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11個人是如何影響了中國歷史的?
人們談論歷史時,常免不了提出多種假設:要是沒有某某人物出現,要是沒有某某事件發生,要是朝另一個方向稍微一拐,那麼,我們今天的現實會是一番怎樣的光景呢?
其實,這種種假設,便是歷史的偶然性。歷史偶然往往通過某些代言人予以體現,這些代言人便是人類的強者,歷史的弄潮兒——偉人、英雄與豪傑。
周文王:傳統文化的「上帝之手」
(被紂王囚禁時的姬昌在研究八卦)
周文王的事業主要包括兩個部分,一是興周滅商,二為創作《周易》。而這兩個部分又是那樣的密不可分,它們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貫串於他生命的始終。
他在他所處的時代、被囚禁在一塊屁股大小的地盤推演《周易》時,受到了無可克服的時空制約,他面對許許多多無法看清的事物、難以窺其底蘊的「黑洞」、怎麼也打不開的「黑箱」,他無法解釋,無法洞照,無法釐清,只有祈求神靈、憑藉直覺、依靠靈感、藉助神秘了。只是他沒有想到的是這種神秘像團不散的陰雲一直糾結盤旋在中華民族的上空,壓抑得幾乎讓人抬不起頭來。
呂不韋:玩弄「上帝骰子」的千古奇商
應該說,歷史對呂不韋實在是太不公平太不公正了。其實,他的失誤就在於沒有把一件事情做徹底。而這,正是那不可更改的商人本性害了他。商人最看重的就是實利,卻不知道中國的傳統與最講究的卻是名義。
他搞了陰謀,又裝出沒搞的樣子;他成了無冕之王,卻沒有將國王的王冠戴上一天;他改變了秦國的嬴姓血統,卻又裝成原封未動似的沒有更改……他太重實利,又太講究人格、人性、尊嚴之類的東西了。而中國封建政治的支撐與基礎就是虛偽,呂不韋直到臨死的前一刻恐怕也沒有領悟過來。
秦始皇:奠定專制皇權的鐵血之王
秦始皇在提前透支自己生命的同時,也透支了秦國的生命,如果不是他,秦國斷不會消亡得如此迅速,延至與商周相同長達幾百年的命運並非沒有可能,然而,它卻像一顆流星轉瞬即逝了;同樣地,他那至高無上的唯我獨尊、那變態乖張的殘暴性格、那空前專制的集權統治也提前透支了中華民族的青春、激情與活力,使得我們的祖先過早地成熟、過早地疲憊、過早地衰老、過早地變得故步自封了。
一位僅僅活了五十歲的個體生命,一個存在只有十五年的短命王朝,卻如此巨大地影響、改變了中國長達兩千多年的古代,這不能不說是人類上一個罕見的奇蹟。
劉邦:流氓皇帝的歷史烙印
劉邦年輕時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流氓。這種習性一旦打上,就浸潤到他的血肉之中,後來雖然當了皇帝,貴為「天子」,卻也是「江山易改,本性難易」,一不留神就露出一副流氓的嘴臉。終其一生,劉邦似乎都在「流氓」的軌道上一以貫之地滑行著,未能改弦更轍。
而最要命的是,他的這種懷柔與流氓手段不僅成為後世帝王的典範,也使得中華民族的陽剛之氣、高貴之風、磊落胸懷大大地打了一個折扣。一股陰柔、世俗、庸常之風逐漸瀰漫開來,殘酷地侵蝕了民族健康的肌體。
董仲舒:萬馬齊喑的始作俑者
董仲舒對儒家的功勞似有兩件,一是向漢武帝提建議,另一件便是將一輩子的心血耗於春秋公羊學的研究之上,並用它對儒家的學說加以改造。孔子的第一次改造使得原始儒學成為世俗儒學,而董仲舒的第二次大的改造則更是使它由早期的形而上「淪落」為統治者的一門地地道道的「馭民」工具——政治儒教。
而他努力使得思想歸於一統,形成了中國歷史上政治干預學術的惡習,戰國時期那種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局面此後再也沒有出現過,成為文人志士們只可緬懷的「絕響」。
曹操:面對歷史的雙重改變
曹操從古到今,名氣都一直很大,大到了家喻戶曉、耳熟能詳的地步。只是他的這種「名氣」往往作為諸葛亮、劉備、關羽等三國人物的反面陪襯而存在,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白臉」奸臣。其實,與諸葛亮的「完人」形象相比較,曹操也算得上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完人」——集文治武功於一身的「完人」。
曹操曾以他那文治武功的個人奮鬥改變過,而後來的對此也做出了「有力」的回應——改變他的形象與地位。如果我們換一種認識的角度以曹操為主體而言,這也算是他生前改變的一種延續,他以「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的無畏氣概,任人斥責唾罵地充當姦邪惡毒的化身,通過歪曲自己、醜化自己、「犧牲自己」的獨特方式,潛在而曲折地繼續改變中國的歷史與文化土壤。
拓跋宏:民族融合的自覺先行代表
拓跋宏一直懷有一統天下的大志,然而,「白日光天兮無不曜,江左一隅獨未照。」天不假年,壯志難酬,只活了短短的三十三歲即含恨而逝,真可謂「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他在一千五百多年前嚴厲推行的全盤漢化政策,正是一種順應歷史潮流與發展趨勢的偉大改革。他那認同先進文化的豪舉成為了後來人的典範。
唐太宗:走向皇權人治的盛世之巔
正是唐太宗李世民開創的貞觀之治奠定了雄厚的政治、經濟與基礎,才有唐朝長達近三個世紀的繁榮興旺、博大恢弘與顯赫聲威。唐朝,無疑是中國歷史上最令人陶醉神往、驕傲自豪、迴腸盪氣的偉大盛世,沒有哪個王朝可以與之比肩;而唐太宗李世民,則是中國古代最英明的皇帝,為儒學士人視為理想化的帝王楷模,在上被長期稱頌,還沒有哪位君王能夠超出其右。
唐太宗開創了皇權盛世與傳統人治的巔峰,既為中國人留下了遙遠的理想社會夢境,同時也該讓後人認識到,該換種「活法」了。
趙匡胤:不勝重負的黃袍加身
陳橋兵變是一次成功的中國大陰謀,總是顯得那麼陰陽怪氣、不明不白、不甚光彩。信念、仁義、忠誠等儒家正統觀念在此喪失殆盡,也就使得整個宋朝瀰漫著一股小人盛行、無恥下流的「毒霧」,一點一點蛀蝕著大宋江山。
黃袍加身是中華傳統謀略的一次傑出典範,陰柔,是其內在本質。這一特性影響開來,有宋一代差不多被陰柔與謀略浸泡得面目全非。以宋太祖為濫觴,其弟宋太宗就弄了個「燭影斧聲」;趙氏後人又將這種風格用於戰爭與外交,他們不敢與敵人硬拼,總是以謀略、和談為主,戰爭為輔。
朱元璋:狹隘變態的農民皇帝
朱元璋將全國視為一個擴大的農村,用管理農業的手段治理國家,將整個中國農業化,攥住了已然前進的歷史車輪,使得中國社會更加凝固不變、停滯不前。
中國的積貧積弱與落後挨打,這筆「陳年老賬」固然不能算在朱元璋一人頭上,但明朝是中國歷史的一大轉折,他那與生俱來的農民意識,他的嗜殺成性、專制集權、短視自足、狹隘變態具有不可估量的潛在作用與深刻影響,對中國歷史的發展也就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吳三桂:舉足輕重的歷史砝碼
在那風雲變幻的關鍵性時刻,吳三桂被命運突然推到歷史的前台,成為一顆決定性的砝碼,左右了歷史的天平。
而以吳三桂的才能、膽識、個性也註定了他只能是一顆砝碼。而一旦砝碼選擇了傾斜的方向,歷史已成定局,即使翻悔,也無回天之力。
本篇文字版權所有,轉載請微信聯繫我們
本文選摘自《歷史的刀鋒:11個人的中國史》曾紀鑫 著,九州出版社2015年出版
內容簡介:
本書從改變歷史的角度,選取古代社會在歷史轉折關頭對中國哲學、思想、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起過舉足輕重的作用,產生過巨大影響的十一位典型代表人物,將他們還原於當時複雜紛紜的歷史舞台,置放在人類漫長的歷史長河與廣闊的歷史空間,以西來的啟蒙思想為參照,用現代人的全新意識,進行多側面、全方位的觀照與比較、透視與研究、描述與反思。從一系列看似不經意的歷史偶然中尋出不可逆轉的必然規律,把握歷史脈搏與發展線索,勾勒出一幅中國歷史發展的斑斕圖景。
公眾號:jzhpress
推薦閱讀:
※一個受賄的戚繼光和一個清廉的海瑞,誰更得重用?
※絕密照片,百年北京的真實面目
※歷史故事——楚漢相爭
※《百鳥朝鳳》觀後感
※淺談齊國歷史上僅僅存在十個月的齊晏孺子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