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靡美國紐約的一道中國「名菜」
前幾日,有位年輕的朋友來看我,非要請我到外面酒店吃飯,我不願意。雖說過去培養他做過酒店服務領班,但後來他自己也很爭氣,沒幾年就做到了大堂經理的位置。講句心裡話,我不太願意讓年輕人花錢,打工也不容易啊……
三下五除二,我從冰箱里原有的原料即興倒騰出一大鍋雜燴。朋友問我這叫什麼菜,我想了一下回道:「李鴻章雜碎!」
李鴻章的痞子菜——雜碎
我女兒極力反對,說這明明是火鍋嘛。我的道道是:中國所有的菜都有菜名,唯沒有標準的雜燴可以統稱「李鴻章雜碎」。說起「李鴻章雜碎」,這就和李鴻章本人一樣,充滿傳奇。
李鴻章七十歲
中國洋務運動主要人物李鴻章的「痞子腔」是出了名的。李鴻章初道官場時,曾國藩就曾批評過他的「痞子腔」,但得勢之後的李鴻章卻在晚清政府的外交領域把「痞子腔」發揮到了及至,使慈禧太后對李鴻章的這把「刷子」佩服得五體投地,稱別人辦不好的事,只有李鴻章能辦好。
何謂「痞子腔」,顧名思義,敢於對自己不願意做的事說「不」的人,也許在某些人眼中那是些另類人物;或是喜歡按照自己的處世方式,而不用去考慮別人,有著一種無時無刻都充滿自信的人;敢於否定,敢於接受,不放棄,不後悔;按現代人講「搗糨糊」高手。
「雜碎」一詞是我年輕時候回山東老家才知道的罵人話,而且前面要加個語氣助詞「狗」字才顯得有張力。而趕集時見街上的小販有賣羊和狗內臟(下水)的叫「羊雜碎」、「狗雜碎」。寒冬里,羊肉館裡的雜碎湯至今想起來還是有點懷念。梁啟超在《新大陸遊記》講,遍布美國紐約的雜碎館就有三四百家,「然其所謂雜碎者,烹飪殊劣,中國人從無就食者」。由此可知,美國的「雜碎」與中國烹飪毫無關係,其意思也不盡相同。
紐約
光緒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清政府派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掌管外交、軍事、經濟大權的李鴻章(七十四歲)去俄國參加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禮,同時出訪美國。李鴻章一次在宴請美國賓客吃晚飯時,可能是廚師團隊超水平發揮,沒多時,桌上的菜肴便「風捲殘雲」,李鴻章一看急了,這有失大清國的體面啊,於是急中生智地把那靈活處世「搗糨糊」的「痞子腔」絕招搬了出來。李鴻章與廚師耳語如此、如此,這般、這般。不多時,一道十分搶眼的什錦「大菜」上桌,引得美國人嘖嘖稱奇。當時連燕窩、魚翅都不知為何物的美國人,十分推崇中國美食,連忙稱讚起總督大人的好客和中國的美味佳肴。李鴻章順勢煞有介事搗蒜般地連連點頭,並一個勁地用筷子指著菜說:「好吃,好吃!」 在場的美國人都把李鴻章說的「好吃,好吃!」的發音和英語「雜碎」的「Hotch-potch」混淆了。於是,第二天的美國各大報紙都紛紛刊登,把一大盆中國廚師「亂燉」的下腳料,吹得神乎其神,並還冠名為「李鴻章雜碎」。李鴻章用「痞子腔」著實幽默了一把美國人。
推薦閱讀:
※在中國這3個地方的人最會做生意!
※中國盜墓史上的第一奇事
※畫美人更美,中國知名女插畫師張小白作品欣賞
※澳外長否認曾說「站出來對抗中國」
※也談中國自己造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