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陪孩子的時間都沒有,你的成功算個鳥兒呀
正文
人們都說中國人是非常重視家庭觀念的,我看不盡然。許多人所謂的愛家,那隻不過是「口號愛家」罷了,要麼是為了秀,要麼是拉著愛家、事業的大旗,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罷了。
在中國頂級富裕的父母也不願陪孩子,他們牛哄哄地認為,自己有錢送進所謂好學校,請好家教,請好保姆,就可以萬事大吉。不富裕的父母更有理由不陪孩子,因為他們給出了更牛哄哄的理由:生存得更好。
我碰到一位收廢品的,把孩子放在了老家,他三年都不曾回家。我問他,是不是真的離開了老家就活不成?他說,多賺點錢呀。親,您是逃犯嗎?
我認識的一位女白領,年薪80萬,她的兒子寄宿到外地的爺爺奶奶家。她一年回家探望兒子一次?親,您是聖誕老人嗎?
我還認識的一位老闆,每天晚上喝得酩酊大醉回到家裡,那時,孩子都已經睡了。第二天早上,孩子上學,他還在那裡呼呼睡著。親,您是住旅館的嗎?
台灣作家林清玄曾說到成龍的事兒:有一天,成龍出差回來想去接兒子,結果學生都走完了,孩子還沒接到,就去問老師,結果老師說你兒子兩年前就畢業了。成龍大哥,您是辦案的嗎?
有關「兒童的心愿調查」顯示,很多在成人看來很小的事情,在孩子眼中卻十分重要,比如:「我希望吃一頓全家餐,因為我的爸爸經常在外面有應酬,有很久沒回家吃飯了。」「希望爸爸能回上海工作,不再去外地,我很羨慕其他同學的爸爸都在身邊,我的爸爸卻在新加坡,一個月才回來一次,我很想他。」……
我看到潘海燕的文章《孩子,你為什麼跑?》這樣的一篇文章,媽媽把孩子送孩子幼兒園上全托,一周只能接回來一次。其中有這樣的場景描述,我看了都想落淚:
孩子那時候很懂事,像個小大人。我告訴他進幼兒園如果不哭,我就會被幼兒園老師表揚。他問:「能不哭出聲把眼淚包在眼圈裡嗎?」我說:「不行,包在眼圈裡也會被老師發現,只有笑著跟媽媽說再見才行。」他若有所思地答應了。我送他去北大幼兒園,要先從天通苑坐地鐵到五道口,他一路上都在報地鐵站名,快到五道口時他就傷心地哭開了:「為什麼不永遠坐下去呀?為什麼呀?」
孩子一個人住幼兒園,周五下午才能見到我,他平日里遇到什麼事沒辦法告訴我們,只能講給牆壁聽。這是我後來才知道的。他上二年級有一次寫作文寫道,他晚上一閉眼就好像在看電影,看見爸爸和媽媽在各自的書房看書,他跑過去,爸爸媽媽不見了,醒來一摸是硬硬的牆,他就掩著被角嗚嗚地哭……孩子的床靠牆,我知道這牆擋著,免著他晚上滾下來,沒想到這牆還是他多少個晚上醒來摸到的傷痛。
後來,她的孩子成了問題少年。這篇文章是她用淚寫的。
面對孩子的這些心愿,作為家長,需要反思:我們總是很忙,外出忙工作,即使回到家也很忙,忙上網,忙補覺,忙休息,忙玩微信,……為了不讓孩子來打擾我們,我們甚至教會了孩子上網,讓他們看電視,讓孩子玩iPad……忙,已經成為我們逃避陪伴孩子的絕佳借口,也成為我們不願傾聽孩子和了解孩子的最好託辭。
養育孩子的主要任務就是兩個方面:一是跟孩子建立親密感;二是讓孩子感受到安全感、歸屬感;三是通過愛孩子進而讓孩子學會怎麼愛別人,即培養人生幸福的核心能力——愛的能力;四是塑造和調整孩子的思想和行為。而這些能力是隔代教育不可能給予的甚至會起負面作用,據調查,隔代教育的錯誤率高達70%。
孩子12歲之前,父母與孩子的良好關係至關重要,這會影響孩子的一生。這個階段如果缺乏對孩子足夠的陪伴,孩子的世界裡就會缺乏愛的能力,不利於人格的形成與完善。同時,可能造成將來對父母的叛逆以及無責任感,對身邊的任何人、任何事都滿不在乎,表現出消極、冷漠,習慣於爆粗口,甚至遭受到一點忽略或遇到一點挫折就會大發脾氣,嚴重的還會做出很殘暴的舉動。
尤其是在孩子出生的前幾年。而三歲前,孩子最重要的發育任務就是依戀關係的形成。如果三歲前,孩子沒有太多時間跟父母在一起,就難以跟父母建立安全型的依戀關係,孩子長大後容易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這樣的孩子很難融入社會。
我看到了另一個資料是,幾年前,美國「父道組織」整理的調查顯示:全國60%的強姦犯、72%的少年兇殺犯、70%的長期服役的犯人來自無父家庭。90%的無家可歸和離家出走的孩子來自無父家庭。戒毒中心有75%的青少年患者來自無父家庭。80%的強姦犯的動機來源於無父家庭轉移的憤怒。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威廉·波拉克解釋,在沒有父親的情況下,缺乏對孩子的紀律教育和監督。父親在幫助孩子尤其是男孩控制自己的情感方面起著關鍵作用。沒有父親的指導和帶領,男孩遭受的挫折常常導致各種暴力行為和其他各種反社會行為。
真正明智的人是用孩子的眼光審視問題的人:在孩子眼裡,你給他的錦衣玉食,只不過是草料,遠不如給孩子的一次擁抱!孩子需要的是一個愛他的好父親和好母親。養孩子又不是養豬!然而,有的人就是這樣的想法。想著,只要給孩子更多的錢,就把孩子培育好了。這隻能表明這種人長的是豬腦子。
奧巴馬在第一次當選總統時,說競選中有一件事他很自豪,在長達21個月的選戰中,他沒有錯過一次孩子的家長會。他的夫人米歇爾談到做總統的丈夫,至今仍每晚和女兒一起吃晚餐,耐心回答她們的問題,為她們在學校交朋友的事兒出謀劃策。奧巴馬談起自己的女兒時,臉上洋溢的幸福不亞於當上總統的那一剎那。想想身邊那些天天嚷著沒時間陪孩子的父親,親,您比奧巴馬忙很多嗎?
對孩子陪伴的「擱淺」,是因為你活得膚淺。親人之愛,錯過了就不在。千萬不要等到你老淚縱橫時,才想到了這一句話。
當你老了,你才會知道:沒有時間陪孩子,你的人生連一點念想都沒有,這是你的終身憾事。
而你的成功,只能算個鳥兒——遲早都會飛跑的。
推薦閱讀:
※多多2018讀書之旅
※給孩子講童話故事有什麼意義?
※兒童標準運動協調能力評估測試(MABC-2) ——運動協調能力的IQ測試
※重度聽力損失的孩子都能植入人工耳蝸嗎
※你的脾氣里,藏著你的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