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界的犀牛角
文玩界有句行話形容三大最珍貴的文玩製品,俗稱有一紅二黑三白,今天給大家介紹二黑——犀角。
明清兩代由於海外貿易興盛,犀角較多輸入到中國,故用犀角做的筆架、筆筒開始出現。
成為文房中的文房中的珍玩。
犀角即犀牛的角。犀角上小下大,棕黑色,有斑紋,質地堅硬,角質有光澤。由於犀角產於熱帶國家,故在中國比象牙更稀有、更珍貴。
犀角即犀牛的角。犀角上小下大,棕黑色,有斑紋,質地堅硬,角質有光澤。由於犀角產於熱帶國家,故在中國比象牙更稀有、更珍貴,故遭到滅族之災。
犀角還是名貴的中藥材,有退燒、鎮驚等藥效。古人把犀角看得很神聖,常以其作為進獻的重禮。
【漢書】中記載:"南越王趙陀獻文帝犀角十。」
除了光素的犀角文具以外,有些還採用了陰線、陽線、平凸、隱起和鏤空的雕刻技法,圖案有山水、人物,以及仿古銅器的紋樣。正因為歷史流傳,到如今犀牛已為數不多。
犀牛在我國境內其實也是有的,但是秦漢以前就基本滅絕了。當時我國中醫中藥又處在蓬勃期,犀角的藥用價值已日益突出,由於中國再無犀牛資源,所有的犀角靠進口和外國使臣作為禮物呈獻給當時的皇宮貴族,必然珍貴異常。
直到宋代,使用犀角製成器皿尤其是杯盞已蔚然成風。傳說犀角杯跟象牙筷一樣,當裝有毒素的液體入杯,會泛白沫。以至於每每皇家飲宴杯不離手,大量亞洲犀角湧入中國,材質藥效略遜於亞洲犀的非洲犀角也隨著絲綢之路湧入,宮廷民間莫不沉浸在對犀角的渴望和仰慕中。犀角除其廣泛保健、藥用療效外,在民間還流傳犀角有辟邪鎮凶護平安等作用。人們視犀角為「物之珍」「國之寶」列道教里的「八寶」之一;被後世尊為「性恭儉」的南宋皇帝宋孝宗,腰部的佩帶據說也是犀角製成,因犀角質地堅硬而細密,縱向紋路呈我們所熟悉的「甘蔗紋」,而橫切面布滿細碎的「魚子紋」或稱小米狀的「米粟紋」,有時圖案更會呈自然界動物、星辰等圖像。(宋孝宗的腰部佩帶據說呈南極壽星像)
據考證,明以前雅緻的素杯較多。犀角不易保存,出土文物中很少發現有犀角製品,所以明以前的犀角杯我們只能在文字記載里或是壁畫中望杯猜想了!
清早期,仍是明雕遺風。直到乾隆年間,浮誇顯富心態嚴重,犀角雕風大變,布局繁複匠氣重。後來隨著社會動蕩,人們首先顧及的是溫飽是健康,犀角慢慢由享用欣賞轉入藥用。近百年來,由於種種原因,犀角雕在國內一直不被當成藝術品收藏,只作藥用,不少藏有明清犀角雕者,有門路的都通過各種途徑大量流出海外,沒有流出的由於對犀角雕藝術無人問津,只得將其作為犀角原料賣出,所以不少犀角雕藝術品在國內都被當做葯研碎用掉。在解放初,故宮存有上噸犀角,都曾被送進藥廠當葯使用。直到2006年香港春拍,一明代犀角雕《雙螭龍海棠形杯》以1076萬港元成交。
明代犀角杯風格大氣,莊嚴高貴,而清代犀雕工藝繁雜,刻意顯示刻工技巧。對於犀角杯的斷代,一般來說是先看其構思隨形。布局疏朗大氣的是明;構思有創意的是早清,匠氣重繁雜的是乾隆;整隻鏤空的是晚清。 關注微信公眾號:wwgwxs,有您不知道的故事。?
推薦閱讀:
※納米比亞政府都會出售幾次獵殺黑犀牛的機會
※品~犀牛角雕
※如何識別真假犀牛角?
※肯亞將焚毀100多噸象牙和犀牛角·每日商報
※犀牛角雕[2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