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與打擊――也說截拳道的技術淵源 風雲生

控制與打擊――也說截拳道的技術淵源 看了《精武》10期廖志武先生的文章,《截拳道未嘗不可以叫李氏泳春》,感覺意猶未盡,很想就此問題也談點什麼,可必須要說明,對廖先生文章的主題,論點與論證我毫無異議,我僅是在廖先生文章的幾個細微末節的問題上,感覺先生似乎對中國傳統武術很不了解,所以才狗尾紹貂,跟在後面談談我自己對這個問題的認識。 先說一個與主題無關的小問題,廖先生文章中將泳春拳的泳字寫成詠字。據我所知,國內的泳春拳有很多是寫成詠春拳的,但就李小龍所師承的葉問宗師一脈,則嚴格要求寫成「泳」春拳,意為「言永春拳」。所以如果將截拳道視為李氏泳春,那麼就必須是言永春。 其次,在廖先生文章中有「……有利於發揮詠春拳特有的寸勁」。對於這句話,實是難以形容!何為寸勁?實際上中國武術講究勁。例如彈抖勁、渾圓勁、螺旋勁……我曾就此求教師父,師曰:中國武術各家勁法雖有訓練方法上的差別,本質卻無異,都屬於整體勁力。泳春拳的寸勁,拋開語言與用字習慣上的差異,其實就是中國內家拳整體勁力在短距離發放的表現。在鐵砂掌的口訣中有「出手軟如綿,上身硬如鐵,觸手如爆炸,寸許勁力擊」之說,此外,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日本的武術家松田隆智也曾以中國海外武術家,八極拳與螳螂拳傳人蘇昱彰先生作為研究對象,用科學儀器直接測量其發出的寸勁。結果表明,世界上發力最強的技術是泰拳的掃踢與空手道的側踢,其力量超過800磅。而蘇昱彰發出的寸勁也達到了800磅,可寸勁的持續震蕩時間為空手道側踢的20倍。這個測量與研究,對此結果曾公開發表與國內的武術雜誌上。所以說,真正練任何一門內家功夫,修鍊有素者,皆可以發出極具殺傷效果的寸勁,它怎麼可以說是泳春拳特有呢? 最後,是廖先生文章中提到截拳道中腿法佔到70%的比例。我個人則認為,在這個問題上,本質不在腿法比例,而是截拳道腿法多高腿。而泳春拳腿法少有過腰高度的,這是個很關鍵的問題。傳統武術多提倡「好腿不過膝」,這是由於傳統武術的技術體系的特點所決定的,李小龍能夠自如運用高踢腿法,從技術上來說,對傳統武術是有所突破的。 在傳統武術中,實戰訓練的精要是圍繞「控制」與「打擊」兩個要素進行的,所謂的控制,是指實戰中通過「搭點」、「接手」對對手實施控制,破壞其重心,使對手處於失衡、失重,處於短暫的「癱瘓」一樣的狀態時,將對手發放扔出,或施以致命打擊,而在這一過程中,人的下盤功夫至關重要,傳統武術中所謂「拳打三分,腳打七分」,「手是兩扇門,全憑腳打人」。這時的腳,其實主要不是踢人,打擊之用,而是作為槓桿力的支點或動力臂,將對方的根拔起。在這種狀態下,起高腿無疑是對自身穩定的破壞,所以好腿不過膝。而內家拳的打擊力,是以身體內部相掙,結合重心以及身體旋轉形成的整體勁力,是可以在遠、中、近、貼身的任意距離都不受影響的致命殺傷力,但在對對手實施控制後,多半是近距離或貼身,所以內家拳多發寸勁。 在傳統武術修鍊者的搏擊中,因為大家都需要通過接觸以實施控制,所以在搏擊中都會主動地,自覺不自覺的接觸對方肢體,以至於逐漸形成了習慣。在各家武術中多有通過搭點來訓練人知覺反映以及控制能力的方法,如泳春拳的黎手、太極拳的推手、形意拳的揉手,據說鶴拳還有盤手……儘管說不是每一種拳法都有類似訓練,可習武者多兼習幾門功夫,所以絕大多數練出名堂的拳家多練過推手類的功夫。也因此在傳統武術內部,長期以來的搭手、推手做為訓練手段,甚至作為比武較技的不成文規則。 推手做為訓練與比武手段都是好的、必要的、必須的,可長期以來,傳統武術修鍊者多局限於自己的小圈子,缺乏與外界的交流,使得搭手、接手控制法也成了傳統武術的一個套子,既套別人,也套自己。 先說套自己的情況。記得前些天某武術網站的論壇上有人就李小龍在長堤空手道大賽上表演的閉目黎手錄象求教,言下之意覺得李小龍不過如此。當時有位大概是練過詠春拳的朋友回答,認為李小龍是有相當功夫的,但他同時說國內黎手中水平高於李小龍的也不乏其人……說到這裡,我要說拘泥與黎手來看人,其實不能說明什麼。現在有一部錄象,叫《李小龍生與死》,大家不妨找來看看,裡面有李小龍大師兄與人實戰的情況,他的打法是上去便求搭手,可他的對手卻是現代打法,完全不跟你接手,結果呢,講手上也失漏甚多。在事實上,自中國國內開展散打運動以來,傳統武術中人對散打不屑者居多,但敢與散打一站者,皆大敗而歸。可笑的是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自己的失敗是功夫下得不夠,根本無人反省是否是功夫與技術體系的問題。現在網路上,有很多人對上世紀在澳門舉行的,吳氏太極拳傳人吳公儀與香港拳擊冠軍,白鶴拳高手陳克夫的比武錄象提出質疑,認為兩位名人的比武表現太差勁……其實,大家想一想李小龍為什麼會創立截拳道?不就是因為當年美國華人武術界為阻止李小龍向洋人傳授功夫,而派出黃某向李小龍挑戰嗎?當時李小龍形容,「比武的兩個人技術如同兩個不同軌道的行星,完全沒有交集之處」。李小龍完全是憑自己過人的體力,硬將對手制服的。我相信如果李小龍與黃某的比武錄了像,如果李小龍沒有以此為契機尋求突破,那麼這次比武也要受人責罵! 與李小龍相反,國內的多數武術家更喜歡用這個套子去套別人。例如,伸出一隻手讓別人打,或讓別人偷襲自己等等,用種種的手段,躲過別人的直接打擊,誘導人與自己接觸,之後便可以猶如大漢戲嬰兒一般,將他人玩弄於股掌……其實,要真正跑起來打,活起來打,這些名人不一定行。記得當年有一個新派的武學大師,一度被「粉絲」推許為天下第一人。有個網友就十分崇拜他,問之,答曰,他當年求學與大師門下時,偷襲過大師,結果如何則不說,只形容自己當時震驚了,認為「中國武術神了」。後來,我山東一個學生也求教於大師門下,也同樣崇拜大師,同是學了月余,大師門下兩個學於練短棍對搏,在大師從旁邊路過時,其中一個學生為躲避攻擊,猛的縱身後退,正巧撞在大師身上,將大師撞飛四米多遠……這一偶發事件,直接導致其門下學員紛紛離開。也導致我這個學生心中武學聖殿的毀滅,從此性情大變,由一個單純追求武學成就的理想主義,變為現實功利主義者,從此以後,誰也不信,辦事不擇手段。後來為了搞傳銷把我另一個學生騙去了廣東,而他本人在廣東以求教為名,向一個詠春支派的代表人物行挑戰之實,在名家的庭院里跑起來打,將名家身上踢出好幾個泥腳印……為什麼那些大師級人物不懼學生有意的偷襲,卻被學生無意的衝撞撞飛?答案其實很簡單,學生偷襲的舉動與念頭根本是大師通過有意無意的語言來暗示與誘導產生的,所謂的偷襲,根本是一個圈套。我說這些事,只是深諳中國武術界內情的人才會了解,許多名家大師,是真有功夫,問題是他們的功夫都下在了接觸式的控制手段里,缺乏不接觸情況下的應對訓練。所以有些人為了利益,為了保住自己的聲望,就不惜用種種圈套與詐術來躲過不接觸的實戰。也有的時候,武友們向大師們求教,先是在推手中被玩弄的七暈八素,然後向大師要求斷手實戰,卻在不知不覺中被大師限定了活動範圍,使得自己在斷手中也負於大師……其實以上種種都不是真正的實戰,而是講手!!! 記得當年我一個師父說,中國武術的最高境界是捆綁!!!師父不善於表達,在解釋「捆綁」時只是說:「中國武術開始是用兩個手打對手一隻手,功夫高了可以用一隻手控制對手兩隻手,空出一隻手打人」。其實他說的就是我所說的控制技術是中國武術獨到的精義所在。但是如何辨證的理解與處理控制與打擊的關係呢?這個問題至關重要,前面列舉的李小龍大師兄的實戰錄象,吳公儀與陳克夫的比武李小龍與黃某的比武等等,我個人認為他們都是過於執著與控制手段的結果,而傳統武術的積習也是缺乏在不接觸情況下,控制與打擊對手的訓練。當然,傳統武術界還是有真正能打的高人。可就我個人所見,傳統武術與現代散打是兩個極端。現代散打擅長打擊,缺乏控制手段,而傳統武術普遍的擅於控制,不擅於打擊。可能我這麼說法,會有朋友有異議,殊不知,歷來傳統武術高手與散打選手對搏,基本只有兩種情況,或是被人打到臉上尚無反映;或是搶先攻擊,屢攻不中,結果體力消耗過大,輸掉比武。前幾年在散打王比賽中,也有民間某拳派代表參加,在擂台上與體院選手拼重拳,沒打倒對手,反累垮了自己,第一場比賽就被淘汰……可見傳統武術自特的什麼內功與發力並不是以自特。 李小龍的截拳道採用的高腿,說明的並不是腿踢到多高的問題,而是表明李小龍的技術體系告別了那種先接觸再控制,最後打擊的技術模式。也就是說,截拳道是從傳統的接手式打法向現代的斷手打法轉變的一個對其個人的突破,並且他的斷手打法並不是像現代散打的那種無控制手段的打法。我提醒有心的朋友,在李小龍電影《精武門》中,在虹口道場的打鬥,有一個擺拳的動作。而周星馳電影《功夫》中,最後一場打鬥中的群斗中,有一個相同的擺拳動作。這個擺拳,體現了李小龍技術體系中「連消帶打」「即消即打」的搏擊原則,如果用形意拳闡釋,則可稱為「顧打合一」!我還研究過李小龍在自家庭院中打沙袋的錄象資料,初看時覺得其蹦蹦跳跳,無甚出奇,多看幾遍,才發現李小龍出拳完全以抖胯的動作帶動,是為肩胯相合。如果我們以形意拳內外三合的理論標準來衡量,那麼李小龍的功夫,拳勁相信在國內很多拳家之上。 如果我們聚齊李小龍所有的音像資料加以研究,相信在其中可以發現更多傳統武學的精義。難得的是,李小龍博採中外武術之長,真正的打破了拳種風格與技術形式的束縛,采其精華而去其形式,這才是真正難能可貴的。如果要論訴截拳道與傳統武術的技術淵源,我們看一看國內外的截拳道研習者的水平也就可以明白啦,那些從書面資料與音像製品上研習截拳道者,只能練出類似散打的功夫來,他們千篇一律重複李小龍總結的「兩點之間,直線最近」的中線理論。卻不知「有力走中間,無力走兩邊」的道理,傳統武術中除了「子午線」理論,還有「十字線」「生死門」等技術與理論。這些在李小龍的電影中雖少見,卻確有體現。當代國內的截拳道研究者多到美國或詠春拳(指國外)中尋根問祖,這本身就是最好的證明,所以廖先生認為截拳道可以視為李氏泳春拳,是相當有道理的。 李小龍逝去多年,但對截拳道的爭議一直不絕於耳,卑鄙者還拿李小龍說事,以樹立自己的權威。我個人認為,李小龍是人,不是神,我們不應該過於迷信他。但對他的成就則必須從正面評價,加以肯定。李小龍的成功,其實是中國還不強大的時候,一個海外華人孤身奮鬥,維護我們中華民族的尊嚴的歷程,只要略有良知,就應該承認這一點。
推薦閱讀:

怎麼看李小龍創建截拳道?
一部講仁義為本的武打片《截拳道》(附圖
截拳道六種踢法
截拳道是未完成的武術么?
為什麼泰拳、空手道、截拳道甚至散打,在國內的流行程度都不如跆拳道?

TAG:技術 | 控制 | 截拳道 | 風雲 | 淵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