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義的幾個基本概念和心理治療

存在主義的幾個基本概念和心理治療

來自專欄情感與理性思考

存在主義的幾個基本概念和心理治療

存在先於本質

如果在我們的面前有一把刀,那麼什麼使得這把刀具有刀的特性呢?是刀的形狀?刀的功能?還是刀的物理材料,決定了使得刀成為刀的本質呢?如果一把刀不能用來切東西,那麼它還算是一把刀嗎?如果你覺得可以定義一把刀是因為那樣東西具有了刀所具有的的本質特徵:能切東西,那麼這種想法就是一種本質主義(essentialism)的。

在本質主義那裡,刀的一系列屬性使得刀成為了刀,而且這對刀來說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於是可以為刀下一個定義:用於切割的工具。它的功能就成了刀的本質屬性。即刀因為可以切割所以使得刀能夠成為刀,規範和定義是本質主義的重要特點:「每個實體都有其特徵使得該實體成為該實體。」

一個關鍵的問題在於,人是什麼?按照本質主義的思路,我們可以給人下各種定義,人是一種高級動物、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人是一種功能組織,人的屬性是由上帝規定的,等等。

而存在主義對這一切定義的回答都是不。假如你被恐怖分子抓了起來,馬上就要被槍決,你看起來別無選擇,橫豎都是一死。看起來情況似乎是這樣,但是當你被處決的時候,你仍有選擇的權利,你可以選擇在逃跑過程中被處決,你也可以選擇苦苦求饒,或者勇敢的站起來跑向敵人的槍口有尊嚴的死去。關鍵在於,你並非是被定義的。一個生性膽怯的人,即使在如此極端的情況下,依然能夠選擇站起來抗爭;一個不忍屈服的人,依然可以選擇臨場脫逃。人之所以和物不同是因為人有了自我意識(self-awareness),而有了自我意識之後,我們就能看到當我們面臨各種不同的情景後,我可以意識到在幾乎所有的條件下,我都是具有選擇的。

於是存在先於了本質,我們自身就像沒有任何內容的白紙,不被任何事物定義。我們被教育努力學習,好好掙錢,找份好工作,然後結婚生孩子,最後子孫滿堂,安享晚年。在這種社會規範下,我們的本質被社會所規定,我們在每個階段完成每個階段的任務,事情似乎就能變得完滿。但在存在主義看來,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因為我們把選擇的權利交給了別人,把自身的自由交給了別人,讓別人來規定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通過滿足別人的期待和需求,把自己的存在的意義拱手奉獻給別人,好像我們只要按照規矩行事,就能獲得好的生活,我們才能夠不為自己的選擇感到焦慮。

存在主義認為,從我們具有自我意識開始,我們就有了選擇的權利,即使社會如此要求你,你仍能夠做出不同的選擇。如果忽視這些不同的選擇,輕鬆的活在被別人定義的世界中,那就是一種自我欺騙(self-deception)。薩特宣揚他的哲學解放了全人類,因為我們不再被別人所規定,我們自己為自己做出選擇,擔負自己的責任,最終我們是自由的,我們再也不用為了滿足別人的期待而活。我們的存在先於本質,先於被別人所定義,我們的選擇決定了我們將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正如薩特語「we are our choices」,我們就是我們的選擇。

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是使得存在先於本質的核心。機器和物是沒有自我意識的,因此他們是完全被定義的,一塊石頭無法做出任何不同的選擇,向日葵無法選擇跟著月亮前行,織布機無法用來縫線,物的本質是可以被規定的。人與物的區分就在於人是有自我意識的,於是他對那些選擇就不能視而不見。我們不會責怪一個機器沒有把事情做好,我們只會責怪設計機器的人。一個喝醉酒而去傷害別人的人,我們就有理由責怪他,因為他當初可以選擇喝或者是不喝酒,因為他是有自我意識的,他是可以做出不同的選擇的。

自我意識是自由的開端。在一群奴隸中,如果他們之中有一個發現了我們本來可以去推翻奴隸主的統治,我們生來為人而不是奴隸,他們才會有去推翻統治的選擇。首先意識到了選擇的存在,於是便有了選擇的權利。

在心理治療中的應用:來訪者有些時候不知道自己是具有其他選擇的,他們會抱怨是其他人導致了他們的痛苦,或者是他們的家庭不和,他對此無能為力,有時候他們看不到其實他們可以做出不同的選擇,治療師應當邀請來訪者重新認識他的現狀以及他所具有的的選擇。

自由和責任

薩特對於自由有這樣一個觀點:「we are condemned to be free.」,我們被判處自由。判處本來是用於罪人身上的辭彙,我們被判處意味著我們一定是要為某件事負責任。薩特在這裡的意思就是我們身而為人,就是自由的,而擁有了自由之後,我們就擁有了責任。我們自己可以選擇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所以我們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如果我們逃避了責任,或者選擇不做任何選擇,我們就會體驗到存在主義式的愧疚(Existential guilt)。這種愧疚總在我們不去做任何選擇,而去逃避我們面臨的情況時發生。它也會在允許別人替我們做選擇或者決定我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的時候發生。

在心理治療中的應用:治療師的一個作用就是幫助來訪者認識到他們是如何逃避自由的,並且鼓勵他們學會行使自己自由的權利。治療師需要教導來訪者接受一個事實,那就是他們是擁有自由的,即使他們的大半生都是在逃避自由。人們尋求心理治療可能是因為他們覺得失去了控制,他們需要一個諮詢師去指導他們,給他們建議,或者是魔力般的幫他們解決問題。在這個時候,諮詢師要做的就是讓他們認識到他們是如何讓別人來為他們做決定的以及鼓勵他們一步步為自己做選擇。

死亡

「既然我最終都要死亡,我現在所做的一切又有什麼意義呢?」,死亡和意義問題可以看成是存在主義的核心問題,Gerald Corey在他的書中用一句很準確的話描述了這種感覺:「我的一生感覺就像是書中的任意一頁,被很快的翻過,而沒有人會在意這頁書的內容。」

人們常常在沒有日常工作的時候開始考慮這些問題,這是因為在工作的時候,人們的意義暫時的被工作確定了,而當我們覺得無聊,覺得空虛的時候,死亡問題就像幽靈一樣浮現在我們的腦海里:「我是誰?我為什麼要來到這個世界?」,而當我們沒有成功的尋找到意義的時候,我們感覺到我們的生命就如蜉蝣般毫無意義。Frankl把這種無意義感稱作為存在主義式的空虛(Existential vacuum),這個時候,另一種情緒,也就是存在主義式的焦慮(Existential anxiety)也會從無意義感中誕生,我們惶惶不知所措,彷彿被扔到一個滿是荒野的世界中,不知道該做什麼好。

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說,正是對死亡的意識,使我們不斷反抗荒誕的生命,尼采說過:「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死亡就像起床的鬧鐘一樣,無時無刻不在提醒我們,總有一天你會死去,你今天做得事情是有意義的嗎?

在心理治療中的應用:治療師的目的不是告訴來訪者他們的意義應當是什麼,而是告訴來訪者他們可以創造自己存在的意義,哪怕是在最艱難的條件下。不過,也許我們越是用理性去尋找意義,越是尋找不到意義。意義可能是在我們做出的選擇中誕生,或是在我們的工作和戀愛中誕生。在忙碌的一天後對你有意義的可能是一頓豐盛的晚餐,而這頓晚餐在明天就會失去意義,而無論我們一生做了多麼有意義的事情,當我們死去的時候,都會變得無意義。

存在主義式的焦慮(Existential anxiety)

焦慮無處不在,在存在主義討論的眾多議題中,當我們面對我們的存在時——死亡、自由、選擇、孤獨和無意義感等,我們都有可能感到焦慮。死亡可能是最能夠引發焦慮的情景,我們有可能被問到:「如果明天世界就會滅亡,今天你會做什麼?」,當面對死亡的事實時,我們總會不知所措。孤獨也是另外一個能夠引發焦慮的情景,當我們發現我們每個人其實像一座孤島,試圖讓別人,甚至是最親密的人完全理解我們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的時候,也會引發我們的焦慮。

心理治療中的應用:存在主義並沒有把焦慮看成是需要治癒的一種情緒,相反,只有人們清醒的意識到,我們都會面對死亡,我們本就是孤獨的存在,我們的生活是無意義的,我們才會感覺到焦慮。諮詢師的一個目標就是讓來訪者和他們的焦慮和解,帶著焦慮生活,去容忍生活的模糊和不確定性。諮詢師需要幫助來訪者認識到,面對這些真實的議題才能幫助他們從依賴走向獨立。

總結:

在存在主義的四大議題—死亡、自由、孤獨和無意義中,我們已經討論死亡、自由和無意義。「存在先於本質」是存在主義的基本哲學基礎,對它的理解是這四個概念理解的基礎。孤獨的命題是一個悖論,我們確實永遠無法真切的感受別人的思想和情緒,別人同樣無法進到我們的心靈中去,從這個方面來看,我們的確都是一座座漂在海上的孤島,但是我們的意義又是一部分由別人決定的,我們也無時無刻不在和別人的聯繫中生存。

參考文獻:

1、本文的大部分引用來源:<<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GERALD COREY,2013.

2、維基百科關於存在主義:en.wikipedia.org/wiki/E

3、Crash Course系列的哲學公開課open.163.com/movie/2017

4、關於自由和責任:《倫理學導論》,程煉,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推薦閱讀:

困境的破解(精神分析摘錄)
性格的早熟導致與同齡人之間在思想與三觀上格格不入怎麼辦?
簡單心理編輯精選丨去年你極有可能錯過的10篇好文
為什麼佟麗婭會選擇原諒陳思誠?
內向的人如何和親戚相處?

TAG:心理學 | 心理諮詢 | 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