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直管縣改革出現「疲勞症」
南方周末記者 方可成 實習生 王磬
「省直管縣」是近幾年來行政管理體制中最受關注的改革模式,被認為涉及國家的長治久安。2012年,「省直管縣」財政改革大限已近,但進展並不樂觀。
像崑山這種經濟發達的縣級市,還歸蘇州管,從長遠來講,其實沒必要。像義烏這麼大,也不一定老讓金華管。
中央遲遲沒有配套措施出台,導致地方產生了觀望情緒,大家感覺改革出現了「疲勞症」。改革有風險,誰願意擔這個風險?所以大家就都明哲保身,搞發展去了。
最近,國務院辦公廳下發文件,將質監、工商部門劃歸地方管理,這兩個部門的幹部還有點小怨言,因為待遇降低了很多,過去在縣裡相當於副處級單位,現在變成科級了。
長期以來,縣區在經濟上和地市有千絲萬縷的聯繫,要想把縣區政府從市級財政中剝離,並不容易。 (CFP/圖)
隨著2012年的到來,「省直管縣」財政改革大限已近。
按照財政部的計劃,作為「省管縣」改革的關鍵一步,這一改革要於2012年底前,在全國推開(民族自治區除外)。省級財政將在政府間收支劃分、轉移支付、資金往來、預決算、年終結算等方面,與市、縣財政直接聯繫,開展相關業務工作。然而,目前各地改革進度各異,面臨眾多問題。要想將縣區政府從市級財政中全面剝離,殊為不易。
省直管縣「是近幾年來行政管理體制中最受關注的改革模式,被認為關係到國家的長治久安。但改革至今,「從下往上改革的領域越來越少,需要從上往下改革的領域越來越多。」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張占斌說。
張占斌從2005年就開始研究省直管縣改革。近日,他主編的《中國省直管縣改革研究》出版。圍繞省直管縣改革中面臨的困境和下一步的走向等問題,南方周末記者對張占斌進行了專訪。
「地級市很尷尬」
憲法中並沒有地級市的概念。
南方周末:中央開啟省直管縣改革的主要動力是什麼?
張占斌:目前的「市管縣」體制是1983年以來逐漸形成的。2005年6月,溫家寶總理在全國農村稅費改革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具備條件的地方,可以推進省直管縣的改革試點。
從國家發展進程來看,「縣」這一級做得好,國家就亂不了。「縣」連著三農,可以解決很多問題。過去講「縣太爺」很重要,就是這個意思——他對農民非常熟悉,有利於及時做出政策調整,讓農民跟著政府走。
這些年來,縣域經濟占國家經濟總量的一半左右,而縣域人口則超過全國總人口的70%,土地佔總面積的約90%。實際上,縣域經濟在擴大內需等很多方面,還有巨大的潛力沒有發揮。縣裡的權力經常不完整,處理問題時經常互相推脫。倘若縣裡權力更加完整,發展起來會更有積極性。將權力進行下放,促成擴權強縣,有助於城鎮發展,將一些強縣、大縣發展起來,逐漸變成城市進行管理。
這樣有一大好處是,農民工在就業時,可以做到離土不離鄉,至少不離縣,這樣迴旋餘地就很大,可以降低社會風險。現在有這麼多農民進城,光靠現有城市不能解決問題,一些縣發展起來之後,老百姓會覺得:我也不一定要遷到上海、遷到重慶,在本地的縣、市裡幹活也挺好。
南方周末:省直管縣的改革除財政體制改革外,還包括哪些方面?
張占斌:第一步是財政體制的省直管,讓人們先有一段心理適應期,我認為下一步就應該是行政體制的省直管。先放權,然後進行財政改革,最後才開始行政管縣。
從總體上說,減少行政層級是一個大方向,可以逐漸地推進。中國的行政層級有五級:中央——省(自治區、直轄市)——地級市——縣(縣級市)——鄉、鎮(自治鄉),為世界少有,西方國家的層級也沒有我們這麼多。可以把一些大的、經濟強的縣,先過渡到縣級市,再由省直管。像崑山這種經濟發達的縣級市,還歸蘇州管,從長遠來講,其實沒必要。像義烏這麼大,也不一定老讓金華管。
南方周末:在五個行政層級中,「地級市」是否處於比較尷尬的地位?
張占斌:「地級市」的確很尷尬。首先它的法律地位就尷尬,因為憲法中並沒有地級市的概念。
過去,地區是作為省的派出機構,派幾十個人,蓋個小樓,去指導縣裡工作。後來為加快城鎮化,它就變成市了,開始管下邊了。這讓很多縣有意見,因為它們要給市裡「上貢」。
有些權力劃分不是很科學。比如浙江過去駕駛執照年檢,在縣級市義烏就辦不了,得到地級市金華辦,光這一項每年就讓社會多承受五百多萬元成本。後來把這一條取消了,縣裡蓋章就管用。過去,涉外婚姻也得到地級市辦理。
以前從省到地級市再到縣,是層層授權,但隨著中國的發展和開放,現在縣裡官員水平也很高。應該給他們充分授權,同時加強監督。這就好像哥倆好,弟弟進步比較快,哥哥沒什麼進步,那弟弟就不願意再讓你管了。
南方周末:改革的目標是在全國範圍內全面實行省直管縣嗎?
張占斌:也不一定。我認為大的方向是省直管縣,但不一定所有地方實行。中國太大,這個問題在西部地區不是很迫切,但在東部很迫切。東部經濟發展比較快,省域面積比較小,縣的數目也不多,有更好的改革條件。
南方周末:改革過程中還有哪些問題需要特別留意?
張占斌:將來,區劃調整可能也是一塊重點,現在有一些地方在做區劃調整,但是還沒有完全展開。
另外也要考慮幹部的出路問題。省直管縣之後,縣裡的幹部怎麼晉陞呢?中國為官員的晉陞設了很多台階,給人們一種心理暗示:縣委書記當幾年,調到市裡,然後再向上。如果變成了縣上面直接就是省,那幹部怎麼調整、配置,都要考慮。
但是,這些都是技術性問題,而省直管縣則是戰略問題,涉及國家的長治久安。
「不是權力大就一定腐敗,權力小就不腐敗」
權力要完整,敢使出這個權力,同時負得了這個責任。
南方周末:有人對「強縣擴權」心存疑慮——給縣委書記更大的權力,豈不是更容易導致腐敗?縣委書記更是「土皇帝」了?
張占斌:這是兩回事,給他權力讓他好好乾的同時,要加強監督。不是權力大就一定腐敗,權力小就不腐敗。要把制度設計好,這很重要。得讓他們對縣域內的事情,自己可以做主。權力要完整,敢使出這個權力,同時負得了這個責任。
南方周末:學者於建嶸曾在文章中說,要超越省直管縣,達到「縣政自治」。
張占斌:從民國開始,縣以下基本都靠群眾自治,但是共產黨執政以後,加強了鄉鎮治理。現在看來,這種方式也會帶來問題。但是於建嶸的想法還是有點理想化,也許是將來的方向吧。
南方周末:從省直管縣的改革類型來看,目前有哪幾種具體的做法?
張占斌:目前有四種實現形式。
第一種是直接沒有地級市這一中間環節,以北京、上海、天津、重慶等直轄市和海南省為代表。
第二種是以浙江、湖北、安徽、吉林等省為代表的全面管理型。這些省份對財政體制的制定、轉移支付和專款的分配、財政結算、收入報解、資金調度、債務管理等財政管理的各個方面,全部實行省對縣直接管理。
第三種是對轉移支付、專款分配,以及資金調度等涉及省對縣補助資金分配的方面實行省直接管理,以山西、遼寧、河南等省為代表。
第四種是山東、廣西實行的省市共管型,即省級財政在分配轉移支付等補助資金時,直接核定到縣,但在分配和資金調度時仍以省對市、市對縣方式辦理。同時,省級財政加強對縣級監管。
「改革需要協調,上下、左右聯動」
縣裡幹部在公開場合還不敢發牢騷,但他們從內心裡希望能徹底「繞開」地級市。
南方周末:在省直管縣已有的地方探索中,您覺得哪個省份做得比較好?
張占斌:廣東的行政改革做了很多好的探索。比如順德,將工商局、質監局、安監局三家撤併,組建為「市場安全監督管理局」。但這種改革也面臨著很多來自上面的阻力,甚至有這種情況:一個部門,上面對應16個部門,年終總結報告都得寫16份。
所以,改革需要協調,上下、左右聯動。光腿動了,腦袋沒動,這肯定不行。
南方周末:中央提出省直管縣改革已經六年多了,現在進度如何?
張占斌:是一直在進步,但是力度確實不夠。省直管縣改革到底怎麼搞?從2005年到現在,地方一直在探索,而中央只是原則性地說說。五六年了,也沒有一個全面的文件來指導,各個地方的探索經驗也還沒有變成中央的政策。
由於缺乏中央統籌,各省的做法很不一樣,有的是讓強縣擴權,但也有的省卻是把一些特別窮的縣推成省直管縣。還有,比如廣州周邊幾個市,不願意被省里管,因為廣州財力強,它們希望被廣州管。
中央遲遲沒有配套措施出台,導致地方產生了觀望情緒,大家感覺改革出現了「疲勞症」。改革有風險,誰願意擔這個風險?所以大家就都明哲保身,搞發展去了,喜歡修路,不圖創新。所以現在有很多批評的聲音,說官員不作為。
南方周末:「省直管縣」改革涉及利益的重新調整和權力的重新分配,這是否給改革帶來了困難?
張占斌:是的。出於對自身利益的考慮,省、市、縣對改革的態度有明顯差異,擴權和放權的落實到位情況不容樂觀。
一般來說,省主要領導對省直管縣改革比較支持,而省里的廳局則大多對向縣裡下放這麼多權力表示擔心,地級市普遍不願意就此問題表態。
在縣一級,經濟發達的縣最希望改革,這樣他們可以獲得很大的發展空間。經濟比較落後的縣也希望省直管,以直接獲得省里較大的支持。經濟發展水平中等的縣比較複雜——如果它們所在的地級市實力還不如自己,就希望歸省里直管;如果地級市實力較強而省里的實力較弱,就願意留在市管縣體制中。
出於利益考慮,大體上,給縣裡的擴權和放權有三分之一到位,三分之一不到位,三分之一蜻蜓點水。在省直管縣的試點縣,一部分官員說自己是「一喜一愣一驚」:看到文件一喜,到部門辦事一愣,最終結果心裡一驚。也有的地方,放權時有很多附加條件,下放的權力有名無實,甚至根本就不是權力,只是一些常規性的操作規範。
此外,許多縣裡官員認為,由於在行政上和地級市還有上下級關係,所以既要維護和使用對省一級部門的話語權,又要維護與市領導部門的關係,哪方面都不能疏忽大意。這就增加了縣領導的協調工作量。縣裡幹部在公開場合還不敢發牢騷,但他們從內心裡希望能徹底「繞開」地級市。
南方周末:在既得利益的阻力面前,省直管縣改革如何才能深入?
張占斌:要加強省直管縣改革的頂層設計和規劃。目前的表面問題是擴權縣與省里、市裡對接不好,溝通不好,對擴權政策掌握不夠,用得不足、不活,實際上是缺乏頂層設計和規劃,缺乏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中央政府的充分授權,以及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實施細則。
隨著省直管縣改革的深入,地方能自己探索的領域已所剩不多,從下往上改革的領域越來越少,需要從上往下改革的領域越來越多,如劃分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職能、進行必要的行政區劃改革、省以下司法體制的改革、垂直部門領導體制改革等,均需要有權威的路線圖。省直管縣改革的頂層設計和規劃,包括中央對這項改革的戰略安排、系統設計、改革次序等。
南方周末:根據財政部的要求,省直管縣財政改革將於2012年底前在我國除民族自治地區以外的地區全面推行。如今大限將近,近期中央是否將要有所動作?
張占斌:據我了解,包括發改委在內的有關部門也在研究這個問題。但這太複雜,再加上2012年面臨換屆,工作力度不是很大。能不能實現2012年底全面推行的目標,很難說。
「不能一有問題就垂直管理」
必要時,在某些特殊階段可以設一些垂直管理部門,但是過了之後就要取消。
南方周末:省直管縣改革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對「垂直管理部門」的改革,大方向是不是要取消所有的垂直管理呢?
張占斌:垂直管理對於加強中央集權,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是非常有效的,但它會有副作用,有的機構並不適合垂直管理,而現在卻是一有問題就要垂直管理。
總的來說,要相信地方政府,把一定權力賦予它們。必要時,在某些特殊階段可以設一些垂直管理部門,但是過了之後就要取消。為什麼?擴權政策中,垂直管理部門的定位模糊,「條塊」權責關係更加複雜。實行垂直管理,可以讓地方政府無法牟取私利,對打破地方保護、建立統一市場起了重要作用。但由於缺乏實行垂直管理的法律標準、各方主體的許可權範圍不清晰、權力監督機制不健全、各方的權利主體地位不明確。久而久之,「條塊」矛盾也增多。
垂直管理部門對當地經濟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但他們既要服務塊塊,也要服從條條。他們本身對有些政策也拿不太准,總是希望垂直管理上級能夠下個明確的文件,上級文件沒來,他們會無所適從,既不願意背上不支持省直管縣改革創新的「罵名」,也不願意冒很大的政策風險,矛盾心態非常明顯。
垂直管理部門與地方政府之間的關係,本質上是中央與地方之間權力劃分問題。總的來看,應以職能劃分為基礎來調整垂直機構。凡是中央政府的專屬職能,一般可實行垂直管理。不是省級的專管事務,也不是中央的專管事務,應屬各級政府的共管事務,可考慮由現在的省級垂直領導改為分級領導,以提高各級政府的統籌協調能力。
南方周末:減少垂直管理,是否也會遇到一些反對的聲音?
張占斌:相對而言,垂直管理部門的收益比地方管理的部門要好。一般來說,地方財政給不了那麼多錢,比如它想給發改委加點工資,那不行啊,其他單位都會要求:你得給我加一樣的工資。所以,有一部分的垂直管理部門待遇比較好。一個現象是,垂直管理的部門樓普遍蓋得好。
最近,國務院辦公廳下發文件,將質監、工商部門劃歸地方管理,這兩個部門的幹部還有點小怨言,因為待遇降低了很多,過去在縣裡相當於副處級單位,現在變成科級了。
推薦閱讀:
※醫日一動:如何增加手腕力量,緩解手部疲勞
※圖解筋骨操改善體質抗疲勞!
※視疲勞(肝勞)
※辦公桌前非常適合養的9種花卉,不僅能凈化空氣,還能消除疲勞
※疲勞時,可以試試這5個陰瑜伽體式