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團」成中國一大災害 頻繁考察源於錯誤為政觀念
考察團已成中國一大災害
當前,我國各級政府關於考察、檢查、視察、評比等形式的考察團可謂是絡繹不絕,甚至已經超出了很多地方政府的承受能力。這種過多、過頻的考察團往往有這樣一些特點:其一,評比標準脫離實際,使下級不得不弄虛作假;其二,以評比排名來決定下級的政績、榮譽,決定資源分配,甚至關係到官員的升遷,使下級不得不使盡渾身解數來應付;其三,考、評、檢查偏重表面現象,偏聽偏信,其主要方式無非是走馬觀花地看。彙報會上的聽,上報材料與數字的計算,使得下級必然偏重於做表面工作,搞面子工程,搞花架子,在上報材料與彙報會上自我吹噓,編造數字數據,玩弄文字遊戲。
考察團過多、過頻,不僅給地方政府和官員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和壓力,也常常會給地方民眾帶來騷擾甚至禍害。比如有的大領導到某地視察,地方為了安全考慮,要實行戒嚴、封路等措施,給民眾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又比如上級考察評比,有些地方為了表面好看,給山坡刷上油漆以掩蓋綠化不足,有的給破敗的民居前面修起一道假牆假門,以顯示地方政府富民的「政績」。其他各種各樣弄虛作假的措施可謂五花八門。很多時候,上級來的官員明知是假也就以假當真繼續考察評比,這樣也便於向上彙報或登報宣揚。這就使得很多各級政府官員無心亦無力去做實事,干正事,而把絕大部分精力用於亂幹事,胡幹事上,從而造成許多大而無當的政績工程、花里胡哨的面子工程。這既浪費人力物力財力,又為群眾所不滿,即使由此獲得升遷的官員也有很多對此不滿的。
頻繁考察現象源於官員錯誤的為政觀念
像中國現在這樣,全國各地常年不斷的考察團何以愈來愈厲害?究其原因,主要是為政觀念有問題。政府究竟是幹什麼的?應該怎麼干?這個問題看似簡單,恐怕很多官員並不清楚,或者心裡知道但行動上必須隨大流。那麼錯誤的為政觀念有哪些呢?
其一是錯把數字、材料、彙報、宣傳當實事,而不把干實事當成正事。形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則在於領導幹部工作浮於表面,不去了解社會的真實情況;長期偏重宣傳,喜歡聽好話,喜歡把壞的說成好的,講真話反而受到打壓,無形中鼓勵各級政府官員說假話,其結果是以虛代實,以說代乾的情況普遍盛行。
其二是錯用理論,理論與實踐脫節。比如績效管理理論,本來是用於管理政府官員,使之工作出成效的,成效才是目的。但在實際應用中,卻把那些衡量績效的項目與數字當成追求的目標。當然這樣的項目是容易看出多少的,數字是容易看出變化的,而實際工作成效如何,卻並不是項目和數字所能反映出來的。但是製造紙上的或表面的項目與數字比做實際工作容易多了,下面的幹部當然願意製造假象與數字而忽視實際工作,上級檢查工作比較容易地也是看表面、看數字。走馬觀花式的考察正是適合這樣的「績效管理」的。其結果既可以向上級彙報或在媒體上宣傳,又看似有某種理論支撐,故爾大家樂此不疲,考察越來越多,數字化成績越來越多,實際事務如何,只有天知道!
其三是錯把考察、檢查、視察、評比當作做事。不用多說,我們都知道,考察、檢查、視察、評比等等只是監督做事進展或後果的手段而已,政府官員的時間與精力應該更多地放在做實事上,而不是這些所謂的工作上。但是做實事不能有轟動效應,不能風光體面,而做考察、檢查之類的工作,一行人馬風馳電掣,到處迎來送往花枝招展,又有賓館宴席禮樂喧天,領導講話賓客致辭,拍照攝像電視播出,往往還有禮品贈送風景旅遊。很多領導幹部與官員們久已沉溺其中,不能自已。在他們看來,這就是工作啊!其實,下級政府或地方企業,凡被考察的對象幾乎沒有真心歡迎考察團的,他們是臉上笑,心裡罵。而在民眾眼裡,他們就像漫天蝗蟲,飛來飛去,禍害無窮,他們只不過在民眾的唾沫星子里飛舞罷了。錯誤為政觀念背後的深層次原因
事實說明,不做實事而去做表面文章,不深入調查而是走馬觀花地考、評、檢查,幾十年來已經成為我們行政工作的常態,佔據了行政工作的絕大部分時間和耗費了官員們絕大部分的精力,此類有名無實的考、評、檢查工作成為了我們行政工作的主要內容。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當然有前面提到的認識上的誤區,然而,要從認識上改變這種局面卻是不可行的。因為思想觀念的背後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亦即真正的根本的原因。
這個根本原因就是:權力是從哪裡來的?權力是否受到有力的監督?權力來自於人民,如果權力能夠受到人民切實的監督,那麼,那些弄虛作假的工作方式早就行不通了。因為這樣的工作,人民群眾從中得不到任何好處,只能受到損害。而這樣工作方式,對於應付上級卻是最省力氣、而且最容易辦到的,也是最容易見到所謂的「成績」的。上級從這種形式中可以不費多少力氣就給下級的工作作出評價,排出名次。從這種形式主義的工作中,也很容易獲得上級與下級想得到的數字數據,從而進行宣傳,為自己臉上貼金,成為政府的煌煌政績。
而這一切,都源於一個事實:各級政府及其官員的權力都是從上級那裡得到的,他們的去留升遷都要由上級決定,他們必須滿足上級需要的一切。而上級管理下級的最省事、最便捷的方法,我們已經實行了幾十年的,就是鋪天蓋地的考、評、檢查等等。這個道理已經很明白了,但是要想從根本上改變,恐怕絕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這需要我們從政府的行政體制改革入手,深入推進相關的改革,改變權力過於唯上的行政管理體制,進而從根本上改變我國考察團過多、過頻的情況。(吳 丕 作者為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
那些讓地方反感的考察團們
1、重複檢查的考察團。上級單位對地方的日常考察涉及黨建、教育、社會治安、計生、基建項目、農業生產、安全生產等方面。在這些檢查項目中,僅少數為一年一次,多數項目都需檢查數次,甚至十多次,有些項目省里主管部門檢查了,市、縣還得層層多次檢查。
2、檢查評比的考察團。現在各類檢查越來越多,據報道,雲南省某市一年接待的上級檢查評比達400多次。與此相呼應的一個數字是,這個市組織到縣上的檢查也有100多次。檢查評比活動一年更比一年多,「尤其到年底,簡直是泛濫成災」。檢查組下去了,地方又是歡迎,又是歡送,基層幹部的精力就耗在應付檢查評比上。過多過濫的檢查評比既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歪風的反映,也助長著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歪風。
3、「取經團」。現在很多地方是既想出名,又害怕出名。之所以害怕出名,主要是擔心出名後,蜂擁而至的「取經團」們。例如,原屬省級「A級亂點」的船房社區被整治、建設為新型社區名單後,陸續引來安徽、湖北、浙江等省以及張家口、昭通等地考察團的參觀。省外參觀考察團除少部分是自己找上門來外,很多是上級部門安排接待的。按要求,社區要在參觀考察團隊到來前三天用水沖洗轄區路面,組織清掃衛生,安排人員陪同參觀考察,並做匯告。但每清洗一次轄區道路最少要3車水,而拉一車水600元,清洗一次就要1800元。清掃完後,還要組織人員保潔。如此重負,讓船房社區苦不堪言。
4、「觀光團」。當前大多數上級考察團都是圍繞著工作到基層考察,但是也不排除有些考察團名為檢查指導工作,實為觀光旅遊。尤其是在一些名勝景區,這類現象更為突出。如山西平遙縣,自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後,各類考察團倍增,繁冗的公務旅遊接待就開始令平遙縣不堪重負。最多的時候,該縣一年「公務接待」近10萬人次,僅門票一項就少收入1200多萬。與此同時,平遙因缺乏保護資金導致城牆坍塌,而為古城開發所需的新城開發及古城搬遷,至少還存在20多億元的資金缺口。
推薦閱讀:
※原始點乳癌肺積水反思案例 : 面對癌症該有什麼觀念?
※現在的社會已經不能再抱著"養兒防老」的老觀念了
※孫克強 楊傳慶:清代論詞絕句的詞史觀念及價值
※麗膚美肌3步驟9觀念
※甩掉舊觀念 會「調戲」男人才是好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