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動漫里的反派常常會戴一個面具?

為什麼動漫里的反派常常會戴一個面具?

來自專欄眾生尖叫

第一次看到這張面具時,你會有什麼感覺呢?

詭異?恐怖?還是覺得它有一種奇特的美感?

那麼,這張呢?

好像面具上的表情非常的滑稽,似乎就在引人發笑,但是卻讓我們感覺,在它的表情里,又隱藏了一種悲哀。

我們可以發現,面具,雖然遮住了人類原本的「臉」,但是又給人類賦予了一張新的樣貌。

不管是什麼人,戴上面具,就會變得複雜而且神秘。

甚至,在日本動漫里,有很多戴著面具的角色,也會給我們這種感覺。

比如,這樣的。

我們會猜想,他的真實身份是什麼,他戴上面具,是想隱藏什麼身份呢?

又比如,這樣的。

戴上面具的他,雖然有一種出塵的氣息,但是也會讓我們感覺,這張面具的下面,一定有著什麼不願提起的故事。

還有,這樣。

或者這樣的。

都是不同的角色,但是我們可以發現,當他們戴上面具後,角色的內涵就會變得立體而且豐富。

我們可以提出一個結論,就是「面具」在動漫角色的形象設計中,可以起到塑造人物的作用。

但是,如果我們去觀察這些日本動漫中林林總總的面具,我們會發現,這些日本風格的「面具」他們的面容都十分相似,用幾筆勾勒出簡單的五官和表情,卻能引發我們無限的遐想。

因此,不管是動漫的創作者,還是觀眾,都會理所當然的認為,「面具」它可以給角色賦予一種「神秘」的氣息,也可以讓角色更有「故事」。

那麼,這種「面具」的神奇魅力,到底來自於何處,我們對它的種種認識和感悟,是不是本身就隱藏在我們文化基因的深處?

我們這次,就來一起探索,在動漫里大放異彩的「面具」的文化密碼。

一. 戴上面具是神,摘下面具是人

「面具」在日本動漫里出鏡率非常頻繁。

但是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甚至是任何一種文化作品,都有著「面具」元素的存在。

歐洲,有自己的面具文化。

日本。

乃至印第安部落。

中國。

甚至,「面具」的歷史,比我們想像的要更久。

幾乎與人類的「文明」同時誕生。

人類發現的最古老的面具,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的石制面具。

這種現象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思考。

為什麼不同地域,不同膚色,甚至是不同的文明發展路徑的種族,都會產生「面具」這一文化呢?

對於要與大自然搏鬥的原始時代的人類來說,製造「面具」其實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因為面具無法生產糧食,也無法與野獸戰鬥。

但是在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上面,五大洲七大洋的各種民族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面具」作為自己文化的初始之光。

我想,對於這個問題的理解,很多細心的讀者心裡已經有了答案。

沒錯,就是原始的宗教儀式

「面具」是古老信仰的載體。

原始狀態的民族,不理解大自然為什麼有如此多離奇的變化,他們將大自然的威力,歸結於一個無所不在的神明。

所以,對於聚落狀態的民族來說,打獵,或者採集漿果是古老的生產關係,而他們的社會文化生活的重點,則是要解決人與「神」的關係。

我們都知道,原始部落會有著「圖騰」的存在,圖騰是古老部落的信仰和保護神,而面具,就是一個可以穿戴式的圖騰。

人戴上了面具,就意味著與圖騰合二為一,也是與先祖的靈活和部落的守護神不分彼此,以此來作為原始部落的溝通人與「神」之間的橋樑。

那麼,為什麼在人類的認識里,「面具」這種將我們臉部遮掩住的行為,可以成為一種圖騰,擁有著超越世俗溝通神明的意義呢?

這是一個人類對自己身份確立的問題。

我們如何知道「自己」不是別人呢?

方法很簡單。

看臉。

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樣貌,身材,通過這些生理基礎,我們可以很容易的辨認出誰是誰。

白髮蒼蒼的便是老人,面容稚氣的便是兒童。

但是「看臉」並不能看出一個人的社會階層和地位。

需要通過一些帶有象徵意義的附加物,比如衣服,花紋,文身,首飾。

這些附加之物,是我們對自己社會地位的描述,而臉部,則是我們最主要的修飾對象。

我們在一些紀錄片或者影視作品裡也能看到,在原始的聚落生活里,人們臉上有時會塗抹上奇怪的顏料,或者一些土著人,會在自己的臉上綉上花紋,或者刺穿鼻孔和耳朵。

但是這些方式,未免都太過痛苦了。

與之相比,面具可以改變我們的臉部形象,同時又不需要付出太多的痛苦。

所以,我們會發現,在大類上,面具分為三種。

一是正神類:通常是一些正直,友善的神,他們慈眉善目,面帶微笑。

二是凶神類:他們口露獠牙,面目兇狠,是勇武,強悍的象徵。

三是世俗人物類:比較接近正常的人類,有英雄,也有丑角。

通過戴上這些面具,人類改變了臉部,其實就是改變了自己的身份,成為了本來他絕不可能成為的個體。

男人,變成女人。

老人,變成青年。

人變成神,或者是魔鬼,

這也是為什麼,在儺戲流行的湘西,會有一句民間的諺語流傳:

「不戴臉子(面具)就是人,戴上臉殼就是神。」

二. 面具的世界

說到了儺戲,可能很多讀者比較陌生。

但是我們有必要知道它。

因為儺戲,就是古老中國的原始宗教儀式,是原本祭祀神靈和祖先的舞蹈,在商周時期就開始流行,是中國遠古先民對於「神 」與「人」關係的解決方式。

而在中國豐富的面具文化里,至今在我們西南地區流傳的儺戲面具,是保存最完整的地區。

所以,如果要給中國的面具文化找一個標杆,儺面就是最好的代表。

儺面,有上百種,貫穿了中國文化的本土神靈和民間故事裡的英雄好漢,比如關羽,鍾馗,孫悟空等等。

而從儺面被完善的保存而且不斷的融入更多的人物形象這一點,我們可以發現,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當原始的祭祀神靈這種需求被廢除之後,它的藝術性就被凸顯了出來。

儺這種原始的儀式,增加故事性,表演形式也更加豐富,而且也吸收了更多的民間文化。

面具的屬性,從一種宗教產品,變成了文化產品。

與儺面有不少淵源的日本能面,也是如此。

能劇,是日本傳統面具歌舞劇。

它的表演方式非常特殊,在一場戲裡,只有一個演員戴著能面,其他配角則是正常活動在舞台里。

所以,在能劇里,戴著能面的演員,就是整個舞台的靈魂。

為什麼會樣?

因為,能劇是一種超現實的表演,演員戴上面具後,就不再是人類,而是某一個鬼神,或者古老的英雄在現世的靈魂再現,而其他的演員,都是扮演著現世的人。

聽起來,就比較詭異。

而他們的面具,看起來就更詭異了。

用「詭異」這個詞,雖然不靠譜,但這是大多數不了解這一文化的人看到這種面具的第一感受。

其實呢,這也是一種日本傳統美學的體現。

它的奧秘,就在這些能面面具的表情里。

三. 讀不懂的表情

我們先來觀察這幅面具。

《漆黑的子彈》里蛭子影胤所戴的面具。

它的表情,是笑,還是哭呢?

這幅呢,宮崎駿筆下的無臉男。

似乎也說不清楚,它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心情,好像是笑與哭,愛與恨的混合。

在日本能面里,這種表情,叫做「中間表情」。

這也是它魅力的根源。

我們每次觀察同一副能面,都會感覺它的表情比起自己上一次觀察,都會發現一些變化。

上一秒,它好像在哭。

下一秒,又好像在笑。

能面,捕捉到了人類最微妙的「中間」表情,兼有「微笑和悲哀兩種截然不同的表情」。

所以,它看起來面無表情,又好像,可以表達兩種,甚至多種不同的表情。

比如這幅般若面具。

從上往下看,有一種扭曲,怪異的感受。

從下往上看,又讓人覺得殘忍和兇悍。

能面,之所以會讓我們覺得詭異,就是因為,它把人類內心深處難以表達的情感,去活生生的抽了出來,凝固在一張面具里。

你在一張面具里,看到的不是面具所刻畫的表情,而是你對內心深處的情感的幻想。

它畫出來的東西,似乎,就是人類的「心魔」。

在動畫《十二國記》里。

女主角陽子,有一把不聽話的水禺刀,它的刀鞘之靈,可以幻化為陽子的心魔倉猿。

在陽子成長的前期,她進入一張帳篷里,心魔蒼猿展開了幻境,無數面具代表著陽子內心的脆弱和恐懼,在她的身邊張揚舞爪的盤旋。

這些面具,就是能面

你內心裡察覺不到的陰暗,恐懼,被這些面具,全部放大了。

所以,當陽子最終在樹林里斬殺了倉猿,也意味著她斬殺心魔,正式邁向了成為王的道路。

所以,面具其實並不僅僅只是遮住原來的臉,讓角色更酷,更有故事。

它給我們的意義,遠遠沒有那麼簡單。

結語:

戴上面具,掩蓋了自己的身份,其實是看到自己真實,人戴上了面具,卻把內心的一覽無餘的暴露了出來。

這正像我們的生活一樣,我們有時候也會給自己戴上一份面具,以為會掩飾住自己,但是我們掩飾的,正是自己恐懼的,不願意麵對的。

但是成長,正是這樣一個過程,面對自己,斬殺自己,才能從中誕生自己。

文:思桐 編:阿政


推薦閱讀:

《銀河奧特曼》銀河奧特曼有什麼能力?
《哆啦A夢》評價如何?
龍王的弟子大失敗,女流棋手與才能的界限!
我們可以在哪裡看《黑色四葉草》?
動畫片有好看的國產動畫片推薦嗎?

TAG:動漫 | 日本動漫 | 漫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