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從未赴非州大規模購地屯田
據新華社電 外交部(微博)發言人洪磊昨天表示,非洲確實出現了「新殖民主義」,但絕不是中國,對此非洲國家已有廣泛共識。
針對日前有西方媒體借南非官員之口,暗指中國在非洲搞「新殖民主義」,進行海外屯田,洪磊說,南非總統祖馬曾表示,中非之間不存在任何殖民關係,那些關於中國在非洲搞「新殖民主義」的指責是不真實的。
「中國是南非重要的戰略合作夥伴,為南非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作出了巨大貢獻。」洪磊在例行記者會上說。
他表示,中國一貫堅持立足國內確保糧食基本自給,不僅從沒有到非洲大規模購地屯田,而且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向非洲國家提供農技援助,幫助非洲國家發展農業生產,提高其自主開發利用本國自然資源、應對氣候變化和糧食安全問題的能力,受到廣大非洲國家歡迎。
洪磊介紹,一些中國企業按照國際通行的商業模式同非洲國家開展了小規模農業合作,產品主要供應當地市場,充實了非洲老百姓的「糧袋子」和「菜籃子」。今年中國還向非洲之角國家及其他一些缺糧國家提供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糧食援助。
洪磊表示,非洲是「農業新殖民主義」的受害者,促進非洲農業可持續發展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責任。
「我們敦促那些事實上在非洲佔有大量土地、採用掠奪式開發方式的國家傾聽非洲的聲音,拿出實際行動,為長久解決非洲糧食安全問題作出貢獻。」洪磊說。 外交部:中國到非洲圈地佔田之說完全不實http://www.sina.com.cn2011年08月17日13:46人民網人民網北京8月17日電 記者在國家外交部網站獲悉,針對非洲之角近期發生的嚴重旱災和饑荒,中國政府已決定再增加3.532億元人民幣的緊急糧食援助。
近年來,中國政府不斷加大對非農業合作的投入,截至今年6月,已在14個非洲國家建立了農業技術示範中心。此外,還積極推動國內企業到非洲開展農業投資、興建農業基礎設施、轉讓農業技術。
外交部非洲司司長盧沙野在16日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國開展對非農業合作出發點是提高非洲糧食生產能力,促進非洲的糧食安全,而不是為了保障自身的糧食安全,中國沒有從非洲拿走一粒糧食。」
他還說:「今後,中國將繼續把對非農業合作的重點放在技術示範、人員培訓、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產品生產和貿易、糧食援助等方面。」
他最後還強調,「某些國家指責中國到非洲"圈地佔田』,甚至把造成此次非洲之角饑荒的責任歸咎於中國,完全不符合事實。」外交部:有關中國在非洲收購土地說法沒有根據http://www.sina.com.cn2011年09月22日18:12中國新聞網中新網9月22日電 據中國外交部網站消息,9月22日,外交部發言人洪磊主持例行記者會。
洪磊首先介紹了楊潔篪外長出席第66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期間,與利比亞「國家過渡委員會」主席賈利勒會面的有關情況。
當地時間9月21日,楊潔篪外長在美國紐約出席第66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期間,與利比亞「國家過渡委員會」主席賈利勒會面。楊潔篪表示,中方承認「國家過渡委員會」為利執政當局和利人民的代表,支持利獨立、主權、領土完整和繁榮發展。中方已向利提供了人道主義援助,將積極考慮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提供新的援助。中方真誠希望中利合作得到恢復並進一步發展,以造福利人民。
賈利勒表示,利比亞人民對中國懷有敬意,感謝中方在安理會的支持和提供的援助,期待利中關係得到更好發展。中國國際地位不斷上升,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領導作用,任何希望發展的國家都會把目光投向中國,與中國發展良好關係。
問:中方如何評價昨天朝、韓六方會談團長會面成果?
答:推進六方會談進程符合各方共同利益。中方希望朝鮮半島南北雙方繼續保持接觸對話並取得成果,為重啟六方會談創造條件。
問:近日,樂施會發表報告稱,中國在非洲等地大量收購土地,損害了當地民眾利益,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答:有關中國在非洲收購土地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中國政府一貫堅持立足國內確保糧食基本自給,從來沒有在海外大量收購土地的計劃,而是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向非洲國家提供糧食援助,幫助非洲國家發展農業生產。近期,中方向遭受嚴重旱災和饑荒的部分非洲之角國家提供了總額4億多元人民幣的緊急糧食援助。此外,中國還利用在農業科技方面的優勢,在非洲建立了10個農業示範中心,派遣了近千名農業專家和技術人員,幫助非洲國家應對糧食安全問題,受到廣大非洲國家的歡迎。一些中國企業按照國際通行的商業模式同非洲國家開展農業合作,但這些項目總體規模較小,農產品也主要供應當地市場。
問:中方是否與朝、韓六方會談代表進行了接觸?請介紹相關情況。
答:今天上午,中國政府朝鮮半島事務特別代表武大偉與韓國外交通商部半島和平交涉本部長、六方會談團長魏聖洛舉行了會談,就重啟六方會談問題交換了意見。武大偉特別代表下午會見朝鮮外務省副相、六方會談團長李勇浩。有關消息將適時發布。
問:中國外交部昨晚表示,美售台武器將給兩國在軍事、安全等領域的交流合作造成損害,請介紹其具體影響。中方是否會對美國相關公司進行制裁?
答:台灣問題屬於中國內政,事關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涉及中國核心利益,關係到13億中國人民的民族感情。中方堅決反對任何外國政府向台灣出售武器,這一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美方置中方多次嚴正交涉於罔顧,宣布向台灣出售先進武器,嚴重違反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特別是「八·一七」公報原則,嚴重干涉中國內政,嚴重損害中國國家安全和統一大業,損害中美關係和台海和平穩定。中國政府和人民對此絕不接受。美方的錯誤行徑將不可避免地給中美兩國關係、給兩國在軍事、安全等領域的交流合作造成損害,責任完全在美方。
我想指出,任何人都不能動搖中國政府和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反對外來干涉的堅定意志。我們敦促美方充分認清售台武器問題的高度敏感性和嚴重危害性,切實尊重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遵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立即採取有效措施糾正錯誤,撤銷有關售武計劃,停止對台軍售,停止美台軍事聯繫,以免進一步損害中美關係穩定發展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勢頭。
我想強調,無論是誰,只要從事或參與從事損害中國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活動,都肯定要遭致中國人民的反對。
問:《人民日報》近日發表文章稱,印度和越南在南海油氣勘探合作侵犯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答:中國對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中方對此擁有充分的歷史和法理依據。任何外國公司在未經中國允許的情況下,在中國管轄海域從事油氣勘探活動,都是非法、無效的。我們希望有關外國公司能夠尊重中國的主權和權益,不參與相關油氣勘探活動,不捲入南海爭議。
問:中國是否會採取更嚴厲的反制措施,以表達對美售台武器的不滿?
答:美方置中方多次嚴正交涉於罔顧,向台灣出售武器裝備,嚴重違反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特別是「八·一七」公報原則,嚴重干涉中國內政,嚴重損害中國國家安全和統一大業,損害中美關係和台海和平穩定。這種做法與當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勢頭背道而馳,與中美共建合作夥伴關係的精神背道而馳。中方對此表示強烈憤慨和堅決反對。
我們已經指出並敦促美方,切實尊重中國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切實遵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立即採取有效措施糾正錯誤,撤銷售台武器計劃,停止售台武器,停止美台軍事聯繫,以免進一步損害中美關係大局和台海和平穩定。外交部原副部長:中方援助非洲不附加政治條件http://www.sina.com.cn2011年11月10日19:21國際在線國際在線消息:中國外交部原副部長呂國增10日在海南萬寧說,中方真心實意幫助非洲國家提高自我發展能力,向非援助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
呂國增是在出席當天舉行的中非合作圓桌會議第二次大會時作上述表示的。他說,近年來,中非合作之所以取得很快的發展,很重要的經驗就是雙方始終堅持平等相待,從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
呂國增指出,中非應堅持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看待和發展彼此關係。非洲有豐富的資源,中國有技術和成熟經驗,雙方互補性強,應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拓展合作領域,全面落實中非合作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成果,重點加強在基礎設施、製造業、農業、人力資源開發等領域的合作,不斷提升合作質量和水平。外交部駁斥中國在非洲實行新殖民主義指責http://www.sina.com.cn2011年12月09日01:00北京晨報據新華社北京12月8日電 (記者 侯麗軍 曹欣陽)外交部發言人洪磊8日表示,非洲確實出現了「新殖民主義」,但絕不是中國,對此非洲國家已有廣泛共識。
針對日前有西方媒體借南非官員之口,暗指中國在非洲搞「新殖民主義」,進行海外屯田,洪磊說,南非總統祖馬曾表示,中非之間不存在任何殖民關係,那些關於中國在非洲搞「新殖民主義」的指責是不真實的。
「中國是南非重要的戰略合作夥伴,為南非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作出了巨大貢獻。」洪磊在例行記者會上說。他表示,中國一貫堅持立足國內確保糧食基本自給,不僅從沒有到非洲大規模購地屯田,而且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向非洲國家提供農技援助,幫助非洲國家發展農業生產,提高其自主開發利用本國自然資源,受到廣大非洲國家歡迎。
「我們敦促那些事實上在非洲佔有大量土地、採用掠奪式開發方式的國家傾聽非洲的聲音,拿出實際行動,為長久解決非洲糧食安全問題作出貢獻。」洪磊說。專家駁西方媒體所謂中國在非洲搞殖民主義說法http://www.sina.com.cn2011年12月20日09:39法制日報與西方企業在蘇丹「只採油,不煉油」不同,中國企業不但通過僱傭當地勞工,解決了當地的就業問題,而且還幫助蘇丹建起了國內技術最先進、規模最大的煉油廠,解決了一直以來需要斥巨資購買成品油的難題。「一直以來,中非之間的合作都是秉持著互惠互利的原則」。北京大學非洲研究中心秘書長劉海方副教授強調說。也正是在這種平等和尊重的基礎上,中國的援非政策讓雙方真正實現了「雙贏」
本報記者余瀛波
本報實習生曾露露
「中國的關稅政策幫助我們很多,因為我們生產的都是出口產品。它不僅幫我們打入國際市場,提高我們的競爭力,還吸引到其他投資商來衣索比亞投資,因為這個政策帶給他們更多利潤。」日前,衣索比亞當地一家皮革廠的行政總監泰德西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如是表示。
11月3日在戛納舉行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六次峰會上,胡錦濤主席表示,中方堅持通過減免關稅等多種途徑,為發展中國家對華出口各類產品創造條件。為進一步幫助最不發達國家發展,中方願在南南合作框架內,對同中國建交的最不發達國家97%的稅目的產品給予零關稅待遇。
據英國權威雜誌《經濟學人》報道,在過去10年里,世界上發展最快的10個國家中,有6個是非洲國家。在過去10年中的8年里,非洲的增長速度要快於東亞,其中包括日本。另有統計顯示,目前中國已成為非洲第一大貿易夥伴國,與此同時,非洲也躍居成為中國第四大海外投資目的地。
那麼,伴隨著中非關係近年來的飛速發展,中國的關稅政策究竟給非洲國家帶來了哪些實惠?如今經濟獲得蓬勃發展的非洲人民又是如何看待中國的援非政策和中國企業的?帶著這些問題,近日本報記者採訪了北京大學非洲研究中心秘書長劉海方副教授。
免稅政策吸引中企落戶非洲,促進當地就業
進入90年代以後,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在政治互信基礎上,中非雙方不斷加強經貿領域合作。特別是非洲近幾年來發展迅速,中國的免關稅、免債務等政策確實給非洲經濟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劉教授告訴本報記者,「中國企業到非洲參與投資建設,不論從技術水平還是工業水平,都大大提高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2006年11月,胡錦濤主席在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表示,為推動中非新型戰略夥伴關係發展,促進中非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的合作,中國政府推出8個方面的政策措施,包括擴大對非援助規模,提供優惠貸款和優惠出口買方信貸,設立中非發展基金,減免債務,減免關稅,建設經貿合作區以及加強人力資源、教育和醫療領域的合作等,受惠商品由190個稅目擴大到440多個。這其中就包括對烏干達出口中國的皮革製品免稅。
2006年在烏干達參加中非學術交流期間,劉海方教授曾參觀當地最大的一家皮革廠,後來得知原來這家皮革廠竟是從溫州遷到烏干達的。原來,在得知中國政府將向非洲國家減免關稅的消息後,皮革廠經理看到了商機,決定將工廠從溫州遷到烏干達落戶。他知道烏干達當地畜牧業發達,於是便就近解決原料問題。而工廠的產品在出口中國的同時也向歐洲出口,當時非洲同歐洲部分國家也有簽訂貿易優惠政策,這就大大提高了工廠的收益。
除幾位技術人員外,工廠僱傭的都是當地勞工,這不僅解決了當地的就業問題,還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當地技術工業水平的發展。
截至2010年年底,中國對非直接投資額已逾100億美元,是2003年末的20倍,涉及農業、製造業、建築業、採礦業、金融業、商業等各個領域,在非設立直接投資企業超過1600家,僱傭當地員工逾8萬人。
西方「只採油不煉油」,中國基建改善當地民生
近年來,隨著中非關係的快速發展,西方國家對中非關係的批評也日漸增多,一些西方國家媒體開始誹謗中國,意圖破壞中非關係,最典型的就是形形色色的「新殖民主義」。例如,有歐美學者指責中國在非洲搞「外科手術式的殖民主義」,即以最低限度的破壞攫取非洲的自然資源。
對此劉海方教授堅決否認,「這種論調毫無道理,那些人或許忘了,幾百年來西方國家在非洲大陸的殖民正是一部真正的掠奪史」。實事求是的說,中國並非是向非洲發糖的聖誕老人,但絕不是像西方媒體所誹謗的那樣搞殖民主義。「一直以來,中非之間的合作都是秉持著互惠互利的原則」。劉海方強調說。
這方面有很多事例都可以證明。比如,與西方企業在蘇丹只採油不煉油不同,2000年,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和蘇丹能源礦產業部合資興建了蘇丹喀土穆煉油廠,解決了蘇丹一直以來需要斥巨資購買成品油的難題。如今,蘇丹喀土穆煉油廠是中國海外最大的一座現代化煉油廠,也是蘇丹國內技術最先進、規模最大的煉油廠。
統計顯示,喀土穆煉油公司利用降解污水綠化了油田周邊4萬平方公里的草原荒漠。十年里,企業累計投資和捐助公益事業達3228萬美元,受益民眾超過150萬。
喀土穆煉油公司財務部副經理奧馬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中蘇石油合作不僅給蘇丹帶來了經濟發展,還大大提高了蘇丹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前蘇丹當地人生活困難,吃飯都成問題,整個國家預算的70%要靠外援。經過與中國十年的合作,使蘇丹經濟出現了很大變化,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
劉海方教授還表示,中非在基礎設施領域合作不斷深化,令她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安哥拉。長達二十多年的戰亂致使其基礎設施破壞殆盡,外債高築,發展資金嚴重短缺。2002年內戰結束後,安哥拉儼然就是「一片廢墟」、「滿目瘡痍」。
2003年11月,中國商務部與安哥拉財政部簽署了《關於兩國經貿合作特殊安排的框架協議》,還與安財政部建立起中安一攬子合作聯合工作組機制。
劉教授表示,中安雙邊協議很好地落實了安哥拉的基礎設施建設。時隔5年後,不僅執政黨中心地區,就連反對派的據點基礎設施都已經很完善。
中國政府和企業積极參与安哥拉戰後重建,雙邊經貿合作發展迅速。據統計,2008年中安貿易總額為253億美元,其中從安哥拉進口224億美元,中方向安哥拉出口29億美元,安哥拉實現貿易順差195億美元。
平等和尊重吸引非洲留學生,赴非務工問題待關注
據教育部統計,截至2007年9月底,通過中國政府提供的獎學金,中國共接收非洲50個國家來華留學生約2.1萬人次,共接收非洲自費來華留學生約8000人次。目前,我國已成為非洲學生留學主要目的國之一,也是亞洲接收非洲留學生最多的國家。劉教授表示,非洲學生之所以選擇中國除了受獎學金吸引,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國給了他們平等、尊重。
哈里斯來自辛巴威,從本科到博士一直在中國留學。畢業後打算與在中國相識的同學、比利時女子賽琳回比利時就業,但因為中國學位在那邊不被認可,所以遲遲未能找到合適的工作。這種身份上的歧視,促使一直胸懷中國情結的兩人最後決定回辛巴威從事中非問題研究,以自身經歷來看待中國和西方對待非洲的不同態度。
班布來自剛果(金),在來華之前曾在英國當過多年記者,還在劍橋大學讀過兩年博士,本有著大好前途,但他看不慣歐洲的盛氣凌人,惡言破壞中非合作,於是決定來華留學。很快,他就拿到中國政府資助的獎學金,到北大攻讀博士。他說,在西方生活多年來到中國後,明顯感受到中國給非洲留學生提供的平等、尊重,這是西方無法給的。
劉教授最後表示,中非雙方合作成果雖然顯著,但要想確保這種良好的關係能夠獲得持續、健康的發展,仍需要雙方政府的繼續努力。比如,目前整個非洲50多國中,40多國都有華人聚居,其中按照官方統計,南非最多。但很少有人知道,排在第二位的國家是位於西南非洲的安哥拉。
由於富含鑽石、石油等資源,今天的安哥拉無論從市場短缺工業還是進口農業現狀看,都是一個商機無限的國家,甚至被很多人視為「那裡到處都是黃金」。正因為此,使得大批的中國勞工近些年來蜂擁而至,有消息稱,目前該國境內中國人已超過20萬。
這種局面也造成前往安哥拉的簽證變得炙手可熱,再加上目前雙方的簽證制度存在一些「紕漏」,使得一個民工前往安哥拉就要18000元到30000元不等的黑市簽證費,遠超勞工的個人經濟承受能力範圍。而即便這些中國務工人員在千辛萬苦地遠渡重洋後,也還須面對當地的安全隱患問題,這些都需要中國政府加強關注。
中國應認真考慮以非洲市場來解決國內問題http://www.sina.com.cn2011年08月11日19:50《中國商人》雜誌《華爾街日報》21日載文稱,中國政府目前正在考慮為2萬億-3萬億元人民幣(合3000億-4500億美元)左右的不良貸款承擔責任,這些貸款發放給 了地方政府的借貸機構。文章稱,這樣一個救助計劃的規模大得驚人,約佔中國GDP的7%,超過美國問題資產救助計劃(TARP)的規模。此次救助計劃的規模幾乎相當於本世紀初中國重組其四大國有銀行時剝離的壞賬總額。
實際上,《華爾街日報》報道的並非新聞,安邦《每日金融》研究簡報早在6月2日報道:有消息稱,中國銀監會計劃在未來3個月內清理多達近3萬億元的地方政府債務,相關損失將由中央政府和國有銀行分別承擔。不過,據進一步了解,此動議只是財政部少數部門少數人參與的一個閉門討論,銀監會和發改委都未參與。該內部會議談到了針對平台貸款風險未來可能的一個解決方案,但對可行性未充分論證。
雖然這只是一個不成熟的動議,但它揭示的問題卻非常重要:中國過去兩年的經濟刺激計劃產生的不良貸款即將衝擊中國的銀行系統。如果只看中國各大銀行公布的數據,這種擔心似乎毫無必要,因為銀行的不良貸款數量仍然很低,並在持續下降。然而,如果說2009-2010年匆忙發放的17萬億信貸中沒有多少壞賬,這是完全違背邏輯和常識的。問題只是在於:壞賬會在什麼時候開始顯現?
對於這些註定會出現的潛在壞賬,現在國內外市場關注的重點是,到底會產生多少壞賬?中國政府會以什麼方案來處置壞賬?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模式還能不能解決問題?要處理這些壞賬,幾大商業銀行將如何融資來滿足資本金的要求?等等。不過,在我們看來,這些思路基本都限制在中國市場之內考慮問題,而且在戰略上缺少創新。這種模式下,很難找到突破性的解決之道。
壞賬的顯現和嚴重程度與整體經濟形勢有重要關係。過去兩年中國實行了堪稱「放縱」的信貸政策,一方面造成了現在的高通脹壓力,另一方面也埋藏了大量的壞賬風險。如果未來高通脹形勢不改、緊縮政策不斷,再加上國際市場環境低迷,中國經濟的放緩程度可能會比較嚴重。反之,如果中國找到拉動經濟的新力量,同時還能緩解通脹壓力,那對維持國內經濟的持續增長將有莫大好處。然而,如果限於國內市場,則很難找到政策突破口。
在我們看來,中國應該跳出中國市場來看問題。解決的辦法就是安邦此前所提的推出非洲「馬歇爾計劃」。中國可在人民幣國際化的背景下,面向非洲市場推出10年共4000億美元的援助開發一攬子計劃。在這個框架之下,中國可向非洲市場輸出大量商品,向非洲轉移大量的過剩生產製造能力,同時利用金融資源優勢向非洲輸出人民幣,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在非洲取得突破。
有人會說,4000億美元是否太多?這個問題其實不用擔心,每年400億美元的資金規模,不到2800億元人民幣,10年總共的資金規模還不到3萬億元人民幣,中國完全可以維持這個資金支持力度。我們要說的是,在國內當前的經濟形勢下,在國內多印4000億美元的鈔票可能會加劇通脹,在投資效益上可能是浪費,但在非洲市場花4000億美元則可能會獲得巨大的成功。
更重要的是,這4000億美元是面向非洲市場,但它最終可以用於拉動中國的經濟,並且去非洲換回我們想要的東西。這相當於以非洲的4000億美元的市場,來拉動中國的生產製造,是一個絕對有效益的「3萬億」刺激計劃!在戰略層面,中國政府應該加以慎重考慮。(AHJ)世界糧食計劃署:中國援手大力推動非洲饑荒救助http://www.sina.com.cn2011年08月17日01:03中國新聞網中新社北京8月16日電 (于帥帥) 中國國家總理溫家寶15日會見衣索比亞總理梅萊斯時表示,中國政府將再向衣索比亞等非洲國家增加3.532億人民幣的緊急糧食和現匯援助。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中國區新聞發言人許楠16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就此表示,這對身處災難中的人們來說是巨大的幫助,特別是那些極度脆弱的兒童和母親。
此前中國政府曾於7月下旬宣布向飽受饑荒災害的非洲之角地區提供9000萬元人民幣緊急糧食援助。
許楠表示,目前已有很多中國人通過WFP的戰略合作夥伴中國扶貧基金會進行捐助。「我和我的同事每天能收到很多郵件和電話,他們都是詢問救援一線的情況和希望援助非洲之角難民。」
此外在東非地區的救助現場也有中國人的身影出現。據許楠介紹,目前便有兩位中國籍的女性WFP國際僱員分別工作在衣索比亞和肯亞。「她們是傑出的中國女性,長期工作在艱苦的救援一線,用她們豐富的救援經驗和專業精神幫助身處困境的人們。」
許楠表示,來自中國政府和個人的關注,大力地推動了非洲之角的援助。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劉東國16日也對中新社記者表示,中國一直致力於對非洲地區的援助工作,包括技術、人員及物資方面。針對近日有西方媒體抱怨中國援助不力的問題,劉東國認為,「如果硬是要求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去承擔主要責任,甚至比發達國家做的還要好,那不現實。」
另據許楠介紹,在受災最嚴重的索馬利亞,世界糧食計劃署已向索馬利亞中部、北部地區以及首都摩加迪沙共計約150萬難民提供食物,並計划進一步向居住在難以進入的南部地區的220萬難民伸出援手。(完)中國對非洲國家旱災糧食援助總計近7000萬美元http://www.sina.com.cn2011年08月16日19:57國際在線國際在線報道 (記者 翟磊):繼日前決定向遭受嚴重旱災的非洲國家提供9000萬元人民幣(約合1400萬美元)緊急糧食援助之後,中國總理溫家寶15日在會見來訪的埃塞俄比 亞總理梅萊斯時宣布,中國政府將再增加3.532億元人民幣(約合5520萬美元)的緊急糧食援助,幫助衣索比亞等非洲國家應對嚴重旱災。根據這一最新 數字,中國政府目前宣布的對非洲國家旱災糧援總計將接近7000萬美元。
中國外交部非洲司司長盧沙野16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政府向遭受嚴重旱災的非洲國家提供的這些糧食援助,將既通過雙邊渠道向有關受災國 和難民接收國提供,也通過聯合國機構等多邊渠道提供;既有糧食實物援助,也有現金捐助。商務部作為中國政府對外援助的主管部門,將具體負責有關落實工作。
中國為促進非洲糧食安全做出貢獻
長期以來中國同非洲國家在農業領域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廣泛的合作,為促進非洲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自上世紀六十年代起,中國先後在 30多個非洲國家建立了40多個農業合作項目,包括農業技術試驗站和推廣站、農場等,幫助非洲國家發展水稻、玉米、蔬菜、茶葉、甘蔗等作物的生產,很多項 目至今仍在發揮作用。
盧沙野介紹說,近年來,中國政府不斷加大對非農業合作的投入。2007年至2009年,中國向33個非洲國家派遣了104名高級農業技術專家, 幫助非洲國家制定農業發展規劃,提供諮詢,並對當地農業技術人員提供指導和培訓。截至今年6月,中國政府已在衣索比亞、莫三比克、尚比亞等14個非洲國 家建立了農業技術示範中心,並決定在安哥拉、剛果(金)、南蘇丹等國再增建10個。2009年以來,中國政府向13個非洲國家派遣了16批農業技術組,為 非洲國家培訓了874名農業技術人員。
中國推動多種方式促進中非農業合作
根據盧沙野司長的介紹,在多邊領域,迄今,中國在聯合國糧農組織「糧食安全特別計劃」框架下共向8個非洲國家派遣了700多名農業專家,目前仍 有80餘名專家在非洲國家工作。2009年,中國還決定向聯合國糧農組織捐款3000萬美元,設立信託基金,進一步促進中非雙方在糧食安全特別計劃項下的 南南合作。
除政府間合作外,中方還積極推動國內企業到非洲開展農業投資、興建農業基礎設施、轉讓農業技術。2009年,中國對非農業投資約3000萬美 元。在馬拉維,中國企業和中非發展基金合作投資棉花種植項目,全部建成後可帶動超過5萬個當地種植戶,極大增強當地棉花生產加工能力,增加了當地農民的收 入。在剛果(金),中資企業投資進行玉米選種育苗,使當地生產玉米通過了世界糧食計劃署供應商資格認證,並通過員工本地化培訓,使他們掌握了獨立從事農業 生產的技能。
中國沒有從非洲拿走一粒糧食
盧沙野司長介紹說,農業是安天下的戰略產業。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充分理解非洲國家對糧食安全問題的關切,對非洲國家在糧食安全方面面臨的困難 深表同情,今後將繼續盡最大努力幫助非洲國家改善糧食安全狀況。中國開展對非農業合作出發點是提高非洲糧食生產能力,促進非洲的糧食安全,而不是為了保障 自身的糧食安全,中國沒有從非洲拿走一粒糧食。今後,中國將繼續把對非農業合作的重點放在技術示範、人員培訓、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產品(13.38,0.10,0.75%)生產和貿易、 糧食援助等方面。某些國家指責中國到非洲「圈地佔田」,甚至把造成此次非洲之角饑荒的責任歸咎於中國,完全不符合事實。中國再向非洲國家提供3.5億元緊急糧食援助http://www.sina.com.cn2011年08月16日11:05中國廣播網
中廣網北京8月16日消息(記者李欣)從商務部了解到,中國政府將再向衣索比亞等非洲國家提供價值3.532億元人民幣的緊急糧食和現匯援助,以應對嚴重旱災。
這是中國政府繼7月下旬宣布向非洲之角災區提供9000萬元人民幣緊急糧食援助後,又一次向這一地區伸出援手。
非洲之角包括吉布地、衣索比亞、厄利垂亞、肯亞、索馬利亞、蘇丹、烏干達等東非國家。去年以來,這一地區遭遇60年一遇大旱,並引發嚴重饑荒。中國銀行在非洲首推人民幣現鈔業務http://www.sina.com.cn2011年08月10日02:55證券日報本報訊 中國銀行(2.91,-0.01,-0.34%)近日在尚比亞首都盧薩卡正式推出人民幣現鈔業務,成為首家在非洲推出現鈔業務的商業銀行。這項全新的人民幣業務將為「走出去」企業提供更便捷的金融服務和支持,有利於推動和促進中非、中贊經濟合作。
尚比亞中行有關負責人表示:「隨著人民幣現鈔業務的推出,尚比亞中行將加快產品的研發和創新,進一步加強與金融同業、兌換所的合作,爭取成為非洲地區人民幣清算行。」
自去年以來,尚比亞中行在當地成功推出了包括人民幣賬戶、人民幣預付卡、人民幣匯兌、人民幣存貸款、貿易融資服務等系列人民幣服務品種。(徐天曉)推薦閱讀:
※八路軍殲敵千人以上的成規模戰役戰鬥
※如何管理規模養羊場
※換代挖墳:為何亂世會引發大規模盜墓潮
※規模豬場規範化管理技術
※每年有無數人排隊吃它,店鋪比肯德基還多,規模達千億級別,為何獨缺一個品牌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