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 功夫

武術是以技擊為主要內容,以套路和搏鬥為運動形式,注重內外兼修的中國傳統體育項目,是中國人民長期積累起來的一宗寶貴文化遺產。中國功夫的歷史武術緣起於中國遠古祖先的生產勞動。人們在狩豬的生產活動中,逐漸積累了劈、砍、刺的技能,這些原始形態的攻防技能就是武術技術形成的基礎。武術萌芽於原始社會時期。氏族公社時代,經常發生部落戰爭,因此在戰場上搏鬥的經驗促進了武術的萌芽。武術成形於奴隸社會時期。夏朝建立後,經過連綿不斷的戰火,武術為了適應實戰的需要進一步向實用化、規範化發展。商周時期,產生了太極學說,從此奠定了中國武術的體系。武術發展於封建社會時期。秦漢時,盛行角力、擊劍,還有「刀舞」、「力舞」等。唐朝時開始實行武舉制,對武術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宋元時期,以民間結社的武藝組織為主體的民間練武活動蓬勃興起。明清時期則是武術的大發展時期,流派林立,拳種紛顯,形成了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拳等主要的拳種體系。到了近代,武術逐步成為中國近代體育的有機組成部分。1927年,在南京成立了中央國術館。1936年中國武術隊赴柏林奧運會參加表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武術得到了蓬勃發展。1999年,國際武聯被吸收為國際奧委會的正式國際體育單項聯合會成員,意味著武術即將成為奧運項目,意味著「把武術推向世界」的雄偉目標的進一步實現!中國功夫的特點第一,寓技擊於體育之中。武術作為體育運動,在技術上仍不失攻防技擊的特性,但又將技擊寓於搏鬥運動與套路運動之中。第二,內外合一,形神兼備的民族風格及廣泛的適應性。既究形體規範,又求精神傳意、內外合一的整體觀,是中國武術的一大特色。中國功夫的作用第一,提高素質,健體防身。第二,鍛煉意志,培養品德。第三,競技觀賞,豐富生活。第四,交流技藝,增進友誼。

形意拳形意拳是中國三大著名內家拳拳種之一,迄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它講究以意領氣,以氣導力,意形二表,形意一體。通過對形與意的相互調節,內與外的相互作用來達到體用兼修的功效。八級拳八極拳歷史悠久,別具一格,自成一家。八極拳以頭足為乾坤,肩膝肘胯為四方,手臂前後兩相對,丹田抱元在中央為創門之意。以意領氣,以氣摧力,三盤六點內外合一,氣勢磅礴,八方發力通身是眼,渾身是手,動則變,變則化,化則靈,其妙無窮。八極拳非常注重攻防技術的練習。在用法上講究「挨、膀、擠、靠」,見縫插針,有隙即鑽,不招不架,見招打招。八極拳的步型以弓步、馬步為主,步法以震腳闖步結合而成。八極拳的腿法要求不宜過高,主要有彈、搓、掃、掛、崩、踢、咬、扇、截、蹬花拳花拳相傳為清代雍正年間江南大俠甘鳳池在江浙一帶傳授的屬於少林派系的拳種。甘鳳池少學於張長公,以技擊而聞名,中年獲交呂元,又得明室朝元和尚真傳,後綜合各家之長建立了花拳。太極拳太極拳,是以太極之理來立論的一種拳術,講究通過「靜中求動」,達到靜中有動,還講究通過「動中求靜」,達到動中有靜。目前,太極拳有陳式、楊式、孫式、吳式、武式、趙堡六種流派。詠春拳詠春拳是中國拳術的南拳之一,早年流行於廣東、福建各地。拳術套路主要有小念頭、尋橋和標指三套拳及木人樁。它是一種集內家拳法和近打於一身的拳術。米組拳米祖拳是中國傳統武術之一,歷史悠久。過去由於門戶關係秘不傳人,因此流傳甚少,世人罕見。在國家體委對武術進行了大規模挖掘整理工作之後,米祖拳現在被列為北京的主要拳種之一。查拳查拳是中國傳統武術中的優秀拳種之一,盛行於山東、河北、河南、北京、山西,後遍及海內外,尤以在回族中流傳更為廣泛。歷經數百年的實踐和演變,查拳形成了現今的冠縣的「張式」查拳,冠縣的「楊式」查拳,任城的「李式」查拳三大流派。查拳的風格特點是:姿勢舒展挺拔,發力迅猛,動靜有致,剛柔兼備,節奏鮮明,步伐靈活多變,結構嚴謹,功架整齊。無論往返進退,上下起伏,力求協調配合,整個套路表現出一種瀟洒驃悍矯捷的形態,是長拳類型中較為系統的拳種。查拳最初器械只有刀、槍、棍套路,並各有十路,以後在不斷與其它門派交流中逐漸補充進劍術套路。鉤、鎲、撅、帶乃是查拳門中拿手器械,稱之為「四絕」。臨清潭腿相傳臨清潭腿的創始人為五代時期的崑崙大師,潭腿的「潭」字是借用了發源地龍潭寺的「潭」字所命名。臨清潭腿多重內功,因此除自衛防身和鍛煉身體外,還可以消疾去病,益壽延年,實為一種老少皆宜的拳種。螳螂拳明末清初時,山東有王郎者(有稱王朗者)到少林寺學藝,藝成後與韓通斗,斗敗及於樹下休息,苦思破敵之法。見一螳螂緣樹而下,乃以劃草戲之。螳螂則以一刀勾一刀打,轉變有度,閃轉靈活,乃攜螳螂回寺,終日試之,而研究出勾摟刁采等螳螂手法。一日在樹下練習時,有一猿猴取其衣,乃追猿猴而不得近其身,追逐很久,猿猴才棄其衣而去,王郎思之良久,摹仿猿猴之足跡,變換之角度,而研究出猴之步法。至此王郎之螳螂拳初步形成了。不久,即有人寫出拳譜。第一篇為「十八羅漢短打序」,其中說:短打者,少林福居禪師所著也,注釋詳確,義理精通……。並有「短打要論」,「八打八不打」,「八剛十二條」、「長拳即短打,短打要長拳」等等。練螳螂拳者「以此為總譜,或稱為老譜」。可見當時螳螂拳只有一種。以後一傳再傳,逐漸演變,遂分為三大派了。此三大派,逐戳腳翻子拳翻子拳,原名八閃翻,又名翻拳。翻子拳現今廣泛流傳於中國的東北、河北、西北等地區。河北省的翻子拳,套路短小精悍,動作緊湊;西北的翻子拳,結合通背拳勁道的演變、架式開展,手法簡明;東北地區的翻子拳,架式低小,易攻易守,氣勢勇猛。大悲拳大悲拳,因一直在佛門中口傳身授,故無文字記述。據目前所知,1937年由奇雲和尚(俗名史正綱)口述,李瑞呈執筆,由奇雲和尚的弟子云庵和尚演練照片,編寫的《大悲陀羅尼拳圖說》,是對該拳最早的文字記述。夫劈掛拳劈掛拳為少林佛門內武技,相傳始於清代乾隆年間,是一種廣為流傳並深受人們所喜愛的古老拳種之一。通臂拳通臂拳以散手單操為主,連手為組,對手為補。除拳外,還有散手專項練習及十二桿(槍)法、八步十三刀法單操、連手等功法。八卦掌八卦掌是一種以掌法變換和行步走轉為主的拳術,它將武功與導引吐納融為一體,內外兼修。它不僅有強身健體之功用,而且還能夠鍛煉攻防搏擊的技能,因而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享譽武林。峨嵋鐵臂金剛捶峨嵋鐵臂金剛捶屬歷史悠久的四川峨嵋派武術。金剛捶強調人體精、氣、神三寶之修鍊,煉精化氣、鍊氣化神、氣充則顯神旺,得其宇宙萬物之精氣,達其內實神旺。三皇炮捶三皇炮捶門,歷史淵源悠久,奉人文初祖軒轅黃帝(即人皇氏)為祖,故又稱「人宗門」、「人祖門」、「三皇門」。隨著歷史的發展,三皇炮捶拳不斷地發展完善,繁衍傳遞。意拳意拳,又名大成拳,其起源於心意拳。意拳的創始人是王薌齋先生。


推薦閱讀:

華人世界拳王周比利真的能夠贏李小龍嗎?
論是否真懂功夫及功夫之深淺
茶水錄(三十二)突破體材局限 思慧人人平等
香港功夫電影發展的來龍去脈
悟道法師:念佛功夫好,又天天讀《無量壽經》,為什麼自殺?

TAG:中國 | 功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