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認識自己、完善自己?

如何認識自己、完善自己?

來自專欄美文

前幾天打電話時無意間摁了錄音鍵,事後聽自己的錄音視頻,發現聲音非常陌生。從科學原理上來說,人平時聽到自己的聲音是通過頭蓋骨共振而傳到耳膜的,與他人聽到的我們通過空氣傳播的聲音完全是兩回事。儘管早就知道這個科學道理,但真正從客觀角度聽到自己的聲音時,還是感覺非常陌生,感覺就像完全不熟悉的人一樣,由此可見自己對自己的很多方面,在客觀層面或者說從外部視角還是缺乏了解,存在很大盲區。

正如作家連岳所言,「不管你認為自己多麼聰明,你都無法跳出自我這個盒子。」所以我們需要跟他人交往,利用他人的外部視角來提供反饋意見,從而掃清盲區,更加深入地認識自己、改善自我;同時我們更加需要在自我內部建立客觀視角,進而更全面深入地進行自我觀察,持續進行自我完善和成長進步。

在與人交往中自我省察、自我完善

表現主義作家卡夫卡說過,「人通過與他人交往從而進行自我省察。」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人就是我們自我觀察、自我了解的一面面鏡子。可是在與他人交往過程中,我們可能常常無意識地把自己無法忍受的某些缺點和各種毛病投射向對方,進而肆意對他人進行腹誹和攻擊。這種方式雖然有利於維護我們虛假脆弱的自尊,但卻不利於改善人際關係,同時更不利於我們了解和改善自我。

比如在生活中我們特別在意某人自私無聊、渾渾噩噩等等,此時我們就應捫心自問,為何如此在意別人的道德瑕疵,我們對他人的道德評判公允嗎,還是在自說自話?本著道德只宜律己、不宜責人的大原則,你越是揮舞著自認為「政治正確」的道德大棒斥責他人,越可能代表你自己才是問題的根源,你可能比較自私無聊、愛混日子,但你從內心深處無法接受這樣的自己,才把這一切投射向他人。而你只是對自己的這種內在心理過程缺乏意識、缺乏自我覺察而已。

從這個層面出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抱著時刻省察自己的原則來跟人交往,出現問題首先反省自己的錯誤和不足,而非推卸責任、責備和腹誹他人。正如民國時期偉大思想家、被譽為儒家慧能的王鳳儀先生所言,「君子無德怨自修,小人有過怨他人,嘴裡不怨心裡怨,越怨心裡越難過……人若能反省,找到自己的不是,自然不往外怨。你能,不怨不能的;你會,不怨不會的。明白對面人的道,就不怨人了。」他又說,「心裡長存別人的好處是存陽,常存別人的壞處是存陰,不可不分別清楚。愚人好自用,自以為是。不找人好處,所以多怨,多怨就多苦。賢人能就下,只怕自己有不是,好取人長處,所以多益,多益就多才。找人好處是『聚靈』,看人毛病是『收贓』。『聚靈』是收陽光,心裡溫暖,能夠養心;『收贓』是存陰氣,心裡陰沉,就會傷身。人人都有好處,就是惡人也有好處,正面找不著,從反面上找……找好處是『暖心丸』,到處有緣,永無苦惱。」孔夫子也說過那句耳熟能詳的話,「三人行,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在與己相處中自我覺察、自我完善

在與他人交往中要多多認自己不是、找他人好處,改正自我缺點、學習他人優點才能不斷成長進步,那麼在與己相處過程中,我們該如何進行自我覺察、自我完善呢?畢竟我們再是社交達人,與人相處都時間有限,但我們一生都不得不與自己時時刻刻待在一起,與自己相處才更是我們進行自我覺察、自我完善的良好契機。

昨天端午節時,家人情緒低落,她抱怨說自己這輩子就是個混家子,無所作為渾渾噩噩過日子。我安慰她說,「不要把你的想法和對想法的認同混為一談,你只是腦中產生了『自己是混家子』的消極想法,並不代表你就要認同這個消極觀念。」

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習慣性地對自己進行各種評判、貼標籤並且下意識地認同自己對自己各種各樣的評判、想法和觀念等。而實際上,我們可能沒意識到,我們是我們,想法是想法,只有當你無意識地陷溺在自我評判、自我譴責、自我摧毀等各種各樣的消極想法中,這些想法才會真的損害你,你會沿著這些消極想法的軌道一路下滑,從而自我驗證這些想法的正確。

而當你明白,你只是擁有某個想法,至於是否認同這個想法,根本上由你說了算時,你才能在很大程度上重新掌控自己人生的主動權。

正如美國心理學家史蒂夫·C.海耶斯(Steven C.Hayes)所言,「你可以學著審視自己的思維,而不是從自己的思維去思考,這叫做去除認知融合技巧。包括自我概念化、主觀價值判斷等內在觀念是你的思維像人一樣對自己、他人、事件等做出評價,而你於無意識中將其當作真實的現狀來接受;而它卻加強了你心理上的僵化程度……不管你是如何看待自己,問題就在於一旦你認同了自己的觀念、看法等,就會歪曲地看待這個世界,以期保留或自我驗證自己想法的正確。尤其是你對那些負面消極的自我概念越認同,你當下及未來的生活歷程越有可能會自我驗證那些負面觀念,並無止境地循環固化下去。而事實上,那些負面看法都是可以改變的,只要你願意嘗試。」

記得早年間,我也經常性地陷溺在各種各樣對自己的消極負面想法及自我評判中無法自拔。面對學業壓力及就業壓力等等生活挑戰,我曾自感無能為力只能在心裡不停責罵自己,怎麼這麼沒出息,什麼事情都不會幹。到頭來不停譴責自己、恨罵自己並不能改變現實,卻只會讓自己心態更糟,沿著自我摧毀的道路一路滑下去。

在某種機緣下,我似乎獲得了內心覺醒的契機。每當我內心再產生各種各樣的消極想法及觀念時,在清醒覺察並無條件接納的同時,在內心告訴自己想法只是想法、情緒只是情緒、觀念只是觀念,我能夠與其保持適當的心理距離,並選擇是否認同它。久而久之,你就會清醒覺察到內心的各種消極情緒觀念,並不再深受這些消極情緒觀念的無意識綁縛,從而做出更大可能範圍的選擇,進而一點一滴改變自己(覺察並不是為了消滅消極情緒,而是為了學會與之共處的前提下,做出更大可能範圍的選擇)。

如果你平時對自己腦中的各種情緒想法缺乏自我覺察,只會下意識認同並陷溺在各種各樣動態變化的情緒想法、觀念標籤中(尤其是各種負面消極想法觀念),那麼你在很大程度上就會像一隻不停追著自己尾巴跑的貓一樣,消極想法引發消極行動,消極行動進而衍生消極想法,你的人生成了原地打轉的死循環卻不自知、不自覺。

只有逼迫自己跳出這個死循環,在清醒覺察自我內心各種負面情緒觀念的同時,不要下意識認同它,不被負面觀念瞬間綁縛,積極採取新行動,你才可能產生新情緒、新想法、新觀念,進而不斷更新自己、改變自己、完善自己,駛入良性發展的人生軌道。

認識自己、完善自己是一輩子的功課,而我們之所以要不停修鍊這門人生必修課,是因為這是人的一種心理本能,大多數人都想清醒覺察而非渾渾噩噩地活著,都渴望不斷成長進化為更好的人,從而做出更有益世道人心的貢獻,難道不是嗎?


推薦閱讀:

矯情
心理學告訴你:為什麼長時間接觸容易產生感情?
我的日常生活
你是否有計算過,你還能陪父母多少時間
實用心理學100條

TAG:認識自我 | 自我認知 | 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