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輪通貨膨脹,都在給你一次逃生的機會
「這是一個震蕩的時代,也是一個史無前例的時代,在如今這個局勢中,任何一些小細節如果多一層意思來看,或許就能看到不一樣的場景.」
01
如今政策消息都選擇在周末里釋放了,上周的周末我們看到了這個消息
央行定向降准了,各個銀行調低了準備金率,換句話來說市場上多了7000億的流動資金
市場增加流動貨幣,勢必帶來一定程度的通貨膨脹,而這一輪的通貨膨脹,帶來的又是什麼
調低準備金率是一個常規的舉措,過往都會作為調節的手段,哪怕是今年也已經是第三次了,但是我們需要看到,這一次調低準備金是定向調整,我們可以看下多餘的資金流向區域
雖然每一次都會有主導方向,有些人甚至覺得這些都是口號,但是我依然看到耐人尋味的地方
流通的貨幣,其中有一大半,接近5000億的資金規模,被用來做一件事情
叫做債轉股
這個方向,我覺得一定會徹底的執行,因為本質上代表著一個方向
唱空中國最高頻會被提到的一個辭彙就是債務,債務危機,因為一家企業,一些機構,一些地方,運營能來實在太差所以累積了很多債務,之前一直積壓的,但是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引爆,然後會形成蝴蝶效應
說實話全球大部分的危機都來自債務危機,08年尤為突出,而中國確實不同行業不同企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債務,而且數額也很龐大
這成為了大多數唱空中國的依據來源
其實這樣的理論沒有錯,而且結構聽上去也非常緊密,但唯獨忘了這些場景是發生在中國
中國的創新其實並不突出,但中國的圖利式創新特別厲害,比如抵押式擔保,比如城投債,比如PPP,本質上這些創新都是讓各種風險轉移到另外一個行當里
而債轉股本質上也是種圖利式創新
什麼意思,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說,通過債轉股,就是將債務通過轉化為股份的方式憑空消失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這麼大力度扶持國企的核心原因
如果一家國企有債務危機,讓另一家國企和他合併,那債務轉化成股份,那債務就天然的消失了
如果是民營機構,發生債務危機,那麼就讓國企來收購,那債務也就憑空消失了
這也是為什麼類似於安邦之類的機構最差的結果也不會產生連鎖效應,中興到最後一定可以轉危為安,本質上國家為你買單時最後的托底
只要國企央企保持足夠的強勢,他們總能夠吞下足夠多的債務,讓看上去很大的危險憑空消失
你很難解釋這種方式是否合理,但卻是就是一種實實在在消化風險的方式,這很中國特色,不能說他好還是不好,但是很有效
所以這一次通過5000億的資金,背後解決的債務問題可能是數十萬億的規模
這也讓我想起了之前論壇里有人高唱中國根本不存在債務問題,當時很多人覺得是盲目唱多,但是本質上有他的依據基礎
因為這種場景也確實只有中國才有可能發生
02
當我們明白這樣的邏輯,我們嘗試著想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端倪
本質上我認為這是中國又一次轉型的開始
因為債轉股本質上是一次危機的轉移,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每一次危機轉移都是一次轉型的開始
最近有人給我畫了一張神圖
說實話這張圖我看了半個小時
各位有沒有想過,其實國外幾乎每年都會唱空中國,包括我們自己時不時也會懷疑如今遇到的問題是否真的有能力解決
但是最後我們來看,為什麼每次的危機都解決了,每年堅定不移的唱空但是我們回過頭來看中國發展一直一如既往的好呢
有一個重要的解決邏輯在於,中轉
幾乎我們可以看到,每發現一個問題,他總有一個辦法相對轉移這個問題,通過一定的方式稀釋或者化解這個危機。而且神奇的是,所有的轉移方式殊途同歸融合成一體
這種畫面感有點類似一大鍋米粥,我們看到一個地方在冒泡,但是我們只要有一根大棒始終在裡面攪和,那這鍋粥就不會沸騰,一直保持溫吞的方式
這是中國的特色,再加上我們城市這麼多,不僅形式多樣,城市之間也可以互相轉移,比如典型的房價轉移模式,就可以保持整個國家的溫和
我們日常感受到的沮喪,大多數格局只是沉浸在那個熱氣泡里,但是整體來看依然是健康的
如果到最後實在危機太大了怎麼辦,就像這次一樣,債務轉股份,危機就天然的消失了
03
寫到這裡或許大家可以明白,為什麼一定會通貨膨脹,為什麼一定要印鈔,因為印鈔出來的錢手頭有富餘,才有可能解決這一些債務問題
所以通貨膨脹是行業發展的必然,也是經濟轉型一定要付出的代價,沒人可以阻擋
一些風險已經等不及用市場的方式來調節,必須要用這種最快的方式處理
通貨膨脹最大的好處就是市場上資本多了之後,會幫助市場上去化一些低效的產能
在資本流淌的過程中,他會給一些供大於求的無效產業爭取時間,幫助風險轉移,也給了一部分人逃生的機會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看,三年前股市下滑到4000點的時候盤整了那麼久,本質上就是給你清倉的機會啊
對於垃圾行業,資金的進入只會延緩他的衰落,而不能起到反彈的作用,一些人選擇逃生,一些人選擇死守,那就是看個人造化了
客觀的來說,每一次升級或者轉型,本質上就是風險轉移的過程,而這樣的轉移其實就是在混沌在這一行的人一次逃生的機會,看得懂的人出來了,看不懂的人就會裹在旋渦里掙扎,然後損失慘重
所以很多時候,如果你身處在一個錯誤的行業,當看到轉型風口來了,要選擇果斷變化,雖然前面可能模糊不清,但是後面可能馬上就是斷臂懸崖了
這樣逃生的機會,幾乎每次就只給一次
04
但是資本是現實的,這一輪的通貨膨脹,除了被政策強行的注入一點到衰落行業拯救下散戶,他還會留到那些供不應求被人看好的行業
以此帶來的結果就是,那個行業換來泡沫爆棚,價格上漲
而首當其中的,就是你所知道的,房地產行業
其實很多人都說降准之後房地產會迎來利好,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也確實如此
首先由起色的是地產A股
每次降准之後A股地產的表現總是優於其他
樓市的成交數據也會相對提升
每一次降准都會給房地產行業帶來或多或少的利好,這是一個大前提
但是不得不說,資本給地產這行也會帶來一次風險轉移
如今的整個樓市都是在嘗試解決這個問題:整個大盤利好,可以承載更多資金,但是局部城市過熱需要控制
地產最大的風險在哪裡,毫無疑問就是一線樓市上面
如今一線城市城市在嚴控成交量和價格,另一邊大量的城市又在瘋狂的落戶和吸引成交,本質上做的就是資本的轉移導致風險的轉移
所以這也是我們如今看到的
在資本一定會注入樓市的背景下,通過限購限售調整資金流向,讓他注入更多的二三線城市或者其他模塊
那如果一線城市依然有資本湧入怎麼辦,沒關係,一線城市裡還有租賃市場可以承載資金,大量的土地定向出讓就是最好的方式
二三線樓市和一線城市的租賃市場未來一定會得到資本的衝擊,那麼結局就是兩個,行業的發展快速接住了泡沫,行業發展跟不上泡沫破滅
根據之前提到的,行業發展多半會接住這個泡沫,如果接不住怎麼辦,再度轉移就可以了,周邊城市可以轉移到再周邊的城市,租賃市場或許也可以轉移到產業地方或者其他地方
這也是為什麼這兩群驅動力目前發展的企業都是國企在參與,理由也很簡單,一旦發生債務危機,一切風險依然可控,通過收購合作的方式就又可以消化掉
所以本質上在中國研究經濟學,本質上研究的是政治經濟學,脫離政治的經濟學,都是不合理的
總而言之,從目前的趨勢來看,房地產這行需要承載得起更多的資金用來抗風險,不論是二線人口爭奪戰還是一線城市的租售並舉或者三線城市的去庫存,本質上都是一個邏輯
05
這也是為什麼中國需要更多的大城市
如果只有四個一線城市,或者說一線城市本質上的經濟能級還不夠,那麼對未來整個國家抗風險能力是不足的
這也是為什麼如今的深圳依然在大量吸納人口,為什麼會有粵港澳大灣區,本質上就是因為不論是深圳還是廣州,他們土地面積和人口基數還是不夠的,需要更加龐大
所以雄安一定會起勢,虹橋一定會起勢,海南一定會起勢,武漢重慶成都長沙一定會有2個起勢,這是歷史給到的使命,一定需要完成
另外一個北京和上海還要承擔一個職責:必須要學會服務周邊城市
學會和周邊城市聯動,是轉移自己城市風險的重要武器,看似扶持周邊,本質上也是夯實自己,所以環滬還是環京都會起勢
未來的北京提供決策權,未來的上海提供定價權,形成中國能量的兩級
但這過程中會有一定程度的X因素,北京的X因素是雄安,上海的X因素是杭州,但是這樣的X因素對於整個國家來說是好趨勢,因為增加了可以轉移風險的地方
06
所以這就是未來的趨勢,這樣的趨勢其實沒有什麼合理不合理的,這是國家發展的必然結果,而且一定會推行的結果,市場經濟的背後永遠藏著政治政策
所以我對個體的建議是:不要抱怨,不要覺得社會不給你機會,轉型讓一部分逃生,也讓另一部分擁有擁抱潮水最好的機會,盲目樂觀或許是這個時代比較稀缺的品質
講實話,我們的認知可能跟不上時代的變化,我們的智慧可能完全不能揣測頂層智慧的國家構思
與其悲觀,不如勇於擁抱新鮮事物或許就是最好的態度和策略
還是那句話
悲觀者往往正確,但樂觀者往往成功,這是在中國最客觀的折射
選准賽道,然後感受每一輪的澎湃趨勢
(壹線城市公眾號轉自網文,具體請關注「壹線城市」公眾號可見,可以在微信公眾號中搜索「壹線城市」關注進入)
推薦閱讀:
※柳子夢:脫離基本功談心態,那是耍流氓
※UT Rotman的Finance 和滑鐵盧的afm 哪個前景好以及比較好讀下來(Gpa) ?
※分析師張琅:5.2晚間黃金小非農、美聯儲,原油EIA操作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