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人=偷人?我們來八一八科技界「挖牆腳」的集大成者

挖人=偷人?我們來八一八科技界「挖牆腳」的集大成者 2015-06-03 白鼠窩

快人快語的董明珠大姐又火了。這一回是在昨天(6月1日)的格力股東大會上,董大姐 的炮孔直指「某些同行」,說「現在格力被挖人的速度,已經超過了培養人的速度」,說「國家要求創新不是要你偷人。」話說得不好聽,但要想到格力僅去年就有 600多名技術人員被挖走,就不難理解她為啥著急上火了。

不過,去格力挖人還是要冒一定的風險的。就在上個月,董大姐自曝稱曾經派人打走來格力挖人的企業代表,確實很像她本人的作風。最後鬧得律師告誡她說,挖人不犯法,打人是犯法的。

董大姐甚至表示,企業之間「挖人」的行為應該參照足球轉會,「跳槽」需要新東家支付一筆「轉會費」——這個,讓我想想……

其實「挖牆腳」的行為雖然為人所不齒,但在各行各業基本是見怪不怪了。既能省去自身培養人才的漫長過程,又能對對手起到「釜底抽薪」的效果,可謂一舉兩得。可不要以為這樣的行為僅充斥於某些沒節操的民企之間,真正說到把「挖牆腳」這門絕技練得爐火純青的公司,我相信多數人的答案會是這家——

沒錯,蘋果。

「挖牆腳」簡史

只要通過搜索引擎搜索「蘋果+挖牆腳」這組關鍵詞,往後翻好幾頁都不帶重樣的。鑒於這份名單實在太過冗長,這裡只選取最近兩年的典型案例——

2013年9月,蘋果挖來耐克的設計主管本·沙菲爾(Ben Shaffer),沙菲爾是耐克Fuel Band智能腕帶的主要設計師之一。蘋果當然是看中了沙菲爾在可穿戴設備設計、研發方面的豐富經驗。

2013年12月,蘋果挖來《紐約時報》設計主管阿雷姆·杜普萊西斯(Arem Duplessis)。此前10年,杜普萊西斯曾操刀《紐約時報》部分優秀的封面設計;來到蘋果之後,他將出任營銷團隊的創意主管。

2014年1月&2月,在博通工作10年之久的工程師Xiping Wang、博通公司前任首席工程師Paul Chang先後加盟蘋果。博通公司是目前iPhone基帶的供應商,而過去3年中,蘋果一共從博通和高通公司招聘了至少30位中級和高級基帶軟體和硬體工 程師。

2014年3月,消息人士透露,蘋果正從競爭對手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HTC)和其他台灣地區科技公司挖工程師,來建設自己在上海和台北的團隊。

2014年6月,消息人士透露,蘋果計划進一步增加公司內廣告團隊的規模,打造一支由1000人組成的廣告營銷團隊。為此,蘋果甚至從長期的合作夥伴TBWA等公司挖掘高管人才。

2014年7月,LVMH品牌首席發言人表示,他們的某個經理上周已經離開「並和蘋果簽訂合同」,來推動後者第一款可穿戴式設備(iWatch)的發布。與此同時,蘋果還積極接洽了TAG Heuer、Swiss等多個名表品牌的高管。

2015年2月,美國電池生產商A123公司日前指控蘋果公司「偷走」他們的工程師,以組建大規模的電池部門研發電動汽車。

還有很多……要說蘋果「挖牆腳」的邏輯也挺簡單,一年到頭幾乎沒有停下來的時候。不光是從同行那邊挖,也從合作夥伴那邊挖,甚至可以把觸角伸到一些八竿子打不著的公司。總之,要補強或者拓展哪塊,就從這塊涉及的公司入手,典型的「拿來主義」。

當然蘋果「挖牆腳」的努力並不是每一次都一帆風順。2013年底他們曾經準備挖來黑莓主管軟體開發的高級副總裁Sebastien Marineau-Mes,連offer都給了,結果黑莓一紙訴狀把此人告上了法庭,愣是讓他在公司多呆了4個月。

哪些是不能挖的呢?

這就要說到去年因為郵件引發的軒然大波。2014年3月,國外媒體曝光了谷歌董事長 埃里克·施密特和創始人謝爾蓋·布林的往來郵件,展示谷歌和蘋果以及許多其他高科技公司確實存在的暗中協議,不予錄用或聘用彼此的員工。其實這也算不上太 勁爆的話題,但是郵件中曝出喬幫主當年威脅谷歌HR部門的一句狠話:if you hire a single one of these people that means war.(如果你敢挖我們一個人,咱們就開戰。)

這時候喬幫主已經仙逝多年,不過這句話倒是也挺符合他的火爆性格。表面上看這樣的 「潛規則」是為了避免惡性競爭,但對於這幾家公司的員工來說,他們的流動性和漲薪機會因此大受影響。所以從2011年開始,蘋果、谷歌、英特爾、 Adobe這幾家公司的技術人員就不遺餘力地將這幾家巨頭告上法庭。此案與去年4月開庭,在開審前,四家科技公司曾同意與參與集體訴訟案的員工和解。這些 原告計劃索賠30億美元,而按照美國《反托拉斯法案》規定,這種案件的索賠上限可能達到90億美元。

去年10月,原告已經要求法庭拒絕它們提出的3.245億美元和解協議,認為它們提供的補償太低。審理此案的法官表示,與類似案件相比,蘋果與谷歌員工獲得的賠償相對較少。他還稱,按照此前判例來看,四大公司至少需要賠償3.8億美元。

當年吼那一嗓子的時候,喬幫主恐怕也沒想到原本希望「維穩」的一招,竟讓蘋果和幾大同行碰上這麼大的麻煩。

互挖,也是一種快感

雖然有不少受害的公司把蘋果的「挖牆腳」動作看做是流氓行徑,但奈何人家財大氣粗沒辦法。如果底氣夠足的話,最好的反擊方式就是——互挖……

這裡不得不提的兩家公司,一是三星,而是特斯拉。

三星和蘋果之間「互挖」可是有歷史的。2012年10月,三星剛剛從AMD招攬來的 晶元設計專家吉姆·米基德宣布跳槽,下家正是蘋果。一年之後,2013年11月,曾負責蘋果Siri項目的盧克·朱力亞跳槽到三星,擔任位於加州的三星創 新實驗室副總裁。不到一個月後,前蘋果公司零售店高級設計師蒂姆·伽戈爾又加盟三星電子,擔任副總裁兼任零售業務部門的總經理。

不光是人員上,在關鍵技術和產品上這兩家也是相互拆台。2012年的時 候,AuthenTec與三星簽署合作協議,希望通過內置指紋身份識別晶元來解決員工自帶手機上班可能帶來的安全隱患;不到一個月之後,蘋果以3.56億 美元的價格收購AuthenTec。然後去年夏天,語音識別廠商 Nuance同三星和私募公司就潛在的收購問題進行談判;Nuance是誰?是為蘋果的Siri提供技術支持的……

至於特斯拉和蘋果,更是說明了既然不能在一起,就只能互相撕X的道理。今年2月,特 斯拉CEO馬斯克就公開透露,蘋果在誘惑自己的員工,提出的待遇包括25萬美元的簽約獎金和60%的薪金提升,不過「至今沒招到幾個人」。特斯拉也沒閑 著,當時已經僱傭了大約150名前蘋果員工。當初很多人暢想著蘋果和特斯拉一道攜手造「Apple Car」出來,但最後選擇各走各的路,而馬斯克似乎很享受「互挖」的過程。拆蘋果的台,彷彿也是他勝利的體現。

特斯拉今年第一季度的財報5月初公布,在回答投資機構分析師問題時,馬斯克又提了這 茬:「我當然希望蘋果能進入汽車領域。但是特斯拉的工程師流失到蘋果的並不多。大家可以從Linkedin上的記錄看出,過去12個月,離開蘋果加盟特斯 拉的人數是離開特斯拉轉投蘋果的人數的五倍。」

恩,本人對馬斯克沒有半點惡感,但整天刷著Linkedin計算著「互挖」之戰誰輸誰贏的CEO,也是醉醉的……


推薦閱讀:

主擔當我們的疾病(5.8)
我們如何面對死亡
2017年,那些離我們遠去的師長大德。
速轉:唯有利益眾生,才能成就佛果,我們要如何安置眾生呢?
你真好,所以我們不合適

TAG:科技 | 挖牆腳 | 挖人 | 集大成者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