瓣泄露少,是常選用的窗函數。數據分析培訓

推薦閱讀:

泰坦尼克號數據分析報告
智能分析工具PK:Tableau VS Google Data Studio
忘記背後,努力面前
R語言4月到6月全職學習計劃
Kaggle: 5000 TMDb電影數據分析實戰

TAG:數據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