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鳴鳳在竹— 原文、譯文及釋義
07-04
鳴鳳在竹 白駒食場:鳳凰在竹林中歡鳴,白馬在草場上覓食,國泰民安,處處吉祥。化被草木 賴及萬方:賢君的教化覆蓋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恩澤遍及天下百姓。鳳凰在竹林中歡樂的鳴唱,小白馬在草場上悠然地食草。聖君的教化啊,覆蓋了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王道的恩澤啊,遍及萬方的眾生百姓。鳳凰、麒麟和龍是歷史上記載的珍禽善獸,只有在仁義道德的太平盛世才會出現。歷史上的太平盛世時期,不少朝代都出現過,但從沒有見過這些善獸。後人說它們是傳說中的動物,自然界根本就沒有。實際上不是沒有,而是我們福薄,見不到。史書上記載,孔子誕生之時出現了麒麟,孔子69歲做《春秋》的時候,有人打獵捕獲了一隻怪獸,因不識是何物,送來給孔子看。孔子看了,流淚嘆氣說:"這是麒麟啊!麟啊,你生不逢時啊"!所以五經裡面稱《春秋》為《麟經》。鳳凰非竹實不食、非梧桐不棲,有點像大熊貓,要吃竹筍。鳳凰中雄性的叫鳳,雌性的叫凰,古有三鳳求凰的典故。白駒是小白馬,古代用白駒為典的很多,莊子也有白駒過隙的典故。為什麼用白駒,用黑駒不行嗎?白駒在此代表龍。龍是水陸空三棲動物,空中是飛龍,水中是游龍,在陸地上就不是龍的形象。傳說中的龍上岸以後,就地一滾變成白龍馬。《三國》里趙子龍騎的是閃電白龍駒,《西遊記》里唐僧騎的白龍馬不也是東海小龍王變的嗎?"白駒食場"一句也是引經,《詩經?小雅?白駒》里有"皎皎白駒,食我場苗,執之維之,以永今朝"的詩句。這裡的鳴鳳與白駒,代表了那個以道德仁義為教化的太平盛世,它具體表現在,有德君主的教化覆蓋了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化是教化,被是施加、覆蓋的意思。化字在六書中屬於會意,甲骨文字形是二個人相靠背之形,本義是變化、改變的意思。人都有醫學常識,吃多吃少並不重要,要緊的吃了能消化、能吸收。否則完谷不化,吸收不良,人就不會健康。同理,人讀書學習不在多,而在於化。有文有化才是有文化,有文沒化,充其量是個文人,而非文化人。古人說"讀書養氣變化氣質",才是讀書的目的,否則讀書越多越傲慢,越心浮氣躁,就"輸"了。"賴及萬方"的賴字,是幸蒙、依賴的意思。萬方不僅僅指人,泛指一切眾生。例如歷史上有商湯"解網更祝"的故事。成湯有一天出遊,看見郊外的獵人四面布網,還向天祈禱說:"天上地下、四面八方來的禽獸,都投入我的網中"。成湯見此,感嘆人心貪婪、手段殘酷。特命解除三面獵網,只留一面,並改祝禱詞說:"願向左的往左逃,願向右的往右逃,願向上的往上飛,不願逃的向下跳。只有命該絕的,才入我的網"。所以這裡才說"賴及萬方",連禽獸也享受到王道統治的恩澤。"以上是《千字文》的第一部分。從宇宙的誕生、開天闢地講起,一直講到上古、太古和遠古的歷史。說到中國的歷史,不免又要多說幾句。現在的孩子對自己國家的歷史,真正認可的沒有幾個。教科書上講的中國歷史也是改來改去,自己對自己根本就沒有信心。由一萬二千年變成五千年、三千年、兩千五百年、二千年,越來越短。還認為:美國才兩百年的歷史,我們說兩千年,不少了。中國傳統文化里歷來是文史不分家,不懂史就無法理解文,就會歪曲文義,張冠李戴。中國的歷史從伏羲氏算起,理直氣壯的回答一萬兩千年是不錯的。從黃帝開始算起是五千年的人文文明史,文字、曆法、衣冠、音樂、醫學都出現了,所以黃帝是人文初祖。從周公開始整理周以前的中國文化至今是三千年有文獻可以考證的歷史。孔子第二次整理周以前的文化,集中國文化的大成,刪詩書定禮儀,作《春秋》。孔子根據當時能看到的、確切可信的史料,著了中國第一部編年史,就是《春秋》。從孔子著《春秋》至今是2500年,童叟無欺,絕不摻假。黃帝至今是五千年,神農氏至今有九千年,伏羲氏至今至少是一萬兩千年。再往前推是鑽木取火的燧人氏,母系氏族的女媧氏,樹上搭窩的有巢氏,再到遠古時期的三皇氏,再往前就是開天闢地的盤古氏了。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孫過庭 草書《千字文》第五本
※嵌著《千字文》的井方——孝女的傳說
※千字文第005字 · 宇
※典藏:宋徽宗趙佶瘦金體《千字文》,照著寫去吧
※品讀經典系列之《千字文》第4集 寒來暑往 秋收冬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